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静脉采血后皮下充血患者的分类分析

门诊静脉采血后皮下充血患者的分类分析

一、门诊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病人分类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琼[1](2017)在《某医院门诊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调查》文中指出目的:调查攀枝花某医院门诊患者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医院门诊部进行上臂肘部静脉抽血的患者300例,利用自行设计的静脉抽血患者问卷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按压方式下患者静脉抽血后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是否1次穿刺成功下患者静脉抽血后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静脉抽血后按压时间越长,不良反应例数越少,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患者在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护士是否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是否一次穿刺成功、患者的按压时间是患者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中,门诊护士应该尽量一次穿刺成功,且应详细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在抽血结束嘱咐患者尽量按压3分钟以上。

赵薇[2](2017)在《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中的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的水平,探讨非特异性腰背痛与骨形成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全面认真的审核,审核批号为:2015-001-03,本研选取在疼痛门诊就诊并被确诊为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招募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向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告知项目研究,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记录两组体重、身高、BMI等一般资料的基本信息,填写基本信息表,就诊当天即时在门诊检验科抽取外周静脉血(肘正中静脉)35ml,检测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骨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血液检测项目,同时,病例组还需完成RMDQ(Roland-Morris disable question,RMDQ)问卷(腰背痛功能障碍评测量表)及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待上述血液检验数据及量表评分测定后,检验结果告知患者,并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数据检测及收集完成后,根据VAS评分分值,分为3组,A组为轻度疼痛组,VAS评分13分,B组为,中度疼痛组,VAS评分46分,C组,为重度疼痛组,VAS评分710分,检验结果及量表测评结果不影响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最后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结果:最终参与研究并完整记录资料的结果为: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72位,对照组28位。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组的BALP均>150u/l,高于正常范围,且均数高于对照组(P<0.05),A组(轻度疼痛组)、B组(中度疼痛组)及C组(重度疼痛组)的BALP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RMDQ量表分值高于A组、B组,且A组低于B组(P<0.05),RMDQ量表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RMDQ分值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为0.590(P<0.01)。结论: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BALP高于对照组的BALP水平;RMDQ量表评分与VAS评分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可作为临床上对于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功能障碍及疼痛程度的评估。

耿燕,周艳玲[3](2016)在《体检中老年人静脉采血安全管理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健康查体过程中老年人围采血期安全管理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体检抽血的老年人5000例次进行研究,运用正确的沟通技巧、并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合理疏散采血高峰、有效利用护理资源。结果体检老人满意度提高,无采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体检出血人数多而集中,流动性大,与护士沟通交流时间短,存在安全隐患,加强围采血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杨秀琴[4](2016)在《循证护理方法在门诊抽血中应用的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在门诊抽血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1750例抽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循证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静脉抽血一次性成功率为97.1%(1700/1750),标本合格率高达100%,此外,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仅为1.2%(21/1750)。结论:在门诊抽血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显着,可推广。

汪春英,庄淑梅[5](2014)在《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静脉采血后按压方面研究的现状,主要从按压方法、按压时间、按压面积、按压力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与此相关操作内容对病人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临床静脉采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病人进行服务。

龚英皓,闫晶,张杰,陈元,郭荣[6](2014)在《论护理干预对静脉抽血前后患者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与探讨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静脉抽血前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调查门诊静脉抽血患者546例,按照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80例,对照组患者266例。观察组患者在静脉采血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常规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抽血前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王雪芬[7](2013)在《探讨如何提高静脉抽血的护理质量》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变更,促进和鞭策着医学护理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高,而抽血质量的提高是保证检验结果真实性的前提和首要条件,这一过程,就基本掌握在临床护理人员手中。静脉抽血大多采集血液检验标本为主。怎样使送检的静脉标本测定值接近真值,是静脉抽血护理质量的

马小玲[8](2013)在《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解石河子市某三甲医院门诊、住院部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方式和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及不良反应率的影响因素,从而完善静脉采血健康教育内容,指导患者正确按压采血部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门诊、住院部400名患者和57名采血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率、构成比描述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和护士获取静脉采血相关知识的途径及需求;利用卡方检验对组间率、构成比进行比较;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静脉采血后门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0%,住院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0,P=0.018)。2.静脉采血后的不同按压方式主要有三种:棉签垂并且直上臂伸展、棉签垂直并且上臂弯曲、棉签平行并且上臂伸展,各按压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96%、89.47%、79.55%。3.不同按压方式下产生的不良反应有疼痛、紧张、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或血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00%、18.75%、10.50%、7.7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71,P=0.152)。4.是否交待采血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177,P=0.041),不同按压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9.734,P=0.045),是否一次穿刺成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9.23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4.265,P=0.119),不同性别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0.059,P=0.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患者的静脉采血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是医护人员当面告知,占90.00%。其次是从亲戚朋友了解到相关采血知识,占10.00%。6.有97.25%的患者表示需要了解静脉采血知识,仅有2.75%的患者表示无所谓。7.有56.10%的护士表示需要学习静脉采血知识,43.90%的护士表示不需要和无所谓。结论:不同按压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门诊患者与住院部患者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高,且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住院部患者。大部分患者和护士愿意接受和了解静脉采血的相关知识,需要加强对护士静脉采血知识的学习和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段玲[9](2012)在《门诊抽血室工作的风险防范》文中认为门诊抽血室是医患最早接触的科室之一,门诊抽血工作会影响患者对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平认可度。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对医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抽血室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风险事件,损害医院形象[1]。为此,笔者分析了抽血室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

