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哮喘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相互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恒瑞,吉宁飞,黄茂[1](2021)在《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文中提出呼出气一氧化氮作为备受瞩目的反应气道炎症的生物标志物,除被用于传统的变应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等的诊疗外,近几年关于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高血压病、肺部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肺癌等的研究也在陆续展开。本文搜集了相关文献,就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各个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检测价值进行综述。
王丽平[2](2020)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Related to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H-CHD)是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一种疾病,长期异常的肺血流动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使肺血管发生不可逆性病变,甚至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因此,明确PH-CHD患儿肺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程度及其相关血流动力学特性,有助于揭示影响PH-CHD发生发展的血流动力学机制,从而从根源上控制、改善和治疗PH-CHD。本研究将从肺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动力学特性两个方面,探索可用于PH-CHD无创性诊断评估的指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术前心脏超声所测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sPAP)分为正常组、疑似组和确诊组,并随访其术后6个月sPAP是否大于50 mmHg,将其分为可逆组和不可逆组。采集其血标本进行内皮损伤特异性标记物检测,并根据患儿临床信息和血液标记物结果进行PH-CHD可逆性危险分层评分。同时,收集10例正常和10例PH-CHD患儿临床影像资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进行肺血流运动模拟,探寻PH-CHD特异性流体特性。结果PH-CHD患儿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疑似组,外周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e NOS)在PH-CHD确诊组和疑似组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不可逆性组外周血CECs明显高于可逆性组;ET-1和eNOS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ROC曲线显示危险分层评分对PH-CHD诊断价值较高。流体力学分析显示PH-CHD患儿主肺动脉增粗,肺动脉入口流量和分支流速升高,主肺动脉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降低,体表面积标准化能量损失(?)增加。结论内皮损伤特异性血液标记物CECs、eNOS和ET-1,流体力学参数WSS和(?)与PH-CHD密切相关。术前CECs及危险分层评分可反映PH-CHD是否可逆。
崔洪涛[3](2019)在《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以导师原晓风教授提倡的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为理论指导,结合导师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进行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中医学术观点创新。通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病例资料进行中医运气学发病规律及临床检验“金指标”的临床回顾研究,并探讨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佐证导师提出的“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学术观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方法: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系统阐发三焦辨证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理论创新点;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从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及发病年份两方面以及运用中医运气学客主加临理论指导,回顾研究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特殊规律;以黄金分割等法对临床检验大数据进行回顾研究;以蛋白组学技术研究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机理及文献回顾并系统概括导师学术经验。结果:本文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在三焦辨证法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学术经验,提出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等创新学术理论观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存在着出生与发病特异的五运六气年份与时节。运用黄金分割法筛选出: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化验单阳性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支持度;蛋白组学实验说明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通过免疫、补体、凝血等系统通路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诠释了导师原晓风教授有丰富的诊疗儿科疾病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结论:应用中医三焦辨证法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符合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规律与病理生理特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和发病存在特异的运气时节;肌酐、碱性磷酸酶、磷等21项核心检验异常指标“金指标”,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有99.73%的诊断参考价值,临床生化类检查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价值最大,尿常规与生化类检查诊断意义大于血常规与生化类检查;中药化瘀消斑口服液能够通过调控多系统、多通路、多靶点发挥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
