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肾病,不同的营养治疗

不同类型的肾病,不同的营养治疗

一、肾病种类不同 营养治疗有别(论文文献综述)

袁颍超[1](2021)在《基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诊疗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总结中医诊疗模式内涵、特征、优势及中西医诊疗模式的差异,促进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传承发展。方法:通过理论与临床研究两方面探讨基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诊疗模式。理论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认知生命、健康、疾病的学术内涵。临床研究通过分析导师曹洪欣教授门诊病例,结合相应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符合标准的病例进行原始资料提取,包括患者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诊疗时间、主要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主要证候、处方用药、服用剂数。运用SPSS2 3.0软件,统计分析医案各要素。结果:理论研究显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生命来源于太虚元气化生的阴阳二气及父母之精;构成生命的阴阳二气除了交感变化,还需阴阳二气和合平衡;人的生命包含形神两方面,是形与神合一的整体;气是推动人体生命发展的动力。人的生命过程经历生、长、壮、老、已不同阶段阶段性变化,各个阶段呈现不同的生理特点。中医健康观以“中和”为指向,主要体现在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人体内环境的“和”体现在人体自身形神和调,人体外环境的“和”表现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和”。中医对疾病的认知主要表现为阴阳失调、邪胜正衰的发病观,整体审查、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诊断观,多方复法、以平为期的治疗观及早期干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治未病观。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病例1672例,包括男性724例,女性948例;年龄2~92岁,平均年龄(47.18±16.76)岁,其中 1~10岁41例,1 1~2 0岁 6 7例,2 1~3 0岁 1 7 1例,3 1~4 0岁 2 8 8例,4 1~50岁 331例,51~60岁 428例;61~70岁 233例;71~80岁8 8例;8 1岁以上2 5例。涵盖了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各个阶段。病名统计中兼见2种疾病者5 6 3例,3种疾病以上者5 2 4例。西医病名共计3 3 3种,中医病名 8 7种,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男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等临床各科。以纳入研究中共29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例,分为急性期、迁延期、慢性期、后遗症期。不同的分期,证候表现也各有差别,中医治疗时在掌握该病总体发病、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辨别各时期证候,予以相应方药,全过程治疗,收获良好效果。主要结论:1.中医基于人的观察、实践和研究,形成以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模式,“以人为本”是中医诊疗模式的显着特征。2.全周期、全过程、全科的个体化诊疗,融科学、人文与艺术特性相结合,是中医诊疗模式的优势。3.传承和发展中医诊疗模式,在顺应医学模式转变、解决临床诊疗难题、防治亚健康、改善医患关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边红萍[2](2021)在《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工作以2.5%腺嘌呤混悬液灌胃与单侧输尿管结扎两种方法复制CRF大鼠模型,以金匮肾气丸“补益肾气”为治法,研究肺、肾、膀胱上APQ1-4的表达,探讨机体水液代谢的调控与机理,评价中医“肾主水”理论的科学性,为金匮肾气丸在中医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与干预水液代谢调控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n=20只)和腺嘌呤造模组(n=4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用2.5%的腺嘌呤悬浊液剂量为250mg/(kg·d)灌胃复制CRF模型4周,两组中各取10只大鼠进行血、尿肾组织病理检测,评估腺嘌呤CRF大鼠模型。剩余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CRF模型组、金匮肾气丸中剂量、金匮肾气丸高剂量4组,每组10只。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剂量金匮肾气丸溶液灌胃,正常组、CRF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治疗4周,比较各组大鼠24h-UTP,血常规、血生化与肾脏病理指标。2金匮肾气丸治疗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只)和UUO造模组(n=40只)。采用UUO手术法复制CRF模型,将大鼠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在左肾下极临近肾门处及输尿管的上1/3处用0#丝线结扎并剪断,缝合肌肉皮肤组织。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开腹,仅钝性分离左侧输尿管并不予以结扎;正常组不做任何手术处理。UUO术后2周随机抽取10只大鼠评估UUO法CRF大鼠模型。剩余40只大鼠再分为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金匮肾气丸中剂量组、金匮肾气丸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UUO模型组采用蒸馏水灌胃;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对应浓度剂量的金匮肾气溶液灌胃,疗程4周,比较各组大鼠的24h-UTP,血常规与生化、肾脏病理指标。(正常组同实验第一部分)3.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金匮肾气丸治疗4周,腺嘌呤灌胃与UUO法CRF各组大鼠获取肾脏、肺脏、膀胱组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应的水通道蛋白AQP1、AQP2、AQP3、AQP4,将不同蛋白条带图像用Image J软件进行灰度值分析,对应DAPDH蛋白条带作进行数据矫正。4.采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定义为统计差异性显着。研究结果1.腺嘌呤造模组4周大鼠24h U-TP、BUN、Scr与正常组比较均增高,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CRF病理表现一致。金匮肾气丸治疗各组与腺嘌呤模型组24h U-TP、BUN、Scr水平比较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匮肾气治疗组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腺嘌呤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减轻。2.UUO术后2周大鼠24h U-TP、BUN、Scr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升高,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UUO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CRF病理表现一致。金匮肾气丸各治疗组与UUO模型组24h U-TP、BUN、Scr水平比较降低,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金匮肾气治疗组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与UUO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减轻。3.各组大鼠肾脏、肺脏、膀胱AQP蛋白检测中(1)腺嘌呤模型组大鼠肾脏AQP1-4与膀胱AQP3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肺脏AQP1与膀胱AQP1表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UUO模型组大鼠肾脏AQP1与AQP4、肺脏AQP1、膀胱AQP4表达下调,与正常组比较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膀胱AQP3表达上调,与正常组比较统计有显着性差异(P<0.05)。(3)腺嘌呤CRF金匮肾气丸中高剂量治疗组肾脏AQP1-4均有下调,与腺嘌呤模型组比较统计有差异显着性(P<0.05)。膀胱AQP1水平上调,与腺嘌呤模型组比较统计有差异显着性(P<0.05)。(4)UUO金匮肾气丸高剂量治疗组膀胱AQP4蛋白明显上调,与UUO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金匮肾气丸可以改善腺嘌呤与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生存质量,改善肾功能,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减轻大鼠肾脏的病理损害,可不同程度改善肾脏纤维化损伤程度。2、金匮肾气丸治疗UUO与腺嘌呤CRF大鼠,通过调节不同种类与部位AQP表达发挥作用。两者侧重有不同,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CRF主要下调肾脏AQP1-4和上调膀胱AQP1表达。金匮肾气丸治疗UUO大鼠,其肾脏与肺脏AQP2、AQP3、AQP4表达上调不显着,而以膀胱AQP4蛋白表达上调突出。

