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凡[1](2021)在《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实体经济为主,改革开放后,虚拟经济开始萌芽。虚拟经济的出现改变了我国经济结构,丰富了经济体系,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结合几次国际经济危机和我国国情来看,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会引起实体经济震荡,发展过慢对实体经济的促进程度过低,失去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把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落实到政策上来。新常态背景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否协调?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的研究,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阐述了虚拟资本的形成逻辑、存在形式及特点、虚拟资本的双重效应,随后阐述了马克思对实体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理论分析是研究二者关系的前提,也为重新界定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做好铺垫。其次,梳理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考察虚拟经济是如何传导和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二者的协调关系。再次,从总量和利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现状。在实证方面,采用了2002-2019年的年度经济数据,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角度选取了9个指标代表虚拟经济系统,从国民经济、进出口额、产业结构等角度选取6个指标代表实体经济系统,先用熵值法对指标层进行客观赋权,再利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而确定协调等级。实证结果表明:2002-2019年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程度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六个阶段。这种协调水平下,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并不高。最后,针对目前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股市融资规模不足、虚拟资产结构单一、虚拟经济监管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侯晨佳[2](2021)在《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文中研究表明为缓解单一新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冲击,提高小容量分布式机组参与电网的活力,需要充分发挥多种能源主体之间的集成互补作用,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因其优越的聚合特性逐渐受到关注。另一方面,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也已经进入重要阶段,电源企业成为完全独立的经济实体,传统的集中规划思想无法合理体现需求侧资源在规划中的作用。因此,在对含有分布式电源和柔性负荷的虚拟电厂进行规划时,亟需体现各电源投资商的竞争关系和需求侧资源的响应特性。本文利用虚拟电厂聚合需求侧可规划资源,引入博弈论的方法建立虚拟电厂内部电源的规划模型。将风、光、燃、储电源投资商作为博弈参与者,综合考虑投资运维成本、售电收益、燃料成本等指标,将其视为投资商收益,建立多主体参与下的多人博弈模型。通过分析各电源投资商之间可能存在的合作与竞争行为来拟合虚拟电厂可能出现的多种组合模式,并在保证参与者绝对理性的前提下,依靠剔除劣解策略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博弈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到不同聚合模式下虚拟电厂的电源容量配置情况和整体收益。研究虚拟电厂内部收益的分配策略,考虑到多人博弈下博弈模型更为复杂,可能出现个体理性和整体理性不一致而导致整体收益欠佳的情况,结合电源装机占比、参与者风险偏好系数、边际贡献值对shapley值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以保证虚拟电厂能够在最经济的模式下稳定运行,并与传统的按容分配以及按shapley值法分配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提出柔性负荷参与互动的策略,对可激励负荷与可中断负荷两种柔性负荷的调峰性能进行比较,决定参与虚拟电厂的柔性负荷种类。将需求侧柔性负荷以负荷聚合商的形式纳入虚拟电厂资源中,与分布式电源形成对等竞争关系,研究柔性负荷的参与对虚拟电厂规划的影响。
鲁静静[3](2021)在《《资本论》视域中的虚拟经济》文中指出20世界8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化的浪潮在全球席卷开来,全球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膨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促进了世界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提供了物质前提,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兴起更是为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理论和制度环境。全球经济逐渐走向金融化虚拟化,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日渐占据着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造成资本主义实体经济萎缩,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阶级矛盾,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并诱发了新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虚拟经济危机的产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是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对于虚拟经济和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的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遵循“理论阐释——问题聚焦——现实解答”的思维逻辑,以《资本论》中的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理论延续为理论基础,对虚拟经济进行概念界定和逻辑框架构建,并对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现象和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进行学理阐释,最后,针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现象,提出了相关意见。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理论延续构成了本文对于虚拟经济以及当代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细胞形式出发,按照从商品到货币,从货币到资本、从资本到信用、再从信用到虚拟资本的路径,对虚拟资本展开了研究。后续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并发展了虚拟资本理论。论文以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为遵循,对虚拟经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探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论文聚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的社会现实,对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现象的表现、原因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并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的本质进行分析。在时代变迁中,无论是实体经济危机,还是虚拟经济危机,究其根源,仍旧是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根本性矛盾作用的结果。针对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经济“脱实向虚”的现象,论文对其发展现状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举措。
