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物流发展步伐还要加快(论文文献综述)
马小林[1](2021)在《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文中指出为全面推动和促进非运输业发展,提升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出台了《青藏集团公司关于全面推动和促进非运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促进非运输业深度融入市场,拓展经营领域,打造优势产业,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然而,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作为青藏集团公司下属的非运输企业,近年来的经营收入和利润连年下降。如何抓住国家、国铁集团以及青藏集团公司对物流产业大发展带来的机遇,打造核心竞争力,找准适合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发展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战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的经营现状,分析了公司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体系,指出了公司当前存在员工整体素质较低、对运输主业的依赖性太强、业务结构和营收项目单一、管理的有效性不足、设施设备落后以及管理体制需要转变等问题。通过借鉴几种典型的铁路物流公司经营模式,在实地调查滨铁公司周边铁路和物流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对公司经营项目进行调整,在专用线租赁、仓储以及装卸业务的基础上,拓展商贸和第三方物流业务,重构了利润来源和公司经营体系。运用SWOT分析方法,提出了公司转型发展战略。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格尔木滨铁公司应该选择扩张战略,即在格库铁路茫崖站和花土沟站新建货场,在兰州局东川站和阿克塞站开辟经营基地,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加大装卸设施设备和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以优质的服务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图33幅,表10个,参考文献39篇。
胡艳妮[2](2021)在《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模式,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有上千所中、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随着新时代对人才复合性、综合性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早已脱节。据统计,虽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化发展社会急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却低于总体平均水平,与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巨大反差。要解决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摸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需要加强对应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具体行动上要落实到加强专业建设上来。通过确定“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是核心,课程体系交叉融合是重点,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实践共享资源库是重要助推器”的新商科专业建设理念,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卓越电子商务人才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交叉融合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革新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式,优化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本文主要以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对学校负责人、教师、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就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在当今新商科社会需求下存在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优化现有的专业建设方案,之后通过在广西案例校——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中实施优化后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开展实践研究。最后综合现状调查及实践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升级课程体系,采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融合教学,优化我国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路径,从而培养更具有业务融合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性、综合性人才,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应用型学科教育的育人水平和教学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第一章是对新商科背景及其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新商科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方案确定的影响,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实施的影响及对电子商务专业评估的影响。第二章是对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及专业融合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调研包括对广西区内多所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群建设、教学融合研究及校企合作教学项目的中等职业院校的师生及校领导进行问卷调研及访谈,通过采访多位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了解目前产教融合现状及毕业生就业现状,对比分析所收集的教学实例等。通过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综合分析得出目前广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开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根据现状调研分析优化设计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实施设计方案流程,并进行教学评估及专业评估,为优化对策的提出打下坚实基础。第四章是基于前几部分内容的研究,分析提出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优化对策及建议,使之更利于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综合性人才,满足新商科提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最后为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物流研究》编辑部[3](2020)在《“十四五”规划物流业发展“中国物流30人论坛”》文中认为2020年11月3日晚18时,新华社受权播发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四处提到"物流",站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的新起点上,为解决物流业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聚焦怎么学、怎么想、怎么干,我们邀请了国内30位专家学者,他们在仔细研读《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张晨瑶[4](2020)在《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要求东北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明确了东北参与“一带一路”的方式和程度即深度融入,提升了新形势下东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中的站位,即建成国家开放合作高地。时隔一年,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时强调,东北地区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示东北要通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和层次。从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国家对东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定位逐步升级,期望逐渐提高。为此,东北地区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努力贯彻新理念、注重拓展新领域,实现对外开放的高层次、高质量。丝路深耕,开放升级,“一带一路”倡议给东北地区开放发展提供了新舞台也提出了新要求,东北唯有强化优势、补齐短板,才能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过程中,尽快达到对外开放新前沿的理想境界。关于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是侧重于某一产业、某一领域的对接,和相对笼统的整体性研究,缺乏系统而完整、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东北三省一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为切入点,分析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重要依托、拓展平台、推进路径,提炼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时代价值,力求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展开东北地区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开发阵容,以此撬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北方向的主要驱动力量。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展开论述:第1章,绪论。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目前对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这一课题的研究情况,综述现有研究成果,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以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重要论述作为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思想,梳理从国家到东北各地关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政策依据。从历史渊源、文化底色、经济关联、跨境交往四个方面探究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第3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全面分析了东北地区既有国家级区域发展规划包括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沈阳经济区、哈长城市群的发展情况。