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0%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亚[1](2019)在《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悬浮种衣剂是目前生产实践中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最有效的剂型之一,近年来逐步受到重视。小麦播种后土传病害、麦蚜、地下害虫是限制小麦健康生活在那个的重要因子,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本论文通过对上述目标病虫害,进行杀虫剂、杀菌剂及助剂的室内筛选和田间防效试验,为小麦新型悬浮的研制提供了依据。论文取得如下主要结果:通过对5种杀虫剂田间活性和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噻虫嗪对小麦穗期蚜虫有较好的防效和对种子苗期有较好的安全性。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小麦全蚀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表明小麦全蚀病菌对灭菌唑最敏感(EC 50为0.0944 mg/L),小麦纹枯病菌对Y13149最敏感(EC50为0.0340 mg/L)。通过杀菌剂室内安全性试验,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种子苗期安全性较高。通过对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和叶菌唑复配、吡唑醚菌酯和戊菌唑复配测定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和增效系数,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叶菌唑=8:1~4:1和1:8~1:10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增效作用。吡唑醚菌酯:戊菌唑=10:1~4:1对小麦全蚀病和小麦纹枯病的增效系数均大于1.5,表现增效作用。通过对种衣剂助剂比较筛选,确定1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种衣剂的配方(按质量分数计):噻虫嗪7.5%、吡唑醚菌酯2%、戊菌唑0.5%、润湿分散剂NNO 2%+LF-5040 2%+L-64 1%、增稠剂皂土1%+黄原胶0.25%、苯丙乳液5%、碱性玫瑰精3%、乙二醇5%、磷酸三丁酯2%、络合钛微肥2%,余量水补足100%。种衣剂各项指标符合国标规定。通过种衣剂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悬浮种衣剂小麦种子苗期安全,其中对小麦出苗数、根长、次生根数、鲜重、主茎叶龄、总茎蘖数、三叶以上大蘖无差异。该种衣剂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和小麦叶螨。
刘爱芝,韩松,郭小奇,梁九进,杨春英,曹秀,鲁传涛[2](2017)在《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文中指出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着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崔凯,崔亚,许殿武[3](2015)在《70%吡虫啉WS对小麦、玉米等作物害虫的防效》文中研究表明采用70%吡虫啉WS处理种子,考察其对小麦穗蚜、玉米蚜虫和花生蛴螬的防效。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70%吡虫啉WS 1.332.67 g处理对小麦穗蚜的防效为85.1%92.6%,对花生蛴螬的防效为76.5%92.4%;4.008.00 g处理对玉米蚜虫的防效为79.7%96.2%。70%吡虫啉WS处理1 kg小麦、玉米、花生种子的合理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2.002.67 g、6.008.00 g、2.002.67 g。
吴永康[4](2015)在《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25%氰戊·乐果乳油、30%氰戊·辛硫磷乳油6种对小麦穗蚜有防治作用的杀虫剂进行试验,比较不同药剂对小麦穗蚜的防效。结果表明:6种复配杀虫剂对小麦穗蚜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对小麦穗蚜的持效性和长效性看,7.5%氯氟·吡虫啉悬浮剂、7.5%氯氟·啶虫脒微乳剂和22%氯氟·噻虫微囊悬浮-悬浮剂为首选用药;药后15 d,20%联苯·三唑磷微乳剂、25%氰戊·乐果乳油和30%氰戊·辛硫磷乳油对小麦穗蚜的防效明显下降,但这3种药剂可作为小麦穗蚜防治的补充药剂。
邢彩云,胡锐,沙广乐,司德智,刘书会[5](2011)在《中低毒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文中指出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3%啶虫脒(acetaniprid)WP(山东聊城市鲁西圣力化工有限公司),4.5%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EC(天津市华宇农药有限公司)。(二)供试作物小麦(wheat)。(三)防治对象小麦穗蚜(wheataphidat-spike)。小麦穗蚜主要为麦长管蚜
于成涛,孙利忠[6](2010)在《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20%吡蚜酮悬浮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5%氰戊乐果乳油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以20%吡蚜酮悬浮剂300 g/hm2效果最好,40%毒死蜱乳油1 500 mL/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00g/hm2次之,其他一般。
肖莉,王艳,毛海燕[7](2010)在《灌南县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与性价比分析》文中认为以蚜穗率、防效、性价比、百穗蚜量、安全性等为考察指标,进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g/hm2对防治小麦蚜虫具有良好的速效性、持效性且性价比高,同时对天敌安全,是防治小麦蚜虫的首选;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00mL/hm2以及50%辛·氰乳油750mL/hm2由于对天敌的杀伤作用大,只能作为轮换药剂搭配使用;1.8%阿维菌素300mL/hm2防效性、性价比均为最差,不能用于蚜虫防治。
邢彩云,胡锐,司德智,黄晓燕,王超,苏聪玲[8](2009)在《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效果》文中认为为了筛选出防治小麦穗蚜的高效、中低毒、低残留药剂,笔者开展了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EC1100倍液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迅速,且残效期较长,防效最好,药后1 d防效为72.71%,药后15d防效为94.66%。10%比虫啉WP2200倍液、3%啶虫脒WP1100倍液、3%啶虫脒WP1460倍液防治小麦穗蚜作用速度较慢,但持效期较长,防效较好,药后15d防效分别为92.15%、86.64%、86.10%,由于3%啶虫脒WP1100倍液、1460倍液防效之间差异不显着,为了节约成本,推荐使用剂量为3%啶虫脒WP1460倍液。可见,防治小麦穗蚜首先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也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不同药剂处理667m2产量均较对照明显增产,增产率在50%~59%之间。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9](2009)在《4种杀虫剂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氧化乐果及高效氯氰聚酯)对3个优质小麦品种("临优145"、"临优2069"和"临优2018")千粒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提高了优质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氧化乐果处理提高最多,高效氯氰菊酯处理次之,且两处理间差异不显着。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品质的影响因小麦品种而异,氧化乐果处理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使3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提高,强筋"临优145"和"临优2069"加工品质下降,但大多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着,中筋"临优2018"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均得到改善;啶虫脒处理对优质小麦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效果最差;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可溶性蛋白质(清蛋白和球蛋白)影响较小,对贮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影响较大。
