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质联用仪法测定胃内容物中的毒鼠强(论文文献综述)
沈敏,刘伟,向平[1](2020)在《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法医毒物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专业为例》文中认为科研院所的专业建设发展成效与其职能定位、历史阶段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专业为例,以传承与创新的视角回顾了八十多年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通过查阅整理历史资料、回顾分析历史进程,探析专业发展的路径和动力主要包括坚持科技创新、强化鉴定服务、重视队伍建设、弘扬创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目标等方面,认为专业未来发展必须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动力和解决"专业、行业"需求的问题。以期为行业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张英,蔡志斌,徐小燕,赖建辉,刘金明,刘俩燕[2](2017)在《致痉挛性杀鼠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确认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食品和生物体等中毒样本中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3种致痉挛性杀鼠剂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快速确认方法。方法样品经液-液萃取、氮吹浓缩后毒鼠强、氟乙酰胺直接上GC-MS进行定性确认与定量检测,氟乙酸钠需要进一步微波衍生后上GC-MS测试。结果该方法氟乙酰胺与毒鼠强的定量下限均为0.2 mg/kg,氟乙酸钠定量下限为1.0 mg/kg,3种杀鼠剂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27%8.54%之间,回收率在63.3%92.62%之间,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食品和生物体等中毒检材中毒鼠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3种致痉挛性杀鼠剂的快速气象色谱质谱确证。
罗达龙,陈学松,刘慧妍[3](2014)在《气质联用法快速检测中毒患者体液中毒鼠强》文中提出目的建立毒鼠强中毒患者的胃内容物、血液和尿液中快速检测毒鼠强的气质联用方法。方法运用C18小柱对胃内容物与血液进行除杂、净化后,通过气质联用仪上的大体积进样与程序升温进样,并利用小口径毛细管色谱柱HP-5MS(0.18 mm×20 m,0.18μm)进行检测,用选择离子模式对m/z 92、132、212、240进行采集。结果从样品前处理到确证完成全过程耗时约20 min。结论该方法具操作简易快速、定性准确、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应用于应急检验,为患者抢救工作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傅若农[4](2011)在《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近两年国内学者对气相色谱(GC)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GC已经是一门十分成熟和广泛应用的分析技术,近两年国内学者的研究发展近似于国外的GC研究和发展,基础性GC研究不多,大多为GC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包括在食品、中药、水、气、石油、石化、工业品、农残和烟草分析中的应用。
常红发[5](2010)在《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检测新方法及家兔体内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通过氟乙酰胺体内代谢产物氟离子电化学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快速的检测手段。2.开发便携、简便的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氟离子的芯片检测技术并完成便携式氟离子快速检测仪。3.建立氟乙酸和氟柠檬酸的LC-MS/MS定性、定量方法。4.建立家兔口服氟乙酰胺中毒动物模型。5.研究氟乙酰胺的代谢规律及日常案件中常用检材的前处理方法及分布,为氟乙酰胺中毒案件的检材采取、检测、结果分析、死因判断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6.研究氟乙酸和氟柠檬酸在中毒家兔体内分布情况方法1.动物模型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第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常规饲料喂养,第二组为染毒组,经口灌服致死剂量(10.0mg/kg体重)的氟乙酰胺2.检材采取及处理中毒组在经口服药物后自然死亡,立即解剖取血、尿、心、肝、肾、脑等常用检材,空白组耳缘静脉空气栓塞致死,取同样检材,作为对照。3.F-前处理方法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沉淀蛋白、不同pH值条件对氟离子提取回收率的影响,优化了氟离子提取方法。4.氟乙酸和氟柠檬酸LC-MS/MS检测方法条件优化的研究:采用保留时间(Rt)和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来对常用检材中氟乙酸和氟柠檬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氟乙酸和氟柠檬酸的提取方法样品制备:生物组织检材样本(如肝、肾等)用匀浆机打碎混匀。取1.0ml血液或1.0g组织检材样品,加入3.0ml水/丙酮(1:4,v/v),超声8分钟,在4000r/min的离心机上离心5分钟除去蛋白质,收集提取液,重复上述提取过程3次,合并3次提取液后,用NaOH调节pH8.0左右,40℃条件下用氮气吹至2.0ml左右水溶液,用3.0ml己烷提取杂质,离心分离后,弃去己烷,用1 mo l/ml的盐酸调节pH小于2.0。