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工番茄烂果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许俊锋[1](2021)在《芽孢促生菌对番茄加工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每年的番茄制品出口量占世界番茄贸易总量的20%以上,同时新疆番茄年产销量可达全国番茄产业的90%左右,稳居全国首位。但番茄喜水喜肥,一些农户一味追求高产,过度施用氮、磷、钾等传统肥料,致使土壤中养分积累,引发土壤板结、次生盐渍化等问题,导致番茄产量、品质下降,甚至出口受阻。因此,本文通过对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保藏菌株进行抗逆及稳定性试验,筛选出一株能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的功能性芽孢菌Bacillus velezensis LYT-5,并采用发酵优化试验改进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最后通过光照室盆栽和设施大棚试验,初步探究不同浓度的功能性芽孢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YT-5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后对番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1)功能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的优化: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保藏菌株中经过抗逆性试验,筛选出一株能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的功能性芽孢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YT-5,解决了短期内微生物在高渗环境下活性较低的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成(g·L-1):麦芽糖2.00、蛋白胨0.50、玉米浆7.50、KH2PO40.10、K2HPO4 0.10、Mg SO4·7H20 0.05。通过对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的优化试验研究,得出Bacillus velezensis LYT-5最适产芽孢的培养温度为32.16℃,最适发酵时间为72.66 h,最适初始p H为7.01,此时产芽孢率为52.11%,初步实现了功能性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YT-5芽孢的制备。(2)通过检测发现盆栽番茄多酚氧化酶较CK组增长62.80%、苯丙氨酸解氨酶增长51.73%、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增加108.33%、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增长52.79%,证实了功能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LYT-5和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后能促进酶活增强,显着的增强了植株的抗病虫害等抗逆能力。(3)番茄果实的加工品质和营养特性:功能菌株和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后,番茄果实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提高219.00%,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21.14%,果实在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抗逆能力增强,同时促进植株养分转化,进一步促使果实膨大,加快花青素等色素的产生和积累。处理后各项营养成分进一步积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6.38%,可溶性多糖提升42.65%,糖酸比增大,果实风味改善明显,番茄红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提高16.33%和36.33%,进而提高番茄果实的加工品质和营养特性。
陈宇,徐广祥,高强,刘建国,王景平,马捷[2](2020)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文中研究指明番茄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去皮番茄、番茄酱、番茄红素和番茄汁等产品。通过调查研究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当前番茄产业种植过程中存在使用品种少、劳动强度大、抗风险力弱、成熟集中和加工受限等问题,该文提出加强基地建设、行业自律,提高科技含量,转变经营模式等发展建议,为今后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隋心意[3](2019)在《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其中番茄已成为设施种植中的主要作物。由于设施内环境温度较高、湿度较高、空间密闭,因此设施番茄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危害,影响其产量与品质。在防治病害过程中,过多使用化学药剂,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环境污染及投资投工过大。微酸性电解水是一种具有高效、快捷、易分解、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的杀菌剂,其应用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微酸性电解水对植株的安全使用浓度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尚不准确,在设施蔬菜领域并未大规模使用。本研究就微酸性电解水在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方向进行了三部分试验,通过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施用安全浓度的筛选,对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及对两种病害防治效果的测定,确定了安全有效的浓度及使用方式,也为病害防治中化学农药的减施提供了依据。其主要结果如下:(1)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通过在番茄植株生长过程中喷施不同浓度电解水的试验结果中表明,从植株生长上来看,喷施100ppm有效氯浓度药剂处理对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番茄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MDA)两项伤害指标表现出对番茄植株一定程度的药害效果;喷施2080ppm有效氯浓度的电解水对番茄植株干物质积累,株高,茎粗,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光合作用及电导率、丙二醛等伤害指标并无明显影响。所以2080ppm可初步认定为番茄植株使用的安全浓度范围。(2)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S.solani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喷施不同浓度的电解水对B.cinerea和S.solani菌落扩展和孢子萌发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药剂的有效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安全浓度范围下,80ppm的电解水对两种病原菌菌落的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6.18%和34.97%,有效减缓了菌落扩展速度;80ppm电解水不仅抑制了孢子萌发,也推迟了萌发时间。(3)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番茄离体叶片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喷施80ppm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治疗效果最好,分别达到66.12%和45.26%;在病害侵染的不同时期,80ppm浓度对两种病害的治疗效果要优于预防效果,病菌接种前喷施80ppm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两种病害的预防效果较差,在接种后48h内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最优,番茄灰霉病在接种后24h喷药治疗效果最好,番茄灰叶斑在接种后2h喷药治疗效果最好;从番茄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来看,不同的喷施间隔对两种病害的防效有显着影响,每2天喷施一次微酸性电解水对患有的番茄植株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以达到63.82%和49.02%。综合结果得出:80ppm有效氯浓度是微酸性电解水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安全有效浓度,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参照室内试验结果,每两天喷施一次有效氯浓度为80ppm的微酸性电解水,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