单啸洋[4](2021)在《论认识活动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文中提出认识是人类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是有意识、有理性的自觉能动存在物。人类的认识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其变化发展在当代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应该看到,在当代科技革命的浪潮中,随着计算机科技、信息科技、网络科技、虚拟现实科技等的迅猛发展,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从现实世界拓展到网络世界,随着网络化的虚拟社会的兴起,随着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虚拟性活动的形成,人类的认识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演变,出现了虚拟性认识这一人类新的认识形态,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重大变革。从本质上讲,虚拟性认识活动既是现实性认识活动的历史延续,也是现实性认识活动的当代创新,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内在的辩证关系。较之于现实性认识,虚拟性认识的兴起确实表明人类认识活动在虚拟社会中发生了重大演变,并且其演变也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的场域从一元的现实场域演变为现实与虚拟并存的二元场域,二是形成了“人机”结合的虚拟性认识主体,三是造就了虚拟化的认识客体。
刘巧莲[5](2021)在《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实体经济是财富之源、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新时代为什么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现阶段,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角度对实体经济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系统分析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梳理凝练这一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并阐述其时代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对“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清晰界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从而为本文整体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阐明新时代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第二,多维度分析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从马克思恩格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学者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相关思想四个方面深入挖掘这一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通过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实体经济发展实践探寻这一重要论述生成的历史逻辑;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系统探究新时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把握这一重要论述生成的现实逻辑。第三,系统梳理并凝练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国民经济长远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三个方面阐释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重要地位的论述;从推动制造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阐释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发展关键的论述;从降低成本、金融改革、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四个方面阐释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论述;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绿色发展、适应新发展格局、协调好与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阐释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遵循的论述。第四,阐述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从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相关思想两个层面阐述这一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世界贡献发展实体经济的中国智慧三个角度阐述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李晓[6](2020)在《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经济运行中高杠杆高债务,经济泡沫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虚拟经济”一词频繁的出现人们的视野和学者的研究中,经济中出现了“脱实向虚”和“弃实唯虚”的现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引起经济学家和政府的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央多次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防范金融风险,提出金融应服务于供给侧改革,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利润高低决定了资本的流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自由程度不断提高,虚拟资本得以高速发展。美元脱离金本位后,浮动汇率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国际金融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经济“虚拟化”。中国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促进了制度改革、技术科技创新和优化人力资源教育的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加快了金融资本的流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体经济中的资本周转时间长、回报率低,而虚拟经济中资本的周转时间短、回报率高,导致虚拟经济对资本的吸引力远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在吸引大量闲置资本的同时,也吸引着实体经济中的产业资本,不仅导致实体经济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是导致实体经济的可用资源在不断枯竭。近年来,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脱实向虚”和“虚实分离”的现象,挤压了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空间,成为经济增速放缓、金融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这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因此,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意义非凡。