梁安琪[4](2019)在《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比观察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与单纯雾化吸入两种方案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的临床疗效,为宣通平喘方的合理应用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哮喘专科门诊6-12周岁符合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外寒内热型)的患儿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遵循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医院予氧气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日2次,病情缓解后予信必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宣通平喘方,每日2次。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估两组患儿急性期严重度等级,观察症状、体征、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变化,以评估宣通平喘方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着,在单症状积分上,治疗组在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喷嚏四个方面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急性期严重度分级均较前下降,治疗组降级较对照组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呼出气一氧化氮值(Fe NO)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8.50ppb,对照组下降值中位数为13.00ppb,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上升,治疗组FEV1、FEV1%、FEV1/FVC上升值中位数分别为0.14L、8.45%、9.50%,对照组为0.06L、3.50%、2.65%,治疗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病情严重程度、呼出气一氧化氮值、肺功能上较对照组有优势。2、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3例临床痊愈,26例显效,0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0例临床痊愈,17例显效,11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93.33%。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的咳喘症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减轻气道非特异性炎症,部分改善肺通气功能,宣通平喘方是辅助治疗小儿哮喘急性期的有效方剂。2、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较单纯雾化吸入治疗可显着改善哮喘患儿鼻塞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宣通平喘方是体现肺鼻同调、从气道整体论治的有效方剂。
康四梅[5](2019)在《FeNO、潮气肺功能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监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不同时间点呼末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潮气肺功(TPTEF/TE、VPEF/VE)以及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滴度(Mycoplasma pneumoniae immunoglobin M,MP-IgM),探讨MPP患儿潮气肺功能、FeNO变化及其与血清MP-IgM滴度的相关性,同时应用FeNO、潮气肺功能、咳嗽症状积分评价患儿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方法:①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部102例MPP患儿,其入院后即使用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组(A组)患儿60例,仅使用阿奇霉素组(B组)患儿42例,另外选取同期于儿科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5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②所有患儿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监测FeNO、潮气肺功能(TPTEF/TE、VPEF/VE)、血清MP-IgM滴度、咳嗽症状总积分;分析患儿血清MP-IgM滴度的变化与FeNO、TPTEF/TE、VPEF/VE的相关性。③运用FeNO、TPTEF/TE、VPEF/VE、咳嗽症状总积分评估患儿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结果:1.MPP组入院时的FeNO、TPTEF/TE、VPEF/VE值分别为(24±6)ppb、(23.19±5.68)%、(26.12±5.34)%,其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4)ppb、(35.56±4.41)%、(35.87±6.39)%,MPP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儿FeNO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MPP组患儿TPTEF/TE、VPEF/VE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l)。2.治疗前的结果显示,血清MP-IgM滴度与FeNO值、TPTEF/TE、VPEF/VE无明显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037,r=-0.035,r=-0.042),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入选患儿的FeNO水平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FeNO水平与TPTEF/TE、VPEF/V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20,r=-0.217),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FeNO水平与咳嗽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472),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FeNO水平比较:A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其FeNO水平分别为(23±9、11±4、6±5)ppb,B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FeNO水平分别为(21 ±7、16±6、11±2)ppb,A、B 两组的 FeNO 值均较治疗前降低,A组降低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FeNO水平在2周、4周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但治疗2周FeNO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潮气肺功能(TPTEF/TE、VPEF/VE)比较:A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其TPTEF/TE水平分别为(25.4±9.4、35.9± 11.8、38.1 ± 14.3)%,其 VPEF/VE 水平分别为(27.1±8、37.4±12.8、38.2±13.1)%;B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其TPTEF/TE水平分别为(26.7±8.5、29.4± 12.6、36.6±8.7)%,其VPEF/VE水平分别为(25.3±6、29.5± 10.4、35.7±7.3)%,A、B两组TPTEF/TE、VPEF/V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两组比较,在治疗后2周,A组升高更加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4周,A、B两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5.治疗前后咳嗽症状积分比较:A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其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5.8±0.7、2.8±0.5、1.3±0.2)分,B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咳嗽症状积分分别为(5.2±0.8、3.4±0.6、3.3±0.5)分,A、B两组的咳嗽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组降低更加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咳嗽症状积分在治疗2周、治疗4周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但治疗2周咳嗽症状积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血清MP-IgM滴度比较:A组治疗前、治疗后 2周、治疗后 4周其血清MP-IgM滴度分别为(2.4±0.38、2.5±0.35、2.5±0.34),B 组治疗前、治疗后 2 周、治疗后4周血清IgM-IgM滴度分别为(2.3±0.23、2.5±0.37、2.5±0.38),治疗后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A、B两组的血清MP-IgM滴度值均无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PP患儿潮气肺功能降低,FeNO水平升高,提示存在气道损害及气道炎症。2.潮气肺功能、FeNO、MP-IgM滴度无相关性,FeNO与咳嗽症状评分具有相关性,与潮气肺功能无相关性。3.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在改善咳嗽症状及潮气肺功能上优于单用阿奇霉素。
