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何家洪[1](2008)在《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铬在自然界中以多种形态存在,其中三价和六价为常见的稳定形态。不同的价态会产生不同的生理作用,铬(Ⅲ)为人体及动植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参与糖和脂肪代谢过程,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而铬(Ⅵ)被公认为有毒致癌物质,其毒性比铬(Ⅲ)大100倍,含铬(Ⅵ)物质可造成人体心血管功能和造血功能损伤,引起肝脏、肾脏、肺部等器官病变,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较高渗透性,对动物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致畸性。近年来随着皮革、电镀、冶金等涉铬(Ⅵ)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中含铬(Ⅵ)物质含量在不断增加,使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因此铬(Ⅵ)分析检测受到环卫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铬(Ⅵ)也成为各国环境检测的必测元素之一,铬(Ⅵ)含量的分析检测也成为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理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铬(Ⅵ)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主要有电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发射光谱法(AES)、离子色谱法、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电化学-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由于这些分析方法所需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冗长费时,且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因此使得这些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受到很大的限制。光度法由于所需仪器要求简单,操作简便,药品用量较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分光及荧光光度法分析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基于90℃温度条件下,在硫酸介质中,痕量铬(Ⅵ)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橙的褪色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催化剂Cr(Ⅵ)浓度和测量信号的差值(△A)成线性关系,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最佳褪色条件,得出方法表观活化能为25.73KJ·mol-1,线性范围为0~72μg·L-1,检出限为4.74μg·L-1,同时对干扰离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该方法选择性好,同时将本法与标准方法测定进行了比较研究,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基本相当。2、铬(Ⅵ)—结晶紫—过氧化氢体系催化动力学光谱法测定痕量铬(Ⅵ)75℃温度下,在硫酸介质中,铬(Ⅵ)能显着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铬(Ⅵ)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催化和非催化反应的吸光度差值(△A)成线性关系,且△A在较长时间内稳定。以此建立起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实验研究了该反应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线性范围为0~96μg·L-1,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A= 0.0033+0.1401C(Ⅵ)(μg·25mL-1) (r=0.9985)检出限为6.91μg·L-1。本方法操作简单,选择性好,可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和湖水样品中铬(Ⅵ)含量的分析测定。3、藏红T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在盐酸酸性介质中,利用具有伯氨基团的藏红T与具氧化性的Cr(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藏红T中伯胺基这一荧光基团消失,分子π电子共轭度降低,导致产物分子的荧光效率降低,从而使其整个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下降的原理,建立用Cr(Ⅵ)-藏红T荧光猝灭测定痕量Cr(Ⅵ)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酸性介质中藏红T的最大激发波长为559.0nm,最大发射波长为575.0nm。试验结果表明,铬(Ⅵ)含量在0~128μg·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强度有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5μg·L-1 ,相对标准偏差为1.2%。本法具有灵敏度高、费用低、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已用于电镀废水、工业废水、自来水和湖水中痕量铬(Ⅵ)的测定,并与标准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满意。
何家洪,高志强,蒋欢,宋仲容[2](2008)在《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20002007年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常规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和阻抑动力学光度法。对方法检测体系、反应介质条件、线性范围、检出限、实际应用对象等予以综合评述,并对光度法测定铬Ⅵ的发展提出了提高仪器性能,以提高灵敏度和减少测量误差;开发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稳定性好的无毒或低毒的新型有色染料和指示剂;将自动化程度高,灵敏度高和稳定好的分离富集技术与检测方法联用,以降低测定干扰,增强方法准确度等建议。