快速发展的虚拟经济不断挤压实体经济生存空间,如何让虚拟经济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虚拟经济不是凭空而生的,它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由实体经济派生出来的新经济体制,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虚拟经济的产生是不可逆转的,虽然它对实体经济有不良的影响,但也不能“弃虚唯实”。原因在于:第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服务于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根本思想宗旨。虚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是实现融资诉求的途径,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大规模资本的需求。第二,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多,虚拟经济不断壮大,虚拟经济逐步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自身增值,促进经济发展。但虚拟经济的异化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吸收大量的各类资源后,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第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协同发展的关系。二者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虚拟经济不仅包括金融业中各种金融衍生品,还涉及到大宗商品、房地产、无形资产等契约化、金融化和证券化后的一系列投机性经济行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备价值,它表达的仅仅是纸上财富,其价值是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虚拟经济按照约定支付给资本所有者预期回报,从资本所有者那里剥离出来资本的使用权并使之契约化、金融化后转贷给别人的一种经济活动,造成了“以钱生钱”的经济假象。金融资产是连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桥梁与纽带,采取金融产品和契约等形式,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资产的转化。从获得社会资金角度来分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谁发行的契约转化为金融资产越多,谁获得资金就越多。从而,分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辩证关系的着力点应是资产“金融化”。当前国民经济结构存在多种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实体经济内部供需失衡、虚拟经济资本供给与实体经济资本需求失衡,这些失衡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失去活力,无法吸引资本流入。资本主要进入虚拟经济并在资本市场空转,不断推高金融杠杆率。实体经济可得资本持续降低,并不断萎缩。如何解决这种失衡?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这种失衡的措施之一。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资本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通过虚拟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弥补实体经济技术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的资金缺口。鼓励企业采取发行股权融资等形式融资,通过“去杠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应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协同发展模式。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从虚拟经济的发展历史看,在信用与货币资本的虚拟化后,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资本具有逐利性,其本质是实现利益最大化,致使其自我价值增值快速发展,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倾向严重。但是,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背离时,会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甚至会诱发经济危机。从现实角度来看,虚拟经济每次发展与创新都以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当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低于虚拟经济资本回报率时,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本将从实体经济抽离转而投入虚拟经济中,而资本抽离的乘数效应导致实体经济可用资本不断减少,经济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虚拟资本在金融市场空转而不进入实体经济,二者的撕裂性日益严重。这就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撕裂是必然性的。但这种撕裂性是暂时的,是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伴生现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衡导致经济危机频发,此时采取宽松的货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因为新增货币受虚拟经济高回报率的影响而进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帮助。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撕裂的情况下,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让二者的撕裂日益加深。从经济发展长远角度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长期并存、辨证与统一的关系。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加快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实体经济发展受阻时,应以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资本实现自身升值而不用脱离实体生产周期独立存在。本文首先界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而厘清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原理: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二者之间应是“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论证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直接融资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存在“杠杆力”的作用等。但是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时候,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讨论了“脱实向虚”和“虚实分离”现象中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出了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会引发经济危机的结论。最后提出辩证把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
