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和癌症的临床作用

植物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和癌症的临床作用

一、植物性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及癌症的临床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1](2021)在《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通过网络药理学获取及预测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芬吗通治疗,治疗组30例予芬吗通加滋水清肝饮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改良Kupperman及肝肾阴虚证中医证候评分积分,进行疗效分析。网络药理学研究:从TCMSP数据库中获取并筛选滋水清肝饮中11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数据库获取绝经综合征的疾病基因靶点,绘制中药与疾病交集靶点的venn图,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出“药物-成分-靶点”的调控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R软件对获得的共同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滋水清肝饮作用于MPS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分析探讨滋水清肝饮治疗MPS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在kupperman评分上,滋水清肝饮合芬吗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芬吗通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kupperman评分总体疗效高于对照组。2.在中医证候积分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单独分析表明,两组对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效果。4.两组单个症状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失眠多梦、胸胁胀痛、抑郁、疲乏、头痛症状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较显着。5.滋水清肝饮中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等有效活性化学成分。6.中药与疾病的共同关键靶点主要包含IL6、VEGFA、MYC、CASP3、EGFR、ESR1、CCND1、MAPK8等。7.通过GO和KEGG分析,滋水清肝饮可能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过程作用于绝经综合征。结论:1.滋水清肝饮联合芬吗通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综合征患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总体疗效优于单用芬吗通。2.两组均能降低改良kupperman和中医证候积分,尤其在潮热汗出、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胸胁胀痛、抑郁、疲乏、头痛症状上改善效果较明显。3.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用药安全有效。4.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滋水清肝饮在治疗MPS时,体现了其成分-靶点-通路作用途径的复杂多样,其可能通过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保护神经细胞、抗抑郁、抗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骨质疏松等作用,来预防及改善围绝经期多个症状的发生。

鲁丁强,庞广昌[2](2021)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尽管植物化学物、中草药和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但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却显示出很多共性——几乎都具有雌激素类功能。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均能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ERs),特别是ERα和ERβ相识别,进一步与核受体超家族形成互作网络,调节细胞核中基因的表达、修饰,从而控制机体的营养和能量代谢以及表观遗传适应。但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些植物雌激素类化合物不仅可以控制慢速的以转录为基础的信号途径,还可以调节快速的以钙离子通道为基础的神经与内分泌信号途径,而后者需要依赖于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发现,GPR30/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就是构成两条信号途径的关键节点,本文将围绕GPER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和展望。

顾建忠[3](2021)在《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少数民族瑶族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受体-α基因分布,了解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瑶族妇女骨质疏松的关系;确定山茶籽提取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1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选取广西地区,瑶族妇女,612例,取5ml血液样本,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的提取,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血液样本的碱性磷酸酶,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患者跟骨骨密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雌激素。方法2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将5月龄,96只雌性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去卵巢组(OVX),假手术组(Sham),山茶籽提取物组(Ts),苯甲酸雌二醇组(E2)。分别在第4、8、12、16周各取六只,麻醉后,对大鼠股骨取材,进行HE染色,测量骨钙,骨磷,骨密度以及相应的雌激素。结果:(1)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0岁之后P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密度降低,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升高,雌二醇和孕酮降低(P<0.05);与其他四个基因比较,65岁之后Xx基因组的碱性磷酸酶降低,骨密度提高,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降低,雌二醇和孕酮升高(P<0.05)。(2)去卵巢组的镜下骨组织疏松,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低于其他3组(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骨钙、骨磷、血清护骨素和骨密度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去卵巢组与其他三组比较,血清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明显升高,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P﹤0.05)。山茶籽提取物组的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雌二醇和孕酮与假手术组和雌二醇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绝经后妇女含P基因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应提前预防;含Xx基因的妇女骨密度高,不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山茶籽提取物可以提高骨密度以及雌二醇,山茶籽提取物可以用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郑欣宇[4](2020)在《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的机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以“脑肠轴”为理论基础,探究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肠道菌群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的关系,探究针刺治疗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的机制,为临床治疗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的患者20例,以“调神益肾”针法进行电针刺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通过改良kupperman评分、潮热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疗效评价。选择年龄在40-60岁的健康女性1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对照组以及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血清5-HT水平和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组成及丰度与试验组疗前进行比较,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降低,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量表、中医证候评分、潮热评分降低,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治疗可改善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2.在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和多样性上,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试验组疗后较疗前升高;在各类水平上,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在门水平上,疗后的Firmicutes(厚壁菌门)降低,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升高,在纲水平上,疗后的Clostridia(梭菌纲)降低,Bacteroida(拟杆菌纲)升高,在目水平上,疗后的Clostridiales(梭菌目)降低,Bacteroidales(拟杆菌目)升高,在科水平上,疗后的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升高,在属水平上,疗后的Bacteroides(拟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粪杆菌属)所占比例升高;两组比较,试验组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在纲水平上,试验组拟杆菌纲、变形菌纲相对较少,在科水平上,试验组的优势菌为Lachnospiraceae(毛螺菌科),而对照组的优势菌为Ruminococcaceae(瘤胃菌科)。经秩和检验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比较α多样性组间差异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比较β多样性组间差异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β多样性组间差异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子方差分析法(Amova)进行组间差异分析,试验组治疗前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治疗前5-HT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5-HT水平降低,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针刺治疗可改变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多样性。2.针刺治疗可降低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血清5-HT水平。3.针刺治疗对于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有较好临床疗效,可能是肠道菌群通过肠神经系统影响大脑神经功能,改善血清5-HT水平,产生抗焦虑作用,是脑肠轴联系枢纽。

