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门静脉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一、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珈恺[1](2020)在《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延边地区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5例,其中生长抑素治疗组为对照组66例,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组为治疗组59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早期止血率,早、近、远期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探讨生长抑素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均未在治疗结束72h内观察到再出血征象,在早期、近期再出血率、死亡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远期再出血率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4例(57.63%),其中胸骨后疼痛28例(47.46%)、恶心4例(6.78%)、吞咽困难2例(3.39%);术后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的患者共27例(45.76%),其中重度和轻度分别为23例和4例,平均复发时间为4.00(2.00-10.00)月;针对朝汉两民族患者进行比较后发现,下段静脉曲张患者与中段及中下段相比,朝鲜族明显多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12);而其他一般资料,早、近、远期再出血率及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EV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程度的比较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延边地区朝鲜族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位置与汉族相比较食管下段更为多见。(2)延边地区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在早期止血、近期再出血及死亡率方面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基本相同,但在预防远期再出血方面的成效明显优于单纯生长抑素治疗。

刘宝晨[2](2015)在《TIPS术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对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门奇断流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于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道生物屏障影响的差异性。方法:对22例因门脉高压症行TIPS患者和10例行门奇断流术患者,用ELISA法、硝酸氮还原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一周的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中TNF-α,IL-1β,IL-6,NO和MDA水平。应用梯度变性凝胶电泳法测定术前及术后一月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TIPS组和断流术组术后门静脉压力均有显着降低(P<0.05)。TIPS组炎症介质及MDA在术后未见明显变化(P>0.05)。断流术组炎症介质及MDA在术后明显升高(P<0.05)。TIPS组和断流术组NO水平在门静脉和肝静脉处明显降低(P<0.05),肠道菌群量较术前也显着减少(P<0.05)。结论:TIPS术和门奇断流术均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肠道生物屏障功能。TIPS术创伤小,不加重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而断流术,创伤较大,短期内会增加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及免疫应激。

陈彦辰[3](2014)在《吴茱萸热熨干预门脉高压断流术后肠—肝轴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科学评价吴茱萸热熨外治法在改善门脉高压门奇断流术后肠-肝轴功能紊乱的临床相关性;2.在中医手术观的指导下突破了中医外治法在快速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拓展至多个靶器官功能轴修复的新方向,丰富脾胃学说、脏腑功能学说在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的新内涵。方法:1.收集自广东省中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腹腔镜下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病例32例;根据随机化分组为吴茱萸组17例,空白对照组15例;2.记录受试者一般入院资料,如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child-pugh评分等;记录受试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5d基础生命体征。记录异常事件,并剔除异常病例如围手术期死亡、术中术后大出血、严重并发症等。3.记录受试者术前、术后1d、3d、5d血常规、肝功能(AST、ALT、PT、ALB、TBIL)指标,评价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4.记录术前、术后1d、术后5d血清内毒素指标,评价两组肠屏障功能恢复情况。5.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如第一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腹部异常症状。6.通过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统计分析。对分组因变量满足正态性分布的两样本数据采用t检验。分类计数资料采用X列表的卡方检验,若理论频数过小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实现。对同一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1.吴茱萸热熨组与对照组在入院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因等无明显差异,在术前评估如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脾功能亢进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2.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脏器功能衰竭、再发出血、麻醉及心血管意外事件,术后无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病例6例,其中治疗组4例,对照组2例。3.术前,术后1d、3d、5d心率(bpm)、体温(℃)比较术后1d、3d治疗组、对照组心率增快、体温升高,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在心率、体温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血常规WBC计数比较术前、术后两组间WBC计数变化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交互效应中存在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F=2.41,P=0.41>0.05)。5.术前、术后两组间肝功能比较(AST (ug/L)、ALT (ug/L)、TBIL (umol/L)、 PT (s)、ALB (g/L))ALT、AST、ALB、PT、TBIL在术后三个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T、AST、PT、TBIL四个指标在重复测量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反映术后早期治疗组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更显着。6.术前、术后两组胃肠功能比较(肠鸣音恢复时间(h)、第一次排气时间(h)、第一次排便时间(h)、术后胃肠功能异常情况)(1)两组术后胃肠动力功能对比上,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51.1±8.3h明显低于对照组60.5±7.9h(p<0.05);第一次排气时间治疗组102.3±12.7h,低于对照组114,1±10.7h,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胃肠异常情况对比,治疗组在呕吐事件发生率上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7.术前、术后两组间肠屏障功能比较(血浆内毒素LPS变化(Eu/ml)术后两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组间不同时间点上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利于肠内内毒素的吸收代谢。结论:门脉高压贲周血管离断术在我国开展广泛,尤其在腹腔镜年代,而解决术后黏膜屏障下降,胃肠动力减弱、肠肝免疫功能紊乱等方面的问题,统筹肠-肝轴功能的综合靶向干预治疗成为临床研究治疗难点。中药吴茱萸外治法在恢复术后胃肠动力功能上具显着疗效,本研究筛选腹腔镜下贲周血管离断术后病例,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结合我科研究基础,认为吴茱萸热熨外治法能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肝轴功能紊乱,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本研究丰富了吴茱萸热熨外治法在现代脾胃学说和中医手术观的理论内涵,解释了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肝轴功能紊乱的临床核心环节,为以后肠-肝轴功能深入研究推广打下基础。