李茹,赵桂东,郭小山,汪立新[10](2008)在《11%氰·唑酮EC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文中指出通过以11%氰.唑酮EC连续2年2地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施用7d后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5.2%和72.5%,小麦增产幅度为12.7%-13.2%。
二、10%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0%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小麦及其病虫害 |
1.1.1 小麦 |
1.1.2 小麦地下害虫、蚜虫及土传病害 |
1.2 悬浮种衣剂研究进展 |
1.3 常用原药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仪器 |
2.3 试验方法 |
2.3.1 杀虫剂和杀菌剂筛选 |
2.3.2 复配杀菌剂的筛选 |
2.3.3 种衣剂助剂的筛选 |
2.3.4 种衣剂性质的测定 |
2.3.5 田间药效试验 |
2.4 数据统计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杀虫剂和杀菌剂的筛选 |
3.1.1 杀虫剂室外活性的测定 |
3.1.2 杀虫剂的小麦苗期安全性的测定 |
3.1.3 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
3.1.4 杀菌剂对小麦苗期安全性的测定 |
3.2 复配杀菌剂的筛选 |
3.3 种衣剂助剂的筛选 |
3.3.1 润湿分散剂 |
3.3.2 增稠剂筛选 |
3.3.3 微肥的筛选 |
3.3.4 其他助剂的筛选 |
3.4 种衣剂的性质测定 |
3.5 种衣剂对田间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
4 讨论 |
4.1 种衣剂配方的筛选 |
4.2 种衣剂的性质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药剂和材料 |
1.2 试验地点和试验设计 |
1.3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
1.4 调查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2014年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
2.2 2015年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3)70%吡虫啉WS对小麦、玉米等作物害虫的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药剂 |
1.2试验设计 |
1.3试验方法 |
1.4试验地概况 |
1.5药效调查 |
2结果与分析 |
2.1 70%吡虫啉WS拌种对小麦蚜虫的防效 |
2.2 70%吡虫啉WS拌种对玉米蚜虫的防效 |
2.3 70%吡虫啉WS拌种对花生蛴螬的防效 |
3结论 |
(4)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1.4 试验方法 |
1.5 调查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安全性 |
2.2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 |
3结论与讨论 |
(5)中低毒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一)供试药剂 |
(二)供试作物 |
(三)防治对象 |
(四)试验处理及方法 |
(五)试验地基本情况 |
(六)施药方法及时期 |
(七)调查内容及方法 |
二、结果与分析 |
(一)药效调查 |
1、药后1d防效调查。 |
2、药后3d防效调查。 |
3、药后8d防效调查。 |
4、药后15d防效调查。 |
(二)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穗蚜的小麦产量表现 |
三、小结与讨论 |
(一)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穗蚜速效性、持效性表现 |
(二) 不同处理对小麦穗蚜的防治效果 |
(三) 不同处理防治小麦穗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6)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设计 |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药后36 h防效 |
2.2 药后168 h防效 |
3 结论与讨论 |
(7)灌南县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与性价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供试药剂 |
1.3 试验设计 |
1.4 调查记载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防治效果 |
2.2 性价比 |
2.3 对天敌的影响 |
2.4 安全性 |
3 结论与讨论 |
(9)4种杀虫剂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方案 |
1.2 测定项目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
2.2 杀虫剂对优质小麦品质的影响 |
2.3 杀虫剂对优质小麦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10)11%氰·唑酮EC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药剂 |
1.2 试验设置 |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
1.3.1 对穗蚜的防效 |
1.3.2 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
1.3.3 保产作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小麦穗蚜的防效 |
2.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 |
2.3 保产效果 |
3 小结 |
四、10%吡虫啉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小麦悬浮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D]. 陈亚亚.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2]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J]. 刘爱芝,韩松,郭小奇,梁九进,杨春英,曹秀,鲁传涛. 河南农业科学, 2017(09)
- [3]70%吡虫啉WS对小麦、玉米等作物害虫的防效[J]. 崔凯,崔亚,许殿武. 现代农药, 2015(05)
- [4]6种复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J]. 吴永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4)
- [5]中低毒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J]. 邢彩云,胡锐,沙广乐,司德智,刘书会. 河南农业, 2011(11)
- [6]5种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研究[J]. 于成涛,孙利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0)
- [7]灌南县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穗蚜效果与性价比分析[J]. 肖莉,王艳,毛海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6)
- [8]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穗蚜试验效果[A]. 邢彩云,胡锐,司德智,黄晓燕,王超,苏聪玲. 河南省植保学会第九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9
- [9]4种杀虫剂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裴雪霞,王姣爱,党建友,张定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01)
- [10]11%氰·唑酮EC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 李茹,赵桂东,郭小山,汪立新.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