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层次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韦佳佳[1](2021)在《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文质兼美的文言文散发着独特的语言魅力,贮藏着丰厚的文章知识、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重要载体。高中语文教学有必要也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研习去感受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认传统文化经典,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但在多数高中文言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甚微,教师教学效果不佳。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言语实践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通过创设基于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的真实、动态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拉近与文言作品之间的距离,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走进丰富而独特的文言世界,在古与今的对话中认识历史,感知传统,体悟汉语圆融之美,并以此不断提高自身运用健康优美的汉语言文字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言语实践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研究,遵循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从教学现实状况出发,探索分析如何在高中文言文中建构言语实践教学策略,不断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论文由绪论、主体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从研究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相关阐述。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阐述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其次基于言语实践审视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最后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依据,明晰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先从现象层着眼梳理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浮浅,学习方法刻板,教师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言语教学效果不佳,再从本质层审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离,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冲突,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第三部分根据以上分析论述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这一策略建构以文言文本为附着点,以学生言语能力发展为取向,从四个维度展开,一为确定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二为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的教学内容;三为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的教学过程;四为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的教学评价。最后一部分则在以上教学策略的指导下以《陈情表》为例进行教学实践,具体介绍如何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将言语实践落于实处,力图使高中文言文言语实践教学策略的应用实施更具指向性与实操性。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张璐[2](2021)在《《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文中指出练习不光是在教学方面,在编写教材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练习,学习者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以及使用语言交际的技能。第二语言教材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汉语学习者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能力的获得离不开练习,因此,培养能力的技能类教材,其编写的重点更需要放在练习题部分。但是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研究中对练习题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论文的研究也比较薄弱,认为学习者只要有东西练就可以了。《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第二版)自2012年出版后深受关注,使用面较广,是极具代表性的技能类教材,但教材中的练习题经过教师与学生长时间的使用与实践后,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通过考察与分析《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上、下两册教材中练习题的编写内容与形式,总结练习题编写的优点与不足,给出有效合理的改进建议,并设计相应的改进练习,希望能为今后教材的编写和对外汉语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时提供一些可改进的方法与思路。教材练习的编写研究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指导,尽管教材的编写理论对练习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不能简单地套用,因为练习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因此,练习的理论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科学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考察和分析了《发展汉语》初级口语上、下两册教材中的练习题,选取与本教材练习相适应的分类方法,从练习的内容方面,依据杨惠元老师“练习一条龙”中的分类方法,练习题分为语音、词语和句子、会话、成段表达四类要素型练习;从练习的形式方面,按照赵金铭先生对技能型练习的分类,分为理解性练习、机械性练习和活用性练习三类。依据以上分类方法,详细地统计和分析教材中的练习的题型与题量情况,研究其编写特点与规律。接着从实证的角度,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一线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访谈,结合教材中练习题的考察情况,对问卷及访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练习题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但是,任何一部教材中都会存在不足之处与值得改进的地方,教材的更新换代需要时间的沉淀。因此解决的可行之策主要在于使用教材的教师,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材并超越教材,主动选择并改变教材练习的内容与形式,扬长避短。练习题的改进建议主要从语音练习、会话练习、成段表达练习以及练习的文化因素四个方面入手,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并以此作为设计改进练习的依据,分别从上、下册教材中选取一课的练习题进行改进设计,并详细地说明每一道练习题改进设计的理由。最后,针对练习题的改进设计,分析其优点以及不足。希望能为《发展汉语》初级口语这本教材的练习编写提出可行性的修改建议,并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师使用本教材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