赵亚楠[7](2020)在《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主要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后,虚拟经济开始萌芽,整体经济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离不开虚拟经济的适度支持,虚拟经济是由实体经济发展衍生出来的经济形式,具有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职能,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在合理范围内发展能够推进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运行,但畸形发展可能会产生经济泡沫,严重的则会引发经济危机。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整体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因此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展开研究,有助于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畸形发展,保持二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对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具有重要价值。论文总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外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和我国从政策层面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入关注,并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类整理和简要的分析评述,在已有研究成果上重点寻找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二章,主要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现实资本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在此理论基础上剖析虚拟经济的本质、特点及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联性。第三章,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研究领域加以区分,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彼此独立的复杂互动关系。第四章,通过统计整理相关数据发现我国整体经济存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利润失衡,货币资金脱实向虚发展,虚拟经济膨胀与实体经济疲软三方面问题。第五章,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社会、政府、个人投资者五个维度寻找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面临营商困境,虚拟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政府金融监管缺失以及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失误。第六章,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调节虚拟经济市场结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政府金融监管、加强投资者教育五个方面的解决措施。
高湾湾[8](2020)在《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根基,是重塑世界产业结构的关键力量。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实体经济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并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衍生出虚拟经济。随着虚拟经济日益新高的收益,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忽视发展实体经济,导致虚拟经济日益膨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许多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使世界重新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走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随着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繁荣,我国经济逐渐显露出“脱实向虚”的端倪,立足这一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为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首先,该论文阐述了研究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概述,在此基础上对论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了说明。接下来,梳理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在对经典作家实体经济思想进行科学解读的基础上,阐明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的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提供理论基础。第三,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借鉴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实体经济的经验和教训,以我国现阶段发展实体经济的困难和挑战为着眼点,阐明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的国际视野和现实关照,为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提供实践基础。第四,建构了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明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贯穿理论体系的主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思想是理论体系的核心,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思想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思想是理论体系的结论,为发展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思想是理论体系的保障。这是一个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体系。最后,论证了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思想的主要特征和新时代价值。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贯彻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理念,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行动指南,为世界各国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中国经验。
孙方锦[9](2020)在《网络店铺转让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网络店铺的转让也越来越频繁。但是,由于我国针对网络店铺等虚拟财产的法律制度还不完善,以及网络服务协议中“禁止转让”条款的存在,使得有关网络店铺转让的纠纷在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现象突出,在此类案件中具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网络店铺的法律属性、权利归属、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有权禁止网络店铺的转让、网络店铺转让合同的效力等等。本篇文章从司法案例入手,通过对网络店铺的法律属性、权利归属以及网络店铺转让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网络店铺转让的实质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结合现实情况,从维护网店转让中各方主体之间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针对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划分、转让程序设计和转让过程监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法律规制建议。通过论述,本文认为网络店铺是凝结了虚拟空间、商品库存、商号、客户群、购销渠道、信誉等级、售后服务、商业秘密等营业资产为一体的集合性财产,其价值产生于网店经营者的后期经营活动,而不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的初始投入“裸店”。因此,网络店铺应当归网店经营者所有。网络店铺的虚拟空间只是网络店铺的一个构成元素,其根本来源是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免费让渡其对平台对应虚拟空间的部分使用权给网店经营者,以换取与网店经营者签订网络服务协议的机会,并通过后期在该平台上相对垄断地提供技术服务而获利。网络店铺转让的实质是网店经营者对其营业资产地处分,这种营业资产地整体转让能够实现在网店经营者主体变更的情况下,确保网店经营的连续性。因此,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基于其对该平台相对垄断的技术服务而禁止网络店铺转让,是对网店经营者合法权益地侵害,当事人基于意思自治而签订的网络店铺转让合同当然有效。随着网络交易平台对网络店铺继承过户、离婚过户地放开,网络店铺转让过户也势在必行,与其一味地阻止网络店铺地转让,倒不如积极地完善网络店铺转让的法律规制措施,使其在阳光下进行。
