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先队员中开展“名人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聂宇轩[1](2020)在《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本研究缘起于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政策导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劳动教育的地位显着增强,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劳动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其次,劳动教育开展的现状不尽人意且令人担忧。教师、家长过分注重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包括劳动教育在内的全面发展,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和偏见,造成部分少年儿童没有独立能力,养成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不良习惯,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劳动教育势在必行。此外,笔者所学专业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在读研期间重点关注的就是少先队研究,引发了关于在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以习近平少年儿童和少先队教育思想、党和国家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论述以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观察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两所小学为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并通过调研获取学校少先队已有文件资料,探索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呈现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过程,分析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现状结果,并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结合自身思考提出少先队劳动教育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使教育者更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为少先队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丰富和深化少年儿童思想意识教育理论和劳动教育理论;现实意义在于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在研究结构上,第一章对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进行概述,阐释了新时代小学少先队的发展特征和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第二章呈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典型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日常清洁与值日、垃圾分类与回收、午餐自主管理、职业体验与“石韵悠远”活动课程。第三章分析了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成效调查,首先介绍了少先队劳动教育成效调查的目的与调查对象概况,再分别从少年儿童的劳动认知、劳动情感与态度、劳动技能、劳动过程与习惯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第四章论述了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调查结果的成因,认为取得成效的成因在于以下三点: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搭建劳动课程体系;第二,善于运用校外资源,切实开展多项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第三,中队辅导员将劳动教育渗透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不足之处的原因也有三点:第一,部分家长对劳动、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颇;第二,应试教育挤占劳动教育的时间与空间;第三,少先队劳动教育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第五章主要提出新时代优化少先队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分别为通过提升少先队辅导员劳动教育专业性、转变“重智育轻劳育”的教育观念来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将少先队劳动教育明确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创设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阵地为手段明确少先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发挥少先队在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通过完善落实少先队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与激励机制,加强各级教育部门对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监督与指导和积极利用劳动教育的校外支持力量,来建立少先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培养劳动教育共识。
何开阳[2](2020)在《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的少先队员不仅生长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一个时代,更是生长在一个呼唤担当、肩负使命的时代。今天的小小追梦人,就是明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圆梦人。少先队承担着少年儿童政治启蒙、思想引领的重要职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教育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而少先队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旨在锤炼队员品德修为、培养队员家国情怀、引导队员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生的远大志向,促使队员形成集体主义的道德修养,而这也正彰显了少先队政治启蒙、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据此提出优化对策,提升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水平。本研究以浙中地区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揭示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在问卷调查中以城市和乡镇划分两个层次,进行分层抽样,收集到了金华城乡三—六年级736份有效问卷样本。通过对文献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呈现出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研究结果发现,当前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要使队员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意志、形成集体主义的行为习惯。儿童性、组织性、自主性、实践性则是其教育原则。此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方式及成效主要表现在:(1)少先队员的集体主义观较强;(2)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逐步充实;(3)以灌输说服为主导教育方法基本形成。但是与此同时,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也出现了以下问题:(1)少先队集体建设薄弱,队员的集体奉献意识相对较低;(2)城乡学校、不同年级段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4)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方法的儿童性不足;(5)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是由于当下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受到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凸显以及应试教育的冲击。在对调查结果和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明确了要通过提升少先队集体建设水平、缩小城乡、不同年级段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丰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改进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和完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估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优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
