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于电力客户端的需求侧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沆[1](2021)在《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化石能源的持续开发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排放强度逐年上升,对未来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传统虚拟电厂应用项目普遍存在能源结构单一、参与市场不足、能源耦合关系稀疏和新型负荷缺失等显着问题,导致传统虚拟电厂的运行稳定性差、经济效益低、风险管理难度大。在此背景下,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概念逐步成为未来分布式能源发展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式,通过进一步聚合电转气装置(P2G)、燃气锅炉等气电转换设备,使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减少了出力不确定性对系统稳定、经济运行的影响。然而,当前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运行控制及市场运营研究还较为缺乏,无法有效协调多类型灵活性资源并入虚拟电厂,支撑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调度优化及市场运营决策。基于此,亟需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电动汽车特性及综合需求响应特性展开对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及风险评价,以便为多类型分布式能源、可控负荷、电转气耦合设备等灵活性资源参与虚拟电厂调度提供强大动力,有效支撑电力系统与虚拟电厂的协同运行,提高虚拟电厂的经济效益与运行效率。第一,基于气电虚拟电厂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阐明了本文所研究气电虚拟电厂运营优化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首先,围绕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和主要类型阐述了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基础理论;其次,为了实现供给侧多能互补和负荷侧综合互动的运行目标,从形态特征、结构特征、技术特征和应用特征四个方面对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的运营运行特征进行了详细分解;再次,基于气电虚拟电厂多种能源主体的复杂结构及相互关系,梳理了气电虚拟电厂参与外部能源市场的类型和运营优化模式及内部各类能源形式和设备的协同运行模式;最后,针对国内外虚拟电厂应用项目进行了现状分析与经验总结,并指出对气电虚拟电厂经验启示,为本文后续章节开展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基于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的不确定性以及能源价格波动对气电虚拟电厂运营优化带来的风险,建立了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气电虚拟电厂内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负荷需求、碳排放权价格及能源电力价格的不确定性,采用概率分布模型对上述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建模;其次,构建了以系统经济效益最优、碳排放最小为目标的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捕食遗传算法的求解算法和具体的计算流程;最后,选取北方某气电虚拟电厂为例,设置了六种不同情景进行了对比研究,验证了在计及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下气电耦合虚拟电厂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第三,基于电动汽车特性及耦合设备运行特性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建立了计及电动汽车特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首先,对电动汽车运行特性及可与电动汽车耦合运行的虚拟电厂相关设备特性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考虑电动汽车特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行结构;其次,以气电虚拟电厂在日前能量市场中的运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计及电动汽车特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然后,考虑了运营优化模型的非线性、多维度问题,为了提高粒子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计算精度,避免早熟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ent映射的改进混沌优化算法,以及具体的计算流程;最后,选取某工业园区进行实例分析,并对四种情景下的系统收益进行了优化求解,得到了气电虚拟电厂各设备在运行日各时刻的优化出力方案,证实了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特性并将其与P2G设备引入气电虚拟电厂可显着提升系统收益。第四,基于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的交易机制和需求响应特性分析,建立了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特性的气电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首先,分析了气电虚拟电厂参与需求响应的交易机制和需求响应负荷特性,设计了气电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的总体框架;其次,以气电虚拟电厂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各耦合设备出力交换功率和多能源需求响应的互动关系,考虑可控负荷、电力网络、热力网络、天然气网络及能源耦合、存储设备等约束,构建了气电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的运营优化模型;然后,针对综合需求响应中各种能源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在原模型基础上引入了均值-方差模型,实现了气电虚拟电厂效益最大化并降低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最后通过算例和多情景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了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相比于传统需求响应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益。第五,基于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参与多种能源市场交易中面临内外部多方面风险因素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气电虚拟电厂参与市场运营的全流程风险评价模型。首先,从多重不确定性、电动汽车特性及综合需求响应特性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不同特性对气电耦合虚拟电厂造成的风险影响;其次,结合气电虚拟电厂的运行结构和特点,多维度考虑了外部政策、参与主体、耦合技术、运营交易、信用管理5个方面,设计了包含29个风险评价指标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熵权-序关系赋权法和云模型解决不确定性评价信息的优点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熵权-序关系法改进的云模型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针对四种场景下的气电虚拟电厂进行算例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场景及不同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高杨[2](2021)在《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供电行业的营销服务是供电企业为客户提供核心产品和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优质的客户往往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财富收入来源,相对而言,信用差的客户往往是一个企业经营的风险源泉。