唐琪钧[10](2020)在《《资本论》中虚拟资本理论研究》文中提出《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厚重、最丰富的着作”,为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资本论》中虚拟资本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辩证认识虚拟资本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资本论》中虚拟资本理论主要涉及虚拟资本的本质、特点、形式、以及与实体资本关系等几个方面。马克思基于信用制度探讨了虚拟资本来源,认为,虚拟资本以生息资本为基础,其本质是生息资本社会化后实现了收入的资本化。《资本论》中马克思还阐释了虚拟资本的特征,主要包括虚拟性、预期性和价格回归性三个方面。虚拟资本的虚拟性主是指它的价值是虚幻的、虚拟的。虚拟资本的预期性是指人们按照一个既定的平均利息率来计算的预期收益。虚拟资本的价格回归是指诚信企业的有价证券在经济危机后会回归它们以前的水平。《资本论》中,马克思基于有价证券和信用角度虚拟资本剖析了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从以有价证券为代表的现实资本的公共所有权证书角度看,有价证券不仅仅指单纯的作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的股票,还应包括债券,如国债、公司债券。从信用形式角度看,虚拟资本表现为基于信用制度基础产生的信用货币,用于预付的流通的支付凭证,具体表现为票据和银行券。《资本论》中,马克思还从资本积累和价值增值两个方面剖析了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认为的虚拟资本的资本积累包含了汇票、债券、股票证券等途径,以银行券转化为借贷资本形式进行资本积累是虚拟资本积累的特殊途径。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关系在生息资本形式上的外表化,说明了以生息资本为前提的虚拟资本的价值增值原理,揭开了虚拟资本G-G’循环的神秘面纱。《资本论》中,马克思还论述了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以实体资本为基础,又独立于实体资本。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基于信用制度衍生出来的,是以实体资本为基础的资本集中的重要方式。从虚拟资本的循环体系看,虚拟资本独立于实体资本,形成了G-G’的循环,省略了实体资本循环G-W-G’中W的生产过程。《资本论》中,马克思还阐释了虚拟资本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传统的以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职能已经不能满足商业流通的需要,以支付凭证形式的虚拟资本基于信用制度基础作为预付所用的流通工具,加速了流通手段,减少了流通费用;同时,虚拟资本的发展又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我否定。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拜物教的信徒们又将资本化过程与资本自身相对立,虚构出虚拟资本价值增值的来源,将现实生产的剩余价值当做幻想资本的真实果实,而作为投机汇票的那部分虚拟资本又容易被极端的资本拜物教信徒利用进行商业投机和欺诈。当前,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存在发展过度膨胀的问题,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不协调问题。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主动回避其消极作用;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从而规范虚拟经济发展,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虚拟资本的形成逻辑及特点 |
2.1.1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形成逻辑 |
2.1.2 虚拟资本的存在形式及特点 |
2.1.3 虚拟资本的双重效应 |
2.2 有关发展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
2.2.1 生产劳动理论 |
2.2.2 生产决定消费、分配和交换 |
2.3 概念界定 |
2.3.1 虚拟经济 |
2.3.2 实体经济 |
2.3.3 协调发展 |
第三章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内在关联性分析 |
3.1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
3.1.1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 |
3.1.2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财富基础 |
3.1.3 实体经济维护虚拟经济健康运行 |
3.2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
3.2.1 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 |
3.2.2 分散实体经济的经营风险 |
3.3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作用 |
3.3.1 挤占国家货币资金 |
3.3.2 虚拟经济不稳定引发实体经济震荡 |
3.4 虚拟经济独立运行规律日益明显 |
3.5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
3.6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关系再认识 |
第四章 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关系实证分析 |
4.1 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现状分析 |
4.1.1 基于总量视角 |
4.1.2 基于利润视角 |
4.1.3 协调状况小结 |
4.2 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度测算 |
4.2.1 样本选取 |
4.2.2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耦合协调度测算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拓宽中小实体企业融资渠道 |
5.2.2 提高股市融资比重 |
5.2.3 优化虚拟资产结构 |
5.2.4 完善对虚拟经济的监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电厂的发展 |
1.2.2 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虚拟电厂的电源与负荷模型 |
2.1 引言 |
2.2 分布式电源发电模型 |
2.2.1 风力发电机模型 |
2.2.2 光伏阵列模型 |
2.2.3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 |
2.2.4 储能模型 |
2.3 负荷模型 |
2.3.1 柔性负荷类型 |
2.3.2 柔性负荷响应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研究 |
3.1 引言 |
3.2 分布式电源的博弈规划模型 |
3.2.1 博弈论定义 |
3.2.2 博弈模型 |
3.3 非合作博弈模型 |
3.3.1 非合作博弈模型的解——纳什均衡 |
3.3.2 非合作博弈模型的求解算法 |
3.3.3 算法实现流程 |
3.4 合作博弈的收益分配 |
3.5 算例仿真分析 |
3.5.1 多人博弈模型 |
3.5.2 仿真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柔性负荷参与的虚拟电厂规划研究 |
4.1 引言 |