孙晓宇[4](2013)在《奥曲肽降门脉压及其空肠促吸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乙型肝炎是肝硬化主要病因,我国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感染者众多,每年新发肝硬化者超过百万。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肝硬化多种并发症发生的根源及主要致死原因。对PH进行积极有效防治是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se, 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系统在肝硬化中晚期可加重PH程度,促多组织器官的进行性病变,加速肝硬化进程,我们曾通过肝硬化PH大鼠研究模型得到了证实。但目前对HO/CO系统在肝硬化PH时期作用临床研究较少,我们曾发现肝硬化PH患者血中可反映HO/CO系统水平的碳氧血红蛋白指标升高,本研究拟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揭示该系统对PH患者伴多种并发症及对各脏器作用影响。奥曲肽(Octreotide,OCT)是公认的理想降门脉压药物,但其降压机制尚不清楚。因OCT可收缩内脏血管,降门脉血流达降压作用,而内源性CO维持PH的机理之一为扩张内脏血管,故推测OCT可能通过影响HO/CO系统而起到降压作用。本实验对OCT通过HO/CO系统降门脉压的可能机制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证实HO/CO系统的关键作用。由上述实验并结合既往研究基础证明了HO/CO系统在肝硬化PH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OCT可通过抑制该系统表达而起到降低门脉压目的。结合OCT众多药物优点,若能实现其口服降压治疗,有利于解决PH防治的难题。但蛋白多肽类物质OCT,虽可抵抗胃肠道中酸或酶降解,但分子量大,脂溶性差,受肠肝首过效应及肠道吸收屏障影响,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目前通过改变OCT的化学结构或加入促吸收剂等方法,实验结果均并不理想,且未研究PH病理情况下OCT吸收机制及促吸收研究。我们考虑直接研究影响OCT吸收的首过效应的因素,可能更有利于发现OCT促吸收策略。因在PH状态下门体静脉分流形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及肝功异常等诸多因素,肝首过效应对OCT口服吸收影响较小,而肠首过效应影响可能更为显着。我们通过对主要的肠上皮转运蛋白P-糖蛋白、多耐药相关蛋白2和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3A4进行研究,揭示OCT肠首过效应机制,及探及在肝硬化PH情况下,上述转运蛋白及代谢酶的变化对OCT肠道吸收影响,拟寻求实现OCT口服降压策略。此外对PH状态下寡肽类转运蛋白PepT1对OCT的作用做了初步研究,寻求该病理状态下的OCT直接转运蛋白。本研究旨在通过基础及临床多角度揭示HO/CO系统在肝硬化PH时期重要作用,了解在该系统介导下的OCT降门脉压机制,并明确OCT肠道吸收障碍机理,为提高OCT口服生物利用度提供有效方法及途径,有利于实现其口服降压治疗,同时为OCT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研究第一节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对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影响第二节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探讨第二部分肠道转运蛋白及代谢酶对奥曲肽肠吸收的影响第三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状态下奥曲肽空肠促吸收及降门脉压研究第一部分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研究第一节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对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影响目的:分析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 HBC)伴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患者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COHb)水平及其在肝硬化常见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并发症时的水平差异,并了解其与HE分期等的关系,揭示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 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系统对PH患者伴多种并发症及对各脏器的作用影响。方法:根据排除及诊断标准,68例入院治疗的HBC伴HE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标准(H组);除外了重要器官异常的急诊室患者(血气分析等所有检查数据均在正常范围以内)作为对照组(N组),共2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检查,收集COHb、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oxygen, PaO2)、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aO2)等检测数据,对患者进行HE分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肾综合征(hepatic renal syndrom, HRS)、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低氧血症等诊断分析。比较HE患者COHb水平变化,伴不同PH并发症时COHb水平差异及分析COHb水平与HE分期、PaO2及SaO2关系。结果1. H组患者COHb水平较N组明显升高((2.102±1.021)%vs.(0.983±0.231)%,p=0.000),COHb水平与HE分期呈正相关(p=0.003,rS=0.358)。2. HE伴HRS患者COHb水平较未发生HRS者明显降低((1.981±1.020)%vs.(2.502±1.073)%,p=0.029);COHb水平在患者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SBP中无差异(p>0.05)。3. HE患者COHb水平与PaO2呈负相关(P=0.006, r=-0.336),与SaO2无关(P=0.576, r=-0.072)。HE患者达到低氧血症标准时,COHb水平升高((2.72±0.362)%vs.(1.93±0.242)%,p=0.012)。结论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期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对该时期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第二节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探讨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se, HO)/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系统介导下的奥曲肽(Octreotide, OCT)降门脉压机制,并进一步证实在肝硬化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阶段HO/CO系统的关键作用。方法:将34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10只,肝硬化门脉高压组(PH组)12只及奥曲肽组(OCT组)12只。大鼠肝硬化PH模型采用胆总管结扎方法。术后4周,OCT及PH组制模完成,前者予OCT腹腔注射(100μg/kg/d,日2次)3天,PH组及Sham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禁食水24h,对三组大鼠进行门静脉压力测定,后处死大鼠,取血、取肝,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HE染色对肝脏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观察大鼠肝脏HO-1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对比ALT和AST值,PH组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OCT组较PH组明显下降(p﹤0.01),但较Sham组升高(p﹤0.05)。2.大鼠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PH组肝小叶结构紊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侵润,见多个假小叶,小叶间胆管增生明显。OCT组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PH组明显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p﹤0.05),但较Sham组程度重(p<0.05)。3.大鼠门脉压力比较,PH组较Sham组明显升高((18.52±1.83)mmHg vs.(9.08±0.52)mmHg, p<0.01);OCT组(13.17±1.12mmHg)较PH组明显下降(p<0.05),但较SH组升高(p<0.05)。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结果显示HO-1蛋白表达, PH组较Sham组增高(p﹤0.01);OCT组表达较PH组显着减少,但较Sham组高(p﹤0.05)。应用RT-PCR方法对上述HO-1蛋白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进行了验证。结论1.奥曲肽可抑制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期血红素氧合酶-1在肝脏的表达,其对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进行调控可能是其降门脉压机制之一。2.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在门脉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肠道转运蛋白及代谢酶对奥曲肽肠吸收的影响目的:研究肠上皮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2, MRP2)及代谢酶细胞色素CYP4503A4(cytochrome P4503A4, CYP3A4)与奥曲肽(Octreotide, OCT)肠吸收关系,并了解在肝硬化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状态下,P-gp、MRP2及CYP3A4变化对OCT肠吸收作用影响。方法1.运用Caco-2细胞转运模型,分别给予OCT(10μM)及加入P-gp抑制剂罗丹明123(1mM)或MRP2抑制剂丙磺舒(1mM)后(n=4),考察OCT在Caco-2细胞肠腔侧(apical side, AP)和基底侧(basolateral side, BL)双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app)及渗透方向率(permeability directionrate, PDR);考察OCT药物浓度(1μM或50μM)对转运的影响。2.建立胆管结扎肝硬化PH大鼠模型,运用离体翻转肠实验,考察P-gp抑制剂维拉帕米(1mM)及MRP2抑制剂丙磺舒(1mM)对浆膜侧OCT浓度影响。正常大鼠分组(n=4):单独予OCT(A组);予维拉帕米+OCT(B组);予丙磺舒+OCT(C组);予维拉帕米及丙磺舒+OCT(D组),OCT浓度10μM。PH大鼠分组同上,对应设为A1组,B1组,C1组及D1组(n=4)。3.运用大鼠在体空肠灌流实验,考察抑制剂对血中OCT浓度影响情况。正常大鼠分组(n=4):予OCT(A组);予P-gp抑制剂维拉帕米+OCT(B组);予丙磺舒+OCT(C组);同时予维拉帕米及丙磺舒(D组)。PH大鼠分组同上,对应分组为A1组,B1组,C1组及D1组。给药浓度同翻转肠实验。4.制备正常及PH大鼠肠微粒体,考察CYP3A抑制剂酮康唑对OCT代谢影响。正常大鼠微粒体实验分组(n=6):予OCT(N+OCT组),予OCT+酮康唑(N+OCT+K组);PH大鼠微粒体实验分组同正常大鼠,对应地设为PH+OCT组,PH+OCT+K组;对照组:未加微粒体,仅予OCT孵育(OCT组)。OCT浓度100μM,酮康唑浓度10μM。5.人CYP3A4重组酶实验,在2.5mg/mL重组微粒体酶中加入OCL(100mM),考察不同孵育时间对OCT代谢影响,选择最佳孵育时间。孵育10min,考察不同CYP3A4蛋白浓度(1.25,2.5,5,10,20mg/mL)对OCT(100mM)代谢影响,选择最佳重组酶的蛋白浓度。根据最适重组酶的蛋白浓度和最适反应时间,将不同浓度OCT(20,50,100,200,400mM)加入孵育体系中,检测剩余OCT浓度,考察孵育体系中是否有代谢物生成。