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杂法由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1](2013)在《酶法制备米渣蛋白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米蛋白因其具有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和低过敏性等特性,被公认为是优质的谷物蛋白,非常适合作为婴幼儿和特殊人群的营养食品。本文以淀粉糖生产中的副产品——米渣为原料,旨在研究通过酶法制备高质量米渣蛋白,改善其功能性质,并探讨其工业设计问题,为深度开发米渣资源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对除杂法提取米渣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除杂效果更好,提取率和蛋白纯度分别达到79.0%和70.9%,但产品的溶解性差。2.采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五种蛋白酶对蛋白酶法提取米渣蛋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蛋白酶种类对米渣蛋白的提取效果影响很大。总体来看,蛋白酶法获得的产品提取率低,但溶解性好,有些蛋白酶得到的产品还具备良好的风味和外观特性,说明蛋白酶对产品起到了改性的作用。3.将除杂法和蛋白酶法相结合,并通过蛋白酶复合水解的方法对米渣蛋白进行综合改性,得到了优质的米渣蛋白产品。得到的米渣蛋白最佳生产工艺路线如下:米渣原料→粉碎→过筛(80目)→调浆升温→加耐高温α-淀粉酶保温搅拌(85℃,1.5h)→离心15min→取沉淀→加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加酶量分别为1.0%和0.2%)→加温搅拌(50"℃,4h)→灭酶→离心→取上清液→冷冻干燥→产品。由此工艺流程获得的米渣蛋白,得率达到37.0%,蛋白提取率达到53.5%,产品中蛋白纯度为84.3%。产品为白色粉末状,无不良风味,溶解性能好。4.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相关工业设计的问题。结果显示,由此工艺制备米渣蛋白,生产简单快捷,三废排放量少,对环境污染小,得到产品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且在色泽、形态和风味上具备良好的品质。最后设计出一个年产1000t的米渣蛋白生产车间,说明此工艺路线有望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许尨[2](2013)在《大米蛋白降解改性及起泡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米渣是大米淀粉糖企业的副产品,其蛋白质含量达60%左右,是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本文以米渣为原料,以发泡性为核心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大米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最优条件为:过200目筛的大米浆,按料液比1:5加入去离子水,用1mol/L NaOH调节pH值至10.00,在40℃下,水浴搅拌1h,离心10000rpm,20min,将上清液用1mol/L HCl调节pH值至等电点,离心10000rpm,10min,将沉淀水洗后离心三遍,沉淀冷冻干燥得到大米蛋白。分离纯化的大米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88.29%。大米蛋白在pH4.0左右溶解性最低,pH<4.0和pH>5.0大米蛋白的溶解性都较高。大米蛋白的持水性为1.17g/g,持油性为6.47g/g。根据大米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大米蛋白分子量约为42000、31000、27300、19200、15600、12600D。对米渣蛋白进行碱法和酶法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50、蛋白浓度为7.0%、反应温度为55℃。碱性蛋白酶酶解制备米渣蛋白水解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8.50,蛋白浓度为6.0%,加酶量2.0%,反应温度为55℃,时间为90min。改性后米渣蛋白起泡性同起泡稳定性与改性前相比,显着提高,起泡性达到386%,起泡稳定性达到64%。对大米、米渣、酶解液进行电镜扫描发现,大米颗粒表面是较为充实致密的连续结构,其表面光滑无孔径。经过脱糖、脱脂处理后的米渣,表面结构被分解,出现蜂窝状,颗粒球体表面不光滑,结构分明,球体中出现大孔径洞穴。经过处理后的酶解液,干燥后呈片状结构,网络结构完全被破坏。对发泡性优良的米渣蛋白酶解液进行复配。针对起泡性指标来说,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复配的最佳组合是:添加NaCl(1.32g)、葡萄糖(1.44g)、Na2CO3(1.32g)、Na2SO3(0.72g)在此条件下,测得泡沫体积为410mL。针对溶解度,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复配的最佳组合是:添加NaCl(1.44g)、葡萄糖(1.44g)、Na2CO3(1.44g)、Na2SO3(0.60g)在此条件下,测得溶解度为0.514。
荣先萍[3](2011)在《米渣蛋白成分分析及蛋白提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淀粉糖生产和味精发酵工业每年产生1000万吨米渣、米糠及米胚等副产品,而米渣中蛋白质也即大米蛋白,含量约占40%-60%。大米蛋白作为一类营养价值极高的蛋白质,由于其溶解、乳化性能不佳等原因,多作为动物饲料使用,造成蛋白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有必要研究米渣中的蛋白组成并对其进行提取。本文以产糖后的米渣为原料,首先系统分析了米渣组成成分及含量,然后总结各分析方法,得到测定相关产品中该类成分的规律。最后研究了分步法提取米渣蛋白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米渣中总糖含量、蛋白含量分析运用DNS法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米渣中总糖含量,其测糖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16) mg/mL、(00.02) mg/mL;在此范围内,米渣中存在的蛋白质对总糖含量分析无影响。运用考马斯亮蓝法、双缩脲法分析米渣中的蛋白含量,其测定蛋白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05) mg/mL、(012) mg/mL;在此范围内,待测物中存在糖类物质对蛋白含量测定无影响。