王文元[3](2008)在《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铅及反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众所周知,当人体缺铁或铅过量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尤其是铅在工、农业上的广泛运用,在环境中对人类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而,对Fe3+、Pb2+测定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目前,测定铁或铅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示波极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等。其中,原子吸收法等方法需要昂贵的仪器,不便于推广;光度法所用仪器虽简单价廉,但灵敏度却不够高,而且一般操作繁杂;在普通光度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催化光度法,灵敏度比普通光度法高得多,仪器简单。因此,催化光度法就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常用的测定痕量金属的方法,对催化光度法的研究也就成为近年来分析科学的热点。在查阅文献以及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发现了Fe3+对KIO4氧化愈创木酚(GA)的显色反应体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建立了GA催化光度法测定铁的新方法。进一步的实验还表明,Pb2+对此体系也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因而,又建立了GA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铅的方法。本实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如酸度范围,各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建立工作曲线,测试常见离子的干扰性;将实验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对反应的机理作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GA催化光度法测定Fe3+的反应应在1.5 mL pH=2.6邻苯二甲酸氢钾-HCl溶液中进行;氧化剂KIO4,活化剂phen,显色剂G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3mL,2mL,0.6 mL;在60℃恒温水浴中反应6 min后,于480 nm处测定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非活化体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A=-0.01408+0.2472CFe(Ⅲ),相关系数r=0.9990;其线性范围为0μg·(25mL)-1~1.8μg·(25mL)-1。活化体系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A=0.1334+9.4073CFe(Ⅲ),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为0.005μg·(25mL)-1~0.05μg·(25mL)-1,检测限为2.21×10-11g·mL-1;Cu2+有干扰,以半胱氨酸掩蔽。活化体系催化光度法已用于滇池水、翠湖水、地下污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啤酒的测定,回收率为97.3%~102.3%活化体系对Fe3+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K=3.15×10-4S-1,表观活化能为32.07 kJ·mol-1。GA催化光度法测定Pb2+的反应应在1.5 mL pH=5.0六次甲基四胺-HCl缓冲介质中进行,KIO4,G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4.5 mL,1 mL;以Tween-20为活化剂时其最佳用量为3 mL;在70℃恒温水浴中反应18 min后,于480 nm处测定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光度值。其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是:△A=2.8563×10-3+0.01272CPb(Ⅱ),r=0.9996;其线性范围为0μg·(25mL)-1~22.5μg·(25mL)-1,检测限为9.94×10-9g·mL-1;除Cu2+、Fe3+有干扰外,大多数共存离子无干扰,以NH4F和硫脲掩蔽之;该体系已用于花生、大米、膨化食品马铃薯片、普洱碧螺春、普洱毛峰、特级普洱、茉莉花茶、一级滇红、滇绿中痕量铅的测定。回收率为97.6%~103.7%;该体系对Pb2+是零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K=1.91×10-4S-1,表观活化能为10.61 kJ·mol-1。
马冲先,吴诚[4](2006)在《金属材料分析》文中认为评述了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国内在金属材料分析领域的现状及进展概况。内容包括标准和标准样品、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ICP-质谱、X-射线荧光光谱法、气体元素的分析、电化学方法等,涉及文献621篇。
蔡慧华,彭速标[5](2006)在《环境样品中六价铬的光度法测定》文中研究指明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样品中Cr(Ⅵ)的光度测定法的进展,着重介绍了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动力学光度法等测定环境样品中六价铬的方法进展。
