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芳[1](2021)在《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信息化背景下,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适应复杂的教务信息管理环境,还可以满足教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务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而使管理者、教师、学员等用户增加对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满意度,实现教务信息管理工作的服务性能。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育机构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系统功能较少、性能较差、安全性较低、运行风险较高等方面,从而影响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教务信息管理目标的实现,并间接影响教育机构形象的树立和整体教学工作的实施。本文研究教务信息管理的内容和需求,并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优化其功能和性能,提高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质量效果。在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本人选择H教育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的现状,分别站在教师端功能需求、管理端功能需求、学员端功能需求叁种需求的角度,得出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并拓展研究系统运行的安全需求和排课需求,然后基于此设计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其功能。创新性的使用BP神经网络技术和添加重点内容自动提示功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最后,通过系统运行测试,分析现有的系统在功能和性能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所示:其一,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方面,体现在功能的拓展,性能的强化,安全运行能力的提升,并能够满足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和战略化发展,体现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系统设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其二,本文在进行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时,主要从管理者、教师、学员三个角度进行功能设计,实现“三位一体”。设计工作开展,应注重教务信息的获取、有效识别、高效使用,并实现系统安全稳定性运行。其三,通过实验测试,本文研究设计的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符合实际需求,可以在实践中推广使用。但是,在性能方面还需继续加强,尤其是系统的响应时间和传输问题。
赫峰[2](2020)在《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针对高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教学效率要求不断提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研究了基于jBPM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模糊聚类算法的改进、系统的实现与应用,具体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jBPM的教务管理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研究:阐述了教务管理系统的特点以及相关业务流程,分析了jBPM工作流引擎体系结构和基于SSH框架的软件体系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功能,以及协同jBPM和SSH框架的教务管理系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化方法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我们选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CBR系统进行建模,在CBR系统中,通过归一化处理,模糊聚类计算,相似度度量的方法匹配出与目标案例相似度最大的原案例,从而实现为教学决策带来便利的结果。2、模糊聚类算法的研究与改进:通常模糊聚类算法迭代的停止条件,是通过限定广义最小二乘目标函数增量的阈值来实现,而目标函数是由聚类中心和隶属度构成。我们摒弃了目标函数的迭代方法、在进行深入了理论研究后,根据偏导数的原理,而采用了聚类中心迭代的方法,简约了计算过程,优化了空间复杂度。在教学过程的五维数据中得到了验证。3、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研究:以jBPM4.4为基础的java平台上完成了基于jBPM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现了基于FCM模糊均值聚类的智能化算法。以某学校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17级同学的操作系统课程为例,阐述了学生成绩审批的工作流程以及智能化方法的执行过程。实现了模糊聚类算法在教学过程实例中的应用。
赵晟然[3](2020)在《基于PDCA的工程教育认证课程MIS系统设计及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于2006年正式启动,成为加强国际教育互认,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驱动。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随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持续向好发展,认证覆盖的高校专业规模逐渐扩大,参与认证的高校专业数量不断提高,对于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方法创新和技术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课程管理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成为高校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自评过程的主要依据和数据来源。由于认证工作需要梳理和计算的材料和数据繁杂,当前的传统工作方法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改进效果欠佳和技术辅助匮乏等问题。为了实现对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过程的高效化管控、标准化改进和信息化辅助,本文基于PDCA循环理论,将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四个阶段,结合信息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原型。首先,通过分析高校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中的课程管理需求,结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工作现状和要求,将具备持续改善能力的PDCA循环理论融入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过程;其次,建立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的PDCA模型,提出一种全面细致、量化结果的达成度评价方法;再次,运用UML统一建模语言,结合面向对象分析技术,展开应用系统原型的分析和设计;最后,使用Java语言,采用SSH框架和B/S架构对工程教育认证课程MIS系统进行开发,实施数据验证,对系统功能进行实现。本文实现的工程教育认证课程MIS系统原型在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达成结果,有效提高认证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对于今后工程教育认证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越[4](2019)在《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务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综合教务系统则是高校实现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的重要工具。随着国内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已基本完成从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基于学年制理念开发的综合教务系统已不再适用当下管理模式,加之近年来软件技术不断革新,高校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综合教务系统来配合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软件开发项目中,对于需求的管理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做好需求管理工作,能够节约开发资源,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显着减轻项目风险。