付宝慧[3](2021)在《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分析杨洪涛教授运用中药处方治疗CKD3-4期患者的疗效,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处方药物配伍规律,总结出杨洪涛教授的治疗CKD3-4期的核心处方。(2)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核心处方治疗CKD3-4期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6年8月10日至2020年8月26日期间,在杨洪涛教授门诊规律就诊的CKD3-4期患者病例信息。实验室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V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利用Microsoft Excel构建病例处方数据库,通过R Studio和JMP Trial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根据结果归纳出核心处方。(2)利用TCMSP和TCMID数据库获取核心处方主要活性成分,在疾病靶点筛选数据库Genecards、OMIM、Drugbank、TTD、Dis Ge NET和Pharm Gkb中得到CKD相关的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作交集,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借助R studio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通过Auto DOCK Vina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共收集52例CKD3-4期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中本证主要为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兼证主要为水湿证、血瘀证。最终纳入处方1109首,涉及中药共190味,分析得出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土茯苓、半夏、鬼箭羽、茵陈和萆薢等,用药种类主要为: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在药性方面五味以甘、苦和辛味为主,四气中以温、平最多,药物归经中,又以归肝、脾、胃、肾经、肺经用药为主。总结出核心处方为:土茯苓、鬼箭羽、茵陈、杜仲、半夏、萆薢、大黄、茯苓、威灵仙、薏苡仁、土鳖虫。(2)核心处方共汇集中药11味,获得全方130个化合物,慢性肾脏病相关靶点与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交集,得到295个候选靶点。根据靶点找出参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94种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和谷固醇等为复方主要的活性成分。PPI结果可见核心靶点为JUN、RELA、IL-6、MYC、CCND1、MAPK1和TP53。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BP(biological process)、细胞功能MF(molecular function)、细胞组分CC(cellular component)富集条目分别为2828条、117条及260条。其中BP中主要富集条目为药物的细胞反应、对异种生物刺激的反应和脂多糖应答等;CC中主要富集条目为膜筏、膜微区和突触前膜的组成部分等;在MF中主要富集条目为核受体的活动、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和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主要作用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通路及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可见靶点TP53与芦荟大黄素,TP53和黄芩素结合性较好,核心基因均和化合物槲皮素结合性良好。结论(1)CKD3-4期病机以邪实为主,正气并未大伤,杨洪涛教授在治疗上以去邪实为主,祛湿化瘀降浊,辅以补益脾肾,核心处方功主化湿泄浊,祛风胜湿,活血逐瘀,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了核心处方治疗CKD3-4期的分子作用机制,呈现出了相互影响、复杂关联的网络调控机制,印证了核心处方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史银春[4](2021)在《国医大师吕仁和治疗2型糖尿病430例医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具有慢性化、并发症多且难治等特点。目前西医以口服药物、注射胰岛素治疗为主,有发生低血糖、水肿、体重增加等风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在T2DM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学贯古今,在T2DM的病名、病因病机、分期、处方用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着,值得总结推广。研究目的1.系统收集、整理吕仁和教授在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诊疗的305例T2DM医案,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探索吕仁和教授对T2DM消渴期、消瘅期的病因、病位、症状体征、证候、立法、用药等方面的论治规律。2.规范整理吕仁和教授在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诊疗的125例T2DM医案,通过比较125例医案与305例医案用药情况的异同,探索吕仁和教授在125例医案所处时期与305例医案所处时期诊疗T2DM的思路变化。旨在全面研究吕仁和教授诊疗T2DM的经验,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疗效,也为学术思想积累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方法1.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吕仁和教授门诊的305例T2DM医案(医案集合2),将医案规范录入“中医医案数据库系统”,分析305例T2DM医案的病因、病位、证候、立法,处方用药的规律。2.通过比较吕仁和教授在2016至2019年的305例T2DM医案和2005至2006年的125例T2DM医案(医案集合1),应用“中医医案数据库系统”分析这两组医案包含的处方药物,从总体药物种类、高频药物类别、高频药物变化、药物剂量、归经及四气五味分析用药吕仁和教授治疗T2DM的用药变化。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统计分析:医案集合1的一般情况统计分析结果:125例T2DM医案共计93位患者。其中男性50人,女性43人;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30岁。就诊年龄段人数最多的是51-6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就诊人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医案集合2的一般情况统计分析结果:305例T2DM医案共计90位患者。其中男性47人,女性43人;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20岁,就诊年龄段人数最多的是51-7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就诊人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脾瘅期医案0条,消渴期医案136条,消瘅期医案169条。2.医案集合2分析结果:①病因:T2DM以禀赋不足为根本病因,饮食不节、年老体衰为诱因,以慢性、反复性发作、逐渐加重为发病特点。②病位:结果显示,肝、脾、肾是消渴病发病的主要脏腑。③症状体征:口干、口苦、眠差、尿黄、红舌等具有热证意义的症状体征在消渴期更明显;倦怠乏力、尿浊、腻苔、目昏、下肢肿、畏寒、食欲减退等症状体征在消瘅期更明显。④证候:T2DM在消渴期以气阴两虚证、湿热蕴结证为主;消瘅期虚证与实证都更突出,虚证包括气血两虚证、肝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实证包括瘀血阻络证、水与血结证、水湿内停证、血瘀化热证。⑤立法:吕仁和教授治疗T2DM以补益、活血、清热为主,但在疾病不同时期治疗侧重点不同。消渴期重视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消瘅期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凉血散瘀、补益肝肾、益气养血。3.