结果1. OCT在Caco-2细胞转运无浓度依赖性,10μM是考察P-gp、MRP2主动转运最适宜浓度,分别单独予P-gp和MRP2抑制剂,PDR均>1.5。正常组Papp(B-A)较Papp(A-B)明显升高(p<0.05),予P-gp及MRP2抑制剂后,抑制剂组Papp(A-B)均高于Papp(B-A)(p<0.05);各抑制剂组Papp(A-B)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在两种抑制剂联用情况下升高更为显着(p<0.01);合用两种抑制剂,Papp(A-B)高于单用一种抑制剂组(p<0.05),且Papp(B-A)低于正常组(p<0.01)。2.离体翻转肠实验,对比OCT浓度,D组在三组中最高(p<0.05),B组较C组升高(p<0.05),PH大鼠离体翻转肠实验提示上述相同结果,且PH大鼠各组OCT浓度较相应正常大鼠各组下降(p<0.05)。正常大鼠B,C和D组AUC值分别是A组的176.22%,151.39%和220.63%。PH大鼠B1,C1和D1组AUC值分别是A1组的151.82%,128.23%,和165.33%。A1组的AUC值是A组的21.54%。3.在体空肠灌流实验,对比OCT浓度,D组较其他三组升高(p<0.05),B组较C组升高(p<0.05),PH大鼠实验结果与之相同,且PH大鼠各组OCT浓度较相应正常大鼠各组下降(p<0.05)。B,C和D组AUC值分别是组A的521.08%,418.95%和618.40%。B1,C1和D1组AUC值分别是组A1的384.61%,236.28%和461.78%。A1组的AUC值是A组的96%。4.肠微粒体实验,PH+OCT组OCT浓度低于N+OCT组(p<0.05);予抑制剂酮康唑后,OCT浓度显着升高(N+OCT组<N+OCT+K组, PH+OCT组<PH+OCT+K组,p<0.01)。OCT组OCT浓度较N+OCT组及PH+OCT组升高(p<0.01),但较N+OCT+K组及PH+OCT+K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5.人重组CYP3A4酶实验,最佳孵育时间为10min,最佳重组酶CYP3A4蛋白浓度为2.5mg/mL。随着体系中加入OCT浓度降低,残余OCT量减少,孵育体系中可检测到小分子OCT代谢产物。结论奥曲肽是肠上皮转运蛋白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及代谢酶细胞色素CYP4503A4的底物,三者具有明显抑制奥曲肽肠吸收效应。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理状态下,上述转运蛋白及代谢酶表达或活性升高,对OCT肠吸收的抑制作用更为显着。第三部分肝硬化门脉高压状态下奥曲肽空肠促吸收及降门脉压研究目的:考察应用肠上皮转运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 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2, MRP2)及代谢酶细胞色素CYP4503A(4cytochrome P4503A4, CYP3A4)抑制剂后对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大鼠奥曲肽(Octreotide, OCT)肠吸收影响及降门脉压效果测定;了解PH状态下,寡肽转运蛋白PepT1变化对OCT肠吸收影响,期待寻求实现OCT口服用药的有效方法。方法1.建立胆管结扎肝硬化PH大鼠模型,进行在体吸收实验,观察加入P-gp,MRP2及CYP3A抑制剂后,大鼠肠吸收效果变化。正常大鼠分2组(n=4):OCT静脉给药及OCT十二指肠给药组;PH大鼠分组:OCT静脉给药组,OCT十二指肠给药组及OCT联合抑制剂(维拉帕米4.9mg/kg,丙磺舒300mg/kg,酮康唑5.3mg/kg)十二指肠给药组(n=4)。OCT十二指肠给药剂量1mg/kg,静脉给药剂量0.1mg/kg。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于颈静脉取血,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2.正常大鼠分为2组,未加药物组(N组),予OCT组(N+OCT组);PH大鼠分3组,无药物组(PH组),予OCT组(PH+OCT组),及OCT+混合抑制剂组(抑制剂剂量同上),OCT给药剂量1mg/kg,日1次,连续给药3天,处死大鼠,取空肠,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空肠上皮P-gp,MRP2及CYP3A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3.测压实验:正常大鼠不给药(N组),PH大鼠分为无药物组(PH组),OCT组(PH+OCT组)及OCT+混合抑制剂(抑制剂剂量同上)组(PH+OCT+I组)(n=4),OCT给药剂量为1mg/kg,日1次,连续3天灌胃给药后,测定门静脉压力。4.对PH状态下,PepT1对OCT转运效果考察。正常大鼠分不给药组(N组),及OCT给药组(N+OCT组),PH大鼠分组相同,设为PH及PH+OCT组(n=4),OCT给药剂量为1mg/kg,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3天,处死大鼠,取空肠,通过westernblot、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各组大鼠PepT1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运用Caco-2细胞转运模型,考察PepT1抑制剂甘氨酰肌氨酸(glycylsarcosine,Gly-Sar)(1mM)对OCT(10μM)在肠腔侧(apical side, AP)和基底侧(basolateral side, BL)双向转运的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app)及渗透率(permeability direction rate, PDR)。建立离体翻转肠模型(n=4),正常大鼠分为给予OCT(10μM)组(N组)及OCT+Gly-Sar(1mM)组(N+G组),PH大鼠给药及分组相同,设为PH及PH+G组。建立大鼠空肠灌流模型,分组及给药同翻转肠实验。结果1.大鼠在体吸收实验,静脉注射后OCT浓度从血浆中快速清除,t1/2较短,正常大鼠Vd、AUC较PH大鼠升高,表明药物清除缓慢。空肠输注OCT后,PH大鼠较正常大鼠Tmax延长,Cmax和AUC(0-12h)下降。OCT联合P-gp/MRP2/CYP3A混合抑制剂后Tmax减少,同时Cmax, AUC(0-12h)较正常大鼠及未应用抑制剂的PH大鼠明显升高,F及ER约是未应用抑制剂的PH大鼠的4倍。2. 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结果均发现PH组P-gp,MRP2和CYP3A4蛋白均较N组升高(p<0.05),予OCT后显着升高(N+OCT组> N组, PH+OCT组> PH组, p<0.05),予OCT联合混合抑制剂后蛋白表达最少(p<0.01),N+OCT组和PH组表达无差异(p>0.05)。RT-PCR方法见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3.考察混合抑制剂对大鼠门脉压力影响发现,PH组大鼠平均门脉压力较正常组((15.56±2.36mmHg) vs.(9.24±0.76mmHg)明显升高(p<0.01),且高于PH+OCT组(12.51±1.50mmHg,p<0.05)。PH+OCT+I组门脉压力(6.95±1.12mmHg)较PH组及PH+OCT组明显下降(p<0.01),在正常范围内。4.考察PepT1与OCT肠吸收关系,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对比PepT1蛋,PH组较N组表达升高(p<0.05),应用OCT组较未应用组无差异(N+OCT组vs. N组, PH+OCT组vs. PH组, p>0.05), PH+OCT组高于N+OCT组(p<0.01)。RT-PCR基因检测结果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Caco-2细胞研究发现,Gly-Sar抑制PepT1后,Papp(A-B)较Papp(B-A)仍明显降低,无升高趋势,且PDR<1.5,故表明PepT1不能介导OCT在Caco-2细胞的主动转运。翻转肠实验见较N组,N+OCT组浆膜腔中OCT浓度无明显差异,在PH大鼠中,亦无明显改变(p>0.05)。PH大鼠各组OCT浓度较相应正常大鼠各组下降(p<0.05),PH组是N组的52.4%。在体空肠灌流模型,OCT浓度在N组和N+G组中无差异,在PH组和PH+G组中亦无差异(p>0.05)。PH大鼠各组OCT浓度较相应正常大鼠各组下降(p<0.05),PH组是N组的62.7%。结论1. 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及细胞色素CYP4503A4在奥曲肽肠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抑制可以明显促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肠吸收,降压效果理想。2.寡肽转运蛋白PepT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时期表达增强,但对奥曲肽无转运作用。

郭政[5](2013)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腹水情况及凝血功能等的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的成效比较,评价此法在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情进展方面的作用,观察其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其自身的毒副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两组病例均为门诊及病房收集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总数共为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采用一般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予以中药煎剂口服,对照组则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处理,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主要就症状体征积分、B超指标、肝功能等各项监测数据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病人治疗后门静脉内径均有明显变窄(P<0.05),腹水的消退均很明显(P<0.01),治疗前后脾脏厚度的改善一般,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在改善门静脉内径方面效果更明显(P<0.05),在消退腹水的疗效上治疗组疗效更为显着(P<0.01);而在脾脏厚度的改善方面,两组数据对比后无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方案对于降低门静脉压力及消退腹水方面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改善脾脏厚度则作用不突出。(2)较之治疗前,病患的乏力、胁痛、腹胀、黄疸、腹水、出血等不适主诉及体征减轻,改善明显(P<0.01),纳差症状(P<0.05)改善也较好,治疗组在减少腹水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对出血症状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本方案对于缓解门静脉高压造成的腹水症状及预防出血有效。(3)两组治疗后ALT、 AST、TBIL、AKP、γ-GT、CHE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对两组间三个时间点进行重复测量数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第6个月能显着降低ALT、AST、TBIL (P<0.01),明显降低γ-GT、 AKP (P<0.05)。说明本方案在改善肝功能上有良好的效果。(4)两组在治疗前均有低蛋白血症,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通过重复测量数据分析Mauchly球形检验,检验所有变量在3个时间点的变化,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前白蛋白在第6个月升高显着(P<0.01),说明本方案对于调节失代偿期的蛋白代谢有一定的作用。(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及PTA均有较明显的改善,通过Mauchly球形检验,对三个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所有变量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差异显着(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个月的PT及PTA有明显的改善(P<0.05),第6个月显着改善(P<0.01)。说明本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治疗组病例在治疗后HA、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效果更明显,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在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本方案在改善肝纤维化上有较好的作用。结论:通过观察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证明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有效,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未见不良反应。