黄梅兰,苏艳华,蒙丹军,林会松[6](2002)在《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最佳显色条件为H3 PO4(1 +4) 1 .0ml,0 .4mol·L-1Mn(Ⅱ ) 2 .0ml,1g·L-1CTMAB2 0ml,1 0g·L-1DAPM 1 .0ml,加热温度为 80℃ ,4min ,最大吸收波长为 480nm ,铬 (Ⅵ )在 0 .1 0~0 .90 μg/2 5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 =0 .62 1 5C(μg/2 5ml) +0 .2 2 44,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74,摩尔吸光系数ε =3 .72× 1 0 6L·mol-1·cm-1。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很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 (Ⅵ )的测定 ,结果满意
黄梅兰,蒙丹军,林会松[7](2002)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与钒(Ⅴ)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文中指出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 (DAp EM)试剂与微量钒 ( )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 ,建立了测定钒 ( )的新体系。该体系的灵敏度为 ε=8.30× 10 6 L· mol- 1· cm- 1 ,线性范围为 2 .0 0~ 10 .0μg· L- 1 ,对测定 0 .2 0 μg· (2 5 m L) - 1 V( ) ,抗主要离子干扰量为 :Fe3+ ,Cu2 + (10 μg) ;Ce( ) (5 μg) ;F- (0 .5μg)。与单因素轮换法建立的体系相比 ,灵敏度和选择性有了很大的改善。该方法测定中草药样品中微量钒 ( )含量 ,结果满意
蒙丹军,叶龙军,黄梅兰,苏艳华,林会松[8](2002)在《二安替比林对-(-2,4-二硝基苯氧基-)-苯基甲烷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文中提出合成新试剂二安替比林对 - (- 2 ,4-二硝基苯氧基 - ) -苯基甲烷 (DAp DNPPM) ,以正交试验设计寻找该试剂与微量 Cr( )显色反应的最佳显色条件。最佳条件为 :最大吸收波长 485 nm,显色剂 1.0 0 % DAp DNPPM用量 0 .6 0 ml,(1+4 ) H3 PO4用量 3.0 0 ml,0 .40 mol.L- 1 Mn( )用量 8.0 0 ml,加热温度 85℃ ,加热时间 8min。在 0 .10~ 0 .80μg/ 2 5 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 :A =1.0 36 C (μg/ 2 5 ml) - 0 .0 0 8,r =0 .998。摩尔吸光系数为 1.30× 10 6L .mol- 1 .cm- 1 。用该法测定水样中 Cr ( )含量 ,结果满意。
蒙丹军,黄梅兰,林会松[9](2001)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文中研究指明以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并得到了二安替比林 - (2 -羟基 ) -苯基甲烷试剂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铬的最佳显色条件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480 nm。 Cr( )在 0 .10~ 10μg· 2 5 m L- 1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A=0 .0 5 83C+0 .0 478,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71,摩尔吸光系数ε=1.37× 10 5(L· mo L- 1 · cm- 1 )。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有较大提高。方法应用于水样中铬 ( )的测定 ,结果满意
二、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的研究综述 |
1.1 引言 |
1.2 铬元素的作用与危害 |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
1.3.1 常规分光光度法 |
1.3.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1.3.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
1.4 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研究综述 |
1.4.1 荧光增强法 |
1.4.2 荧光猝灭法 |
1.5 小结与展望 |
1.5.1 小结 |
1.5.2 展望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 |
2 甲基橙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
2.1 试验部分 |
2.1.1 试验仪器 |
2.1.2 试验药品 |
2.1.3 试验溶液配制 |
2.1.4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吸收光谱曲线 |
2.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
2.2.3 甲基橙用量的影响 |
2.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2.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2.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2.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
2.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4 样品分析 |
2.5 结论 |
3 结晶紫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铬(Ⅵ) |
3.1 试验部分 |
3.1.1 试验仪器 |
3.1.2 试验药品 |
3.1.3 试验溶液配制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吸收光谱曲线 |
3.2.2 反应介质及其用量的影响 |
3.2.3 结晶紫用量的影响 |
3.2.4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3.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2.7 工作曲线、灵敏度及重现性 |