周一之[3](2021)在《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深度教学理论是由国外的深度学习理论衍伸而来,我国教育研究者结合本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致力于探索深度教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性发展的研究。深度教学的对立面是浅层教学,传统的知识教学只把重心放在语言符号的浅层理解,深度教学则认为,知识是具有内在结构的,不能简单地认定为只是语言文字的静态呈现,相应的课程教学也具有对应的内在的层次,而最后实现的教育功能,也不仅限于功利性目的。学习者要实现全面发展,就需要知识、思维与情感的整合与统一,分析探究深度教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课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在深度教学视角下进行名师课例的比较研究,是本文的创新点,也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课例以静态的文字形式记载,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的教学呈现,通过对课例的研究,可以提炼课例背后的理论支撑,发现教学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相关教学规律。与普通的课例相比,名师课例更具研究价值,从普通教师到名师,势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耕与反思总结,他们有先进的教育理论见解、具备娴熟的研读分析使用教材的能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及特色风格。笔者选择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三位名师执教此课的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结合深度教学理论,可以明晰地看到三位名师在课例中是如何体现深度教学的,同时通过分析整理其教学相同点,以此得出对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启示。本文分四章来论述:第一章是绪论,由研究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四部分组成;第二章是《圆明园的毁灭》及名师课例简介,主要论述《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文本介绍、三位名师的简介及课例简介;第三章是在深度教学视角下对名师课例进行比较研究,由教学目标的比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比较、教学方法的比较三部分组成;第四章是得出的启示,将从对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启示,以及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于淑瑶[4](2020)在《高中小说教学设置课堂问题策略研究 ——以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小说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设置合理的课堂问题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合理出色地设置问题?黄厚江、李镇西和王开东等三位名师分别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其中,黄厚江在“本色语文”理论的指导下,倡导要“还语文课堂本色”、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为此其问题设置策略是;立足小说的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促进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知识与人文精神的双重培养;李镇西坚持“民主教育”理论,强调在教育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其问题设置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解读,尊重学生的观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而王开东则在“深度语文”理念的视域下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问题设置的原则和策略主要是强化对文本的深度挖掘,对学生思维进行深层的训练。通过对三位名师小说教学问题设置的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就会发现三位名师在设置问题时都强调紧密结合小说文本、关注学生实际、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但不同的,黄厚江更注重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李镇西则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王开东侧重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三位名师关于小说教学问题设置的实践与探索,对当下小说阅读教学水平的提高、激发学生小说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语文能力,夯实核心素养的根基,无疑是有示范意义的,值得借鉴。当然,教无定法,教学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劳永逸的良方,高中小说教学的改革永远在路上。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于佳[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教育改革,新课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作为应用性非常广泛的语文学科,以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被公认为是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纵观语文教学现状,不少教师重课堂教学,轻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目的性不明,层次性不强,趣味性不足,局限于文本之中,游离于课程改革的“射程”之外。那么,在新课标背景下对语文作业进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仅以初中语文作业为研究对象,严格依据有标准解释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力求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提供方法。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从论文的选题缘起、选题意义、选题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章对语文作业以及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准确界定,按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对语文作业的类型进行分类,关注语文学科本体,阐述语文作业独有的特点,总结出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意义。第二章主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概述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第三章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将问卷调查上的客观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前文作业设计的理论和调查结果,切实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且可操作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以求在新课标背景下设计出最优化的语文作业。