侯琳[3](2020)在《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文中认为中国少年先锋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少先队教育,培养了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少先队组织工作的核心,其创新不仅依赖于学校,同时还应打破学校围墙的束缚,在社区根植与发展。社区中所特有的资源环境为少先队活动创新和少先队组织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撑。因此,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运用社区资源,对于少先队活动的创新,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播,少先队员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建立在笔者参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实践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问题及原因,吸收国内外少年儿童组织社区活动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优化建议。力求将少先队活动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社区、学校与少先队相结合,从而促进少先队组织更好地发挥独特教育功能,发挥社区教育在建立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首先,本研究以宽巷子社区为例,采用了个案分析、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在主体意识观念方面,学校对运用社区资源的态度不明确、总体意识水平偏低、对社区资源和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的执行力不足;利用形式方面呈现出资源利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性的特点;利用内容方面,较多利用社区物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展活动、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利用存在不足;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活动管理机构、社区与学校管理未形成系统。其次,对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社区资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不足,具体表现在外部环境、专业队伍建设和安全保障方面;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能不够清晰;少先队、学校、社区尚未完全形成合作机制,合作形式较单一、活动缺乏共同计划与评价等。最后,根据问题与原因剖析,在吸收国内外少年儿童组织社区活动的优秀经验基础上,提出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对策:加强意识教育,提高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发挥管理促动作用,为少先队活动利用社区资源提供保障;与其他部门合作,强化少先队志愿者队伍建设;整合社区资源,丰富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力量。
王紫轩[4](2020)在《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榜样教育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塑造、行为养成阶段的广大少年儿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迈入新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少年儿童的榜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容易遭受到非正义、低俗价值观的冲击,出现失真现象,使榜样教育的开展陷入困难境地。本研究为深入了解新时代少先队开展榜样教育的现状,以C市三所小学为例,对部分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收集数据与文字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少先队榜样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提出改善的对策。调查结果有以下五点:一是曾担任少先队干部和曾获得过少先队荣誉的少先队员榜样教育成效优于其他一般少先队员。二是榜样选择方面,少先队员期待自主选择榜样,“偶像”成为他们的主要选择。少先队员选择榜样的原因在于其具有真善美的品质而不仅是“学习成绩好”。三是榜样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学校大多利用传统媒介方式,以学习和思想为主要内容,此外少先队员表示以榜样教育为主题开展的活动频率并不高。四是榜样教育认可度方面,少先队员对榜样认可度高,但他们对榜样行为实践于日常生活持有辩证的观点。少先队员对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方式基本认可,更期待室外榜样教育活动。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都表示榜样教育活动要更丰富,减少形式化、表演化的活动。五是榜样教育影响度方面,少先队员认可榜样具有示范、激励、导向作用,但其行为实践还需要进一步落地。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少先队员选择偏向“偶像”,学习主流榜样的主动性不强、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榜样教育活动实施频率低,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少先队员参与意愿降低,归属感不强、辅导员认识不清晰,榜样教育工作状态消极等问题,把每个问题都详细分析了所造成的缘由。最后,为达到使少先队榜样教育具有良好成效的目的,提出了四点对策:榜样教育的理念提升、榜样教育的内容优化、榜样教育的方式创新、教育者为榜样教育付出的努力。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榜样教育一直陪伴。尤其是在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更要整合好传统榜样教育资源与现代榜样教育资源,把握好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理论指导,构架智能技术、信息媒体的媒介桥梁,为少先队员的健康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武英凤[5](2020)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教育的生命。新时代少先队活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不仅要发挥少先队组织属性,把握少先队活动育人规律与少年儿童成长规律,而且要在少先队活动的“入心”方面下功夫,突出“长效”方面做文章,发挥少先队活动育人功效。渗透教育是全员全过程的教育,有效搭建了情感和道理、环境和心灵之间融通的桥梁,是长期有效塑造儿童完整人格,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障。同时,渗透教育有利于协调辅导员与队员间主体关系,也是落实少先队活动教育效果的重要实践路径。基于此,通过文献法、访谈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渗透教育的教育主体、内容、方法、资源保障力量和教育环境为分析视角,对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现状进行细致剖析,发现当前渗透教育存在渗透教育者主体性渗透意识出现偏差、部分渗透教育对象被忽视、渗透教育内容在渗透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渗透教育方法在渗透过程中存在“虚假渗透”、渗透教育资源保障力量的利用流于形式和渗透教育环境的育人氛围创设不足等问题。在对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确立以生为本的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二是加强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顶层设计;三是强化渗透教育者实施渗透教育的能力;四是综合利用各种环境元素以形成教育合力。希望通过以上措施的改进,优化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切实提高少先队员能力和素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胡婷婷[6](2020)在《盐城市S县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少先队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少先队教育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少先队组织具有其他教育渠道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农村少先队教育在少先队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对其真实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本研究以盐城市S县两所镇中心小学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对该校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进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论文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缘起、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伦理;第三章阐述了乡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第四章分析了乡村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现状的成因;第五章提出了改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建议。