杨玉珍[4](2016)在《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优化施肥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加工番茄是新疆规模化种植的主要蔬菜作物,目前在新疆已形成区域化的布局和专业化的加工番茄生产基地。番茄产业现已成为新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而在加工番茄施肥生产上普遍存在偏施氮肥,少施或不施钾肥的不合理施肥方法,加之脐腐病的普遍发生,严重危害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为此,依托膜下滴灌条件结合加工番茄的养分需求规律设计施肥试验。试验从施肥结构切入,通过设置不同氮、钾施肥量梯度,寻求加工番茄生长所需的最佳肥料施用量,优化施肥结构。通过设计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试验,探索土壤局部酸化对土壤钙素有效性的影响、加工番茄钙素吸收及其对脐腐病调控情况。从而从优化施肥实现高产优质和防治脐腐病两方面为新疆加工番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优化氮钾施肥量试验于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为里格尔87-5。试验设计氮、钾肥两个单因素试验,各4个水平,其中施氮量为0、210、300、390 kg/hm2,施钾量(K2O)0、135、225、315 kg/hm2。通过测试N、K养分含量、产量构成、品质指标,研究不同氮、钾施肥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品质,脐腐病发病率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最佳氮钾施肥量,以此调整和优化施肥结构。施用土壤酸化剂试验于2015年在新疆天业农业研究试验田进行。试验分为1、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2、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试验选取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配合硝化抑制剂(AS*)、化学酸性肥料磷酸脲(UP)和磷酸脲+硝态氮(UP+NO3--N)酸化处理,以及将不同类型酸化剂复配,通过测定土壤p H值、土壤有效钙含量和相应果实钙含量、脐腐病发病率,产量,研究施用土壤酸化剂对加工番茄钙营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N、K肥增产作用通过增加单果重获得增产。最高产量氮肥施用量为265.5 kg/hm2,最高产量钾肥施用量为268.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氮量为254.1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为230.2 kg/hm2。施用氮肥、钾肥对加工番茄均有显着增产作用,钾肥的增产作用强度不如氮肥。氮、钾肥增产率分别为32.8%-51.4%,13.3%-23.0%。2、适量施氮有助于加工番茄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但过量施氮N3(390 kg/hm2)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较N2(300 kg/hm2)显着降低10.85%和14.77%,较低氮处理N1(210kg/hm2)糖酸比显着下降36.04%,过量施氮脐腐病发生率显着增加。3、随施钾量的增加番茄红素持续增加,K3(315 kg/hm2)水平最大为14.97 mg/100g。增施钾肥可以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1%-13.73%、糖酸比3.98%-30.68%。增施钾肥有利于降低脐腐病发病率。4、硫酸铵配合硝化抑制剂处理的脐腐病发病率显着增加,硝态氮+磷酸脲处理脐腐病发病率显着降低。施用硝态氮+磷酸脲处理较对照单果重显着增加14.47%、产量显着增加22.74%。5、土壤p H值在0-10cm土层,2AS*+1UP处理与1AS*+2UP处理最大降幅分别为0.38和0.33个单位。生理酸化剂硫酸铵与化学酸化剂磷酸脲结合施用土壤酸化效果明显,表明投入酸化剂总量越大,尤其硫酸铵越多,土壤酸化强度越大、土壤p H降幅越大、土壤水溶性钙含量增加越多。而硫酸铵并不利于加工番茄果实钙素吸收、脐腐病防治。磷酸脲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p H值、也增加土壤水溶性钙含量,程度上不及硫酸铵,而磷酸脲利于果实钙素吸收和脐腐病防治。6、生理酸化AS与化学酸化UP配合施用,增加酸化剂总投入量,显着增加单果重、提高加工番茄产量。【结论】:1、本试验条件下加工番茄合理施氮范围为254.1 kg/hm2-265.5 kg/hm2,合理施钾范围为225kg/hm2-230.2 kg/hm2。2、硫酸铵比磷酸脲降低土壤p H值更显着,且提高土壤水溶性钙含量作用更明显,但不利于果实钙素吸收和脐腐病的防治。磷酸脲利于果实钙素吸收和脐腐病的防治。3、供应硝态氮有助于加工番茄果实钙素吸收累积,硝态氮与磷酸脲配合施用对加工番茄脐腐病防治和产量增加作用明显。
张浩雷[5](2015)在《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新疆地域辽阔,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之一。截至2014年,新疆番茄种植面积达到9.81万hm2,其中工业用番茄达7.53万hm2,年总产量628.69万吨,番茄加工产品出口总量达64万吨,新疆已成为与美国加州、欧洲意大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番茄产区之一。但是在飞速扩张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番茄原料的哄抢、番茄产品中深加工产品占比不高、知名品牌较少、出口市场过于集中、行业制度不规范等。首先,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理论,结合新疆番茄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从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的基础资源开发、产品生产加工、产品流通销售以及社会经济贡献四个角度着手,设计了基础资源价值、产品生产价值、产品市场价值和社会溢出价值四个评价基准,并在此基础上选取18个相关评价指标,进而构建出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以及2008-2014年新疆番茄产业的价值综合评价得分值和排名顺序,然后运用幂平均组合评价模型求出组合综合得分值和排名。经过分析得出:2008-2014年间,新疆番茄产业价值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原料成本攀升、企业的盲目扩张、深加工产品的低占比、较高的外贸依赖度以及不够多元化的产品市场等是制约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的关键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重视种子研发,力推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监管,促进产业整合;制定行业标准,把控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品牌培育;拓宽新兴市场,提升定价能力;建立预警机制,合理规划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新疆番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李超[6](2013)在《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中效率损失调查与分析》文中提出番茄产业作为新疆红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和活跃地区经济方面具有不可忽视作用。