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修桂兰[1](202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受到了众多教师的关注,并被正式列入课程任务中。初中物理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学生的自学内动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例,阐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策略: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实践入手,强化学生自学成效,切实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黄筱夏[2](2021)在《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化,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变得愈发重要,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自主自能课堂逐渐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中。目前,国内外对自主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课程中,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本文以学习金字塔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和主体性教育理论作指导,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梳理出国内外有关自主自能课堂模式的现状和发展,以教与学相融合为设计理念,提出“P+R+2S”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学生的“学”——“P+S”(Preview课前预习+Show课堂展示);二是教师的“教”——课堂授课;三是学生的“再学”——“R+S”(Reviwe复习回顾+Show课堂再展示);四是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本文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学生采用自主自能模式提高学习效率,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质量。以笔者所在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实习学校为研究基地;高一年级《自由落体运动》为研究内容;3个实验班共175人为研究对象;采用“P+R+2S”教学模式;对《自由落体运动》典型课例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前后展开访谈和调查问卷,分析调查结果和学生成绩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R+2S”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优势,培养学生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实效,对新模式实施发现的不足提出有益的建议,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杨丽君[3](2021)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人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为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新的课程改革方向定位为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实践。以往的接受式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记忆知识点并会对其进行简单的运用,很少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这种教育方式不符合时代走向。研究性学习是时代孕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它有着独特性,强调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希望学生能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快速地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是由它的时代性早已决定的。但由于面临高考带来的压力,以及学习资源、时间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很多地方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都有些流于形式。因此,笔者将在所任职学校以优化物理教学为目的,试着研究性学习应用到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联系,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创新思维,不仅有利于高考,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成长。同时,也要让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使用适宜的评价方式。考虑要充分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绝对优势度,借此去提升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确定了研究方向。为了给本研究提供事实根据,本文先分析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实施过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由此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了给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其他先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教育学理论,并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分析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为了提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要了解南充市几所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采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知晓所在市的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问题所在,主要原因有:升学压力大、高中时间紧,缺乏指导,成效不易见、师生提不起兴趣,得不到社会支持,并未出台完整的评价体系等。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文献综述、自身教学实践,整理出了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从众多实践案例中选出具有代表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呈现出物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过程。通过整理分析相关理论、调查研究实施现状、实践总结最佳实施策略,力求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更有效、更规范,而不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开展,至少要起到预期效果:对教育改革起到一定推导作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起到培养的作用。经研究发现: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地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会了合理的分工,默契的配合,及时的沟通交流,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慢慢懂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此同时,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可见,研究性学习有别于以往的学习方式,积极有效地使学生想学习、会学习。本研究是想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关于研究性学习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有益参考。