(2)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米渣中四种蛋白(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各蛋白的提取条件。(3)米渣组成成分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含量分别为52%56%、25%、12%。这三类物质约占米渣总含量的92%。(4)确定分步法提取米渣中蛋白质的工艺条件。研究了提取顺序对米渣中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顺序为清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时,得到的蛋白提取率最大。此时总蛋白含量达68.2%(湿基)。(5)探究米渣中四类蛋白的溶解作用。①清蛋白在乙醇、NaCl溶液中存在部分溶解。提取清蛋白时,若提取液中的乙醇浓度<2%时,会促进清蛋白的溶解。②提取球蛋白时,提取液中乙醇浓度<4%时,球蛋白部分溶解于乙醇溶液。③提取醇溶蛋白时,Na+对醇溶蛋白有增溶作用。最后在研究所得工艺条件下,采用分步法提取米渣中这四种蛋白质。(6)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各提取因素对谷蛋白含量影响的显着水平,探讨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固液比、碱浓度、固液比与碱浓度交互项、碱浓度与温度交互项对谷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均为高度显着,提取温度显着影响谷蛋白提取。(7)通过对比未处理米渣与浸提后米渣的扫描电镜图与红外图谱,表征提取蛋白前后米渣的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提取各蛋白时,米渣表面形态变化为连续致密结构片状骨架结构凝胶颗粒结构;红外图谱表明提取前后米渣的组成物质未变化,但各成分的含量会相应减少。
吴英华,任凤莲[4](2010)在《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及产品开发》文中研究表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大米蛋白提取最常用的方法,阐述了碱法提取、酶法提取、溶剂提取法、物理分离法、复合提取法的优缺点,概述了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赵殷勤[5](2010)在《米渣蛋白纯化及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淀粉糖生产中的副产品米渣为原料,对米渣蛋白的纯化,结构特征及蛋白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得到高纯度米渣蛋白技术,改善蛋白的物化性质,为开发利用米渣蛋白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系统的研究了排杂法纯化米渣蛋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蔗糖酯乳化脱脂是可行的。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得到最佳脱脂工艺为:蔗糖酯添加量0.3%,pH8.0,液固比10,70℃乳化5min,后进行两次水洗,在该工艺条件下,脱脂率可达到72%。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酶解脱脂米渣,经优化实验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酶添加量220U/g,作用1h,纤维素酶添加量100U/g,作用2h。经脱脂脱糖工艺得到的米渣蛋白,纯度可达86%,脂肪含量为2.6%,蛋白回收率为93%,与米渣经正己烷脱脂后制得米渣蛋白纯度、脂肪含量接近,但乳化剂脱脂时间短,安全性高。基于米渣蛋白纯化过程中糖组分较难去除的现象,本文对米渣蛋白中糖与蛋白的结合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由凝胶色谱和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米渣蛋白中含有糖与蛋白的复合物。其中36KDa组分为糖蛋白复合物,且米渣蛋白中糖蛋白复合物的含量比大米蛋白和米渣多。通过β-消去反应分析,米渣蛋白中糖与蛋白连接的方式不是O-糖肽键。米渣前处理—高温液化影响蛋白的结构性质。本文初步模拟了工厂大米高温液化过程,研究高温液化过程中大米蛋白的动态变化。经分析表明,在高温液化的初始阶段,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都显着减少,残渣中蛋白增多,疏水值增加,各种氨基酸含量均上升。随着高温液化时间的延长,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减少相对缓慢,各种氨基酸含量都有所下降。米渣蛋白是热变性的大米蛋白,热处理使米渣蛋白的结构性质发生了变化。将制得的米渣蛋白与大米蛋白进行结构和性质的比较。凝胶色谱分析表明,米渣蛋白和大米蛋白两种碱溶液溶出物具有不同的洗脱曲线,其溶出物的分子量不同。SDS-PAGE分析显示米渣蛋白中有4条谱带(其中13KDa和36KDa含量较高),大米蛋白有5条谱带,且谱带清晰,其中36KDa,19KDa和13KDa的含量较多。米渣蛋白中胱氨酸含量比大米蛋白高,而赖氨酸含量较少。CD分析显示米渣蛋白中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自由回转结构分别占0.4%、9.8%、28.1%和59.8%,而大米蛋白中分别为2.6%、48.4%、22.8%和26%,高温变性的米渣蛋白二级结构与未变性的大米蛋白有显着差异。米渣蛋白中羰基的含量高于大米蛋白,说明米渣蛋白的氨基酸侧链被氧化。采用热压处理和胰蛋白酶结合的方法对蛋白改性。单一的胰蛋白酶对米渣蛋白的水解不如预先用热压处理后再用胰蛋白酶水解的效果好。在120℃,0.1MPa热压处理5min,再用胰蛋白酶水解,胰蛋白酶添加量为:8000NPU/g,作用1.5h,此时可溶出62%蛋白,纯度为90%。经改性后的米渣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和起泡性都得到了改善。