用4.0ml乙酸乙酯剧烈震荡5分钟,离心分离,重复提取4次,合并上清液,加入200μL 10%的二乙醇胺丙酮液碱化,在50℃条件下氮气吹干,甲醇定容,过膜待检。6.LC-MS/MS方法检测:采用保留时间和选择2-3对离子定性,以1对响应值相对较高的特征离子的峰面积与其溶液浓度做标准曲线,用外标法进行定量。7.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各检材中氟乙酸和氟柠檬酸的含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1.氟离子选择性芯片在100~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4。其平均斜率为58.14,接近理论斜率59.35;氟离子选择性芯片的检测下限为5×10-7mol/L;平均回收率为76.62%(RSD%=1.21%)。2.在10-3~10-6mol/L NaF标准溶液中,氟离子选择性芯片响应时间<2min,在10-6~5×10-7mol/LNaF标准溶液中,氟离子选择性芯片响应时间<5 min。3.用同一芯片在室温下重复连续测定10-3和10-5mol/L标准溶液5次,RSD%分别小于0.43和0.90;用同一芯片在室温下保存5天,每天测定10-3和10-5 mol/L标准溶液1次,RSD%分别小于0.54和1.23。4.芯片pH适用范围pH在5.0~6.0是氟离子敏感膜使用的最佳pH范围。5.KF-.OH-大约为10,也就是说芯片对F-的响应比对OH-的响应灵敏10倍;KF-,Cl-大约为1000,KF-,Br-和KF-,I-大约为1300。6.给药组家兔在给药后1~1.5小时出现强直性痉挛,阵发性抽搐症状,2小时内死亡。染毒组家兔血中氟离子含量较对照组高5-6倍;肝、肾、脑组织中氟离子含量较空白组增高2-4倍,各指标增高显着(P<0.01)。7.LC-MS/MS方法:生物样本中氟乙酰胺的主要代谢产物氟乙酸和氟柠檬酸通过多离子监测(MRM)方式可以得到较好的分离,氟乙酸和氟柠檬酸分别在5.0μg/ml~200.0μg/ml、50.0μg/ml~200.0μg/m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5、0.9902、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5.0ng、50.0ng。8.从家兔的血液,心,肝和肾中可以检出氟柠檬酸和氟乙酸,胃内容中可以检出氟乙酸,心脏中检出的氟柠檬酸和氟乙酸含量较低,其他个检材与心脏比较呈显着性差异(P<0.01),氟柠檬酸在家兔体内的含量分布为:血>肝>肾>心>胃内容(浓度=0);氟乙酸的浓度大小依次是:胃内容>肾>肝>血>心。结论1.本课题研究建立的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氟离子检测芯片结合氟离子选择电极对氟离子的高选择性、灵敏性和电位分析技术的简单,便捷等特点,本技术将大大缩短对氟乙酰胺检测的时间,降低检测成本,使检测设备便于携带,实现对氟乙酰胺的现场测定,为取缔剧毒鼠药的销售使用,预防鼠药群体染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将采样至实验室的检测路线改为实验室移至现场的服务路线,将为尽快检测出染毒物质、挽救人民生命,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法。该方法特别适合在基层推广,使大量刑事染毒案件的取证检验工作可以在基层完成检测。2.氟离子检测芯片与其他常见的F-测定方法如离子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比较,此检测芯片价格低,操作简便,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快速检测样品中F-含量,可以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体液、食品中F-含量的检测,是初筛实际样品中F-含量的首选方法。氟离子芯片直接给出样品氟离子浓度,响应速度快,较易实现连续测定与自动监控,有利于发展成为日常检测氟含量的一种方法。3.本文建立了生物检材中氟乙酸和氟柠檬酸HPLC-MS/MS检测方法,回收率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样品不需要衍生化处理,色谱柱寿命长,适用于生物检材中氟乙酰胺代谢产物的快速检测。4.氟乙酰胺中毒的代谢产物氟乙酸和氟柠檬酸广泛存在家兔体内,血液中氟柠檬酸含量最高,氟乙酸胃内容中含量最高。
王勇[6](2009)在《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建立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2.建立苯巴比妥的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3.研究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规律,为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样品的处理和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检测:血、组织样品中加入内标物丙烯巴比妥,经盐酸酸化后(pH=1~2),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检测苯巴比妥。2.苯巴比妥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动态分布的研究:雄性wistar大鼠54只,经灌胃匀速注入1/2LD50苯巴比妥(330 mg·kg-1),给药后观察大鼠的中毒症状,分别于给药后1、5、10、15、20、30、48、72、96h各处死6只,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等冷冻保存,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苯巴比妥。3.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LD50组和2LD50组,经灌胃匀速注入LD50(0.66 mg·kg-1)和2LD50(1.32 mg·kg-1)苯巴比妥。观察给药到死亡时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中毒症状,待呼吸和心跳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心血、心、肝、脾、肺、肾、脑、胃等冷冻保存,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苯巴比妥。