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自费订阅农村金融和金融?

为什么我要自费订阅农村金融和金融?

一、我为何自费订阅《农村财政与财务》(论文文献综述)

王目坤[1](2020)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书刊审查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书刊审查政策调整变化过程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作为控制社会思想传播,监管社会舆论变化,过滤敌对价值观的书刊审查制度是维系俄国专制统治的重要保障,受到历任俄国沙皇的格外重视。受社会政治文化条件、国际国内革命形势、沙皇个人思维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俄国书刊审查政策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以俄国出版业发展为水平线,那么书刊审查政策就以波浪线式的方式悬挂在上方,时而自由较宽松,时而保守较严苛,就这样来回切换:亚历山大一世执政前期(1801—1812)是书刊审查政策的宽松自由期,颁布了第一个书刊审查法律,规范了书刊审查秩序,国民教育部和大学负责处理书刊审查事务,到他执政后期(1812—1825),书刊审查政策开始转向保守;尼古拉一世时代(1825—1855)是书刊审查政策的保守严苛期,颁布了两部书刊审查法律,其中一个被称之为“铁律”,出现了部门书刊审查体系,在1848—1855年甚至出现了极度严苛的书刊审查政策,被史学界称之为书刊审查史上的“白色恐怖”;亚历山大二世执政时期(1855—1881)的书刊审查政策也出现了明显的分水岭,从1855年至19世纪70年代,书刊审查政策整体上比较宽松、缓和:实施了豁免预审制(仅限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允许私人创办报刊,运用司法手段处理书刊审查事务纠纷;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国内阶级矛盾加剧,书刊审查政策逐步走向保守,行政专断权和经济处罚举措更多的出现了书刊审查事务处理之中,这种保守趋势一直延续到亚历山大三世时期。亚历山大三世时代(1881—1894)是书刊审查政策走向全面保守的时期,“四大臣委员会”的筹建将处理书刊审查事务的行政专断权发挥到了极致,经济手段开始更多的用于对出版物的惩罚之中,这种专断权延伸到了尼古拉二世时期。直到1901年,在出版业与俄国专制政府斗争了一个世纪左右之后,终于从法律层面出现了利于出版业的规定:出版物的警告处罚不再是无限期性质:在没有受到其它处罚的情况下,第一次警告处罚的期限为1年,如果在1年之内获得了第二次警告处罚,则有效期延长至2年,如果没有第3次警告处罚,则之前的警告处罚自动消除。到1905年,又剥夺了“内务大臣禁止出版物登载广告”和“四大臣委员会”的特权。至此,俄国的出版业在法律层面迎来了曙光。在俄国君主专制体制下,新闻出版业的地位一直未能得到认可。书刊审查和新闻出版业是一对矛盾体,直到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认为出版业和社会舆论应完全依附于绝对君主制度的公理之下,政府无须对社会舆论负责。在政治选择上,国家君主享有绝对的自由权,沙皇的权力由上帝赋予,沙皇只对上帝负责,国家君主也没有义务去考虑任何人的意见。到19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出版业和社会舆论的崛起,完全“封印”出版业的策略已经宣告失败,俄国政府开始调整书刊审查政策:第一,改变出版业过去被完全压制的发展道路,“疏通发展渠道”;第二,开始主动利用新闻出版业,有意制造和利用社会舆论为政府服务;第三,完善对出版物的惩罚体系,设置各种条条框框,打压敌对舆论和出版物。这些举措将长期成为俄国政府制定书刊审查政策的核心出发点。

王哲[2](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赵希悦[3](2020)在《《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文中认为《河北省政府公报》在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时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其研究价值,是一个有待认识和探索的问题。《河北省政府公报》由河北省政府秘书处第四科公报股负责编辑、刊印与发行,主要刊登河北省政府下发的政令法规,各行政部门审核发布的重要命令,省政府召开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省政府一些重要的公电公函等信息。本文通过对1928年8月1日至1930年4月30日所发行的638期《河北省政府公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将它所刊登的内容划分为行政组织构建、财经建设、教育建设和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可见在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成立之初,由国民政府所任命的省长和省级各厅负责人在整顿和完善政府行政体系,恢复和发展被战争所破坏的社会生产力与教育事业,以及对混乱的社会秩序进行治理等方面,共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为河北省政府各项工作的同时开展和有序进行奠定了基础,显示了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为革新地方政治和改变地方社会风貌所做的努力。通过对《河北省政府公报》上所发布的各类信息的研究,本文认为《河北省政府公报》具有传播政令、进行“三民主义”政治思想引导和对一些政务、财务信息进行公开的特色;同时它所刊登的丰富内容,可以让我们从新闻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河北省政府在革新政治、社会方面的举措,推行过程和实践效果。毫无疑问,《河北省政府公报》对这一时期地方区域研究和地方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此类史料的不足,例如,多官方事务少民生事务,多官方用语少通俗文字,多省内信息少外界新闻等,所以,在运用此类史料时,要通观全局,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之中进行分析研究,重点考察实际效果。

