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2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满建春,李继光,张世银[1](2021)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在治疗眼睑、面肌痉挛中应用肉毒毒素注射配合针灸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云南省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40例H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基础上行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时间及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强度分级及痉挛频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强度分级及痉挛频度分级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1/20)低于对照组的30.00%(6/20),P<0.05;随访3个月,得到随访,观察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5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5,P=0.184);观察组治疗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18/20);对照组治疗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0%(12/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眼睑、面肌痉挛中应用肉毒毒素注射配合针灸方案的临床效果显着。
万涛,冷海昌,万霞[2](2021)在《神农止痉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神农止痉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随机法分为联合组、针刺组和中药组各25例,联合组予神农止痉汤结合针刺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中药组予神农止痉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高于针刺组(P<0.05)。Albert分级评分联合组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中药组低于针刺组(P<0.05)。结论:神农止痉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较好。
傅敏,陈名峰[3](2021)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瞬目反射的变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瞬目反射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的偏侧面肌痉挛患者23例,患者均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面肌痉挛程度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波幅。结果:治疗后,痊愈患者15例(65.2%),痉挛轻度残留8例(34.8%),其中一次治疗21例,重复治疗2例。2例患者用药后流涎,3例患者用药后口角下垂,症状短暂且轻微,两周内均自然消失。随访3个月,复发患者2例,复发率为8.7%。根据Cohen分级标准,治疗前无0~Ⅰ级病例,Ⅲ级病例占比最高(52.2%,12/23例),治疗后,无Ⅲ级、Ⅳ级病例,0级病例占比最高(65.2%,15/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侧R1、R2、R2’波幅较健侧波幅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侧R1、R2、R2’波幅明显降低(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对患者神经电生理可产生正向刺激,缓解或消除痉挛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状态。
莫雅婷[4](2021)在《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近年来,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晚期可出现持续闭眼甚至功能盲,不仅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且易对个人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治疗上,目前该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手术治疗、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等,以上治疗都存在不能去除病因、副作用大、难以解除患者的眼、面、舌等多部位病变的难题。中医注重整体辨证,治病求本,可统筹解决不同病变部位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观察中医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科学评价乌梅丸加味方对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治疗效果,以期为特发性眼睑痉挛(含Meig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符合本研究制定的纳入标准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含Meige综合征患者)。以目前主流治疗方式即A型肉毒素注射作为对照组,乌梅丸加味方作为试验组,患者被随机分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观察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出生时五运六气分布、是否曾被误诊、发病诱因、加重因素、好转因素。观察经方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疗效评价指标主要是肝阳虚中医证候量表、Jankovic评定量表(Jankovic Rating Scale,JRS)、眼睑痉挛残疾指数(Blepharospasm DisabilityIndex,BSDI)。安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为Jankovic评定量表,次要结局指标为肝阳虚中医证候量表和眼睑痉挛残疾指数。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41例,其中试验组31例,对照组10例,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最终纳入试验组29例,对照组8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治疗前Jankovic评分、治疗前肝阳虚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眼睑痉挛残疾指数评分等一般资料和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2.41例患者中,出生时主运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P>0.05)、司天在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P>0.05),出生时主气分布以初之气厥阴风木(8例)、五之气阳明燥金(8例)和终之气太阳寒水(12例)为多,主气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5)。3.41例患者中16例患者发病诱因是情绪变化;16例在情绪变化时病情加重,17例在休息差时病情加重,13例在日照时病情加重;7例在注意力集中时好转。4.试验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RS评分(3.13±3.14,7.25±2.12)较试验前评分(7.38±0.94,8.00±0.00)降低,其中试验组的各随访时间节点的JRS评分较上一随访节点降低,与基线相比,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对照组的JRS评分在治疗后42天时达到最低,为5.12±2.69,与组内基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5),至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JRS评分较治疗后42天时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P=0.317,P>0.05)。在治疗14天及42天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0,P=0.679,P>0.05),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试验组JR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5)。5.试验后试验组患者的肝阳虚中医症候量表评分(4.56±4.75)较试验前(12.24±2.76)降低,试验组的各随访时间节点的肝阳虚中医症候评分较上一随访节点降低,与基线相比,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0,P<0.001)。