本研究依据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乡村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调查发现,就工作环境而言,他们所在学校少先队教育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就工作对象而言,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等相关主体自主参与意识不高。就工作内容而言,少先队活动缺少活力,缺乏新意。就辅导员工作能力而言,他们欠缺专业理论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缺少辅导员应有的专业态度。本研究从制度、思想以及物质三个层面对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辅导员工作现状与我国现有相关政策制度的不完善、现有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利用有关,也受“分数至上”的思想所影响。依据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以及工作现状成因的分析,笔者从政府、学校以及个人三个层面对改善乡村辅导员工作提出可能的策略。就政府而言,应完善相关制度,为少先队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就学校而言,应重视少先队教育,保障少先队工作的落实。就个人层面,应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
赵园园[7](2020)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政治启蒙教育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群众性组织,同时也是对广大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教育的最有影响力和最规范的组织。少先队的主责主业是政治启蒙和价值观教育,少先队通过开展队前教育、仪式活动、队会课、干部选举、少先队代表大会等活动增强队员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强化队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依托于学校存在的少先队,在以升学为主的学校中,政治启蒙教育的力度和时间明显是缺乏的。少先队活动并不能照顾到所有队员,明显还有一部分队员游离于组织之外,他们对自身的队员身份和少先队组织没有认同感。本研究以小学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调研的情况,主要围绕小学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索促进政治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同时也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难点进行论述。这一部分重点对当前少先队活动、政治启蒙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明晰当前研究的趋势和重点、难点,为接下来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对当前少先队开展的政治启蒙活动现状进行描述。通过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案例法等方法,从辅导员和少先队员两个角度对现状进行描述。辅导员方面包含其对政治启蒙教育活动的认识,辅导员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两方面出发。队员方面从队员政治意识的启蒙、队员政治身份的启蒙、队员的政治参与三个方面描述,通过现状描述,进一步凸显了政治启蒙教育的迫切性。第三部分,针对政治启蒙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从学校、辅导员、队员三个方面提出问题。学校层面是:学校不重视少先队的政治启蒙教育;学校对校外资源的整合不充分;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活动评价体系。辅导员层面是:辅导员缺乏对政治启蒙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辅导员对政治启蒙内容的认知具有模糊性;辅导员在活动实施中缺乏教学经验;辅导员缺乏对政治启蒙效果的评价意识。队员层面是:低龄段队员比高龄段队员参与度低;普通队员比少先队干部参与度低。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笔者主要从学校、辅导员、队员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学校层面是:学校对少先队政治属性的认知不全面;学校缺少对辅导员政治启蒙方面的培训;家校社并未形成真正的合力;学校不重视政治启蒙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辅导员层面是:辅导员受繁重教学任务的影响;辅导员缺乏较高的政治素养;辅导员缺乏对少先队员科学指导的经验。队员层面是:高龄段少先队员身心发展更加成熟;少先队干部比普通队员具备更多政治参与机会。第五部分,提出了促进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有效策略。笔者主要从学校、辅导员、少先队活动三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郝雨洁[8](2020)在《小学少先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以三年级少先队活动课为例》文中提出少先队活动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全体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团结友爱、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施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政治素养和组织意识,也可以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完成道德教育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思想观念,对少年儿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少先队活动课是培育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里生根发芽的重要课程形式,对少年儿童接受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阐述了少先队活动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然后依据《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先后开展四次少先队活动课来探究小学少先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情况,采用访谈词(句)频分析法对重庆市R小学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进行研究,探讨少先队活动课是否可以让三年级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有认识和理解,认识和理解的效果如何。本研究以少先队活动为途径,以队员活动成果为评价内容,使用访谈词(句)频分析探究少先队活动对三年级少先队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以专家评价队员活动成果的方式分析少先队活动课的效果好坏,最后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提出教育建议。本研究主要进行的是少先队活动课堂实践操作,分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四个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开展四次少先队活动课,通过课前与课后访谈词(句)频分析方法探究少先队活动课是否对三年级少先队员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帮助,最后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少先队活动课对三年级少先队员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为三年级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前后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价值目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爱国”这一价值目标上,认知层面从简单的帮助别人,做好人好事到热爱祖国、保护祖国;情感层面上从“开心”上升到“激动”;行为层面上也从帮助父母做家务、打扫卫生转变为为祖国做贡献、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在“敬业”这一价值目标上,认知层面从爱护工作、尊重工作上升为坚守岗位、认真工作、热爱工作;情感层面感到“感动”、“伟大”的人数也有了上升,行为层面也从完成作业,好好学习上升到以后也要做一个敬业的人。