石越[4](2019)在《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改善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得不公平,布局得不合理和不均衡,导致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到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大城市三甲医院存在患者集中度高,人满为患等现象,致使我国“看病难、看病烦”问题相当突出。医院的结算业务流程繁杂,导致结算缴费排长队现象普遍存在;医院结算业务管理效率低、效果差,使得患者就医诊疗体验差、感受价值低。医院出入院结算业务流程管理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已被医院管理层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相关论题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改善医院的住院结算管理问题,以及尽快建立较全面的住院结算业务管理体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相关理论,以S医院为例,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以及问卷调查法,通过分析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具体案例,并结合问卷调查进一步分析其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问题,最后给出改善对策。结合问卷调查发现,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主要问题有:对异地农合报销材料和手续不清楚导致报销不顺利、住院结算流程牵涉多部门且效率偏低、窗口结算明细分账错误多、减免业务繁琐耗时以及与医保卡止付等问题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坏账风险。秉承从患者的基本诉求出发、注重流程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循序渐进和多部门协调的基本原则,本文指出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应加强完善医院HIS系统及与异地农合联网嵌套系统软件的引入、在护士站设住院押金缴存与结算手续办理自助终端、按楼层病区配备分账结算审核员、加强结算部门应收账款的管理。本文的研究在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中推广之后,对于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流程优化将起到积极的意义,并有利于其根本上提升住院业务结算管理效率;且对于其他三甲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问题的改善同样极具参考价值。

陈龙[5](2019)在《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文中提出五四以降,各种“主义”激荡角逐,孕育了以“共产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报刊作为凝聚早期共产党人与共产主义组织的精神核心,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共报刊工作发源于城市,但1948年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我们城市办报的经验还不多,望将经验与问题电告”,似乎忽视了建党以来中共在“城市办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聚焦1942年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和1948年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发布的前因后果,不难激发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整体转型的想象。这种转变的多次发生,揭示了中共办报模式主要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线性发展,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振荡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意识形态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形塑、中心工作的转换、政党地位的演变是影响中共办报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报刊与党派的关系、报刊与受众的关系、报刊的技术形态、报刊的经营管理及其相互关联与影响的方式是中共办报模式的主要内核。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模式”的意涵出发,全面系统地对1921-1949年中共办报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对中共办报模式作如下历史分期与类型划分:1921年至1927年是“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是“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是“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重庆模式”与“延安模式”。通过对以上模式的符号化描述发现,中共办报模式的发展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级上下波动,其发展存在三种逻辑:作为党派工具的报刊、作为社会公器的报刊、作为生产事业的报刊。时代在变化,报刊的使命任务也应随之变化。《红旗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当前报刊的主要使命是“以建设为自任”而非“炫众以导乱”,报刊发展必须兼顾三种逻辑,不可偏废。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办报党报,在保持党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的问题,应当推动政治方向的引导、读者需求的满足、报刊事业的壮大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共办报模式在两级振荡中的曲折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指明了中共办报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晓芳[6](2014)在《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全球化时代的资源竞争促使世界各国的非营利组织积极寻求市场化的筹资渠道,以维持组织运作和社会使命的达成。大量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有助于实现组织财政平衡,促使组织达成使命,从而更好地为公共利益服务。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是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趋势,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国内对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本研究以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为背景,采用质性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调查与分析后认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管办一体应分离,日常指导需加强;组织经费难筹措,市场运作需融入;活动内容缺特色,地方人文需融入;志愿培训需改进,组织交流不可少;规模数量尚不足,优惠鼓励政策需落实。(2)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采用市场化运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体育非营利体育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是指影响体育非营利组织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运作的各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及其运行方式。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主要由市场化运行基本模式、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因素、志愿者队伍建设机制、微营销模式、绩效管理机制构成。(3)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可采用组织内部的企业化管理,可实施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收费,可参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与企业进行合作与竞争,可开展基于组织宗旨的营利行为。(4)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相对统一的法律,专门规范非营利组织的税收制度,明确税收优惠主体和监管机构;增加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种类,提高企业捐赠税收优惠比例,允许对实物捐赠抵扣,增加个人捐赠的税收激励政策;在税收优惠上应区分公益性和互益性非营利组织,按公益范围,前者应享受比后者更多的税收优惠;同时,应该允许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营利性活动,但税收应视其行为性质而优惠,与组织目的相关的经营收入享受所得税及增值税等税收优惠,与组织目的无关的经营收入则应按其用于组织公益活动的投入比例享受税收优惠;为保障公开和透明,应采用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对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5)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存在缺乏营销理念、营销能力不足、营销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采用微营销模式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由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配合完成,微博营销主推品牌,微信营销主推活动、与服务群体直接交流。(6)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主要来源于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针对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培养和管理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在政府的资助和指导下,由新疆拥有体育专业的高校和体育非营利组织两条路径共同培养。新疆体育非营利志愿者的管理包括志愿者的需求评估与招募计划设计、志愿者招募营销计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的面谈与筛选、志愿者的培训、志愿者的督导与激励、志愿者的绩效评估。(7)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采用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分为4大层面、10项关键驱动因素及32个行动指标。采用此评估系统可反映组织之间的绩效差异,也可清楚了解绩效不足的原因。采用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量表,对三个运行较好的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进行评估,结论为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有市场化运行的趋势和愿望,但财务制度不健全、筹资能力不足、组织自我成长培养不足、内部管理松散是导致组织不能持续运行的影响因素。