由于历史原因,现阶段公司和客户通常采取的用电方式都是先用电后缴纳电费,对于一些供电公司来说,采取的是信用销售方式。目前,在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市场背景下,信用销售的用电模式是持续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比如坏账带来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基于这个宏观背景,根据供电企业目前的外部市场环境,并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广大客户需求为服务中心,构建了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在对广大客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创新了客户关系,创新了服务渠道,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既能够满足广大供电企业对于客户优质服务的要求,同时也可以扩大供电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提升供电企业的活力和售后服务水平,同时建立完善供电企业服务制度,,适应新能源电改给我国带来的变革,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产品赢得了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抢占了售后服务份额,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篇论文的研究目标是为了根据我国电力供应与用电市场的特点,以H供电公司为主要案例,分析影响客户信用的基础性信息,设计适合用电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的指标和风险评级标准,建立了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评级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H供电公司目前现有的信用风险评价、欠费预测、电费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及窃电检测和防范等客户经理管理的对策建议,构建新型的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经理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H供电公司现有的信用评价、欠费预测、电费风险决策、风险控制及窃电检测和防范等客户管理的对策建议,构建新型客户关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吴丹[3](2021)在《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电力的需求不断的增加,导致供电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检查需求。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为例,用电稽查工作量的增加给供电公司带来了工作效率、安全性及协调性等方面的挑战。针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负荷逐年创历史新高的现状,结合公司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及其开发力量,本文采用移动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融合形式,对乐山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系统进行研制,用于稽查人员进行现场服务、数据分析与处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用电稽查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用电稽查管理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针对笔者所在的供电公司用电稽查管理工作现状,提出和确定课题的核心内容。其次,分析了乐山供电公司营销部门与用电稽查管理部门之间关于电力客户用电管理和数据信息的交互模式,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并对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总体软件架构、总体功能、网络拓扑和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其中,软件总体功能具体包括用户基础信息管理、用电稽查计划管理、电力客户窃电管理、电力用户违约管理和辅助办公管理。然后,采用最流行的B/S软件架构模式对电脑客户端进行开发,采用应用广泛的Android平台架构对移动客户端进行开发,均采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核心功能、软件界面和系统数据库。最后,为验证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套仿真测试平台,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功能和性能上基本满足乐山供电公司的实际需求,对影响系统功能使用的漏洞进行了深入修复,软件的响应时间均在用户的承受范围内,达到了本文的预期目标。
韦昊男[4](2021)在《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采用先进的系统架构理念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开发的一种主要途径,通过不断的提高应用系统对于管理需求的适应能力,让应用系统能够在更多的应用环境中被使用。这里所提到的应用环境包括了网络环境、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等。论文针对所在电力公司业扩报装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背景,详细地分析了电网企业的业扩报装管理业务,并对其不足之处进行纠正。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对供电公司业扩报装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了解了业扩报装业务的当前管理现状,提出了利用信息化系统来实现自动化的业扩报装信息采集与执行管理,解决了供电公司多年来在业扩报装业务信息的统一与过程的高效规范性的需求,达到了对业务全过程进行协调统一管理的目标。(2)对系统的应用方案以及总体需求进行设计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运行硬软件以及环境配置要求,在系统网络拓扑构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并对系统关键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设计,实现系统数据在Oracle基础上对E-R的设计以及数据的表存储。(3)应用B/S开发架构、JSP技术、Java编程技术与HTML技术等设计和开发了供电公司业扩报装管理系统,具有应用操作和系统管理操作的能力,系统中所有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的操作都是通过系统界面来进行数据交互,能够完成报装工作的流程办理和业扩报装系统的日常维护。此外,为了提高系统冗余性,在系统中设计了比较灵活的业务办理流程,当电力用户业扩报装业务流程的某一个节点出现问题的时候,系统可以自动提示,然后通过系统操作模块促进用户注意并修正当前业务信息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本文设计的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在部分基层供电单位中进行试运行,目前所收到的反馈信息是系统可靠运行。此外,本系统打通了国家电网公司营销业务系统的业扩报装项目信息与非营销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使业扩报装业务流转更加透明,流程更加畅通便捷。通过系统的试运行表明本文设计的业扩报装标准化系统能够实现相关业扩报装业务流程办理,并能够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本文设计的业扩报装系统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
