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螺纹车刀探讨

高效螺纹车刀探讨

一、高效螺纹车刀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钱小磊,陈劲松,陈恒水,孙航[1](2021)在《浅析工程训练现场综合性课程建设》文中提出培育兼具较强设计创新思维和较好实际操作技能的大学生是现代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核心目标之一。依托学生现场实习时效性研究,着力开拓师生指导实习一体化体系构建,本文将从具体教学和实习启发两个维度综合诠释并细化实习关键步骤,用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把握实习奥义,以此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启发。

常飞[2](2021)在《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十八大党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应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把思想政治育人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落实落地的重要举措。在专业课中渗透诸如爱国意识、人生目标意识、质量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贯通、协同育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厘清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并对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长春市三所中职学校学生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到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情况,并指出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基于此,通过课程思政实施原则、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实施路径。最后对吉林城市技师学院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1901班和1902班学生的进行对比性实验,课程思政实施后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认同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参与度都有显着提高,学生的竞赛意识增强。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在中职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为中职学校其他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王一超[3](2021)在《提高聚四氟乙烯工件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聚四氟乙烯材料为研究对象,因材料具有弱刚性、高弹性对精密工件的加工带来困难。本文采用车削的方式,从刀具材料、刀具几何角度、切削参数及提高材料自身刚性的方法上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使工件的表面粗糙度与加工精度得到提高,本文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材料与刀具特性对表面粗糙度与加工精度的影响,制定PCD车刀几何角度单因素轮值实验方案,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刀具前角、后角、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得到了切削力、切削温度对工件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影响结论。并对刀具几何角度进行了选优;得到选优后的PCD刀具几何角度为:前角25°、后角15°、刀尖半径0.6mm。然后,使用选优后的PCD车刀对聚四氟乙烯工件进行切削参数实验,采用三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利用极差法分析了切削参数对三个研究目标:切削力、切削温度、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发现背吃刀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小,切削速度与进给量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大。其次,利用Isight软件结合切削实验结果进行RBF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并根据预测模型对切削参数进行NSGA-Ⅱ遗传算法选优,最后随机选取三组选优参数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Isight软件得到的预测值误差基本小于10%,符合误差要求。得到的Pareto参数解集加工的聚四氟乙烯工件满足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可以为实际加工时提供可靠的指导。最后,用液氮冷冻的方式提高聚四氟乙烯的刚性,实验结果表明,工件硬度提高了1.68倍,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达到Ra=0.339μm,工件圆度也有所提高。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出液氮条件下车削误差修正公式。实验证明:液氮冷冻后的聚四氟乙烯刚度提高,在精密车削时减少了加工避让现象,使工件精度与表面质量均得到提高。本文的研究内容完善了PCD刀具车削加工聚四氟乙烯材料的性能评价体系,对提高聚四氟乙烯工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提供可靠的使用参考。液氮冷冻条件下车削加工方法对其他弱钢性材料的精密车削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参考。

马廷辉[4](2021)在《弹簧式角度可调节机夹车刀研究与应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涉及一种车床用切削大螺旋升角的弹簧机夹式螺纹刀具。此车刀通过旋转刀头的角度,可以车削不同螺距或旋向的螺纹,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得到了方泛的应用。下面详细的介绍一下这把刀的结构及实施方法。

尚渊[5](2019)在《基于二次装夹的轴类零件位置精度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很多轴类零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都需要掉头装夹才能完成车削,就是零件要通过两次装夹进行加工,在二次装夹中遇到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工件两端的同轴度误差如何控制,具体到操作过程就是控制零件在第二次装夹时对于精加工基准的定位问题,在现有成熟控制定位的方法有很多,有直接找正法、划线找正法以及夹具找正法等,所有的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些缺点,直接找正与划线找正都比较费时,费力,精度不易控制;夹具找正虽然精度高,但是成本很高。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是使用开口套控制轴类零件在二次装夹时位置精度控制的方法,是一种既容易操作,控制精度高,成本又较低的位置精度控制方法。本文分析了轴类零件二次装夹产生同轴度误差的原因,明确误差是由于装夹时产生的。也就是说,二次夹紧中的两个轴段不是通过相同的定位基准的加工出来的,并且装夹过程被分成两次,这就导致了基准不同而产生了误差。针对以上原因,本文分析了开口套如何控制轴类零件位置精度的过程。通过实验验证了开口套的参数对零件位置精度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出开口套材料、开口套壁厚、开口套结构的优化参数。并针对开口套使用中精加工内孔、二次夹紧要求等重要环节进行分析,总结出开口套控制位置精度的最优方法。通过案例进行验证,案例选取成都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车工”项目竞赛样题,具体就是完成一套零件加工,包含螺纹轴、偏心套、螺纹套、锥齿轮坯、固定螺栓共5个零件的加工,根据不同零件的结构和材料,采用不同大小、不同结构形式的开口套进行分析控制这5个零件的同轴度,通过实例应用,数据检测,验证开口套控制同轴度方法的有效性。

