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探讨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探讨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刘世林[1](2021)在《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导师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的病例进行系统全面收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归纳、分析、挖掘导师治疗消渴肾衰的辨证施治方法、用药规律、核心方药等,最终提炼导师诊治消渴肾衰的独特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整理导师近20年(截至2020年9月)诊治消渴肾衰的病例,将导师治疗消渴肾衰的处方归纳整理。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和统计学软件SPSS26.0,通过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处方用药规律、症状特点和证候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分析导师治疗消渴肾衰的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2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共得出4个证候,共计907诊次,以脾肾阳虚兼瘀毒证为主,出现352次;得出160个症状,其中频次≧50次的有20个症状。2、本次研究共计处方907首,涉及中药173味。使用频次≥300的药物有27味。3、所用药物归肝、肺、胃、脾经为主,其次为肾经、心经。四气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性,寒温同用,少佐凉、热之品。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其次为咸、涩、酸味。4、通过组方规律对907首处方中的115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分析出常用药物组合60个。5、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得出导师治疗消渴肾衰常用药物组合60条、关联规则网络展示图3个,涉及25味中药。6、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处方组方规律分析,得出核心组合26条、新方组合13条。结论:导师治疗消渴肾衰主要分四个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用药方面多以寒药为主,寒温同用;五味以味以甘、苦、辛为主,其次为咸、涩、酸味;归经以肝、肺、胃、脾经为主,其次为肾经、心经。治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保肾解毒通络导邪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归纳导师治疗消渴肾衰的经验,由于病例收集有限,计算机软件的运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本研究仅对导师治疗消渴肾衰的辨证、用药等相关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临床治疗消渴肾衰提供一定的参考。

甘雨[2](2021)在《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探究南征教授自拟方“沙地消渴肾安汤”在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治疗中具备的真实效果,以临床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研究该验方之理法,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为中医对于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消渴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可行方法与思路。方法:收集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明确诊断为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门诊、疗区患者72例,将该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沙地消渴肾安汤,水煎取汁日1剂,次量为120ml,每日三次于餐后口服。对照组则予厄贝沙坦片,次量为150mg,一天一次,口服。以“一则八法”机制指导两组患者基础治疗中的管控教育,一疗程定为四周,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以及相关临床理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尿蛋白定量)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经三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85.7%,对照组是64.5%,两组间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无论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体现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还是相关临床理化指标的改善(体现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数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方面,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沙地消渴肾安汤作为自拟验方,在用于治疗消渴肾病的肝肾阴虚兼瘀毒证中,首先在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理化指标改善方面,有可信赖的作用;其次在患者消渴肾病的病程延缓方面,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总体上在消渴肾病的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辨治方面,体现出应用参考价值。

楚鎏慈[3](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颉龙飞[4](202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特征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基于Lab色彩空间的舌色判定策略,辅助观察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分布特征,从舌象角度客观地阐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病机及其演变;继而通过分析舌象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探索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不同舌象表现所对应的内在理化改变。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辨证分型的统一提供理论依据,扩大舌诊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1通过设置标准光线环境:补光灯光源色温调至5600k,显色度>95,亮度可调,拍摄角度45°/0°(相对于水平的光源角度/拍摄角度),相机设置手动白平衡(5600k),在床帘遮蔽环境光源下拍摄舌象图片共100例。按拍摄顺序选取前50例舌图,每张舌图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做定性描述,并提取各舌图L、a、b值。资料收集后观察不同舌色在L、a、b取值范围及特点,设立界值建立参数判定策略;并通过后50例比较策略判定与主观判定的相似性,验证其可行性、准确性。2按照严格的诊断、纳排标准,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根据Mogensen分期分为早、中、晚三期;在相对标准光线环境下采集患者舌象,并由两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结合参数判定结果完成舌象评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理化指标。