马士河[4](2020)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为教学环境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当前,物理教学中要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互换,也就是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担任"主动"角色,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展开深入研究。希望本文的浅见能为广大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冯子晴[5](2020)在《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培养学生思维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和物理教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更是将“科学思维”确立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可见,无论是从教育教学观念还是教育改革观念来看,“科学思维教学”都是物理学科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更是培养人类生存与发展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高中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和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对当前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同时对与该研究有关的“思维”、“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能力”、“物理学科科学思维”等概念进行了界定。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理论对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学的理论支撑作用,旨在对科学思维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系统性概述。接下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云南省部分高中物理学科科学思维“教”与“学”的现状。调查分别从教师对于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教育的认识与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物理学科科学思维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发现教师对新课标中科学思维素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较浅,实际教学中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法与评价体系。同时,学生整体科学思维品质处于不良水平,科学思维能力较低,且相对缺乏创造性思维。最后,在前期文献综述以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自身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教学建议。并且针对必修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节概念课和一节习题课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以期为一线教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吕秀梅[6](2020)在《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当前高中物理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1991年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提出的同伴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同伴教学法的研究,多为基于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流程进行案例分析的研究形式,缺乏针对同伴教学法每一环节提出教学策略并为策略有效性提供量化支撑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着眼于这些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改善学习效果为目的,建构了有关同伴教学法自学新知、概念引入、凸显本质、合作探究以及深度剖析这五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为本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通过对同伴教学法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完成文献综述;进行理论研究,界定相关概念与内涵;对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分析,明确新课程教学理念。二、利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对本课题展开研究。三、根据前测结果对学生学习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建构开展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四、根据前测结果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教学中应用所建构的策略,完成实践研究。五、后测两班的学习水平,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的结果、实验班前后测结果、对照班前后测结果进行t检验,验证建构策略的有效性。六、实践研究中,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归纳同伴教学法的可行性与限制性,形成研究结论与反思。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如下结论:一、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可知,实验前后学习兴趣、探求新知、求知热情、思维建构和交流合作这五个维度均有显着性差异,说明实验班在开展同伴教学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二、将本文建构的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验班后,实验班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班学习效果,说明本文建构的同伴教学法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并具有可操作性。三、访谈调查教师和学生对同伴教学法的看法,总结得出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同伴教学法普遍持肯定态度,表明了同伴教学法对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有积极影响。
胡兆年[7](2020)在《思维导图应用与提升高中生物理自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首先对利用思维导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物理应用思维导图的现状和培养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三个角度的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利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细分方向有待研究。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学法指导环节的应用设计,通过为期一学期的行动研究,利用Pintrich教授编制的“MSLQ”自主学习能力测量量表表征高中生的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由SPSS 25.0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相关性斯皮尔曼(Spearman)检验得到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之一的学法指导环节进行包含思维导图的创新学习指导是切实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具体将思维导图应用落实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课前预习笔记、课后小节总结笔记、章末总结笔记环节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经科学、严谨、客观研究后提炼的新版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几项工作:1.重构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客观理论,即大脑左右半球研究理论、学习-记忆心理学研究理论、人脑思考过程研究理论、一图值千字研究理论;审视了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即动机理论、学习策略理论;2.设计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环节之一学法指导环节的具体应用,并提出高中物理笔记布置-指导-监督-评价的实施范式;3.