对照组在治疗后14天及42天时评分降低,至42天时评分最低,为8.87±4.35,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P>0.05),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时评分较基线水平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4,P=0.056,P>0.05)。在治疗14天及42天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P=0.267,P>0.05),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试验组肝阳虚中医症候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P<0.05)。6.试验后试验组患者的眼睑痉挛残疾指数评分(0.90±1.23)较试验前(2.18±1.00)降低,且各随访时间节点的BSDI评分较上一随访节点降低,与基线相比,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6,P=0.001,P=0.000,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14天、42天及3个月时BSDI评分降低,至42天时评分最低,为1.95±1.39,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6,P>0.05),在治疗后6个月时评分较基线水平增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8,P>0.05)。在治疗14天、42天及3个月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6,P=0.529,P=0.008,P>0.05),在治疗6个月时,试验组BSD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5)。7.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3%vs12.5%,P=0.001,P<0.05)。8.目前尚未观察到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结论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变化和劳累可能是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的诱因和加重因素,注意力集中是本病的保护因素。(2)出生在主气为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及太阳寒水的个体可能易发特发性眼睑痉挛。(3)特发性眼睑痉挛在发病时常伴发眼干、畏光、睡眠障碍和情绪差。(4)本病因首发症状及眼表症状各异,易被误诊为其他眼病。(5)乌梅丸加味方可有效改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症状,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良好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周玉琼[5](2021)在《A型肉毒素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A,BoNTA)局部注射和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 depression,MVD)两种方法治疗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神经内外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3例HFS患者,其中BoNTA组58例,MVD组25例。BoNTA组中女性患者37名,男性患者21名。MVD组中女性患者12名,男性患者13名。通过HFS分级量表、五分制评分量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问卷(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HRQo L)、疗效五分制表,对HFS患者进行痉挛程度、特异性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测评。统计比较两种方案治疗HFS的疗效、疗效持续时间、起效时间等。结果:BoNTA组患者女性占优势(男女比例为1:2),而MVD组男女比例相当(男女比例为1:1),总体来看女性患者居多(男女比值为1:2);MVD组平均年龄偏小(BoNTA组58.30±16.30岁,MVD组48.92±8.93岁);两组病程均较长(BoNTA组73.78±59.62个月,MVD组47.16±28.27个月);两组痉挛程度均达重度以上(BoNTA组100%,MVD组100%)。入组患者中有64名患者完善磁共振和磁共振神经根成像检查,结果显示有82.81%的阳性率,其中MVD组有2人未见阳性影像学体征,但术中探查均发现痉挛侧面神经与血管有冲突。采用BoNTA和MVD治疗HFS有效率分别为98.27%、88%,未发现两种方案治疗有差异性(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BoNTA组和MVD组治疗HFS起效时间多在1周内(其中BoNTA组88%,MVD组96%),两组方案起效时间无差异性;MVD组疗效持续时间较长,能持续1年不复发者占91%,而BoNTA组仅2%,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手术治疗HFS持续时间长于肉毒素;BoNTA组出现副作用者较MVD组少(34%,76%),但两种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异,且均未发现永久性副作用。结论:HFS患者中女性患者居多;病程多较长;所有患者痉挛程度达重度以上;BoNTA和MVD手术治疗HFS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状态,疗效有效率在BoNTA组和MVD组间比较无差异,这与既往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但MVD疗效持续时间较长,而BoNTA因其无创性、短暂性副作用等更易于为患者所接受。两种治疗方案均未发现永久性副作用。意义:目前国内外对HFS的研究多数集中在MVD手术对其的疗效,而对BoTNA局部注射HFS的实验证据相对较少,尤其BoTNA局部注射与MVD手术相比较治疗HFS的相关研究文献非常有限。本文对比我院BoTNA局部注射及MVD手术治疗HFS,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及回答患者两者优缺点等疑惑时提供实用建议。
肖康平[6](2021)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醒脑开窍刺法联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部第十三病区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病人6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脑卒中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予经筋刺法针刺患侧面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针刺治疗起针10min后给予面部闪罐治疗,1次/日,6次/周,休息1日,7日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面部残疾指数问卷表(FDI)、House-Brackmann量表(HB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SFGS)的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瘫症状及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1)本研究完成例数共60例,两组各30例,均有1例因故提前出院未能完成试验,按剔除标准予以剔除。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面瘫部位、卒中类型、病程等基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观察量表评定情况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2)临床疗效比较: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6.7%,其中显效7例,有效16例;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7%,其中显效2例,有效15例,两种治疗方法对于卒中后面瘫均有效,两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3)各类量表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面神经麻痹程度量表、HBGS量表、FDI量表、SFGS量表评定情况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显着性(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提高FDIP量表、SFGS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量表的评分,降低FDIS量表的评分及改善HBGS量表面瘫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量表情况,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4)本研究实施的过程中,两组患者总治疗次数均为360次,其中对照组出现23次不良反应,包括皮下血肿15次及弯针8次,观察组出现27次不良反应,包括18次皮下血肿和9次弯针,出现不良反应时均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未影响后续治疗,两组对比其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闪罐法与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在改善HBGS量表分级情况及FDIS评分,提高SFGS评分、FDIP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量表评分上均有效果,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症状。(2)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效果较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更为明显。
