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我院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一、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唐冰颖[2](2021)在《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及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根据药学专业硕士(临床药学与药物评价方向)培养要求,本研究在完成临床药学实践的基础上调查烟台毓璜顶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的感染现状及耐药趋势,探讨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VRE)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Enterococcal Bloodstream Infection,EBSI)包括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血流感染(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al Bloodstream Infection,VRE-BS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EBSI的用药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及循证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烟台毓璜顶医院近四年来MDRO感染的病例资料,分析VRE感染的高危因素;分别从临床与循证角度探讨EBSI的更佳治疗方案:一方面,采用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分析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EBS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比较利奈唑胺治疗ICU和普通病房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另一方面,利用Meta分析对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VRE-BSI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1)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MDRO感染的病例资料,利用WHONET 5.6调查分析MDRO的变化趋势、检出情况、标本来源及分布和耐药性。(2)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成人住院患者,按照细菌是否为VRE分为VRE组与万古霉素敏感肠球菌(Vancomycin-sensitive Enterococcus,VSE)组,调查本院VRE感染趋势,收集VRE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RE感染的高危因素。(3)回顾性收集就诊医院接受利奈唑胺及达托霉素治疗的EBS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采用χ2检验与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对利奈唑胺组和达托霉素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疗效及安全性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者治疗EBSI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对比评价利奈唑胺治疗ICU组及普通病房组的临床效果。(4)系统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设定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NOS量表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使用RevMan软件对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VRE-BSI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结果:(1)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MDRO菌株共3449株,革兰阴性菌占82.1%,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最高,占比为49.3%。革兰阳性菌占17.9%,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6.3%)及VRE(1.7%)。VRE主要标本类型为胆汁。近四年VRE检出率稳定在1.0%左右,其耐药性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2)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VRE感染率呈上升趋势,菌种以屎肠球菌占比最高。65岁以上患者比例为76.4%,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泌尿系感染,混合感染比例大于单纯感染,经治疗好转率达58.8%。通过单因素分析显示,泌尿系感染、90天内万古霉素使用史、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史及行气管插管均与VRE感染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泌尿系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史及行气管插管是V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3)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EBSI的临床研究共纳入147例患者,利奈唑胺组106例,达托霉素组41例。研究结果表明,经两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炎性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两组在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针对利奈唑胺治疗ICU组与普通病房组患者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普通病房组的WBC、PCT、CRP及ICU组的PC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各指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与安全性方面,利奈唑胺治疗两组的发热持续时间、有效率、ADR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细菌清除率上,普通病房组高于ICU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Meta分析共纳入18篇质量较高的英文文献,共4830例患者。结果显示,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VRE-BSI在全因死亡率、30天死亡率、临床治愈率、复发率、细菌清除率及血浆肌酸激酶升高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达托霉素与利奈唑胺相比,具有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结论:MDRO检出率高,形势严峻,VRE的检出率稳定在较低水平;泌尿系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史及行气管插管是V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及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泌尿系感染应警惕肠球菌尤其是VRE感染的可能;回顾性临床研究中,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EBSI的结果表明,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万古霉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万古霉素的EBSI患者的较优选择,利奈唑胺治疗ICU与普通病房患者的对比结果表明,利奈唑胺可主要用于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损害、免疫力低下EBSI的ICU患者的治疗,但针对VRE-BSI的治疗中,Meta分析表明达托霉素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低于利奈唑胺,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创新点:(1)本研究首次将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与Meta分析结合起来,从临床研究和Meta分析角度深入探究利奈唑胺与达托霉素治疗EBSI包括VRE-BSI的临床效果。(2)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关于利奈唑胺治疗EBSI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收集经利奈唑胺治疗E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ICU组与普通病房组,对两组实验室指标及疗效、安全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谢晓梅,杨洁,张英[3](2021)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概率预测模型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构建概率预测模型。方法选取13529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构建Logistic回归概率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法进行模型评价。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53%(477/13529),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影响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OR=3.028)、合并基础疾病(OR=3.766)、侵入性操作(OR=4.918)、机械通气(OR=4.397)、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5.339)、三代及以上头孢(OR=3.487)及住院时间(OR=4.233)。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3.53%,且有较多的高危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根据高危因素和Logistic回归概率预测模型,筛查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早期采取预防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杜玲,严玲华,诸益华,张磊,罗国君[4](202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发生医院感染的99例临床标本微生物学培养及鉴定发现革兰氏阴性菌59例,革兰氏阳性菌37例,真菌3例,分别占比59.60%、37.37%及3.03%;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80岁、反复发作史、住院期间行气管插管、血清白蛋白<30 g/L、25-羟维生素D3<20 ng/mL,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NIHSS≥6。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以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最常见,诸多因素可以引起医院感染发生,重视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外,对于营养不良等也要引起重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