朱祖强[6](2018)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中职数控专业的课程改革中,存在就业课程体系不健全,职业岗位分析不完善,技能教育和就业教育不成熟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数控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内外有关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普遍认为职业教育要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实践,要在职业行动过程中学习。本文以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为主线,以进一步健全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促进数控专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以德清职业中专为例,主要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进行过程质量观在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适应性研究,通过纸质问卷、电子问卷、电话访谈、座谈与实践调研等方式开展18家企业调研,分析数控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得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2.基于4所中职学校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控专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制约因素,提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解决思路。3.根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明确岗位能力需求,针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深入探究,重点分析并确定课程体系构建内容、课程设置以及课程质量管理标准。4.从数控仿真软件应用、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践、3D打印技术课程实践等方面对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开展实践分析,完成教学检测与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实践应用和调查反馈结果分析表明,本文构建的中职数控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将能力培养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满足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达到了双重目的,是目前能够充分体现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的良好课程模式之一。

任德阔[7](2018)在《大螺距螺纹切削中机床子系统振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螺距螺杆作为关键零部在大型装备设备中应用广泛,起到连接、紧固、传递动力等作用。企业生产中采用中、小螺距工艺,造成切削力成倍增大,同时由于其长径比大,导致加工工艺系统振动剧烈,难以保证大螺距螺纹面长行程的高品质加工。目前对工艺系统的振动特性的研究较少,而在大螺距螺纹加工过程中机床子系统作为加工工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床系统在加工系统中振动特性的研究,成为在大螺距螺纹加工工艺系统振动研究的基础。本文从大螺距螺纹加工工艺系统空间角度出发,通过大螺距螺纹精加工过程中机床子系统主轴对工件的作用关系和进给系统丝杠对刀具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将主轴对工件振动的激励、丝杠对刀具振动的激励作为输出端,研究机床主轴振动与丝杠振动,同时进行主轴与丝杠振动的交互作用关系研究,获得机床子系统在工艺系统中的振动特性。首先建立机床主轴的动力学模型,对机床主轴进行动力学分析,确定机床主轴的模态振型函数,利用ANSYS软件仿真机床主轴的多阶振动频率以及最大变形量,获取机床主轴的多阶模态态振型,对主轴进行模态分析。其次,研究车床进给系统丝杠的振动,将工作台与丝杠的接触简化为结合面,建立结合面模型,分析进给系统丝杠的横向振动、纵向振动、扭转振动,建立了丝杠的纵向、扭转和横向振动函数,并推导了机床进给系统丝杠的动力学方程。然后,规划大螺距螺纹精加工振动测试实验,搭建机床主轴、丝杠振动测试平台,获取多种工况下机床主轴、丝杠的振动信号,通过对振动信号进行信号傅里叶变换、滤波处理,提取振动特征参数,提出机床主轴振动及丝杆振动的振动特性识别方法,实现对主轴及丝杠的振动识别。最后,进行多种切削参数下大螺距螺纹精加工实验,验证本文所建立的大螺距加工振动识别方法,检测左右刃切削下机床主轴振动信号及丝杠振动信号,利用振动识别方法识别精加工状态下主轴振动、丝杠振动的不同激励,分析不同参数下机床主轴、丝杠振动状况,揭示加工过程中主轴振动与丝杆振动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出机床振动加速度方程。本文通过对机床主轴建模进行模态仿真分析,对丝杠的振动分析,并通过大螺距螺纹精加工振动实验数据分析,为大螺距螺纹加工过程中分析机床子系统振动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实际加工大螺距螺纹提供了理论指导。