施梦蕾[7](2020)在《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说教学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许多教师都在探究使用什么方式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自从合作学习被引入中国语文教学界以来,一直颇受一线语文教师重视。这种学习方式有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优点。在合作学习被运用于高中小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上充分展开讨论,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基于上述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课堂的观察,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进行分析,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为对照,对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进行专门研究。绪论部分首先对研究背景以及意义进行简明阐述,其次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对目前的小说教学和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然后阐明“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设计”三个关键词的概念。第一章对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展开原因分析。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针对合作学习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厘清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剖析。第二章阐明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的理论和现实依据。首先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群体动力理论、社会依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等;其次从提升小说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角度,提出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也是现实的需要。第三章探讨如何设置目的性强的问题。先以教师为引导,按照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学情三个方面的要求,设计目的性强的问题;其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合作和问题意识为目标,设计具有思维性、延展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第四章探讨如何设置有层次感的问题。先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学生的信息、理解和分析层面,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然后根据导学案在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问题设计。第五章探讨如何设置操作性强的问题。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检测教师课前问题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工具。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然后请各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成果,最后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教师的提问应该贯穿学生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其次,教师应该注意使用谈话性语言创设能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在课中使用引导性语言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还应该合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张艺婷[8](2020)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T市S小学为例》文中提出绘本是图画与文字共同叙事、相得益彰的儿童文学题材。英语绘本教学将英语绘本作为课堂资源辅助教材内容,以其新的教学理念革新传统教学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能借助图片听懂、读懂、讲述短小故事,可见,图片与文字的结合对于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尤为重要,绘本中色彩艳丽的图画和充满韵律的文字是辅助英语语言学习的良好素材。为了了解目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现状,本研究对T市S小学(以下简称S小学)的英语绘本教学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S小学是T市重点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是英语教学质量较高的实验学校,该校学生在英语绘本教学中取得了比较显着的学习效果,研究并总结该校英语绘本教学成果,对于促进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十五节英语绘本教学课堂以及五位授课教师进行观察和访谈发现,教师普遍认为绘本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教师绘本选材首先考虑到绘本与学生语言认知水平的契合;绘本教学的目标是学生能理解绘本大意;绘本的主题意义能上升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绘本图画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预测故事内容。尽管S小学在英语绘本教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诸如混淆绘本教学与故事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不足;绘本选材脱离教材内容和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绘本中语言知识与技能机械训练,忽视主题意义;缺乏对绘本图画的关注,绘本朗读目标模糊,课堂提问类型缺乏层次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区分绘本教学与故事教学和教师多渠道学习,来加强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如何选择绘本让其与教材与认知水平相契合;绘本教学目标转变知识传授倾向,利用绘本主题文化,开展情感体验;通过挖掘图画信息、多种方式朗读绘本、多层次问题引领来丰富绘本教学方式等。本研究通过对S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现状调查的总结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绘本教学和指导他们有效实施绘本教学。