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分别设计了教师和学生访谈提纲并实施访谈,得出思维导图应用可以显着提高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积极性,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具体指导高中生在物理新课预习环节、章末总结环节、整本书总结环节应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物理知识,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通过检查学生复述思维导图所包含物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来评估高中生理解知识的程度,思维导图的应用促进了高中生逻辑思维、归纳、提炼、总结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高中生物理自学能力的提升的定性分析结论;4.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别设计了《高一物理教与学实际情况调查问卷》和翻译了《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Part A动机和态度》并施测,以定量数据分析为基础,笔者判断高中生将思维导图笔记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前预习笔记、高中物理课后小节总结笔记、高中物理章末总结笔记与学习动机策略总得分、学习动机得分、学习策略得分、自我效能感得分和自我调节策略得分之间显着存在正向的弱相关线性关系,意味着高中生在高中物理课前预习、课后小节总结、章末总结阶段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可以有效促进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但促进效果较小。
厉红燕[8](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PISA测试把阅读能力与科学能力和数学能力相提并论,足以可见阅读能力在国际研究中的地位之高。可是从笔者进行的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的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中均表明,现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对于科学阅读的重视都有所欠缺,主要原因是教学课时不够用、南京市中考不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就不对科学阅读进行培养。2017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物理教学中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而科学阅读在培养物理核心素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阅读可以提升知识拓展与迁移能力;阅读可以还原物理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思维;阅读可以培养多种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基于此笔者制定了培养策略:一是知识体系再阅读,形成基本物理观念;二是还原科学发现过程,锻炼科学思维;三是重现经典实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四是阅读物理学家传记,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基于这些培养策略选取了一些科学阅读的材料,选定了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班制定了基于教材、校本课程、午休练习和周末阅读的相关阅读计划,旨在系统、全面地对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进行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目的。本文还选取了部分上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展示。最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三项目的、方式不同的检测。对这三项检测结果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了分析,均发现了实验班显着优于对照班。由于只改变了科学阅读这一变量,所以笔者得出了科学阅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结论。最后,在结束语中笔者对实验整个过程进行了总结,也列出了一些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唤起更多的学者进行科学阅读与物理核心素养之间的培养研究。
张孟影[9](2020)在《促进高一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一直都是热门话题,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加快速地获取知识,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该能够达到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观点和证据的意识,能够运用证据解释自己的观点;能够大胆提出质疑,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创新意识等课程目标。而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空间和平台,是培养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物理科学思维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教师调查和访谈了解目前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现状,并根据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自学、探究展学以及评点省学。之后选取苏南地区某所四星级高中(重点高中)的两个高一班级,根据实际课程进度和安排设计了五个课时内容,并且实际实践了十个课时的物理科学思维课堂教学,最后通过课堂观察、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习题等内容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表现进行了记录和统计,旨在研究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表现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物理科学思维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一些参考。通过实践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方式、学生课堂自学、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影响。有效的引导、问题的设置、学生自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之间讨论的积极程度、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表现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最后,本次研究针对实践情况和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课前充分预热,实现可控引导;课上认真巡视,营造自学氛围;课堂精炼问题,调动学生讨论;设计多样展示,搭建思维舞台;侧重正向评价,化解思维障碍;重视反思总结,提升思维水平。
丁娅婷[10](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学历案作为一种核心素养理念下提出的学习文本,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展开设计,为学生搭建了“如何学会”的平台,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因此本文拟以学历案为抓手,通过调查探明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和学历案的使用情况,结合相关理论尝试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的原则和一般策略,并根据原则与策略进行高中物理学历案案例设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和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与学历案的研究进展;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概述,主要对深度学习与学历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分析了深度学习与学历案的理论基础,并阐述了二者的内在关联;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探明学生物理课堂上的实际深度学习的现状以及学历案的使用情况,为后续学历案相关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第四部分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原则,并围绕深度学习相关理论及学历案设计框架,结合高中物理具体实例从深度学习的准备阶段、获取与加工阶段及反思与评价阶段总结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策略;第五部分为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案例设计,将原则及策略运用到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以新授课及习题课两种课型展示了学历案设计的流程及具体案例。