钟小生[6](2011)在《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由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机体细胞免疫下降,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从而造成内毒素血症及自发性腹膜炎,并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损害,使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肝硬化为我国常见病,肝硬化患者中有40%的人并发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脾大或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因多种机制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受损。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病例,术后肝功能不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手术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进一步受损。肠道黏膜屏障损伤严重影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的恢复及预后,并可诱发多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因此加强对肠黏膜的保护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有重要的意义。细菌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系统性细胞免疫功能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肝硬化时机体系统免疫防护能力下降,可以促进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同时细菌和内毒素的易位可以加重全身免疫功能障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可改善系统性细胞免疫功能。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运用于围手术期的中医药干预,针对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对围手术期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可以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逐步被整合到各类手术中,为手术患者提供最佳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进而全面促进手术患者预后的快速、良性转归。肠功能障碍治疗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黎介寿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治疗”项目近日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目前对肠功能的研究仍然是腹部外科的热点。既往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中医药应用的研究中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多年的临床研究表明,外治法吴茱萸热熨对腹部术后的快速康复,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良好效果,目前已经取得部分成果。本课题在总结整理既往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遵循DME科研设计原则,客观评价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对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功能、细胞免疫的影响。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不受术后禁食、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影响,且充分体现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研究目的1科学评价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2发掘传统中医理论脾胃学说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吴茱萸热熨对腹部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有助于从现代科学的微观指标解释中医脾胃学说在腹部围手术处理的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吴茱萸热熨组、空白对照组。(2)观察受试者术前及术后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检测受试者术前及术后第1、7天血常规、生化、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记录患者有无围手术死亡、肝/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肝性脑病、胸腔积液、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腹腔感染等并发症。(3)记录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等,评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4)检测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7天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LPS)水平、D-乳酸、尿果糖(L)/甘露醇(M)比值变化,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变化。(5)检测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第1、7天外周血CD3+、CD4+、CD8+变化,评估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入院时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因、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合并脾功能亢进情况等无明显差异。2.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病例均无围手术期死亡、肝/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病例,无二次手术。术后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术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予以溶栓治疗后痊愈。术后腹水细菌学培养阳性,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肺部感染,治疗组3例,对照组5例。3.两组术后心率(bmp)、体温(℃)比较术后第7d治疗组心率(88±8)次/分,对照组心率(80±5)次/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体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WBC(109/L)、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mg/L)比较。术后第7d中性粒细胞(%)治疗组为(75.4±8.6)%,对照组为(80.5±5.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术后第7d C反应蛋白(mg/L)治疗组为(25.6±16.4)mg/L,对照组为(42.6±18.3)mg/L,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5.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功能动态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PT均于术后第1d、第3d、第7d有升高趋势;但同一阶段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d,治疗组ALT、AS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LT、AST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较一般腹部术后明显延长。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0.27±13.68)h,第1次排气时间(80.76±18.33)h,第1次排便时间(105.03±16.41)h,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7.术后胃肠功能异常情况治疗组术后胃肠功能异常情况少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8.手术前后L/M值(L/M:乳果糖/甘露醇)比较手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液L/M均高出正常参考值范围(0.019-0.036),两组间的L/M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术后第7d治疗组与对照组尿液L/M均高于手术前,治疗组L/M小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9.