杨萍[9](2020)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其中,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四者相融共生,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在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方面素养的提升,必须深入文本,着力挖掘文本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教学价值。其中,以语言教学价值为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教学价值都在语言教学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以实现。无论教材如何改版,鲁迅作品自选入语文教材以来始终在语文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鲁迅作品中独特的语言运用、深邃的思维魅力、丰富的审美内容、强烈的人文情怀,都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要素具有较高贴合度。可以说,鲁迅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上,对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论文以鲁迅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问题研究的缘起,对“语文核心素养”和“教学价值”等核心概念做界定,并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相关研究现状,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背景和资料支撑,以及对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进行阐明。第二部分是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依据,主要从鲁迅作品本身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教材的编者意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教学价值的分析,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对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进行阐述,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思维的角度论述作品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从审美的角度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自然之美、人性内涵;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树人立人思想、责任担当意识、独立思考精神、济世爱人情怀。第四部分是教学价值的实现策略,分别是在语言学习中提升语言素养、在语言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在作品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在语言习得中传承文化精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具体可操作的实现策略。
郑洁[10](2020)在《“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文之难”一直存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真实生活情境,学生关注视角远离公民公共生活,故而作文只能说空话、抒虚情,而教师写作指导也沦为空洞化、机械式地反复训练。为改变此现状,许多一线教师提出写作教学应重视“公民写作”,并试图为新时期写作教学赋予新的内涵和实践。在此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非常有必要开展“公民写作”教学。基于此,笔者梳理了“公民写作”理论基础,并借助概念辨析,继而从凸显公民立场、聚焦公共问题、注重理性思维和规范语言表达四个维度明确“公民写作”概念,从而形成“公民写作”内涵的完整解读。而高中写作教学需要“公民写作”理念作为指导,无论是指导性文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指引性活动高考命题,亦或是语文教学现状,都从不同视角说明“公民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出开展“公民写作”的教学意义。但若想将“公民写作”运用于教学中,就需把握“公民写作”教学导向,依托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因此,笔者提出四个教学目标导向、五个贯穿写作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和三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以期有效落实“公民写作”教学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任务群”的提出为落实“公民写作”提供实践指导,其内涵与“公民写作”关联密切,两者融合之后,笔者设计“在作品阅读中指导写作”“在活动参与中指导写作”和“在话题讨论中指导写作”三个并列式写作教学任务,具体阐述各任务的目标指向、设计策略和任务设计与实践,旨在为高中“公民写作”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二、有层次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层次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言语实践相关研究 |
2.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
3.言语实践视域下的文言文教学相关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一、言语实践与高中文言文教学概述 |
(一)言语实践的内涵及基本路径 |
1.言语实践的内涵 |
2.言语实践的基本路径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及价值取向 |
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含义 |
2.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依据 |
1.理论依据 |
2.现实依据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
1.高中生对文言文喜爱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 |
2.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目的浮浅,多为功利应考 |
3.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刻板,停留机械背诵 |
4.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重言轻文 |
5.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
6.高中文言文言语教学效果不佳 |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归因 |
1.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相离 |
2.素养培养与现实应考的冲突 |
3.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脱节 |
三、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建构 |
(一)教学目标的指引:从“知识传授”走向“能力培养” |
1.转变理念,明确言语能力的培养价值 |
2.把握教材,提炼独特言语能力培养点 |
3.分析学情,确定切合言语水平的目标 |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从“静态语言”走向“动态语用” |
1.搭建言语实践平台,实现文本动态化 |
2.提取言语表达资源,实现语言实践化 |
(三)教学过程的开展:从“语言获得”走向“言语习得” |
1.创设言语活动情境,触发言语体认 |
2.组织言语对话实践,深化言语体悟 |
3.引导个体言说表达,生成言语运用 |
(四)教学评价的实施:从“单一局限”走向“多维动态” |
1.立足多元内容,采用全面性评价 |
2.基于生成过程,实施动态化评价 |
四、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以《陈情表》为例 |
(一)教学设计分析 |
1.分析言语实践篇目 |
2.确定指向能力的《陈情表》教学目标 |
3.组织动态实践的《陈情表》教学内容 |
4.安排习得言语的《陈情表》教学过程 |
(二)教学实践分析 |
1.多重朗读,融情入境,积淀语感 |
2.角色造境,移情亲历,深入体验 |
3.合作借力,互鉴自省,深化体悟 |
4.读写迁移,思维聚焦,阐发生成 |