4.2 需求响应模式分析 |
4.2.1 可激励负荷互动模式 |
4.2.2 可中断负荷管理模式 |
4.3 柔性负荷参与下的供需型虚拟电厂优化配置 |
4.3.1 可激励负荷的仿真实现 |
4.3.2 可中断负荷的仿真实现 |
4.3.3 柔性负荷参与的博弈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资本论》视域中的虚拟经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重要概念辨析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理论延续 |
第一节 《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 |
一、从商品到货币 |
二、从货币到资本 |
三、从资本到信用 |
四、从信用到虚拟资本 |
第二节 虚拟资本理论的理论延续 |
一、金融资本的提出:拉法格 |
二、金融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希法亭 |
三、金融资本理论的集大成者:列宁 |
第二章 虚拟经济逻辑框架及其影响 |
第一节 虚拟经济的概念界定及逻辑框架 |
一、虚拟经济的概念界定 |
二、虚拟经济的基本特性 |
三、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律 |
第二节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一、虚实之争:定性的分析 |
二、与时俱进:定量的思量 |
第三节 虚拟经济的双重影响 |
一、虚拟经济的正面影响 |
二、虚拟经济的负面效应 |
第三章 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及对我国的经济启示 |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虚拟化 |
一、资本主义经济走向虚拟化 |
二、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的原因 |
三、资本主义经济虚拟化的影响 |
第二节 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 |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探究 |
二、资本主义虚拟经济危机本质 |
第三节 合理把握虚拟经济双刃剑 |
一、“脱实向虚”——经济虚拟化发展现状与原因 |
二、“脱虚向实”——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论认识活动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研究目标 |
2.拟解决关键问题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研究方法 |
2.创新之处 |
一、人类认识活动及其当代演变 |
(一)认识活动概述 |
1.认识活动及其本质 |
2.认识活动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
(二)虚拟社会的形成与认识活动的虚拟化 |
1.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与虚拟社会的形成 |
2.虚拟社会的形成与虚拟性认识活动的兴起 |
3.虚拟性认识活动与现实性认识活动的关系 |
二、认识场域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 |
(一)认识场域 |
1.认识场域的哲学规定性 |
2.认识场域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
(二)虚拟社会条件下认识场域的重大演变 |
1.虚拟社会构建了新的认识场域 |
2.虚拟性认识场域的新功能 |
三、认识主体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 |
(一)认识主体 |
1.认识主体的哲学规定性 |
2.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
(二)虚拟社会条件下认识主体的重大演变 |
1.虚拟社会导致了认识主体的变革 |
2.虚拟性认识主体的新功能 |
四、认识客体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 |
(一)认识客体 |
1.认识客体的哲学规定性 |
2.认识客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
(二)虚拟社会条件下认识客体的重大演变 |
1.虚拟社会造就了新的认识客体 |
2.虚拟性认识客体的新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实体经济相关概念界定及新时代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
(一)实体经济及相关概念界定 |
(二)新时代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
二、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
(一)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 |
(二)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 |
(三)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现实逻辑 |
三、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一)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 |
(三)优化外部环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 |
四、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
(一)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二)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成果 |
第一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范畴界定 |
第一节 实体经济 |
一、实体经济研究及其历史变迁 |
二、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
三、实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虚拟经济 |
一、虚拟资本 |
二、虚拟经济 |
三、虚拟资本催生了虚拟经济 |
第二章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辨证原理 |
第一节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根基 |
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内在诉求 |
二、虚拟经济无法单独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 |
第二节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
一、虚拟经济诞生于实体经济 |
二、虚拟经济影响着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三节 “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的发展模式 |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 |
二、虚拟经济应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资本支撑 |
第三章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 |
第一节 直接融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一、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对经济发展作用 |
二、直接融资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
三、吸引海外直接融资以降低金融泡沫 |
四、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金融“杠杆力”的作用 |
一、金融加杠杆的作用 |
二、金融加杠杆的风险影响 |
第三节 金融“证券化”对房地产的作用 |
一、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
二、房地产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二重性” |
三、房地产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粘合剂 |
四、房地产作为特殊商品被证券化 |
第四章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现象 |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中的“脱实向虚” |