宋辰龙[5](2021)在《电费营销业务平台欠费子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电费欠费管理业务是供电企业实现供电服务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和工具对电费欠费业务进行流程和信息管理,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因此,本供电公司组织实施了电费欠费管理系统的研发项目。电费欠费管理系统是电费收缴及营销账务管理平台中的重要组成,是公司进行电费欠费管理的信息化工具。本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对公司的电费欠费业务进行了分析,总结系统的总体开发目标,并详细研究了系统的功能和非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的功能需要分为催费管理、欠费风险管理、违约金管理、停复电管理4个方面,在非功能需求中主要包含并发支持能力和功能操作响应时间等。(2)考察了系统的技术选型,按照技术选型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详述了系统核心功能的类结构设计、功能活动流程设计、功能时序图设计等,从而得到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功能方案,完成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规划。(3)基于系统的技术和功能设计,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的开发实现,包括催费管理、欠费风险管理、违约金管理、停复电管理4个功能模块的开发思路、方法、流程和效果等,并通过对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界面进行分析介绍,阐述了各功能的具体实现流程和结果。(4)根据系统的实际测试思路及工作,对系统的测试环境配置、测试方法及流程、测试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总结整理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评价系统的开发成果,从系统功能和性能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检查系统的功能BUG检查数量和修改情况,以及系统性能表现,得到系统的测试结果达到了预期的要求。电费欠费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催费管理、欠费风险管理、违约金管理和停复电管理4个方面,覆盖了公司的欠费管理业务体系,可以满足电力营销业务人员及其他相关用户的业务管理要求。通过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在功能层面达到了预期的欠费业务管理要求,同时在性能和安全性等非功能层面也达到了公司的开发目标,可以为公司的电费欠费业务提供信息化的工具支持,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王艺环[6](2020)在《95598电力客户服务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电力公司目前的电力客户营销服务主要基于SG186平台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供电服务,充分利用电力客户及其营销数据,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决策水平,公司组织实施了一套基于CRM管理理念的电力客户服务辅助系统。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实现工作进行了详细研究与分析。在研究工作中,首先汇总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CRM管理软件的市场及技术发展动态,根据四川电力公司的业务情况,分析了系统的研发必要性。根据业务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系统的总体目标,并将系统的功能目标划分为评估规则管理、客户细分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客户风险管理、客户价值管理5个方面,同时考察了系统的交互需求和性能需求。随后,基于Java Web技术及软件设计工具,对系统的总体方案、数据交互方案、功能模块结构及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分析。在总体方案设计中包括了功能模型、网络拓扑及功能结构等;在数据交互方案设计中包括了跨平台数据交互的技术分析、本系统的数据交互技术选型、功能模型及流程详细设计等;在功能模块设计中主要分析了各模块的类结构及功能时序流程;在数据库设计中主要分析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及物理表设计。基于系统的功能设计工作,在本文中对系统的功能实现原理及思路、方法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系统的交互功能实现、在线打印及在线导出的通用功能实现,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效果等。最后,本文对系统的测试工作进行分析,根据实际的测试情况,从功能和性能两个角度,验证了系统的研发成效。本系统的应用能够基于SG186平台积累的电力客户数据,进行二次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客户的细分、信用评估、风险评估和价值平台。创新点在于可以通过上述功能,对目前的电力客户进行多维度分类处理,包括信用等级、客户群、价值等级、风险等级等,为电力客户管理人员提供电力营销及客户服务的决策依据,降低公司的电力营销工作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姚智恒[7](2020)在《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领导下,电力行业从2002年起不断深化改革,按照“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总体思路要求,积极推动“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机制体制改革,正逐步放开除输电和配电之外的其他环节电价,有序社会企业放开电力配售市场,拓展了电力用户的购电自主权和选择项。一直以来的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配售关系变成为供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多方电关系。这种市场形势变化对供电电力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及营销措施都提出新的挑战。怎么才能增加客户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各供电公司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电力企业客户关系管理需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值得深入探索和实践。本文选取Y供电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法,对Y供电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现状、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方案,并提出保障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同时,研究紧紧结合当前整个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让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思路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研究,本文认为Y供电公司抓住电力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度变革的机遇,按照用电的特点、价值高低对客户群体实施较为细致的分类,据此制定差别化的客户管理策略和优化措施。大客户是Y供电公司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点,可以制定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优化措施,为其提供差别于普通客户的个性化、增值化的产品与服务,致力于通过建立与大客户之间长期稳定的良好关系,实现客户价值,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针对普通客户,Y供电公司也不能偏离电力行业公共性、公益性等属性,可以制定基于满意度提升的关系管理优化措施,以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民生需求,体现社会责任,实现社会价值。