林鸿[6](2019)在《光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光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0月1日在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住院治疗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及出生3天后检测血清NO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出生3天后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病例组(PDA组)和对照组(非PDA组)。同时计算生后3天内累积光疗时间,比较其与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NO水平与生后三天内累积光疗时间的关系,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131例早产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病例组(PDA组)46例,对照组(非PDA组)85例。病例组(PDA组)早产儿生后3天内有43例行光疗,对照组有7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3,P>0.05)。病例组生后三天内累积光疗时间为(29.13±13.88)小时,明显高于对照组(22.68±9.2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3.184,P<0.05)。病例组首次NO水平为(106.90±36.25)umol/L,与第二次NO水平(91.00±17.49)umol/L,相比较NO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照组首次NO水平为(117.99±29.18)umol/L,与第二次NO水平(94.48±18.38)umol/L,相比较NO水平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生后三天内较长累积光疗时间是早产儿发生PD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55,95%CI:1.013-1.100,P=0.010)。病例组血浆前后NO水平差值(15.91±32.66)umol/l,对照组为(23.51±35.44)umol/l。两组早产儿生后三天内累积光疗时间与血浆前后NO水平差值无相关性(r=0.066,P=0.454)。结论生后3天内较长累积光疗时间是早产儿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经过不同累积光疗时间后两组早产儿前后两次NO差值与生后3天内累积光疗时间没有相关。
李树艳,张功亮,李霖钰[7](2019)在《小儿哮喘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68例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来医院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病例组治疗前后患儿血清ET-1、NO、CEC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小儿哮喘ET-1、NO、CE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价值。结果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治疗后ET-1、NO、CEC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P <0.05);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ET-1、NO、CE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中重度哮喘患儿ET-1、NO、CEC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哮喘患儿ET-1、NO、CEC又高于中度组(P<0.05);有效组患儿血清ET-1、NO、CEC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 <0.05);ET-1、NO均与CEC呈正相关(P <0.05),ET-1与NO呈正相关(P <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ET-1、NO、CEC水平存在明显异常增高特点,且上述因子水平的变化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关,可作为哮喘病情评估及疗效预测的依据。
贠亚男[8](2018)在《婴幼儿喘息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首次喘息患儿、再发喘息患儿及无喘息患儿一般资料、病史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间的差异,为诊断提供更多依据;通过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差异,探讨FeNO是否可作为儿童再发喘息风险预测的指标,为判断预后提供依据;通过研究FeNO与血清内皮素-1(EDN1)的相关性,探讨FeNO与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高反应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及感染科住院治疗的婴幼儿喘息患儿共185例,按照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实际共纳入148例研究对象为实验组,按喘息次数分为首次喘息组(1次)和再发喘息组(≥2次)。随机选取外科同期住院治疗但无呼吸道症状的婴幼儿患儿30例为对照组。结果:通过比较首次喘息组、再发喘息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得出,首次喘息组较再发喘息组年龄小,中位年龄11月,年龄分布于6月至16.5月。各组间性别、身高、体重、居住地区、独生子女、生产方式、喂养方式、湿疹史、过敏性鼻炎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喘息组与首次喘息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及潮气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喘息对象共99例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查,其中87例(87.9%)检出过敏原。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鸡蛋清(33.3%)、牛奶(32.3%)、点青/分枝/烟曲/黑曲(32.3%)、腰果(30.3%)、柏/榆/柳/桦/枫/胡杨(22.2%)。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Fe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Fe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血清EDN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血清EDN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FeNO水平与血清EDN1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为0.512。结论:1.婴幼儿首次喘息患儿发病年龄小,中位年龄为11月龄。2.哮喘是IgE介导的过敏性炎症,再发喘息组血清IgE水平较首次喘息组高。3.FeNO是气道炎症标志物,喘息患儿FeNO水平增高,提示存在一定程度气道慢性炎症。4.血清EDN1主要参与气道平滑肌收缩,喘息患儿血清EDN1水平升高,提示喘息患儿存在气道痉挛,可进一步加重气道高反应性。5.高FeNO、高EDN1是婴幼儿再发喘息的危险因素。6.FeNO水平与血清EDN1水平存在正相关,提示FeNO水平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存在一定相关性,建议婴幼儿喘息患儿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