李思达[8](2017)在《YM60型农用变速箱孔系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文中研究说明农用变速箱各孔的加工质量影响农机换挡平顺、选档力大小、噪声与振动、润滑性能、温升及传动效率。国外企业多用五轴加工中心进行变速箱孔系的加工,设备昂贵、加工成本高且生产效率低。国内企业则多采用普通机床及工人手工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对不同工序序列进行研究,制定农用变速箱体加工最优的工艺路线,设计并制造可靠的机械结构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本文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变速箱孔加工所需刀具种类较多、工序流转频繁的问题,本文根据孔加工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利用软件建模,对其进行有限元结构和模态分析,设计一把复合刀具,把点孔、钻孔、扩孔、铰孔及孔口倒角等工序集中为一道工序,节省加工时间和减小工位转换带来的定位误差。(2)为解决原有手动装夹中存在压板压紧点位置一致性较差、人工操作较繁琐的问题,本文采用数学计算、软件仿真和实际试验的方法分析采用气动、液压夹具等装夹方法对箱体各孔位置精度、尺寸精度的影响。(3)对自动化设备机械部件如机械手上下料装置、螺旋输送装置、工位自动转换装置、夹紧装置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CAE软件进行有限元仿真计算。(4)对电气系统中电器元件的选型通过科学计算完成,编制可靠PLC程序及设计友好的人机界面,经软件仿真、实际应用后设备实现预想功能。(5)攻螺纹时为防止因箱体材料不均匀、切屑堵塞、丝锥磨损等原因而导致的丝锥断裂,在硬件上利用柔性攻丝夹头,在软件上采用伺服系统提供的转矩功能对进给轴速度和主轴转角运动产生的螺距误差进行补偿,并对丝锥磨损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丝锥寿命进行分析、管理。农用变速箱的孔加工的自动化生产线经过一年的运行,部件装配质量大大提升,整机噪音明显降低,换挡更平顺,且维修时零件互换性更强,得到企业一致认可并已推广至相关产业,为推动行业制造水平做出一定的贡献。

苑文婧,蔡磊,张琦[9](2017)在《功能轴孔类零件的加工方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功能轴孔类零件是装备制造产业的核心部件,制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各类机械装备的精度、可靠度和使用寿命。功能轴孔类零件的传统加工方法以切削为主,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对设备要求越来越高,功能轴孔类零件的塑性成形加工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本、德国等国家的一些企业已经实现了很多功能轴孔类零件塑性成形的产业化。针对4种典型的功能轴孔类零件的机械加工和塑性成形加工方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试图为国内功能轴孔类零件企业的产业升级提供一定的方向。

卓健燕[10](2017)在《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体化教学模式指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组合成一体进行教学的模式,是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数控专业是机电类中职技术学校(中职)一门重要课程,以培养熟练掌握零件数控编程与加工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对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实现方法,一体化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一体化教学的优缺点,并通过对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和研究方法分析,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独到的分析,界定了数控专业、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分析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培养要求,深化对本课题研究目标的认识。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目标“一体化”的现状、教学内容“一体化”现状、教学时空“一体化”现状、师资“一体化”现状、教学评价“一体化”现状的分析,证明了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第四部分结合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数控专业《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一体化”教学案例实际情况,通过对工作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精益化管理理念下“一体化”教学实施进行详细的说明,以验证“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的可行性。第五部分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体化”教材的开发、“一体化”教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优化研究,在教学活动中把理论和实践教学、生产服务、科研开发等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

二、高效螺纹车刀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螺纹车刀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工程训练现场综合性课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 升级选课模式,兴趣重组
2 强化基础训练,示教示演
    2.1 重视合作,互督互学
    2.2 联系学习,对比要点
    2.3 综合运用,领悟内化
3 融合创新精神,学以致用
4 重塑师生互动,意识唤醒
5 结语