(三)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1.对外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
2.练习的相关研究 |
3.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
一、理论基础 |
(一)学习理论基础 |
(二)练习编写理论 |
(三)教材评估理论 |
二、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设置考察 |
(一)要素型练习题统计分析 |
1.语音练习 |
2.词语和句子练习 |
3.会话练习 |
4.成段表达练习 |
(二)技能型练习题统计分析 |
1.理解性练习 |
2.机械性练习 |
3.活用性练习 |
三、《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使用调查状况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内容 |
4.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访谈 |
1.访谈目的 |
2.访谈对象 |
3.访谈内容与结果 |
(三)总结与分析 |
1.教材练习题编写的优点 |
2.教材练习题编写的不足 |
四、《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改进建议与设计 |
(一)《发展汉语》初级口语练习题编写的改进建议 |
1.语音练习增加语音语调练习项目,改变练习形式 |
2.会话练习增强题目指向性,注重可操作性 |
3.成段表达练习构思框架化和组合训练具体化 |
4.练习内容体现时代性,增加文化浸润力度 |
(二)上册《明天最高气温10 度》练习设计改进 |
(三)下册《我要一张去桂林的卧铺票》练习设计改进 |
(四)练习设计改进的优点与不足 |
1.优点 |
2.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使用状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3)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由 |
1.1.1 深度学习需要在深度教学中实现 |
1.1.2 语文课例为语文教育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
1.1.3 新时代的语文基础教育必须进行革新 |
1.2 研究意义 |
1.2.1 加深对课例研究的认识 |
1.2.2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 |
1.2.3 帮助教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
1.3 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深度教学 |
1.3.2 关于课例研究 |
1.3.3 关于小学语文名师课例的研究 |
1.3.4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对比法 |
1.4.3 访谈法 |
2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及名师课例简介 |
2.1 《圆明园的毁灭》文本简介 |
2.2 王崧舟及其课例简介 |
2.3 于永正及其课例简介 |
2.4 窦桂梅及其课例简介 |
3 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例比较研究 |
3.1 教学目标的比较 |
3.1.1 名师课例中教学目标的比较 |
3.1.2 教学目标与深度教学理论的契合 |
3.2 教学内容的比较 |
3.2.1 教学内容选取的比较 |
3.2.2 教学内容组织的比较 |
3.3 教学方法的比较 |
3.3.1 名师课例中教学方法的比较 |
3.3.2 教学方法与深度教学理论的契合 |
4 对小学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启示 |
4.1 对实施语文阅读深度教学的启示 |
4.1.1 确定教学目标应把握知识内在结构 |
4.1.2 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知识分层、逐层深入 |
4.1.3 选用教学方法应重视学习的关联度、深度与广度 |
4.2 对教师自身素养的启示 |
4.2.1 教师应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
4.2.2 教师应提升文化及专业素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高中小说教学设置课堂问题策略研究 ——以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课堂提问与小说教学概述 |
第一节 课堂提问的概念与作用 |
一、课堂提问的概念 |
二、课堂提问的作用 |
第二节 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概述 |
一、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篇 |
二、小说的教学价值 |
第三节 当前高中语文课堂问题设置存在的问题 |
一、小说“三要素”是课堂问题设置的重点 |
二、课堂问题难以引领学生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 |
三、课堂问题设置有时与学情不符 |
四、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的情况太少 |
第二章 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小说教学课堂问题设置策略 |
第一节 “本色语文”与黄厚江小说课堂问题设置策略 |
一、关于“回归语文本位”的教学理论 |
二、黄厚江“回归语文本位”的课堂问题设置策略 |
第二节 “民主教育”与李镇西小说课堂问题设置策略 |
一、“民主教育”下的阅读教学理论 |
二、“民主教育”理念下小说课堂问题设置的策略与实践 |
第三节 “深度语文”与王开东小说课堂问题设置策略 |
一、“深度语文”的教学理念 |
二、王开东的课堂问题设置策略与实践 |
第三章 三位名师小说教学问题设置策略之比较 |
第一节 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问题设置策略的相同点 |
一、问题的设置立足于小说文本 |
二、课堂问题设置要结合学生实际 |
三、问题的设置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
第二节 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设置问题策略的不同点 |
一、黄厚江:问题设置要促进对学生语言的训练 |
二、李镇西:鼓励学生自主质疑 |
三、王开东: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
第四章 阅读教学课堂问题设置举隅——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一)现阶段语文作业设计没有很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不够灵活 |
二、选题的意义 |
(一)提高教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 |
(二)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方法 |
(三)为学生减轻作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一点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内现状 |
(二)国外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作业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关于语文作业 |
(一)语文作业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的类型 |
(三)语文作业的特点 |
二、关于语文作业设计 |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内涵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依据 |
(三)语文作业设计的意义 |
第二章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概述 |
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
(二)人性化原则 |
(三)内容科学化原则 |
(四)形式多样化原则 |
(五)评价合理化原则 |
二、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特点 |