张嫘[5](2019)在《临床CRE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我院2013~2017年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检出情况、感染特征及耐药性的连续监测,初步了解CRE菌株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耐药特点;追踪CRE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探讨其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感染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遏制CRE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同时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采用改良Hodge试验联合EDTA协同试验检测细菌是否产碳青霉烯酶。筛选出127例确诊感染且病例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感染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细菌(CSE)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追踪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病例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基础疾病、抗生素、激素使用情况、侵入性器械留置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以及预后情况等;运用SPSS17.0软件比较CRE组和CSE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E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感染来源较多的呼吸道和血流感染分别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可能引起呼吸道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 2013年1月1日到2017年12月31日我院共检出CRE菌株1020株,总检出率约为5.5%。2013~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依次为0.8%(24/2858)、8.6%(271/3156)、5.9%(249/4205)、6.2%(245/3935)、5.4%(231/4293),2014年CRE检出率较2013年上升显着。2 1020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989株(96.9%)为主;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9株(76.2%),其次为血液标本87株(8.4%)、导管尖端45株(4.5%);科室分布最多者为重症医学科478株(46.9%),其次为神经内科监护病房315株(30.8%)。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我院CRE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2%、39.4%、45.9%、0%、0%,对其它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7.5%。4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激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5.180,P=0.001)、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6.687,P=0.001)、留置侵入性器械(OR=9.791,P=0.017)、感染前入住ICU(OR=3.150,P=0.033)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呼吸道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以及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OR=12.960,P=0.002)、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328,P=0.028)、感染前入住ICU(OR=9.887,P=0.006)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6对血流CRE感染病例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碳青霉烯类外)、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胃管、留置尿管、留置引流管、胸腔置管、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以及感染前入住ICU(P<0.05)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9.091,P=0.020)、留置中心静脉导管(OR=26.696,P=0.042)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1 CRE菌株的分离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监护病房,主要感染来源为呼吸道和血流感染。2 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4.2%VS24.8%,P<0.05);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侵入性器械、感染前入住ICU是CRE感染的危险因素。3呼吸道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65.8%VS32.3%,P<0.05);进一步分析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前入住ICU是CRE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血流CRE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SE感染组(73.4%VS23.8%,P<0.05);进一步分析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CRE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5对于CRE的防控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尽量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使用,减少ICU停留,同时尽可能避免中心静脉留置以及其他侵入性操作,并尽可能缩短侵入性器械留置时间,减少患者CRE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图4幅;表14个;参128篇。

张桂荣[6](2018)在《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综合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320例神经内科患者,将发生医院感染者作为实验组(40例,占12.50%),将未发生医院感染者作为对照组(280例,占87.50%)。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和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中发生感染率最高的为脑梗死,占60.00%(24/40),其次为脑出血,占27.50%(11/40),最后为颅内感染性疾病,占12.50%(5/4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最为常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其次为上呼吸道,然后为泌尿系统,再次皮肤组织,最后为五官及其他部位,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超过15 d、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年龄超过65岁、合并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接受侵入性诊断者是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共培养出100例病原菌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00%(60/100)、革兰阳性菌占21.00%(21/100)、真菌占13.00%(13/100)、其他为6.00%(6/100),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提高免疫功能以及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等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田梅,刘述益,陈越峰,文丽佳[7](2017)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及预防措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74例医院感染病例,与同期住院的患者医院感染总发生率、感染发生部位、年龄、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等进行比较。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同期全院医院感染率(χ2=84.717,P=0.000);下呼吸道感染32例,占感染患者43.24%;不同年龄及不同住院时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侵袭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无侵袭性操作(χ2=11.019,P<0.05)。结论神经内科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对年老、住院时间长、有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应加强病房的基础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尽量缩短住院时间,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及手卫生制度等环节质量管理。

龚霞,蒋寒燕,余芳[8](2017)在《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89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8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研究对象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98名作为对照组。对影响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4%。两组患者在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意识昏迷状态、存在着侵袭性操作、冬春季患病、抗生素使用≥10 d、使用广谱抗生素、不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抗生素使用过量及抗生素使用量不足等方面的人数分布不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存在着侵袭性操作、冬春季患病、抗生素使用≥10 d、使用广谱抗生素、不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及抗生素使用过量是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基层医院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和多种因素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关系密切,值得关注。

龚霞,蒋寒燕,余芳[9](2017)在《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 189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98名发生医院感染,将这98名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1 189名患者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98名作为对照组,对影响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189名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存在着侵袭性操作、冬春季患病、抗生素使用≥10 d、使用广谱抗生素、不符合抗生素使用指征及抗生素使用过量是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基层医院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和多种因素尤其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关系密切,值得关注。

焦义明,王金兰,何胜男[10](2017)在《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02—2015-12我院神经内科950例住院患者,分析其医院感染的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950例住院患者中感染67例,感染率70.52%,其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系和上呼吸道等。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包括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饮酒不良史、合并慢性基础病、住院时间>2周、意识障碍及侵入性因素,医院感染多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占60.49%。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如高龄、有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史,住院时间长、意识障碍及侵入性因素。