莫霜叶[8](2019)在《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项目,以智能电网为建设依托的智能园区也受到了社会广大的关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一体化等新兴科技的崛起,新一代智能园区已成为未来智能园区的发展方向。新一代智能园区以高起点、高要求为建设起点,旨在打造汇集人工智能、智能电子、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五大产业的新型园区。其中新一代智能园区的电网的建设,有利于实现能源的优化整合,一方面能满足园区电能终端的用户对于用能多元化的需求,引导用户进行经济合理的用电活动,响应电网系统错峰用电号召,实现电力负荷削峰平谷,提高电气设备利用率,让电网更稳定的运行;另一方面,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能源共享,实现智能电网安全经济、节能、高效的建设目标,推动社会能源建设,更好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对于新一代智能园区中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结合负荷聚合商的作用,引入参与了需求响应的负荷计算分析,提出适用于园区内主动配电网的负荷预测方法。分析用户对于参与需求响应计划电能负荷的响应特性和内在机理,将用户对于需求计划的响应度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其线性参数化,建立基于用户需求响应度的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将园区内的主动配电网负荷按照其不同的负荷机理分为传统的季节性基础负荷和由于需求响应信号及随机因素作用影响的负荷曲线,利用相似日预测负荷模型对季节性基础负荷进行预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对用户需求响应信号及随机因素影响等负荷部分进行预测,最后将两部分预测负荷进行加权叠加,得到主动配电网的总负荷。通过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本文提出的组合负荷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及精确性。在负荷聚合商参与新一代智能园区建设的背景中,首先考虑了多种措施对园区内用电能效优化的影响。从基于电价和激励的需求响应对负荷影响机理出发,提出了适用于新一代智能园区的需求响应负荷模型,对电价和激励的制定进行改进然后建立优化模型,仿真结果显示,在需求响应措施下,能有效地实现园区内负荷削峰平谷,提高园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整体成本。然后考虑园区中风力发电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电价和激励措施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模型,通过该模型发现需求响应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风电的发电成本,减少弃风,提高对于风能的利用率。
郑雪梅[9](2019)在《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提出全面深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给电力行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给整个电力行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传统电力企业带来了挑战,使得传统电力企业对信息化运用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首先,传统的人工沟通管理方式已经落后,无法适应企业高速运转的需要,其次在技术手段上,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需要有更加先进的手段作为支撑。电力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方面的信息,已经成为目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本课题通过设计一种功能完备,符合电力企业实际需求的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使德阳供电公司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迈入新台阶。本文结合德阳供电公司营销管理工作实际,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现状展开分析,总结出德阳供电公司在电力营销管理理念和总体架构设计上都存在一定不足。然后运用电力营销决策分析理论和软件系统开发技术对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主要采用UML建模工具,对系统用户角色和功能进行用例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包括电网经营指标分析、客户分析、电力需求侧分析、辅助决策、查询统计五个方面。并对系统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性能分析主要从系统继承性、安全性、实用性及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设计,在系统架构设计阶段,采用了MVC三层架构思想,运用SSH框架技术实现了系统的用户交互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三层架构。在系统功能设计阶段,对系统的五个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过程进行描述。在功能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数据仓库建立流程,用Jdeveloper、BI Beans和数据挖掘工具Oracle Data Miner详细论述了电力营销决策数据仓库的设计过程。并对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辅助决策的模型建立过程进行论述。最后对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分析,给出系统主要开发技术和实现界面,详细分析了决策支持功能的实现过程。该系统的部署和运用,对德阳供电公司电力营销业务资源整合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数据仓库功能,该系统汇集其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营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该供电公司的营销决策人员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信息,不仅有效的提升电力营销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为该供电公司合理定价,统筹生产,精细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安弟[10](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县级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管理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带给传统电力行业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和消费升级的综合性问题。为了改善电力客户的用电、办电体验感,并提升供电公司的综合效益及服务质量,建立一种“互联网+”电力营销的新型服务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前期调研走访宁夏及陕西地区4个国家电网及地方电力县级供电企业,并综合考虑将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作为典型县级供电企业研究对象,基于“互联网+”、“电力市场营销”、“电力市场服务管理”等理论基础,从“互联网+”电力营销策略的角度对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管理进行多维度的具体分析和研究。首先从典型研究对象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的基本概况以及营销管理现状等入手,利用SWOT分析法和SERVQUAL评价法从多个方面研究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电力营销服务工作,发现目前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管理体系更多的是沿袭传统电网企业相对陈旧的标准体系,缺少最新的科学、系统的管理理论支持。这样的管理体系以及服务标准,已不能实现为客户提供最适应其需求和最有效的供电服务的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多项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创新策略,包括“互联网+”营配协同服务管理策略、“互联网+”业扩缴费及电价优化策略、“互联网+”农村电力服务优化策略以及“互联网+”基础与拓展业务创新策略,从而实现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相关营销工作的不断发展。最后,具体阐述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互联网+”电力营销管理策略实施保障分析及应用评价,完成了营销体系保障以及信息一体化保障方面的研究。为了评价应用效果,文中使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和G1赋权法确定变量权重评价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通过评价结果可知,在当前电力市场改革以及互联网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所采取“互联网+”营销服务策略具有良好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提升同类型供电公司的综合效益及服务质量。