同时新疆番茄制品大量出口,是新疆对外贸易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以新疆番茄加工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调查新疆番茄购销排队的状况,就近年来国际、国内番茄产业市场发展特点和新疆番茄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评估了排队过程中的效率损失,提出提升番茄收购效率、降低经济损失,提升新疆番茄产业综合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对新疆番茄种植、加工现状进行介绍,详细阐述新疆番茄的采摘、运输以及交售的流程;其次,对新疆番茄购销过程中出现的排队现象的原因分析。番茄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消费需求带动番茄种植过度增长、番茄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有限等客观原因分析,以及番茄排队过程寻租现象严重、厂方原料等级评定不明、厂方社会责任缺失、番茄收购管理无序、企业产品市场风险的转移等主观原因分析;最后,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中效率损失进行评估,对农户在排队购销造成直接效率损失(番茄运输成本、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数量效率损失)及间接效率损失(获取采摘证、排队中存在的寻租或插队的效率损失)进行评估,对企业原料设备利用率、企业产品质量、企业信誉的效率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效率损失评估。本文根据以上研究得出新疆番茄产业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农户应采用不同成熟期的优良番茄品质,规范番茄种植标准;企业应当完善生产基地建设发展规划,提高番茄收购率、规范企业质量抽检和等级评定,促进番茄企业设备重组整合,提升质量,加强番茄品牌建设。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以提升番茄收购效率、降低经济损失,提升新疆番茄产业综合竞争力。
徐媛[7](2013)在《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加工降解机制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红葡萄柚是重要的柑橘品种,因其营养丰富色泽诱人而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但在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品质变化而导致其商业价值降低。本研究从番茄红素降解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以此为基础研究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热降解途径,以及红葡萄柚汁内源因子在番茄红素降解过程中的影响作用,进一步阐明由番茄红素降解引起的红葡萄柚褐变机制。同时,利用量子化学分析不同番茄红素异构体的稳定性,并构建不同类胡萝卜素异构体抗氧化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归纳和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得出主要以下结论:1、对红葡萄柚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研究了红葡萄柚在贮藏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葡萄柚中含有较丰富的番茄红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糖类等营养物质,还含有丰富的Cu、Fe、Zn、Mg、Ca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红葡萄柚中的可溶性糖主要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红葡萄柚中特征风味物质为柠檬烯、1-石竹烯等。在红葡萄柚汁贮藏过程中,随着番茄红素含量下降其果汁特征红色也逐渐损失并发生褪变,低温有利于番茄红素及色泽的稳定。红葡萄柚贮藏过程中其总酸含量缓慢增加,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抗坏血酸含量略有下降后平缓增加。2、运用HPLC分析鉴定红葡萄柚中类胡萝卜素主要为p-胡萝卜素、15-顺式番茄红素、13-顺式番茄红素、9-I顺式番茄红素及全反式番茄红素,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全反式番茄红素。通过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并对提取工艺进行响应面优化,得到番茄红素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3.8h,液料比为3.5:1(mL/g)。建立了以石油醚/丙酮梯度洗脱为洗脱液的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番茄红素的方法,综合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化学定性测试、红外光谱、HPLC分析及质谱分析对红葡萄柚中提取纯化番茄红素进行结构鉴定。3、本研究发现了超声提取红葡萄柚中全反式番茄红素的提取规律。超声辅助提取在较少提取时间内即达到远大于浸泡提取的提取量;且在相对低温度下超声提取即可达到最大的番茄红素提取量;在不同液料比下,与CSE相比,超声提取在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合适的超声强度有助于番茄红素的提取;相比于连续超声,在合适的脉冲间隔下脉冲超声具有更好的提取效率;在超声提取过程中对观察到的番茄红素的异构化反应进行HPLC-PAD分析与鉴定。发现主要异构产物分别为15-cis-,13-cis-,9-cis-,9,13’-di-cis-和9,13-di-cis-番茄红素异构体。4、本研究确定了不同加工贮藏因素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pH4.0时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热降解速率最快;此外,番茄红素对热、光等都十分敏感;Mg2+、Zn2+,Ca2+对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Cu2+、Fe3+等对番茄红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破坏作用显着增强。葡萄糖对番茄红素的降解具有一定保护作用,而果糖和蔗糖会促进番茄红素的降解,且蔗糖促降解作用更为显着。5、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和色泽进行了热降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番茄红素和色泽降解均为一级降解动力学,确定红葡萄柚汁热处理过程中番茄红素热降解及色泽热降解动力学之间可用线性关系C/Co=1.7707(a*/a*o)+0.8012来表示。对番茄红素热降解进行HPLC-PAD在线监测发现单顺式mono-cis异构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后生成的双顺式di-cis-异构体由于向单顺式转变或发生降解,其含量在加热4h后开始下降,而全反式番茄红素在整个加热过程中呈持续下降趋势,继续加热会导致异构化产物降解为小分子醛酮,从而造成总番茄红素含量的下降。6、通过对模拟体系中番茄红素的降解动力学研究,揭示了红葡萄柚中主要内源因子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降解的协同作用。抗坏血酸和糖类能显着促进番茄红素的热降解,而p-胡萝卜素却能延缓番茄红素的降解,且这种保护作用比前两者促进作用更为优势。β-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均能降低温度对番茄红素降解速率的影响,而糖类对番茄红素的促降解作用却与温度密切相关。与其他模拟体系不同,当温度大于70℃时,糖存在模拟体系中的番茄红素热降解并不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此外,Cu2+会显着促进番茄红素的热降解,且当体系中同时存在Cu2+与抗坏血酸时,会加速促进番茄红素的降解,且其降解速率远大于Cu2+与抗坏血酸单独作用的速率之和,Cu2+与抗坏血酸对番茄红素的降解作用存在一种耦合氧化机制,即Cu2+通过催化抗坏血酸氧化以此促进番茄红素的氧化降解。7、运用量子化学的半经验法AM1分析了不同番茄红素异构体的总能量,得出各异构体稳定性顺序为5-cis>9-cis>all-trans> 13-cis> 15-cis>7-cis> 11-cis。此外,运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手段构建了不同类胡萝卜素异构体抗氧化活性的线性和神经网络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SAR),其中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和预测能力。结构参数最高已占轨道能量EHOMO与最低未占轨道能量ELUMO的能隙值Ehl和生成热HF是影响类胡萝卜素异构体抗氧化活性的主要结构参数。