杨婷子[5](2020)在《调肝补肾颗粒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两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积分、Karnofsky评分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性激素水平、血脂、T细胞亚群等指标变化,研究调肝补肾颗粒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乳腺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收治入组条件的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兼脾肾气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40例予口服自拟调肝补肾颗粒(组成:炙龟板、黄精、柴胡、红景天等;服法:每日1剂,1剂温水冲为200ml,早晚各分服100ml)。对照组40例予口服知柏地黄丸(组成:熟地黄、茯苓、牡丹皮、山茱萸等;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分服10g)。分别用药3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月经期间停药),疗程结束后观察安全性指标和疗效性指标,分析调肝补肾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兼脾肾气虚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的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是否放化疗、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内分泌药物、Kupperman症状积分、Karnofsky评分、实验室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研究结果示:1.Kupperman症状积分:治疗组Kupperman症状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Kupperman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调肝补肾颗粒治疗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所伴发的类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确切。2.Karnofsky评分: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调肝补肾颗粒通过改善乳腺癌患者类更年期症状,从而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性激素水平:两组治疗前后hFSH、E2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均不升高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不影响患者内分泌药物治疗效果。4.血脂水平:治疗组TCH、TG、HDL-C、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变化(P<0.01),对照组TCH、T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变化(P<0.05),而HDL-C、LDL-C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血脂方面优于对照组。5.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组CD3+、CD3+CD4+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而CD3+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调节T细胞亚群方面优于对照组。6.毒副反应:两组血常规、肝肾功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结论:调肝补肾颗粒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兼脾肾气虚型)有确切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潮热出汗、失眠、关节痛、忧郁、头晕、疲倦乏力等临床症状,能够调节患者血脂、T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无显着毒副作用。