运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舌象分布特征、舌象—理化指标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不同舌色在Lab颜色空间的取值范围及特点:不同舌色的L值取值范围为39~75;a值取值范围为17~40,;b值取值范围为-10~18。各舌色L、a、b的具体取值特点为:(1)紫舌的取值特点在于b值均为负值,与其他舌色的b值有明显不同。(2)淡白舌与淡红舌在a值的取值范围上有所差异,淡白舌组的最大a值小于淡红舌组的最小a值。(3)淡白舌与暗淡舌在a与L的取值上有明显不同:淡白舌的最小L值大于暗淡舌的最小L值;淡白舌的最大a值小于暗淡舌的最小a值。(4)淡红舌与红舌在L值和a值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2基于Lab值的舌色判定与人工判定相似度比较:50例舌图中有46例判定结果相同,相同结果占总例数的92%。两种判定方式的差异出在红舌、淡红舌、紫舌三种舌象近界值附近,界值附近区域的舌色区分精度超过了人眼对颜色的敏感性,导致差异的出现。3糖尿病肾脏疾病三期舌象分布特征:(1)舌色分布特征:109例舌色中,淡红舌40例,红舌40例,紫舌22例,淡白舌5例,暗淡舌2例;三期舌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舌形分布特征:裂纹舌占45%、点刺舌占49%、齿痕舌占14%,舌面瘀斑瘀点占11%。其中点刺舌在三期分布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中、晚期点刺舌比例小于早期,中期-早期、晚期-早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苔色分布特征:109例舌象中,2例无苔;107例有苔舌图中白苔占比76%、黄苔占比22%,未出现灰、黑等其他苔色。各期苔色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各期苔质分布,包括薄厚、润燥、腻腐等特征,在三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舌下络脉分布特征:舌下络脉曲张与否、分支是否大于2支在三期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舌下是否出现出血点在三期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晚期舌下出血点出现比例大于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舌象的一般资料及理化指标对比研究:(1)各舌色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紫舌组尿白蛋白排泄率显着高于淡红舌以及红舌组(P<0.05);红舌组空腹血糖、大便干或粘滞不爽的比例显着高于淡红舌与紫舌组(P<0.05)。(3)有无点刺舌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有点刺组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大于无点刺组;血浆渗透压、血肌酐、尿素水平小于无点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有齿痕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明显小于无齿痕组。(6)有瘀斑瘀点组年龄大于无瘀斑瘀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厚苔的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薄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舌下有出血点组红细胞、血红蛋白计数明显小于无出血点组。结论:1.基于Lab色彩空间的舌象判定策略经比较与医师主观判定相似率较高,验证了该判定思路的可行性,增加了舌象从参数描述统计到定性描述统计的转化途径,提升了定性描述类舌诊研究的准确性、客观性,利于未来大数据共享共通的舌诊现代化研究发展。2.从舌象角度提示糖尿病肾脏疾病病机包含心火亢盛、瘀血、脾虚、湿浊、阴虚、阳明热盛、气血亏虚等方面。早期心火亢盛患者较中晚期多,晚期气血不足患者较早中期多;从舌象角度为未来糖尿病肾脏疾病辨证分型的统一提供依据。3.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舌象诊察应注意观察舌尖有无点刺。其内在理化表现可能与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肌酐、尿素排泄,升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机制相关;虽增加了废物的排泄但同时加重了肾脏负担,从舌象角度为清心之法在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4.传统舌诊中舌下有无出血点较少受到关注,而舌下出血点与较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相关;提示对糖尿病肾脏疾病尤其晚期患者进行舌诊时,应注意观察舌下有无出血点,并可将其作为评估患者气血亏虚情况的征象之一。5.紫舌所代表的瘀血病机与高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体现了瘀血病机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进展中的影响;从舌象角度为采用活血化瘀法延缓糖肾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6.红舌与空腹血糖升高、大便干或粘症状的出现相关,从舌象角度为清阳明热治疗高空腹血糖及大便干提供了理论依据。7.厚苔与白细胞计数升高相关,印证了舌苔厚薄作为反映邪气进退、深浅的依据之一;齿痕舌所代表脾虚病机的实质内涵可能包括血中RBC、HB降低。

陈荟溪[5](2021)在《基于“证素-组方结构”思维的李建民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探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并总结李建民教授基于“证素-组方结构”思维下的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医证治规律,得出李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处方与加减配伍组方。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优化中医临床经验探索的途径与方法,传承名家经验总结,更好服务于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本研究380例患者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门诊、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门诊及肾内科病房,并其经李建民教授诊治。将患者的相关处方资料进行记录、拍照、存档,并将相应内容记录在MS Excel 2016文档中。使用IBM SPSS Statics 20.0对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中医处方信息等基本资料进行频数统计与频率统计分析;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软件对药物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研究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共纳入患者380例。其中男性236例(占比62.1%),女性144例(占比37.9%)。在发病年龄方面,总体患者平均年龄58.4±15.3岁,以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组平均年龄68.5±13.2岁最大。CKD分期方面。处于CKD1-3期患者占72.9%,处于疾病早期的CKD患者占比较高。在原发肾脏病方面。共涉及原发肾脏病36种,以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基本用药情况方面。中药四气方面以寒性药、温性药、平性药最为常用;中药五味情况以甘味药居首,辛味药和苦味药次之。核心组方方面。四个主要证型下核心处方虽有差异,但均以“生黄芪、丹参、水蛭、三七、僵蚕、白茅根、车前子”为最主要的核心处方。配伍组方方面。按证素属性分为本虚证与标实证两类。本虚证常见的组方有:“人参、白术、茯苓、黄芪”、“黄芪、人参、肉桂”、“柴胡、升麻”、“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防风、黄芪、白术”、“桑白皮、人参、紫菀、五味子、麦门冬”、“熟地黄、川芎、当归、白芍”、“当归、黄芪”、“柏子仁、远志、白术、黄芪”、“麦冬、熟地黄”、“麦冬、当归、生地黄、北沙参”、“女贞子、墨旱莲、桑葚”、“人参、干姜、白术、附子”、“桂枝、龙骨、附子”、“五味子、麦冬”、“黄连、知母”、“砂仁、附子、龟板”。