杨雅慧,田野[7](2021)在《面肌痉挛的治疗进展》文中指出面肌痉挛是脑神经疾病的一种,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痉挛患者,保守治疗现效果不佳。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也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但效果有限,停药后易复发。肉毒素注射治疗疗效肯定,但存在面瘫风险。外科手术被认为是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式,尤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主,可减少神经纤维冲动,且危险性低。但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也存在局限性,部分患者延迟治愈,临床症状不能及时得到改善,且手术也有引起面瘫的风险。目前面肌痉挛仍缺少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仍需深入研究,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蔡政东[8](2021)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标准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的循证依据。方法:由2名独立工作的人员严格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e)、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择文献发布时间由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RCT。对检索得到的RCT进行质量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并对森林图结果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对RCT进行异质性分析、对不同疗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共纳入32篇RCT,2251例患者,但RCT质量较差2.总体有效率森林图显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5,1.36),(P<0.00001)]。3.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0,1.42),(P<0.00001)]。4.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西药对照组[RR=1.39,95% CI(1.24,1.55),(P<0.00001)]。5.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其它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01)]。6.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艾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与西药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1.14,95%CI(0.96,1.35),(P=0.12)]。结论:1.针刺无论是单独治疗HFS还是联合其他疗法治疗HFS,均优于西药、假针灸,值得临床推广。2.仅用艾灸治疗HFS疗效与卡马西平片接近,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到艾灸成本低,副作用少的特点,同样值得临床推广。
尹月[9](2021)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方法 5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其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面肌痉挛程度、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分、90项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结果治疗后, 0、Ⅰ级患者所占比率较治疗前升高,Ⅱ、Ⅲ级所占比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PHQ-15评分(6.6±1.2)分、SCL-90评分(91.2±7.3)分均低于治疗前的(17.6±3.1)、(215.6±1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症状、精神症状与生活质量,具有确切可靠的推广价值。
李健[10](2021)在《实按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实按灸对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客观评定其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本研究选用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6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后施以实按灸。每周治疗6次,而后休息1日,1周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疗效。通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痉挛强度分级(Cohen分级)、痉挛频率分级(Penn分级)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的变化情况,分析并评定两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发现,两组治疗面肌痉挛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治疗组治愈、显效及有效的患者各有8例、11例及7例,总有效率为86.7%,而对照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项指标进行剖析对比,治疗组经过4个疗程后在改善Cohen分级、Penn分级及HAMA得分方面皆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1、实按灸结合常规针刺及常规针刺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及焦虑状态。2、实按灸结合常规针刺对比常规针刺在改善HFS患者的焦虑状态方面疗效更为显着。3、实按灸结合常规针刺减轻HFS患者痉挛症状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且实按灸结合常规针刺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观察与研究。
二、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2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2 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比较 |
2.3 治疗期间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 |
2.4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 |
3 讨论 |
4 体会 |
(2)神农止痉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疗效标准 |
5 治疗结果 |
6 讨论 |
(3)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瞬目反射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治疗结果 |
二、治疗后面肌痉挛程度比较 |
三、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前后瞬目反射波幅比较 |
讨论 |
(4)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 背景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2.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 |