赵金坡[7](2011)在《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文中指出本研究以1979-2009年农村中师毕业生的求学、受业、工作、生活及其变迁为考察对象,主要利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field study)和口述史(oral history)的方法,构筑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师来源、培养、就业及其社会生活等多维的历史影像。具体地,在回顾中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史实的基础上,研究以“加入者”、“受业者”、“坚守者”、“背离者”的观察视角,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农村中师毕业生们及其“后继者”的现实景况;同时研究试将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等有关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这段教育历史中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通过历史考察,本研究主要发现:(一)在社会不断发展,尤其是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政府政策、农村家庭与中师生个体三者之间的交叉互动,共同构建了1979-2009年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状况历史发展的现实,这一交叉互动不仅体现在我国中等师范学校发展变迁过程中,还体现在农村社会群体对“未来小学教师”教育的选取心态上。(二)“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只能依靠农村。对这一群体的预定与确保,需要基于农村实际,需要在对中师教育的历史继承中改革,需要在良好的政策引导下走向可持续。根据地方实情,制订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学子报考师范,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农村小学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工作的起点与关键。(三)农村小学教师原始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并不意味着对“面向农村,面向小学”为培养方向的农村师资培养传统的改变,中等师范教育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中师教育优良传统的消散。中师教育留给现行“未来农村小学教师”教育可借鉴与继承的优良传统包括:职业和执业思想教育方面、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的环境创设方面以及教育实践方面等。(四)改革开放以来任教于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中师毕业生们的业务水平、生存状态,流动状况,以及群体心态,值得关注与研究。它们对于中师之后的“未来小学教师”群体—尤其是小教大专毕业的教师群体—构成重要影响;同时对当前国家促进教育公平以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有参考价值。

董江山[8](2009)在《新疆地州党报媒介生态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媒介生态理论的提出,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运用媒介生态理论来研究新疆地州级党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地州级党报属于我国报业分级建制中的第三级。随着县级党报的逐步撤销,地州级党报无疑是数量上最庞大的一级报纸。因为是末端报,地州党报在基层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随着我国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让党报进入市场,按市场规律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党的执政资源的地州党报,同时承受着两方面的压力:来自政治方面的宣传工作的压力和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在这样的困境下,地州党报该如何应对?本文正是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从媒介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区地州党报当前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情况。从影响我区地州党报发展的各种媒介生态因子入手,分析了我区地州党报的政治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发现:我区地州党报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并不是处在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经济的欠发达使我区媒介发展滞后;传统电子媒介以及“新媒体”挤压报业特别是地州级党报的生存空间。此外,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我区地州党报的内部优势因素、弱点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SWOT策略。通过研究,本文指出:我区地州党报的出路在于积极改善其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和提高自身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素质。并提出了多种途径来找到这种出路。

