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良种农大3138(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铭,张晓龙,兰进好,李广群,刘光耀,白雯斌,王琴娣,热依兰·阿布都米吉提,王永军,杨今胜[1](2021)在《1979~2020年我国玉米品种审定情况回顾与展望》文中指出1979~2020年全国31个玉米品种审定委员会累计审定玉米新品种17 127(个)次,去除同一品种不同省份重复审定,统计得到14 121个审定品种。郑单958、中单9409等7个品种审定10次以上;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审定品种超过100个;昌7-2、吉853等5个自交系育成超过50个审定品种;郑单958、中单2号等34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66.67×104hm2;郑单958、会单4号等6个品种推广年限超过20年。分析表明,我国玉米品种审定数量与种业政策密切相关,企业逐渐成为玉米商业化育种的主体,玉米育种的"卡脖子"问题在于优异种质资源相对匮乏。
谭友斌,唐高民,苏道志[2](2020)在《广适性兼用型玉米中玉335的选育及创新思考》文中研究表明中玉335是四川省嘉陵农作物品种研究中心以自选自交系2YH1-3为母本、自选系SH1070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高产、广适、粮饲兼用型优良品种。笔者分析了中玉335的农艺性状、青贮品质、籽粒品质、产量表现和育种创新,以促进其在生产上的进一步利用和产业化开发。
胡凯[3](2019)在《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值在各大粮食作物中占比最高。在我国玉米与小麦、水稻一起被称为三大主粮作物,其种植面积及总产均位居第一。玉米也是陕西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升级,坚持运用工业化的思路来发展农业产业、用市场化模式来经营农业,加快了玉米生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韩城市作为陕西玉米产业重点产区,玉米产业体系不断向粮、经、饲多元化方向发展。本研究以韩城玉米生产现状为出发点,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品种表现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多项围绕韩城市玉米生产的问题的研究,旨在明确韩城市玉米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对策。结果如下:1.玉米生产现状:(1)玉米种植面积较稳定,商品率较高。目前韩城市玉米种植面积为8500 hm2左右,最近几年全市玉米年总产量在3.99万t左右,玉米商品率在90%以上。(2)玉米分布广泛,以夏玉米为主。韩城市从南到北,8个镇(办)均有玉米种植;春播玉米占到全市玉米面积的9.7%,夏玉米占到全市玉米面积的90.0%。(3)品种多样化向高产优质集中。目前韩城市玉米主栽品种有豫玉22号、中科4号、浚单20、陕单8806、蠡玉16、郑单958等品种,其中浚单20、豫玉22号播种面积最大。2.韩城市玉米生产上存在以下问题: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良种良法不配套;机械化程度较低;田间管理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种植成本较高。3.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的积极性;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推广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宣传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技术骨干;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玉米产业发展;建立“互联网+”黄金产业平台。综上所述,韩城市玉米产业潜力巨大,在利用好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若能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强良种良法宣传培训等环节,同时克服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良种良法不配套、机械化水平低、田间管理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才能实现玉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使韩城市玉米产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王建军,赵变平,贾鑫,杨俊伟,罗绮,李彦良,王志虹,史海萍,郭盛,宋景楠[4](2018)在《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汇总了近年来山西省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变化及各地市玉米播种面积及产量水平,分析了山西省各玉米种植生态区主要的玉米推广品种、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机械化水平,指出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米的种植区域逐步向无霜期短的地区扩展,玉米品种多乱杂,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在不同的玉米生态区有一定的差异,适合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机械较少,特早熟地区机收困难;并从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控及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
陈忠荣[5](2018)在《试论昭通市玉米和马铃薯产业发展》文中认为我市马铃薯和玉米的发展历史,昭阳区和鲁甸县玉米和马铃薯高产创建实例,未来发展应实施的建议。