可以说,需求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项目的成败。本文以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一期工程中的需求管理状况为研究对象,从用户和开发团队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总的来说,一期工程虽然已经建立了科学地需求管理流程,但是在需求获取、分析、评审、变更控制等环节还存在待改进空间。其问题具体表现在用户需求信息不够明确、用户提交的需求质量不高、开发团队对用户需求理解不到位、不够重视对需求变更控制这四个方面。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又可以归结为需求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用户参与度不足、缺乏必要的变更控制流程和没有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四个因素。之后文章以软件需求工程和需求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应用成熟、收效良好的需求管理方法,对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提出了改进需求获取方式、优化需求分析方法、严格需求评审制度、健全需求变更控制流程、提高需求管理活动中沟通的质量五条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在移动端综合教务系统开发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未来,这些改进措施将会应用到公司其他软件项目的实践中,以期提高软件的开发质量,创造出更符合用户期望的校园软件产品。
崔志杰[5](2019)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高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工作实践,首先阐述高校建设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措施。
尹涛[6](2019)在《基于统计功能的某职业技术学院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深刻的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与生存。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更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对于高校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高校面对成百上千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都面对着极大的数据量和工作量。以前的数据管理主要依靠人力或者表格,而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将高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从繁杂的数据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更能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校,例如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招生系统,选课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然而简单的数据统计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对学生管理的需求,如何能够挖掘出数据的潜在规律与信息,用这些规律与信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决策,是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以及统计功能在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针对基于统计功能的某职业技术学院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论述,Web服务器采用JSP技术进行开发,数据库采用MySQL进行开发。系统根据用户角色分为教务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教务管理员模块主要完成院系、专业、班级、教师、学生信息的管理,以及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教学进行分析;教师模块主要完成学生成绩的管理和通知的查看;学生模块主要实现个人信息的查看、成绩查询以及通知查看等功能。整个系统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功能实用,界面简洁美观,操作便捷。该系统的教务管理员模块在基本的学生成绩管理的基础上运用了统计功能,例如某个学期最需要改进的公共科目;某个学期中哪个专业的学习效果最好;对于某门课程来说,什么年龄阶段的教师授课效果最好;某次考试中每个班级的进退步情况等。通过统计,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有效利用,在教学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首先是进行需求分析,然后针对整体功能进行架构设计,接下来对功能模块进行设计,最后是编码设计。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以软件工程理论为指导,运用了 JSP、MySQL等软件开发技术。设计完成后,又针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测试,测试结果证明系统满足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要求。
周倩[7](2019)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教务管理的好坏作为决定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基于有线网络或者校园网络的传统架构的教务信息系统具有很多局限性和不便之处,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随着教务管理内容的复杂化,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基于人工的或单机软件的教务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在21世纪初期,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有线接入的基于特定校园网络的B/S架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油然而生,教务管理网络化逐渐在各大高校中成熟起来,从而缓解了教学管理的工作压力并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均构建了基于B/S传统模式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有线传输介质的校园网络,同时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在高校师生中全部普及。因此,本课题结合T高校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不足之处,并且顺应网络从有线接入到无线接入的趋势,围绕着该校教务信息化向移动智能设备过渡的需求,以T高校的现状和现有的教务管理系统为出发点,响应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和广大师生的迫切诉求。通过对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现有架构和未来学校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整合原有教务管理系统,建立新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部署与云平台上的,利用微服务架构的教务信息系统的研究目标和意义。详细阐述了该系统与原有教务管理系统整合的具体方案和微服务系统架构和技术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教务通知和公布功能,个人智能课表功能,考试信息查询功能,成绩查询功能等功能模块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的方法对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方案,包括了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展示了相应功能的运行情况,最后输出相应的测试和部署计划。本文力求结合T高校的教务管理思想和响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在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引入移动互联信息化,从而使现有教务管理系统与微信公众平台有效整合,达到老系统与新平台的信息同步性和一致性,并且保留原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可扩展、可维护、操作简便、易移植和稳定性强等特点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信息系统,并使得两系统间能够有效整合,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节省了T高校的成本,并且使T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进而使得教务管理更加科学,现代和人性。
