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某高校87名学生肥胖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宁,项艳丽,潘欢军,林杨闯[1](2021)在《台州市某高校入学新生血压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台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血压水平及分布情况,分析影响高校学生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9年9月台州市某高校入学的3 203名新生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和腰围等数据,同时开展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高校学生血压水平为(115.99±13.42)mm Hg/(70.76±7.89)mm Hg,高血压患病率为1.53%,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为38.84%。收缩压与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均呈正相关(r=0.354、0.535、0.456、0.480,均P<0.01),舒张压与性别、身高、体质量、BMI和腰围均呈正相关(r=0.188,0.164,0.288,0.262,0.285,均P<0.01),体质量、性别、腰围、身高及吸烟对收缩压均有影响(B=0.303,-7.467,0.182,0.105,2.059,均P<0.05),体质量、腰围、性别及吸烟对舒张压均有影响(B=0.065,0.115,-1.561,2.642,均P<0.01)。结论吸烟、BMI是台州市某高校学生血压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将血压正常高值学生作为高校学生血压健康管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加强高校学生健康教育。
李凤[2](2021)在《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2019年底武汉市及全国其他地市持续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自此新冠肺炎开始迅速爆发并对普通民众的身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冠肺炎患病人数多、分布广加之病毒本身传播潜伏性较强,使得新冠肺炎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在短期之内被彻底削株掘根的病毒。新冠肺炎不仅对社会民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使得社会民众长期处于焦虑恐慌的状态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了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战,居家隔离时期在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全国大中小学校在短时间内以线上网络教学全面替代线下传统教学。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下学生复课返校重回线下传统教学环境。为了深入了解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在疫情防控下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有氧健身操对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教学实验法、心理测量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测量工具对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的黄麓师范学校280名中职学生进行有氧健身操干预,在了解疫情防控下居家隔离时期和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氧健身操在不同时期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疫情防控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居家隔离时期学生心理焦虑状况较复课返校时期更为严重。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不同年龄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性别、独生子女状况,城镇子女状况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之间无显着性差异。(2)除复课返校时期的冲动倾向外,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线上线下课程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均具有促进作用。(3)性别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对女性的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优于男性;年龄差异上,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5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对18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不显着;独生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优于独生子女;城镇子女差异上,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课程对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大致相同。根据结论提出一下建议:(1)疫情防控期间应加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2)疫情防控下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自责倾向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课程实施策略,并提高教师对疫情防控下课程改革的认识,建立常态化培训提高线上教学能力。(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应大力开发体育线上、线下以及相关衔接课程,完善教学实施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运动参与度,在增强学生身体免疫力的同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王佳卉[3](2020)在《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目前,学生个体层面的锻炼动力不足成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不力的内核因素。20年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根本宗旨在于通过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过程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可见,大学生对于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关注程度作为《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因素,其是否会对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将进一步完善锻炼行为的理论,同时也能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及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干预提供实践依据。为此,本研究将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目标导向行为理论,将锻炼内部动机和锻炼意向作为中介变量,探寻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研究首先选用149名大学生(男=86人,女=63人)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拟定相关访谈提纲,并对21名大学生(男=11人,女=10人)展开访谈,通过质性分析确定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的主要因素。然后选取浙江省某2所及江苏省某2所高校的1219名大学生(男=642人,女=577人,年龄=19.31±1.14岁),采用自编《体测结果关注问卷》、修订后的《锻炼坚持性问卷》、《锻炼内部动机问卷》及《锻炼意向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在统计方法上,采用NVivo11.0中文版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分类,确定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的内容维度;采用SPSS20.0、AMOS20.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具体而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锻炼坚持性的人群特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预测效应;运用Bootstrap方法及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大学生锻炼内部动机与锻炼意向在体测自我比较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1)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是指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关心与重视程度,其具体的内容维度依次为:《标准》评价关注、体测自我比较关注以及体测他人比较关注;(2)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在性别、年级、体质健康等级、身体形态评价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显着相关,体测结果关注可以预测锻炼坚持性。其中,体测自我比较关注是预测锻炼坚持性及努力投入与情感体验因子的主导因素,《标准》评价关注最能预测锻炼行为。(4)大学生体测自我比较关注对锻炼坚持性产生了显着的预测效应,总效应值为0.3728。