(一)语文作业设计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
(二)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更加明确,促进学生均衡且有个性地发展 |
(三)语文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
三、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 |
(一)遵守主体性原则,设计开放性的作业 |
(二)遵守人性化原则及因材施教原则,设计差异性、分层化的作业 |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开展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
(四)遵守形式多样化原则,布置自由、灵活的作业 |
第三章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方案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查实施 |
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
(一)学生问卷分析 |
(二)教师问卷分析 |
三、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
(一)缺乏对语文作业内容的合理设计 |
(二)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三)语文作业形式单一 |
(四)缺乏对语文作业的有效评价 |
第四章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
一、合理规划作业内容 |
(一)结合文体类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三)结合学生兴趣布置创新型语文作业内容 |
(四)结合教师经验布置反思型语文作业内容 |
(五)联系生活实际布置语文作业内容 |
二、明确作业分层,体现个性化差异性特点 |
(一)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时间层次 |
(二)科学设计语文作业的难度层次 |
三、创新作业形式,避免作业形式单一 |
(一)按作业内容分类 |
(二)按完成形式分类 |
(三)按鉴赏形式分类 |
四、进行作业评价、建立有效的语文作业评价体系 |
(一)多样化的评价内容 |
(二)多样化的评价形式 |
(三)多样化的评价语言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学生) |
附录二:初中语文作业现状调查表(教师)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二、调查内容与调查目的 |
第二节 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问题定位不够准确 |
二、问题层次性不够清晰 |
三、提问的引导性不够强 |
第二章 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的依据 |
第一节 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群体动力理论:搭建小组,生生交流 |
二、社会依赖理论:小组内部,依赖合作 |
三、建构主义理论:主动建构,解决问题 |
四、认知精制理论:精制内容,核心突破 |
第二节 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的现实依据 |
一、小说教学课堂呼唤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研究 |
二、学生小说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对问题设计的研究 |
第三章 从教师和学生主体出发,设置目的性强的问题 |
第一节 教师为引导,突出问题设置的目的性 |
一、提问指向三维目标 |
二、提问紧扣教学重难点 |
三、提问符合学生学情 |
第二节 学生为主体,突出问题设置的指向性 |
一、欣赏型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
二、活动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三、发现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四章 以教材和练习为辅助,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 |
第一节 教材为载体,渐进式设计问题 |
一、回溯基础知识,立足信息层面 |
二、调动个人经验,立足理解层面 |
三、鼓励综合运用,立足分析层面 |
第二节 导学案为工具,按层次预设问题 |
一、利用课前预学案分层探疑 |
二、利用课中训练案突破重点 |
三、利用课后拓展案分层巩固 |
第五章 以小组和课堂为媒介,设置操作性强的问题 |
第一节 合作为基础,以小组学带动全班学 |
一、组长团结组员,问题设计促进分工讨论 |
二、全班交流反馈,问题设计提供解题思路 |
三、个人课后反思,问题设计引导经验总结 |
第二节 课堂为舞台,以话语链牵动思维线 |
一、谈话性语言创设教师提问的情境 |
二、引导性追问提升学生答题的思维 |
三、评价性语言反思问题设计的改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T市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英语绘本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
2.绘本教学契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
3.绘本教学能补充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际意义 |
(三)相关概念解析 |
1.绘本的概念 |
2.英语绘本的特点 |
3.绘本教学的概念 |
4.绘本教学的特征 |
5.英语绘本相较于小学英语教材的优势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价值的研究 |
2.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
3.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对策的研究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六)理论基础 |
1.整体语言教学观 |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3.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体系 |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调查现状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对象 |
2.观察设计 |
3.访谈设计 |
(二)课堂观察分析 |
1.小学英语绘本选材依据 |
2.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目标 |
3.小学英语课堂实施过程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1.小学英语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 |
2.教师对小学英语绘本材料的选择情况 |
3.教师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目标的理解 |
4.教师对绘本图片价值的认识 |
5.教师开展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遇到的困难 |
三、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教师对绘本教学认识不足 |
2.教师绘本选材缺乏理据 |
3.绘本教学以知识教学为主 |
4.教师绘本教学环节呆板僵化 |
(二)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观念淡薄 |
2.英语绘本材料资源匮乏,选材困难 |
3.教师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目标理解片面 |
4.教师对绘本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
四、小学英语绘本教学问题的改进对策 |
(一)加强教师对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的认识 |
1.区分绘本与故事教学 |
2.教师多渠道学习,提升绘本教学能力 |
(二)把握小学英语绘本选择的原则 |