吴英华,任凤莲[6](2010)在《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该文综述目前国内外提取大米蛋白最常用方法,阐述碱法提取、酶法提取、溶剂提取、物理分离、复合提取等法优缺点,概述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研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华从伶[7](2011)在《米糟蛋白的提取及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米糟是大米发酵生产味精,酒精,乳酸,淀粉糖等后剩下的副产物,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0%~60%,可用作制备蛋白粉,各种食品添加剂,或者制备各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但目前,我国的企业一般将米糟作为动物饲料出售,造成优质蛋白资源多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利用米糟蛋白,提高其经济效益,就显得非常重要。高F值寡肽即指F值高于20的寡肽。医学实验证明,高值寡肽有很好的生理功能,如消除或减轻肝性脑症状,抗疲劳,改善蛋白营养,缓解酒精中毒,抑制癌细胞增殖,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等等,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米糟经过前处理后得到浓缩蛋白,然后以此为原料,经过两步酶解,得到含高F值寡肽和氨基酸的混合液,并用活性炭吸附,除去其中的游离氨基酸,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高F值寡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将米糟粉碎,过100目筛后,用索氏抽提法去掉其中的脂肪,然后经过水洗,除去其中的可溶性物质,在此过程中,研究了水洗的温度,时间,料液比这三个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最优因素水平为:温度70℃,时间0.5h,料液比为1﹕1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浓缩物中蛋白质含量为78.4%,第二次水洗后蛋白质含量达到了82.5%。(2)本文采用了响应面法来优化高F值寡肽的提取工艺。考虑到双酶水解中各酶都有很多因素,并且这些因素间可能会有交互影响,因此本文综合统筹考虑这些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找出六个影响因素,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来筛选出三个显着影响因素,分别是胰蛋白酶时间,风味蛋白酶时间,风味蛋白酶pH,然后用响应面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来分析这三个因素,得到合适的模拟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确定系数为R2=0.9865。然后通过方程计算得到这三个因素的条件为:X1=-0.25,X2=0.44, X3=-0.15,即即胰蛋白酶水解时间为1.75 h,风味蛋白酶水解时间为2.44 h,风味蛋白酶pH为5.85,代入方程得此时水解度为33.36%。(3)以双酶水解得到的多肽和氨基酸混合液为原料,选取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除去其中的游离芳香族氨基酸,同时起到脱色效果。采用响应面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OD220/OD280为响应值,OD220越大表明水解液中支链氨基酸越多,OD280越小表明水解液中芳香族氨基酸越少,因此OD220/OD280越大表明水解液中支链氨基酸相对于芳香族氨基酸越多。得到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时间,液固比,在此条件下,OD220/OD280达到了50.40。(4)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双酶水解液中的氨基酸成分,从而计算得到其F值为37.62;然后通过蛋白纯化系统测得其多肽分子量组分集中在两个分子量段,分别是:300-500的组分,700-1020的组分。这完全符合高F值寡肽的要求。
阳仲秋[8](2010)在《米渣中蛋白质的有效提取及其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淀粉糖生产中的副产品——米渣为原料,对米渣蛋白的提取工艺、蛋白改性和改性蛋白的功能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各种提取方法的效果,找到一条提取米渣蛋白的最优工艺以获得高纯度的米渣蛋白,然后经酶解改性改善米渣蛋白的功能特性,开发出一种优质的蛋白质,为稻米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1、米渣中常规成分分析表明,米渣中蛋白含量丰富,可以作为提取高纯度蛋白的优良资源。与大米相比,米渣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明显降低,高温液化使米渣蛋白变性,并降低了碱溶性。2、采用碱溶酸沉法、蛋白酶法、水洗法、淀粉酶法、纤维素酶法和淀粉酶/纤维素酶六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米渣中的蛋白进行提取,结果表明,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结合提取法的提取率最高,为90.25%,蛋白纯度也最高,为87.6%;而碱溶酸沉法提取米渣蛋白提取率最低,仅为23.5%。确定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结合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淀粉酶量8u/g,纤维素酶量7 u/g,淀粉酶作用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酶解所得蛋白纯度为87.6%,蛋白得率高达90.25%。3、探讨了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五种蛋白酶对米渣蛋白水解过程中蛋白溶出量的变化,综合成本考虑,确定碱性蛋白酶为最适宜的改性酶。确定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加酶量28u/g、底物浓度为50mg/ml、酶解温度为45℃、酶解pH为8.0。得到米渣蛋白溶出量为43.12%,蛋白纯度大于80%;对不同pH值下的米渣改性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发泡稳定性、持水性和持油性等八项功能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pH4.0-6.0附近改性米渣蛋白的溶解度最低,随pH值的增高或降低而提高,在强碱性的环境中具有最大的溶解性;温度低于80℃时,随着温度的提高,各pH值时米渣蛋白的溶解性提高,但过高的温度使蛋白质的变性而发生积聚和沉淀,溶解度就下降;碱性环境下改性米渣蛋白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乳化特性,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但乳化稳定性和发泡稳定性的变化均不大;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使米渣蛋白得持水性和持油性有明显的改善,持水性提高了1.45-1.68倍,持油性提高了3.19-3.67倍。