其中,锻炼内部动机发挥了显着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026,占总效应的27.52%;锻炼意向也发挥了显着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354,占总效应的36.32%。锻炼内部动机与锻炼意向的交互作用也发挥了显着的链式中介效应,其效应值为0.0902,占总效应的24.2%,而体测自我比较对锻炼坚持性的直接效应未达到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其效应值为0.0446。研究结论:(1)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具有预测效应。研究预示我们:为有效促进大学生的锻炼坚持性,在保证《标准》评价关注干预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大学生体测自我比较关注及他人比较关注的干预。(2)大学生的体测自我比较关注对锻炼坚持性具有预测效应,这种预测效应的机制主要是锻炼内部动机与锻炼意向的间接效应,即大学生体测自我比较关注无法直接影响个体的锻炼坚持性,而是通过增强大学生的锻炼内部动机及提升锻炼意向的间接路径来促进其锻炼坚持性。研究预示我们:为确保体测自我比较的干预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积极效应,必须注重锻炼内部动机和锻炼意向在其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王平[4](2020)在《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影响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干预,验证干预对提升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及改善生活方式的效果,为有针对性地对高职护生开展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第一阶段采用现况调查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1-3月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院校三年制专科护理68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2015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修订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同伴影响抵抗问卷对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进行现况调查。2.第二阶段采取前后对照类试验研究设计,从调查对象中选取一部分对象进行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纳入117人。干预时间为6个月,干预方法包括专题讲座(4次)、观看视频、微信群、同伴教育(1-2次/月)等,采用与第一阶段相同的问卷进行调查,对干预前后护生的健康素养及生活方式水平进行比较。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现状684名高职护生健康素养总分为56.00(52.00,60.00),基本知识和理念维度得分为24.00(22.00,26.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维度得分为19.00(17.00,21.00),健康技能维度得分为13.00(11.00,14.00)。2.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总分的主要因素包括年级、同伴影响抵抗、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健康知识关注度,共解释健康素养变异的11.2%。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总分较低年级高;同伴影响抵抗得分高者健康素养总分较高;女生健康素养总分高于男生;母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学生健康素养总分高于其他学生;经常关注健康知识者健康素养总分高于偶尔关注者和完全不关注者。3.高职护生生活方式现状684名高职护生生活方式总分为120.26±16.11,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得分为6.83±2.38,规律生活行为维度得分为10.00±2.52,饮食营养行为维度得分为13.86±3.09,健康危害行为维度得分为9.31±1.29,健康责任行为维度得分为20.06±3.22,人际关系行为维度得分为23.48±4.19,压力管理行为维度得分为17.78±3.23,生命欣赏行为维度得分为18.95±3.77。4.高职护生生活方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生活方式总分的主要因素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测健康状况、健康知识关注度、同伴影响抵抗、健康素养得分、性别,共解释生活方式变异的32.9%。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强,生活方式总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好生活方式总分越高;经常关注健康知识者生活方式总分高于偶尔关注者和完全不关注者;同伴影响抵抗越强生活方式总分越高;健康素养得分越高生活方式总分越高;女生生活方式总分高于男生。5.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干预后护生健康素养总得分(Z=9950.500,P<0.05)、基本知识和理念(Z=10703.500,P<0.05)、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Z=9106.500,P<0.05)及健康技能(Z=8277.000,P<0.05)三个维度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护生生活方式总分(t=-2.649,P<0.05)、规律生活行为维度(t=-5.099,P<0.05)、饮食营养行为维度(t=-3.993,P<0.05)、健康责任行为维度(t=-2.401,P<0.05)及生命欣赏行为维度(t=-2.029,P<0.05)得分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锻炼行为维度、健康危害行为维度、人际关系行为维度、压力管理行为维度得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2.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3.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各维度水平在干预前后效果不均衡,受多种因素影响。
陈孝萍[5](2020)在《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对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所抽取的江西省赣州市所有中学,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赣州市1318岁的中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同时对抽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放体育健身问卷,分析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和“家校社”因素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旨在掌握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试图找出影响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水平和“家校社”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1)赣州市中学男女生体质健康总成绩合格率分别为85.7%、91.4%。体质单项指标中男生50米跑合格率最高(92.9%),引体向上合格率最低(24.3%);女生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93.2%),800米跑合格率最低(73.1%)。(2)赣州市乡镇男女生身体形态、视力、下肢爆发力均优于城市;乡镇女生生理机能和男生柔韧素质、肌肉力量、耐力素质优于城市;城市女生柔韧素质优于乡镇(P<0.01)。(3)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一周MVPA天数为34天,城乡学生周末屏幕时间和城市学生课外作业时间超过2h。城乡、男女、初高中学生MVPA天数、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均呈显着性差异(P<0.05)。。(4)影响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身体活动因素有:MVPA,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P<0.05)。(5)影响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家校社”因素有: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父母身体活动、父母鼓励和陪伴及家庭体育金钱投入;学校场地器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和氛围及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社区免费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情况、社区青少年体育组织及社区锻炼设施(P<0.05)。研究结论:(1)2019年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合格率,男生50米跑合格率最高,引体向上合格率最低;女生仰卧起坐合格率最高,800米跑合格率最低;肺活量和视力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整体体质合格率低于2014年江西省平均水平。(2)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城乡差异表现在:乡镇男女生身体形态、视力、下肢爆发力均优于城市;乡镇女生生理机能和男生柔韧素质、肌肉力量、耐力素质优于城市;城市女生柔韧素质优于乡镇。(3)赣州市城乡1318岁中学生MVPA均较低,周末屏幕时间均较长,城市学生课外作业时间较长;城市学生MVPA水平和屏幕时间少于乡镇,课外作业时间多于乡镇;女生MVPA天数和屏幕时间少于男生,课外作业时间多于男生;高中学生课外作业时间少于初中。(4)学习日和周末MVPA水平低,屏幕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间长是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不合格的身体活动主要因素(5)家庭因素中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父母身体活动水平、父母鼓励、父母陪伴、家庭体育金钱投入,学校因素中场地器材、课外体育锻炼时间、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学生上下学交通方式选择,社区因素中免费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成立青少年体育组织、锻炼设施是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的“家校社”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因素主要对身体素质和体质总成绩影响较大,社区因素主要对身体素质和视力影响较大。