二、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
1.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2.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
3.从实践入手,强化学生自学成效 |
四、结语 |
(2)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
二 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发展 |
三 发展学生自主自能,促进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
四 实现教与学有机融合,创新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框架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节 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 自主学习 |
二 自能学习 |
三 “P+R+2S”教学模式 |
四 自主自能学习方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 学习金字塔理论 |
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三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 |
四 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四章 “P+R+2S”教学模式 |
第一节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及流程图 |
一 “P+R+2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
二 “P+R+2S”教学模式的流程图 |
第二节 “P+R+2S”教学模式的优势 |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自能学习能力 |
二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三 实现高中物理教与学的融合 |
四 融入三种创新教学方法 |
第五章 “P+R+2S”教学模式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的实践 |
第一节 设计思想 |
第二节 教学目标 |
第三节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
一 教材分析 |
二 学情分析 |
第四节 教学流程与说明 |
一 流程图 |
二 流程说明 |
第五节 教学过程 |
一 学生的“学”——“P+S” |
二 教师的“教”——课堂授课 |
三 学生的“再学”——“R+S” |
四 教师的“再教”——针对性再授课 |
第六节 教学后记 |
第六章 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践过程 |
第二节 实验前师生对“P+R+2S”教学模式态度的调查情况 |
一 对18 位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 |
二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
三 实验前调查情况的的总体分析 |
第三节 实验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四节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对比分析 |
第五节 小结 |
一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 |
二 实施“P+R+2S”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 |
三 实施“P+R+2S”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成因及改进意见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 研究总结 |
二 研究不足 |
(一)调查样本范围小 |
(二)实验样本容量小 |
(三)教学实践时间短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附录 D |
附录 E |
致谢 |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高中物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讨 |
2.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
2.2 研究性学习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
2.3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4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学理论 |
2.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实施调查的设计 |
3.2 调查的结果分析 |
第4章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4.1 实施流程 |
4.2 实施策略 |
第5章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案例 |
5.1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力的分解”案例 |
5.2 基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超重与失重”案例 |
5.3 基于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国际单位制的前沿历史研究”案例 |
第6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调查与分析 |
6.1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
6.2 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的影响 |
6.3 研究性学习对综合能力的影响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二、以课本为依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
2.1利用实验演示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材学习条件 |
2.2把握物理课本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
2.3督导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
2.4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引导 |
三、教会方法,让学生掌握自学策略 |
3.1强化教学全过程的指导 |
3.2加强系统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
四、结束语 |
(5)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当代社会对人才教育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
1.2 科学思维教学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科学思维教学研究概况 |
1.2.2 国内科学思维教学研究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物理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理论探讨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思维 |
2.1.2 科学思维 |
2.1.3 物理学科科学思维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教与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调查分析 |
3.1.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2 高中教师物理科学思维教学开展情况调查分析 |
3.2.1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3.2.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3.3 高中物理科学思维教与学现状的调查结论 |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
4.1 教师前期准备策略 |
4.1.1 加深对科学思维内涵的深刻理解 |
4.1.2 制订科学思维能力培养计划 |
4.1.3 基于学业质量水平,建立科学思维评价体系 |
4.2 教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
4.2.1 重视非智力因素,促发学生学习动机 |
4.2.2 注重科学表象教学,丰富感性认识 |
4.2.3 优化课堂教学,训练学生科学思维品质 |
4.2.4 树立正确教学观,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
第5章 高中物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案例分析 |
5.1 “静摩擦力”概念建构教学案例 |
5.1.1 教师前期准备策略 |
5.1.2 教学过程 |
5.1.3 教学案例总结与评价 |
5.2 “地球同步卫星问题”习题课教学案例 |
5.2.1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