刘哲,曲艺伟,赵祖亮,李绍明,张晓东[6](2018)在《玉米优良品种推广重心转移及扩散的时空规律》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审定品种在推广阶段表现差异巨大、特征规律没有充分挖掘等问题。该文结合1982-2012年玉米新品种推广面积数据,选取种植面积曾达到666 67 hm2、推广时间大于5 a的品种,以推广时间、最大推广面积等为关键指标,从全国和省份空间尺度分类选取优良品种,发现2类优良品种:在全国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具有普遍适宜性的大品种;仅在有限省份推广面积大时间长、具有特殊适宜性的区域特色品种,分析了其推广重心转移及扩散规律。优良品种在不同空间尺度扩散方式一致,呈现2种扩散模式:1)大品种推广重心呈辐射邻近扩散;2)区域品种推广重心呈跳跃式扩散且跳跃距离较远,在12个省份出现空间聚集性。优良品种在不同空间尺度都具有扩散效应和重心变化,不同省份品种结构和更替无明显空间相关。该研究可为按省级建立品种推广方案提供参考。
王晓梅,傅迎军,王燕平,王晓东,孙殷会,张庆娜,白艳凤,徐德海,温义昌,李贵全,索修改[7](2017)在《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与盐溶蛋白检测法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我国推广面积较大的9个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利用盐溶蛋白电泳法与SSR分子标记鉴定法对试验材料进行了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盐溶蛋白电泳法可以很好地鉴定出8个组合,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稳定和低成本的特点,可用于大批量检测。但因一些种子蛋白质水平差异较小,有1个组合难以鉴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SSR分子标记法经过40对引物的重复筛选,仅用3个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鉴定出所有的组合,具有更好的精确性。但因实验条件要求高,成本相对较高,不宜用于大批量检测。因此,可将盐溶蛋白电泳法作为首选大批量种子纯度的检测方法,而对难以鉴定的品种可采用SSR分子标记法进行鉴定。
张连平,刘晓燕,郭慧杰,王平,张冬[8](2017)在《北京市南繁50年工作历程及成效(下)》文中认为2南繁科研育种成效据不完全统计,50年来,北京市育成了小麦、玉米、番茄、瓜类等优良品种超过1 000个,其中80%以上的品种都经过了南繁选育或加代。很多优良品种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北京市南繁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和种子生产,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在北京市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种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孟令聪,路明,张志军,刘文国[9](2016)在《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青贮玉米在畜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我国青贮玉米的种质资源、品质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近期青贮玉米的育种对策,并讨论了青贮玉米的发展前景,为今后青贮玉米的发展提供依据。
王晓蜀[10](2016)在《我国农户玉米品种和技术采用及增产潜力研究》文中提出“藏粮于技”的粮食保障战略要求推广良种和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微观层面的农户品种和技术选用行为对玉米增产潜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相较于自然科学利用试验数据,基于产量目标出发研究增产潜力不同,本文基于微观调研数据,从农户利益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玉米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实际采用情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效应,对提高我国粮食保障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概述建国以来我国玉米生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利用农产品比较优势指数和秩相关系数分析我国玉米生产布局总体上的合理性。在对我国玉米生产总体情况和生产布局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兼顾样本的代表性和实地调研的可行性,对样本省区进行了确定。基于微观调研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户玉米品种和主要技术的采用情况;利用随机参数模型和潜类别模型,分析了农户对玉米品种性状属性的偏好和支付意愿;利用倾向值匹配法,将影响玉米单产的相关变量以及农户个人特征进行匹配分析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集成采用的增产效应;利用二元LOGIT模型,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为例分析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利用分位数回归讨论了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采用对农户玉米单产的影响。最后,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分析了我国玉米增产潜力,并就如何实现增产潜力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生产布局更为集中,并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近年来我国玉米品种更新速度放缓,主导品种采用率较高;轻简型玉米品种和轻简型生产栽培技术更受农民的欢迎;农户更关注玉米的稳产性,而非高产性;技术供给和生产规模对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的采用有重要影响;样本数据反映,玉米主要技术采用对玉米单产有显着性影响,但主导品种采用对单产的影响不显着;从技术进步的广度来看,品种和技术采用对玉米单产的增加至少为100公斤/亩,总产潜力约为5000万吨;从技术进步的深度来看,我国玉米要实现当前美国、法国的单产水平需要到本世纪中叶左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培育轻简型稳产高产良种,重视轻简型技术供给,推广良种和技术,改变农户行为,是实现我国玉米增产潜力的重要手段。