一、“脱实向虚”的表现形式 |
二、“脱实向虚”的形成原因 |
三、“脱实向虚”的危害 |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中的“虚实分离” |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差异化发展 |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具有暂时性 |
第三节 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诱发金融危机 |
一、虚拟经济过度发展致使风险积累 |
二、金融市场受到全球经济的冲击加剧 |
第五章 辨证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战略 |
第一节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 |
一、坚持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 |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三、优化产业结构 |
四、合理把握“去杠杆” |
第二节 促使虚拟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措施 |
一、加强金融机构全面监管 |
二、采取措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
三、“一带一路”建设带给实体经济发展新机遇 |
第三节 辨证把握虚拟经济发展节奏 |
一、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
二、健全金融体制,优化资源配置 |
三、稳定货币政策,深化金融制度改革 |
四、杜绝金融资本空转,消除金融套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内涵的多维界定 |
2.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核算与测度 |
3.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4.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1.关于虚拟资本的研究 |
2.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虚拟经济的相关论述及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 |
(一)虚拟资本的形成 |
1.货币是虚拟资本发展的起点 |
2.虚拟资本是生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
3.信用制度是虚拟资本发展的条件 |
(二)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 |
二、虚拟经济的本质及特点 |
(一)虚拟经济的本质 |
1.虚拟资本的价格公式 |
2.虚拟经济的价值增殖模式 |
(二)虚拟经济的特点 |
1.虚拟性 |
2.不稳定性 |
3.高流动性 |
4.高投机性 |
三、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联性 |
第三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复杂互动关系 |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划分 |
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 |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 |
(二)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财富基础 |
(三)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 |
三、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
(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
1.提供融资渠道,合理配置资源 |
2.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营风险 |
(二)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 |
1.对国家货币资金的挤占 |
2.虚拟经济不稳定性引发实体经济震荡 |
四、虚拟经济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 |
第四章 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利润失衡 |
二、货币资金呈现脱实向虚发展 |
(一)M2增长过快推动货币资金脱实向虚 |
(二)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显着提高 |
三、虚拟经济膨胀与实体经济疲软共存 |
(一)虚拟经济膨胀的表现 |
1.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 |
2.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 |
(二)实体经济疲软的表现 |
第五章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实体经济面临营商困境 |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
(二)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大 |
二、虚拟经济存在结构性失衡 |
(一)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 |
(二)优质虚拟资产短缺 |
三、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 |
四、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 |
五、个人投资者的认知失误 |
第六章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的对策 |
一、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 |
(一)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二)提升企业利润空间 |
二、调节虚拟经济市场结构 |
(一)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
(二)增加优质虚拟资产供给 |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
四、强化政府金融监管 |
五、加强投资者教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体经济思想 |
2.1.1 关于物质资料生产必要性的论述 |
2.1.2 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论述 |
2.1.3 关于虚拟资本和现实资本的论述 |
2.2 列宁、斯大林关于实体经济思想 |
2.2.1 列宁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 |
2.2.2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
2.3 中国历届领导人关于实体经济思想 |
2.3.1 毛泽东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
2.3.2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 |
3.1 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
3.1.1 “工业4.0”计划引领德国实体经济发展 |
3.1.2 “防止产业空心化”计划引导日本经济“脱虚向实”发展 |
3.1.3 “再工业化”计划重振美国制造业昔日辉煌 |
3.2 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
3.2.1 供需错位是实体经济发展困难的最大障碍 |
3.2.2 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3.2.3 资本要素过多流向虚拟经济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
4.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是贯穿理论体系的主线 |
4.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实体经济 |
4.1.2 扩大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能力 |