余丹[9](2008)在《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县市报改革作为我国传媒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报纸质量,优化报业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县市报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浙江省三家县市报,通过对县市报改革过程的回顾以及对县市报改革前后的版面内容、广告种类和数量变化分析来验证县市报改革的效果,并且揭示取得这些效果的条件。本文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现实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报业结构调整历程作了回顾,并介绍了2003年报刊治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以浙江省的基本情况为例,介绍县市报被各个报业集团兼并重组的过程。第四部分对浙江省三大报业集团内各一家县市报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县市报改革在保证当地党政部门宣传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开拓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读者数量稳中有升。本文的结尾揭示县市报改革的意义以及对今后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严非[10](2007)在《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背景: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疫情形势相当严峻,而全国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30%左右,远远低于70%的目标。2002年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启动了新一轮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非常迫切需要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结核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究竟是什么造成这样低的发现率?怎样做才能改善?社会评价是一种帮助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的有效途径。二、研究目的:研究贫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类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障碍;分析弱势人群因结核病症状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的因素;评价各类人群有关肺结核病的认知和社会歧视感,及其对就医行为的影响;了解地方有关部门对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情况;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促进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公平性提供可行的建议。三、研究方法:研究选择福建、河南、辽宁和新疆四省(自治区)进行,在每个省内各选3个县。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对象涉及服用利用者、提供者、管理和决策者各利益相关方。现场调查于2004年进行,共完成2560名农村居民、889位肺结核病人(县结防机构登记病人)、907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问卷调查;共进行57组农民和22组医务人员的专题小组讨论,155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个别访谈,41人次县医院和结防所门诊医生观察,48位相关部门领导的知情人访谈,128名肺结核病人和88名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叙述性访谈。四、主要发现1.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各类人群对结核病有关知识和态度存在“六低一高”现象:对结核病名称的认识程度低、对结核病的传染性认知率低、群众普遍不了解治疗的关键措施、不了解规范治疗的时间、不了解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和正在执行的免费治疗政策,以及较高比例的社会耻辱感或社会歧视。2.就诊机构选择农村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村卫生室的平均51%,乡村两级79%,福建、河南首选村卫生室比例高达69%、79%,新疆由于村级网络建设薄弱,一半以上首选乡卫生院。肺结核病人和可疑症状者的就诊经历也显示相似情况,首诊在乡村两级的比例分别在55—78%、74—93%,方便、费用等是选择的主要原因。结防机构在农民中的知晓和信任度不够。3.肺结核病人诊断过程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首次就诊时间超过3周定义为就诊延迟,从首次就诊到确诊为肺结核时间超过2周定义为确诊延迟。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存在延迟。近30%肺结核病人从症状出现到就诊超过3周,50%以上肺结核病人从首次就诊到确诊超过2周,确诊前多次就诊,中位数3—4次,17—30%的病人超过6次。4.转诊问题按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规定,所有疑似肺结核病人都应转诊到县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并由县结防所进行治疗管理。本次调查70—80%可疑症状者没有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机构,主要原因是医生没有建议,部分因为交通费用、距离、了解和信任问题。5.治疗依从性本次调查的是结防机构登记的病人,治疗延迟很少。依从性较好,漏服和中断服药比例18%以下。50%以上的肺结核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了督导服药,但由医务人员实施督导化疗的甚少。6.医疗费用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规定:由结防结构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免除检查费用包括9次痰检、次摄胸片。居民估计的结核病治疗费用远远高于实际花费,是实际的2—5倍。肺结核病人实际费用负担仍较高,减免的费用不足病人实际支出的20%,肺结核诊治的医疗支出占家庭年总支出的13-40%。除了辅助检查、药物等直接医疗费用,还有一定的非医疗费用。确诊前反复就诊费用支出不少。辅助检查和药物、延长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7.农民的贫困和弱势对求医过程的影响农民的贫困制约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女性、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和少数民族由于缺乏知识、缺少信息、缺乏支持、行动不便和社会歧视感,存在较多的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阻碍结核病发现。8.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态度对肺结核病人发现的影响。医生缺少培训、认识不够、技术有限,影响诊断能力。分配制度与经济利益,影响了医生的行为,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大处方增加了病人负担。9.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对结核病控制的影响卫生筹资水平低,按服务收费成为医疗卫生机构获得利益的最重要来源,影响医疗行为。贫困农村结核病控制的地方配套经费难以落实,限制了卫生服务的开展,也限制了结核病有关的人员培训,影响了对医务人员的激励,从而影响了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及时转诊和确诊。五、政策建议1.加强各级政府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管,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提高地方政府的认识,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激励机制。中央、省级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卫生投入,对贫困地区进行倾斜,提高结核病控制能力。政府部门间加强沟通和协调,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农村卫生和预防工作,让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2.协调三级医疗网参与肺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督导工作综合医疗结构,尤其是村级机构(新疆是乡卫生院)是发现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场所,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医疗系统与预防系统之间的协作,吸收医疗系统技术力量参与结防工作并将医疗机构的功能扩大,参与到结核病发现、治疗和推行DOTS督导策略。3.加强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医疗服务提供者,特别是乡村医疗服务提供者培训,提高识别可疑症状者能力,及时转诊。通过管理和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医生的积极性。4.减轻弱势人群的经济负担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减少不必要检查和治疗。落实激励措施,避免医务人员为追求个人收入的不良行为。加强乡镇卫生院功能,以减少病人路途费用等。提供更多免费服务,如:部分基本辅助药物的免费计划、涂阴病人免费治疗计划;对贫困病人家庭给予支持。5.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制定长期、稳定的健康教育和促进计划,充分应用现代传播媒体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培训乡村医生传播知识,开发适用于少数民族、老人和文化水平低的的健康促进材料。6.通过主动手段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多种渠道找出可疑症状者,①通过村干部发现可疑症状者;②走村串户发现可疑症状者;③村医、乡卫生院医生、结防所医生报告可疑患者。7.社会评价应用的建议社会评价融入结核病控制项目始终,融入健康促进,融入结核病常规数据收集系统。