在“诚信”这一价值目标上,认知层面并没有较大变化,活动课前课后对“诚信”的理解基本都是守信用、不骗人,情感层面从“开心”、“觉得很讲信用”升华为“值得学习和发扬”、“很受鼓励”、“值得相信”;行为层面也升华为“做到言出必行”。在“友善”这一价值目标上,认知层面从“善良”、“友好相处”增加到“尊老爱幼”、“友好、善良”、“团结、和睦”;情感层面从“温暖”、“舒服”、“开心”、“感动”上升为“尊敬”、“值得学习”;行为层面从帮助同学和帮助父母做家务转变为团结同学、学习雷锋帮助别人、和睦相处。第二,少先队活动课是三年级少先队员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重要载体。三年级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活动课前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四个价值目标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少先队活动课是帮助少先队员从认知层面到情感层面再到行为层面全方位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有效手段。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少先队员树立崇高信仰、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少先队活动课作为培养、教育少先队员的重要课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入少先队员的心灵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少先队活动课对三年级少先队员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少先队活动课对三年级少先队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符合少先队员的道德成长规律与审美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而激发少先队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价值目标的情感,进而外化为少先队员的行为,帮助少先队员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彭治荣[9](2020)在《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S小学为例》文中认为国家意识是指在同一国家长期共同生活、奋斗、发展的居民,对该国产生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自豪感等情感的总和,是现代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少先队员国家意识具有政治性、集体性、象征性等特点,在少先队员群体中进行国家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爱国情感、团结精神、集体意识、文化自豪等优秀品质,有助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积极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面临着教育内容老旧、师资力量薄弱、组织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困境,从整体上来说发展严重受阻,因此对其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进而寻找合适的基本出路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研究:首先,对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厘清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相关定义等,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对福州S小学的实地考察,结合观察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教育叙事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对福州S小学目前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状况进行描述与总结。再次,通过目前社会存在的现状,结合S小学的实际情况,发掘目前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存在困境的深刻原因。最后,从课程资源、教育理念、组织制度三个方面出发,对当下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基本出路进行思考。
梁文叶[10](2020)在《少先队活动路径下的生命意识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意识是人的基础性意识,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全国少工委对当代少先队工作提出了重视并开展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开展培养少先队员的安全意识、生存意识、死亡意识等为主要内容的生命意识教育,以及如何通过少先队活动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已经引起广大少先队工作者的讨论与思考。但在现实工作中,不少少先队辅导员对生命意识教育的内涵以及内容、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惑。因此,本文以少先队活动为路径,以“生命意识教育”为内容,在对少先队开展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现状及少先队员的生命意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进行阐述。第二章首先,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其次,从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频次、场地、成效等五个维度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的开展现状;再次,对少先队员的死亡意识、生存意识、安全意识等三个维度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目前少先队队员的生命意识状态。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作为对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提供建议的依据。第三章探讨了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学校层面:尚未重视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缺乏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体系;辅导员层面:少先队活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对生命意识教育的理解不深刻;家长层面:对生命意识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对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不够重视。第四章分析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当前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提供参考。具体建议包括:在学校方面,支持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开展,构建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体系;在辅导员方面,切实保证生命意识活动的教育效果,提升自身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素养;在家长方面,充分认识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
二、少先队员中开展“名人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少先队员中开展“名人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党的教育方针指向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二)劳动教育被弱化,少年儿童缺乏基本的劳动素养 |
(三)基于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专业的启发与探索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劳动教育基本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劳动教育思想的研究 |
(三)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
(四)关于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研究 |
四、基本概念界定 |
(一)劳动 |
(二)劳动教育 |
(三)少先队劳动教育 |
五、理论基础 |
(一)习近平少年儿童和少先队教育思想 |
(二)党和国家对劳动与劳动教育的论述 |
(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
六、研究思路、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七、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1章 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概述 |