(2)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4.技术路线
        5.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
        1.中等职业学校
        2.课程思政元素
        3.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三、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调研分析
    (一)调研的目的
    (二)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三)问题分析
四、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思政元素类型、内容及融入原则
    (一)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思政元素类型
    (二)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思政元素内容
    (三)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原则
        1.循序渐进授课原则
        2.知识目标与价值取向统一原则
        3.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五、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研究
    (一)课程大纲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四)教材编写
    (五)实训活动
    (六)师资队伍
    (七)评价方法
六、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成效分析
    (一)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分析
        2.教学评价
        3.教学效果与反思
    (二)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分析
        1.学生方面
        2.教师反馈
七、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学校学生、教师问卷调查
附录二 教师访谈调查
附录三 典型零件图(轴类综合件)
致谢

(3)提高聚四氟乙烯工件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聚四氟乙烯工件的加工研究概述
    1.3 聚四氟乙烯材料机械加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四氟乙烯实验设备和方案设计
    2.1 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研究
        2.1.1 表面粗糙度分析
        2.1.2 切削热分析
    2.2 切削实验条件的选取
        2.2.1 被切削材料选取
        2.2.2 实验刀具的选择
        2.2.3 实验所用机床的选择
    2.3 实验数据测量设备
        2.3.1 切削温度检测设备
        2.3.2 切削力采集设备
        2.3.3 表面粗糙度测量设备
    2.4 实验方案的设计
        2.4.1 刀具几何角度实验方案设计
        2.4.2 切削参数实验方案设计
        2.4.3 液氮冷冻实验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刀具几何角度实验及分析
    3.1 刀具前角实验及分析
        3.1.1 刀具前角对切削力的影响
        3.1.2 刀具前角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1.3 刀具前角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3.2 刀具后角实验及分析
        3.2.1 刀具后角对切削力的影响
        3.2.2 刀具后角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2.3 刀具后角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3.3 刀具刀尖圆弧半径实验及分析
        3.3.1 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力的影响
        3.3.2 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3 刀尖圆弧半径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3.4 刀具几何角度选优
        3.4.1 刀具前角选优
        3.4.2 刀具后角选优
        3.4.3 刀具刀尖圆弧半径选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四氟乙烯车削参数实验结果分析及选优
    4.1 表面粗糙度Ra实验结果分析
        4.1.1 切削速度V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1.2 进给量f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1.3 背吃刀量a_p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4.2 切削力F实验结果分析
        4.2.1 切削速度V对切削力的影响
        4.2.2 进给量f对切削力的影响
        4.2.3 背吃刀量a_p对切削力的影响
    4.3 切削温度T实验结果分析
        4.3.1 切削速度V对切削温度的影响表
        4.3.2 进给量f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4.3.3 背吃刀量a_p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4.4 基于Isight的切削参数神经网络模型建立及参数选优
        4.4.1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简介
        4.4.2 Isight与Excel的集成优化
        4.4.3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结构建立
        4.4.4 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预测近似模型分析
    4.5 基于Isight软件的多岛遗传算法(NSGA-Ⅱ)参数选优
    4.6 基于NSGA-Ⅱ多目标遗传算法选优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氮冷冻切削实验
    5.1 液氮低温环境对材料切削性能的改善
        5.1.1 液氮低温环境对材料硬度改变分析
        5.1.2 工件表面粗糙度对比
        5.1.3 工件加工精度对比
    5.2 液氮条件下车削误差修正公式
        5.2.1 液氮条件下材料线性膨胀系数及误差修正公式
    5.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4)弹簧式角度可调节机夹车刀研究与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技术
2 设计内容及新型结构
3 设计方案概述及具体实施方法
4 应用效果
5 弹簧式角度可调节机夹车刀的优点
6 结束语