熊建喜,朱文苹[8](2011)在《对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产业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个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争取兵团或国家重大项目支持;建立集约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建立生产和加工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等建议。
刘英姿,林有全[9](2011)在《解决加工番茄交售高峰矛盾的合理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农二师二十一团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少,无霜期长(可达180 d左右),气候相对温和,使番茄具有较高的色素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空气干燥及滴灌栽培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及烂果,适宜种植加工番茄,且产量高、品质好,然而番茄原料高峰期的积匝浪费,交售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
唐晓[10](2011)在《基于“钻石体系”模型的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番茄业在世界番茄贸易的重要地位愈来愈凸显。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番茄产区和加上区,是世界三大番茄生产中心之一。随着近30年的发展,番茄业已成为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本文通过界定新疆番茄产业中竞争优势突出的部分,以及薄弱的部分,借助钻石模型,分析模型中各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途径以及现实作用,为提升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作出可靠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番茄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索竞争力情况究竟如何以及通过哪些因素能够促进竞争力提升,明确新疆番茄产业中竞争力的优劣势方面,依据引入“品牌”因素的“钻石体系”模型,旨在发掘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对其的深层次作用机理,从而推动新疆番茄业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各番茄主产区番茄种植面积、总产、单产、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的比较,以及中国与世界其它番茄主产国的番茄酱MS、RCA、TC和出口价格比较,对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进行界定;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依据,加入“品牌”这个核心因素,构建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框架,系统分析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劣势。全文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新疆的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前景进行系统分析。本文从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出发,从产业链的角度深入研究番茄品牌、番茄市场、番茄酱、番茄深加工及其产业化进程,得出结论: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优势在于番茄原料单产高、价格低,自然环境优势明显、人工成本低,大桶装番茄酱业发展成熟、国际市场份额以及价格都具明显优势;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劣势在于种植品种单一及品种退化,番茄加工期短而集中、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深加工产品、产业链较短,产品缺少品牌竞争优势,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国际市场遭遇贸易壁垒,行业竞争无序等。根据以上研究出来的新疆番茄产业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从加强基地建设、转变番茄产业增长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品牌,延长番茄产业链、大力推进番茄产业的产业化进程,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府作用等方面对提高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提出来对策建议。
二、加工番茄烂果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工番茄烂果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芽孢促生菌对番茄加工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新疆番茄发展状况及其重要性 |
1.2 番茄果实加工品质 |
1.3 番茄植株及果实防御酶 |
1.4 我国番茄种植、加工产生的问题 |
1.5 微生物肥料 |
1.5.1 肥料在生产中的优缺点 |
1.5.2 微生物肥料优势 |
1.5.3 微生物肥料发展现状 |
1.5.4 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
1.5.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6 微生物肥料的常用施肥技术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7.1 功能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
1.7.2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对番茄生理活性的影响 |
1.7.3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混施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
1.8 研究创新点 |
1.9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目标菌株初步筛选及发酵优化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肥料 |
2.1.2 供试培养基 |
2.1.3 供试菌株 |
2.1.4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总养分检测 |
2.2.2 菌株活化、纯化 |
2.2.3 形态学鉴定 |
2.2.4 菌株抗逆能力试验 |
2.2.5 菌株增殖、发酵 |
2.2.6 菌株稳定性探究 |
2.2.7 芽孢稳定性探究 |
2.2.8 菌株的增殖 |
2.2.9 发酵培养 |
2.2.10 培养基的单因素试验 |
2.2.11 正交试验设计 |
2.2.12 发酵优化单因素试验 |
2.2.13 检测方法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有机-无机复合肥总养分检测结果 |
2.4.2 菌株耐盐能力试验结果 |
2.4.3 菌株稳定性筛选结果 |
2.4.4 芽孢稳定性筛选结果 |