二、我为何自费订阅《农村财政与财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为何自费订阅《农村财政与财务》(论文提纲范文)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书刊审查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书刊审查以及对象的概念界定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1章 俄国书刊审查发展的历史沿革
    1.1 俄国书刊审查的起源
        1.1.1 书刊审查的发端——宗教审查
        1.1.2 第一个正式书刊审查文件——《百章会议》
    1.2 世俗领域书刊审查的兴起
        1.2.1 世俗书刊审查初露锋芒
        1.2.2 世俗领域书刊审查体系初步成型
        1.2.3 书刊审查组织工作
    1.3 俄国书刊审查制度的确立
        1.3.1 《1804年书刊审查章程》
        1.3.2 19世纪初的俄国出版业现状
    1.4 书刊审查秩序的重新建构
        1.4.1 书刊审查法律秩序的重新建构
        1.4.2 书刊审查机构的重新建构
        1.4.3 尼古拉一世时期的新闻出版业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19世纪60年代书刊审查政策调整的论争
    2.1 失败的战争与社会舆论力量的崛起
    2.2 知识分子阶层的书刊审查政策观
        2.2.1 革命民主派
        2.2.2 自由派
        2.2.3 斯拉夫派
        2.2.4 保守派
    2.3 官僚阶层的书刊审查政策观
        2.3.1 自由派官僚
        2.3.2 保守派官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书刊审查政策立法
    3.1 书刊审查政策立法筹备
    3.2 书刊审查机构改革
        3.2.1 书刊审查隶属权的变更
        3.2.2 中央书刊审查机构组织改革
        3.2.3 地方书刊审查机构改革
    3.3 主要的书刊审查政策
        3.3.1 废除部门书刊审查体系
        3.3.2 施行预审制豁免制度
        3.3.3 新惩罚机制体系
        3.3.4 引入司法审判体系
        3.3.5 设立印刷厂、图书贸易专职监察员
    3.4 1865年4月6日书刊审查政策立法评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书刊审查政策调整的影响
    4.1 改变了俄国书刊审查官员结构
    4.2 改变了俄国定期出版物的结构
        4.2.1 俄国出版物数量增加
        4.2.2 改变了定期出版物结构
    4.3 俄国出版业的资本化趋势
        4.3.1 报刊成员组织构成
        4.3.2 日趋现代化的印刷厂
        4.3.3 报刊的财务资本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书刊审查政策的倒退
    5.1 国家政权与社会舆论力量的对比
    5.2 俄国政府的舆论宣传
        5.2.1 创办普适性官方报刊
        5.2.2 支持半官方出版物
        5.2.3 支持保守派和右翼报刊
    5.3 渐趋反动的出版业政策
        5.3.1 书刊审查领域保守主义思想的强化
        5.3.2 逐渐增多的反动政令
        5.3.3 反动书刊审查政策下的出版物现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后记

(2)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创办
    (一)河北省政府的成立与《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创办
    (二)《河北省政府公报》的编辑出版与发行
二、1928-1930 年河北省各级行政机构与人事制度的建立
    (一)颁布条例,完善行政机构建制
    (二)整顿吏治,制定人事任用制度
三、1928-1930 年间河北省政府的财务整理与地方经济恢复
    (一)整理财政,充裕省库
    (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四、1928-1930 年间河北省教育事业的恢复与改进
    (一)全省教育事业的恢复阶段
    (二)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
五、1928-1930 年间河北省的社会治理与改造
    (一)剿匪清乡,成立地方保卫团
    (二)禁止烟毒,改善社会风气
    (三)废除陋习,改良社会习俗
    (四)抚恤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六、《河北省政府公报》的历史作用与价值
    (一)《河北省政府公报》具有的历史作用
    (二)《河北省政府公报》的珍贵史料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教育厅行政机构设置及其职掌
    附表2:行政人员的考试资格和考试科目表
    附表3:河北省训政学院课程纲目
    附表4:视学人员及各学校与各县应改进事项
    附表5:男女师范学校招生区域
    附表6:河北省各县筹办救济院情形总表
后记

(4)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改善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2 案例正文
    2.1 S医院简介
    2.2 一般公立医院住院结算的概念与环节
    2.3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流程的描述说明
    2.4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问题的案例描述
        2.4.1 李女士异地农合报销无果的苦闷
        2.4.2 张先生办理出院结算往返多部门的无奈
        2.4.3 资深结算员小赵的结算“速度慢”带来的烦恼
        2.4.4 宋女士报销受阻以及拖欠医药费的尴尬
3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现状调查与案例分析
    3.1 应用到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相关理论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2 顾客感知价值理论
    3.2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现状调查与统计结果
        3.2.1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现状调查
        3.2.2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
    3.3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
        3.3.1 对异地农合报销材料和手续不清楚导致报销不顺利
        3.3.2 住院结算流程牵涉部门多且效率偏低
        3.3.3 结算窗口由于分账及减免业务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
        3.3.4 医保卡止付等问题导致应收账款增加坏账风险
4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改善对策与预期效果分析
    4.1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改善的基本思路
    4.2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的改善对策
        4.2.1 加强HIS系统的完善及与异地农合联网嵌套系统的引入
        4.2.2 在护士站设住院押金缴存与结算手续办理自助终端
        4.2.3 按楼层病区配备账目结算审核员
        4.2.4 加强费用催缴管理及规避应收账款损失的措施
    4.3 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改善对策的总结及预期成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S医院住院结算改善管理案例研究的问卷调查
致谢