二、应用于电力客户端的需求侧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于电力客户端的需求侧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虚拟电厂发展研究综述 |
1.2.2 虚拟电厂参与能源电力市场研究综述 |
1.2.3 虚拟电厂运营优化研究综述 |
1.2.4 虚拟电厂风险评价研究综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4 论文研究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
1.4.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1.4.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相关理论基础 |
2.1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基础理论 |
2.1.1 气电虚拟电厂基本概念 |
2.1.2 气电虚拟电厂发展过程 |
2.1.3 气电虚拟电厂主要类型 |
2.2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特征 |
2.2.1 形态特征 |
2.2.2 结构特征 |
2.2.3 技术特征 |
2.2.4 应用特征 |
2.3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内外部运营优化规则 |
2.3.1 内外部主体构成 |
2.3.2 外部运营策略优化 |
2.3.3 内部协同运行模式 |
2.4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应用项目经验总结及启示 |
2.4.1 国外虚拟电厂应用项目 |
2.4.2 国内虚拟电厂应用项目 |
2.4.3 经验总结与启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研究 |
3.1 引言 |
3.2 多重不确定性分析及运行架构 |
3.2.1 多重不确定性分析 |
3.2.2 多重不确定性设备参与气电耦合运行架构 |
3.3 计及多重不确定性的气电虚拟电厂多目标优化模型 |
3.3.1 目标函数 |
3.3.2 约束条件 |
3.3.3 不确定性处理 |
3.4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多目标运营优化求解方法 |
3.4.1 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 |
3.4.2 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遗传算法 |
3.4.3 设计优化模型求解流程 |
3.5 算例分析 |
3.5.1 基础数据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3.5.3 敏感性分析 |
3.5.4 收敛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计及电动汽车特性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气电虚拟电厂电动汽车运行特性及运行架构 |
4.2.1 电动汽车及耦合设备运营特性 |
4.2.2 电动汽车及耦合设备参与气电耦合运行架构 |
4.3 计及电动汽车特性的气电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 |
4.3.1 目标函数 |
4.3.2 约束条件 |
4.4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求解算法 |
4.4.1 典型粒子群优化算法 |
4.4.2 混沌优化算法 |
4.4.3 设计优化模型求解流程 |
4.5 算例分析 |
4.5.1 基础数据 |
4.5.2 场景设置 |
4.5.3 算例结果分析 |
4.5.4 敏感性分析 |
4.5.5 收敛性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的交易机制与特性分析 |
5.2.1 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的交易机制 |
5.2.2 综合需求响应特性分析 |
5.3 计及综合需求响应的气电虚拟电厂运营优化模型 |
5.3.1 目标函数 |
5.3.2 约束条件 |
5.3.3 条件风险价值均值-方差模型 |
5.4 气电耦合虚拟电厂参与综合需求响应运营的求解算法 |
5.4.1 互利共生阶段 |
5.4.2 偏利共生阶段 |
5.4.3 寄生阶段 |
5.4.4 基于旋转学习策略的SOS改进 |
5.5 算例分析 |
5.5.1 基础数据 |
5.5.2 仿真结果分析 |
5.5.3 求解算法性能对比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计及多角度特性下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
6.1 引言 |
6.2 多角度特性下气电虚拟电厂运营风险分析 |
6.2.1 多重不确定特性产生风险分析 |
6.2.2 含电动汽车产生风险分析 |
6.2.3 综合需求响应产生风险分析 |
6.3 设计气电耦合虚拟电厂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6.3.1 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6.3.2 设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6.3.3 风险评价指标的预处理 |
6.4 基于熵权法-序关系改进的云模型风险评价模型 |
6.4.1 熵权-序关系赋权法 |
6.4.2 云模型算法 |
6.4.3 设计风险评价计算流程 |
6.5 算例分析 |
6.5.1 场景设置 |
6.5.2 基于改进云模型风险评价的结果分析 |
6.5.3 基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研究 |
二、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 |
三、电力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研究 |
四、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一、研究框架 |
二、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信用风险评价理论 |
一、因素分析法 |
二、模型分析法 |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评价技术 |
一、经验判断期 |
二、数学模型期 |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第四节 信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三章 电力行业信用风险评价及H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
第一节 电力行业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第二节 电力行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 |
第三节 H供电公司客户管理现状 |
一、信用风险评价结果利用不充分 |
二、新技术应用不充分 |
三、客户体验不佳 |
第四章 H供电公司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
第一节 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 |
一、实用性原则 |
二、可扩展性原则 |