丁爽[6](2020)在《邻苯二甲酸酯对青春期学生和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被广泛用作塑料产品生产中的增塑剂。PAEs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对机体的多组织器官产生毒性作用。随着全球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的逐年增加,PAEs与肥胖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发现,PAEs暴露可以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质沉积,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对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青春期学生尿液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脂质代谢的关系;并通过动物实验明确每日估计摄入量最高的PAEs—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再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分析探讨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在PAEs暴露与血浆脂质水平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可为青春期肥胖及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及其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联性研究目的:评估青春期学生PAEs的暴露情况,探讨生活行为方式与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间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经知情同意后,选择吉林省某高校1619岁的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共463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活行为方式资料。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液和尿液。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检测研究对象尿肌酐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研究对象尿液中的7种PAEs代谢产物(包括DEHP代谢产物MEHP、MEOHP、MEHHP、MECPP和MCMHP,DEP代谢产物MEP,DBP的代谢产物MBP)。采用IBM 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药代动力学公式计算DEHP、DEP和DBP的每日估计摄入量,并评估PAEs的暴露风险;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间的关联。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除了MEOHP和MEHHP的检出率分别为99.4%和98.7%外,其余5种PAEs代谢产物的检出率均为100%。2.研究对象尿液中MBP的中位数浓度最高,为42.80μg/L,其次是∑DEHPm(34.56μg/L)和MEP(27.50μg/L),DEHP代谢产物的中位数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ECPP(13.00μg/L)、MCMHP(7.58μg/L)、MEOHP(6.04μg/L)、MEHHP(4.78μg/L)和MEHP(3.18μg/L),且肌酐调整后的趋势相同。3.每日估计摄入量中位数最高的PAEs(2.41μg/kg·bw/d)是DEHP,其次是DBP(2.18μg/kg·bw/d)和DEP(1.35μg/kg·bw/d)。基于肌酐模型计算的DEHP,DBP和DEP的每日估计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1.50、1.33和0.82μg/kg·bw/d,低于体积模型。4.在463名研究对象中,有12名(2.6%)研究对象的DBP的每日估计摄入量超过了10μg/kg·bw/d(TDI参考限值),且有13名(2.8%)显示具有PAEs暴露所致抗雄激素的累积风险。在肌酐模型中,3名(0.6%)研究对象的DBP的每日估计摄入量超过了10μg/kg·bw/d,有5名(1.1%)显示具有抗雄激素的累积风险。5.使用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与尿液MEHP、MEHHP、MECPP和∑DEHPm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体育锻炼时长与MEOHP水平呈显着负相关(P<0.05),经常食用快餐与MB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护理类和美容/修饰类化妆品使用频率与ME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1.青春期学生普遍暴露于DEP、DBP和DEHP。2.青春期学生每日估计摄入量最高的PAEs是DEHP。3.约有3%的青春期学生有抗雄激素作用的累积风险。4.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受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脂质代谢的关联研究目的:明确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与脂质代谢的关联性,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以463名青春期学生为研究对象,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计算BMI和WHR;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测量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2、SR-BI、LDLR、NR1H3和ABCA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体格测量指标、血浆脂质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关联性。检验水准设为α=0.05。结果:1.研究对象的WHR与尿液中MECPP和∑DEH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2.研究对象尿液中MBP、MECPP、MCMHP和∑DEHP与HDL-C呈显着正相关(P<0.05);除MCMHP外,所有DEHP代谢产物均与TC/HDL-C呈显着正相关(P<0.05);所有DEHP代谢产物均与LDL-C/HDL-C呈显着正相关(P<0.05)。3.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SREBP-2、NR1H3、LDLR mRNA表达水平与尿液中MCMH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SR-BI mRNA表达水平与MECPP和MCMH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结论:1.PAEs暴露可能促进青春期肥胖的发生。2.PAEs暴露可能干扰青春期学生血浆中脂质的水平。3.PAEs暴露可能会干扰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2、NR1H3、SR-BI和LDLR mRNA的表达,影响脂质代谢。第三部分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目的:明确每日估计摄入量最高的PAEs—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探讨DEHP影响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21日龄,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后采用第一部分中青春期学生每日摄入量最高的PAEs—DEHP对大鼠进行灌胃染毒。共分为4个剂量组,对照组(玉米油)、低剂量DEHP染毒组(5 mg/kg/d)、中剂量DEHP染毒组(50 mg/kg/d)和高剂量DEHP染毒组(500 mg/kg/d),每日清晨灌胃染毒一次,连续染毒8周。染毒结束后,麻醉处死大鼠,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生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TG、HDL-C和LDL-C的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2、CYP7A1、SR-BI、LDLR、NR1H3和ABCA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肝脏中脂质代谢相关蛋白SREBP-2、CYP7A1、SR-BI、LDLR、NR1H3和ABCA1的表达水平。采用IBM 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差异,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血清T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DEHP染毒组(P<0.05),HDL-C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LDL-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组织TC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HDL-C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DEHP染毒组(P<0.05)。