4、采用酸法脱酰胺对米渣蛋白进行改性,以脱酰胺度和水解度为指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为:米渣蛋白含量为4%,盐酸浓度为0.4mol/L,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对米渣蛋白进行改性,脱酰胺度可达63.53%,同时测得水解度为6.30%;对不同脱酰胺度的米渣蛋白性能: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持水性以及持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改性米渣蛋白的溶解性和起泡性随脱酰胺度的增加而增加,脱酰胺度63.53%时,溶解度和起泡性分别达到70.5%和57.6%;但起泡稳定性则刚好相反,从最初的75.2%降到48.1%;在脱酰胺度为43.2%-51.6%时,米渣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较好;脱酰胺度的变化对米渣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影响并不明显,持水性在2.3-2.5 ml/g之间变化,而持油性在2.1-2.5ml/g之间变化。
郭艳,曾里[9](2010)在《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和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大米的蛋白组成比较完整,配比合理,过敏性低,具有潜在的保健功能。本文介绍了大米蛋白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提取分离大米蛋白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
徐慧诠[10](2009)在《以米渣蛋白,罂粟籽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鲜味粉的研究》文中提出大米制糖后米渣含有丰富的优质大米蛋白。罂粟籽油是一种奇特的、稀有的食用油脂新品种。本文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分析了米渣的营养成分;研究了米渣蛋白的提取、酶解、脱色工艺;制备了可溶性米渣水解蛋白鲜味粉;以米渣蛋白水解鲜味粉为主要壁材,罂粟籽油为芯材,采用微胶囊技术,制备了微胶囊罂粟籽油调味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2003分析检测了米渣的营养成分,水分2.81%,灰分3.23%,粗脂肪10.08%,粗蛋白70.10%,膳食纤维13.78%。企业提供的米渣原料蛋白质含量较好。2.对米渣进行了石油醚脱脂实验,使该米渣蛋白质含量达到了80.41%(干基)。3.对脱脂米渣蛋白巧妙的设计并进行了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联合酶解试验,优化了酶解提取米渣蛋白的工艺条件: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1:1复配,添加量为3%(W/W蛋白),底物浓度10%,酶解pH值为7.0,温度T为55℃,时间t为1.5h,蛋白提取率为57.81%。充分利用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具有蛋白酶解、肽酶解及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酶解的特性,对米渣多酶联合水解液进行再次酶水解试验,使米渣蛋白提取率达到63.6%:过滤、浓缩、喷雾干燥制备了深度水解鲜味米渣蛋白粉,蛋白质含量达到84.62%(干基),粉末呈灰黄白色,发暗,无光泽,但口味鲜醇,略有咸味。4.研究优化了鲜味米渣水解蛋白粉的脱色工艺和参数。确定了最优脱色条件是:活性炭用量0.7g(对于5%鲜味米渣水解蛋白粉溶液20mL而言),脱色温度60℃,pH6.5,搅拌脱色60min。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84.2%。脱色后的鲜味米渣深度水解蛋白粉干爽,色白,有光泽,蛋白质含量为83.6%(干基)。5.以自制的鲜味米渣深度水解蛋白粉(20%)和鱼肉水解蛋白粉(13.8%)为壁材,罂粟籽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微胶囊化技术,制备了罂粟籽油微胶囊鲜味粉。产品色白,颗粒细小均匀,溶解性好,溶解后制成的乳状液无分层、结膜和粒子挂壁现象;产品气味纯正,具有罂栗籽油的清香气味,入口鲜醇厚重。表面油含量0.4%,包埋率达到99.2%。经检测,罂粟籽油微胶囊鲜味粉芯材过氧化值为4.53meq/Kg,酸价0.50mgKOH/g,符合食用油的卫生要求。
二、排杂法由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排杂法由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论文提纲范文)
(1)酶法制备米渣蛋白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米渣蛋白的组成 |
1.1.1 米渣蛋白组成 |
1.1.2 米渣蛋白结构和性质 |
1.1.2.1 米渣中贮藏性蛋白 |
1.1.2.2 代谢活性蛋白 |
1.1.3 米渣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1.1.4 加热和陈化作用对大米蛋白的影响 |
1.2 米渣蛋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
1.2.1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组成 |
1.2.2 大米蛋白质生物价和利用率高 |
1.2.3 低过敏性 |
1.2.4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保健功能 |
1.3 米渣蛋白的分离提取 |
1.3.1 溶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2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3 排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4 物理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5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5.1 蛋白酶法 |
1.3.5.2 淀粉酶法 |
1.3.5.3 非淀粉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
1.4 大米蛋白的应用 |
1.5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二章 不同酶提取米渣蛋白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2.1 材料 |
2.2.2 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4.1 米渣的组分 |