4.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雄性wistar大鼠54只,以1/2LD50(330 mg·kg-1)灌胃,10小时后处死,室温(20?C)条件下,于死后0、2、4、8、12、24、48、72、96小时取心血、心、肝、脾、肺、肾、大脑、肌肉,酸性乙醚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检测其中苯巴比妥。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t检验。结果1.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苯巴比妥的特征离子m/z为204、232。心血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 = 43.476X + 0.8168(μg·mL-1)、0.5 -280μg·mL-1、0.9955、97.50±2.0%、0.5μg·mL-1;肝组织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检测的回归方程、线性检测范围、相关系数、回收率、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Y = 46.867X + 0.0884 (μg·g-1)、0.5 -280μg·g-1、0.994、98.5±3.5%、0.5μg·g-1。2.毒物动力学和动态分布:1/2LD50剂量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符合口服给药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过程,各脏器中苯巴比妥的毒物动力学符合血管外给药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心血中达峰时间和消除半衰期除为7.39h和26.02h;各脏器中达峰时间和消除半衰期为2.41h4.73h和8.59h20.91h;经口染毒后不同时间大鼠体内苯巴比妥含量顺序为肝、心血、心和肺、其他组织,各脏器内苯巴比妥含量在5h左右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3.死后分布:大鼠在苯巴比妥灌胃后活动明显减少,出现嗜睡症状,LD50灌胃组大鼠7.24±3.17h死亡,2LD50灌胃组大鼠1.33±0.25h死亡。各脏器组织苯巴比妥含量由高到低分别为:①LD50组:胃(1261.34±591.83)>心(332.12±70.87)、脑(289.81±71.43)、肝(284.68±79.44)、肺(284.41±67.47)、脾(272.56±31.53)、心血(269.52±44.62)>肾(167.76±43.72);②2LD50组:胃(1649.21±1212.82)>肝(357.83±138.67)、脑(323.19±159.92)、心(310.95±130.73)、心血(309.93±135.60)、肺(308.28±134.48)、脾(299.77±104.58)>肾(233.24±91.92)。4.死后再分布:大鼠在处死后96小时内,在室温(20?C)条件下,死后24小时的心血、心、肺、肾、脑、肌的苯巴比妥含量与死亡当时含量相比明显升高(p<0.05),而后逐渐降低;死后2小时肝、脾的苯巴比妥含量与死亡当时含量相比明显升高(p<0.05),则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1.本文建立的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选择性好,定性准确,气相色谱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定量结果准确,可用于苯巴比妥中毒的临床快速检验诊断和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2.本文建立了苯巴比妥的毒物动力学、动态分布、死后分布、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可应用于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3.苯巴比妥在大鼠血和各脏器中毒物动力学均符合血管外给药一级动力学一室开放模型。急性染毒大鼠体内苯巴比妥含量顺序为,肝、心血、心和肺、其他组织,各脏器内苯巴比妥含量在5h左右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4.苯巴比妥死后分布不均匀,含血丰富和脂质含量高的器官如肝、肺、心、脑较其它组织和血液含量高。法医鉴定苯巴比妥中毒(死)案件时,应全面正确的采取检材进行毒物分析。5.苯巴比妥在染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死后心血、心、肝、脾、肺、肾、脑和肌中苯巴比妥浓度均出现升高。
杨元,谯斌宗,高玲,王炼[7](2009)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1.概述:近年来,农药残留、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激素、抗生素等兽药以及毒素污染、掺假施杂等食品安全问题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群众对食品营养、食品品质、食品风味等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食品研究更加活跃,研究的课题更加深入广泛。