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的变化手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d,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手术前、后血浆内毒素LPS的变化(Ea/ml)手术前两组间的内毒素LPS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血浆内毒素LPS值均高于术前:术后第7d,治疗组内毒素LPS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手术前、后血浆D-乳酸的变化手术前两组间的血浆D-乳酸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血浆D-乳酸高于术前水平;术后第7d,治疗组D-乳酸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手术前后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术前治疗组与对照组CD3+、CD4+、CD8+值明显低于正常值(正常值范围CD3+72±7%、CD4+43±9%、CD8+30±9%),术后第1d,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7d,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3+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中CD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d,对照组外周血中CD4+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CD4+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d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8+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术前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相对于一般的腹部疾病及腹部手术而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些现象明显突出,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进程、预后或结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患者胃肠动力、肠黏膜屏障、细胞免疫功能互为影响,又相辅相成。本研究结果发现吴茱萸热熨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细胞免疫功能,促进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患者的恢复。本研究解释了脾胃学说指导下外治法吴茱萸热熨促进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恢复的现代内涵。吴茱萸热熨治疗充分体现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体现中医药治疗干预术后核心环节,在现代中医外科中在现代发挥传统的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符合“中西医融合构建完美医学”的时代要求。

戴伟忻[7](2011)在《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下行肝叶切除术患者血浆D-乳酸浓度和二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控制性LCVP技术对行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肝右叶切除术患者30例,年龄24~55岁,体重45~78kg,ASAⅠ或Ⅱ级,8例非肝硬化患者归为非肝硬化LCVP对照组。2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肝硬化LCVP组和NCVP对照组,两组LCVP患者通过严格输液控制、应用小剂量硝酸甘油、利尿和调整体位等方法使肝叶切除术期间CVP调控在0~4mmHg范围,肝叶切除后以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浆补充体内液体欠缺,使CVP恢复至5~10mmHg水平。NCVP对照组CVP维持在5~10mmHg范围。所有患者的出血量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5%或血红蛋白浓度小于80g/l时开始输注浓缩红细胞和血浆。监测所有病例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肝实质离断时(T3)、手术结束(T4)、术后24h(T5)和术后48h(T6)的MAP和HR。记录T1~T4时点的CVP值,同时抽取动脉血行HB和HCT监测,记录手术中总的出血量及输夜量。分别于T1、T4、T5和T6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D-LAC,DAO浓度。结果:由于外科手术原因,Ⅰ组有1例、Ⅱ组有3例病人术中需进行全肝血流阻断,所以共有4例病人排除出研究观察病例,共有26例病人完成研究观察。1.出血量及输液量:三组患者术中尿量、输液量及输血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的出血量显着增多(P<0.05);Ⅲ组的血浆用量显着增多。2.血流动力学的影响:Ⅰ组和Ⅲ组的T2、T3及T4时点的MAP均显着低于T1、T5和T6 (P<0.05)。Ⅱ组T2时点的MAP显着低于其余各时点(P<0.05)。Ⅰ组T6时点的HR显着高于T1、T2 (P<0.05)。Ⅱ组T3、T5和T6时点的HR均显着高于T1、T2、T4 (P<0.05)。Ⅲ组T5和T6时点的HR均显着高于其余各时点(P<0.05)。Ⅰ组和Ⅱ组T4时点的CVP显着高于T1、T2、T3(P<0.05), T3时点的CVP显着低于T2。Ⅲ组T1时点的CVP显着低于T2、T3及T4(P<0.05)。三组患者的MAP和HR各个时点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Ⅰ组和Ⅱ组T3的CVP显着低于Ⅲ组该时点的CVP(P<0.05)。3. HB和HCT:三组患者的HB和HCT各个时点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T0比较,三组患者T4时点的HB和HCT均明显降低(P<0.05)。4.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Ⅱ组、Ⅲ组T4的PH、BE和HCO3-显着低于T2(P<0.05)。PH、PCO2、PO2、HCO3-、BE各指标T2、T4时点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5.血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变化:Ⅰ组、Ⅱ组和Ⅲ组血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的各时点组内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I组各时点的血D-乳酸浓度和DAO活性均显着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1.肝硬化患者在肝叶切除术前已存在肠道屏障功能不全。2.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接受肝叶切除术的肝硬化或非肝硬化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无明显不利影响。

王建尧[8](2010)在《白藜芦醇苷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及体会目的通过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建立大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动物模型,探索适宜的制模条件并且为下一步研究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稳定的模型动物。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SD)大鼠80只,根据使用的不同钝头针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19G组、21G组和23G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分别用19G、21G和23G口径的钝头针行大鼠门静脉部分缩窄术以建立CTPV动物模型。术后6周,同时采用门静脉测压、门静脉造影、门静脉及其周围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门静脉高压及海绵样变性形成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无大鼠死亡,19G组、21G组和23G组在术后48 h死亡的大鼠分别为2、4和16只。假手术组和19G组大鼠术后6周未形成门脉高压;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通畅,无曲张与扩张;病理学检查显示门静脉管腔无增大、内皮细胞光滑、中膜平滑肌层无增厚、外膜完整。21G和23G组术后6周门静脉压力均升高,CTPV形成;门静脉造影显示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病理检查显示多个管腔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血管腔,管腔之间为较狭窄的纤维性间隔,其内可见脂肪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肥大细胞等,门静脉管腔增大、血管内膜受损、内皮细胞脱落、中膜平滑肌增厚和血栓形成。结论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可以复制出类似CTPV的大鼠模型。21G钝针头更适宜CTPV大鼠模型的制作,该模型动物死亡率低,且成模率较高,比较稳定。第二部分白藜芦醇苷对CTPV大鼠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目的观察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以及白藜芦醇苷(Polydatin, PD对其的潜在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抓取的方式分为3组,即Sham(假手术)组、CTPV(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模型组与PD(白藜芦醇苷)给药组。采用门脉部分缩窄法复制CTPV大鼠动物模型;Sham组大鼠只是开腹游离门静脉后关腹。术后,Sham组以及CTPV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2ml灌胃6周。PD给药组给予生理盐水2ml+PD(40mg-kg-1·d-1)持续灌胃6周。