2.4.2 不同酶提取米渣蛋白 |
2.4.2.1 蛋白酶法提取米渣蛋白 |
2.4.2.2 α-淀粉酶法制备工艺 |
2.4.2.3 pH对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的影响 |
2.4.2.4 不同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时pH变化 |
2.4.3 米渣原料的预处理 |
2.4.3.1 不同粒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4.3.2 米渣脱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4.3.3 不同离心时间对产品中油脂含量的影响 |
2.4.4 测定方法 |
2.4.4.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4.4.2 总糖含量测定 |
2.4.4.3 粗脂肪含量测定 |
2.4.4.4 灰分的测定 |
2.4.4.5 计算方法 |
2.5 结果分析 |
2.5.1 米渣原料成分分析 |
2.5.2 单酶水解法提取米渣蛋白 |
2.5.3 pH对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的影响 |
2.5.4 不同蛋白酶水解米渣蛋白时pH变化 |
2.5.5 米渣原料的预处理 |
2.5.5.1 不同粒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5.5.2 米渣脱脂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2.5.5.3 不同离心时间对产品中油脂含量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蛋白酶复合法制备米渣蛋白及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试验材料 |
3.2.1 材料 |
3.2.2 试剂 |
3.3 主要仪器设备 |
3.4 实验方法 |
3.4.1 预处理结合蛋白酶制备米渣蛋白 |
3.4.2 复合蛋白酶法制备米渣蛋白 |
3.4.3 产品干燥方式的选取 |
3.4.4 产品色度的测定 |
3.4.5 产品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3.4.6 测定方法 |
3.4.6.1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3.4.6.2 计算方法 |
3.5 结果分析 |
3.5.1 预处理结合蛋白酶制备米渣蛋白 |
3.5.2 蛋白酶复合法制备米渣蛋白 |
3.5.3 产品干燥方式的选取 |
3.5.4 产品色度的测定 |
3.5.5 产品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米渣蛋白的加工生产 |
4.1 引言 |
4.2 产品工艺设计 |
4.2.1 工艺流程图 |
4.2.2 工艺说明 |
4.3 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水电汽估算 |
4.3.1 物料衡算 |
4.3.1.1 生产规模 |
4.3.1.2 主辅料衡算 |
4.3.2 设备选型 |
4.3.2.1 设备选型的原则 |
4.3.2.2 关键设备生产能力的估算和选型 |
4.3.3 生产车间水、汽用量估算 |
4.3.3.1 车间用水量的估算 |
4.3.3.2 车间用汽量的估算 |
4.3.3.3 车间用电量的估算 |
4.4 车间平面设计 |
4.4.1 车间平面布置基本原则 |
4.4.2 车间的细分设计 |
4.4.2.1 生产车间的设计 |
4.4.2.2 辅助车间的设计 |
4.4.3 车间的平面总布局 |
4.5 工厂卫生和环境保护 |
4.5.1 工厂卫生 |
4.5.1.1 厂区环境卫生 |
4.5.1.2 生产车间卫生 |
4.5.1.3 个人卫生 |
4.5.1.4 职业安全卫生 |
4.5.2 环境保护 |
4.5.2.1 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法 |
4.5.2.2 废水 |
4.5.2.3 废渣 |
4.5.2.4 废气和噪声 |
4.6 技术经济分析 |
4.6.1 销售收入 |
4.6.2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
4.6.2.1 土地和建筑费用 |
4.6.2.2 设备费用 |
4.6.3 经营成本估算 |
4.6.3.1 原辅材料、水电费用 |
4.6.3.2 固定资产折旧费 |
4.6.3.3 工资福利费用 |
4.6.3.4 年经营成本 |
4.6.4 经济效益分析 |
4.6.4.1 利润 |
4.6.4.2 利润率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自制米渣蛋白外观形态 |
附录二:米渣蛋白生产车间平面图 |
(2)大米蛋白降解改性及起泡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和性质 |
1.1.1 大米蛋白组成 |
1.1.2 大米蛋白的营养和保健 |
1.2 大米蛋白的应用 |
1.2.1 蛋白质营养补充剂 |
1.2.2 功能肽的开发 |
1.2.3 大米蛋白食品添加剂 |
1.2.4 可食用大米蛋白膜 |
1.3 大米蛋白的制备 |
1.3.1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2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3 排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4 溶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5 物理分离法提取大米蛋白 |
1.4 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大米蛋白的提取和基本性质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2.3.1 大米蛋白的提取 |
2.3.2 大米蛋白等电点(pI)的测定 |
2.3.3 大米蛋白溶解性测定 |
2.3.4 大米蛋白持水和持油性测定 |
2.3.5 大米蛋白分子量的测定 |
2.3.6 常规成分测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标准曲线 |
2.4.2 大米蛋白的等电点 |
2.4.3 提取液 pH 值对上清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2.4.4 大米蛋白持水、持油性测定 |
2.4.5 大米蛋白分子量 |
2.4.6 大米蛋白成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米渣蛋白碱解法改性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3.3.1 米渣蛋白悬液的制备 |
3.3.2 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评价方法 |