方玉梅[9](2016)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FeNO及血清IgE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儿童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的综合疗效,包括总疗效、发病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各主要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ACT评分,并同时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 NO)及血清Ig E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该疗法治疗儿童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改进、提高及深入推广该疗法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方案。方法:收集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共收集病例68例,其中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按需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我院自制穴位敷贴膏治疗一个疗程。穴位敷贴取夏至、初伏、中伏、末伏贴于膻中穴、双侧风门及肺俞、膈俞、脾俞9个穴位,每次留敷2-4小时,四次贴敷结束为一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6个月两组患儿总疗效、发病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中医各主要次要症状体征积分及C-ACT评分,同时比较治疗前后1周两组患儿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Fe NO)及血清Ig E的变化情况。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分别为82.86%和69.70%,治疗组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发作次数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减少发作次数(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减少中医症状总积分(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少各主要症状体征积分(P<0.01或P<0.05),且咳嗽及哮鸣音两个症状体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喘息、胸闷憋气及咯痰三个症状,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5)中医各次要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减少各次要症状积分(P<0.01或P<0.05),且动则气短、自汗盗汗及乏力三个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而面色、舌质、舌苔及小便清长四个症状,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6)C-ACT评分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改善C-ACT评分(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肺功能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改善PEF、FEV1、FVC(P<0.01),并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8)Fe NO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减少Fe NO(P<0.01),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9)血清Ig E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清Ig E水平(P<0.01),并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能有效减少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儿童的哮喘发作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及中医各主要次要症状体征积分,提高C-ACT评分,提高综合疗效,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患儿肺通气功能、减少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及降低血清Ig E水平有关。
惠毅[10](2012)在《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肺病”(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选取三个不同的时间点,观察造模后肺与大肠在病理形态学、细胞组织学、炎症介质等方面的对应性变化,探寻“肺病及肠”的传变规律及其病理传变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雄性,共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空白对照(24只)和模型组(36只)。空白组大鼠置于无烟环境中饲养,模型组大鼠采用单纯烟熏法造模,每次烟熏50min,每天3次(分别在早上9点、下午2点和6点),共烟熏70d。于首次造模第20天、50天、70天随机抽取空白组(8只)和模型组(12只)大鼠检测大鼠肺、胃肠功能;光镜观察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电镜观察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结果:1.病理生理肺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呼吸频率增快,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胃肠功能: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粪便含水率降低、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2.病理形态学光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均可见支气管广泛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于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分别有40%、70%、80%大鼠结肠组织出现局部充血水肿,灶性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严重者可见小灶性糜烂,黏膜上皮欠完整,腺体排列欠规则,黏膜及黏膜下炎细胞浸润;电镜: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轻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大鼠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病无明显改变。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Ⅰ型肺泡上皮细胞肿胀,线粒体重度肿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间质内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活跃:大鼠结肠组织出现结肠黏膜上皮表面的微绒毛排列稀疏紊乱,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结肠组织黏膜下固有层间隙胶原纤维增生,见成纤维母细胞。3.相关调控物质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差异(P<0.05)或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20天、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第20天结肠组织VI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结肠组织VIP、SP表达降低,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2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第70天肺组织VIP、S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造模第50天结肠组织iNOS表达升高(P<0.01),第70天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造模第50天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第70天肺组织VIP、CGRP、iNOS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SP、CGRP、iNOS表达升高(P<O.05或P<0.01)。结论:1.肺病大鼠可出现胃肠功能的改变,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2.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的病理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肺病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胃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而结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提示肺病传变到“肠”的主要部位可能在结肠。3.肺病大鼠可出现大肠相关调控物质的变化,提示肺病可能传变到“肠”。4.初步发现TNF-α、IL-1、ET-1、PGE2等炎症介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5.初步发现VIP、SP、CGRP、iNOS等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及肠”的物质基础。6.模型大鼠肺病传变到“肠”的时间节点在造模50天左右,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而不单纯取决于造模时间的长短。