三、整体性原则 |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指标的选取 |
一、定量指标 |
二、定性指标 |
第三节 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
一、模型构建流程 |
二、客户信用评价模型 |
三、欠费预警评价模型 |
第五章 H供电公司客户信用风险评价分析 |
第一节 客户信用风险评价分析 |
一、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
二、信用风险等级 |
三、信用风险评价结果 |
第二节 欠费预警风险分析 |
第六章 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 |
第一节 信用评级动态差异化管理 |
一、基本服务 |
二、增值服务 |
三、惩罚服务 |
第二节 新技术的应用 |
一、客户基础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
二、客户信用数据的拓展应用 |
第三节 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优化 |
一、精准维护客户关系 |
二、提升用电客户的服务感知度 |
三、保持与重点客户的良好互动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用电稽查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问题 |
1.4 论文大纲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1.1 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
2.1.2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
2.1.3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 |
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2.1 可行性需求分析 |
2.2.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3 软件开发相关理论 |
2.3.1 Android平台架构 |
2.3.2 B/S与C/S架构 |
2.3.3 .NET Framework架构 |
2.4 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 |
2.4.1 网页开发技术 |
2.4.2 VPN网络访问技术 |
2.4.3 数据库技术 |
2.5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5.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2.5.2 系统总体网络拓扑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
3.1 电力客户用电分析 |
3.2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 |
3.2.1 系统的整体设计 |
3.2.2 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
3.2.3 电脑客户端软件的功能设计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E-R图 |
3.3.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
4.1.2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3 用电稽查计划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4 电力客户窃电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5 电力用户违约管理模块的实现 |
4.1.6 辅助办公管理模块的实现 |
4.2 软件测试 |
4.2.0 软件测试环境搭建 |
4.2.1 软件功能测试 |
4.2.2 软件性能测试 |
4.2.3 测试结论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业扩报装管理业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业扩报装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论文研究内容 |
1.3.1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2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2.1 电网公司业扩报装工作的独特性 |
2.2.2 电网公司业扩报装业务的关键环节梳理 |
2.2.3 业扩报装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的需求分析 |
2.3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2.3.1 申请登记功能需求分析 |
2.3.2 现场勘查派工功能需求分析 |
2.3.3 现场勘查功能需求分析 |
2.3.4 审核批复功能需求分析 |
2.3.5 委托设计施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6 中间检查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7 竣工验收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3.8 供用电合同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2.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2.4.1 系统的性能分析 |
2.4.2 系统的数据库分析 |
2.4.3 系统开发技术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
3.2.1 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的融合分析 |
3.2.2 系统的整体设计原则 |
3.2.3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3.2.4 系统的运行环境设计 |
3.2.5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
3.2.6 系统的网络拓扑设计 |
3.3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核心功能设计 |
3.3.1 业务处理功能设计 |
3.3.2 信息展示功能设计 |
3.3.3 应用交互功能设计 |
3.3.4 系统短信功能设计 |
3.3.5 系统接口功能设计 |
3.3.6 系统后台管理功能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E-R图 |
3.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4.3 数据备份策略及方法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4.2.1 软件界面的布局 |
4.2.2 系统登录功能 |
4.2.3 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备案管理功能 |
4.2.4 低压业扩报装申请管理功能 |
4.2.5 设计施工技术人员核验管理功能 |
4.2.6 系统业务流程工作单管理功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的测试 |
5.1 引言 |
5.2 软件测试 |
5.2.1 系统功能测试 |
5.2.2 系统试运行情况分析 |
5.2.3 系统试运行实施效果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电费营销业务平台欠费子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创新点和特色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需求概述 |
2.1.1 电费欠费业务概述 |
2.1.2 系统开发目标 |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1 催费管理需求 |
2.2.2 欠费风险管理需求 |
2.2.3 违约金管理需求 |
2.2.4 停复电管理需求 |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技术选型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网络结构设计 |
3.2.2 功能模型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催费管理功能需求 |
3.3.2 欠费风险管理 |
3.3.3 违约金管理 |
3.3.4 停复电管理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概念结构 |