李春艳[6](2020)在《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口服双补汤加减(治疗组)与口服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前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清性激素(LH、FSH)水平的改变及安全指标,用以初步探讨口服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有效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理,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出一种适合脾肾阳虚证绝经前后诸证的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方法:严格遵循本课题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以收入临床研究病例,收集自2018年12月起至2019年12月为止的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或疗区的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共计录入72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病例和对照组病例,各36例。按本研究设计,治疗组患者均采用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口服中成药苁蓉益肾颗粒加以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服药三个月为1个疗程(经期不停药)。1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根据已收集记录的临床数据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各单项证候的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检查血清性激素LH、FSH值水平的变化情况,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数据分析得出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过程中总共脱落患者8例,其中治疗组4例、对照组4例,实际观察64例。治疗组痊愈7例(21.875%),显效8例(25.000%),有效12例(37.500%),无效5例(15.625%),总有效率为84.375%;对照组治愈1例(3.125%),显效4例(12.5%),有效20例(62.500%),无效7例(21.875%),总有效率为78.125%。说明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和口服中成药苁蓉益肾颗粒均可有效缓解患者腰膝酸痛、疲乏无力、纳呆便溏、带下异常等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对降低患者体内血清性激素LH、FSH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将两组有效程度进行秩和检验后得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9<0.05),表明口服双补汤加减可有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结论:经临床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口服双补汤加减中药液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更为显着,且治疗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此疗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用以改善脾肾阳虚证绝经前后诸证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王永森[7](2018)在《红茶和石斛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雌激素(estrogen)作为女性体内重要的调节类固醇激素,不仅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而且对维持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发挥重要作用。女性在绝经期,内源性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传统的雌激素替代疗法虽然可缓解上述更年期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高血凝状态、高血压、水肿、痴呆等副作用,并增加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发病风险。因此,研究和开发高效且毒性作用较低的雌激素替代物已经成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重点。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s)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一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与体内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发挥双向调节的作用。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挥类雌激素样的作用;在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的情况下发挥抗雌激素的作用。近年来,植物雌激素作为重要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在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发面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类型多样、不良反应较小等优点,在植物雌激素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极具潜力。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以及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的协同作用。同时,对它们可能的作用机制加以研究,为植物雌激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为了研究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的雌激素样作用,我们首先运用经典的E-SCREEN筛选法,通过MTT实验检测它们对ER(+)细胞系T47D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均能够促进ER(+)细胞的增殖,其中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的效果最好。由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的成分复杂,推测其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发挥了一定的协同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产生的的促增殖效应可以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 780拮抗。为了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果,我们在ER(-)细胞系MDA-MB-231和ER敲除的T47D细胞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细胞和ER敲除的T47D细胞没有明显的增殖效应。这说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是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并且依赖于雌激素受体。我们进一步研究了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雌激素样作用的相关机制。通常情况下,细胞增殖的与细胞周期的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检测了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流式细胞检测的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可以促进ER(+)细胞S期的比例增加,说明三种提取物均促进了细胞DNA合成,加快了细胞周期活动。同时,通过细胞吉姆萨染色实验也证实了上面的结果,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处理ER(+)细胞后,分裂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结果说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通过增加细胞周期活动来发挥促细胞增殖的作用。雌激素信号传导机制分为非基因组效应和基因组效应,而这些效应均与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其中,非基因组效应主要是通过激活ER介导的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和ERK信号传导通路来实现的。所以为了进一步阐述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促细胞增殖的潜在机理,我们首先检测其对ER介导的PI3K/AKT和ER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均可以增加ERα的磷酸化水平来激活雌激素信号通路,并增加下游PI3K、AKT和ERK的磷酸化水平,这说明三种提取物均可以激活ER介导的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同时,我们发现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激活效应可以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 780阻断。这些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通过雌激素受体激活了雌激素信号通路,发挥了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基因组效应是通过调节ER下游的靶基因来发挥作用的。所以我们研究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下游靶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可以上调ER及PGR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同时,它们也可以上调ER下游靶基因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而且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促进下游靶基因转录的效应可以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 780抑制。这些结果表明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通过促进ER下游靶基因的转录发挥了雌激素的基因组效应。综上所述,红茶提取物和石斛提取物具有植物雌激素作用,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植物雌激素作用,这可能依赖于其中某些成分的协同作用。