4.1.3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4.2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思想是理论体系的核心 |
4.2.1 科技创新是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第一动力 |
4.2.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制度保障 |
4.2.3 “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战略指导 |
4.3 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思想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4.3.1 厘清实体经济和现代金融业的关系 |
4.3.2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
4.3.3 促使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4.4 为发展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思想是理论体系的前提 |
4.4.1 为发展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
4.4.2 为发展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
4.4.3 为发展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
4.5 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思想是理论体系的结论 |
4.5.1 牢牢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4.5.2 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
4.5.3 积极推动协同发展产业体系建设 |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与价值 |
5.1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
5.1.1 体现了时代性的主要特征 |
5.1.2 体现了科学性的主要特征 |
5.1.3 体现了人民性的主要特征 |
5.2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理论价值 |
5.2.1 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脉相承 |
5.2.2 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
5.2.3 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强理论自信 |
5.3 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 |
5.3.1 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崭新方案 |
5.3.2 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供创新动力 |
5.3.3 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9)网络店铺转让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三、研究的重点、创新点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典型案例 |
一、张浩宇与陈春龙合伙协议纠纷案 |
二、李信征与郑容买卖合同纠纷案 |
第二节 争议焦点 |
一、对网络店铺的权利归属认定不一致 |
二、对网络店铺转让合同的效力认定不一致 |
第三节 问题分析 |
一、网络店铺转让的立法缺失 |
二、网络店铺转让的协议禁止 |
第二章 网络店铺在现行民事权利体系中的法律定位 |
第一节 网络店铺的概念与分类 |
一、网络店铺的概念 |
二、网络店铺的种类 |
第二节 网络店铺的虚拟“财产”价值判断 |
一、网络店铺属于虚拟财产 |
二、网络店铺具有“财产”价值 |
第三节 网络店铺与其他网络虚拟财产的区别 |
一、网络店铺具有盈利性 |
二、网络店铺具有集合性 |
三、网络店铺具有涉他性 |
第四节 网络店铺的法律属性分析 |
一、学界针对网络店铺法律属性的现有观点 |
二、对上述现有观点的评析 |
三、所有权客体说的合理性论证 |
第三章 网络店铺转让的具体分析 |
第一节 网络店铺转让的可行性 |
一、网店转让并不必然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二、网店转让危及实名认证和信誉等级制度的假设难以成立 |
三、网店转让并非违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二节 网络店铺转让的必要性 |
一、网店转让是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
二、网店的转让是民法公平原则的体现 |
三、网店转让是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的追求 |
第三节 网络店铺转让的实质——营业转让 |
一、网络店铺转让的客体 |
二、网络店铺营业资产转让的具体分析 |
第四节 “禁止转让”条款是违反《合同法》的不合理限制 |
第四章 规范网络店铺转让的法律建议 |
第一节 明确网络店铺转让人的权利义务 |
第二节 明确网络店铺受让人的权利义务 |
第三节 明确网店转让中平台经营者的权利义务 |
第四节 维护网店转让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第五节 细化网络店铺营业转让的程序 |
第六节 强化对网络店铺营业转让的监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资本论》中虚拟资本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及不足 |
第一章 虚拟资本的内涵与特点 |
—、虚拟资本的内涵 |
(一) 虚拟资本的来源 |
(二) 虚拟资本的内涵 |
(三) 虚拟资本的本质 |
二、虚拟资本的特点 |
(一) 虚拟资本的虚拟性 |
(二) 虚拟资本的预期性 |
(三) 虚拟资本的价格回归性 |
第二章 虚拟资本表现形式与运动形式 |
一、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 |
(—) 表现为有价证券的虚拟资本 |
(二) 表现为信用形式的虚拟资本 |
二、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 |
(一) 虚拟资本的资本积累 |
(二) 虚拟资本的价值增值 |
第三章 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关系 |
一、虚拟资本和实体资本关系 |
(一) 虚拟资本以实体资本为基础 |
(二) 虚拟资本又独立于实体资本 |
二、虚拟资本的作用 |
(一) 虚拟资本的积极作用 |
(二) 虚拟资本的消极作用 |
第四章 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启示 |
一、当前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
(一) 虚拟经济发展过度膨胀 |
(二) 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 |
二、虚拟资本理论的现实启示 |
(一) 辩证认识虚拟资本的作用 |
(二) 稳步有序推进金融体系改革 |
(三) 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目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关系研究[D]. 张一凡. 河北大学, 2021
- [2]基于博弈论的虚拟电厂电源优化配置[D]. 侯晨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资本论》视域中的虚拟经济[D]. 鲁静静. 浙江大学, 2021(01)
- [4]论认识活动在虚拟社会的重大演变[D]. 单啸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D]. 刘巧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D]. 李晓.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4)
- [7]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赵亚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思想研究[D]. 高湾湾. 江南大学, 2020(01)
- [9]网络店铺转让的法律规制研究[D]. 孙方锦.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资本论》中虚拟资本理论研究[D]. 唐琪钧. 扬州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