赵亚华[8](2008)在《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王振华[9](2008)在《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八)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动态分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建立家兔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动态分布模型:2.研究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代谢动力学过程:3.比较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各脏器及体液中的动态分布特点,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组家兔经蛛网膜下腔匀速注入利多卡因13.3mg/kg,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空气栓塞处死,对照组家兔以等剂量生理盐水代替。2.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方法检测样品经酸、碱化处理后,乙醚萃取,保留时间结合特征离子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3.样品采集与处理两组家兔经空气栓塞处死后分别取大脑、脑脊液、不同节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心、肝、脾、肺、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穿刺部位肌肉和穿刺部位20cm以外肌肉,测定各时间点药物浓度。WinNonLin软件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本实验建立了家兔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动态分布模型,给药后均出现兴奋状态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肌肉松弛,无疼痛反应等符合临床麻醉指征,随时间延长麻醉症状减轻,并未出现大剂量的中毒反应。2.利多卡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呈一级动力学特征,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利多卡因的药代动力学方程为Ct=50.894198e-0.226742t;消除速率常数(K10):0.227min-1;消除半衰期(t1/2k10):3.057min:表观分布容积(V):261.326L/kg:清除率(CL):59.254L/kg/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24.459;峰浓度(Cmax):50.894pμg/ml。3.1小时内处死的动物中,脑脊液与周围血中利多卡因含量比值在30.1-45.9之间,各节段脊髓与周围血中利多卡因含量比值在152.2-4990.1之间;在2小时后处死的动物中,脑、脑脊液和脊髓中利多卡因含量较低,与其他组织脏器含量无明显差别。结论:1.本实验所建立动物模型可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2.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脑脊液、心血、周围血、心、肝、脾和穿刺部位肌肉中利多卡因含量于在给药后即达到峰浓度,血流速率慢的组织如肺、胆汁、肾、脑、尿和非穿刺部位肌肉中利多卡因含量均有明显的吸收相然后再消除。3.在1小时内处死的动物中,脑、脑脊液和脊髓中利多卡因含量远高于其它组织脏器的含量;2小时后处死的动物中,各脏器及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均较小,无明显差别。此分布特征可为硬膜外麻醉误入蛛网膜下腔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实验依据。
王丽艳[10](2008)在《气质联用仪在槐花等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开始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概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对GC/MS联用仪的分析特点、仪器配置、基础知识作了概括。作为最主要的分析手段之一—GC/MS联用仪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文从食品安全、天然产物、环境保护、法庭科学这四个领域进行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分三部分。首先,选取天然产物槐花进行GC/MS分析。从GC/MS联用仪对天然产物分析侧重于某一类物质的分析出发,本文重点研究槐花的挥发油和脂肪酸的组成,主要从样品的前处理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的选择两方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是,从槐花中,鉴定出挥发油3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4.41%;鉴定出脂肪酸13种,这13种脂肪酸相似度都在90%以上。然后,利用GC/MS联用仪对茶饮料中咖啡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两方面研究。在定性分析中,主要是分析样品的制备和气质联用分析条件的选择,采用和标准谱图对照的方法定性确定咖啡因。在定量分析中,采用外标法对茶饮料中的咖啡因的含量进行分析。自动进样器的使用解决了外标法需要的进样量准确、重复性好的实验要求;质谱扫描方式选择全扫描和选择离子两种扫描方式,选择离子扫描选取m/z为67、82、109、194四种离子。定性结果准确,与谱库标准谱图相似度达99%;定量方法可行,回收率、精密度均在限定范围内。最后,对海参提取液中的脂肪酸进行了GC/MS分析,通过甲酯化条件的探索,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共鉴定出31种脂肪酸,占总馏出组分的80.33%。
二、气质联用仪法测定胃内容物中的毒鼠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质联用仪法测定胃内容物中的毒鼠强(论文提纲范文)
(1)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法医毒物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法医毒物学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
1.1 历史沿革(1932—1949年) |
1.2 法医研究所时期(1951—1959年) |
1.3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时期(1983年—) |