研究潜在的机制可能是三种提取物均通过激活ER介导的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非基因组效应)和上调ER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基因组效应),促进细胞周期活动来发挥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本研究为在植物雌激素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宜芳(Goh Li Fong)[8](2017)在《电针配合穗花牡荆素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采用电针配合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提取物之穗花牡荆素(Vitex agnus-castus,VAC)按摩霜,结合中医电针与按摩手法以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目的在于探讨采用以上三种作为综合疗法,能否提供快速有效并且疗效持久的经前综合征治疗方法,希望能在临床上多提供更多的临床选择。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1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吴宜芳美容针灸就诊的患者,收集90例符合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病案。根据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以及2000年美国妇产科学会(The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ricians&Gynecologist,ACOG)推荐的 PMS 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将90例确诊为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的患者按数字表分为3组:1组治疗组与2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穗花牡荆素按摩霜;对照组1采用单纯电针配合普通按摩霜(含甘油成份),对照组2采用电针,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前两周(14天)开始治疗,隔两天治疗一次,即每周两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至月经来潮前,月经周期暂停治疗,一个月治疗共四次,连续治疗三个正常的月经周期。采用常规针刺取主穴膻中、气海、太溪(双侧)、太冲(双侧)、三阴交(双侧)。若失眠者加神门、内关(双侧);乳房胀痛者加内关(双侧)、期门(双侧);头痛者加太阳、百会;情志异常或易怒者加水沟、神庭。采用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并用泻法,太溪穴与气海穴采用补法。进针得气后,针柄连接鑫升G6805-I型的电针治疗仪,设置疏密波,频率3~5Hz,强度2度,以患者接受度为准并留针30分钟,30分钟后取针。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CL-90)[3]与John Bancroft编制的量表经前综合征量表[4]症状分级量表,给予患者自行临床疗效进行评分,三个月完成治疗后,患者也再次自行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并观察三组治疗前后对比疗效结果。结果:本研究课题一共收入了 90例并且符合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症并纳入标准的对象,共分为1组治疗组和2组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90位患者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结果显示:①三组之间的均衡性三组间患者平均年龄34±2岁。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年龄最大为39岁,最小为29岁;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年龄最大41岁,最小为29岁;对照组2电针组的肝郁气滞型的经前期综合征患者中年龄最大为41岁,最小为29岁。三组年龄经过方差分析,均衡性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统计结果显示认为三组之间的年龄总体均数是相等的。三组间患者平均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6为年,以3-4年者较多。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1年;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病程最长为6年,最短为1年;对照组2电针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病程最长6年,最短3年。三组病程经过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三组间具有可比性,因此认为三组之间的病程总体均数相等。三组病例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05),显示三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可继续进行后续的比较。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是24.00±1.95,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是24.10±2.07,对照组2电针组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是23.93±1.84。三组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②三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的比较三组病例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病例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烦躁易怒症状、抑郁悲伤症状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01<0.01)。经三个正常月经周期,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治疗对比前后中医单项症状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极显着性的临床疗效(P<0.01),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96.67%)、抑郁悲伤(96.67%),中医次要症状:胸胁胀痛(96.67%)、小腹胀痛(96.67%)、乳房胀痛(96.67%)、头痛(96.67%)及肢体肿胀(100%)均有显着的临床疗效(P<0.01)。优于其余两组对照组。经治3个正常月经周期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的愈显率9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愈显率53.33%,总有效率70%,对照组2电针组愈显率26.67%,总有效率43.33%。显示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总有效率优于其余两组对照组。③三组治疗三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改善率的比较焦虑自评量表中有五题是反向问题,采用了改善率表进行统计,显示三组治疗90天后,以上五个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三组治疗90天后,五个症状"觉得一切都很好";"觉得心平气和","并且容易安静坐着";"呼气吸气都感到很容易";"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手脚常常是干燥温暖"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三组治疗90天后,"脸红发热"、"作恶梦"、"有头晕发作"或"觉得要晕倒"、"手脚麻木"和"痛刺" 4个症状的消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下11个症状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④三组治疗三个月后中医主要、次要症状消失率的比较三组病例治疗一个月后,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的消失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2<0.05)。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28例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消失率例数为16例(55.17%);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有26例,消失率例数为8例(30.77%),对照组2电针组25例中消失率例数为5例(20.00%)。中医主要症状抑郁悲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4<0.05),治疗组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组28例中,消失例数为14例(50.00%);对照组1电针+普通按摩霜组有26例,抑郁悲伤消失率例数为6例(23.08%),对照组2电针组16例中消失率例数为3例(18.75%)。提示治疗一个月之后,三组间治疗组电针加穗花牡荆素霜组中医主要症状消失率最高,效果相对最好。三组病例治疗两个月后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消失率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05),80例中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症状,三组顺序分别消失率例数为27例(93.10%),20例(76.92%),13例(52.00%)。抑郁悲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0.05),原有例数70例,三组顺序分别消失率例数为24例(85.75%),20 例(76.92%),7 例(43.75%)。三组病例治疗三个月后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消失率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0.05),80例中,三组顺序分别消失例数为29例(100.00%),26例(100.00%),22例(88.00%)。抑郁悲伤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3<0.05),70例中,三组顺序分别消失例数为28例(100.00%),26例(96.15%),14例(93.75%)。提示三组间治疗三个月之后,治疗组电针加穗花牡荆素霜组中医主要症状消失率最高,效果相对最好,临床疗效优于其余两组。三组病例治疗一个月后中医次要症状胸胁胀痛、小腹胀痛消失率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病例治疗两个月后中医次要症状胸胁胀痛、小腹胀痛、乳房胀痛消失率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05)。三组病例治疗三个月后中医次要症状胸胁胀痛、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肢体肿胀消失率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头痛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包括烦躁易怒、抑郁悲伤的精神症状,小腹胀痛、头痛、胸胁胀痛、乳房胀痛、肢体肿胀的躯体表现。(2)电针结合穗花牡荆素霜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优势明显表现在精神症状的迅速改善,尤其是中医主要症状烦躁易怒、抑郁悲伤。(3)结果显示电针与穗花牡荆素霜虽然个别治疗也能调节经前综合征的症状,但结合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显着。因此认为,电针+穗花牡荆素霜的综合疗法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提高临床上的疗效并无副作用,可为防治或治疗经前综合征提供临床上新的有效方法。