二、玉米良种农大3138(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良种农大3138(论文提纲范文)
(1)1979~2020年我国玉米品种审定情况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与工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玉米品种审定数量 |
2.2 玉米审定品种分布 |
2.3 品种审定频次 |
2.4 育种主体的育种创新能力 |
2.5 审定品种的亲本自交系 |
2.6 推广面积较大的审定品种 |
2.6.1 累计推广266.67×104hm2以上品种 |
2.6.2 品种生命周期 |
2.6.3 品种适应性 |
3 结论与讨论 |
3.1 品种审定数量与种业政策改革密切相关 |
3.2 企业逐渐成为玉米商业化育种的主体 |
3.3 玉米育种的“卡脖子”问题在于核心种质资源相对匮乏 |
3.4 玉米品种审定制度展望 |
(2)广适性兼用型玉米中玉335的选育及创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
1.1 亲本选育 |
1.2 杂交种选育 |
2 品种特征特性 |
2.1 幼苗及植株性状 |
2.2 果穗、籽粒性状 |
2.3 抗病虫性 |
2.4 籽粒品质及青贮品质 |
2.5 生育期 |
3 产量表现 |
3.1 国家及北京市青贮玉米试验表现 |
3.2 普通玉米参试产量表现 |
3.2.1 四川省区试(山区组)及生产试验 |
3.2.2 贵州省区试(高山组)及生产试验 |
3.2.3 云南省区试(中北部组)及生产试验 |
4 综合评价及适宜种植区域 |
5 育种创新思考 |
5.1 成功导入外来种质,突破种质狭窄创制父本SH1070 |
5.2 利用聚合杂交技术,重组优良基因选育母本2 YH1-3 |
5.3 人工杂交定向选择,遵循性状互补原则组配杂交种 |
5.4 深入挖掘品种活秆成熟等青贮性状,扩大推广范围 |
(3)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
1.3.1 国外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
1.3.2 国内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概况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 |
2.1 韩城市玉米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
2.2 韩城市玉米种植区域分布情况 |
2.3 韩城市玉米种植品种 |
2.4 韩城市玉米播种技术 |
2.5 韩城市玉米品种推广情况 |
2.6 韩城市玉米产量调查情况 |
2.7 韩城市玉米生产效益 |
第三章 韩城市玉米生产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韩城市玉米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1 新品种引进推广缓慢 |
3.1.2 良种良法不配套 |
3.1.3 机械化程度较低 |
3.1.4 田间管理粗放 |
3.1.5 生产经营方式较为落后 |
3.1.6 种植成本较高 |
3.2 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农业结构调整后效影响 |
3.2.2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3.2.3 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错位的制约 |
3.2.4 生产经营体系不完善 |
第四章 韩城市玉米产业发展对策 |
4.1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
4.2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4.3 推进“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
4.4 推广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
4.5 加强宣传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技术骨干 |
4.6 促进畜牧业发展,带动玉米业发展 |
4.7 建立“互联网+”黄金产业平台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合理规划玉米产业布局 |
5.1.2 加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精深产品发展 |
5.1.3 建设大型玉米商品粮生产基地 |
5.1.4 建立一体化的玉米产业服务体系 |
5.1.5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 |
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
1.2 种植品种 |
1.3 病虫害发生情况 |
1.4 机械化水平 |
2 山西省玉米种植业发展对策 |
2.1 增强科企协同创新, 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
2.2 强化密植、高产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简化管理技术 |
2.3 加快病虫害防控技术研发 |