1.3.1 科学研究 |
1.3.2 司法鉴定 |
1.3.3 技术指导 |
2 法医毒物学专业发展的要素分析 |
2.1 科技创新是专业发展的突破口 |
2.2 鉴定实践是专业发展的基石 |
2.3 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保障 |
2.4 认证认可是专业发展的契机 |
2.5 艰苦奋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是专业发展的支柱力量 |
3 法医毒物学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
3.1 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动力问题 |
3.2 更加注重解决专业需求问题 |
(2)致痉挛性杀鼠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确认法(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方法 |
1.3.1 色谱条件 |
1.3.2 质谱条件 |
1.3.3 标准溶液 |
1.3.4 样品前处理 |
1.3.4. 1 样品提取 |
1.3.4. 2 样液衍生 |
2 结果 |
2.1 标准色谱图 |
2.2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下限 |
2.3 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
2.4 实际样品检测 |
3 讨论 |
3.1 样品的采集时机 |
3.2 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
3.3 微波衍生条件试验 |
3.4 快速确认方案优化 |
3.5 实际应用 |
4 结论 |
(3)气质联用法快速检测中毒患者体液中毒鼠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2 色谱条件 |
2.3 质谱条件 |
2.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2.5 供试样品的制备 |
3 结果 |
3.1 毒鼠强在胃内容物、血液和尿液中的回收率 |
3.2 样品提取方法的优化 |
3.3 色谱柱的选择 |
3.4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5 方法比较 |
4 结论 |
(5)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检测新方法及家兔体内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氟离子检测芯片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氟乙酸和氟柠檬酸LC-MS/MS检测方法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氟乙酸和氟柠檬酸在家兔体内分布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第一部分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气相色谱和气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动态分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三部分 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第四部分 苯巴比妥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样品处理 |
1.1 毒鼠强的提取 |
1.2 氟乙酰胺的提取 |
1.3 毒鼠强和氟乙酰胺的同时提取 |
2.测定方法 |
2.1 化学法 |
2.2 薄层层析法 |
2.3 气相色谱法 |
2.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2.5 其它方法 |
(9)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八)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动态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正文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10)气质联用仪在槐花等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概况 |
1.1.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特点 |
1.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配置 |
1.1.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基础知识 |
1.1.3.1 气相色谱法概述 |
1.1.3.2 质谱法概述 |
1.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1.2.1 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
1.2.1.1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加工危害物研究中的应用 |
1.2.1.2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1.2.1.3 在饮品检测方面的应用 |
1.2.1.4 在食品其它方面的应用 |
1.2.2 在天然产物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1.2.2.1 在天然产物挥发性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1.2.2.2 在天然产物其它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
1.2.3 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
1.2.3.1 水环境的监测 |