高建伟[8](2019)在《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高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近年,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但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教务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教务管理部门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有待提高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基于这些问题,从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入手,提出推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完善的改进措施。
丁国勇[9](2019)在《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文中认为高校教育数据挖掘是对高等学校大规模全样本教育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的技术手段,具有能够辅助高校决策能力、管理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的高校治理价值。基于教育数据挖掘的技术手段,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模型,挖掘和利用高校教育数据的价值,有助于丰富学生发展理论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和学业支持体系。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具有可靠的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吸收了国内外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理论框架包括戴维·拉文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阿斯廷的学生投入理论与I-E-O模型、乔治·库的学生投入理论与大学生成功要素模型,以及NSSE、CCSS、NCSS等调查研究方案的成果,构建出学校环境、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学生个人特征、学生投入等四维度的高校学生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基于这个分析框架,对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进行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以揭示个案高校教育数据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上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重点在于揭示个案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独特情况和问题,但通过个案的分析,也有助于认识和分析具有普遍意义的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共同问题。本研究构建了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采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学生学业表现的关联数据,进行数据的清洗、存储;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学生学业表现的特征及差异性;分别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中的客观数据、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中的全部数据三种数据来源,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个人特征、学生投入等三个维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等传统统计方法构建回归模型,贝叶斯网络、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教育数据挖掘方法构建分类模型,并比较各模型有效性,提出高校学生学业表现预测模型的部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维度,学生学业表现存在性别差异、地区差异、民族差异。父母教育水平的不同不会带来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从个人特征维度,学生学业表现也存在着科类差异;高考成绩与学生学业表现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人格、学业自我效能、心理状态、体质测试、心理预警状态、学生干部和党员身份与学生学业表现都存在相关性。从学生投入维度,参加学术讲座、志愿服务、社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都存在着显着的正相关。就读体验与学生学业表现存在负相关。学业目标与学生学业表现呈正相关。通过对所构建的回归、分类共27个数据模型的比较发现,基于整合型教育系统中全部数据构建的模型最为有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高可解释学生学业表现65.4%的变异量;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维度变量的解释力约在13%到18%之间,个人特征维度变量的解释力在7%到20%之间,学生投入维度变量的解释力在10%到17%之间。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最高预测正确率为69%。应用贝叶斯网络、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教育数据挖掘算法建立的12个分类模型,在运行时间、预测正确率、灵敏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对而言,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的预测有效性要高于决策树分类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的稳定性要高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通过自变量精简减少了 10个自变量,且未明显降低模型有效性。
吴婷[10](2017)在《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以来,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目前,独立学院教务管理在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系统使用率频率、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呈现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合作化3个发展趋势。本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方式,对XX独立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6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其次,介绍国内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并对教学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介绍了人本管理、柔性管理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理论。接着对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主要介绍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然后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系统设计不够合理、系统使用效率低、系统运行维护难、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等。再然后针对现有问题,结合国内外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新特点,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支持层面等方面对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优化措施。技术层面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管理功能模块、教学运行管理功能模块、教学评价管理功能模块进行优化。管理层面与支持层面主要是6个强化,一个重视,即强化系统的兼容性、强化服务质量、强化系统的安全性、强化资金支持、强化基础条件建设、强化分工协作;重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最后是对本文的总结与展望。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对XX独立学院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现有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对现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优化的新思想,以提高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水平与应用效果。并针对现有问题,着重从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可行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教务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2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3 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基础概念与技术分析 |