3.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3.4 样品分析 |
3.5 结论 |
4 藏红T 高灵敏度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铬(Ⅵ) |
4.1 实验部分 |
4.1.1 仪器与试剂 |
4.1.2 溶液配制 |
4.1.3 试验原理及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激发和发射光谱曲线 |
4.2.2 反应介质及用量的影响 |
4.2.3 藏红T 用量的影响 |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2.6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
4.2.7 工作曲线和方法精密度与检出限 |
4.3 共存离子的影响 |
4.4 样品分析 |
4.5 结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分光光度法 |
1.1 二苯碳酰二肼 |
1.2 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类 |
1.3 苯基荧光酮类[13-14] |
1.4 偶氮胂类 |
1.5 其它试剂 |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3 阻抑动力学光度法 |
4 结语 |
(3)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铅及反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铁和铅在环境中的形态、迁移和生物效应 |
1.1.1 铁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及其生物效应 |
1.1.1.1 铁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 |
1.1.1.2 铁在环境中的生物效应 |
1.1.2 铅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及其生物效应 |
1.1.2.1 铅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 |
1.1.2.2 铅在环境中的生物效应 |
1.2 环境样品中痕量铁、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1 环境样品中痕量铁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1.1 普通光度法 |
1.2.1.2 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 |
1.2.1.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
1.2.1.4 导数分光光度法 |
1.2.1.5 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 |
1.2.1.6 催化光度法 |
1.2.1.7 流动注射光度法 |
1.2.1.8 荧光光度法 |
1.2.1.9 其它方法 |
1.2.2 环境样品中痕量铅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
1.2.2.1 非催化光度法 |
1.2.2.2 催化光度法 |
1.2.2.3 荧光光度法 |
1.2.2.4 化学发光法 |
1.2.2.5 其它方法 |
1.3 愈创木酚体系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的理论基础 |
2.1 催化反应 |
2.2 活化作用 |
2.3 基本原理 |
2.4 求值方法 |
2.5 影响催化显色反应的因素 |
2.5.1 显色剂的用量 |
2.5.2 溶液的pH值 |
2.5.3 氧化剂 |
2.5.4 活化剂 |
2.5.5 温度 |
2.5.6 显色时间 |
2.5.7 共存离子 |
2.5.8 背景效应 |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
3.1 反应体系的选择 |
3.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吸收光谱 |
3.4.2 缓冲溶液的影响 |
3.4.2.1 缓冲溶液的种类 |
3.4.2.2 缓冲溶液的酸度 |
3.4.2.3 缓冲溶液的用量 |
3.4.3 氧化剂的影响 |
3.4.3.1 氧化剂的选择 |
3.4.3.2 氧化剂的用量 |
3.4.4 显色剂的影响 |
3.4.5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4.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3.4.7 未加活化剂时的工作曲线 |
3.5 活化剂存在下的反应条件 |
3.5.1 活化剂的影响 |
3.5.1.1 活化剂的选择 |
3.5.1.2 活化剂的用量 |
3.5.2 活化剂存在下反应温度的影响 |
3.5.3 活化剂存在下反应时间的影响 |
3.5.4 活化剂存在下的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3.5.5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消除 |
3.5.5.1 干扰实验 |
3.5.5.2 掩蔽实验 |
3.6 样品分析 |
3.7 反应机理的研究与探讨 |
3.7.1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 |
3.7.2 表观活化能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铅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 |
4.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吸收光谱 |
4.3.2 缓冲溶液的影响 |
4.3.2.1 缓冲溶液的种类 |
4.3.2.2 缓冲溶液的酸度 |
4.3.2.3 缓冲溶液的用量 |
4.3.3 氧化剂的影响 |
4.3.3.1 氧化剂的选择 |
4.3.3.2 氧化剂的用量 |
4.3.4 显色剂的影响 |
4.3.5 活化剂的影响 |
4.3.5.1 活化剂的选择 |
4.3.5.2 活化剂的用量 |
4.3.6 反应温度的影响 |
4.3.7 反应时间的影响 |
4.3.8 工作曲线和灵敏度 |
4.3.9 共存离子的影响与消除 |
4.3.9.1 干扰实验 |
4.3.9.2 掩蔽实验 |
4.4 样品分析 |
4.5 反应机理的研究与探讨 |
4.5.1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 |
4.5.2 表观活化能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中痕量铁、铅的应用 |