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药物比较结果:统计分析显示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①药味数:医案集合2中处方的平均药物数14.26味,医案集合1中处方的平均药物数9.33味。②药物类别:a.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前三位药物类别均以补益药为第一;医案集合1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分别排第二、第三;医案集合2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分别排第二、第三;体现吕仁和教授治疗T2DM重视补益,其次是清热、活血。b.分期用药: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全程以补益药排第一;消渴期,医案集合1清热药排第二,医案集合2清热药排第三;消瘅期,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活血化瘀药均排第二;体现了在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全程重视补益,在此基础上,医案集合1消渴期更加重视使用清热药,医案集合2消渴期更加重视使用活血化瘀药;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消瘅期均更加重视使用活血化瘀药,但医案集合2更加强调凉血散瘀。③高频药物分析:前20位药物中,医案集合1补益药依次是生甘草、枸杞子、黄芪、太子参;医案集合2补益药依次是太子参、枸杞子、生甘草、当归、黄芪、红景天;医案集合1清热药依次是牡丹皮、赤芍、栀子,医案集合2清热药依次是牡丹皮、赤芍、栀子、黄芩;医案集合1活血化瘀药依次是丹参、川牛膝、川芎;医案集合2活血化瘀药依次是丹参、川芎、川牛膝;医案集合1利水消肿药在高频药物中未出现,医案集合2利水消肿药依次是猪苓、茯苓;医案集合1解表药仅含葛根,医案集合2解表药依次是桑叶、菊花、葛根。④药物归经分析: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均以归肝经的药物最多,体现了吕仁和教授重视从肝论治消渴病。⑤药物性味分析:a.医案集合1药物四气前三位是寒、平、温,医案集合2药物四气前3位是平、微寒、温。b.两组医案药物五味前三位都是苦、甘、辛味。研究结论1.吕仁和教授认为T2DM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存在“热”与“瘀”的病机。随着时间变化,吕仁和教授在临床诊疗T2DM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看,2016年至2019年所处时期吕仁和教授治疗T2DM更加注重“虚”“瘀”“热”的病机;从疾病分期来看,2005年至2006年期间吕仁和教授在消渴期更强调“热”的病机;10年以后,2016年至2019年期间吕仁和教授在消渴期中更重视“血瘀”病机,且2016年至2019年期间对于消瘅期“血瘀”“血热”病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凸显。治疗方面,全程注重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的使用。对于活血化瘀药,在消渴期以活血化瘀、行气活血为主,而在消瘅期以清热活血、凉血散瘀为主。2.吕仁和教授注重分期治疗T2DM,消渴期以益气养阴、清热祛湿为主;消瘅期在此基础上重视补益气血、补养肝肾、阴阳双补、凉血散瘀。3.T2DM在消渴期、消瘅期的首要病位为“肝”,归肝经的药物使用频次居首位。体现吕仁和教授重视从肝论治消渴病。

李孟慧[5](2020)在《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粥有主副(食)兼顾、荤素咸宜、干稀一体、养疗皆可的优势受到民众喜爱和中医学重视。如明代《本草纲目》“谷部”专列“粥”条,《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有“糜粥类”介绍,清代更有《老老恒言·粥谱说》专篇和《粥谱》专着,但更多养疗粥方散在于方书、本草、养生饮膳类书籍中,亟需深入整理、归纳、分析,以了解其基本情况。目的通过研究,梳理出传统粥方概貌,总结其组成和应用特点如入粥物品属性、主治病证及特殊人群应用等特点,以期对现代食粥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逻辑学、史学、统计学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营养学、中药学、科技史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所收集资料。论文主体包括数据统计和问题探讨2部分。数据统计部分:主要从《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3455种古籍中,选取有粥方记载的方书类4本(《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方》《臞仙活人方》)、本草类书9本(《食疗本草》《食物本草》(卢和)《食品集》《本草纲目》《药性全备食物本草》《食物本草》(姚可成)《食物本草会纂》《增补食物本草、备考》《食鉴本草》)、养生饮膳类书籍16本(《食医心镜》《山家清供》《养生杂类》《寿亲养老新书》《饮膳正要》《食治养老方》《遵生八笺》《寿世青编》《食宪鸿秘》《老老恒言》《随园食单》《调疾饮食辩》《养小录》《随息居饮食谱》《调鼎集》《粥谱》)及其它类书3本(科技典籍《调燮类编》、日用技着《多能鄙事》、学术丛书《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2部。统计入粥物品属性及毒性、归经特点,谷物种类和粥方大小、主治病证、特殊人群的应用并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部分:包括粥的别称考证、汉代及以前与粥相关的养老制度、粥方所用有争议物品如土苏和浆水的考证及粥方制法和食法探析等。结果数据统计部分:1从纳入的32部文献,剔除重复后,统计出粥方555首,其中荤粥方164首(29.55%),素粥方391首(70.45%),包括蔬果(含植物药)类粥方313首(80.05%),谷物类粥方62首(15.86%),矿物类粥方16首(4.09%)。粥方方制偏小,包括谷物在内,2个以下物品组方者334首(60.18%),3个者104首(13.74%),4个者6]首(10.99%),1-4个物品组方者达499首(89.91%),组方物品最多者为9个,仅2首(0.36%)。2粥方总计用谷54种,既有粳、籼、糯、粟、林、稷、粱(青、白、高)、黍、稗?子、薏、苽、玉蜀黍、沙谷米等米类,也有大麦、小麦、莜麦、燕麦、荞麦、苦荞等麦类粒食。自唐迄清,有明确记载谷物种类的粥方中,粳米应用均占首位,宋元时期甚至达五成以上(55.99%)。除谷物外,粥方所用其它物品共计381味,其中属食者(290味,76.12%)远高于属药者(91味,23.88%)。寒热属性方面,除23味物性记载不详外,寒性94味(24.67%),凉性36味(9.45%),热性13味(3.41%),温性104味(27.30%),平性111味(29.13%),平性物品所占比例较大,寒凉物品(133味,34.12%)高于温热物品(117味,31.71%),且寒凉物品中偏性较大的寒远高于温热物品中偏性较大的热。五味属性和归经属性与现代《中医饮食营养学》所收录的常用物品一致,五味以甘味为主(244味,64.04%);归经以脾(140味,36.75%)、胃经(132味,34.65%)居多。毒性物品含量(24味,6.30%,包括药物15味,食物9味)极低,且以小毒为主,其中大毒1味(4.17%),常毒9味(37.50%),小毒13味(54.17%),微毒 1 味(4.17%)。3粥方的主治病证涉及103种,频次最多的是痢疾(146,8.96%),其次是虚劳(119,7.31%),以粥疗痢记载最早见于《素问·玉机真脏论》,“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治疗虚劳病证的粥方中荤粥方居多,体现出以“血肉有情之品”填精益血的特色。粥方在特殊人群中的运用,根据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依次为老年(234次,14.88%)、妇人(114 次,7.25%)和小儿(42 次,2.67%)。问题探讨部分:1粥之别称考证:粥有饘、糜、餬、餰、糂、糁、(?)和鬻等8个别称。鬻是粥的本字,音义同粥,理想状态的粥可径称粥和鬻;粥的黏稠状态可称糜、饘、餬和餰;加入肉、菜等食材者,古称糂、糁和(?)。粥的别称之多,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人对粥方养疗的重视。2汉代及以前与粥相关养老制度解析:以粥“养衰老”可追溯到先秦,《礼记·月令》提出“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西汉“养老令”中有针对长者的“受鬻法”,东汉借鉴《礼记》养衰老内容,改“行糜粥”制。先秦到两汉期间,官方到民间对高龄长者实施以送糜粥为代表的养老民俗和诏令,为粥方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汉以后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社会背景和民众共识。3粥方所用有争议物品考证(1)土苏:苏与酥两字至晚东汉末年即存在,虽本义迥异但有混用情况如“屠苏”与“屠酥”。从古籍记载、入粥形态、组方功效和相近粥方分析,土苏是一种食物;功效和配伍上,酥粥方与苏粥方近似,入粥之土苏应指土酥的本意酥油或酥酪。(2)浆水:含有浆水的粥方共6首,均为治疗淋证涩痛不利或不通诸症。典籍载浆水原料多为粟米,加水煮热后再经轻发酵而成,味甘酸。从浆水粥方主治病证及其除烦、止渴等功效特点分析,浆水食性应偏凉。4粥方制法与食法分析:据入粥物品性质和粥方养疗所需,对入粥物品要再加工,以取汁(煮、研、捣)和磨粉(磨、澄)最常用。入粥有先煎后下之分。煮粥宜用急火,不加“消石”速成,以成糜为度。食粥以淡食为主、微温为宜。结论通过上述整理、归纳、分析、研究,基本复原出古代粥方概貌。即粥方组成以食物(特别是全谷物和蔬果代表的素粥)为主、药物为辅、甘味居多、物性均衡、毒性极低、方制偏小为特点;主治病证和适用人群宽泛,对脾胃、感官和虚损病证及老、妇、幼儿尤宜;粥方对辅料加工的制法精致和火候把握的考究,既有利于粥方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又可规避过度糊化导致血糖升高加速,还提高了食用安全性如预防长者噎膈;食粥主张空腹、清淡、不佐它物,体现出传统饮食营养学“本味”为上、“茹淡”养老原则,与现代部分民众“白粥配咸菜”的早餐模式迥然有异;强调食粥微热但以“不灼唇”为度,又与现代防癌饮食方法相契合。凡此种种,都使粥方对慢病患者及普通民众特别是高龄长者的长期养疗,具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