陶仕英[9](2011)在《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目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 PE)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一类的化合物,能够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s, ERs)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具有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效应,发挥哪种效应取决于内源性雌激素的水平和组织类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在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有益的作用,如心血管疾病、围绝经期综合症以及与雌激素相关的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然而,研究中也发现不一致的研究结果。因此,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自然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中药复方作为中医治病用药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及复方在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二仙汤具有温肾益精、滋阴泻火、调理冲任和平衡阴阳之功效,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典方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发现二仙汤具有调整生殖/内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和自由基代谢,在临床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发现二仙汤及方中淫羊藿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但对于其发挥雌激素样作用靶点、作用途径和机理缺乏深入分析和探讨。因此,本实验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阐明二仙汤及组方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二研究方法和结果1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作用的实验研究采用子宫增重实验观察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系数的影响;检测血清激素水平的变化;HE染色观察不同药物对大鼠子宫内膜厚度和上皮高度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α和ERβ在大鼠子宫中的表达情况,评价二仙汤及组方中药的雌激素样作用。结果:已烯雌酚组、二仙汤组、淫羊藿组和仙茅组子宫系数与正常组对比增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已烯雌酚组E2增高。HE染色发现已烯雌酚组子宫内膜厚度和上皮高度明显增加,并且局部增生,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已烯雌酚组ERα和ERβ平均光密度值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二仙汤组、淫羊藿组和仙茅组的ERα和ERβ平均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β-谷甾醇和仙茅苷对T47D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二仙汤方剂中六味中药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仙茅的主要活性成分仙茅苷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它们对体外培养的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它们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对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探讨β-谷甾醇和仙茅苷的植物雌激素样活性。结果:高浓度(10-5 mol·L-1和10-6 mol·L-1)仙茅苷作用类似于雌二醇,随着浓度的降低仙茅苷对T47D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明显降低,10-7 mol·L-1和10-8 mol·L-1仙茅苷的促增殖作用仅持续48h,其增殖作用能够被ICI182 780所抑制;高浓度(10-5 mol·L-1和10-6 mol·L-1β-谷甾醇可以抑制T47D细胞增殖,且ICI182 780不能完全拮抗其对T47D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低浓度β-谷甾醇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与浓度依赖性,以10-7 mol·L-1和10-8 mol·L-1β-谷甾醇作用最强,ICI182,780可完全拮抗其促增殖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雌二醇使T47D细胞G。/G1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减低,而S期细胞的比例则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的仙茅苷刺激T47D细胞,随着浓度的升高,G0/G1期细胞的比例降低,而S期细胞的比例则明显升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升高;T47D细胞在高浓度β-谷甾醇作用下,G0/G1期细胞的比例升高,S期细胞的比例下降,细胞分裂增殖指数降低,而低浓度β-谷甾醇使T47D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降低,S期细胞的比例升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升高。3报告基因方法对β-谷甾醇和仙茅苷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方法探索二仙汤中两种活性成分β-谷甾醇和仙茅苷是否通过ERα和ERβ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结果:β-谷甾醇可诱导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且在10-7 mol·L-1和10-8 mol·L-1浓度下诱导作用最明显。对比β-谷甾醇通过ERα和ERβ的诱导作用发现,不同浓度β-谷甾醇通过ERβ诱导报告基因表达倍数更高,提示β-谷甾醇可能对ERβ有更高的激活效应。仙茅苷可通过ERα或ERβ诱导ERE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转录,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而低浓度仙茅苷(10’-8mol·L-1)只能通过ERβ激活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转录,而对过表达ERα的HEK-293细胞则没有明显的作用,提示仙茅苷对ERβ具有更高的激活效应。4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ER阳性人乳腺癌细胞系T47D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β-谷甾醇及在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干预下,对ER及下游基因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β-谷甾醇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T47D细胞以ERα蛋白表达占优势,ERβ蛋白低表达,10-7 mol·L-1β-谷甾醇可诱导T47D细胞ERα、ERβ及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可以被雌激素受体完全拮抗剂ICI182 780抑制。5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PS2和cyclin D1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观察β-谷甾醇对ER及其下游基因如PS2、cyclin DlmRNA表达的影响,在基因水平上进一步探讨β-谷甾醇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β-谷甾醇可上调ERα和ERβ基因表达水平,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且与雌二醇相比,上调ERβ表达更显着,约为溶剂对照组的7倍左右。可诱导PS2和cyclinD1mRNA表达,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多,并且ICI182 780能够抑制β-谷甾醇对下游基因的诱导作用。三研究结论1整体动物实验显示:二仙汤及其方中温肾药(淫羊藿、仙茅)通过调节ERα和ERβ在子宫中的表达而发挥植物雌激素的功能。2β-谷甾醇对T47D细胞增殖作用与浓度关系密切:高浓度β-谷甾醇通过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增殖,而低浓度β-谷甾醇通过ER介导可促进T47D细胞增殖。不同浓度仙茅苷能够通过ER介导促进T47D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仙茅苷和低浓度β-谷甾醇具有促T47D细胞增殖的雌激素样作用。3β-谷甾醇和仙茅苷能够通过ERα和ERβ诱导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强度明显低于E2,且对ERβ具有更明显的激活效应。4β-谷甾醇通过ER介导上调下游基因cyclin D1蛋白与mRNA水平的表达,诱导下游基因PS2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植物雌激素样作用。