5.1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铁的应用 |
5.1.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5.1.2 实验方法 |
5.1.3 结果与讨论 |
5.1.3.1 吸收光谱 |
5.1.3.2 pH值、缓冲溶液种类及用量 |
5.1.3.3 试剂用量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5.1.3.4 反应温度的影响 |
5.1.3.5 反应时间的影响 |
5.1.3.6 工作曲线 |
5.1.3.7 共存离子的影响 |
5.1.4 样品分析 |
5.1.4.1 样品处理 |
5.1.4.2 样品测定 |
5.2 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食品样中痕量铅的应用 |
5.2.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5.2.2 实验方法 |
5.2.3 结果与讨论 |
5.2.3.1 吸收曲线 |
5.2.3.2 反应介质的选择 |
5.2.3.3 试剂用量 |
5.2.3.4 反应温度和反应的影响 |
5.2.3.5 工作曲线 |
5.2.3.6 共存离子的干扰 |
5.2.4 样品分析 |
5.2.4.1 样品处理 |
5.2.4.2 样品测定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B |
附录C |
(4)金属材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和标准样品 |
2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
3 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度法 |
4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
5 原子发射光谱法 |
6 X-射线荧光光谱法 (X-RFS) |
7 金属材料中气体元素的分析 |
8 电化学及其他方法 |
(6)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DAPM试剂的合成[2]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试验条件选择 |
2.2.1 酸对显色的效果影响 |
2.2.2 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的影响 |
2.2.3 Mn (Ⅱ) 和显色剂DAPM用量的影响 |
2.2.4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2.2.5 显色后的稳定时间 |
2.3 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显色的最佳条件[3, 4] |
2.4 干扰试验 |
2.5 方法的线性范围 |
2.6 水样分析结果 |
(7)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与钒(Ⅴ)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试验条件的选择 |
2.3 体系的测试性能 |
2.3.1 工作曲线 |
2.3.2 共存离子的影响 |
2.3.3 试样分析 |
3 结论 |
(8)二安替比林对-(-2,4-二硝基苯氧基-)-苯基甲烷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二安替比林对- (-2, 4-二硝基苯氧基-) -苯基甲烷 (DApDNPPM) 的合成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不同介质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
2.3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显色体系的影响 |
2.4 显色后体系的稳定性 |
2.5正交试验设计[3]选择显色的最佳条件 |
2.6 方法的线性范围 |
2.7 干扰试验 |
2.8 分析应用 |
(9)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DA0HM试剂的合成[2]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吸收光谱 |
2.2 不同种类的酸对显色的效果影响 |
2.3 表面活性剂对显色的影响 |
2.4 Mn (Ⅱ) 和显色剂DA0HM用量的影响 |
2.5 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2.6 显色后的稳定时间 |
2.7 用正交试验设计选择显色的最佳条件[3~4] |
2.8 方法的线性范围 |
2.9 干扰试验 |
2.10 水样分析及结果 |
四、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光及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铬(VI)的方法研究[D]. 何家洪. 重庆大学, 2008(06)
- [2]分光光度法测定铬Ⅵ的研究进展[J]. 何家洪,高志强,蒋欢,宋仲容. 冶金分析, 2008(08)
- [3]愈创木酚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铅及反应机理研究[D]. 王文元.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4]金属材料分析[J]. 马冲先,吴诚. 分析试验室, 2006(12)
- [5]环境样品中六价铬的光度法测定[J]. 蔡慧华,彭速标. 广东化工, 2006(02)
- [6]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研究[J]. 黄梅兰,苏艳华,蒙丹军,林会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2(08)
- [7]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二安替比林对乙氧基苯基甲烷与钒(Ⅴ)的超高灵敏显色反应[J]. 黄梅兰,蒙丹军,林会松. 广西化工, 2002(02)
- [8]二安替比林对-(-2,4-二硝基苯氧基-)-苯基甲烷与铬显色反应的研究[J]. 蒙丹军,叶龙军,黄梅兰,苏艳华,林会松. 广西科学, 2002(02)
- [9]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二安替比林-(2-羟基)-苯基甲烷试剂与铬(Ⅵ)的显色反应[J]. 蒙丹军,黄梅兰,林会松. 广西化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