2.1 教务管理 |
2.1.1 教务管理概念 |
2.1.2 教务管理主要工作 |
2.1.3 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概念 |
2.2 技术分析 |
3 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H教育机构概述 |
3.1.1 H教育机构概况 |
3.1.2 机构教务信息管理内容 |
3.2 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需求 |
3.2.1 系统数据安全需求 |
3.2.2 管理者用户功能需求 |
3.2.3 教师用户功能需求 |
3.2.4 学员功能需求 |
3.2.5 教务排课需求 |
4 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系统设计 |
4.1 开发工具与语言 |
4.2 系统架构与结构设计 |
4.2.1 系统架构 |
4.2.2 管理者功能设计 |
4.2.3 教师功能设计 |
4.2.4 学员功能设计 |
4.2.5 教务排课设计 |
4.3 数据安全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规划 |
4.4.1 概念结构规划 |
4.4.2 逻辑结构设计 |
4.5 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创新 |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实现 |
5.1.1 登录功能实现 |
5.1.2 管理者模块功能 |
5.1.3 教师模块功能 |
5.1.4 学员模块功能 |
5.2 测试计划制定 |
5.3 教务系统功能测试 |
5.4 教务系统性能测试 |
5.5 相关建议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2)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和论文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
2.1 工作流相关理论 |
2.2 教务管理系统概述 |
2.3 教务管理系统智能化方法 |
2.4 模糊聚类算法介绍 |
2.5 jBPM平台及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务管理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
3.1 基于SSH框架教务管理系统框件体系结构核心组件 |
3.2 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3 jBPM软件体系结构 |
3.4 协同SSH与 jBPM框架的教务管理系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糊聚类算法设计与分析 |
4.1 模糊聚类算法的建模 |
4.2 改进模糊聚类算法 |
4.3 智能化模糊聚类的应用 |
4.4 实验设计与分析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教务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实现 |
5.1 jBPM平台配置 |
5.2 核心代码实现 |
5.3 jBPM工作流实例应用 |
5.4 智能化方法的实例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工作与成果 |
(3)基于PDCA的工程教育认证课程MIS系统设计及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关键理论及方法 |
2.1 PDCA循环 |
2.1.1 PDCA循环定义 |
2.1.2 PDCA循环流程 |
2.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2.2.1 面向对象技术定义 |
2.2.2 面向对象开发步骤 |
2.3 UML统一建模语言 |
2.3.1 UML定义 |
2.3.2 UML模型图 |
2.3.3 UML分析步骤 |
2.4 SSH框架 |
2.4.1 Spring框架 |
2.4.2 Spring MVC框架 |
2.4.3 Hibernate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的PDCA模型 |
3.1 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需求分析 |
3.1.1 明确课程理念 |
3.1.2 制订课程计划 |
3.1.3 记录课程实施 |
3.1.4 检查课程效果 |
3.1.5 调整课程问题 |
3.2 工程教育认证课程管理PDCA模型 |
3.2.1 模型要素介绍 |
3.2.2 提出循环模型 |
3.3 课程量化评价方法 |
3.3.1 课程对应指标点达成度计算 |
3.3.2 计算课程达成度评价值 |
3.3.3 计算课程达成率评价值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应用原型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功能性需求 |
4.1.2 非功能性需求 |
4.2 系统数据流转分析 |
4.3 系统用例分析 |
4.3.1 课程计划管理 |
4.3.2 课程实施管理 |
4.3.3 课程评价管理 |
4.3.4 课程改进管理 |
4.3.5 用户管理 |
4.4 系统组成设计 |
4.4.1 系统设计原则 |
4.4.2 系统技术架构 |
4.4.3 系统功能架构 |
4.5 功能模块设计 |
4.5.1 课程计划管理模块 |
4.5.2 课程实施管理模块 |
4.5.3 课程评价管理模块 |
4.5.4 课程改进管理模块 |
4.5.5 用户管理模块 |
4.6 数据模型设计 |
4.6.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
4.6.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原型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实现展示 |
5.2.1 用户登录功能 |
5.2.2 课程计划功能 |
5.2.3 课程实施功能 |
5.2.4 课程评价功能 |
5.2.5 课程改进功能 |
5.2.6 用户管理功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4)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2.1 理论基础 |
2.1.1 软件需求定义与分类 |
2.1.2 需求工程与需求管理 |
2.1.3 CMMI中的需求管理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需求管理对于软件项目的必要性 |
2.2.2 需求管理的一般方法和常用工具 |
2.2.3 需求管理案例应用研究 |
第三章 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现况和问题 |
3.1 综合教务系统项目的特点 |
3.2 S大学的基本情况 |
3.3 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实施的情况 |
3.3.1 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 |
3.3.2 项目一期工程需求实现情况 |
3.4 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一期工程需求管理的现况 |
3.5 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5.1 存在的问题 |
3.5.2 原因探析 |
第四章 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改进措施 |
4.1 改进需求获取方式 |
4.1.1 采用合适的需求获取方法 |
4.1.2 建立需求数据库 |
4.2 优化需求分析方法 |
4.2.1 业务流程梳理 |
4.2.2 需求分析建模 |
4.2.3 需求信息细化 |
4.2.4 需求分析校准 |
4.3 完善需求评审制度 |
4.3.1 需求评审的要点 |
4.3.2 需求评审会议的组织流程 |
4.4 健全需求变更流程的控制机制 |
4.4.1 完善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配置 |
4.4.2 确定规范的变更流程 |
4.4.3 变更控制的实施要点 |
4.5 提高需求管理活动中沟通的质量 |
4.5.1 明确项目的沟通责任主体 |
4.5.2 树立主动及时沟通的态度 |
第五章 改进措施在移动端综合教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
5.1 项目背景 |
5.2 改进措施的实践应用情况 |
5.2.1 改进措施在需求获取阶段应用情况 |
5.2.2 改进措施在需求分析和评审阶段应用情况 |
5.2.3 改进措施在需求变更控制中的应用 |
5.3 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高校建设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3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 加强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措施 |