评估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强化其依托作用以更好的承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第4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系统阐释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四个方向上的跨国战略平台,即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北上开发北极航线,东进西拓南下北上构建东北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第5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深入论证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的时代契机、基本思路、重要价值、支撑条件、现存问题、实施方案等,以重大工程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6章,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塑造包容性全球化发展的中国范例: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谢趁意[5](2020)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市场、口岸等优势,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努力打造“空中”“陆上”“网上”“铁海联运”四条丝绸之路,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本论文从物流、物流业、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及公共政策、政府职能理论,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取得的业绩,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河南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的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如制定的系列指导意见、出台的专项发展规划、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并从“引导性政策”“扶持性政策”“监管性政策”三个角度分析了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存在的不足;在比较全面掌握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整合分析支持其发展公共政策的基础上,从“引导性公共政策供给”“扶持性公共政策供给”和“监管性公共政策供给”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创新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的建议,以期助力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燕龙[6](2020)在《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5G、区块链、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物流业肩负着为各行各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任务,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显着提高,物流营销环境和条件也因此不断改善,这为物流营销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缺乏科学的物流营销管理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物流业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优化物流营销策略,来面对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本文充分研究了国内外物流营销理论,结合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现状,在使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对物流行业竞争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公司的优、劣势及机会、威胁开展了整合分析讨论,进一步对同益物流的内部营销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STP分析法确定同益物流所处的市场位置,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综合运用4P、4C、4R营销策略理论,并结合智慧物流营销理论,整合了产品、客户、关系三个维度,为同益物流制定了4P、4C、4R组合营销策略,并给出了同益物流在实施各项物流营销策略过程中需要的保障措施。通过对同益物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分析,能够提高公司的营销水平,协助公司更好地适应物流市场环境,消除因市场环境问题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不仅对同益物流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我国类似的现代物流企业打破传统营销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黄晓永[7](2019)在《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无论是进出口贸易量,还是国内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动性都迎来了飞速发展期,进出口和物流业务年均增长速度均远超经济增长速度,物流业发展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我国经济业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对现代新型物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优先发展的行业并成为区域发展的支撑点。合肥市地处安徽中部,是安徽省重要经济、文化中心及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内陆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物流的重要集散地。首先,通过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研究,协助其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园绩效提升,使之形成地方支柱产业;其次,可以对安徽物流经济发展和合肥市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再次能够进一步填补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研究的不足。本文在深入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现状后,选取PEST理论分析法,从产业园区所处政治环境、产业园区所处市场环境,从合肥市社会文化因素和技术因素分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所处的宏观环境,并进一步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以及针对内外部威胁进行系统的分析,为产业园区战略优化对策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其战略优化的方针策略和实施措施,并得出以下结论:(1)物流园区不能盲目运作,需先做好明确规划定位。“大而全”的现有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仅仅靠数量多是无法取得效益上的优势,对于像物流这种集中了较多服务企业和密集物流工商业的场所,其具备规模之后更需要梳理好优势业务领域、有重点的布局发展相关产业。(2)物流园区的发展需要长远谋划、逐步完善,并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来吸引各方资金和有实力的企业入园。物流园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投资大、成效周期长、建造难度高,同时对当地基础设施配套要求较为严格。这就需要积极鼓励多方参与,除了政府、企业,也倡导社会资本深度参与互动、实现多赢。(3)就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而言,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国家全面开放的政策下,进一步优化园区战略、扩大社会需求实现做大做强。对当地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实现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结合物流园区相关理论和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建立规划与改进措施,剖析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探讨完善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方法,对其他地区物流园区发展也可以提供一定借鉴作用。但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物流园区的发展受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及物流园区的投入运营,物流园区也应伴随物流产业的变革而有相应的跟进措施。本文仅是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初期所做的探索性分析,因此对未来的园区发展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提高和完善。
张建忠[8](2016)在《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发展策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使我们原先主要依托进出口物流为主的物流模式快速增长,并在国内迅速建立了各种形式、规模不一的物流代理企业。但伴随全球经济的周期性衰退、加上我国又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的结构性调整、网络的普及促使电商的强势崛起等等。使得国内物流行业面临着激烈的转型升级并细分市场。本文旨在通过对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符合自身企业的发展战略,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有效性,从而定位企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本文首先从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入手,通过收集宏观环境资料与数据,客观地分析了企业所处宏观环境,明确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应用波特五力分析模型,对企业所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通过应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优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提出公司服务发展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公司资料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制定出公司立足市场的策略定位及实施路径;最后,提出公司服务发展策略的实施建议。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采取立足苏州本土,做强自身服务品质,定位服务好国际知名货代企业的苏州地面代理;同时大力发展成为苏州本地外资特别是台资企业的物流服务商。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铁路国际联运的中欧、中亚班列的快速形成,凭借公司具备20年涉及铁路业务经验的扎实基础,为当地政府、海关、国际货代贡献业务经验,从而使公司能跻身以苏满欧、苏新亚为龙头的新新业务模式前列,为公司赢取新的蓝海并创造新的盈利模式。