3.4.2 数据库表结构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实现环境 |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2.1 催费管理 |
4.2.2 欠费风险管理 |
4.2.3 违约金管理 |
4.2.4 停复电管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测试环境 |
5.2 测试方案及流程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95598电力客户服务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研发背景 |
2.1.1 系统业务概述 |
2.1.2 系统目标分析 |
2.2 系统功能需求 |
2.2.1 评估规则管理需求 |
2.2.2 客户细分管理需求 |
2.2.3 客户信用管理需求 |
2.2.4 客户风险管理需求 |
2.2.5 客户价值管理需求 |
2.3 系统交互需求 |
2.4 系统性能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功能模型设计 |
3.1.2 网络拓扑设计 |
3.1.3 功能结构设计 |
3.2 系统交互功能设计 |
3.2.1 系统交互总体方案 |
3.2.2 交互类结构设计 |
3.2.3 交互功能时序设计 |
3.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3.3.1 评估规则管理模块设计 |
3.3.2 客户细分管理模块设计 |
3.3.3 客户信用管理模块设计 |
3.3.4 客户风险管理模块设计 |
3.3.5 客户价值管理模块设计 |
3.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4.1 逻辑结构分析 |
3.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2 系统交互功能实现 |
4.2.1 交互功能配置 |
4.2.2 交互功能流程 |
4.3 系统通用功能实现 |
4.3.1 在线打印功能实现 |
4.3.2 在线导出功能实现 |
4.4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4.4.1 评估规则管理模块实现 |
4.4.2 客户细分管理模块实现 |
4.4.3 客户信用管理模块实现 |
4.4.4 客户风险管理模块实现 |
4.4.5 客户价值管理模块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 |
5.1 系统测试概述 |
5.1.1 测试方法 |
5.1.2 测试流程 |
5.1.3 测试环境 |
5.2 系统测试内容 |
5.2.1 功能测试内容 |
5.2.2 性能测试内容 |
5.3 系统测试结果 |
5.3.1 功能测试结果 |
5.3.2 性能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应用现状研究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电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
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2.2.2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 |
2.2.3 供电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基本理念 |
2.3 电力客户细分和目标定位 |
2.3.1 电力市场客户分类及用电特点 |
2.3.2 电力客户目标定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现状 |
3.1 Y供电公司基本情况 |
3.1.1 Y供电公司组织架构 |
3.1.2 Y供电公司客户分类 |
3.1.3 Y供电公司执行的电价政策标准 |
3.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现状调查分析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3.2.2 调查统计结果 |
3.3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供电质量可靠性不稳定 |
3.3.2 业务流程不畅通 |
3.3.3 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
3.3.4 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CRM)落后 |
3.4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客户服务意识尚未形成 |
3.4.2 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能适应新要求 |
3.4.3 缺少对客户的细化管理和需求分析 |
3.4.4 管理模式缺乏创新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优化方案 |
4.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和原则 |
4.1.1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目标定位 |
4.1.2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原则 |
4.2 基于客户分类的Y供电公司差异化服务策略 |
4.3 基于价值提升的大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
4.3.1 实施大客户经理制 |
4.3.2 优化大客户专线供电 |
4.3.3 升级大客户配网结构 |
4.3.4 完善大客户服务体系 |
4.3.5 实行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
4.4 基于满意度提升的普通客户关系管理优化措施 |
4.4.1 健全客户满意度管理 |
4.4.2 增加缴费方式的多样性 |
4.4.3 增加普通用户的总价值 |
4.4.4 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改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
5.1 以客户关系管理为导向重塑组织架构 |
5.2 构建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企业文化 |
5.3 培养专业化客户关系管理队伍 |
5.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 |
5.5 构建新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Y供电公司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8)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新一代智能园区概念及其电网建设特征 |
1.3 新一代智能园区需求响应措施 |
1.3.1 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 |
1.3.2 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 |
1.4 国内外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 |
第二章 新一代智能园区负荷聚合商参与的能源运营模式 |
2.1 负荷聚合商的基本概念 |
2.1.1 负荷聚合商的定义 |
2.1.2 负荷聚合商控制的资源分类 |
2.2 能效管理技术及系统架构 |
2.3 智能用电能效管理系统 |
2.4 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评估体系及评估方法 |
2.4.1 用户用电能效评估体系 |
2.4.2 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评估方法 |
2.5 负荷聚合商在新一代智能园区内的运营方式 |
2.5.1 用户信息预测 |
2.5.2 分布式电源出力预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一代智能园区基于需求响应的改进短期负荷预测 |
3.1 需求响应对负荷的影响 |
3.2 新一代智能园区短期负荷预测思路 |
3.3 组合负荷预测模型 |
3.3.1 相似日算法 |
3.3.2 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
3.3.3 并行预测策略 |
3.4 计及需求响应的组合预测方法 |
3.5 算例分析 |
3.5.1 需求响应负荷的模拟仿真 |
3.5.2 算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需求响应措施对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 |