3.3.3 蛋白质水解度测定 |
3.3.4 碱解条件的优化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PH 值对米渣碱解的影响 |
3.4.2 米渣蛋白浓度对碱解的影响 |
3.4.3 温度对米渣碱解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米渣蛋白酶解改性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4.3.1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58] |
4.3.2 酶解条件单因素试验 |
4.3.3 酶解液 Zeta 电位测定 |
4.3.4 米渣蛋白酶解响应面设计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酶活力测定结果 |
4.4.2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4.4.3 酶解液的 Zeta 电位 |
4.4.4 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酶法改性米渣蛋白起泡性的增效因素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仪器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5.3.1 米渣蛋白酶解液的制备 |
5.3.2 蛋白质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评价方法 |
5.3.3 酶解液的全程扫描测定 |
5.3.4 色素的测定方法 |
5.3.5 电镜扫描图谱 |
5.3.6 红外光谱扫描 |
5.3.7 粘度的测定 |
5.3.8 增效因子选择 |
5.3.9 起泡性增效因素实验 |
5.3.10 起泡性增效优化 |
5.3.11 增效酶解液脱色单因素试验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酶解液全程扫描 |
5.4.2 电镜扫描结果 |
5.4.3 红外光谱扫描 |
5.4.4 增效因子选择结果 |
5.4.5 起泡性增效单项因子的优选 |
5.4.6 起泡性增效正交试验结果 |
5.4.7 增效酶解液脱色单因素结果 |
5.4.8 粘度测定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米渣蛋白成分分析及蛋白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米蛋白概述 |
1.1.1 大米蛋白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
1.1.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
1.1.3 大米蛋白的应用领域 |
1.2 大米蛋白的成分分析及制备 |
1.2.1 蛋白质含量分析 |
1.2.2 总糖含量测定 |
1.2.3 脂肪含量测定 |
1.2.4 水分、灰分含量测定 |
1.3 大米蛋白提取方法 |
1.3.1 碱法提取 |
1.3.2 酶法提取 |
1.3.3 排杂法 |
1.3.4 化学方法提取 |
1.3.4 分析蛋白提取的实验设计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大米蛋白组成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
1.4.2 大米蛋白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
1.4.3 实验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立题依据和意义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米渣中非蛋白成分含量分析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2.3.1 总糖含量分析条件-DNS 比色法 |
2.3.2 总糖含量测定条件研究(苯酚-硫酸法) |
2.3.3 米渣中的蛋白质对总糖含量分析影响 |
2.3.4 蛋白浓度与吸光值线性关系 |
2.3.5 米渣中糖的提取与精制 |
2.3.6 换算因子测定 |
2.3.7 米渣中总糖含量分析 |
2.3.8 精密度及重现性试验 |
2.3.9 回收试验 |
2.3.10 米渣中脂肪及水分、灰分含量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2.4.1 总糖含量测定条件 |
2.4.2 两法分析总糖含量比较 |
2.4.3 米渣常规成分含量 |
第三章 米渣中蛋白质含量分析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试剂配制 |
3.2.4 实验方法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检测条件对蛋白含量测定影响 |
3.3.2 蛋白质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 |
3.3.3 平行试验 |
3.3.4 回收试验 |
3.3.5 米渣中各蛋白提取条件 |
3.3.6 米渣中各蛋白含量分析实验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3.4.1 考马斯亮蓝法分析蛋白含量 |
3.4.2 双缩脲法分析蛋白质含量 |
3.4.3 米渣中各种蛋白质提取条件 |
3.4.4 米渣常规成分含量分析 |
第四章 米渣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试剂与方法 |
4.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4.2.2 实验方法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3.1 水洗时间对总糖溶出率、清蛋白含量影响 |
4.3.2 米渣脱脂 |
4.3.3 提取剂种类对谷蛋白含量影响 |
4.3.4 提取顺序与蛋白含量关系研究 |
4.3.5 各蛋白质的溶解作用研究 |
4.3.6 溶解作用验证 |
4.3.7 各测量方式比较 |
4.3.8 pH 值对蛋白含量影响 |
4.3.9 米渣中各蛋白含量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米渣提取分析及形态表征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5.2.1 材料试剂与方法 |
5.2.2 主要仪器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响应面分析谷蛋白提取时各因素影响 |
5.3.2 米渣蛋白提取物的电镜扫描图谱 |
5.3.3 红外光谱分析米渣中糖与蛋白存在方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及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