3.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SREBP-2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DEHP染毒组(P<0.05);各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CYP7A1和LDLR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SR-BI mRNA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DEHP染毒组显着低于中剂量DEHP染毒组(P<0.05);低、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NRIH3和ABCA1的mRNA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ABCA1 mRNA水平显着低于中剂量DEHP染毒组(P<0.05)。4.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SREBP-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CYP7A1和NR1H3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中剂量DEHP染毒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SR-BI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DEHP染毒组大鼠肝脏ABCA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低剂量DEHP染毒组(P<0.05)。结论:1.DEHP暴露可以干扰青春期大鼠血清和肝脏的脂质水平。2.DEHP暴露能够改变青春期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SREBP-2、CYP7A1、SR-BI、LDLR、NR1H3和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3.DEHP暴露可以影响青春期大鼠体内胆固醇和脂蛋白的代谢,干扰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过程,影响脂质代谢。第四部分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对PAEs暴露与青春期学生血浆脂质水平关联的中介作用目的:明确PAEs暴露对青春期学生外周血细胞中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在PAEs暴露与青春期学生血浆脂质水平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以青春期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中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对象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的关联;采用中介模型分析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对PAEs暴露与青春期学生血浆脂质水平关联的中介作用,检验水准设为α=0.05。结果:1.研究对象尿液中DEHP代谢产物的水平与JAK2 mRNA表达水平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DEHP代谢产物和MBP与JAK3基因的mRNA表达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MEOHP和MEHHP与STAT5b的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P<0.05);MEOHP和MCMHP与PPARγ的表达水平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5)。2.研究对象外周血白细胞JAK3 mRNA表达水平在MEHP、MEOHP、MEHHP、MECPP和∑DEHP与TC/HDL-C的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比例范围为15.71%17.18%,JAK3 mRNA表达水平在DEHP代谢产物与LDL-C/HDL-C关联中的也具有中介作用,且中介比例范围为12.69%20.86%;STAT5b mRNA表达水平在MEOHP、MEHHP和∑DEHP与TC/HDL-C的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比例范围为6.59%10.76%;PPARγmRNA表达水平在MEOHP与TC/HDL-C的关联中具有中介作用,中介比例为14.87%,且PPARγ基因在MEOHP和MCMHP与LDL-C/HDL-C的关联中也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比例分别为15.06%和18.12%。结论:1.PAEs暴露可上调青春期学生外周血细胞中JAK2、JAK3、STAT5b和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2.JAK3、STAT5b和PPARγ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TC/HDL-C和LDL-C/HDL-C的关联中存在中介作用。3.PAEs可能是通过JAK-STAT-PPARγ途径来干扰青春期学生血浆脂质水平,影响脂质代谢。
宋晓鹏[7](2020)在《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了解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患病情况,了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状况及运动情况。以期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群体高血压情况的关注度,并针对性的提出预防策略,同时为青年学生的高血压防治提供数据资料。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大学生群体中抽取5000名学生,由经过培训的研究人员参与学生的体检来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腹围、血压、脉搏并记录数据。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一般资料、生活行为方式(饮食、吸烟、饮酒)、睡眠情况、运动情况、心理状况等。最后搜集整理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逻辑校对。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ɑ=0.05。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调查总共纳入5000名不同年级的高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50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4830份,有效率为97%。男性有1911人,占39.6%,女性为2919人,占60.4%。汉族学生有3333人,占69%;蒙古族学生有1348人,占27.9%;其他民族学生有149人,占3.1%。调查的大学生中吸烟率为6.2%,饮酒率为21.9%。63.7%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42.4%的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小于1次,有36.8%的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在1-3次之间,仅有20.6%的学生每周的运动次数能达到3次以上。肥胖和超重的学生比例达到26.9%,其中男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为37.9%(725/1911),女生肥胖和超重的比例为19.7%(577/2919)。心理不适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心理不适问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烦躁、孤独五种心理不适。其中有64.3%的学生存在上述几种心理不适情况,持续时间不同。有28.6%的学生存在1项心理不适,有35.7%的学生存在2-3项心理不适。(2)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患病情况调查发现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11.4%,女性为2.3%,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高血压发病率高于蒙古族学生,低于其他民族的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酒、吸烟、运动量不足、睡觉打鼾、心理情绪障碍、超重和肥胖、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可能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睡觉打鼾、运动量<3次/周、心理不适、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男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9.7%,女性为14.5%,男性高血压前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之间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饮食偏咸、饮酒、吸烟、运动量不足、睡觉打鼾、心理情绪障碍、超重和肥胖、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前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可能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运动量<1次/周、心理不适、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4830人,高血压患者有285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9%。高血压前期检出人数为1182人,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24.5%。