1.2.3.2 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
1.2.3.3 固体样品的分析 |
1.2.4 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 |
1.2.4.1 药毒物及其代谢物 |
1.2.4.2 生物试样中农药及其代谢物 |
1.2.4.3 爆炸残留物检测中的应用 |
1.2.4.4 在矿物油、动植物油检测中的应用 |
1.2.5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1.3 选题的意义及论文的构想 |
1.3.1 选题意义 |
1.3.2 论文构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槐花中挥发油和脂肪酸的气质联用分析 |
2.1 槐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2.2 利用 GC-MS 对槐花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 |
2.2.1 引言 |
2.2.2 仪器与试剂 |
2.2.3 挥发油的提取 |
2.2.4 GC-MS 分析条件的选择 |
2.2.4.1 GC 条件 |
2.2.4.2 MS 条件 |
2.2.5 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
2.2.6 结果与讨论 |
2.3 槐花中脂肪酸的GC-MS分析 |
2.3.1 引言 |
2.3.2 试剂与仪器 |
2.3.3 脂肪酸的提取 |
2.3.4 脂肪酸的甲酯化 |
2.3.5 GC-MS 分析条件 |
2.3.5.1 GC 条件 |
2.3.5.2 MS 条件 |
2.3.6 脂肪酸成分的鉴定 |
2.3.7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气质联用测定茶饮料中咖啡因 |
3.1 茶饮料中咖啡因成分的研究进展 |
3.2 利用 GC-MS 对茶饮料中的咖啡因进行分析 |
3.2.1 引言 |
3.2.2 仪器与试剂 |
3.2.3 饮料中咖啡因的定性分析 |
3.2.3.1 分析样品的制备 |
3.2.3.2 气质联用分析条件的选择 |
3.2.3.3 咖啡因定性方法的选择 |
3.2.4 咖啡因定量分析方法选择和优化 |
3.2.4.1 定量分析方法选择 |
3.2.4.2 质谱扫描方式的选择 |
3.2.4.3 实验部分 |
3.2.4.4 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 |
3.2.4.5 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 |
3.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海参提取液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4.1 海参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4.2 海参提取液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4.2.1 引言 |
4.2.2 试剂与仪器 |
4.2.3 脂肪酸的甲酯化 |
4.2.4 GC/MS 分析条件 |
4.2.4.1 GC 条件 |
4.4.4.2 MS 条件 |
4.2.5 脂肪酸成分的鉴定 |
4.2.6 结果与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总结 |
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气质联用仪法测定胃内容物中的毒鼠强(论文参考文献)
- [1]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法医毒物学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毒物化学专业为例[J]. 沈敏,刘伟,向平. 中国司法鉴定, 2020(03)
- [2]致痉挛性杀鼠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确认法[J]. 张英,蔡志斌,徐小燕,赖建辉,刘金明,刘俩燕. 职业与健康, 2017(14)
- [3]气质联用法快速检测中毒患者体液中毒鼠强[J]. 罗达龙,陈学松,刘慧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12)
- [4]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进展[J]. 傅若农. 分析试验室, 2011(05)
- [5]氟乙酰胺代谢产物检测新方法及家兔体内分布研究[D]. 常红发.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2)
- [6]苯巴比妥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D]. 王勇. 山西医科大学, 2009(10)
- [7]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A]. 杨元,谯斌宗,高玲,王炼. 第二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论文集, 2009
- [8]毒鼠强和氟乙酰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赵亚华.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8(06)
- [9]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八) ——利多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麻醉家兔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动态分布研究[D]. 王振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3)
- [10]气质联用仪在槐花等分析中的应用[D]. 王丽艳. 辽宁师范大学, 2008(09)
标签:苯巴比妥论文; 利多卡因论文; 气质联用仪论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论文; 毒鼠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