2 大米蛋白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
2.1 碱法提取 |
2.2 酶法提取 |
2.3 溶剂提取法 |
2.4 物理分离法 |
2.5 复合提取法 |
2.6 其他方法 |
3 国内外大米蛋白产品开发现状 |
4 展望 |
(5)米渣蛋白纯化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大米蛋白的制备 |
1.2 米渣脱脂 |
1.3 大米蛋白结构和性质 |
1.4 大米蛋白的改性 |
1.5 立题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原料基本成分测定 |
2.3.2 米渣蛋白纯化 |
2.3.3 米渣蛋白中蛋白与糖结合性质研究 |
2.3.4 高温液化对大米蛋白的影响 |
2.3.5 米渣蛋白结构性质研究 |
2.3.6 米渣蛋白改性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米渣基本成分的分析 |
3.2 米渣蛋白纯化 |
3.2.1 乳化剂脱脂 |
3.2.2 脱脂米渣脱糖 |
3.3 米渣蛋白中蛋白与糖结合性质研究 |
3.3.1 凝胶色谱 |
3.3.2 Schiff 染色 |
3.3.3 糖与蛋白结合方式的研究 |
3.4 高温液化对大米蛋白的影响 |
3.4.1 高温液化过程中各种蛋白含量的变化 |
3.4.2 高温液化过程中大米蛋白氨基酸分析 |
3.5 米渣蛋白结构和性质的研究 |
3.5.1 凝胶色谱 |
3.5.2 SDS-PAGE 电泳 |
3.5.3 氨基酸分析 |
3.5.4 二硫键和巯基的测定 |
3.5.5 二级结构分析—CD 光谱 |
3.5.6 羰基含量分析 |
3.5.7 蛋白溶解性的测定 |
3.6 米渣蛋白的改性 |
3.6.1 酶制剂的选择 |
3.6.2 酶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
3.6.3 双酶反应及不同物理预处理对蛋白溶解度的影响 |
3.6.4 热压预处理对酶反应进程的影响 |
3.6.5 蛋白水解曲线 |
3.6.6 不同水解度对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
论文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大米蛋白营养价值 |
2 大米蛋白分离提取 |
2.1 碱法提取 |
2.2 酶法提取 |
2.3 溶剂提取 |
2.4 物理分离 |
2.5 复合提取 |
2.6 其它方法 |
3 结束语 |
(7)米糟蛋白的提取及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大米蛋白研究 |
1.1.1 大米蛋白概述 |
1.1.2 大米蛋白制备方法研究 |
1.2 大米多肽功能性质概述 |
1.2.1 大米多肽的抗氧化性 |
1.2.2 大米多肽的降血压活性 |
1.2.3 大米多肽的其他活性功能 |
1.3 高F 值寡肽概述 |
1.3.1 高F 值寡肽定义 |
1.3.2 高F 值寡肽功能 |
1.4 高F 值寡肽研究现状 |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6 课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除杂法提高米糟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米糟的主要组分含量 |
2.2.2 米糟脱脂的条件 |
2.2.3 米糟水洗除杂条件 |
2.3 结论 |
第三章 米糟蛋白质双酶水解制备多肽液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主要仪器 |
3.1.3 试剂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内切蛋白酶水解效果的比较研究 |
3.2.2 外切蛋白酶水解效果的比较研究 |
3.2.3 双酶水解条件优化研究 |
3.3 验证试验 |
3.4 结论 |
第四章 多肽液纯化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活性炭吸附的单因素实验 |
4.2.2 Box-Benhnken 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4.3 验证试验 |
4.4 吸附后水解液中氨基酸的组成 |
4.5 结论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8)米渣中蛋白质的有效提取及其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结构及组成分布 |
1.1.1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组成 |
1.1.2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
1.1.3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结构和性质 |
1.2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 |
1.2.1 米渣中大米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丰富 |
1.2.2 大米蛋白质生物价和利用率高 |
1.2.3 低过敏性 |
1.2.4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保健功能 |
1.3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分离提取 |
1.3.1 溶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2 碱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3 酶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4 排杂法提取大米蛋白 |
1.3.5 物理法提取大米蛋白 |
1.4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功能特性 |
1.5 米渣中大米蛋白的改性 |
1.5.1 酶法改性 |
1.5.2 酸法改性 |
1.6 本课题立题背景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1.6.1 本课题立题背景和意义 |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米渣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的研究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2.1.1 试验材料和主要试剂 |
2.1.2 试验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米渣中四种蛋白组分的提取分离 |
2.2.2 常规成分分析 |