龙鸣燕[8](2020)在《基于新媒体的大一新生健康素养视频干预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衡阳市某高校大一新生进行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科普动画视频的干预实验,比较干预前后其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分析学生对干预满意评价以及再次参与干预意愿,探索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科普动画视频对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探讨学生对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科普动画视频的接受程度,为高校开展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层等比例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00名湖南省衡阳市某高校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根据所罗门四组设计分为前测实验组、前测对照组、未前测实验组、未前测对照组,每组150人。2019年10月-2019年12月运用《漫话健康素养—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解读(2015版)》趣味科普动画视频开展为期12周,每周一次的健康素养干预。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根据现有国家居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设计本次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同时广泛参阅相关问卷后自编满意情况评价问卷,利用问卷星自填问卷方式回收问卷。干预实施前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基线调查,干预后再进行终末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描述,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百分比,利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健康素养水平变化,分析4组间健康素养具备率、得分、各条目回答正确率变化差异。结果(1)干预前衡阳市某高校大一新生145人(48.33%)具备健康素养,前测实验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0.00%,前测对照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6.67%;干预后前测实验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81.33%,未前测实验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68.00%,前测对照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55.33%,未前测对照组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2.00%。(2)前测实验组健康素养具备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x2为32.660,P=0.000);干预后,前测实验组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前测对照组(x2为23.430,P=0.000);干预后,未前测实验组研究对象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未前测对照组(x2为20.485,P=0.000)。(3)前测实验组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为51.96±4.81,前测对照组学生的健康素养得分为50.95±5.52,干预后得分分别提高3.71±5.29分和0.90±7.03分。(4)排除共变项前测成绩对依变项后测成绩的影响力后,自变项干预对依变项后测成绩所造成的实验处理效果显着,其F=20.626,P=0.000。前测效果在健康素养得分上显着,F=7.290,P=0.007;前测和干预的交互作用在健康素养得分上效果不显着,F=0.150,P=0.698。(5)58.00%的学生评价此次干预对自身及周围人群健康改善为满意,75%的学生评价此次干预的利用网络进行健康教育方式为满意。参与活动后,98.33%学生愿意再次接受我们开展健康教育;学生推荐此次活动意愿平均得分为7.82分,NPS值为15.66。结论(1)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动画视频干预能够提高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新媒体动画视频干预是值得推广的高校健康素养教育途径。(2)学生对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科普动画视频干预满意度较高,再次参与相同活动意愿较强。
高婷婷[9](2020)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的调查,来探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为采取科学的营养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2000名不同专业的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和饮料习惯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饮食行为情况上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哪些饮食行为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体质量指数。结果1体质量指数在1853名大学生中,超重149(8.1%)、肥胖31(1.7%)、低体质量319(17.1%)、正常体质量1354(73.1%),超重和低体质量存在明显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P<0.05)。2饮食结构男生与女生选择饮食结构均有显着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甜食、油炸、肉类食品有显着差异(P<0.05);超重、肥胖与经常选择油炸、高脂食品显着相关(P<0.05)。3饮食习惯男生与女生选择饮食习惯均有显着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暴饮暴食、食欲、饱度有显着差异(P<0.05);超重、肥胖与经常选择代餐显着相关(P<0.05),低体质量与经常选择很饱、加餐、油肉食品呈负相关(P<0.05)。4饮料习惯男生与女生选择饮料习惯均有显着差异(P<0.05);文科生与理科生选择饮料种类、饮料量有显着差异(P<0.05);超重与饮料种类、饮料量显着相关(P<0.05)。5影响体质量指数的饮食行为因素日食用油摄入量>25g(OR=3.128)和吃饭时间<5min(OR=3.131)是大学生超重的危险因素;1-2d/周或3-4d/周食用肉类(OR=0.095和0.175)、1-2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355)和饮用水类饮料(OR=0.426)是大学生超重的保护因素。1-2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116)是大学生肥胖的保护因素。1-2d/周或3-4d/周食用高脂食品(OR=0.498和0.414)、吃饭时间6-15min(OR=0.653)是大学生低体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密切相关。超重肥胖与经常食用油炸、高脂食品、用零食代餐高度相关,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在饮食行为上存在差异。油脂摄入过量、吃饭时间过短可能是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而少量食用肉类、高脂食品和饮用水类饮料可能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适量食用高脂食品、吃饭时间适中可能是大学生低体质量的保护因素。
黄苏群[10](2019)在《肇庆中职医学生体育与营养对体质健康促进影响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为了国家的持续繁荣发展,我国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2030”的建设。全民体质健康促进必须要将全民健身融合进来,继续加强落实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计划”。与此同时,落实“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是健康中国的另一重要内涵与要求。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和主力军。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政府长期以来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但在新形势下,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体质健康问题仍然亟待解决。目的中职医学生作为将来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他们的健康不仅是自身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更是全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支撑。本研究通过调查中职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结合体力活动水平、体育锻炼态度、膳食营养和营养KAP等重点内容,探究体育与营养对体质健康促进的联系与规律,为推动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升其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及合理的对策参考。方法对240名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后,再进行体力活动水平、体育锻炼态度、膳食营养和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KAP)的调查,运用SPSS 19.0软件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中职医学生的体质测试总评平均分是67.98土 10.78,耐力跑得分最低,只有44.63±26.35。男生总分低于女生(P<0.01),城镇学生总分低于农村学生(P<0.01)。中职医学生体力活动水平普遍偏低,高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比例是9.58%,中体力活动的是30.83%,低体力活动的是59.58%。体力活动水平对体质健康的影响未达显着水平(P>0.05)。