5 结语 |
(6)基于统计功能的某职业技术学院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管理信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3 基于统计功能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学院情况简介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特色 |
1.6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C/S体系结构与B/S体系结构 |
2.1.1 C/S结构 |
2.1.2 B/S结构 |
2.1.3 C/S结构与B/S结构的区别 |
2.2 数据库 |
2.2.1 SQL Server |
2.2.2 MySQL |
2.2.3 Oracle |
2.2.4 SQL Server、MySQL与Oracle的比较 |
2.3 JSP技术 |
2.4 统计技术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分析 |
3.1 需求分析 |
3.1.1 需求分析概述 |
3.1.2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4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体系结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系统总体结构 |
4.3.2 教务管理员模块结构 |
4.3.3 教师模块结构图 |
4.3.4 学生模块结构图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统计技术的应用 |
4.5.1 统计技术在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4.5.2 本系统数据统计的应用 |
4.5.3 系统改进后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详细设计 |
5.1 登录模块的实现 |
5.2 教务管理员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5.3 学生成绩管理模块的实现 |
5.4 成绩查询模块实现 |
5.5 系统退出功能实现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统计技术在成绩分析模块的应用 |
6.1 公共科目成绩分析及改进建议 |
6.2 专业学习效果评估 |
6.3 教师授课效果分析 |
6.4 班级进退步情况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测试 |
7.1 系统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
7.2 测试方法 |
7.3 测试用例设计 |
7.3.1 功能测试用例设计 |
7.3.2 性能测试用例设计 |
7.4 测试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工作内容与总结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内移动教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
1.2.2 国外移动教务信息服务发展现状 |
1.2.3 教务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微信公众平台教务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系统架构 |
2.1 传统单体式的系统架构 |
2.2 微服务系统架构 |
2.3 系统架构技术方案 |
2.3.1 微服务框架 |
2.3.2 微服务注册中心 |
2.3.3 微服务API网关 |
2.3.4 微服务通信 |
2.3.5 微服务均衡负载 |
2.3.6 系统集成方案 |
2.3.7 数据库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信公众平台教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教务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教务通知和查询需求分析 |
3.3.2 个人信息二维码需求分析 |
3.3.3 个人智能课表需求分析 |
3.3.4 考试查询需求分析 |
3.3.5 成绩查询需求分析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信公众平台教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 |
4.1 微服务系统整体设计 |
4.2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信息系统架构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规范 |
4.4.2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4.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微信公众平台教务信息系统的详细设计 |
5.1 系统公共模块详细设计 |
5.1.1 微信菜单详细设计 |
5.1.2 微信用户绑定详细设计 |
5.2 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5.2.1 教务通知和查询详细设计 |
5.2.2 个人信息二维码详细设计 |
5.2.3 个人智能课表详细设计 |
5.2.4 考试信息提醒详细设计 |
5.2.5 成绩信息查询详细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测试 |
6.1 测试目标 |
6.2 测试环境和方法 |
6.3 系统功能测试 |
6.4 系统非功能测试 |
6.5 测试结论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务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
(二) 教务管理部门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有待提高 |
(三)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个别功能设置不完善 |
(四)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 |
二、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
(一) 加强教务管理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及时处理和更新数据信息 |
(二)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 |
(三) 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联系与沟通, 及时升级系统, 完善各项功能 |
(9)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 关于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 |
(二) 关于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 |
(三) 关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
三、研究目标与概念界定 |
(一) 研究目标 |
(二) 概念界定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理论支撑与现实问题 |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模型 |
一、戴维·拉文的学业表现影响因素分析框架 |
二、亚历山大·阿斯廷的I-E-0模型与学生投入理论 |
三、乔治·库的大学生成功要素模型与NSSE调查 |
四、清华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CCSS) |
五、厦门大学的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NCSS) |
第二节 影响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因素分析 |
一、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
二、学校环境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
三、个人特征对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 |
四、学生投入对学业表现的影响 |
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现实问题 |
一、高等教育扩张中学生群体的多样化与学业严重分化问题 |
二、高校学生的学业投入不足与学业困惑问题 |
三、高校对大学生学业的教学和管理支持体系构建的问题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设计 |
第一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与研究框架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框架 |
第二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建模流程与数据理解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建模流程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理解 |
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方法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工具 |