6周后,通过测定门静脉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来分析机体抗氧化能力,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机体氧化能力;测定门静脉组织一氧化氮(NO)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含量来评价门静脉内皮功能的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以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门静脉组织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以及gp91phox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大鼠相比,CTPV模型组大鼠SOD、GSH-Px活性降低(77.29±4.61μU/LVs 103.05±8.07μU/L,P<0.01;157.44±26.46酶活力单位Vs 709.09±83.21酶活力单位,P<0.01),而MDA含量增加(5.33±0.35μmol/L Vs 3.59±0.44μmol/L, P<0.01),并且PD给药组大鼠SOD、GSH-Px活性均降低(93.7918.87μU/L Vs 103.05±8.07uU/L,P<0.05;442.14±74.67酶活力单位Vs 709.09±83.21酶活力单位,P<0.01),而MDA含量增加(4.45±0.36μmol/L Vs 3.59±0.44μmol/L, P<0.05);与CTPV模型组大鼠相比,PD给药组大鼠静脉血浆SOD和GSH-Px活性升高(93.79±8.87μU/L Vs 77.29±4.61μU/L, P<0.01;442.14±74.67酶活力单位Vs 157.44±26.46酶活力单位,P<0.01),而MDA含量降低(4.45±0.36μmol/L Vs 5.33±0.35μmol/L, 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显示,与Sham组大鼠相比,CTPV模型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mRNA表达增强(16.77±3.27 Vs1.31±0.95,P<0.01;11.64±7.34 Vs 1.93±0.86,P<0.01),并且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mRNA表达增强(6.72±2.09 Vs1.31±0.95,P<0.01;7.01±0.94 Vs 1.93±0.86,P<0.01);与CTPV模型组大鼠相比,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mRNA表达降低(6.72±2.09 Vs 16.77±3.27,P<0.01;7.01±0.94 Vs 11.64±7.34,P<0.01)。Western-blotting显示,与Sham组大鼠相比,CTPV模型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蛋白表达增强(0.82±0.02 Vs 0.52±0.03,P<0.01;0.78±0.08 Vs 0.35±0.01,P<0.01);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蛋白表达增强(0.71±0.07 Vs 0.52±0.03,P<0.01;0.45±0.01 Vs 0.35±0.01,P<0.05);与CTPV模型组大鼠相比,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的蛋白表达降低(0.71±0.07 Vs 0.82±0.02,P<0.05;0.45±0.01 Vs0.78±0.08,P<0.01)。门静脉组织NO含量及eNOS活性结果显示,与Sham组大鼠相比,CTPV模型组大鼠门静脉组织NO含量及eNOS活性均降低(2.33±0.82μmol/L Vs 85.00±3.16μmol/L, P<0.01;0.24±0.11U/mgprot Vs 17.6±0.78U/mgprot, P<0.01);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组织NO含量及eNOS活性均降低(7.17±1.17μmol/L Vs 85.00±3.16μmol/L, P<0.01; 2.50±0.80U/mgprot Vs 17.6±0.78U/mgprot, P<0.01);与CTPV模型组大鼠相比,PD给药组大鼠门静脉组织NO含量及eNOS活性均升高(7.17±1.17μmol/L Vs 2.33±0.82μmol/L, P<0.01; 2.50±0.80U/mgprot Vs 0.24±0.11U/mgprot, P<0.05)。结论CTPV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增强;氧化应激与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以及p22phox过表达有关;NADPH氧化酶依赖的氧化应激可能与CTPV大鼠门静脉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对门静脉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徐纪中[9](2010)在《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脾静脉壁iNOS、NF-kB表达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文中认为背景及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一组以门脉系统压力病理性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HT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处于高动力和高流量并存的状态。压力和流量增高可导致血管应力增加。随着对PHT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PHT患者除血流动力学紊乱外,还存在着门静脉系统的血管性病变,称为门静脉高压性血管病变(Portal hypertension vasculopathy, PHV),并在PHT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证明门脉高压症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后向血流理论”和“前向血流理论”。其中前向血流理论认为门脉高压症时门脉侧支循环阻力与正常门静脉血管阻力没有差异,维持门静脉高压的原因是较多的门静脉流入量使得门静脉主动充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门静脉高压症时不但存在门静脉系统及全身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同时还有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它们可能是促进或者影响出血的重要因素。门静脉高压症时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量、流速等还存在争议,是否与出血相关研究尚少。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过多可能是PHT时血管扩张和血管收缩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是NO合成的关键酶,NO产生过多可能是iNOS表达增强的结果。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 NF-κB)与iNOS的关系在其他领域研究较多,但它们在门静脉高压症时的脾静脉壁的表达的研究尚少,且是否与出血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实验组(PHT组)脾静脉标本48例,选取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择期行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病人。根据出血情况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为2组,A组无上消化道出血史者,B组为≥1次出血史者。术前对PHT各组进行门静脉系统各属支血流超声多普勒检查。对照组10例脾静脉标本取自该院同期外伤脾破裂行脾切除切除的病人。PHT组和对照组的脾静脉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脾静脉壁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NOS和NF-κB在PHT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门静脉的直径A组14.87±0.44mm,B组14.69±0.44mm。在A、B两组无显着差别(p>0.05),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A组11.43±0.52 cm/s,B组9.98±0.55 cm/s,A组门静脉血流速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A组1190.41±60.46L/min,B组1013.21±52.29L/min,A组的门静脉血流量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脾静脉平均流速A组9.99±0.52 cm/s,B组9.74±0.65 cm/s,A、B两组的脾静脉平均流速无显着差别(p>0.05)。脾静脉内径A组10.23±0.34 mm,B组10.74±0.41mm,A组的脾静脉内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静脉的血流量A组492.52±20.76L/min,B组528.26±34.22 L/min,A组的脾静脉的血流量显着低于B组(p<0.05)。3.A组的脾静脉血流量与门静脉血流量的比值0.42±0.03,B组为0.52±0.03,A组显着低于B组。4.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iNOS的阳性信号见于细胞的胞浆,PHT患者脾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iNOS的表达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血管则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且B组的阳性区平均光密度值大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 NF-κB免疫组化产物主要定位于内皮细胞胞浆和胞核,PHT组患者脾静脉内皮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对照组则成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且B组的阳性区平均光密度值大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HT患者A、B两组的脾静脉iNOS和NF-κ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9,P<0.01)。结论1.有出血史PHT组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变慢,血流量减少,提示上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2.PHT组的脾静脉血流量增多,说明脾脏与门静脉高压高动力循环有关,PHT出血组的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血流量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脾静脉的血流量增加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3.PHT组的脾静脉壁的iNOS和NF-κ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有出血史组高于无出血史组,提示两者可能与上消化道出血相关。4.PHT组患者iNOS和NF-κB表达水平成正相关,推测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