5.2.2 教学过程 |
5.2.3 案例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与展望 |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科学思维素养培养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综述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假设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课标分析 |
2.4 技术依据 |
第三章 高一年级学生物理学习现状分析 |
3.1 调查形式和研究对象说明 |
3.2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
3.3 前测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4 高一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章 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中的教学策略建构 |
4.1 同伴教学法中自学新知的教学策略 |
4.2 同伴教学法中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
4.3 同伴教学法中凸显本质的教学策略 |
4.4 同伴教学法中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 |
4.5 同伴教学法中深度剖析的教学策略 |
第五章 教学实践案例研究 |
5.1 应用同伴教学法的相关说明 |
5.2 后测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
5.3 同伴教学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
5.4 实践效果的后测与分析 |
5.5 访谈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现状诊断问卷 |
(7)思维导图应用与提升高中生物理自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学生欠缺更有效的做笔记方法 |
1.1.2 高中物理存在课程内容难度大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
1.1.3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及问题 |
1.3.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3 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思维导图应用之理论基础 |
2.1.1 大脑左右半球研究 |
2.1.2 学习—记忆心理学研究 |
2.1.3 人脑思考过程研究 |
2.1.4 图含更多信息研究 |
2.2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之理论基础 |
2.2.1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的内涵 |
2.2.2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的指导原则 |
2.3 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之理论基础 |
2.3.1 动机理论 |
2.3.2 学习策略理论 |
2.3.3 能力表征理论 |
第三章 应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 |
3.1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的创新教学实施 |
3.1.1 如何将思维导图的应用切入物理教学中 |
3.1.2 如何教会同学们使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
3.2 学生创新实践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 |
3.2.1 高一23班的学生实践 |
3.2.2 高一24班的学生实践 |
3.3 教师落实对学生实践的周期性指导和监督 |
3.3.1 对于高一23班周期性指导和监督 |
3.3.2 对于高一24班周期性指导和监督 |
第四章 应用思维导图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的调研 |
4.1 调查问卷设计与施测 |
4.1.1 问卷的编制 |
4.1.2 问卷信度、效度和研究伦理分析 |
4.1.3 问卷施测过程 |
4.2 访谈设计与施测 |
4.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4.2.2 访谈提纲的研究伦理 |
4.2.3 访谈提纲的施测过程 |
4.3 量表设计与施测 |
4.3.1 量表的编制 |
4.3.2 量表信度、效度和研究伦理分析 |
4.3.3 量表施测过程 |
第五章 相关性统计分析 |
5.1 问卷统计结果 |
5.1.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1.2 问卷调查结果 |
5.1.3 问卷调查结果小结 |
5.2 访谈结果 |
5.2.1 访谈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5.2.2 访谈调查结果 |
5.2.3 访谈调查结果小结 |
5.3 量表统计结果 |
5.3.1 量表测试对象基本情况 |
5.3.2 量表调查结果 |
5.3.3 量表调查结果小结 |
第六章 提升物理自学能力的载体-新版高中物理学习指导策略 |
6.1 进入高中的新变化 |
6.1.1 教材的变化 |
6.1.2 课容量的变化 |
6.1.3 教法和学法的变化 |
6.1.4 初、高中之间的台阶变化 |
6.2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
6.2.1 学习物理的四个层次 |
6.2.2 高中物理学习成功的要素 |
6.2.3 落实高中物理学习的五个环节 |
6.2.4 高中学习“四先四后两小结” |
6.2.5 突出思维训练 |
6.2.6 注重对物理方法的总结 |
第七章 研究不足、展望与结论 |
7.1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 |
7.1.1 研究不足 |
7.1.2 研究展望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一物理教与学实际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学习动机策略问卷(MSLQ)-Part A动机和态度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及回复摘要记录 |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及学生回复节选记录 |
附录五:高中物理必修一部分学生第一章章末总结思维导图作业展示 |
附录六:高中物理必修一部分学生第二章章末总结思维导图作业展示 |
附录七:高中物理必修一部分学生第三章章末总结思维导图作业展示 |
附录八:高中物理必修一部分学生第四章章末总结思维导图作业展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1 物理核心素养概念界定 |
1.3.2 物理科学阅读概念界定 |
1.4 研究方法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科学阅读提升初中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功能分析 |
2.1 核心素养理论 |
2.1.1 OECD制定的核心素养框架 |
2.1.2 欧盟核心素养框架 |
2.1.3 美国核心素养框架 |
2.1.4 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 |
2.2 科学阅读的功能与价值 |
2.2.1 补充教材相关知识 |
2.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2.2.3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
2.2.4 传播物理学前沿内容 |
2.3 两者关系 |
2.3.1 科学阅读与物理核心素养的关系 |
2.3.2 科学阅读不等于文学阅读 |
第三章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分析 |
3.1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的问卷(学生卷)调查研究 |
3.1.1 调查目的与问卷编制 |
3.1.2 调查对象和方式 |
3.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
3.1.4 结论 |
3.2 初中物理科学阅读现状的教师访谈 |
3.2.1 访谈目的与访谈内容编制 |
3.2.2 访谈对象和方式 |
3.2.3 问卷结果分析 |
3.2.4 结论 |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
4.1 知识体系再阅读,形成基本物理观念 |
4.2 还原科学发现过程,激发科学思维 |
4.3 重现经典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
4.4 阅读科学家故事教育,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 |
5.1 实践对象选择与过程设计 |
5.2 课时的确定 |
5.3 教学实践的方式 |
5.4 物理科学阅读资料的编写 |
5.4.1 编写原则 |
5.4.2 资料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
5.5 教学实践片段 |
5.5.1 关于“声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