1.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绘本 |
2.选择语言难度适中的绘本 |
(三)确立全面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目标 |
1.转变知识传授倾向,树立整体语言教学观 |
2.利用绘本主题文化,开展情感体验 |
(四)多样化小学英语绘本教学环节 |
1.多方面挖掘图画信息,培养绘本阅读兴趣 |
2.多种方式朗读绘本,感悟绘本意境 |
3.多层次问题引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迫切需要 |
1.1.2 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重要地位 |
1.1.3 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实际问题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教学价值 |
1.2.2 语文核心素养 |
1.3 研究综述 |
1.3.1 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1.3.2 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相关研究 |
1.3.3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2.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分析依据 |
2.1 鲁迅作品的特点 |
2.1.1 语言精练简要 |
2.1.2 情感真挚深沉 |
2.1.3 思想深邃深刻 |
2.1.4 题材广泛丰富 |
2.2 语文核心素养 |
2.2.1 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
2.2.2 语文核心素养的结构体系 |
2.3 语文教材的编者意图 |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分析 |
3.1 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教学价值 |
3.1.1 丰富的语言风格 |
3.1.2 灵活的遣词造句 |
3.1.3 丰富的表达方式 |
3.1.4 精巧的修辞手法 |
3.2 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教学价值 |
3.2.1 严密的逻辑思维 |
3.2.2 强烈的辩证思维 |
3.2.3 深刻的批判思维 |
3.2.4 独特的创造思维 |
3.3 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的教学价值 |
3.3.1 独特的语言魅力 |
3.3.2 丰富的自然之美 |
3.3.3 深沉的人性内涵 |
3.4 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教学价值 |
3.4.1 树人立人思想 |
3.4.2 责任担当意识 |
3.4.3 独立思考精神 |
3.4.4 济世爱人情怀 |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的实现策略 |
4.1 在语言学习中提升语言素养 |
4.1.1 强调对语言知识的教学 |
4.1.2 加强朗读教学培养语感 |
4.1.3 注重写作训练发展语用 |
4.2 在语言实践中加强思维训练 |
4.2.1 通过语言分析培养思维 |
4.2.2 强调分层次的思考逻辑 |
4.2.3 依据文本类型培养思维 |
4.3 在作品欣赏中提高审美能力 |
4.3.1 文本细读感受语言魅力 |
4.3.2 赏析人物体悟人性内涵 |
4.3.3 结合课外进行审美创造 |
4.4 在语言习得中提升文化理解 |
4.4.1 帮助学生加深鲁迅理解 |
4.4.2 联系现实传承文化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2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祝福》教学设计 |
附录3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10)“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公民写作”的内涵解读 |
第一节 “公民写作”理论基础 |
一、自由写作 |
二、真实写作 |
三、公民表达与写作 |
第二节 “公民写作”概念辨析 |
一、“公民写作”与“公民表达” |
二、“公民写作”与“精英写作” |
三、“公民写作”与“公共写作” |
第三节 “公民写作”概念界定 |
一、凸显公民立场 |
二、聚焦公共问题 |
三、注重理性思维 |
四、规范语言表达 |
第二章 “公民写作”的教学意义 |
第一节 课程标准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指向“公民写作” |
二、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指向“公民写作” |
三、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价指向“公民写作” |
第二节 高考命题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
一、横向比较:以公民身份,倚时代特征,重文体应用 |
二、纵向比较:形式任务化,内容思辨化,情感理性化 |
三、未来趋势:明公民身份,察公共事务,立思辨意识 |
第三节 教学现状视角下“公民写作”的意义 |
一、学生写作亟需“公民写作” |
二、教师教学亟需“公民写作” |
第三章 “公民写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
第一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导向 |
一、培养独立意识 |
二、明确公民意识 |
三、提升思辨意识 |
四、训练作文意识 |
第二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方法 |
一、认清公民身份,重识公民写作 |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
三、延展关注视野,开拓思考深度 |
四、立足不同文体,指导作文章法 |
五、加强教师示范,促进师生交流 |
第三节 “公民写作”的教学方式 |
一、课上课后阅读指导 |
二、校内校外活动组织 |
三、校内校外话题讨论 |
第四章 高中语文“公民写作”教学任务群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学习任务群”与“公民写作”教学之关系 |
一、“学习任务群”内涵解读 |
二、“学习任务群”指导“公民写作”教学 |
第二节 “公民写作”教学任务群设计与实践 |
一、在作品阅读中指导写作 |
二、在活动参与中指导写作 |
三、在话题讨论中指导写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成果 |
四、有层次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言语实践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韦佳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发展汉语》初级口语教材练习题编写研究[D]. 张璐.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深度教学视角下的名师课例比较研究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D]. 周一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小说教学设置课堂问题策略研究 ——以黄厚江、李镇西、王开东为例[D]. 于淑瑶.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 于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高中小说教学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研究[D]. 施梦蕾.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8]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T市S小学为例[D]. 张艺婷.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价值研究[D]. 杨萍.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10]“公民写作”理念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研究[D]. 郑洁.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