2.2.3 米渣蛋白的制备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米渣原料成分分析 |
2.3.2 水洗法制备米渣蛋白 |
2.3.3 碱提酸沉法提取米渣蛋白 |
2.3.4 蛋白酶水解提取米渣蛋白工艺研究 |
2.3.5 淀粉酶提取米渣蛋白的研究 |
2.3.6 纤维素酶提取米渣蛋白的研究 |
2.3.7 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结合提取米渣蛋白的研究 |
2.3.8 米渣蛋白提取方法的综合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3 米渣蛋白的酶法改性 |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和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不同蛋白酶对米渣蛋白酶解增溶的效率 |
3.2.2 酶法改性最佳条件的确定 |
3.2.3 蛋白酶法改性后的蛋白质功能性质的评价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蛋白酶的增溶效果 |
3.3.2 酶法最佳条件的确定 |
3.3.3 蛋白酶法改性后的蛋白功能性质的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酸法脱酰胺改性米渣蛋白 |
4.1 试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4.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4.1.2 试验主要仪器 |
4.2 试验方法 |
4.2.1 米渣蛋白脱酰胺度的测定 |
4.2.2 水解度的测定 |
4.2.3 盐酸脱酰胺法改性米渣蛋白 |
4.2.4 改性米渣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盐酸脱酰胺法改性米渣蛋白 |
4.3.2 酸法脱酰胺改性米渣蛋白功能特性的研究 |
4.4 蛋白酶法与酸法脱酰胺改性的综合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和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
2.1 大米蛋白的成分 |
2.2 大米蛋白的营养价值 |
2.3 大米蛋白的保健功能 |
3 大米蛋白的提取分离 |
3.1 大米蛋白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 |
3.1.1 大米蛋白的碱法提取原理 |
3.1.2 大米蛋白的酶法抽提原理 |
3.2 大米蛋白的提取分离方法 |
3.2.1 碱溶酸沉淀法 |
3.2.2 酶解法 |
3.2.3 酶碱两步法 (分步水解法) |
3.2.4 其他方法 |
4 大米蛋白的应用 |
(10)以米渣蛋白,罂粟籽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鲜味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罂粟籽油 |
1.2.2 米渣蛋白 |
1.2.3 米渣蛋白的提取 |
1.3 油脂微胶囊化研究 |
1.3.1 微胶囊技术简介 |
1.3.2 油脂喷雾干燥法微胶囊化技术 |
1.3.3 微胶囊粉末油脂的质量评价 |
1.4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方案和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和方案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米渣浓缩蛋白粉和米渣水解蛋白粉的制备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米渣常规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2.2.2 米渣脱脂 |
2.2.3 脱脂米渣热水洗涤去可溶性糖类 |
2.2.4 米渣蛋白粉的酶解 |
2.2.5 米渣深度水解蛋白粉的制备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可溶性鲜味米渣水解蛋白粉脱色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米渣水解蛋白粉理化指标 |
3.2.2 米渣水解蛋白粉溶液光吸收特性 |
3.2.3 米渣水解蛋白液脱色单因素试验 |
3.2.4 脱色影响因素正交试验结果 |
3.2.5 最佳脱色条件下的验证试验和脱色后活性炭中蛋白质含量 |
3.2.6 脱色后米渣水解蛋白粉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3.结论 |
第4章 微胶囊罂粟籽油鲜味粉的研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微胶囊罂粟籽油鲜味粉配方的确定 |
4.2.2 微胶囊罂粟籽油鲜味粉的制备过程简述 |
4.2.3 制备微胶囊罂粟籽油鲜味粉品质检验 |
4.2.4 罂粟籽油鲜味粉稳定性实验 |
4.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排杂法由米糟制备食用大米浓缩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 [1]酶法制备米渣蛋白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D]. 李一.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2]大米蛋白降解改性及起泡性能的研究[D]. 许尨. 湖北工业大学, 2013(08)
- [3]米渣蛋白成分分析及蛋白提取研究[D]. 荣先萍. 江南大学, 2011(08)
- [4]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及产品开发[J]. 吴英华,任凤莲. 粮油加工, 2010(11)
- [5]米渣蛋白纯化及改性研究[D]. 赵殷勤. 江南大学, 2010(02)
- [6]大米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吴英华,任凤莲. 粮食与油脂, 2010(10)
- [7]米糟蛋白的提取及制备高F值寡肽的研究[D]. 华从伶. 南京财经大学, 2011(06)
- [8]米渣中蛋白质的有效提取及其改性的研究[D]. 阳仲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03)
- [9]大米蛋白营养价值和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J]. 郭艳,曾里.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0(01)
- [10]以米渣蛋白,罂粟籽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鲜味粉的研究[D]. 徐慧诠. 南昌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