一、新时代小学少先队的发展特征 |
(一)深受重视,扎实推进 |
(二)注重仪式,规范队务 |
二、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
(一)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涵 |
(二)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意义 |
第2章 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过程素描 |
一、常规的少先队劳动教育过程 |
(一)日常清洁与值日——责任心的培养 |
(二)午餐自主管理——我是小小盛饭员 |
二、特色少先队劳动教育过程 |
(一)垃圾分类与回收——少先队员在行动 |
(二)职业体验——我是未来的劳动者 |
(三)“石韵悠远”活动课程——特色德育品牌 |
第3章 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成效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概况 |
二、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成效调查结果 |
(一)少先队员的劳动态度与情感 |
(二)少先队员的劳动认知 |
(三)少先队员的劳动过程与习惯 |
(四)少先队员的劳动技能 |
第4章 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调查结果的成因分析 |
一、取得成效的成因分析 |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搭建劳动课程体系 |
(二)善于运用校外资源,切实开展多项劳动教育相关活动 |
(三)中队辅导员将劳动教育渗透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
二、不足之处原因分析 |
(一)对劳动、劳动教育的理解存在偏颇 |
(二)应试教育挤占劳动教育的时间与空间 |
(三)少先队劳动教育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
第5章 新时代优化少先队劳动教育的路径策略 |
一、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
(一)提升少先队辅导员劳动教育专业性 |
(二)转变“重智育轻劳育”的教育观念 |
二、明确少先队在劳动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少先队在劳动教育的引领作用 |
(一)将少先队劳动教育明确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 |
(二)创设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阵地 |
三、建立少先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培养劳动教育共识 |
(一)完善落实少先队劳动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与激励机制 |
(二)加强各级教育部门对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监督与指导 |
(三)积极利用少先队劳动教育的校外支持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集体主义内涵的研究 |
2.集体主义教育的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访谈法 |
3.问卷调查法 |
(四)研究创新 |
1.研究主题新 |
2.研究方法新 |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
(一)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目标 |
1.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
2.培养集体主义情感 |
3.增强集体主义意志 |
4.形成集体主义行为习惯 |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 |
1.儿童性 |
2.组织性 |
3.自主性 |
4.实践性 |
三、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一)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基本现状 |
1.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逐步充实 |
2.以灌输说服为主导的教育方法基本形成 |
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成效初显 |
(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
1.少先队集体建设薄弱,队员的集体奉献意识相对较低 |
2.城乡学校、不同年级段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
3.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不强 |
4.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方法的儿童性不足 |
5.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 |
(三)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
1.全球化背景下价值观多元化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冲击 |
2.市场经济下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凸显对集体主义教育的淡化 |
3.应试教育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弱化 |
四、优化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对策 |
(一)提升少先队集体建设水平 |
1.完善队集体的制度建设 |
2.扩大少先队阵地的覆盖范围 |
3.强化队章、队史、队礼仪标志等少先队基本标识教育 |
4.加强少先队集体的组织队伍建设 |
(二)缩小城乡、不同年级段集体主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 |
1.加大对乡镇学校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支持力度 |
2.提升对高年级段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 |
(三)丰富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 |
1.建立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教育 |
2.加强以集体为先准则的个人与集体关系教育 |
3.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中蕴含集体主义特质的理想信念教育 |
(四)改进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 |
1.榜样示范法:由单向榜样灌输向双向情感交流转变 |
2.自我教育法:由辅导员主导向队员主导转变 |
3.实践锻炼法:由注重理论灌输向注重实践锻炼转变 |
(五)完善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的评估与激励机制 |
1.建立客观公正的少先队队集体主义教育评估机制 |
2.建立长期有效的红领巾奖章激励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访谈提纲(基层辅导员) |
附录2 :访谈对象 |
附录3 :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少先队员)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 |
1.推进少先队工作改革的现实需求 |
2.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
3.改善社区资源与少先队活动关系的迫切需要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少先队活动的研究 |
2.关于社区资源利用的研究 |
3.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活动利用社区资源的研究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与方法 |
3.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一、小学少先队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的理论阐释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1.少先队 |
2.少先队活动 |
3.社区 |
4.社区资源 |
(二)理论依据 |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2.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
3.服务学习理论 |
(三)社区资源与少先队活动的关系 |
1.社区资源是少先队活动创新的载体 |
2.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丰富社区资源利用形式 |
二、以宽巷子社区小学少先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 |
(一)宽巷子社区是城市文化、教育的载体 |
(二)宽巷子社区资源具有可利用性和体验性 |
三、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调查 |
(一)研究工具 |
1.编制过程 |
2.结构维度 |
3.信度指标 |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1.性别及年龄 |
2.辅导员任职类别 |
3.辅导员专业背景 |
4.少先队员性别及年级 |