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3.4 Meta分析 |
3.5 BSDI评分 |
3.6 PEGR评分 |
3.7 不良反应 |
4 讨论 |
4.1 肉毒素的作用机制 |
4.2 研究发现 |
4.3 局限性 |
5 结论 |
综述二 特发性眼睑痉挛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1 疾病概述 |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
4 治疗 |
4.1 口服药物 |
4.2 A型肉毒杆菌毒素眼周注射 |
4.3 眼眶全肌全切除术 |
4.4 脑深部电刺激术 |
5 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
5.1 古代文献研究 |
5.2 病因病机 |
5.3 古代立方与针灸治疗 |
5.4 现代中医治疗 |
5.4.1 中药治疗 |
5.4.2 针灸治疗 |
5.4.3 拔罐 |
6 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受试者退出试验的条件 |
2.3.1 退出标准 |
2.3.2 剔除标准 |
2.3.3 脱落标准 |
2.3.4 中止试验标准 |
3 患者纳入 |
3.1 患者纳入标准 |
3.2 患者排除标准 |
3.3 随机分组 |
3.4 给药方法 |
3.5 结果观察 |
3.6 疗效评定 |
4 疗效评定 |
4.1 主要结局指标 |
4.1.1 Jankovic评定量表 |
4.2 次要结局指标 |
4.2.1 肝阳虚中医证候量表 |
4.2.2 眼睑痉挛残疾指数量表 |
5 样本量计算 |
6 统计分析 |
7 伦理学原则 |
8 质量控制 |
9 结果 |
9.1 患者基线资料 |
9.1.1 一般资料 |
9.1.2 地域分布 |
9.1.3 首发症状表现 |
9.1.4 误诊调查 |
9.1.5 西医治疗史 |
9.1.6 中医治疗史 |
9.2 五运六气统计学分析 |
9.2.1 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出生时的主运情况 |
9.2.2 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出生时的司天在泉分布情况 |
9.2.3 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出生时的主气分布情况 |
9.3 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分析 |
9.3.1 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的诱因 |
9.3.2 特发性眼睑痉挛加重的危险因素 |
9.3.3 特发性眼睑痉挛好转的保护因素 |
9.4 临床疗效 |
9.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ankovic量表评分比较 |
9.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阳虚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比较 |
9.4.3 眼睑痉挛残疾指数量表评分 |
9.4.4 临床疗效 |
9.5 安全性分析 |
10 讨论 |
10.1 特发性眼睑痉挛病因病机分析 |
10.2 乌梅丸组方分析 |
10.3 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原因的探索性分析 |
10.3.1 年龄 |
10.3.2 情志 |
10.3.3 劳耗 |
10.3.4 心神 |
10.3.5 运气 |
10.4 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分析 |
10.4.1 Jankovic评分结果分析 |
10.4.2 肝阳虚症候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
10.4.3 眼睑痉挛残疾指数量表评分结果分析 |
10.5 其他 |
11 创新性和局限性分析 |
11.1 创新性 |
11.2 局限性 |
1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A型肉毒素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病史采集 |
(2)分组 |
(3)痉挛程度评分标准 |
(4)BoNTA局部注射方法 |
(5)MVD手术 |
(6)疗效判定标准 |
(7)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面肌痉挛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6)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中风后中枢性面瘫的认识 |
2 西医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认识 |
3 立题的依据 |
4 结果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面肌痉挛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物治疗 |
1.1 卡马西平 |
1.2 奥卡西平 |
1.3 肉毒毒素 |
1.4 中药治疗 |
1.5 中西药结合治疗 |
2 手术治疗 |
2.1 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垂直段梳理术 |
2.2 MVD |
3 小结 |
(8)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文献资料 |
1.1 文献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文献评价方法 |
2.2 数据提取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文献检索结果 |
2 筛选流程 |
3 纳入RCT基本情况 |
4 RCT 偏倚风险评估 |
5 Meta分析结果 |
5.1 有效率森林图 |
5.2 发表性偏倚 |
5.3 敏感性分析 |
5.4 亚组分析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面肌痉挛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面肌痉挛程度比较 |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PHQ-15评分、SCL-90评分比较 |
3 讨论 |
(10)实按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面肌痉挛的中医认识 |
2.面肌痉挛的现代研究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比较 |
2.评价指标比较 |
3.疗效比较 |
4.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实按灸的历史源流 |
2.灸法的作用机制 |
3.研究方案的设计 |
4.研究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A型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52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效果[J]. 满建春,李继光,张世银. 内蒙古中医药, 2021(10)
- [2]神农止痉汤联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 万涛,冷海昌,万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09)
- [3]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瞬目反射的变化[J]. 傅敏,陈名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1(02)
- [4]乌梅丸加味方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莫雅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5]A型肉毒素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 周玉琼.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6]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闪罐法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D]. 肖康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面肌痉挛的治疗进展[J]. 杨雅慧,田野. 医学综述, 2021(10)
- [8]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D]. 蔡政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9]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研究[J]. 尹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08)
- [10]实按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D]. 李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