潘飞翔[6](2020)在《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并探讨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和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理化指标的影响,评价中药结肠透析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辨证和临床上选择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对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等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并进行统计与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该阶段患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候的发展演变规律。2.通过对188例住院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及骨异常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病历资料的收集,统计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和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肾功能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干预作用。结果:1.235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医证型表现为纯虚证35例(包括气虚证19例,气阴两虚证3例,气血两虚证5例,阳虚证6例,阴阳两虚证2例)和虚实夹杂证200例。本虚证中气虚证106例,占45.11%;阳虚证62例,占26.38%;阴虚证43例,占18.30%;血虚证24例,占10.21%。标实证中水湿证74例,占37%;瘀血证61例,占30.5%;湿热证51例,占25.5%;溺毒证14例,占7%。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湿热证和瘀血证在慢性肾脏病3和4期间的分布无显着差异(P>0.05),水湿证和溺毒证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3.阴虚证和瘀血证在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势中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4.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在不同证型患者中的平均水平存在差异(P<0.05)。5.188例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中进行常规治疗共117例,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共71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平均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6..常规组总有效率64.11%,肠透组总有效率7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所改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在组间分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心率、血钾、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所回升,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血钙、血磷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7.慢性肾脏病3期总有效率76.74%,4期总有效率57.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血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并以虚实夹杂证为主。2.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水湿证、湿热证和瘀血证贯穿慢性肾脏病3-4期病程始终。3.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和矿物质与骨异常的临床表现形式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4.主要检查化验指标(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左心室质量指数)均不同程度的与中医证型的分布相关。5.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更好改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矿物质与骨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部分生化指标,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有优势。6.中药结肠透析联合常规治疗对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高振桓[7](2020)在《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对照试验,评价基于补肾活血法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干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Ⅲ~Ⅳ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流变、血脂、血糖、营养及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探讨中医慢病管理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19年7月首次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病房,天津市红桥区铃铛阁社区服务中心、丁字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DKDⅢ~Ⅳ期患者96例,按照患者是否接受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入组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其他对症治疗的基础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基于补肾活血法的中医慢病管理方案,干预时间为6个月。试验前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指标。监测疗效指标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于入组、2个月、4个月、出组各检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中医证候积分(入组、出组各检测1次)。营养及安全性指标:体重指数、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每3个月至少1次)。通过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截止随访周期结束,观察组脱落4例(2例未按要求服药、2例失访),对照组脱落7例(3例未按要求服药、2例失访、2例退出)。最终观察组44例,对照组41例,完成了整个随访周期并纳入统计。1临床疗效:经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1.1肾脏相关指标:控制蛋白尿方面,两组均伴随治疗,呈逐步好转趋势,观察组好转趋势更显着(P<0.05);控制血肌酐和尿素氮,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对照组在治疗初期获得一定疗效,但整体处于波动状态,好转趋势并不明显,观察组整个干预过程,呈现出逐步好转、继而稳定的趋势;改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方面,两组均较干预前好转(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1.2血流变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有明显改善(P<0.05),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3血脂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4血糖指标: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1.5营养指标: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无显着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白蛋白保持稳定(P>0.05),体重指数有所改善(P<0.05);组间对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观察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夜尿清长、肢体麻木、水肿、畏寒肢冷得到有效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肢体麻木、水肿得到有效改善(P<0.05),肢体困重、畏寒肢冷改善不明显(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减轻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畏寒肢冷方面有显着优势(P<0.05),在改善肢体困重、肢体麻木和水肿方面优势不明显(P>0.05)。结论:1、中医慢病管理较单纯西医基础治疗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血流变、血脂、血糖,帮助患者控制体重,以延缓DKD进展。2、中医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畏寒肢冷较对照组有显着优势。3、中医慢病管理安全性高,可以更有效地监控疾病进展,提高患者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