标实证常见的组方有“僵蚕、蝉蜕、全蝎、水蛭、土鳖虫”、“红花、牛膝、川芎”、“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三七、桑叶”、“柴胡、黄芩”、“桔梗、枳壳”、“香附、砂仁、木香”、“麻黄、桂枝、细辛、干姜”、“熟地、当归”、“半夏,生姜、茯苓”等。研究结论本研究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了李建民教授在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下慢性肾脏病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得出以“生黄芪、丹参、水蛭、三七、僵蚕、白茅根、车前子”为主要的核心处方。基于“证素-组方结构”思维,按证素属性分为本虚证与标实证配伍两类,本虚证按脏腑气血阴阳不足,标实按气血水湿毒,无法明确归属的另分一类。本虚证有肾气虚、肺气虚、肝血虚、心血虚、肺阴虚、脾阴虚、肾阴虚、脾阳虚、肾阳虚、浮阳等,相对应的配伍,如脾气虚常配伍“人参、白术、茯苓”,肾气虚常配伍“人参、黄芪”,肺气虚常配伍“黄芪、防风、白术”等;标实证有血瘀、气滞、水湿、湿(痰)热等,相对应的配伍,如血瘀常配伍“丹参、砂仁、桃仁、红花”,气滞常配伍“枳壳、桔梗”,水湿常配伍“麻黄、桂枝、细辛”,湿(痰)热常配伍“车前子、茯苓”等;经验组分有“黄芪、芦根、白茅根”,子类药物“菟丝子、枸杞子、车前子、女贞子、五味子、金樱子”,藤类药物“络石藤、青风藤、忍冬藤、海风藤”等,得出配伍组方规律。

宋子威[6](2021)在《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作用及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 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文献数据库中与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营养状况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对象为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中医药(包括口服中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药外用、针灸、导引、食疗等),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或阳性西药,对照组不含中医药相关内容,以血白蛋白为主要结局指标,检索日期为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将所有检索结果录入Endnote 20文献管理软件,经过软件自动查重及手工查重排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获取剩余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汇总、讨论并确认纳入文献,如有争议清第三研究者仲裁;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工具为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JADAD量表,汇总、讨论质量评价结果,如有争议右第三研究者仲裁;对于质量评价中无法确定的文献,通过邮件及电话等方式联系原作,如经2次邮件问询、1次电话问询未能获得联系则放弃进一步求证;排除JADAD评分低于3分的文献,确认最终纳入文献。全程记录文献排除原因。由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者及研究日期、患者人口学特征、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干预周期)及结局指标。采用Stata14进行数据分析,通过I2检验判断研究异质性,综合meta回归及临床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亚组内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亚组内研究具有临床同质性,但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模型。对于连续性变量疗效指标,统计量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合并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统计量假设检验水准(α)为0.05。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若纳入研究数量>10个,则运用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关于中医药方法干预CKD营养状况的研究对于CKD早期研究较少,近10年研究多集中关注CKD5期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观察指标差异较大,且针对CKD营养不良的研究诊断标准不统一。最终纳入2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1718名患者,其中治疗组861人,对照组857人。最终观察的指标包括三类11项,实验室指标:Alb,PA,TF,TC,BUN,Scr,HGB;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与MQSGA。各个指标数据在研究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实验室指标:1)Alb:中医药干预对Alb的影响与中医证型、干预措施相较对照组无显着相关性,与综合分组相关性高。CKD5期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54,95%CI:[0.261.0.81],P=0.008<0.05,提示中医药相较对照组提高Alb水平效果更好;余亚组组内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数据合并。组间异质性高,提示中医药对于CKD不同分期、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作用不同。2)PA:中医药相较对照组疗效与CKD分期、干预措施相关性较低;与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相关性较高。中医药对营养不良组、未提及营养状况组,改善PA作用均相较对照组更佳;营养不良组MD:1.27,95%CI:[0.88,1.66],P=0.008<0.05;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47,95%CI:[0.21,0.74],P=0.02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MD>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提示中医药对于营养不良组PA改善作用高于未提及营养状况组,但是由于后者情况不详,结论参考价值有限。CKD2-4期营养不良组,MD:1.37,95%CI:[1.013,1.727],P=0.084>0.05;CKD5 期轻中度营养不良组,MD:2.539,95%CI:[2.015,3.064],P=0.067>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虚组MD:0.42,95%CI:[0.11,0.74],P=0.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虚邪实组,MD:1.34,95%CI:[0.94,1.74],P=0.097>0.05。中医药对 PA 的作用效果与中医证型相关,作用效果:无证型组>正虚邪实组>正虚组。但是由于无证型组仅有1项研究,且样本量较小,结论具有局限性。3)TF:中医药对于TF的作用程度与CKD分期、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干预措施几项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4)TC:营养状况、中医证型、干预措施与CHO的合并MD相关性低,CKD分期与之相关度高。中医药对于CKD5期患者CHO的作用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5)BUN:营养状况、中医证型与BUN的效应量相关性低。CKD分期、干预措施与之相关性较高,但是均因亚组内异质性较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亚组间异质性较大,提示中医药对于BUN的作用在不同CKD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由于CKD2-4期组仅有1项研究,结论参考价值有限。