(三)对社区资源运用于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总体认识 |
1.对社区资源的了解程度 |
2.对社区资源运用于小学少先队活动的态度 |
3.对社区与学校、少先队关系的认识 |
4.关于小学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社区资源的行动意识 |
(四)宽巷子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情况 |
1.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形式 |
2.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内容 |
3.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频次 |
4.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的管理情况 |
5.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效果 |
6.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现状小结 |
四、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1.观念态度:总体意识水平偏低,学校态度不明确 |
2.利用内容和形式:对资源的挖掘缺乏深度 |
3.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
4.资金投入:投入较为不足,缺乏资金保障机制 |
(二)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利用中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对社区资源融入少先队活动的重视度不够 |
2.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清晰 |
3.少先队、学校、社区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
五、社区资源在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对策 |
(一)以先进理念为导向,探索社区与学校少先队工作的融合路径 |
1.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2.重视少先队的独特作用,探索少先队工作新思路 |
3.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参与力量 |
(二)发挥管理促动作用,为少先队活动利用社区资源提供保障.. |
1.建立“校社少工委”管理机构,加强“队社”联动 |
2.完善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利用的评价制度 |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宽资金投入渠道 |
(三)实施榜样教育,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 |
1.探寻榜样人物,选择志愿辅导员 |
2.加深少先队员对榜样行为的理解 |
3.内化榜样精神,付诸于行动 |
4.检验少先队员的实践情况 |
(四)深挖社区资源,丰富活动开展的内容和形式 |
1.充分开发价值资源,生成特色社区活动 |
2.创新资源利用形式,开展社区服务实践 |
3.以少年儿童为主体,实现活动的自主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 |
1.1.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
1.1.3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失真现象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理论基础 |
1.3.1 观察学习理论 |
1.3.2 重要他人理论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新时代的内涵 |
2.1.1 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 |
2.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
2.1.3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
2.2 榜样教育的相关研究 |
2.2.1 榜样教育的内涵 |
2.2.2 榜样教育理论基础 |
2.2.3 榜样教育问题、原因及策略 |
2.2.4 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 |
2.2.5 研究述评 |
2.3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相关研究 |
2.3.1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内涵 |
2.3.2 少先队榜样的类型 |
2.3.3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特点 |
3 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3.1.1 调查问卷说明 |
3.1.2 样本情况说明 |
3.2 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
3.2.1 少先队员榜样教育总体情况分析 |
3.2.2 榜样选择 |
3.2.3 榜样教育活动开展 |
3.2.4 榜样教育的认可度 |
3.2.5 榜样教育的影响度 |
4 少先队榜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少先队员选择偏向“偶像”,学习主流榜样的主动性不强 |
4.1.1 针对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榜样教育分层体系欠缺 |
4.1.2 教师和家长自身的榜样作用弱化 |
4.1.3 教育者未关注偶像的积极影响 |
4.2 榜样教育活动的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 |
4.2.1 缺少对新时代“新”榜样资源的挖掘 |
4.2.2 教育者模糊的认识:等同于英雄人物教育 |
4.3 榜样教育活动实施频率低,忽视学生的行为实践 |
4.3.1 榜样教育活动开展未常态化 |
4.3.2 榜样教育后续工作不到位,忽视学生的反馈 |
4.3.3 教育者缺少灵活使用智能工具 |
4.4 少先队员参与意愿降低,归属感不强 |
4.4.1 教育者对少先队员的自我认知了解不足 |
4.4.2 教育者忽视少先队员自我完善的需求 |
4.5 辅导员认识不清晰,榜样教育工作状态消极 |
4.5.1 辅导员榜样教育观念落后,反思不足 |
4.5.2 榜样教育培训机会少,效果不佳 |
5 提升少先队榜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5.1 榜样教育的理念提升 |
5.1.1 历史榜样与当代榜样一起学 |
5.1.2 充分利用社会主流媒体弘扬榜样精神 |
5.1.3 发挥少先队员的主体性,提升榜样信息筛选能力 |
5.1.4 教师为学生设立榜样目标,增强驱动力 |
5.2 榜样教育的内容优化 |
5.2.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选树榜样 |
5.2.2 积极关注偶像正能量,推动榜样教育进程 |
5.2.3 落实少先队员的行为实践,促榜样精神内化外显 |
5.3 榜样教育的方式创新 |
5.3.1 与榜样亲密接触,挖掘社会榜样资源 |
5.3.2 加强榜样教育活动的规范管理,注重督导与总结 |
5.3.3 发挥重要他人的积极影响,一起学榜样 |
5.4 教育者为榜样教育付出的努力 |
5.4.1 明确榜样教育的定位,清晰榜样教育的目标 |
5.4.2 规范辅导员榜样教育培训,提高其心理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调查问卷 |
2.访谈提纲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是选题的理论缘起 |
1.1.2 少先队活动面临的现实困境触发理性思考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3.1 国内文献研究 |
1.3.2 国外文献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概述 |
2.1 少先队活动与渗透教育的概念界定 |
2.1.1 少先队活动 |
2.1.2 渗透教育 |
2.1.3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 |
2.2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特征分析 |
2.2.1 直观显性教育与潜在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
2.2.2 以队员为本的主客体交互作用 |
2.2.3 渐进而系统的过程性 |
2.2.4 借助一定载体营造氛围的情境性 |
2.3 少先队活动中实施渗透教育的适切性分析 |
2.3.1 渗透教育与发挥少先队组织属性相切合 |
2.3.2 少先队活动中开展渗透教育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 |
2.3.3 少先队活动中运用渗透教育合乎政治文化建设要求 |
2.4 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研究框架 |
2.4.1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主体 |
2.4.2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内容 |
2.4.3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方法 |
2.4.4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资源保障力量 |
2.4.5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环境 |
第3章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开展现状分析 |