第三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准备 |
第一节 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
一、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
二、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三、A大学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及特征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关联数据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数据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问卷调查数据 |
第三节 A大学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构建 |
一、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
二、整合型教育数据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第四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采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处理 |
第四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总体特征 |
一、A大学学生基本特征分析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统计特征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划分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分析 |
一、基于社会及人口统计特征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二、基于个人特征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三、基于学生投入的学业表现差异分析 |
第三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趋势分析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总体趋势 |
二、A大学不同群体学生学业表现的变化趋势比较 |
三、A大学特殊群体的学业表现变化趋势分析 |
第五章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建模 |
第一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回归模型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回归模型的数据预处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
四、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比较 |
第二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分类模型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分类模型的数据预处理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贝叶斯网络分类模型 |
三、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决策树分类模型 |
四、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模型 |
五、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 |
六、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分类模型的有效性比较 |
第三节 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优化与部署 |
一、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优化 |
二、A大学学生学业表现数据模型的部署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反思 |
第一节 研究讨论 |
一、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变化趋势 |
二、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数据模型及有效性 |
第二节 管理对策 |
一、完善高校学生学业支持体系 |
二、提升高校教育数据挖掘能力 |
第三节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
一、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10)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 |
2.1 国内外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发展 |
2.1.1 国外发展历程 |
2.1.2 国内发展历程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教学管理 |
2.2.2 高校教学管理 |
2.2.3 管理信息系统 |
2.2.4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
2.3 相关理论 |
2.3.1 管理理论 |
2.3.2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 |
3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介绍 |
3.1 XX独立学院概括 |
3.2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
3.2.1 教学运行管理 |
3.2.2 教学计划管理 |
3.2.3 教学评价管理 |
4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问题分析 |
4.1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调查 |
4.2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
4.2.1 系统功能不全 |
4.2.2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率低 |
4.2.3 系统运行维护难 |
4.2.4 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
5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 |
5.1 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优化 |
5.1.1 教学计划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5.1.2 教学运行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
5.1.3 教学评价管理模块设计 |
5.2 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务管理环境 |
5.2.1 强化系统的兼容性 |
5.2.2 强化服务质量 |
5.2.3 强化系统的安全性 |
5.2.4 强化资金支持 |
5.2.5 强化基础条件建设 |
5.2.6 强化分工协作 |
5.3 重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致谢 |
四、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H教育机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玉芳. 河北经贸大学, 2021
- [2]基于jBPM的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赫峰. 北方民族大学, 2020(12)
- [3]基于PDCA的工程教育认证课程MIS系统设计及开发[D]. 赵晟然.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S大学综合教务系统项目需求管理研究[D]. 徐越. 山东大学, 2019(02)
- [5]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探究[J]. 崔志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6)
- [6]基于统计功能的某职业技术学院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尹涛.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7]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8]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高建伟. 河南教育(高教), 2019(04)
- [9]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数据建模研究 ——基于A大学教育数据的分析[D]. 丁国勇.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10]XX独立学院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优化研究[D]. 吴婷.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