杨立平[10](200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肝硬化分布遍及全世.界,在我国也是多发病。肝硬化的病因世界各地有所不同,我国肝硬化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酒精中毒等。各种肝硬化的病因均能引起炎症坏死。肝细胞炎症、坏死,必将导致纤维增生而发生纤维化。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来源为肝星状细胞(HSC)。HSC在门静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在近年受到关注。HSC激活后,细胞内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使HSC的收缩能力增强。门静脉压力高低,取决于其阻力和流量多少。HSC的收缩功能对门静脉血流的阻力和流量,都起到调节作用。门脉高压可引起较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和顽固性腹水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并发症,因此如何治疗门脉高压的并发症成为当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点。目前降低门脉高压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加压素及生长抑素等。多是通过减少心输出量,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量,即作用于向前血流机制而降压,长期用药由于肝脏血流量降低而加重肝脏损害,并对全身血流动力产生不良影响。中药复方具有多靶位点、多环节、多方面的抑制胶原增生、减少胶原沉积、增加胶原降解、促进正常组织细胞增殖的作用,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中药复方可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局部微循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降低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而对平均动脉压、心率无影响。表明此类药物既可有效降低肝硬化的门静脉压力,又无全身血液动力学副作用,为一有希望的降门脉压药物。

二、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语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对照组治疗
        2.2.2 治疗组治疗
        2.2.2.1 治疗组术后处理
        2.2.3 治疗效果评估
        2.2.3.1 早期止血
        2.2.3.2 早期再出血
        2.2.3.3 近期再出血
        2.2.3.4 远期再出血
        2.2.3.5 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
        2.2.3.6 朝、汉族EVL治疗效果比较
        2.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早期止血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3.3 治疗组朝汉两民族患者EVL治疗效果比较
        3.3.1 一般资料比较
        3.3.2 再出血率、死亡率比较
        3.3.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3.4 EV复发率、复发时间、复发程度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2)TIPS术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对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资料、实验方法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肠-肝轴”: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关联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完成文章
作者简介
致谢

(3)吴茱萸热熨干预门脉高压断流术后肠—肝轴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肝硬化与肠-肝轴功能紊乱的认识
        1.1.1 肠-肝轴(Gut-liver axis)学说与研究基础
        1.1.2 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肠-肝轴功能紊乱
    1.2 肠-肝轴功能紊乱临床检测
        1.2.1 肠黏膜通透性检测
        1.2.2 血浆内毒素检测
        1.2.3 二胺氧化酶(DAO)
    1.3 肠-肝轴功能紊乱相关治疗
        1.3.1 原发疾病的积极治疗
        1.3.2 改善肝脏功能、降低门静脉压力
        1.3.3 改善胃肠动力、及早肠内营养支持
    1.4 中医“肝病实脾”理论与肠-肝轴功能的理论联系
    1.5 中医药治疗特点和现状
        1.5.1 中医药辩证分型综述
        1.5.2 中药治疗的研究综述
    1.6 结论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试验与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临床诊断标准
        2.1.3 病例筛选
        2.1.4 随机方法
        2.1.5 病例分组治疗方法
        2.1.6 观察项目
        2.1.7 数据收集和管理
        2.1.8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入院临床资料和一般情况
        2.2.2 术前、术后1d、3d、5d两组患者wBC(×10E9/L)比较
        2.2.3 术后1d、3d、5d两组患者肝功能动态变化比较
        2.2.4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2.2.5 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肠-肝轴功能的影响
        3.1.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3.1.2 肠道菌群紊乱
        3.1.3 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3.1.4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3.2 吴茱萸热熨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肝轴功能紊乱的中西医认识
        3.2.1 吴茱萸干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
        3.2.2 吴茱萸干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肠-肝轴功能紊乱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奥曲肽降门脉压及其空肠促吸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研究
    第一节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对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影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和病例选择
        1.2 HBC 及 HE 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HE 患者与正常人 COHb 水平差异比较
        2.2 HE 患者 COHb 水平与 HE 分期程度关系
        2.3 比较 HE 患者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下COHb 水平差异
        2.4 比较 HE 患者合并 HRS 时 COHb 水平
        2.5 比较 HE 患者合并 SBP 时 COHb 水平
        2.6 分析 HE 患者 COHb 水平与 PaO2 及 SaO2 的关系
        2.7 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
        1. HE 患者 COHb 水平差异
        2. HE 患者 COHb 水平与 HE 分期程度关系
        3. 比较 HE 患者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下 COHb 水平差
        4. 比较 HE 患者合并 HRS 时 COHb 水平
        5. 比较 HE 患者合并 SBP 时 COHb 水平
        6. 分析 HE 患者 COHb 水平与 PaO2及 SaO2的关系
        讨论
        总结
    第二节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介导的奥曲肽降门脉压机制探讨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门静脉压力测定
        2.4 标本采集
        2.5 检测指标及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OCT 作用对肝细胞保护作用
        1.1 血清肝功能学检测
        1.2 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2. OCT作用对门脉压力的影响
        3. OCT对PH大鼠肝脏HO-1表达的抑制作用
        3.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肝脏HO-1蛋白表达
        3.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肝脏 HO-1 蛋白表达
        3.3 RT- PCR 方法检测大鼠肝脏 HO-1 基因表达
        讨论
        总结
第二部分 肠道转运蛋白及代谢酶对奥曲肽肠吸收的影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细胞
        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2.3 主要实验方法及操作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OCT 在 Caco-2 细胞中的跨膜转运
        1.1 Caco-2细胞转运模型验证
        1.2 P-gp 及 MRP2 与 OCT 转运关系及 OCT 浓度选择
        2. P-gp/MRP2抑制剂对OCT在正常及PH大鼠离体翻转肠模型中的吸收影响
        3. P-gp/MRP2抑制剂对OCT在正常及PH大鼠空肠灌流模型中的吸收影响
        4. OCT在大鼠肠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5. OCT在人CYP3A4重组酶中的代谢研究
    讨论
    总结
第三部分 肝硬化门脉高压状态下奥曲肽空肠促吸收及降门脉压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及模型
        2.2 抑制 P-gp、MRP2 及 CYP3A4 促吸收考察研究
        2.3 考察在 PH 病理状态下 PepT1 表达及对 OCT 转运研究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P-gp/MRP2/CYP3A 混合抑制剂对OCT 在正常及 PH 大鼠体内吸收影响
        2. OCT及P-gp/MRP2/CYP3A4混合抑制剂对大鼠空肠上皮P-gp/MRP2/CYP3A4表达变化影响
        3. OCT联合P-gp/MRP2/CYP3A混合抑制剂降门脉压效果观察