2.4.5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水溶肥pH变化 |
2.4.6 Bacillus velezensis LYT-5形态学鉴定结果 |
2.4.7 发酵培养基优化 |
2.4.8 发酵条件优化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共施对盆栽番茄生理活性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1.1 供试肥料 |
3.1.2 供试番茄 |
3.1.3 供试菌株 |
3.1.4 主要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实验设计 |
3.2.2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共施对盆栽番茄促生作用测定 |
3.2.3 盆栽番茄生理活性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共施对盆栽番茄促生结果 |
3.4.2 盆栽番茄多酚氧化酶(PPO)测定结果 |
3.4.3 盆栽番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测定结果 |
3.4.4 盆栽番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测定结果 |
3.4.5 盆栽番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能菌株与有机-无机液体复合肥共施对设施番茄果实加工品质、营养特性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1.1 供试肥料 |
4.1.2 供试番茄 |
4.1.3 供试菌株 |
4.1.4 主要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番茄果实酶活检测 |
4.2.3 单果重测定 |
4.2.4 果形指数测定 |
4.2.5 硬度测定 |
4.2.6 色差测定 |
4.2.7 VC含量测定 |
4.2.8 番茄红素含量测定 |
4.2.9 可溶性多糖含量测定 |
4.2.10 可滴定酸含量测定及糖酸比 |
4.2.1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
4.2.12 pH测定 |
4.2.13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4.3 数据处理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大棚番茄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测定结果 |
4.4.2 大棚番茄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测定结果 |
4.4.3 大棚番茄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测定结果 |
4.4.4 大棚番茄果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 |
4.4.5 不同处理后设施大棚番茄果实加工品质差异 |
4.4.6 不同处理后设施大棚番茄果实营养品质差异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现状 |
1、加工生产情况 |
2、基地建设情况 |
3、种植收益情况 |
二、番茄产业存在的问题 |
1、使用品种少,搭配不理想 |
2、劳动强度大,抗风险力弱 |
3、成熟集中,加工受限 |
三、加快番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1、加强基地建设,提高原料质量 |
2、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收购市场 |
3、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生产布局 |
4、转变经营模式,发挥协会作用 |
(3)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设施番茄生产现状 |
1.2 番茄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办法 |
1.3 农药的使用及污染、残留现状 |
1.4 电解水的杀菌原理及其应用现状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试验处理与测定方法 |
2.2.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
2.2.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2.2.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
2.3 数据分析及作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
3.1.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
3.1.2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植株壮苗指数的影响 |
3.1.3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
3.1.4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叶片伤害指标的影响 |
3.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3.2.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菌落扩展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孢子萌发的影响 |
3.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
3.3.1 不同浓度电解水对番茄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
3.3.2 不同作用时间对电解水防治番茄两种病害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药间隔期对两种病害防治效果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的生长及伤害作用 |
4.2 微酸性电解水对B.cinerea和 S.solani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
4.3 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优化施肥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2.1 加工番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1.2.2 灌溉施肥的研究进展 |
1.2.3 加工番茄脐腐病的研究 |
1.2.4 土壤钙有效性的研究 |
1.2.5 土壤酸化研究及作物对其响应 |
1.2.6 加工番茄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 |
1.2.7 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研究方法 |
2.1 优化氮钾施肥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栽培管理 |
2.1.4 测试项目与方法 |
2.1.5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
2.2 施用土壤酸化剂对加工番茄钙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
2.2.1 试验地概况 |
2.2.2 试验设计 |
2.2.3 栽培管理 |
2.2.4 测试项目与方法 |
2.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优化氮钾施肥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下加工番茄产量 |
3.2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下肥料利用效率 |
3.3 不同氮、钾肥施用量下加工番茄品质 |
3.4 氮、钾肥对加工番茄脐腐病发生率的影响 |
3.5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施用土壤酸化剂对加工番茄钙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
4.1 施用不同类型酸化剂对加工番茄钙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
4.1.1 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对土壤pH值影响 |