(5)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梳理
        一、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中共宣传工作研究的关键词及启示
        (二)有关办报模式与中共整体转型的研究
        二、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演变的两种认知
        (二)对于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主流观念
        (三)对于中共领袖办报思想的充分总结
        (四)对于中共办报模式内涵的初步归纳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模式的主要功能
        三、模式的思维缺陷
        四、中共办报模式的概念阐释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勾连学术网络、形成想象空间
        二、引入多学科的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进行历史分期,凸显模式差异
        四、明晰构成要素,描绘模式全景
        五、形成研究问题,彰显研究意义
    第五节 章节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1921-1927)
    第一节 中共办报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轮廓
        一、陈独秀: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奠基者
        二、机关论: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主核心
        (一)党管党报
        (二)全党办报
        (三)上层宣传、下层鼓动
    第三节 中共办报“上海模式”的探索
        一、《新青年》:中共报刊的初始范本
        (一)报为主业,宣传建党
        (二)生产符号权力的报刊
        (三)凝聚政党组织的报刊
        二、“上海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党性原则:“一人之报”到“一党之报”
        (二)内容策略:“知识气质”与“两级传播”
        (三)技术形态:“编印分离”与“全党办报”
        (四)经营管理:拨款制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消解
    第四节 “上海模式”的开创意义与不足
第二章 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1928-1937)
    第一节 中国革命环境的剧烈变化
        (一)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二)领导层进入不稳定时期
        (三)党内路线斗争接连不断
    第二节 中共党报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继承与突破:瞿秋白之于陈独秀的党报思想
        二、向上走与向下走:中共党报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向上走:“党报姓党”与“全党办报”
        (二)向下走:“群众办报”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共办报“瑞金模式”的形成
        一、党性原则:党报与党“同频共振”
        二、内容策略:斗争性与建设性并存
        (一)“工具论”催生“斗争性”
        (二)执政党办报孕育“建设性”
        三、技术形态:公开刊物“内刊化”
        四、经营管理:普遍采取战时拨款制
    第四节 “瑞金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第三章 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1938-1949)
    第一节 中共办报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国共两党的相互形塑
        (二)白区与红区路线之争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成熟
        一、一以贯之:毛泽东办报思想的深厚积淀
        (一)求学时期:我所愿做的工作是新闻记者
        (二)大革命时期:报刊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土地革命时期:报刊内容应“由远及近”
        (四)抗日战争时期: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
        二、定于一尊:中共党报理论的内涵深化
        (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确立
        (二)推动全党办报的组织化运作
        (三)明晰报刊的基本内容与策略
    第三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分化并立
        一、夹缝生长:中共办报“重庆模式”另辟蹊径
        (一)党性原则:坚守阵地与增强党性相统一
        (二)内容策略: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三)技术形态:以独立面目开展合法斗争
        (四)经营管理: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铺开
        二、重庆模式”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三、完全党报:中共办报“延安模式”推向全党
        (一)党性原则:党对报刊的高度控制
        (二)内容策略:联系群众的改版路径
        (三)技术特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四)经营管理:“工具论”下力求自给
        四、“延安模式”的重要地位与历史缺陷
第四章 两极分化:中共办报模式的差异根源
    第一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环境差异
        (一)办报业态的差异
        (二)传播对象的差异
        (三)经济来源的差异
    第二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路径差异
        (一)“农村办报”的发展路径
        (二)“城市办报”的发展路径
余论
    (一)“工具论”决定了中共报刊面貌
    (二)“工具论”存在以我为主的缺陷
    (三)报刊发展的三种逻辑不可偏废
    (四)推动报刊发展逻辑的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向导》篇目一览表
    附录2 :《布尔塞维克》篇目一览表
    附录3 :《红旗周报》篇目一览表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6)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研究
        1.2.2 体育非营利组织研究
        1.2.3 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非营利组织
        2.1.2 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2.1.3 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行
    2.2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理论依据
        2.2.1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2.2.2 公益产权理论
        2.2.3 志愿失灵理论
第3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调查与分析
    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3.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现状
        3.2.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
        3.2.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分布情况
        3.2.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项目
        3.2.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日常运行及财务状况
        3.2.5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发展现状
        3.2.6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对市场化运行的认识
    3.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机制模型构建
    4.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的必要性
    4.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的可行性
    4.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模型构建
第5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的基本模式
    5.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内部的企业化管理
    5.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实施服务收费
    5.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参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
    5.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合作与竞争
    5.5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可借鉴的营利行为
    5.6 小结
第6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作税收优惠
    6.1 中、英、美、日四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1 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2 英国体育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制度
        6.1.3 美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1.4 日本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
    6.2 中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的比较
    6.3 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建议
    6.4 小结
第7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1 体育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理论基础
        7.1.1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必要性
        7.1.2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概念及特点
        7.1.3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战略
        7.1.4 传统的营销模式
    7.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困境
        7.2.1 缺乏营销观念
        7.2.2 营销能力不足
        7.2.3 营销资金不足
    7.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3.1 微营销的内涵
        7.3.2 微营销兴起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基础
        7.3.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的可行性
    7.4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营销模式构建
        7.4.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博营销步骤与策略
        7.4.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微信营销步骤与策略
        7.4.3 微博营销与微信营销对接
    7.5 小结
第8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建设
    8.1 志愿者的内涵与价值
        8.1.1 志愿者的概念界定
        8.1.2 志愿者对体育非营利组织的价值
    8.2 发达国家志愿者建设经验
        8.2.1 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就业体系结合
        8.2.2 志愿者培训体系完善
        8.2.3 志愿者管理规范
        8.2.4 志愿者各种保障到位
        8.2.5 志愿服务法律较为健全
    8.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建设
        8.3.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队伍培养与管理现状
        8.3.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培养模式构建
        8.3.3 新疆体育非营利志愿者的管理
    8.4 小结
第9章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机制
    9.1 平衡记分卡的内涵及发展
        9.1.1 平衡记分卡的基本思想
        9.1.2 平衡记分卡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应用
    9.2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
        9.2.1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模型构建
        9.2.2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估指标构建
        9.2.3 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运营状况分析
    9.3 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不足与建议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
    二、已有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过程与理论工具
    四、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中师教育发展及农村中师毕业生群体特征概述(1979-2009)
    一、恢复调整中的中师教育(1979-1984年)
    二、繁荣时期的中师教育(1985-1991年)
    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中师教育(1992-1998年)
    四、过渡与转型时期的中师教育(1999-2009年)
第二章 加入者:为什么选择中师
    一、家庭与个人选择的背后
    二、政策对选择中师的影响
第三章 受业者:中师所给予的
    一、职业理念与敬业思想
    二、课程设置与一专多能
    三、自我管理与主动成长环境的创设
    四、对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视
第四章 坚守者:乡村学校的工作与生活
    一、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乡村学校生活
    三、婚恋与社会交际
第五章 背离者:理想与现实之间
    一、不同时期的同一个理由
    二、从背离到被背离
    三、一项关于中师毕业去向情况的调查
第六章 后继者:竞争中的迷惘
    一、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专生
    二、本科院校中的免费师范生群体
结语:谁是未来的农村小学教师
    一、关于研究的几点说明
    二、研究发现
    三、期待
附录
    附录一:本研究重要采访活动
    附录二:有关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中师毕业生"情况问卷调查
    附录三:口述资料样本
    附录四:河南信阳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成绩评定表
    附录五:中师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调查表
    附录六:湖南省祁阳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90年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 划招生工作的通知》
参考资料和文献
后记