3.1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主体 |
3.1.1 渗透教育者 |
3.1.2 渗透教育对象 |
3.2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内容 |
3.2.1 给定的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内容 |
3.2.2 具体的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内容 |
3.3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方法 |
3.3.1 榜样教育法 |
3.3.2 仪式教育法 |
3.3.3 艺术陶冶法 |
3.3.4 实践体验法 |
3.3.5 情境教育法 |
3.4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资源保障力量 |
3.4.1 人员保障 |
3.4.2 时间保障 |
3.5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环境 |
3.5.1 物理环境 |
3.5.2 心理环境 |
第4章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4.1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 |
4.1.1 渗透教育者主体性渗透意识存在偏差 |
4.1.2 部分渗透教育对象被忽视 |
4.1.3 渗透教育内容在渗透过程中不够科学合理 |
4.1.4 渗透教育方法在渗透过程中存有“虚假渗透” |
4.1.5 渗透教育资源保障力量的利用流于形式 |
4.1.6 渗透教育环境的育人氛围创设不足 |
4.2 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教师教育观念实践中出现偏差 |
4.2.2 部分渗透教育者专业化素养不高 |
4.2.3 学校缺乏对少先队活动教育的重视 |
4.2.4 渗透教育过程存在工具性或功利性倾向 |
第5章 优化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5.1 确立以生为本的渗透教育的价值取向 |
5.1.1 树立正确的渗透教育主体观 |
5.1.2 尊重队员发展规律以有效渗透 |
5.2 加强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顶层设计 |
5.2.1 确定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整体规划 |
5.2.2 定期组织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教研 |
5.3 强化渗透教育者实施渗透教育的能力 |
5.3.1 提升渗透教育专业素养 |
5.3.2 重视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的政治性发挥 |
5.4 综合利用各种环境元素以形成教育合力 |
5.4.1 文化元素:丰富少先队活动中渗透教育形态 |
5.4.2 氛围熏陶:构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空间 |
5.4.3 舆论推动:凝聚渗透教育正能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盐城市S县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个人研究兴趣 |
(二)政府政策导向 |
二、文献综述 |
(一)乡村少先队教育研究 |
(二)少先队辅导员研究 |
(三)小结 |
三、概念界定 |
(一)农村小学 |
(二)少先队 |
(三)少先队辅导员 |
(四)少先队教育 |
四、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过程 |
五、研究伦理 |
第三章 S县乡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分析 |
一、工作环境——学校少先队教育被边缘化 |
(一)少先队组织不健全 |
(二)辅导员配备齐全,缺少培训机会 |
(三)少先队活动主抓日常,欠缺新意 |
(四)少先队阵地利用少 |
(五)少先队制度不完善 |
二、工作对象——相关主体参与度低 |
(一)少先队队员主人翁意识淡薄 |
(二)家长参与度低 |
(三)社区主体缺席 |
三、工作内容——少先队活动缺少活力 |
(一)少先队活动种类单一 |
(二)少先队活动流于形式 |
(三)少先队员活动价值体现不充分 |
四、工作能力——辅导员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
(一)辅导员欠缺专业理论知识 |
(二)辅导员缺乏自主探究、创新的能力 |
(三)辅导员缺少专业态度 |
第四章 S县乡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现状成因分析 |
一、制度层面——政策落实不到位 |
(一)相关部门缺少沟通 |
(二)学校缺少监督评价机制 |
(三)辅导员培训缺乏针对性 |
二、思想层面——思想观念落后 |
(一)学校对成绩的功利追求 |
(二)家长对学习的相对漠视 |
(三)学生对权威的极度服从 |
三、物质层面——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到位 |
(一)教师缺少同伴合作 |
(二)家校合作单向沟通 |
(三)社区资源开发不足 |
第五章 改善乡村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策略 |
一、政府层面——完善相关制度,提供有力支持 |
(一)确定少先队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
(二)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
(三)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
二、学校层面——重视少先队教育,保障工作落实 |
(一)重视少先队工作实施目标管理 |
(二)对小学少先队队员进行分层教育 |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推动双向沟通 |
三、个人层面——解放思想,发挥主动性 |
(一)辅导员自觉加强学习和反思 |
(二)发挥少先队员自主、自动、自治的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学位论文类 |
期刊类 |
电子文献类 |
附录:访谈提纲 |
管理者访谈提纲 |
辅导员访谈提纲 |
学生访谈提纲 |
家长访谈提纲 |
致谢 |
(7)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政治启蒙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少先队员的政治启蒙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
2.少先队活动是对少先队员进行政治启蒙教育的重要载体 |
3.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少先队活动 |
2.政治启蒙 |
3.政治启蒙教育 |
(四)文献综述 |
1.少先队活动相关研究 |
2.政治启蒙教育相关研究 |
3.少先队活动中的政治启蒙教育研究 |
4.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研究重点难点 |
一、小学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现状调查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过程 |
2.研究伦理 |
(二)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设计与组织 |
1.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认识 |
2.辅导员对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设计与组织 |
(三)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受到的政治启蒙教育 |
1.队员政治意识的启蒙 |
2.队员政治身份的启蒙 |
3.队员的政治参与 |
二、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学校层面 |
1.学校不重视少先队的政治启蒙教育 |
2.学校对校外资源的整合不充分 |
3.学校尚未形成完善的活动评价体系 |
(二)辅导员层面 |
1.辅导员缺乏对政治启蒙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
2.辅导员对政治启蒙内容的认知具有模糊性 |
3.辅导员在活动实施中缺乏教学经验 |
4.辅导员缺乏对政治启蒙效果的评价意识 |
(三)少先队员层面 |
1.低龄段队员比高龄段队员参与度低 |
2.普通队员比少先队干部参与度低 |
三、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校层面 |
1.学校对少先队政治属性的认知不全面 |
2.学校缺乏对辅导员政治启蒙方面的培训 |
3.家校社并未形成真正的合力 |
4.学校不重视政治启蒙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 |
(二)辅导员层面 |
1.辅导员受繁重教学任务的影响 |
2.辅导员缺乏较高的政治素养 |
3.辅导员缺乏对少先队员科学指导的经验 |
(三)少先队员层面 |
1.高龄段少先队员身心发展更加成熟 |
2.少先队干部比普通队员具备更多政治参与机会 |
四、少先队活动中政治启蒙教育的优化策略 |
(一)对学校方面提出的意见 |
1.依靠党建工作带动少先队工作 |
2.学校要为辅导员搭建科研平台 |
3.学校要重视辅导员政治方面的培训 |
4.学校要依托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
(二)对辅导员方面提出的意见 |
1.辅导员要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 |
2.辅导员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
3.辅导员要注重对活动的评价 |
(三)对少先队员方面提出的意见 |
1.依靠组织教育增强队员政治意识 |
2.依靠自主教育增强队员政治参与 |
3.依靠实践教育增强队员政治认同 |