4.1.2 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对土壤水溶性钙含量的影响 |
4.1.3 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对果实钙含量的影响 |
4.1.4 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对脐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
4.1.5 施用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
4.1.6 结论与讨论 |
4.2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下加工番茄钙营养和产量 |
4.2.1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下土壤pH值变化 |
4.2.2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对土壤水溶性钙含量的影响 |
4.2.3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对果实钙含量的影响 |
4.2.4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对脐腐病发病率的影响 |
4.2.5 不同类型土壤酸化剂复配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 |
4.2.6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2 基础理论概述 |
第3章 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现状 |
3.1 产业基础资源发展现状 |
3.2 产品加工生产发展现状 |
3.3 产品流通销售发展现状 |
3.4 产业社会贡献发展现状 |
第4章 新疆番茄产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功能 |
4.1 新疆番茄产业价值构成要素分析 |
4.2 新疆番茄产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3 新疆番茄产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功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综合评价及分析 |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
5.2 幂平均组合综合评价模型 |
5.3 数据来源及处理 |
5.4 组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中效率损失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运筹理论 |
2.2 排队论 |
2.4 农产品供求理论 |
2.5 农业产业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
第三章 新疆番茄种植、加工及交售情况调查 |
3.1 新疆番茄种植情况调查分析 |
3.1.1 番茄种植模式调查分析 |
3.1.2 番茄种植成本核算 |
3.2 新疆番茄加工业调查分析 |
3.2.1 新疆番茄产业的环境资源概况 |
3.2.2 新疆番茄产业加工规模和龙头企业 |
3.2.3 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的机遇政策 |
3.3 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的调查分析 |
3.3.1 新疆番茄采摘过程调查分析 |
3.3.2 新疆番茄运输过程调查分析 |
3.3.3 新疆番茄交售过程调查分析 |
3.3.4 新疆番茄交售风险与农户种植意愿调查 |
第四章 新疆番茄购销排队的原因分析 |
4.1 新疆番茄购销排队的客观原因 |
4.1.1 番茄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 |
4.1.2 番茄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 |
4.1.3 番茄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有限 |
4.1.4 消费需求带动番茄种植过度增长 |
4.2 番茄购销排队的主观原因 |
4.2.1 厂方原料等级评定不明 |
4.2.2 厂方社会责任缺失 |
4.2.3 番茄收购管理无序 |
4.2.4 企业产品市场风险的转移 |
第五章 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中效率损失的评估 |
5.1 对农户效率损失的评估 |
5.1.1 农户种植的运输成本及番茄数量效率损失分析 |
5.1.2 交售过程中的数量及质量效率损失分析 |
5.1.3 排队购销过程中的间接效率损失分析 |
5.2 对企业效率损失的评估 |
5.2.1 企业原料及设备利用率的效率损失评估 |
5.2.2 企业产品质量的效率损失评估 |
5.2.3 排队购销对企业信誉效率损失评估 |
5.3 番茄产业的效率损失评估 |
5.3.1 农户番茄种植意愿的效率损失评估 |
5.3.2 番茄产业品质效率损失评估 |
5.3.3 番茄加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效率损失评估 |
第六章 新疆番茄购销排队现象解决对策措施 |
6.1 推广不同成熟期的番茄品种,规范种植标准 |
6.2 制定番茄基地生产建设发展规划 |
6.3 规范番茄加工企业质量抽检与等级评定 |
6.4 促进番茄加工企业设备重组整合,提升品质 |
6.5 加强兵团番茄品牌建设 |
6.6 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组织建设 |
6.7 加强政府的引导与相关政策的支持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7)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加工降解机制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番茄红素的结构特性研究 |
1.1 番茄红素的结构 |
1.2 番茄红素的物理化学特性 |
2. 番茄红素的生物合成、分布与吸收代谢 |
3. 番茄红素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3.1 抗氧化功能 |
3.2 抗癌抗肿瘤功能 |
3.3 预防心血管疾病及降血脂的功能 |
3.4 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功能 |
3.5 预防神经变性类疾病的功能 |
3.6 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能 |
3.7 番茄红素对其他疾病的功用 |
4. 番茄红素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
4.1 有机溶剂浸提法 |
4.2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4.3 酶反应法提取 |
4.4 超声波辅助提取 |
4.5 微生物发酵法 |
5.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及降解 |
5.1 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
5.1.1 温度 |
5.1.2 光照 |
5.1.3 氧气 |
5.1.4 pH |
5.1.5 金属离子 |
5.1.6 抗坏血酸 |
5.1.7 糖 |
5.2 番茄红素的降解 |
5.2.1 热氧化降解途径 |
5.2.2 光氧化降解途径 |
5.2.3 化学氧化降解途径 |
5.2.4 酶促降解途径 |
5.2.5 高压静力流体(HHP)降解途径 |
6. 定量构效关系在食品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
6.1 定量构效关系概述 |
6.2 定量构效关系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
6.2.1 在食品风味方面的应用 |
6.2.2 在食品物性方面的应用 |
6.2.3 在食品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 |
6.2.4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
7.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8. 课题的研究内容 |
9.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红葡萄柚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2.4.2 pH的测定 |