4.1 新一代智能园区电能用户需求响应计划 |
4.1.1 可中断负荷 |
4.1.2 容量市场项目 |
4.2 价格对负荷的影响 |
4.2.1 分时电价措施 |
4.2.2 分时电价措施下的目标函数 |
4.3 新一代智能园区优化需求响应模型 |
4.4 新一代智能园区内用户侧互动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策略 |
4.4.1 计及用户侧互动的风电消纳经济运行模型 |
4.4.2 目标函数 |
4.4.3 约束条件 |
4.5 算例分析 |
4.5.1 新一代智能园区仿真参数 |
4.5.2 需求响应措施后的负荷曲线 |
4.5.3 经济运行模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 |
2.1 电力营销分析相关理论 |
2.1.1 电力营销数据分析方法 |
2.1.2 电力营销数据分析内容 |
2.1.3 电力营销层次结构 |
2.2 系统开发技术 |
2.2.1 Java EE |
2.2.2 MVC |
2.3 数据仓库 |
2.3.1 数据仓库技术概述 |
2.3.2 数据仓库的关键技术 |
2.4 OLAP技术 |
2.5 决策支持系统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需求分析 |
3.1 现状分析 |
3.2 系统角色用例分析 |
3.3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3.1 电网经营指标分析功能需求 |
3.3.2 电力客户分析功能需求 |
3.3.3 电力需求侧分析功能需求 |
3.3.4 辅助决策功能需求 |
3.3.5 查询统计功能需求 |
3.4 系统性能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2 系统架构设计 |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电网经营指标分析模块 |
4.3.2 电力客户分析模块 |
4.3.3 电力需求侧分析模块 |
4.3.4 辅助决策模块 |
4.3.5 查询统计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 电力营销决策数据仓库设计 |
4.5.1 数据仓库工具 |
4.5.2 数据仓库主题分析 |
4.5.3 数据转换 |
4.5.4 数据流设计 |
4.6 辅助决策建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技术 |
5.2 主要界面实现 |
5.2.1 登陆界面 |
5.2.2 电网经营指标分析 |
5.2.3 电力客户分析 |
5.2.4 电力需求侧分析 |
5.2.5 辅助决策 |
5.2.6 查询统计 |
5.3 辅助决策模型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述 |
6.1.1 测试目的 |
6.1.2 测试方法 |
6.1.3 测试环境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互联网+”背景下县级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管理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基本理论 |
2.1.1 “互联网+”概念及定义 |
2.1.2 “互联网+”特征 |
2.1.3 关于“互联网+”的已有研究 |
2.2 “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相关理论 |
2.2.1 供电市场营销的概念 |
2.2.2 供电市场营销的特点 |
2.3 营销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 |
2.3.1 SWOT分析原理 |
2.3.2 4C营销理论 |
2.4 电力市场服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
2.4.1 服务质量的特征 |
2.4.2 “互联网+”背景下的SERVQUAL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典型县级供电企业营销服务现状分析 |
3.1 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简介 |
3.1.1 公司概况 |
3.1.2 服务组织机构 |
3.1.3 在职员工及岗位分布 |
3.2 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营销服务管理模式现状 |
3.2.1 现有客户分布及售电量统计 |
3.2.2 现有营销服务管理制度 |
3.2.3 现有营销服务管理模式 |
3.3 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营销服务管理SWOT分析 |
3.3.1 优势分析 |
3.3.2 劣势分析 |
3.3.3 机会分析 |
3.3.4 威胁分析 |
3.3.5 SWOT模型矩阵分析结论 |
3.4 国网永宁县供电公司营销服务管理SERVQUAL模型分析 |
3.4.1 营销管理问题及分析 |
3.4.2 有形性方面所存在问题 |
3.4.3 可靠性方面所存在问题 |
3.4.4 响应性方面所存在问题 |
3.4.5 保证性方面所存在问题 |
3.4.6 移情性方面所存在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互联网+”电力营销服务管理创新策略 |
4.1 “互联网+”营配协同服务管理策略 |
4.1.1 精准化“互联网+”营配调协同模式 |
4.1.2 “三个一”营配服务中心模式 |
4.2 “互联网+”业扩缴费及电价优化策略 |
4.2.1 多渠道“互联网+”线上办电模式 |
4.2.2 个性化“互联网+”大客户专属服务模式 |
4.2.3 定向性“互联网+”电价评估优化模式 |
4.2.4 精简程序降低接电成本 |
4.3 “互联网+”农村电力服务优化策略 |
4.3.1 供电所“三级网格+蜂巢式”服务模式 |
4.3.2 供电所因地制宜特色业扩服务模式 |
4.4 “互联网+”基础与拓展业务创新策略 |
4.4.1 “互联网+”移动作业智能化换表服务模式 |
4.4.2 “互联网+”共享经济推行增值服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营销服务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及应用评价 |
5.1 保障措施分析 |
5.1.1 “互联网+”营销体系保障 |
5.1.2 信息一体化保障 |
5.2 “互联网+”营销服务管理的应用评价 |
5.2.1 确定评价指标 |
5.2.2 基于G1赋权法确定变量权重 |
5.2.3 计算关键变量权重 |
5.2.4 模糊综合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应用于电力客户端的需求侧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气电耦合虚拟电厂运营优化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 刘沆.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2]基于信用风险评价的H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 高杨.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乐山供电公司电力客户用电稽查移动作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吴丹.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电力公司业扩报装标准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韦昊男.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电费营销业务平台欠费子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辰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95598电力客户服务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艺环.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7]Y供电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 姚智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8]新一代智能园区用电能效优化策略研究[D]. 莫霜叶.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9]电力营销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郑雪梅.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10]“互联网+”背景下县级供电公司的营销服务管理创新研究[D]. 安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