(5)基于二次装夹的轴类零件位置精度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1.3.1 论文研究范围界定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轴类零件定位基准与加工原则
        2.1.1 基准概念
        2.1.2 基准的选择
        2.1.3 轴类零件的加工原则
    2.2 同轴度以及测量方法
        2.2.1 同轴度公差概念
        2.2.2 同轴度的检测
    2.3 二次装夹产生同轴度误差原理分析
        2.3.1 定位误差与机床误差
        2.3.2 同轴度误差原理分析
第三章 二次装夹同轴度控制方法
    3.1 开口套控制同轴度方法介绍
    3.2 开口套材料分析
        3.2.1 开口套材料对位置精度控制的影响
        3.2.2 开口套材料的选择
    3.3 开口套壁厚分析
        3.3.1 开口套壁厚对位置精度控制的影响
        3.3.2 开口套壁厚的选择
    3.4 开口套结构分析
        3.4.1 开口套开口结构对位置精度的影响
        3.4.2 单台阶开口套对位置精度的控制
        3.4.3 多台阶开口套对对位置精度的控制
    3.5 开头套控制位置精度的关键环节分析
        3.5.1 开口套内径的精加工要求
        3.5.2 开口套二次夹紧时的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应用分析
    4.1 案例介绍
    4.2 开口套在案例中的应用
        4.2.1 开口套控制螺纹轴的同轴度方法
        4.2.2 开口套控制偏心套的同轴度方法
        4.2.3 配做法控制螺纹套、固定螺栓的同轴度方法
        4.2.4 配做法控制控制锥形齿轮的同轴度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内容
    1.6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过程质量观在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适应性研究
    2.1 过程质量观的理论基础
    2.2 过程质量观在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中的可行性分析
        2.2.1 过程质量观是质量管理的集中体现
        2.2.2 过程质量观符合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化多元主体的教育诉求
    2.3 企业调查情况分析
    2.4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第3章 基于AHP的中职数控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与问题研究
    3.1 评价指标设计
        3.1.1 多方参与原则
        3.1.2 全面发展原则
        3.1.3 客观公平原则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问卷实施
    3.4 调查结果分析
    3.5 教育质量评价与问题分析
第4章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阐释
    4.2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指导思想
    4.3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4.3.1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任务
        4.3.2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
    4.4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内容
        4.4.1 教材建设
        4.4.2 师资队伍建设
        4.4.3 教学环境建设
    4.5 职业面向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4.5.1 职业面向说明
        4.5.2 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说明
        4.5.3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4.6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构建
        4.6.1 旧课程体系
        4.6.2 新课程体系结构图
    4.7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设置
        4.7.1 校内主要实训课程
        4.7.2 现代学徒制之顶岗实习
    4.8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质量管理标准构建
        4.8.1 教学安排
        4.8.2 学时分配表
第5章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实践
    5.1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
        5.1.1 数控仿真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5.1.2 数控仿真软件实践课程应用的教学设计
        5.1.3 数控仿真在应用中的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5.2 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践
        5.2.1 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践体系设计
        5.2.2 工业机器人课程实践效果分析
    5.3 3D打印技术课程实践
    5.4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教学检测与评价
        5.4.1 教学检测
        5.4.2 教学评价
    5.5 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体系实践中存在问题分析与改进
    5.6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的提升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螺距螺纹切削中机床子系统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主轴振动研究现状
        1.2.2 机床进给系统研究现状
        1.2.3 机床振动信号测试方法及振动识别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与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床主轴模态研究
    2.1 模态识别理论
    2.2 机床主轴动力学建模及模态提取方法
        2.2.1 有限元建模
        2.2.2 主轴固有振动特性分析
    2.3 主轴有限元模态仿真
        2.3.1 主轴结构简化
        2.3.2 主轴固有频率振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进给系统丝杠振动特性研究
    3.1 丝杠进给系统的运动特点
    3.2 进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3.2.1 进给系统结合面模型
        3.2.2 机床进给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
    3.3 车床进给系统丝杠的振动频率方程和振型函数
        3.3.1 丝杆纵向振动频率方程及振型函数
        3.3.2 丝杠扭转振动频率方程及振型函数
        3.3.3 丝杠横向振动频率方程及振型函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车削大螺距螺纹振动特性识别
    4.1 车削大螺距螺纹加工工艺
    4.2 大螺距螺纹切削主轴、丝杠振动测试
        4.2.1 实验器材选择
        4.2.2 机床主轴和丝杠振动测试方案
    4.3 振动信号处理
        4.3.1 FFT傅里叶变换
        4.3.2 振动信号的滤波处理
    4.4 振动特性识别方法的建立
        4.4.1 振动特性时域信号识别
        4.4.2 振动频域信号识别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螺距螺纹实验数据分析
    5.1 大螺距螺纹车削振动测试实验
    5.2 大螺距梯形外螺纹车削振动特性
        5.2.1 左刃车削45号钢外螺纹振动特性
        5.2.2 右刃车削45号钢外螺纹振动特性
    5.3 大螺距外螺纹切削振动分析
        5.3.1 左右刃切削振动信号对比分析
        5.3.2 振动信号数据拟合
        5.3.3 切削参数对振动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致谢