2.4 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
(7)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与盐溶蛋白检测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 |
1.2.1.1样品制备。 |
1.2.1. 2 凝胶制备 |
1.2.2 SSR标记鉴定 |
1.2.2. 1 DNA提取。 |
1.2.2. 2 SSR扩增。 |
1.2.2. 3 电泳检测。 |
1.2.2. 4 银染显色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盐溶蛋白PAGE鉴定 |
2.2 SSR分子标记鉴定 |
2.2.1 DNA质量和浓度检测结果。 |
2.2.2 差异引物筛选。 |
2.2.3 SSR标记鉴定图谱 |
2.3 SSR标记鉴定与盐溶蛋白PAGE鉴定法比较分析 |
3 讨论 |
3.1 品种纯度是影响农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
3.2 SS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方面问题的探讨 |
3.3 结构基因表达使电泳鉴定结果更客观 |
(9)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贮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
1.1 青贮玉米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
1.2 我国青贮玉米育种发展现状 |
1.3 我国玉米主产区的青贮玉米品种及品质 |
2 青贮玉米的育种对策 |
2.1 青贮玉米的育种目标 |
2.2 青贮玉米的育种方法 |
2.2.1 广泛收集种质资源,组建新的杂种优势群 |
2.2.2 杂交种的选择 |
2.2.3 加强高新技术研究 |
3 青贮玉米的前景 |
3.1 发展畜牧业,青贮玉米不可缺少 |
3.2 推广青贮玉米,提高经济效益 |
3.3 发展青贮玉米,缓解环境污染 |
(10)我国农户玉米品种和技术采用及增产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数据及样本 |
1.6 研究的创新说明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2 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 |
第三章 我国玉米生产与布局变迁 |
3.1 我国玉米生产概况 |
3.2 样本省区玉米种植概况 |
3.3 我国玉米生产布局变迁 |
3.4 比较优势与生产布局变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玉米品种更新及采用分析 |
4.1 我国玉米品种更新 |
4.2 我国玉米主导品种推介体系及玉米良种补贴目录 |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4 样本农户品种采用情况 |
4.5 样本农户玉米品种采用的其他情况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农户玉米品种性状偏好——以夏玉米为例 |
5.1 选择实验应用综述 |
5.2 选择实验理论及计量模型 |
5.3 选择实验设计 |
5.4 实证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农户玉米技术采用及其影响因素 |
6.1 农业部推介发布的玉米主推技术概述 |
6.2 样本农户玉米技术采用情况 |
6.3 玉米技术采用影响因素分析——以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为例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农户玉米主要技术采用增产效应——以夏玉米“一增四改”技术为例 |
7.1 倾向值匹配法在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 |
7.2 变量与模型 |
7.3 实证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视角的我国玉米增产潜力 |
8.1 主导品种和主要技术对单产的影响 |
8.2 新品种研发、技术推广与我国玉米单产提高的历史 |
8.3 我国玉米单产提高的潜力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玉米良种农大3138(论文参考文献)
- [1]1979~2020年我国玉米品种审定情况回顾与展望[J]. 刘志铭,张晓龙,兰进好,李广群,刘光耀,白雯斌,王琴娣,热依兰·阿布都米吉提,王永军,杨今胜. 玉米科学, 2021(02)
- [2]广适性兼用型玉米中玉335的选育及创新思考[J]. 谭友斌,唐高民,苏道志. 农业科技通讯, 2020(09)
- [3]韩城市玉米生产现状及对策研究[D]. 胡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2)
- [4]山西省玉米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王建军,赵变平,贾鑫,杨俊伟,罗绮,李彦良,王志虹,史海萍,郭盛,宋景楠. 山西农业科学, 2018(12)
- [5]试论昭通市玉米和马铃薯产业发展[A]. 陈忠荣. 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 2018
- [6]玉米优良品种推广重心转移及扩散的时空规律[J]. 刘哲,曲艺伟,赵祖亮,李绍明,张晓东. 农业工程学报, 2018(01)
- [7]玉米杂交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与盐溶蛋白检测法的比较研究[J]. 王晓梅,傅迎军,王燕平,王晓东,孙殷会,张庆娜,白艳凤,徐德海,温义昌,李贵全,索修改. 中国林副特产, 2017(02)
- [8]北京市南繁50年工作历程及成效(下)[J]. 张连平,刘晓燕,郭慧杰,王平,张冬. 种子世界, 2017(02)
- [9]我国青贮玉米育种研究进展[J]. 孟令聪,路明,张志军,刘文国.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4)
- [10]我国农户玉米品种和技术采用及增产潜力研究[D]. 王晓蜀.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