同样,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于BUN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6)Scr:中医药对Scr的改变与干预措施、中医证型相关度低,与CKD分期相关性高。CKD2-4 期组,MD:-0.69,95%CI:[-0.95,-0.43],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对CKD2-4期患者降低Scr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HGB:在删除2项高异质性研究后,最终共纳入1329名患者,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D:0.54,95%CI:[0.34,0.74],P=0.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相较于对照组能有效改善CKD各个分期、各种营养状况及各种证型CKD患者HGB水平。然而漏斗图检测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故研究结论受限。人体测量:指标BMI、MAC、MAMC在研究间异质性均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量表:仅有少量研究观察了量表积分,各种因素导致组间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不同CKD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不同CKD分期和营养状况综合分组的Alb影响差异较大;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PA水平,作用程度受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以及中医证型影响;中医药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TC疗效程度差异较大;中医药对TF、BUN、Scr的疗效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观察;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HGB水平;对于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和MQSGA无明确结论。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周婧雅[7](2021)在《糖尿病肾脏疾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以糖、脂、蛋白等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及肾小球受损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中医诊断中属于“消渴病肾病”的范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及医疗费用的支出逐年递增,加重了人们的负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影响深远。证候是病因病机形成的概括,是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证候的产生与体质从化相互联系。导师赵进喜教授行医多年,致力于研究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秉承“熟读经典勤临床”的精神,将疾病诊断与传统辨证、体质辨识相结合,提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诊疗思路,具有极高的临床研究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KD各期患者证候、三阴三阳体质分布特点,以及DKD不同分期下证候与三阴三阳体质的相关性,给临床防治DKD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治疗的DKD患者,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四诊信息等,并依据“DKD中医证候收集表”进行中医临床证候的资料收集。将患者的基本资料、证候及三阴三阳体质等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运用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指标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计量资料采用X±S,率与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证候分布与DKD分期、实验室指标以及三阴三阳体质的相关性,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DKD不同分期与三阴三阳体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基本情况分析:本研究共纳入300例DKD Ⅲ~Ⅴ期患者。其中Ⅲ期199例(66.3%),Ⅳ期37例(12.3%),Ⅴ期64例(21.3%)。纳入患者的年龄段在2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左右。DKD Ⅲ~Ⅴ期患者的体重指数平均值为25kg/m2。在糖尿病病程方面,Ⅲ期为11年,Ⅳ期为16年,Ⅴ期为17年。在发现蛋白尿时间方面,Ⅲ期为1年,Ⅳ期为4年,Ⅴ期为4年。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方面,Ⅲ期为0.2年,Ⅳ期为0.8年,Ⅴ期为1.4年。在发现肌酐升高病程方面,Ⅲ期为0.2年,Ⅳ期为1.6年,V期为2.9年。DKD V期患者的24hUTP、Cr、BUN、ALB、HbAc、eGFR等实验室指标与Ⅲ期、Ⅳ期患者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FBG两项指标在DKD Ⅲ~V期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在联合ARB类药物方面,DKD Ⅴ期患者ARB类药物的使用率较DKD Ⅲ期、Ⅳ期患者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证候分布情况:在本虚四证中排名前三位的证候,DKD Ⅲ期为阴虚证136例(11.2%),气虚证102例(8.4%),阳虚证77例(6.3%)。DKD Ⅳ期为阴虚证20例(10.2%),气虚证11例(9.3%)、阳虚证12例(5.6%)。DKD V期为阴虚证37例(8.4%),血虚证31例(7%),阳虚证28例(6.4%),气虚证27例(6.1%)。在标实十二证中排名前三位的证候,DKD Ⅲ期为血瘀证152例(12.5%),郁热证121例(10%),结热证105例(8.7%)。DKD Ⅳ期为血瘀证27例(12.5%),痰热证20例(9.3%),痰湿证18例(8.4%)。DKDV期为血瘀证55例(12.5%),郁热证41例(9.3%),痰湿证40例(9.1%)。综上,在本虚证中,DKDⅢ~Ⅳ期以阴虚证、气虚证、阳虚证为主,DKDV期以阴虚证、血虚证、阳虚证、气虚证为主。在标实证中,血瘀证始终伴随DKD的病程进展。DKD Ⅲ期多伴郁热证、结热证;DKD Ⅳ期多伴痰热证、痰湿证;DKD V期多伴郁热证、痰湿证。③证候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BUN升高者常表现为气虚证的风险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降低者常表现为血虚证的风险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降低者常表现为水湿证的风险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证候与DKD分期的相关性:在本虚证中,DKD Ⅲ期与阴虚证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 V期与血虚证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标实证中,DKD Ⅲ期与郁热证、热毒证、肝阳证、气滞证、血瘀证、痰热证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 Ⅳ期与郁热证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 Ⅴ期与痰湿证、水湿证、饮停证、湿浊证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三阴三阳体质分布情况:300例DKD Ⅲ~Ⅴ期患者中,厥阴体质113例(37.67%);少阳体质106例(35.33%);阳明体质57例(19%);少阴体质9例(3%);太阴体质9例(3%);太阳体质6例(2%)。