胡亚洁[8](2020)在《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对药“泽泻-白术”入手,以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配伍理论和“病-证-方”关系的科学内涵,为相关制剂的研发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文献支持,同时也为方剂研究开发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利用文献学方法,梳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深入探索该类复方的历代传承与演变规律。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数据库;借助SPSS软件,统计分析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运用数据挖掘方法、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的配伍规律、方证特点以及其现代复方的证治规律。结果:通过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古代文献梳理,发现该类复方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临床主治病症范围随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主要治疗水肿、泄泻、暑热、伤寒、眩晕等症;疾病的病因病机基本保持一致,或是因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致病,或因情志不畅、过劳、饮食失宜等,导致机体脾胃气虚、脏腑失和而致病,最终形成寒湿阻滞、湿热内蕴、痰湿瘀滞、气滞血瘀等证。经统计,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中生泽泻与生白术最为常用,最佳用量比例为1:1;其中泽泻的常用剂量范围为2.6~6.0g,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为3.7~6.0g;而现代复方中泽泻和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均为10.0~15.0g。经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对药“泽泻-白术”常与茯苓、猪苓配伍,其次为甘草、陈皮、肉桂、人参、黄连、苍术、桂枝等;与中药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候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归纳分析出与高频临床症状、证候、疾病关联密切的药组16个。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证治规律,同时参考古籍论述,总结出其核心症候群和主治病症范围;其主要病机以湿热内蕴、气滞水停、痰湿瘀阻最为多见,病因常与风寒暑湿之外邪、痰饮、瘀血、过劳、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相关联,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肾;梳理现代临床观察类文献,归纳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适宜病种,主要有美尼尔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腹泻、关节炎、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学方法,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主治证候、病症、病因、病机、病位、适宜病种等,以及方中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通过分析其“病-证-方”之间关联,进一步明确了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其现代新用为血浊引发的病变,但核心病机自古至今是一致的;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发现常与对药“泽泻-白术”配伍的有9味高频中药,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有16个药组,其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治疗水液病有共通之处。这在一定意义上补充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病机理并创新了临床辨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银赟[9](2020)在《《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阐明《金匮要略》(简称《金匮》)“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及“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简称食忌篇)中有歧义或医理不明的条文。(2)归纳食忌篇食禁原则并挖掘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3)总结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并探讨其药理学机制。(4)梳理食忌篇源流,为考证其作者提供参考信息。方法与步骤: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中校勘法、训诂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逐条阐释食禁条文,总结食禁原则,挖掘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同时,从中医医理总结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并讨论有关的药理学机制。最后应用比较法,对宋以前10部与食忌篇流传相关的重要医籍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研究,将相关条文进行逐条逐字对比,梳理食忌篇源流情况并探究作者信息。结果:(1)全面深入地研究了食忌篇191条原文中的181条。(2)校注了有歧义的字词12处。(3)解释了篇中古今用途有别的9种食品名称。(4)解释了30个医学名词。(5)介绍了“葵菜”、“苋菜”等28种古时常见植物性食物。(6)确定了55种食物的食性。结论:(1)食忌篇食禁原则是“饮食有节”,其构建的理论基础为食性理论。此外,构建食禁的理论基础还与饮食卫生观、“同气相求”、“外象内感”、“物性相克”观念等哲学思维和“取象思维”有关,也受风俗文化和儒、道、佛学说和生活实践的影响。(2)饮食中毒的治疗方法有祛除食毒包括发汗排毒、泻下排毒、利尿排毒、涌吐排毒及苦寒药清热毒和运用“解毒”药解毒,其药理机制与大多数药物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和部分药物的保肝、保肾作用有关。(3)食忌篇成书可能参考过某部着作,且在不同时代均有流传。结合马继兴对《神农黄帝食禁》的研究结论,该着作是《神农黄帝食禁》。本文倾向于食忌篇是仲景参考《神农黄帝食禁》所作的结论。具体到条文,今本食忌篇可能有7条是后人所附。有39条是《神农黄帝食禁》的佚文。其中,有11条《外台》王焘注文有“谨按仲景方云”、4条有“仲景同”字样。25篇60条和24篇101条可能是葛洪所着《金匮玉函经》佚文。据梁永宣研究结论,有17条可能也是该书佚文。