(8)新疆地州党报媒介生态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理论研究回顾
        1.2.1 国外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及区内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及区内地州市党报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媒介生态系统与媒介生态平衡
    2.1 媒介生态范畴的界定
    2.2 媒介生态系统构成的基本要素
    2.3 媒介生态平衡
3. 新疆地州市党报所处的媒介生态环境
    3.1 新疆地州市党报所处的媒介内生态环境
        3.1.1 我区地州市党报在报纸种群内的生态位
        3.1.2 我区地州市党报在“报纸种群”内的生态位
        3.1.3 我区地州市党报的营养生态位
        3.1.4 新疆地州市党报受众
    3.2 新疆各地州所处媒介外生态环境
        3.2.1 政治政策环境
        3.2.2 新疆各地州所处的经济环境
        3.2.3 新疆各地州所处的文化环境
4. 改善新疆地州市党报生态位的策略
    4.1 改善新疆地州市党报媒介生态环境
        4.1.1 制度、政策层面
        4.1.2 经济层面
        4.1.3 社会文化层面
    4.2 对新疆地州市党报适应媒介生态环境的思考
        4.2.1 SWOT 法分析新疆地州市党报
        4.2.2 新疆地州市党报的对策
5 结论
附录 1 新疆地州市级党报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 2 新疆地州市级党报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2 相关研究与进展
        1.2.1 新闻改革研究
        1.2.2 媒介结构调整研究
        1.2.3 县市报改革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4.1 抽样调查法
        1.4.2 文献整理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访谈法
2 报业结构调整与县市报改革
    2.1 我国报业结构的调整和确立过程
        2.1.1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报业结构
        2.1.2 我国报业结构的调整和确立过程
    2.2 2003年报刊治理与结构调整
        2.2.1 治理情况简介
        2.2.2 治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3 县市报改革
        2.3.1 县市报的定义
        2.3.2 县市报发展的制约因素
        2.3.3 县市报改革
    2.4 小结与研究假设
3 县市报改革过程与措施
    3.1 人员安置和资产核算
        3.1.1 人员安置
        3.1.2 资产核算
    3.2 接收单位对县市报的接收和管理举措
        3.2.1 接收办法
        3.2.2 管理举措
    3.3 县市报自身的调整
        3.3.1 压力增大与应对措施
        3.3.2 定位的调整
    3.4 小结
4.改革前后报道内容与广告比较
    4.1 各报的改革与探索
        4.1.1 《萧山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1.2 《永康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1.3 《鄞州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2 三家县市报改革前后报道内容比较
    4.3 三报改革前后广告数量及构成变化比较
    4.4 小结
        4.4.1 内容报道分析小结
        4.4.2 广告经营业务小结
5.结论与启示
    5.1 改革效果分析及县市报发展建议
        5.1.1 改革效果分析
        5.1.2 县市报发展建议
    5.2 县市报改革的意义
    5.3 县市报改革对我国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5.3.1 我国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3.2 县市报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
        5.3.3 县市报改革对今后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开题报告