王姝姝,范林军[10](2008)在《植物性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癌的关联》文中研究说明

二、植物性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及癌症的临床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性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及癌症的临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绝经综合征(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胃肠道是植物化学物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位
    1.1 胃肠道不仅是重要的营养消化和吸收系统,也是重要的分子结构识别系统
    1.2 GPER在机体通讯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2 GPER-ER-AHR-EGFR信号调节网络
    2.1 经典固醇受体
    2.2 固醇类激素通过GPER受体传递信号
3 核受体超家族及其调节网络
    3.1 ERs的结构
    3.2 ERα与辅因子互作
    3.3 ER的转录辅因子与酶活性
    3.4 三苯氧胺-ER辅阻遏因子
    3.5 核受体通过辅助因子所形成的调节网络[117]
    3.6 AHR与核受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4 GPER及其与配体互作
    4.1 GPER的分布
    4.2 GPER和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4.3 GPER结构及其与配体之间的互作
    4.4 受体互作网络与表观遗传修饰
5 复杂多样的GPER和ERs受体传感系统
    5.1 GPER的毒性和有益双重作用
        5.1.1 ERs的多种生理功能
        5.1.2 植物雌激素的有益和有害作用
    5.2 ERs的双向调节作用
    5.3 华夏民族的饮食智慧
6 GPER研究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6.1 GPERs的精细结构有待解析
    6.2 GPER与配体之间的互作参数与动力学问题
    6.3 GPER用于食品及其化学成分的功能性评价
        6.3.1 食品营养学的出路
        6.3.2“中华饮食理论”对食品功能评价的贡献
        6.3.3“阴、阳”、“热、温、平、凉、寒”属性、“五味”及其受体
        6.3.4 GPER与食品功能评价
7 结语