林漓,胡雪琴,黄仲甜[10](2012)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探讨最佳的静脉输液拔针法。方法对1 000例次患者,随机采用先拔针后用无菌输液敷贴迅速压迫针眼拔针法(观察组)和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疼痛感、皮肤出血、皮下出血、血管弹性减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部疼痛、皮肤出血、皮下出血、血管弹性减退、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拔针后用无菌输液敷贴迅速压迫针眼拔针法明显优于无菌干棉签压迫针眼快速拔针法,实施后收到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输液工作中推广应用。

二、门诊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病人分类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诊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病人分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某医院门诊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方法
        1.3.1 静脉抽血和按压工具
        1.3.2 调查工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性别与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
    2.2 是否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与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
    2.3 1次穿刺成功与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
    2.4 静脉抽血后不同按压方式与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
    2.5 不同按压时间与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
    2.6 患者静脉抽血后不良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2)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材料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1.患者入选流程
    2.患者一般资料描述
    3.观察指标比较
    4.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件四
附件五
作者简介
附件

(3)体检中老年人静脉采血安全管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2 围采血期安全管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2.2 巧妙沟通
        2.2.1 非语言交流技巧
        2.2.2 语言沟通技巧
    2.3 严格操作流程, 避免意外发生
        2.3.1 抽血操作流程[5]
        2.3.2 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4 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

(4)循证护理方法在门诊抽血中应用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循证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5)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按压方法
    1.1 按压体位的不同
        1.1.1 屈肘按压法
        1.1.2 伸肘按压法
    1.2 按压材料的使用
        1.2.1 医用棉签按压法
        1.2.1. 1 单棉签传统按压法
        1.2.1. 2 双棉签拇指重叠按压法
        1.2.1. 3 棉签按压法的局限性
        1.2.2 敷贴按压法
        1.2.2. 1 改良注射按压贴
        1.2.2. 2 医用滴注敷贴
        1.2.2. 3 局部压迫止血贴
        1.2.3 大鱼际按压法
        1.2.4 沙袋按压法
2 按压时间
    2.1 常规按压时间
    2.2 特殊病人按压时间
        2.2.1 老年人按压时间的选择
        2.2.2 凝血功能较差者按压时间选择
3 按压面积
    3.1 传统按压面积
    3.2 扩充按压面积
4 按压力度
5 小结

(6)论护理干预对静脉抽血前后患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护理方法
        1.3.1 静脉采血前后的心理护理
        1.3.2 皮下淤血患者的护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情况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8)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关键词及其定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
    2.3 静脉采血工具和按压工具
    2.4 研究方法
    2.5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和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调查表分析结果
    3.2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和不良反应发生护士调查表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门诊患者与住院部患者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情况
    4.2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下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情况
    4.3 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下产生的疼痛率最高
    4.4 采用棉签的不同按压方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4.5 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因素
    4.6 患者静脉采血知识的获取途径和需求情况
    4.7 护士的静脉采血知识比较欠缺
    4.8 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9 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门诊抽血室工作的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抽血室的风险因素
    1.1 抽血时间太集中
    1.2 患者的医学知识欠缺
    1.3 血管及凝血功能异常
    1.4 医患缺乏交流
    1.5 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欠缺
    1.6 服务能力和意识欠佳
    1.7 其他因素
2 防范风险因素的措施
    2.1 转变观念, 提高服务意识
    2.2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2.3 改善抽血室环境
    2.4 提高职业素质,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5 提高静脉穿刺操作水平
    2.6 加强护患沟通
    2.7 加强抽血室护士健康教育的意识
    2.8 注重业务学习
    2.9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良好沟通
3 结果
4 讨论

(10)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效果评价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门诊静脉抽血后皮下淤血病人分类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某医院门诊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调查[J]. 黄琼. 西部中医药, 2017(08)
  • [2]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血清骨性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研究[D]. 赵薇.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3]体检中老年人静脉采血安全管理方法[J]. 耿燕,周艳玲.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10)
  • [4]循证护理方法在门诊抽血中应用的效果[J]. 杨秀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0)
  • [5]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方面的研究进展[J]. 汪春英,庄淑梅. 全科护理, 2014(17)
  • [6]论护理干预对静脉抽血前后患者的影响[J]. 龚英皓,闫晶,张杰,陈元,郭荣. 中外医疗, 2014(03)
  • [7]探讨如何提高静脉抽血的护理质量[A]. 王雪芬. 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 2013
  • [8]静脉采血后不同按压方式及不良反应发生的现状研究[D]. 马小玲. 石河子大学, 2013(02)
  • [9]门诊抽血室工作的风险防范[J]. 段玲. 华夏医学, 2012(05)
  • [10]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比较[J]. 林漓,胡雪琴,黄仲甜. 现代医院, 2012(S2)

标签:;  ;  ;  ;  ;  

门诊静脉采血后皮下充血患者的分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