2.4.3 总酸的测定 |
2.4.4 糖的测定 |
2.4.5 抗坏血酸的测定 |
2.4.6 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
2.4.7 金属离子的测定 |
2.4.8 总类胡萝卜含量测定 |
2.4.9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
2.4.10 色泽的测定 |
2.4.11 红葡萄柚特征香气成分测定 |
2.4.12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部分理化指标的变化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红葡萄柚营养成分分析 |
3.2 红葡萄柚汁特征香气成分分析 |
3.3 红葡萄柚汁贮藏过程中理化指标变化 |
3.3.1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总酸的变化 |
3.3.2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pH的变化 |
3.3.3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
3.3.4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
3.3.5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汁色泽的变化 |
3.3.6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 |
4. 讨论 |
第三章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红葡萄柚中类胡萝卜素的制备 |
2.4.2 红葡萄柚中类胡萝卜素的液相分析 |
2.4.3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
2.4.4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分离纯化 |
2.4.5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结构与纯度分析 |
2.4.6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HPLC-MS鉴定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红葡萄柚中类胡萝卜素成分分析 |
3.2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提取 |
3.2.1 最佳提取溶剂的选择 |
3.2.2 番茄红素吸收光谱及测定波长的确定 |
3.2.3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3.2.4 响应曲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
3.3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分离纯化 |
3.3.1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分离纯化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3.3.2 番茄红素的化学定性反应结果 |
3.3.3 番茄红素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 |
3.3.4 红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HPLC分析 |
3.3.5 葡萄柚中番茄红素的HPLC-MS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超声波辅助提取的不同因素对红葡萄柚中全反式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番茄红素的超声波辅助提取 |
2.4.2 声强计算 |
2.4.3 实验设计 |
2.4.4 番茄红素的纯化 |
2.4.5 番茄红素的HPLC分析 |
2.4.6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提取时间的影响 |
3.2 提取温度的影响 |
3.3 液料比的影响 |
3.4 超声强度的影响 |
3.5 超声占空比的影响 |
3.6 番茄红素提取物的HPLC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番茄红素样液制备 |
2.4.2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
2.4.3 pH值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2.4.4 温度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2.4.5 光照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2.4.6 金属离子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2.4.7 糖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pH值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3.1.1 贮藏过程中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在不同pH值下的稳定性 |
3.1.2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在不同pH下的热稳定性 |
3.2 温度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3.3 光照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3.4 金属离子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3.5 糖类对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六章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与色泽热降解动力学及相互关系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
2.4.2 色度的测定 |
2.4.3 样品制备 |
2.4.4 样品热处理 |
2.4.5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及其色泽热降解动力学 |
3.1.1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热降解动力学 |
3.1.2 红葡萄柚色泽热降解动力学 |
3.1.3 红葡萄柚番茄红素热降解与色泽热降解的相互关系 |
3.2 番茄红素纯化物及色泽热降解动力学 |
3.2.1 番茄红素纯化物的热降解动力学 |
3.2.2 纯化番茄红素的色泽热降解动力学 |
3.2.3 纯化番茄红素热降解与色泽热降解相互关系 |
3.3 全反式番茄红素的热降解途径 |
4. 讨论 |
第七章 红葡萄柚汁模拟体系中番茄红素降解机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4 实验方法 |
2.4.1 试样的制备 |
2.4.2 模拟体系构建 |
2.4.3 热处理 |
2.4.4 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 |
2.4.5 红葡萄柚在体系中热降解动力学模型 |
2.4.6 数据分析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红葡萄柚汁中L-抗坏血酸,糖和其他类胡萝卜素物质的定量分析 |
3.2 模拟体系中抗坏血酸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3 模拟体系中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4 模拟体系中糖类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5 模拟体系中抗坏血酸及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6 模拟体系中糖及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7 模拟体系中抗坏血酸及糖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8 模拟体系中抗坏血酸,β-胡萝卜素及糖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3.9 模拟体系中抗坏血酸与Cu~(2+)对番茄红素降解的影响 |
4. 讨论 |