(3)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1 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分析
        2.2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2.3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结果
        2.4 雌激素受体-αPvuⅡ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2.5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碱性磷酸酶的结果
        2.6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超声骨密度的结果
        2.7 雌激素受体-αXbaⅠ基因多态性与雌激素水平的结果
    3 讨论
        3.1 骨质疏松症模型
        3.2 骨质疏松症与雄激素的关系
        3.3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的关系
        3.4 骨质疏松症与雌激素受体-α的关系
    4 小结
第二部分 山茶籽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主要试剂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大鼠骨组织形态结构
        2.2 大鼠骨钙、骨磷检测结果
        2.3 大鼠骨密度检测结果
        2.4 大鼠血清护骨素检测结果
        2.5 大鼠血清雌激素检测结果
    3 讨论
        3.1 植物性雌激素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3.2 植物性雌激素与成骨细胞的关系
        3.3 骨质疏松症的判定
    4 小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植物性雌激素防治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及辨证标准
        1.3 纳排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干预措施
        2.3 标本留取和检测
        2.4 疗效观察指标
        2.5 实验室指标
    3 研究结果
        3.1 年龄分布
        3.2 疗效指标比较
        3.3 实验室指标
        3.4 肠道菌群实验结果
讨论
    1.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概述
    2.电针干预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患者肠道菌群及5-HT的机制
    3.“调神益肾”针法的经络理论依据
    4.中医“肾”与脑肠轴的关系
    5.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调肝补肾颗粒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统计方法
        1.8 伦理学管理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分布情况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资料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比较
        2.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安全性指标比较
第二部分 讨论
    1. 选题依据
    2. 肝肾阴虚兼脾肾气虚证型的确立
    3. 调肝补肾颗粒的确立
    4. 本研究选用知柏地黄丸作为对照组的理论依据
    5. 疗效分析
        5.1 对Kupperman评分的影响
        5.2 对Karnofsky评分的影响
        5.3 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5.4 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5.5 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5.6 安全性评价
    6. 创新点及意义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综述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附录三 缩略词表
附录四 知情同意书
致谢

(6)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 中医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
    3 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发病机制的研究
    4 现代医学对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
    5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病例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结果分析
    7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红茶和石斛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雌激素受体简介
        1.1.1 ER分布及表达
        1.1.2 ER两种亚型的结构和效应
    1.2 雌激素信号传导机制:基因组效应和非基因组效应
        1.2.1 雌激素受体的基因组效应
        1.2.2 雌激素受体的非基因组效应
    1.3 植物雌激素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1.3.1 植物雌激素的分类、结构
        1.3.2 植物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1.3.3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制
    1.4 红茶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1.4.1 红茶简介
        1.4.2 红茶的药理作用
    1.5 石斛的历史与研究进展
        1.5.1 石斛简介
        1.5.2 石斛的药理作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及耗材
        2.1.2 试剂盒
        2.1.3 实验抗体
        2.1.4 Real-time PCR引物序列
        2.1.5 实验仪器
        2.1.6 细胞系
        2.1.7 石斛提取物、红茶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试剂及溶液配制
        2.2.2 细胞培养
        2.2.3 MTT细胞增殖实验
        2.2.4 细胞周期实验
        2.2.5 吉姆萨细胞染色
        2.2.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2.7 Real-time PCR(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mRNA水平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3.1.1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细胞增殖的影响
        3.1.2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引起的ER(+)细胞的增殖效应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抑制
        3.1.3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细胞增殖的影响
        3.1.4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敲除细胞增殖的影响
        3.1.5 小结
    3.2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1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2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细胞分裂的影响
        3.2.3 小结
    3.3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3.3.1 红茶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3.3.2 石斛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3.3.3 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3.3.4 红茶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增强作用被ICI182 780阻断
        3.3.5 石斛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增强作用被ICI182 780阻断
        3.3.6 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雌激素信号通路的增强作用被ICI182 780阻断
        3.3.7 小结
    3.4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于ERα和PGR表达的影响
        3.4.1 红茶提取物对ERα和PGR表达水平的影响
        3.4.2 石斛提取物对ERα和PGR表达水平的影响
        3.4.3 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α和PGR表达水平的影响
        3.4.4 小结
    3.5 红茶提取物、石斛提取物和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R靶基因的影响
        3.5.1 红茶提取物对ESR1、PGR、PS2和cyclinD1的mRNA水平的影响
        3.5.2 红茶提取物对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影响被ICI182 780阻断
        3.5.3 石斛提取物对ESR1、PGR、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的影响
        3.5.4 石斛提取物对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影响被ICI182 780阻断
        3.5.5 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ESR1、PGR、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的影响
        3.5.6 石斛红茶混合物提取物对PS2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影响被ICI182 780阻断
        3.5.7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成果
致谢