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一般,男生好于女生(P<0.01)。体育锻炼态度越积极,高、中体力活动水平的人数比例越高(P<0.01)。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总分与体质测试总分之间呈低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262(P<0.01)。中职医学生的膳食能量摄入普遍不足,能量构成比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偏低,脂肪偏高。学生的钙、镁、钾、硒、碘、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摄入不足,维生素B3和维生素E则摄入过量。不同体质健康等级之间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不显着(P>0.05)。学生营养KAP情况一般,家人是否关注营养和月饮食费用对学生的营养KAP得分存在影响(P<0.01)。学生的营养知识掌握不到位,营养态度较为良好,而营养行为表现一般。营养KAP对膳食营养的影响不明显。营养KAP总分和体质测试总分之间存在低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45(P<0.01)。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中职医学生群体之间,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差异不显着(P>0.05)。而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营养KAP之间呈中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430(P<0.01)。结论1.肇庆某院校中职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一般,存在的问题较多。2.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偏低,体育锻炼积极性较差。体育锻炼态度越积极,体力活动水平越高,体质健康水平越良好。3.学生的膳食结构差,营养状况不理想,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KAP水平不高,薄弱的营养知识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营养行为。营养KAP得分越高,体质健康水平越好。体力活动水平与膳食营养之间存在一定的行为协同性。体育锻炼态度与营养KAP之间在健康心理学之中具有统一性。
二、某高校87名学生肥胖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高校87名学生肥胖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台州市某高校入学新生血压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设计统一调查问卷 |
1.2.2 血压测量 |
1.2.3 身高、体质量和腰围测量 |
1.2.4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血压水平状况 |
2.3 超重及肥胖状况 |
2.4 血压水平与各测量参数的Pearson相关分析 |
2.5 血压水平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分析 |
2.6 血压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2019年台州市某高校学生中有一定比例的高血压,且存在性别差异 |
3.2 2019年台州市某高校学生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占比高 |
3.3 2019年台州市某高校学生血压相关的影响因素 |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新型冠状病毒 |
2.1.2 有氧健身操 |
2.1.3 心理健康 |
2.2 新冠肺炎防控下学校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1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实证研究 |
2.2.2 疫情防控下学校课程开展的理论研究 |
2.3 有氧健身操的研究现状 |
2.3.1 有氧健身操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
2.3.2 有氧健身操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
2.3.3 有氧健身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2.4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 |
2.4.1 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研究 |
2.4.2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
2.4.3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
2.5 文献述评 |
3.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心理测量法 |
3.2.4 教学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黄麓师范学校课程改革基本情况分析 |
4.1.1 居家隔离时期线上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
4.1.2 复课返校时期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实施策略 |
4.1.3 线上线下有氧健身操课程对比分析 |
4.2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4.2.1 不同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 |
4.2.2 不同人口学特征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研究 |
4.2.3 小结 |
4.3 不同时期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4.3.1 居家隔离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
4.3.2 复课返校时期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
4.3.3 小结 |
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中职学生心理效益的差异研究 |
4.4.1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性别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
4.4.2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年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
4.4.3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独生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
4.4.4 有氧健身操对不同城镇子女状况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对比分析 |
4.4.5 小结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研究不足与后期设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专家访谈提纲 |
附件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 |
附件三:居家隔离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
附件四:复课返校时期有氧健身操教学大纲及教案 |
(3)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现状与趋势 |
1.1.2 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导向 |
1.1.3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趋势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对象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1.4.1 内容创新点 |
1.4.2 视角创新点 |
1.4.3 方法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
1.5.1 基本框架 |
1.5.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
2.1.1 体测结果关注 |
2.1.2 锻炼内部动机 |
2.1.3 锻炼意向 |
2.1.4 锻炼坚持性 |
2.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2.2.1 锻炼坚持的理论模型 |
2.2.2 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2.2.3 体质测试对锻炼认知及行为的影响研究 |
2.2.4 青少年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关系的研究 |
2.3 前人研究的不足 |
2.3.1 理论视角的单一 |
2.3.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
第三章 理论构建与研究假设 |
3.1 理论基础 |
3.1.1 目标导向行为理论 |
3.1.2 自我决定理论 |
3.2 概念模型 |
3.2.1 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预测模型 |
3.2.2 体测自我比较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关系的链式中介模型 |
3.3 研究假设 |
3.3.1 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 |
3.3.2 体测自我比较关注与锻炼坚持性 |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
4.1 问卷的设计与测量 |
4.1.1 《体测结果关注问卷》 |
4.1.2 《锻炼内部动机问卷》 |
4.1.3 《锻炼坚持性问卷》 |
4.1.4 《锻炼意向问卷》 |
4.2 数据的收集 |
4.2.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4.2.2 体质测试实施与数据收集 |