4.依靠少先队文化增强队员政治认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读研期间的成果 |
(8)小学少先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以三年级少先队活动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五)理论基础 |
一、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的总体计划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和研究过程 |
1、研究对象选取 |
2、研究过程 |
(二)活动内容的选取 |
1、少先队活动课内容选取的依据 |
2、少先队活动课的内容选定 |
(三)活动目标的制定 |
1、少先队活动课目标制定的理论依据 |
2、少先队活动课的目标 |
(四)活动作业的设计 |
1、活动作业设计的依据 |
2、少先队活动课的作业设计 |
(五)活动评价 |
1、活动评价的对象及方式 |
2、少先队活动课评价表的设计 |
二、少先队活动课的实践过程 |
(一)第一次少先队活动课:爱国——长征中的故事《巧渡金沙江》 |
1、少先队活动课方案的设计 |
2、少先队活动课对“爱国”价值目标的影响 |
3、活动课效果评价 |
4、少先队活动课后反思 |
(二)第二次少先队活动课:敬业——敬业创造幸福 |
1、少先队活动课的方案设计 |
2、少先队活动课对“敬业”价值目标的影响 |
3、活动课效果评价 |
4、少先队活动课后反思 |
(三)第三次少先队活动课:诚信——诚信相伴,快乐成长 |
1、少先队活动课的方案设计 |
2、少先队活动课对“诚信”价值目标的影响 |
3、活动效果评价 |
4、少先队活动课后反思 |
(四)第四次少先队活动课:友善——学榜样,树友善 |
1、少先队活动课方案的设计 |
2、少先队活动课对“友善”价值目标的影响 |
3、活动课效果评价 |
4、少先队活动课后总结与反思 |
三、少先队活动课教育建议 |
(一)少先队活动课内容的选择原则 |
1、教育性原则 |
2、趣味性原则 |
3、活动性原则 |
(二)少先队员的培养原则 |
1、主动性与合作意识 |
2、创造性与审美能力 |
(三)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 |
1、辅导员对所选材料内容要有深入的理解 |
2、辅导员对活动内容的设计要有科学的策略 |
3、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评价少先队员 |
四、结论与反思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1、少先队活动课是三年级少先队员认识与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 |
2、少先队活动课是少先队员理解知识与传递情感的过程 |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经由认知到情感再到行为的一个过程 |
(二)本研究的展望 |
1、研究方法的补充 |
2、内容选择的多样 |
3、研究对象的扩展 |
4、研究时间的延长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9)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内涵、理论与意义 |
第一节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
(一)国家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 |
(二)国家意识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 |
(三)少先队意识教育与国家意识教育的交汇 |
第二节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
(二)集体主义教育理论 |
(三)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
第三节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时代意义 |
(一)引导少先队员端正价值取向 |
(二)团结少先队员形成集体意识 |
(三)激励少先队员建立自我认同 |
第二章 S小学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
第一节 S小学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基础与困境 |
(一)国家意识教育硬件设施的使用困境 |
(二)国家意识教育文化氛围的熏陶困境 |
第二节 S小学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内容困境 |
(一)归属感教育 |
(二)光荣感教育 |
(三)符号教育 |
第三节 S小学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学方法困境 |
(一)角色示范教育 |
(二)体验教育 |
(三)自主性教育 |
第三章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困境归因 |
第一节 学校教育的忽视 |
(一)教育内容的忽视 |
(二)教育者的忽视 |
(三)教育方法的忽视 |
第二节 社会文化的影响 |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
(二)文化冲击的影响 |
(三)现代化的影响 |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制约 |
(一)评价制度的制约 |
(二)组织制度的制约 |
(三)辅导员培养制度的制约 |
第四章 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基本出路 |
第一节 丰富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课程资源 |
(一)开展多样的课程形式 |
(二)保障充足的课程时间 |
(三)提升优秀的课程质量 |
第二节 更新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实施理念 |
(一)国家意识教育中学习力的培养 |
(二)国家意识教育中思考力的培养 |
(三)国家意识教育中行动力的培养 |
第三节 健全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组织制度 |
(一)健全管理机制体系 |
(二)健全师资培养体系 |
(三)健全教学方法体系 |
结语 |
附录1:S小学“国旗下的讲话”安排方案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少先队活动路径下的生命意识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1.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 |
2.当前社会轻生人群低龄化 |
3.教育部对少先队活动和生意识教育的重视 |
4.生命意识教育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生命意识 |
2.生命意识教育 |
3.少先队活动 |
(四)国内外研究概况 |
1.关于生命意识教育的研究 |
2.关于少年儿童组织活动的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1.生命教育理论 |
2.生活教育理论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方法 |
4.研究对象 |
二、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简介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学校因素 |
(二)辅导员因素 |
(三)家长因素 |
四、少先队生命意识教育活动开展的建议 |
(一)学校方面 |
(二)辅导员方面 |
(三)家长方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少先队员中开展“名人教育”的现状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实践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成都市两所小学为例[D]. 聂宇轩.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2]少先队集体主义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金华市的问卷调查[D]. 何开阳.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3]社区资源在少先队活动中的利用研究 ——基于成都市宽巷子社区的调查[D]. 侯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新时代少先队榜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C市三所小学的调查[D]. 王紫轩.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5]少先队活动中的渗透教育研究[D]. 武英凤. 河北大学, 2020(08)
- [6]盐城市S县农村小学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现状研究[D]. 胡婷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7]小学少先队活动中的政治启蒙教育研究[D]. 赵园园. 西南大学, 2020(01)
- [8]小学少先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以三年级少先队活动课为例[D]. 郝雨洁. 西南大学, 2020(01)
- [9]少先队员国家意识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以S小学为例[D]. 彭治荣.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10]少先队活动路径下的生命意识教育研究[D]. 梁文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教育论文; 集体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教育目的论文; 少先队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