综上可知,本研究纳入的DKD患者以厥阴体质、少阳体质及阳明体质多见,太阳体质、太阴体质及少阴体质较少见。⑥三阴三阳体质与DKD不同分期的相关性:DKD Ⅲ期与阳明体质和少阳体质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 Ⅳ期与阳明体质和少阳体质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 V期与三阴三阳各体质未见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三阴三阳体质与证候的相关性:在DKDⅢ期,阳明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热毒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阳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肝阳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阴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水湿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厥阴体质分别与标实证候中的血瘀证、阴虚证、气滞证、肝阳证、血虚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KD Ⅳ期,少阳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肝阳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KD V期,厥阴体质分别与标实证候中的血瘀证、肝阳证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①DKD不同分期的证候分布特点不同。证候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为证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②DKD的发生、发展与体质密切相关,不同体质对于疾病的易感性不同。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阳明体质、少阳体质者获得DKD的风险较其他体质类型者更高。③证候与体质之间具有相关性。阳明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热毒证有相关性;少阳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肝阳证有相关性;太阴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水湿证有相关性;厥阴体质与标实证候中的血瘀证、肝阳证等具有相关性。三阴三阳体质辨识为疾病预防、辨证施治提供了新思路。

史扬[8](2021)在《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文中提出目的:本团队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肾精亏虚证是糖尿病肾脏病(Diabet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最主要的本虚证型,以填补肾精为核心的治疗大法在DKD临床治疗中收效显着,中医辨证施治的准确性直接影响DKD的病情进展及预后。目前,肾精亏虚的证型评判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实施,尚缺乏客观化的生物学评判指标,掣肘了填补肾精这一有效治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拮抗纤维化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Klotho蛋白具有类似“肾精”的生物学效应,相关课题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以“精损络痹”理论为指导的填补肾精治法可抑制DKD促纤维化因子如TGF-β1等的表达,故本次研究旨在探索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以求为DKD肾精亏虚证的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依托课题“探讨线粒体损伤与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虚证的相关性”(课题编号2020-JYB-XJSJJ-062)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Ⅲ~Ⅳ期DKD患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再依据课题前期研究形成的中医证素评判量表将DKD组分为肾精亏虚组(精亏组)、非肾精亏虚组(非精亏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理化检查结果及血清样本,用Elisa检测方法评估上述受试者血清TGF-β1、Klotho、MMP-9、TIMP-1水平。对DKD组、DM组与精亏组、非精亏组的临床资料及上述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探索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相关因子TGF-β1、Klotho、MMP-9、TIMP-1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Ⅲ~Ⅳ期DKD患者56例、DM患者29例,并依据课题前期研究形成的中医证素评判量表将DKD组分为精亏组36例、非精亏组20例。1.DKD与DM组间比较在性别、年龄、BMI、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DM组相比,DKD患者的红细胞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着下降(P<0.01),总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显着升高(P<0.01);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等其余临床理化结果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与DM组相比,DKD组患者血清TGF-β1、TIMP-1显着升高(P<0.01),MMP-9/TIMP-1显着降低(P<0.01),Klotho水平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MP-9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与DKD非精亏组比较,DKD精亏组患者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BMI、家族史等其余一般资料比较中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着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总量水平显着升高(P<0.01),DKD精亏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兼夹痰浊证的证素积分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与DKD非精亏组相比,DKD精亏组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显着升高(P<0.01),TIMP-1水平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KD精亏组患者Klotho水平较DKD非精亏组患者显着下降(P<0.01),两组间MMP-9及MMP-9/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血清TGF-β1、Klotho与肾精亏虚证明显相关,TGF-β1水平与肾精亏虚证积分呈正相关(r=0.426,P<0.01),Klotho 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0.375,P<0.01)。结论:DKD肾精亏虚证积分与TGF-β1呈正相关,与Klotho呈负相关;TGF-β1、Klotho可能参与了 DKD肾精亏虚证的发病过程。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9](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0](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二、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古代中医文献整理