第八章 番茄红素异构体的量子化学计算及抗氧化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化合物的选取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结构构建和构象优化 |
2.2.2 结构参数的计算 |
2.2.3 结构参数的选取 |
2.2.4 QSAR模型构建 |
2.2.5 模型预测能力评价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番茄红素异构体稳定性分析 |
3.2 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
3.2.1 多元线性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
3.2.2 多层神经网络定量构效关系模型 |
3.3 化合物分子轨道的影响 |
3.4 化合物生成热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9)解决加工番茄交售高峰矛盾的合理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2011年番茄交售困难的原因 |
2 解决交售高峰矛盾的建议 |
2.1 合理搭配早、中、晚熟番茄品种 |
2.2 扩大种植适合制干晾晒的番茄品种 |
2.3 合理有计划的采收 |
2.4 移栽与直播搭配种植 |
(10)基于“钻石体系”模型的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起源和现状 |
1.3.2 国内外关于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番茄产业竞争力的研究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5 主要创新 |
第二章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基础理论 |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
2.1.1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2.1.2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
2.1.3 产业品牌的界定 |
2.2 研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
2.2.1 波特的"钻石模型"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3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
2.3.1 从产业角度看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区别和联系 |
2.3.2 品牌对番茄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机制 |
2.3.3 钻石模型与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引入品牌因素的"钻石体系"模型 |
第三章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概况 |
3.1 番茄产业概述 |
3.1.1 番茄及其制品概述 |
3.1.2 番茄产业化概述 |
3.1.3 番茄市场概述 |
3.2 新疆番茄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 |
3.2.1 新疆番茄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新疆番茄产业现状 |
3.3 新疆番茄产业国内竞争力分析 |
3.3.1 番茄产量比较分析 |
3.3.2 番茄生产成本的比较分析 |
3.3.3 番茄价格的比较分析 |
3.3.4 新疆番茄加工基地发展情况 |
3.4 新疆番茄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
3.4.1 番茄酱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比较分析 |
3.4.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 |
3.4.3 番茄酱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分析 |
3.4.4 番茄酱价格的国际竞争力 |
第四章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
4.1 新疆番茄产业中品牌发展状况 |
4.1.1 新疆番茄产业国内品牌运用状况 |
4.1.2 新疆番茄产业国际品牌运用状况 |
4.1.3 小结 |
4.2 新疆番茄产业生产要素条件 |
4.2.1 自然气候与土地资源 |
4.2.2 原料品质 |
4.2.3 人工与原料 |
4.2.4 交通设施建设 |
4.2.5 小结 |
4.3 新疆番茄产业规模与组织结构 |
4.3.1 新疆番茄产业规模发展现状 |
4.3.2 番茄产业组织结构 |
4.3.3 小结 |
4.4 新疆番茄产业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发展状况 |
4.4.1 新疆番茄农业种植情况 |
4.4.2 番茄新品种培育现状分析 |
4.4.3 番茄深加工制品研究技术 |
4.4.4 番茄产业链状况 |
4.4.5 小结 |
4.5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条件 |
4.5.1 新疆番茄产品发展的国内市场需求条件 |
4.5.2 新疆番茄产品发展的国际市场需求条件 |
4.5.3 番茄深加工制品的市场规模 |
4.5.4 小结 |
4.6 中国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政府作用 |
4.6.1 番茄产业发展的机遇 |
4.6.2 番茄产业发展的政府作用 |
4.6.3 小结 |
第五章 提升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基地建设,转变番茄产业增长方式 |
5.1.1 加强基地建设,保障原料均衡供应 |
5.1.2 以建设高品质高技术番茄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番茄产业 |
5.2 大力推进新疆番茄产业的产业化进程 |
5.2.1 延长番茄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
5.2.2 建立新疆番茄及其制品企业战略联盟,组建番茄外贸企业集团 |
5.2.3 保证产品质量,积极抵御国外技术壁垒 |
5.2.4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争取主动权 |
5.2.5 扩大国际消费市场,创建属于自己的世界品牌 |
5.3 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政府作用 |
5.3.1 发挥好行业协会的作用 |
5.3.2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四、加工番茄烂果原因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芽孢促生菌对番茄加工品质和营养特性的影响[D]. 许俊锋. 新疆大学, 2021
-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番茄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陈宇,徐广祥,高强,刘建国,王景平,马捷. 农业工程技术, 2020(32)
- [3]微酸性电解水对番茄灰霉病和灰叶斑病防治作用的研究[D]. 隋心意.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8)
- [4]膜下滴灌加工番茄优化施肥方法的研究[D]. 杨玉珍.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5]新疆番茄产业价值综合评价研究[D]. 张浩雷.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3)
- [6]新疆番茄购销排队过程中效率损失调查与分析[D]. 李超.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7]红葡萄柚番茄红素加工降解机制及其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 徐媛. 华中农业大学, 2013(11)
- [8]对石河子垦区加工番茄产业发展的思考[J]. 熊建喜,朱文苹. 石河子科技, 2011(06)
- [9]解决加工番茄交售高峰矛盾的合理化建议[J]. 刘英姿,林有全. 新疆农垦科技, 2011(06)
- [10]基于“钻石体系”模型的中国新疆番茄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D]. 唐晓. 石河子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