二、哮喘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相互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哮喘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相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计量单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本研究创新性 |
1.4 论文研究概要 |
第二章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内皮损伤特异性标记物分析 |
2.1 研究进展与现状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病人入选 |
2.2.2 检测材料 |
2.2.3 仪器设备 |
2.2.4 内皮损伤特异性血液标记物检测 |
2.2.5 危险分层分析 |
2.2.6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病人基本信息分析 |
2.3.2 血液标记物组间分析 |
2.3.3 危险分层分析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
3.1 研究进展与现状 |
3.2 血流动力学基本原理及方法 |
3.2.1 血流运动方程 |
3.2.2 基本计算原理 |
3.2.3 肺血流动力学参数 |
3.3 PH-CHD肺血流动力学模拟与仿真 |
3.3.1 患者个体化三维模型重建 |
3.3.2 计算模拟与验证 |
3.3.3 个体化血流动力学分析 |
3.4 PH-CHD血流动力学特性研究方法 |
3.4.1 模型选取与重建 |
3.4.2 血流动力学计算模拟 |
3.4.3 人口学资料和形态学分析 |
3.4.4 计算模拟结果分析 |
3.5 讨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3)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理论学术创新 |
1.1 三焦、三才、三因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
1.2 三焦与伏邪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 |
1.3 太阴阳明理论辨治中焦腹型小儿过敏性紫癜 |
1.4 小结 |
第二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与五运六气相关性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摘要 |
2.3 病例材料 |
2.4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基本资料与主运相关性研究 |
2.5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出生年份五运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
2.6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基本资料与发病相关性研究 |
2.7 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六气客主加临相关性研究 |
2.8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回顾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摘要 |
3.3 患者基本病例资料 |
3.4 诊断标准 |
3.5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黄金分割法运算 |
3.6 20 项核心阳性“金指标”分类研究 |
3.7 临床检验阳性指标分类研究 |
3.8 研究结果 |
3.9 小结 |
3.10 讨论 |
第四章 化瘀消斑口服液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蛋白组学试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研究摘要 |
4.3 病例资料 |
4.4 材料和方法 |
4.5 实验结果 |
4.6 小结 |
4.7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4)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病例分组与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 |
3.2 两组间一般情况比较 |
3.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 急性期严重度分级比较 |
3.5 FeNO值比较 |
3.6 肺功能比较 |
3.7 临床疗效比较 |
3.8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分析 |
4.1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 |
4.2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4.3 导师陈伟斌主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总结 |
4.4 宣通平喘方组方解析 |
4.5 研究结果分析 |
4.6 体会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综述 审因论治肺络病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3 :随机数表 |
(5)FeNO、潮气肺功能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章 研究结果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光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实验分组 |
1.3 血清NO水平的测定 |
1.4 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 |
1.5 调查内容及观察指标 |
1.6 常规治疗及药物干预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早产儿PDA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2.3 早产儿PDA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2.4 两组三天内累积光疗时间与血浆前后NO水平差值相关分析 |
2.5 两组血清NO水平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光疗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
3.2 内源性一氧化氮(NO)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
3.3 光疗与早产儿PDA发生机制 |
3.4 研究意义和临床价值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小儿哮喘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研究对象 |
2方法 |
2.1治疗方法 |
2.2实验室指标检测方法 |
3疗效评定 |
4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病例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ET-1、NO、CEC水平比较 |
2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血清ET-1、NO、CEC水平比较 |
3不同治疗效果哮喘儿童血清ET-1、NO、CEC水平比较 |
4哮喘患儿血清ET-1、NO、CEC水平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8)婴幼儿喘息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分组 |