        1.1 消渴肾衰的相关理论奠基
        1.1.1 关于“消渴和消渴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1.1.2 关于“肾衰”的古代文献论述
        1.2 “消渴肾衰”病名的创立和病象释义
        1.3 “消渴肾衰”相关病名定义整理
    2 现代中医文献整理
        2.1 “消渴肾衰”的现代中医药辨治研究
    3 现代西医研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概述
        3.1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流行病学
        3.2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命名及定义
        3.3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
        3.3.1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3.2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分期
        3.4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
        3.5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西医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采集病例并建立基础数据库
        1.2.2 结构化数据库构建(数据预处理)
        1.2.3 数据挖掘的方法和路线图
2 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病例标准
    2.4 排除病例标准
    2.5 疗效标椎
3 数据分析
    3.1 提取数据
    3.2 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3.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3.4 组方规律分析
    3.5 新方分析
    3.6 中医证候统计分析
    3.7 临床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结果
    1 统计报表
        1.1 用药频次
        1.2 归经统计
        1.3 四气统计
        1.4 五味统计
    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处方组方规律分析
    4 性别年龄分布规律
    5 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6 临床症状统计
        6.1 临床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6.2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症状组合规律分析
讨论
    1 南征教授对消渴肾衰的病因病机认识
    2 南征教授对消渴肾衰与散膏、膜原的关系认识
    3 南征教授关于消渴肾衰中常见症状的认识
        3.1 南征教授关于神疲乏力症状的认识
        3.2 南征教授关于贫血的认识
        3.3 南征教授关于浮肿症状的认识
        3.4 南征教授关于恶心、呕吐症状的认识
    4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高血糖经验
    5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潜血、蛋白尿经验
    6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肾功异常经验
    7 南征教授对消渴肾衰中医辨证论治的认识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国传统医学关于消渴肾病的认识
        1.1 病名源起
        1.2 病名正式确立
        1.3 病因病机
        1.4 辨证论治
        1.5 方药研究
    2 现代西医学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2.1 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2.2 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治疗
    3 面临的问题
临床研究
    1 病例的来源
    2 病例的收集与纳入
        2.1 西医诊断依据
        2.2 中医诊断及辨证依据
        2.3 试验病例标准
    3 试验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用药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
    5 疗效判定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依据
        5.2 总疗效判定依据
        5.3 安全评价标准
    6 统计方法
    7 结果
        7.1 治疗前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7.2 治疗前两组情况分析
        7.3 治疗后两组的情况分析
        7.4 总体疗效评价
        7.5 安全性观察
    8 典型病案
    9 讨论
        9.1 病机及演变关键
        9.2 治法与治则
        9.3 方药分析
        9.4 感悟及前景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3. 技术路线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2.3 症候分析
        2.4 方剂分析
    3. 讨论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4 验案举隅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7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说明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4)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特征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基于Lab颜色空间的舌色判定思路研究
    1 不同舌色在Lab颜色空间的取值范围
    2 不同舌质颜色Lab取值特点
    3 建立舌色判定策略及准确度验证
    4 总结
研究二 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1 糖尿病肾脏疾病病因病机
        2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舌象研究现状
    综述二 舌诊研究进展
        1 古代舌诊研究
        2 舌诊现代化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证素-组方结构”思维的李建民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研究
        1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名认识
        2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中医名家经验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的现代医学研究
        1 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及分期
        2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概况
        3 慢性肾脏病的病因
        4 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5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进展