5.5.2 关于“热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
5.5.3 关于“光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
5.5.4 关于“电磁”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
5.5.5 关于“力学”部分的教学实践片段 |
第六章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6.1 评价设计 |
6.1.1 基本原则 |
6.1.2 评价方式 |
6.2 教学实践的效果及分析 |
6.2.1 中考成绩对比 |
6.2.2 实验操作测试对比 |
6.2.3 问卷与文本测试结果对比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促进高一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
2.1 基本概念 |
2.1.1 思维 |
2.1.2 科学思维 |
2.1.3 物理科学思维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科学思维课堂实践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科学思维课堂实践的研究现状 |
3 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框架设计 |
3.1 课标与教材分析 |
3.2 科学思维发展教学理论分析 |
3.3 教师调查与访谈 |
3.4 促进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框架建构 |
3.5 基于课堂实践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表现指标说明 |
3.5.1 科学思维表现的评价标准 |
3.5.2 课堂观察量表 |
3.5.3 课堂作业及试题测试 |
4 高一学生科学思维课堂教学实践方案实施与改进 |
4.1 学生调研 |
4.2 课堂实践内容 |
4.3 “牛顿运动定律”课堂教学实践 |
4.3.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实践 |
4.3.2 “牛顿第二定律(第一课时)”教学实践 |
4.3.3 “牛顿第二定律(第二课时)”教学实践 |
4.3.4 “习题课”教学实践 |
4.3.5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实践 |
4.4 实践反思总结 |
5 高一学生物理科学思维课堂教学实践的结果分析 |
5.1 课堂观察情况 |
5.2 课后作业情况 |
5.3 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描述 |
5.4 科学思维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结论 |
6 对策与建议 |
6.1 课前充分预热,实现可控引导 |
6.2 课上认真巡视,营造自学氛围 |
6.3 课堂精炼问题,调动学生讨论 |
6.4 设计多样展示,搭建思维舞台 |
6.5 侧重正向评价,化解思维障碍 |
6.6 重视反思总结,提升思维水平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 |
附录2 实践导学提纲 |
致谢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的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 |
2.1.1 深度学习概念 |
2.1.2 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 |
2.1.3 深度学习的认知理论基础 |
2.2 学历案相关理论 |
2.2.1 学历案概念 |
2.2.2 学历案与教案、导学案、学案 |
2.2.3 思维稚化理论 |
2.3 深度学习与学历案的内在关联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及学历案使用情况调查 |
3.1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1.2 调查工具的编制 |
3.1.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1.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1.3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1.3.1 信度分析 |
3.1.3.2 效度分析 |
3.1.4 调查结果分析 |
3.1.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1.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1.5 调查结论 |
3.2 学历案使用情况调查 |
3.2.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
3.2.2 调查工具的编制 |
3.2.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2 访谈提纲的编制 |
3.2.3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3.1 信度分析 |
3.2.3.2 效度分析 |
3.2.4 调查结果分析 |
3.2.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2.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3.2.5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原则与策略 |
4.1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原则 |
4.1.1 学生主体原则 |
4.1.2 逆向设计原则 |
4.1.3 整体设计原则 |
4.1.4 分层设计原则 |
4.1.5 进阶性原则 |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历案设计策略 |
4.2.1 深度学习的准备阶段 |
4.2.1.1 稚化语言,创设深度学习的环境 |
4.2.1.2 把握标准与学情,设计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 |
4.2.1.3 用好资源与建议,为深度学习建立学习支架 |
4.2.2 深度学习的获取与加工阶段 |
4.2.2.1 优化活动结构,激发深度参与 |
4.2.2.2 问题优化设计,启发深度思考 |
4.2.2.3 积极联系整合知识,促进深度迁移 |
4.2.2.4 兼顾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 |
4.2.3 深度学习的反思与评价阶段 |
4.2.3.1 搭建反思平台,提高元认知水平 |
4.2.3.2 巧妙“留白”,让学习留痕 |
第五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案例 |
5.1 新授课学历案设计案例 |
5.1.1 前期准备 |
5.1.2 案例展示 |
5.2 习题课学历案设计案例 |
5.2.1 前期准备 |
5.2.2 案例展示 |
第六章 总结 |
6.1 主要的研究成果 |
6.2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高中物理深度学习现状教师访谈实录 |
附录四: 学历案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五: 学历案使用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学历案使用情况教师访谈实录 |
附录七: “功”学历案检测与作业设计 |
附录八: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学历案检测与作业设计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 修桂兰. 中学课程资源, 2021(07)
- [2]基于“P+R+2S”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究 ——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D]. 黄筱夏.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杨丽君. 西南大学, 2021(01)
- [4]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A]. 马士河. 2020年中小学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论文集, 2020
- [5]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以必修教材为例[D]. 冯子晴.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6]同伴教学法在高一物理力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吕秀梅. 延边大学, 2020(05)
- [7]思维导图应用与提升高中生物理自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 胡兆年. 伊犁师范大学, 2020(12)
- [8]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科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厉红燕. 苏州大学, 2020(02)
- [9]促进高一学生物理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D]. 张孟影. 苏州大学, 2020(02)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研究[D]. 丁娅婷. 苏州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