1.2.2 数据 |
1.2.3 主要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首次喘息组、再发喘息组及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首次喘息组与再发喘息组部分化验检查资料比较 |
2.3 首次喘息组、再发喘息组及对照组FeNO水平、外周血EOS计数、血清EDN1水平比较 |
2.4 FeNO与外周血EOS、血清EDN1水平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FeNO及血清IgE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述要 |
1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1.1 病名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 西医对哮喘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病机 |
2.3 哮喘非发作期治疗 |
3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 |
3.1 历史沿革 |
3.2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
3.3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哮喘的西医作用机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诊断标准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临床资料 |
4 研究方法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敷贴方药分析 |
2 敷贴穴位分析 |
3 敷贴时间分析 |
4 观察指标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目录 |
前言 |
上篇 文献研究 |
第一部分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认识 |
1 中医对肺与大肠的定位 |
1.1 从解剖形态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的定位 |
1.2 从生理功能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定位 |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 |
2.1 “肺”与“大肠”的经脉络属 |
2.2 肺与大肠生理功能的相互依存 |
2.3 肺与大肠相互影响的病理表现 |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病机概述 |
3.1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病机的认识 |
3.2 中医对“肺”与“大肠”相互传变物质基础的认识 |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评述 |
1 “肺与大肠相表里”实验研究进展 |
1.1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建立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 |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
2 “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研究进展 |
2.1 肺病治肠 |
2.2 肠病治肺 |
2.3 肺肠同治 |
2.4 针灸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大鼠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1 模型的建立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模型的评价 |
2.1 一般行为表现观察结果 |
2.2 肺功能、胃肠功能观察结果 |
2.3 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
3 讨论 |
3.1 实验结果的讨论 |
3.2 “肺病及肠”动物模型建立的讨论 |
3.3 肺病传变到“肠”具体部位的探讨 |
实验二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β、ET-1、PGE2含量变化探讨“肺病及肠” 病理传变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检测方法 |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TNF-α含量结果 |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IL-1β含量结果 |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ET-1含量结果 |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PGE2含量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TNF-α、IL-1 β、ET-1、PGE2含量变化 |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
4.3 炎性细胞因子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
实验三 从肺病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建立方法 |
2.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VIP、CGRP、iNOS表达检测方法 |
2.3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大鼠肺、结肠组织VIP表达结果 |
3.2 大鼠肺、结肠组织SP表达结果 |
3.3 大鼠肺、结肠组织CGRP表达结果 |
3.4 大鼠肺、结肠组织iNOS表达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肺病可向“肠”传变,出现大鼠结肠组织VIP、SP、CGRP、iNOS表达变化 |
4.2 肺病是否能传变到“肠”,主要取决于肺脏病变的病理损伤程度 |
4.3 神经肽物质可能是肺病传变到“肠”的物质基础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附图 |
综述 “肺病及肠”相关细胞因子及调控物质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哮喘患儿血内皮素、一氧化氮变化及相互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价值[J]. 张恒瑞,吉宁飞,黄茂. 国际呼吸杂志, 2021(10)
- [2]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高压血流动力学机制研究[D]. 王丽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三焦辨治小儿过敏性紫癜理论与临床运用研究[D]. 崔洪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宣通平喘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外寒内热型)临床疗效观察[D]. 梁安琪.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FeNO、潮气肺功能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D]. 康四梅. 南华大学, 2019(01)
- [6]光疗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林鸿.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小儿哮喘治疗前后血清ET-1、NO、CE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李树艳,张功亮,李霖钰.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01)
- [8]婴幼儿喘息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分析[D]. 贠亚男.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9]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儿童哮喘非发作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FeNO及血清IgE的影响[D]. 方玉梅.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基于肺病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及相关调控物质变化探讨“肺病及肠”病理传变规律及其机制[D]. 惠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