孔柄坛[10](2020)在《刘喜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DKD患者的尿蛋白等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挖掘总结导师刘喜明教授治疗DKD及蛋白尿的中医临床经验。方法:(1)本研究为对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于刘喜明教授门诊DKD患者的临床观察。(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分别采集患者初诊(0周)、4周、8周、12周四个时间节点的病情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指标、肾功能指标、糖代谢指标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最终纳入病例31例,男女比例为2.1:1;高发年龄区间为55岁-75岁;DKD病程和DM病程具有正相关。2.降低尿蛋白:中医治疗能降低异常UACR,即能使A2A3期UACR下降,但对A1期UACR无明显作用,可使A2期UACR由0周的159.50±98.43 mg/g下降至12周的81.22±81.83 mg/g,变化有差异(P<0.05),A3 期 UACR 由 0 周的 922.55±521.21 mg/g下降至12周的361.15±95.21 mg/g,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同时能使A3组24h-UTP 明显下降,由 0周的3989.43±2835.28mg/24h下降至 12 周的 1743.69±1532.78mg/24h,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3.改善肾功能:中医治疗能使Scr降低,由0周的144.98±81.65μmol/l降至12周的116.22±54.76μmol/l,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使e-GFR呈升高,由0周的58.17±31.30 mL/(min·1.73m2)上升至 70.64±32.65 mL/(min·1.73m2),变化有显着差异(P<0.01)。4.糖代谢:12周的治疗可使HbA1c平均降低0.6%,由(7.64±1.94)%降至(6.98±2.01)%,且有显着差异(P<0.01)。但从FPG和PPG的水平来看,此作用不明显。5.改善中医症状:治疗12周可使总体平均症状积分由16.03降至3.68,平均缓解度达到77.04%。最常见症状依次为乏力(52.42%)、小便频数(34.68%)、水肿(29.03%)、小便泡沫(28.23%)、肢体麻木(22.58%)。6.证候分布:常见证候依次为气阴不足证、阴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脾虚湿盛证、元气不足证、气血不足证;各期证素中,A1A2期均以气虚、阴虚为最多,A3期以血瘀为最多,气虚、阴虚次之。7.用药特点:高频药物依次为:丹参、黄芪、山药、石斛、麦冬、茯苓、北沙参、杜仲、熟地、薏仁。针对不同证候有相应药物配伍,气阴不足证主要用药为黄芪、太子参、麦冬、玉竹;阴虚血瘀证主要用药为北沙参、麦冬、石斛、丹参组合和熟地、石斛、山药、丹参、牛膝组合;脾虚湿盛证主要用药为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组合和北沙参、白扁豆、薏仁、半夏、陈皮组合;肾精不足证主要用药为熟地、山茱萸、山药;元气不足证主要用药为大剂黄芪合西洋参。结论:1.降低尿蛋白:中医治疗能普遍减少蛋白尿,但所起作用的侧重点随A分期而不同,最显着者作用为减少A3期患者尿蛋白总量,此外可使30%A2期患者实现A分期的逆转,使全部A1期患者稳定在A1期。2.证候证素:证候以气阴不足证、阴虚血瘀证、肾精不足证为多。而证素中,A1A2期以气虚、阴虚为最多,A3期以血瘀为最多,气虚、阴虚次之。3.治疗特点:蛋白尿各期治法上,早期(A1A2期)益气与养阴并举,中期(A3期)补气升清为主佐以养阴,后期(氮质血症期)补元气为主佐以温阳。治疗理念上:扶正以补气为主,培本从养阴入手,并发症着眼于化瘀。

二、肾病种类不同 营养治疗有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病种类不同 营养治疗有别(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诊疗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一、中医诊疗模式概述
        (一 )学术内涵
        (二 )形成基础
    二、中医诊疗模式研究
        (一 )病证结合
        (二 )方证相应
    三、西医诊疗模式研究
        (一 )循证医学
        (二 )整合医学
        (三 )精准医疗
    四、中西医结合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中医对生命和健康的认知
        (一 )形与神俱,动态变易的生命观
        1. 生命来源——阴阳和合与父母之精
        2. 生命形成条件——阴阳交感,和合平衡
        3. 生命结构——形神系统
        4. 生命动力——气
        5. 生命过程及生理特点
        (二 )恒动平衡,中正平和的健康观
        1. 人体内部
        2. 人与外环境
    二、中医对疾病的认知
        (一 )阴阳失调,邪胜正衰的发病观
        (二 )整体审查,病证结合的诊断观
        1. 司外揣内,以常衡变的诊查原理
        2. 四诊合参,审察内外的诊断方法
        3. 因发知受,病证结合的诊断结论
        (三 )多方复法,以平为期的治疗观
        (四 )早期干预,治未病的防微杜渐理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二、结果
        1. 基本信息
        2. 病名分布
        3. 不同年龄所患疾病分布
        4. 不同年龄主要疾病首诊证候分布
        5. 典型疾病证候分布
        6. 不良反应情况
    三、讨论
        (一 )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分析中医诊疗模式
        1. 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与病证结合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2. 全周期、 全过程、 全科的整体化诊疗特征
        3. 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
        4. 中医诊疗模式的优势
        (二 )中西医诊疗模式比较
        1. 相同与差异分析
        2. 优势互补作用
结论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介

(2)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金匮肾气丸治疗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动物分组
        1.5 给药方法
        1.6 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3 各组大鼠血常规与生化指标
        2.4 各组大鼠24hU-TP
        2.5 腺嘌呤复制CRF大鼠模型
        2.6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形态
        2.7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病理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金匮肾气丸治疗UUO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1.4 实验动物分组
        1.5 UUO法复制CRF大鼠模型
        1.6 给药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2.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
        2.3 各组大鼠血常规与生化指标
        2.4 各组大鼠24hU-TP
        2.5 UUO法复制CRF大鼠模型
        2.6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外形
        2.7 金匮肾气丸治疗后各组大鼠肾脏病理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
        1.4 实验AQP检测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肾脏AQP蛋白检测结果
        2.2 各组大鼠肺脏AQP蛋白检测结果
        2.3 各组大鼠膀胱AQP蛋白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语
附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二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三 水通道蛋白(AQPs)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与的科研
致谢

(3)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回顾性研究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 期患者方药配伍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规范标准
        1.4.1 西医疾病规范标准
        1.4.2 中医证候学规范标准
        1.4.3 中药处方规范标准
        1.5 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建立
        1.6 疗效评定
        1.7 化验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中医证型分布
        2.3 疗效评定和观察指标分析
        2.3.1 综合疗效评定分析
        2.3.2 实验室化验指标观察
        2.3.2.1 肾功能指标观察
        2.3.2.2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观察
        2.3.2.3 血清蛋白指标观察
        2.3.2.4 血脂指标观察