4.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 |
5.1 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的特征分析 |
5.2 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特征分析 |
5.3 体测结果关注、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意向与锻炼坚持性的相关分析 |
5.4 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
5.5 体测自我比较关注、锻炼内部动机、锻炼意向对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
5.6 体测自我比较关注影响锻炼坚持性:锻炼内部动机与意向的的链式中介效应模型 |
第六章 讨论 |
6.1 关于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的人群特征 |
6.2 关于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人群特征 |
6.3 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预测效应 |
6.4 大学生体测自我比较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关系的链式中介效应 |
6.4.1 锻炼内部动机的中介效应 |
6.4.2 锻炼意向的中介效应 |
6.4.3 锻炼内部动机与锻炼意向的链式中介效应 |
6.5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6.5.1 本研究的不足 |
6.5.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体测结果关注问卷 |
附录二 锻炼内部动机测量问卷 |
附录三 锻炼意向问卷 |
附录四 锻炼坚持性问卷 |
附录五 关于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内容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现况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资料收集 |
4 质量控制 |
5 资料统计及分析 |
6 伦理原则 |
7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2 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同伴影响抵抗问卷得分 |
3 高职护生的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
4 高职护生的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 |
讨论 |
1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2 高职护生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3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
第二部分 基于Pender健康促进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工具 |
3 健康教育干预内容及方式 |
4 资料收集 |
5 质量控制 |
6 资料统计及分析 |
7 伦理原则 |
8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干预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
2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同伴影响抵抗得分比较 |
3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健康素养得分比较 |
4 高职护生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得分比较 |
讨论 |
1 高职护生健康素养、生活方式的干预效果 |
2 对策及建议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相关概念概述 |
1.1.1 体质与健康 |
1.1.2 身体活动 |
1.2 国外相关研究 |
1.2.1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 |
1.2.2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研究 |
1.2.3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的研究 |
1.3 国内相关研究 |
1.3.1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 |
1.3.2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研究 |
1.3.3 关于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与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资料法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各指标合格率分析 |
3.1.1 身体形态指标正常率 |
3.1.2 视力指标正常率 |
3.1.3 肺活量指标合格率 |
3.1.4 身体素质指标合格率 |
3.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城乡比较 |
3.2.1 身体形态指标比较 |
3.2.2 肺活量指标比较 |
3.2.3 视力指标比较 |
3.2.4 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
3.3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身体活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
3.3.1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身体活动调查基本情况 |
3.3.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与身体活动的回归分析 |
3.4 “家校社”因素对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
3.4.1 “家校社”因素调查基本情况 |
3.4.2 赣州市13~18 岁中学生体质健康与“家校社”因素的回归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邻苯二甲酸酯对青春期学生和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 |
1.2 PAES概述 |
1.2.1 PAEs的性质及分类 |
1.2.2 人群PAEs的暴露 |
1.2.3 PAEs的健康危害 |
1.3 脂质代谢紊乱 |
1.3.1 脂质代谢紊乱与疾病 |
1.3.2 脂质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
1.3.3 脂质代谢紊乱对健康的危害 |
1.3.4 脂质代谢紊乱的机制 |
1.4 PAES与机体脂质代谢关联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
1.4.1 干扰甲状腺功能 |
1.4.2 激活PPARs |
1.4.3 影响脂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 |
第2章 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及其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联性研究 |
2.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材料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资料的收集 |
2.2.3 生物样本的收集和储存 |
2.2.4 PAEs代谢产物的检测 |
2.2.5 尿液中肌酐水平的检测 |
2.2.6 PAEs每日估计摄入量的计算 |
2.2.7 PAEs暴露风险评估 |
2.2.8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3.2 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水平 |
2.3.3 PAEs的每日估计摄入量 |
2.3.4 PAEs的风险评估 |
2.3.5 尿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生活行为方式的关联 |
2.4 讨论 |
2.4.1 青春期学生的PAEs暴露水平 |
2.4.2 青春期学生暴露PAEs的健康风险 |
2.4.3 青春期学生PAEs暴露的影响因素 |
2.5 小结 |
第3章 青春期学生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水平与脂质代谢的关联性研究 |
3.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及生物样本的收集 |
3.2.2 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检测 |
3.2.3 脂质水平的检测 |
3.2.4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体格测量指标结果 |
3.3.2 血浆脂质水平 |
3.3.3 外周血白细胞中脂质代谢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
3.3.4 尿液PAEs代谢产物与腰围、BMI和 WHR的关联 |
3.3.5 尿液PAEs代谢产物与血脂水平的关联 |
3.3.6 尿液PAEs代谢产物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的关联 |
3.4 讨论 |
3.4.1 PAEs暴露与青春期肥胖的关系 |
3.4.2 PAEs暴露与脂质水平的关系 |
3.4.3 PAEs暴露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
3.5 小结 |
第4章 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
4.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4.2 实验动物 |
4.2.1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染毒 |
4.2.2 动物处理与样本采集 |
4.3 实验方法 |
4.3.1 脂质水平的测定 |
4.3.2 肝脏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测定 |