(8)YM60型农用变速箱孔系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研究方案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案
        1.2.4 技术路线
        1.2.5 工作基础与工作条件
第2章 拨叉轴孔专机设计与制造
    2.1 引言
    2.2 拨叉轴孔专机方案拟定
    2.3 复合刀具的设计与制造
    2.4 定位夹紧分析
        2.4.1 定位分析
        2.4.2 夹紧分析
    2.5 液压系统设计
        2.5.1 力的计算
        2.5.2 选择液压元件
        2.5.3 液压回路设计
        2.5.4 液压系统电气控制
        2.5.5 液压系统PLC程序设计
    2.6 专机安装调试
        2.6.1 机械安装
        2.6.2 电气改造
        2.6.3 加工程序设计
        2.6.4 调试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钻、攻、铰自动化专机设计与制造
    3.1 引言
    3.2 机械设计及选型
        3.2.1 床身设计
        3.2.2 工作台设计
        3.2.3 单轴滑台设计
        3.2.4 夹具夹紧设计
        3.2.5 动力头设计与选型
        3.2.6 辅助功能设计
        3.2.7 设备有限元分析
        3.2.8 设备互锁要求
    3.3 电气设计及选型
        3.3.1 电气设计
        3.3.2 PLC选型
        3.3.3 变压器选型
        3.3.4 接近开关选型
        3.3.5 接触器选型
        3.3.6 继电器选型
    3.4 PLC程序设计
        3.4.1 PLC输入输出分配
        3.4.2 PLC程序设计流程
    3.5 伺服系统设计
        3.5.1 伺服驱动器说明
        3.5.2 伺服驱动器电气连接
        3.5.3 伺服参数设置
    3.6 人机界面设计
        3.6.1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3.6.2 钻、攻、铰专机人机界面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功能轴孔类零件的加工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花键轴零件的加工方法
2 蜗杆零件的加工方法
3 丝杠和齿轮的塑性加工现状
4 结论

(10)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的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4. 研究的思路
    (四)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调查研究法
        3. 行动研究法
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要求
    (一) 核心概念界定
        1. 数控专业
        2. “一体化”教学
        3. “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 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2. 中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
    (三)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职业要求
        1. 职业岗位能力调查
        2. 调研分析
三、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目标“一体化”的现状
        1. 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现状
        2. 学习的现状
    (二)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内容“一体化”的现状
        1. 教材的现状
        2. 教学组织的现状
    (三)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时空“一体化”的现状
    (四)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师资“一体化”的现状
    (五)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学评价“一体化”的现状
四、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优化实践
    (一)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目标的定位
    (二)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 制定《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标准
        2. 编写《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教材
    (三) 教学时空的变化
        1. 合理组建学习团队
        2. 合理安排任务准备和实施时间实现小班课
        3. 任务实施的教学设计
    (四) 课程评价
    (五) 《数控车床编程于操作》—“滚花轴加工”的教学实施案例
五、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 优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教材
    (二) 优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训条件的对策
        1. 优化实训室
        2. 植入企业管理理念,实现“车间进课堂”
    (三) 优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的对策
    (四) 优化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对策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高效螺纹车刀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工程训练现场综合性课程建设[J]. 钱小磊,陈劲松,陈恒水,孙航. 中国设备工程, 2021(11)
  • [2]思政元素融入中职学校数控车削典型零件加工课程的探索与实践[D]. 常飞.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3]提高聚四氟乙烯工件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研究[D]. 王一超.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弹簧式角度可调节机夹车刀研究与应用设计[J]. 马廷辉. 山东化工, 2021(01)
  • [5]基于二次装夹的轴类零件位置精度控制方法研究[D]. 尚渊.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 朱祖强.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7]大螺距螺纹切削中机床子系统振动研究[D]. 任德阔.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8(01)
  • [8]YM60型农用变速箱孔系加工自动化设备的研发[D]. 李思达.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9]功能轴孔类零件的加工方法综述[J]. 苑文婧,蔡磊,张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7(03)
  • [10]中职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优化研究[D]. 卓健燕. 广西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高效螺纹车刀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