        6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证组统计分析
        3 气阴两虚,毒瘀互结证组统计分析
        4 脾肾阳虚,毒瘀互结证组统计分析
        5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证组统计分析
    小结与讨论
        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 李建民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基本用药特征分析
        3 基于“证素一组方结构”思维的用药经验探析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6)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1.2 CKD不同阶段的病生理机制及营养状况特点
        1.3 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1.4 CKD营养状况的诊断
        1.5 CKD营养状况的治疗
        1.6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2.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慢性肾脏病之中医观
        2.2 营养状况之中医观
        2.3 中医药干预营养状况的具体方法
        2.4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相关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前言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2.1 检索范围
        2.2 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2.4 资料提取
        2.5 资料分析
        2.6 研究方案及注册信息
    二、研究结果
        1. 检索流程及结果
        2. 纳入研究特征
        2.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3. 亚组分组情况概述
        4. 主要结局指标:白蛋白(Albumin, Alb)
        5. 次要结局指标
        5.1 实验室指标
        5.2 人体测量
        5.3 量表
        6. 不良反应
        7. 讨论
        7.1 原始研究评价
        7.2 本次研究指标的选择
        7.3 本次研究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中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附录2. 英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附录3. JADAD量表评分标准
个人简历

(7)糖尿病肾脏疾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定义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诊断标准
        5 临床分期
        6 治疗措施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辨证方法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其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目的
        2 病例来源
        3 诊断标准
        4 纳入标准
        5 排除标准
        6 剔除病例标准
        7 观测指标
        8 样本量计算
        9 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本资料
        2 DKD不同分期的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性
        3 三阴三阳体质分布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
    讨论与分析
        1 DKD患者的临床特点
        2 DKD不同分期的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
        3 三阴三阳体质分布及其与证候的相关性
结语
    创新点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8)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DKD流行病学及机制
        2. 纤维化相关常见指标
        3. 纤维化因子与DKD的关系
        4. 临床干预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病与纤维化关系的中医研究进展
        1. DKD本虚标实的病机理论研究
        2. 纤维化因子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3. DKD与纤维化因子的中医临证研究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4. 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果
        1. DKD肾精亏虚证患者的一般情况
        2. DKD肾精亏虚证的中医证候、兼夹证素分析
        3. DKD肾精亏虚证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点
        4. 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
    讨论
        1. 肾精亏虚证的中医证候、兼夹证素特点分析
        2. 肾精亏虚证的临床资料分析
        3. 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系分析
        4. “精损络痹”理论的科学内涵
结语
    结论
    创新点与特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医证素评定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诊治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衰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D]. 刘世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 甘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糖尿病肾脏疾病舌象特征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颉龙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证素-组方结构”思维的李建民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探析[D]. 陈荟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D]. 宋子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7]糖尿病肾脏疾病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研究[D]. 周婧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8]基于“精损络痹”理论探讨DKD肾精亏虚证与纤维化因子的关联性[D]. 史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04)
  • [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4)

标签:;  ;  ;  ;  ;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诊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