        2.4 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2.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2.6 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2.7 系统聚类组方规则分析
    3 小结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核心处方治疗CKD的机制研究
    1 方法
        1.1 核心处方中化合物及靶标的收集和筛选
        1.2 核心处方治疗CKD潜在作用靶点预测
        1.3 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构建
        1.4 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1.5 靶点的通路分析
        1.6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核心处方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
        2.2 核心处方治疗CKD候选靶点
        2.3 PPI网络分析结果
        2.4 靶点通路富集分析
        2.5 分子对接结果
    3 小结
讨论一:杨洪涛教授门诊CKD3-4 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处方用药规律分析
讨论二:核心处方治疗CKD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3-4 期临床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
    2.治疗研究
        2.1 辨证分期论治
        2.2 辨证分型论治
        2.3 三焦论治
        2.4 六经辨证
        2.5 特殊病因病机论治法
        2.6 成药治疗
        2.7 其他治疗方法
        2.8 专方专药
    3.结语
    参考文献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4)国医大师吕仁和治疗2型糖尿病430例医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医案分析方法现状概述
        1. 个案分析法
        1.1 概念和内涵
        1.2 应用状况
        1.3 主要问题
        1.4 解决措施
        2. 群案分析法
        2.1 概念及内涵
        2.2 应用状况
        2.3 主要问题
        2.4 解决措施
        3. 医案解构方法
        3.1 概念及应用
        3.1.1 以病类案
        3.1.2 以法类案
        3.1.3 以方类案
        3.1.4 以药类案
        3.2 主要问题
        3.3 解决措施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现代医家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概述
        1. 脏腑肝的生理功能
        1.1 肝主疏泄
        1.2 肝主藏血
        2. 肝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2.1 病位责之肝
        2.2 病机责之肝
        2.2.1 肝失疏泄
        2.2.2 肝失藏血
        3. 现代医家关于2型糖尿病与肝的理论认识
        3.1 肝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
        3.2 肝与2型糖尿病并发症相关
        4. 现代医家从肝论治2型糖尿病简介
        4.1 疏肝法
        4.1.1 疏肝理气
        4.1.2 疏肝健脾
        4.1.3 疏肝活血
        4.2 清肝法
        4.2.1 清肝泻火
        4.2.2 清肝利湿
        4.3 补肝法
        4.3.1 滋补肝阴
        4.3.2 补养肝血
        4.4 暖(温)肝法
        4.5 平肝法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采集及其质量控制
        1.2 医案来源
        1.3 医案筛选标准
        1.4 医案数据库系统
    2. 医案统计结果
        2.1 医案集合2结果
        2.1.1 一般情况统计
        2.1.2 病因与发病
        2.1.3 病位
        2.1.4 症状体征
        2.1.5 证候
        2.1.6 立法
        2.2 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药物统计结果
        2.2.1 一般资料比较
        2.2.2 处方药物数
        2.2.3 药物类别
        2.2.4 药物频次
        2.2.5 药物剂量
        2.2.6 药物归经
        2.2.7 药物四气五味
    3. 讨论部分
        3.1 医案集合2结果讨论
        3.1.1 一般情况讨论
        3.1.2 病因与发病
        3.1.3 病位
        3.1.4 症状体征
        3.1.5 证候立法
        3.2 医案集合1与医案集合2用药变化讨论
        3.2.1 处方药物数
        3.2.2 药物类别
        3.2.3 高频次药物及剂量
        3.2.4 药物归经
        3.2.5 药物四气五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粥方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1 粥方养疗的理论研究
        1.1 对有养疗作用粥的定义
        1.2 含药粥方的源流问题
        1.3 单本着作中的粥方研究
    2 粥方养疗的临床研究
        2.1 术后及癌症康复期等病证的粥养
        2.2 特殊人群和常见病证的粥疗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粥方记载与应用概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文献检索与资料整理
    2 统计结果
        2.1 唐代粥方情况
        2.2 宋元时期粥方情况
        2.3 明代粥方概况
        2.4 清代粥方概况
    3 粥方应用特点分析
        3.1 粥方基本情况分析
        3.2 粥方物品性质分析
        3.3 谷物种类分析
        3.4 主治病证分析
        3.5 主治人群分析
第三部分 粥的相关问题讨论
    1 粥的别称考证
        1.1 粥的理想状态称谓
        1.2 粥的黏稠状态别称
        1.3 粥与羹的混合状态别称
    2 唐代之前粥的发展概况
        2.1 原始时期粥相关物品的历史遗迹
        2.2 与粥相关的养老制度
        2.3 以粥治病之滥觞
    3 粥方中所用土苏考证
        3.1 认定土苏为药物无案可稽
        3.2 土苏作为食物所指为何,尚存异议
        3.3 粥方中的土苏(酥)考证
    4 粥方中所用浆水考证
        4.1 浆水考源
        4.2 浆水制作原料与工艺概述
        4.3 浆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概述
    5 粥方传统制法与食法讨论
        5.1 粥方主辅料的选择与加工
        5.2 粥方烹煮“火候”说
        5.3 粥方“食候”说
        5.4 小结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CKD3-4 期合并MB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结果
研究二 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展的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CKD3-4 期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CKD3-4 期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分组方法
    2.2 样本量的估算
    2.3 干预方案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声明
    2.9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资料收集情况
    3.2 治疗前两组患者情况
    3.3 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糖尿病肾病防治的严峻性
        1.1 患病人群基数大
        1.2 多重危险因素促成DKD
        1.3 DKD逐渐成为透析首要因素
        1.4 缺乏疗效满意的DKD药物
    2 中医慢病管理模式的优势
        2.1 全面管理,实时监控
        2.2 辨证服用中药汤剂
        2.3 中医特色疗法
    3 疗效分析
        3.1 中医慢病管理对肾脏指标的影响