(10)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目的
    1. 全球结核病流行情况
    2. 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与目标
    3. 中国结核病流行特点
    4. 中国结核病控制进展与目标
    5. 中国结核病防治政策
    6. 中国结核病控制面临问题与挑战
    7. 国内外有关肺结核病低发现研究
    8. 研究意义
    9.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方法
    1. 研究设计
    2. 社会评价
    3. 研究现场
    4. 研究对象定义和来源
    5. 研究问题与框架
    6. 调查内容
    7. 资料收集
    8. 资料分析
    9. 变量与指标定义
    10.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各地社会经济、卫生及结核病防制基本情况
        1.1 福建省
        1.2 河南省
        1.3 辽宁省
        1.4 新疆自治区
    2. 各类调查对象及其分布
        2.1 四省调查对象样本量分布
        2.2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认知
        3.1 各类人群对肺结核病的了解
        3.2 居民和病人结核病的社会耻辱感或歧视
        3.3 居民和病人的结核病知识信息来源
        3.4 医务人员的结核病知识
    4. 各类人群求医过程
        4.1 各类人群求医选择
        4.2 肺结核病人求医过程延迟及原因
        4.3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转诊情况
        4.4 肺结核病人治疗情况
        4.5 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互动与交流
    5.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医过程的因素分析
        5.1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5.2 影响肺结核病人就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5.3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单因素分析
        5.4 影响肺结核病人确诊延迟多因素分析
    6. 肺结核病诊治费用及负担
        6.1 社区居民对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认知
        6.2 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
        6.3 不同类型肺结核病人的实际诊治花费及经济负担
        6.4 影响肺结核病诊治费用的因素
    7. 结核病控制项目经费与管理问题
        7.1 地方政府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认识
        7.2 结核病防治经费问题
        7.3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归口管理问题
第四章 讨论
    1. 农村居民肺结核诊断过程延迟,制约肺结核病人的发现
    2. 农民经济的贫困制约了结核病诊治的可及性
    3. “知识的贫困”是弱势群体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4.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等其他弱势特征
    5. 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医疗行为
    6. 基层医务人员的作用及培训和管理重要性
    7. 卫生筹资机制和管理体制
    8. 归口管理的问题与可持续性
    9. 结核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10. 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附件2:综述
附件3:已发表相关和录用文章

四、我为何自费订阅《农村财政与财务》(论文参考文献)

  •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俄国书刊审查政策研究[D]. 王目坤. 吉林大学, 2020(03)
  • [2]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3]《河北省政府公报》研究(1928-1930)[D]. 赵希悦.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S医院住院结算业务管理改善的案例研究[D]. 石越.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D]. 陈龙. 暨南大学, 2019(08)
  • [6]困境与选择:新疆体育非营利组织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D]. 王晓芳. 山东大学, 2014(10)
  • [7]声音与回响:我国农村中师毕业生的历史考察(1979-2009)[D]. 赵金坡.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8]新疆地州党报媒介生态环境研究[D]. 董江山. 新疆大学, 2009(01)
  • [9]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D]. 余丹. 浙江大学, 2008(09)
  • [10]中国结核病控制现状、问题与对策 ——社会评价案例研究[D]. 严非. 复旦大学, 2007(05)

标签:;  ;  ;  ;  

为什么我要自费订阅农村金融和金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