        4. PH状态下PetT1表达及转运OCT机制研究
        4.1 PH 病理状态及 OCT 对 PepT1 表达影响
        4.2 Caco-2 细胞实验观察 PepT1 对 OCT 转运影响
        4.3 正常及 PH 大鼠翻转肠模型实验考察PepT1 对 OCT 转运影响
        4.4 正常及 PH 大鼠空肠灌流模型实验考察PepT1 对 OCT 转运影响
    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绩
致谢

(5)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
        1.1 对发生机制及病理演变的认识
        1.2 主要的诊断方法
        1.3 治疗方法
    2 祖国传统医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
        2.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2.2 当代对病因病机的总结
        2.3 中医对本病辨证论治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人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包括不适应症或剔除标准)
        1.5 治疗方案
        1.6 观察项目
        1.7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8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前情况
        2.2 治疗后情况
    3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意义及立题依据
        1.1 研究意义
        1.2 立题依据
        1.3 组方及药理研究
    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肝硬化门脉高压肠勃膜屏障损害研究进展
        1 肝硬化肠黏膜屏障的损害
        2 肝硬化对肠黏膜屏障的损害机制
    第二节 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临床检测
        1 肠黏膜通透性测定
        2 血浆内毒素检测
        3 肠黏膜pH测定
        4 二胺氧化酶
    第三节 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治疗
        1 原发疾病的积极治疗
        2 肠内营养
        3 营养成分的支持
        4 生态制剂
        5 谷氨酰胺
        6 重组人生长激素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研究
        1 病因病机
        2 中药复方研究
        3 单昧中药研究
        4 针刺治疗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4 随机方法
        5 病例分组治疗方法(试验方案)
        6 观察项目
        7 数据收集与管理
        8 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
        1 入院临床资料及术后一般情况
        2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第三节 讨论
        1 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因素
        2 吴茱萸热熨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胃肠动力的中医学认识
        3 吴茱萸热熨改善肝硬化门脉高压断流术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
        4 "肠-肝轴"假说与中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脾"的理论联系
        5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的肠肝免疫与细胞免疫
    第四节 结论
    第五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白藜芦醇苷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及体会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大鼠制模术后一般情况观察
        2 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的检测结果
        3 各组大鼠CTPV观察结果
    讨论
        1 死亡原因分析
        2 模型制作的体会
        3 钝针头口径的选择
        4 门静脉部分缩窄法制作CTPV动物模型的意义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白藜芦醇苷对CTPV大鼠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与分析
    结果
        1 门静脉血浆氧化应激相关指标
        2 门静脉内皮功能相关指标
        3 NADPH氧化酶表达的检测
    讨论
        1 CTPV大鼠门静脉氧化应激状态
        2 CTPV大鼠门静脉组织NADPH氧化酶的亚基表达及意义
        3 氧化应激对CTPV大鼠门静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4 PD对于门静脉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脾静脉壁iNOS、NF-kB表达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部分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部分
    综述正文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一.祖国医学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1.1 古代中医对胁痛、积聚、鼓胀的认识
        1.1.1 胁痛的病因病机
        1.1.2 积聚的病因病机
        1.1.3 鼓胀的病因病机
        1.2 现代中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疫毒感染的病因理论
        1.2.2 湿热内蕴的病机观
        1.2.3 情志内伤使疾病迁延难愈
        1.2.4 饮食不节、嗜酒过度加重疾病损害
        2 治法治则
        2.1 古代中医对胁痛、积聚、鼓胀的辨证论治
        2.1.1 胁痛论治
        2.1.2 积聚论治
        2.1.3 鼓胀论治
        2.2 现代中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辨证论治
        2.2.1 治肝为重理论
        2.2.2 攻补兼施理论
        2.2.3 化瘀为先理论
        2.2.4 补土为主理论
        2.2.5 分期论治理论
        2.2.6 辩病与辨证结合理论
    二.西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及治疗概况
        1 西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认识
        1.1 肝硬化的病因
        1.2 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
        2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
        3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治疗
        3.1 外科治疗
        3.2 内镜和介入治疗
        3.3 药物治疗
        3.4 肝移植
第二部分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辨证论治
        3.1 早期肝硬化的治疗
        3.2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3.2.1 疏肝理气、健脾消水类
        3.2.2 健脾活血、软肝利水类
        3.2.3 温阳健脾行水法
        3.2.4 益气健脾利水法
        3.2.5 活血化瘀利水法
        3.2.6 滋阴柔肝利水法
        3.2.7 健脾益肾消水法
        3.2.8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中药药效机制的研究
        4.1 单味中药的临床实验研究
        4.2 复方制剂的临床实验研究
    5 问题与展望
    6 结语
病例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四、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静脉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D]. 张珈恺. 延边大学, 2020(05)
  • [2]TIPS术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对全身炎症反应及肠道生物屏障的影响[D]. 刘宝晨. 南京大学, 2015(07)
  • [3]吴茱萸热熨干预门脉高压断流术后肠—肝轴功能研究[D]. 陈彦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4]奥曲肽降门脉压及其空肠促吸收机制研究[D]. 孙晓宇. 大连医科大学, 2013(05)
  • [5]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法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观察[D]. 郭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吴茱萸热熨改善门奇断流术后胃肠动力、肠粘膜屏障的临床研究[D]. 钟小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0)
  • [7]低中心静脉压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D]. 戴伟忻.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8)
  • [8]白藜芦醇苷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D]. 王建尧. 遵义医学院, 2010(03)
  • [9]门静脉高压症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脾静脉壁iNOS、NF-kB表达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D]. 徐纪中. 郑州大学, 2010(06)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门脉高压研究进展[D]. 杨立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门静脉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