        3.2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3.3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3.4 中医慢病管理对血糖指标的影响
        3.5 中医慢病管理对营养学指标的影响
        3.6 中医慢病管理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4 患者中医慢病管理获益分析
        4.1 监控疾病进展,提高患者依从性
        4.2 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4.3 提高整体生存质量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根据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计入0、1、2和3分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病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药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展演变
    1. 秦汉时期
    2. 晋唐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5. 小结
第三部分 泽泻与白术在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中的炮制与剂量
    1. 药物炮制
        1.1 泽泻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1.2 白术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2. 药物的剂量
        2.1 泽泻的剂量
        2.2 白术的剂量
        2.3 泽泻与白术的用量比例
    3. 小结
第四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数据挖掘
    1. 配伍规律
    2. 方证特点
    3. 小结
第五部分 现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
    1. 基于现代医案的证治规律分析
    2. 现代临床适宜病种
    3.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9)《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食禁条文归类辑释
    一、饮食清洁卫生类
        (一)禁食腐败变质的食物
        (二)禁食病死、生病的动物及病变内脏
        (三)禁食被动物触碰或食用的食物
    二、饮食有节类
        (一)节制食物寒热偏性
        1.注意进食形式
        2.不多食、久食极寒极热的单个食物
        3.不合食极寒极热的同性食物
        4.注意进食时间
        (二)节制食物五味属性
        1.不合食同味食物
        2.注意进食时间
        (三)节制食物偏性
        (四)慎食毒性食物
    三、生活实践的食禁
    四、病后及特殊人群的食禁
    五、佛、道、儒学说影响的食禁
    六、风俗文化影响的食禁
        (一)源自民间信仰的食禁
        (二)因“禁忌”形成的食禁
        (三)源自民间故事的食禁
        (四)嗜酒有关的食禁
    七、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的食禁
        (一)外象内感
        (二)同气相求
    八、取象思维推演的食禁
    九、其余条文
第二部分 饮食中毒治疗方法探讨
    一、饮食中毒的症状
    二、食毒致病特点
    三、饮食中毒治疗方法
        (一)祛除食毒
        (二)寒药清热毒
        (三)“解毒”药解毒
        1.甘味药解毒
        2.灵物药解毒
        3.巫药残余思维影响使用解毒药
        4.类比思维指导使用解毒药
        5.“物性相克”观念使用解毒药
第三部分 源流梳理与作者信息探讨
    一、文献选择
    二、梳理经过
        (一)《千金方》“黄帝云”引文与《金匮》食忌篇
        (二)《肘后方》与《金匮》食忌篇
        (三)《养生要集》与《金匮》食忌篇
        (四)陶弘景着作与《金匮》食忌篇
        1.《本草经集注》与《金匮》食忌篇
        2.《养性延命录》与《金匮》食忌篇
        (五)《七卷食经》《食经》和《崔禹锡食经》与《金匮》食忌篇
        (六)《诸病源候论》与《金匮》食忌篇
        (七)《千金方·食治》与《金匮》食忌篇
        (八)《外台秘要》与《金匮》食忌篇
    三、结论
        (一)食忌篇作者
        (二)食忌篇源流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研究意义
        (一)有助科学认识食禁理论
        (二)全面反映仲景学说
        (三)为其它学科的文献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二、食禁内容传承创新思考
        (一)立足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科学知识,传承食禁原则与内容
        1.澄清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论的条文
        2.不宜继续宣传的条文
        3.加强研究的条文
        4.传承节制食物性味的食禁原则
        (二)创新食禁理论
    三、研究结论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性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食忌篇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刘喜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基于指南及专家共识的DKD概述
        1 DKD的诊断
        2 DKD的早期筛查及综合评估
        3 DKD的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当代名中医论治DKD的综合述评
        1 DKD中医病名
        2 DKD中医病位
        3 DKD中医病性
        4 DKD中医病机
        5 DKD中医分类
        6 DKD蛋白尿的中医研究进展
        7 前期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31例DKD患者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尿蛋白方面
        2.3 肾功能方面
        2.4 糖代谢方面
        2.5 中医症状
        2.6 证候及证素
        2.7 用药分析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降低尿蛋白
        3.3 改善肾功能
        3.4 控糖
        3.5 改善症状
        3.6 证候、证素与病机
        3.7 方药变化
        3.8 DKD蛋白尿各期治法特点
        3.9 DKD治疗理念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四、肾病种类不同 营养治疗有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的诊疗模式研究[D]. 袁颍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肾主水”理论探讨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D]. 边红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杨洪涛教授治疗CKD3-4期处方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分析[D]. 付宝慧.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国医大师吕仁和治疗2型糖尿病430例医案研究[D]. 史银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粥方的古代文献研究[D]. 李孟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CKD3-4期合并MB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中药结肠透析延缓肾衰进程的临床研究[D]. 潘飞翔.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补肾活血法的DKDⅢ~Ⅳ期慢病管理临床研究[D]. 高振桓.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D]. 胡亚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金匮要略》食忌篇食禁辑释及研究[D]. 银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刘喜明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蛋白尿的临床总结[D]. 孔柄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不同类型的肾病,不同的营养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