(8)电针配合穗花牡荆素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经前综合症的认识与治疗
        1.1.1 病因病机
        1.1.2 中医药治疗
        1.1.3 电针与按摩治疗该病的研究概况
    1.2 现代医学对经前综合症的认识与治疗
        1.2.1 病因病机
        1.2.2 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
        1.2.3 预防治疗
    1.3 植物性雌激素之穗花牡荆素疗法的探讨
        1.3.1 植物性雌激素的现代医学研究
        1.3.2 穗花牡荆素霜疗法与成份的认识
        1.3.3 穗花牡荆素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1.4 植物雌激素的研究作用与进展
        1.4.1 植物雌激素的分类
        1.4.2 植物雌激素双向调节的机制作用研究
        1.4.3 结语
    1.5 中医电针治疗经前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中止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标准
        2.2.5 统计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一般资料比较
        2.3.2 病情程度比较
        2.3.3 三组治疗前的焦虑自评量表中20项症状频数分布情况
        2.3.4 三组病例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比较
        2.3.5 三组治疗后临床观察结果
        2.3.6 临床不良反应
第三章 讨论
    3.1 方法的选择
    3.2 穴位的选择
    3.3 疗效的分析
    3.4 机理的探讨
        3.4.1 电针的作用机理
        3.4.2 推拿的作用机理
        3.4.3 植物雌激素的作用机理(穗花杜荆素)
    3.5 不足、展望与创新点
    3.6 研究的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9)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二仙汤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淫羊藿等六味中药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植物雌激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二仙汤及其组方中药对幼年大鼠子宫作用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二 β-谷甾醇和仙茅苷对T47D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报告基因方法对β-谷甾醇和仙茅苷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四 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蛋白和cyc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
        参考文献
    实验五 β-谷甾醇对T47D细胞ER、PS2和cyclin D1 mRNA表达影响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图版
致谢
个人简历

(10)植物性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癌的关联(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性雌激素的分类及代谢
2 植物性雌激素的活性
3 植物性雌激素的非激素作用
4 乳腺癌的预防
5 植物性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率的研究
6 植物性雌激素与乳腺癌危险性的标志
7 植物性雌激素和绝经期症状
8 植物性雌激素与乳腺癌存活者
9 动物模型
10 接触时间
11 处理作用与同时给药法
12 辅助的激素治疗与植物性雌激素
13 概要和推荐

四、植物性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及癌症的临床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网络药理学研究[D]. 王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研究进展及在食品功能评价中的应用[J]. 鲁丁强,庞广昌. 食品科学, 2021(07)
  • [3]广西瑶族妇女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及山茶籽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D]. 顾建忠.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刺治疗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伴焦虑障碍的机制[D]. 郑欣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5]调肝补肾颗粒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类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杨婷子.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6]双补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观察[D]. 李春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红茶和石斛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研究[D]. 王永森. 吉林大学, 2018(12)
  • [8]电针配合穗花牡荆素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综合征临床研究[D]. 吴宜芳(Goh Li F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二仙汤及活性成分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D]. 陶仕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植物性雌激素摄入与乳腺癌的关联[J]. 王姝姝,范林军.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8(02)

标签:;  ;  ;  ;  ;  

植物雌激素对更年期症状和癌症的临床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