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1](2009)在《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文中研究指明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六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ClO4)(RE=Tb,Dy,Ho,Er,Tm,Yb;L=C6H5SOC6H5,L′=C6H5COO-)。IR、1HNMR表明,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第二配体苯甲酸脱质子以阴离子形式通过一个羧基氧原子单齿与稀土离子配位。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1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Tb3+、Dy3+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比二苯基亚砜与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226%和422%。磷光光谱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铽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在g=1.9920处出现一个单峰,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成单电子,是顺磁性物质。
秦彩花[2](2006)在《二苯基亚砜、苯甲酸及高氯酸稀土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文中认为本文首次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十一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ClO4)(RE=La,Pr,Nd,Sm,Eu,Tb,Dy,Ho,Er,Tm,Yb;L=C6H5SOC6H5,L′=C6H5COO-)。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明,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第二配体苯甲酸根通过一个羧基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配合物在丙酮溶液中测定的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1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苯甲酸脱质子以阴离子形式与稀土配位。中心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7。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二苯基亚砜与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增强比例最高可达5.2倍。磷光光谱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第一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铕、镝配合物的荧光衰减曲线表明,镝配合物的荧光寿命比铕配合物的荧光寿命短,但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比铕配合物的强,说明荧光寿命越短,发射效率越高,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越强。铽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在g=1.9920处出现一个单
王颖,孙元洪,王玉荣[3](2004)在《六氟磷酸镝、铽二苯亚砜配合体系的光致发光》文中提出本文合成了六氟磷酸镝、铽二苯亚砜DyxTb1-x(DPhSO)7(PF6)3(x=0.05~1.00)一系列混合稀土固体配合物,室温测定荧光.结果表明,在Dy3+-Tb3+混合配合体系中,Tb3+与Dy3+离子荧光强度起到相互猝灭作用.同时用红外,X-射线衍射对部分配合物进行表征.
李文先,刘英平,韩德,巴达仁贵,高建萍[4](2000)在《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文中研究表明合成了高氯酸镝铕(Ⅲ)二苯亚砜Dy1- x Eux (DPSO)7 (ClO4)3 (x= 1.000~0.000)一系列固体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发现镝(Ⅲ)对铕(Ⅲ)的发光有猝灭作用,铕(Ⅲ)对镝(Ⅲ)的发光也有猝灭作用.同时研究了Dy3+ 、Eu3+ 相互猝灭的浓度范围,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配体S1 能级以及Dy3+ 的有关能级.
二、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论文提纲范文)
(2)二苯基亚砜、苯甲酸及高氯酸稀土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一.前言 |
二.实验部分 |
1.试剂与仪器 |
2.配体二苯基亚砜的合成 |
3.四元配合物的合成 |
三.结果与讨论 |
1.稀土四元配合物的组成分析及性质研究 |
1.1 组成分析 |
1.2 一般性质 |
1.3 差热-热重分析 |
2.配合物的波谱性质 |
2.1 红外光谱 |
2.2 核磁共振氢谱 |
2.3 紫外吸收光谱 |
2.4 磷光光谱 |
2.5 电子顺磁共振谱(EPR) |
2.6 荧光衰减曲线与荧光寿命 |
2.7 荧光光谱 |
四.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附图 |
(3)六氟磷酸镝、铽二苯亚砜配合体系的光致发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实验 |
1.1 试剂 |
1.2 仪器及测试条件 |
1.3 配合物的合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组成分析 |
2.2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
2.2.1 荧光跃迁峰位变化规律 |
2.2.2 荧光发射峰强度变化规律 |
2.3 红外光谱 |
2.4 X-射线粉末衍射 |
3 结 论 |
(4)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
1.1 试剂 |
1.2 配合物的合成 |
1.3 仪器及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配合物的组成分析结果 |
2.2 Eu1-xDyx (DPSO) 7 (ClO4) 3 (x=0.000~0.100) 荧光光谱 |
2.3 Dy1-xEux (DPSO) 7 (ClO4) 3 (x=0.000~0.050) 荧光光谱 |
2.4 配合物中Dy3+及配体的能级 |
3 结论 |
四、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论文参考文献)
- [1]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J]. 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 稀土, 2009(04)
- [2]二苯基亚砜、苯甲酸及高氯酸稀土四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光致发光[D]. 秦彩花. 内蒙古大学, 2006(12)
- [3]六氟磷酸镝、铽二苯亚砜配合体系的光致发光[J]. 王颖,孙元洪,王玉荣.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2)
- [4]高氯酸镝、高氯酸铕在二苯亚砜体系中的共发光[J]. 李文先,刘英平,韩德,巴达仁贵,高建萍.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