4.3.3 肝脏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测定 |
4.3.4 统计学方法 |
4.4 结果 |
4.4.1 DEHP对大鼠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
4.4.2 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水平的影响 |
4.4.3 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基因mRNA水平的影响 |
4.4.4 DEHP对大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 |
4.5 讨论 |
4.5.1 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脂质水平的影响 |
4.5.2 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
4.5.3 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肝脏脂蛋白代谢的影响 |
4.5.4 DEHP暴露对青春期大鼠肝脏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影响 |
4.6 小结 |
第5章 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对PAES暴露与青春期学生血浆脂质水平关联的中介作用 |
5.1 主要仪器和材料 |
5.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2.1 研究对象和生物样本的收集 |
5.2.2 尿液中PAEs代谢产物的检测 |
5.2.3 血浆脂质水平的检测 |
5.2.4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 |
5.2.5 统计学方法 |
5.3 结果 |
5.3.1 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5.3.2 PAEs代谢产物与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基因的关联 |
5.3.3 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的中介作用 |
5.4 讨论 |
5.4.1 PAEs暴露对JAK-STAT-PPARγ信号通路的影响 |
5.4.2 JAK-STAT-PPARγ通路在PAEs暴露与脂质代谢关联中的作用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讨论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高血压前期及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基于新媒体的大一新生健康素养视频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样本量计算 |
2.4 抽样方法 |
2.5 分组 |
2.6 研究工具 |
2.7 基线调查 |
2.8 干预 |
2.9 终末调查 |
2.10 满意情况问卷调查 |
2.11 数据分析 |
2.12 质量控制 |
2.13 伦理学依据 |
第3章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3.2 研究对象的健康素养情况 |
3.3 学生对基于新媒体的健康素养动画视频干预满意情况 |
3.4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9)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饮食行为的研究进展 |
2.2 体质量指数 |
2.2.1 超重、肥胖的流行趋势与危害 |
2.2.2 低体质量的流行趋势与危害 |
2.3 饮食行为对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3 质量控制 |
4 结果 |
4.1 大学生体质量指数的基本情况 |
4.2 大学生饮食结构情况 |
4.2.1 大学生饮食结构总体现状 |
4.2.2 不同特征大学生饮食结构情况 |
4.2.2.1 不同性别大学生饮食结构比较 |
4.2.2.2 不同专业大学生饮食结构比较 |
4.2.2.3 不同BMI分组大学生与饮食结构相关性 |
4.3 大学生饮食习惯情况 |
4.3.1 大学生饮食习惯总体情况 |
4.3.2 不同特征大学生的饮食习惯情况 |
4.3.2.1 不同性别大学生饮食习惯比较 |
4.3.2.2 不同专业大学生饮食习惯比较 |
4.3.2.3 不同BMI分组大学生与饮食习惯相关性 |
4.4 大学生饮料习惯情况 |
4.4.1 大学生饮料习惯总体情况 |
4.4.2 不同特征大学生饮料习惯情况 |
4.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饮料习惯比较 |
4.4.2.2 不同专业大学生饮料习惯比较 |
4.4.2.3 不同BMI分组大学生与饮料习惯相关性 |
4.5 大学生超重的饮食行为因素 |
4.5.1 大学生饮食行为单因素分析 |
4.5.1.1 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与超重单因素分析 |
4.5.1.2 大学生饮食结构与超重单因素分析 |
4.5.1.3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超重单因素分析 |
4.5.1.4 大学生饮料习惯与超重单因素分析 |
4.5.2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多因素分析 |
4.6 大学生肥胖的饮食行为因素 |
4.6.1 大学生饮食行为单因素分析 |
4.6.1.1 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与肥胖单因素分析 |
4.6.1.2 大学生饮食结构与肥胖单因素分析 |
4.6.1.3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肥胖单因素分析 |
4.6.1.4 大学生饮料习惯与肥胖单因素分析 |
4.6.2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多因素分析 |
4.7 大学生低体质量的饮食行为因素 |
4.7.1 大学生饮食行为单因素分析 |
4.7.1.1 不同性别、专业大学生与低体质量单因素分析 |
4.7.1.2 大学生饮食结构与低体质量单因素分析 |
4.7.1.3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低体质量单因素分析 |
4.7.1.4 大学生饮料习惯与低体质量单因素分析 |
4.7.2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低体质量多因素分析 |
5 讨论 |
5.1 大学生体质量指数分布的特征 |
5.2 大学生饮食结构与体质量关系 |
5.3 大学生饮食习惯与体质量关系 |
5.4 大学生饮料习惯与体质量关系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大学生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本人读研期间获奖情况 |
(10)肇庆中职医学生体育与营养对体质健康促进影响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
3.2 中职医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及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
3.3 中职医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其与体力活动、体质健康的关系 |
3.4 中职医学生膳食营养摄入情况及其与体质健康的关系 |
3.5 中职医学生营养KAP及其与膳食营养、体质健康的关系 |
3.6 不同层面的体育因素与营养因素的关系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
4.2 体育因素对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
4.3 营养因素对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
4.4 体育与营养对中职医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协同性与统一性 |
4.5 学校中体育与营养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附录2 2018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
附录3 体力活动问卷 |
附录4 体育锻炼态度量表 |
附录5 24小时回顾法调查表 |
附录6 医学生营养KAP问卷 |
攻读在职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某高校87名学生肥胖状况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台州市某高校入学新生血压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J]. 张宁,项艳丽,潘欢军,林杨闯. 职业与健康, 2021(21)
- [2]新冠肺炎防控下有氧健身操对安徽省黄麓师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 李凤.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3]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机制[D]. 王佳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4]高职护生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 王平. 青岛大学, 2020(01)
- [5]赣州市1318岁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陈孝萍.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邻苯二甲酸酯对青春期学生和青春期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D]. 丁爽. 吉林大学, 2020(08)
- [7]内蒙古某高校大学生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调查研究[D]. 宋晓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基于新媒体的大一新生健康素养视频干预效果评价[D]. 龙鸣燕. 南华大学, 2020(10)
- [9]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D]. 高婷婷.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10]肇庆中职医学生体育与营养对体质健康促进影响的调查研究[D]. 黄苏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