二、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前言
    1.1 肠球菌概述及治疗现况
    1.2 利奈唑胺简介
    1.3 达托霉素简介
    1.4 真实世界研究、Meta分析简介及其必要性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2 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现状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MDRO定义
        2.1.3 菌株来源
        2.1.4 监测菌株
        2.1.5 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
        2.1.6 质控菌株
        2.1.7 研究方法
        2.1.8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MDRO患者特征
        2.2.2 MDRO变化趋势
        2.2.3 常见MDRO检出情况
        2.2.4 MDRO标本构成
        2.2.5 MDRO标本分布
        2.2.6 多重耐药G~+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2.7 多重耐药G~-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3 讨论
3 VRE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方法
        3.1.3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4 年VRE感染率
        3.2.2 VRE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3.2.3 VRE感染单因素分析
        3.2.4 VRE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3 讨论
4 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研究
    4.1 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入选标准
        4.1.3 排除标准
        4.1.4 临床检测方法
        4.1.5 实验室检查
        4.1.6 疗效评价标准
        4.1.7 安全性评价标准
        4.1.8 相关定义
        4.1.9 统计学方法
    4.2 结果
        4.2.1 患者基本资料
        4.2.2 肠球菌的药敏结果
        4.2.3 实验室检查
        4.2.4 疗效评价
        4.2.5 安全性评价
    4.3 讨论
        4.3.1 肠球菌耐药情况与用药分析
        4.3.2 疗效与安全性
5 对比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VRE-BSI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5.1 资料与方法
        5.1.1 文献检索
        5.1.2 研究类型
        5.1.3 研究对象
        5.1.4 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5.1.5 结局指标
        5.1.6 排除标准
        5.1.7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5.1.8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5.1.9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
        5.2.1 文献检索结果
        5.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5.2.3 Meta分析结果
        5.2.4 发表偏倚评价
    5.3 讨论
        5.3.1 疗效研究
        5.3.2 安全性研究
6 全文总结
附表1
附表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概率预测模型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相关资料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构成比
    2.2 病原学特点结果
    2.3 单因素分析结果
    2.4 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5)临床CRE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2013~2017 年我院CRE感染整体情况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2013 ~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及变化趋势
        1.2.2 CRE菌株菌种分布情况
        1.2.3 CRE菌株标本来源分布情况
        1.2.4 CRE菌株科室来源分布情况
        1.2.5 我院CRE菌株耐药特点
    1.3 讨论
        1.3.1 我院CRE流行情况分析
        1.3.2 我院CRE菌株菌种分布情况分析
        1.3.3 我院CRE感染患者标本分布分析
        1.3.4 我院CRE感染患者科室分布分析
        1.3.5 我院CRE菌株耐药特点分析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CRE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
        2.2.1 127 例CRE感染患者情况分析
        2.2.2 呼吸道CRE感染患者情况分析
        2.2.3 血流CRE感染患者情况分析
    2.3 讨论
        2.3.1 我院CRE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3.2 我院呼吸道CRE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3.3 我院CRE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3.4 CRE感染的防控策略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研究进展及防控策略
    3.1 CRE研究的临床意义
    3.2 CRE的流行病学情况
    3.3 CRE的耐药机制
    3.4 碳青霉烯酶的检测方法
    3.5 CRE临床感染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3.6 CRE感染的预防策略
    3.7 CRE感染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基础疾病所占比例分析
    2.2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和所占比例
    2.3 单因素分析
    2.4 Logisitic回归分析
    2.5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和所占比例
3 讨论

(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及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与全院住院患者感染率比较
    2.2 74例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比较
    2.3 不同年龄感染率比较
    2.4 不同住院时间的感染率比较
    2.5 侵袭性操作对感染的影响
3 讨论
    3.1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因素
    3.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8)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98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2 影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9)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98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2.2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3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10)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因素分析
    2.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2.2 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3 病原菌分布
3 讨论
    3.1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与疾病的关系
    3.2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部位分布
    3.3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3.4预防对策

四、我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治疗肠球菌血流感染的真实世界研究及Meta分析[D]. 唐冰颖. 烟台大学, 2021(11)
  • [3]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概率预测模型及评价[J]. 谢晓梅,杨洁,张英. 医院管理论坛, 2021(03)
  • [4]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 杜玲,严玲华,诸益华,张磊,罗国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05)
  • [5]临床CRE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分析[D]. 张嫘.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研究[J]. 张桂荣. 中国现代医生, 2018(09)
  • [7]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及预防措施[J]. 田梅,刘述益,陈越峰,文丽佳.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05)
  • [8]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 龚霞,蒋寒燕,余芳. 中国医院统计, 2017(04)
  • [9]基层医院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 龚霞,蒋寒燕,余芳. 中国医院统计, 2017(03)
  • [10]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 焦义明,王金兰,何胜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05)

标签:;  ;  ;  ;  ;  

我院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