王蕾[9](2014)在《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 ——以棉花供应链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产品物流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物流现在已被认为是除了降低物质资源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因此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从而更好的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效解决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之间的矛盾,以及农产品区域结构与全国消费之间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现状,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新疆是以农业为主的资源省区,农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农产品种类丰富,畅销国内外。农产品物流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列入新疆十二五规划中。北疆地区工业和物流业发展远超于南疆地区,北疆农业发展也超于南疆地区,北疆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基本能反映整个新疆物流发展平均水平。近年来北疆地区农产品不断的增长,但是横亘在农产品产地与销地之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北疆农产品的“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为了提升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效率和效益,本文对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进行分析,并且对新疆北疆特色农产品棉花供应链的物流体系进行详细剖析,并以棉花供应链物流体系为例进行物流体系的优化。本文借鉴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物流、供应链的前沿理论,对北疆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运用DEA分析法对北疆8个地区2006年~2012年的物流效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物流业运行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物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北疆8个地区中,2个地区的物流效率相对有效,6个地区物流效率相对无效,并且物流效率相对无效的6个地区差距比较大。表现出对物流业投入的资源没有实现合理利用,资源的投入没有转化为有效的产出。公共环境和社会保障投资和物流业产值是对北疆地区物流业发展中投入、产出效率影响较大的因素。2、通过构建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因子分析法和TOPSIS分析法对2012年新疆北疆8个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通过加权处理将两种评价结果结合,最终得出北疆8个地区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差异是影响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物流企业发展较为规范,物流设备较为齐全,加上便利的交通要道,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这些区域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较好。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政府对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投入较少,从而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3、纵向来看,当前北疆农产品物流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工业品物流比较,由于其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较少,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物流体系功能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落后;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联盟;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同时北疆地区还存在许多影响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物流观念和政策法规、供应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平台搭建以及人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制约。4、在对北疆农产品物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北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的优化思路。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主体优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功能优化(物流运输优化)和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平台优化(物流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三个方面对北疆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进行优化。最后以棉花供应链为例,对棉花物流体系进行优化。5、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对策建议。通过前文的研究,显示出北疆供应链物流体系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引导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建设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完善现代物流人才的运用机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健全法律法规,从而改变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不利局面,最终推动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日后的发展。
顾声乐[10](2013)在《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公共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服务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方面,人们十分高兴地享受着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快捷简便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们又对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服务粗放等问题进行诟病。物流业究竟怎么了?从一些主要国家物流业发展的经验看,物流业发展都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支持。日本1992年颁布了《中小物流企业集约化促进法》(常被称着《物流促进法》;美国1996年提出了《美国运输部1997年——2002年财政年度战略规划》;欧盟各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邮政民营化改革中,各国在为现代物流业制订相当严格的作业和服务规范的同时,也制订了一些放松管制促进其发展的公共政策。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晚,现代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物流公共政策支持不到位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比如:物流成本过高,与道路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度与经营收费制度是分不开的;物流服务粗放,与我国物流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缓慢是分不开的;物流效率低下,与我国物流信息化工作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低下是分不开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实际反映出了我们物流公共政策跟不上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公共政策跟不上,利益协调不好,物流业发展呢?当然就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要受到社会广泛诟病。本文试图站在经济学视角,从现代物流产业属性及公共政策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入手,结合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等方面的政策情况展开讨论。借鉴西方公共政策选择学派和机制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强调物流公共政策机制中,应该以实现物流公共福利为目标,应该引入相关利益主体进行政策博弈,应该通过民主选择机制按机制设计要求形成物流公共政策。本论文第一章作为导论,仅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物流公共政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本论文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是能总结他国的发展经验,利用公共政策引导本国各新兴产业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少走弯路。发展中国家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公共政策的支持,金融业如此,信息产业如此,现代物流业也如此。本文第二章,着重介绍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征及公共政策需求。现代物流业有着相当高的社会化程度,现代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有着十分复杂的主体关系,从物流方案的制订到物流方案实施、从物流活动中的承保承运承贮到物流速递配送、从物流活动的卖方起点到买方终点,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交织,这些利益关系的协调需要有相应的物流公共政策引导。同时,现代物流业已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和储运业务的物流传统特征,深深地渗透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很多政府文件都将现代物流业列入新兴服务业,这也需要有相应的公共政策支持。再者,现代物流业与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相似,它们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联系不是象产业经济学所描绘的前向后向或旁侧的简单的联系,而类似于经济纽带、粘合着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因为现代物流业与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在物资与资金、信息方面的高渗透性,国民经济不再是一堆马铃薯似的产业联系,而是钢筋混泥土似的产业联系。要确保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有着很强协同性的整体,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现代信息业一样,都需要有强有力的公共政策体系支持。本文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物流公共政策经济分析的基础与理论框架。在这一章中,引入了公共福利函数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与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等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学术成果,对物流公共政策分析建立起了理论框架。物流公共政策必须立足于社会的物流效用与物流福利函数的提升,必须适应社会物流公共偏好;物流公共政策不应该是物流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者的游戏,而应该引入各物流关系主体进行充分博弈,并在博弈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公共选择;在形成物流公共政策时,还要按照机制设机的一般原理,实现激励相容、显示偏好和贝叶斯均衡。福利函数与博弈论、公共选择、机制设计等,是西方经济学贡献给人类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物流公共政策机制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帮助,现代物流业的利益主体关系相当复杂,涉及的现代物流活动的环节也相当复杂,充分利用好西方经济学相关学术成果,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制订着能充分满足社会需要的物流公共政策。本文第四章,主要是介绍物流及相关领域的公共政策。现代物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整合社会物流相关资源,在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上,实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从政策内容上看,现行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大体包括这样几个部分。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的公共政策;二是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标准中的公共政策;三是物流信息化的公共政策;四是政府的物流企业政策。现行的物流政策涉及的行业和部门都很多,而各行业和部门政策在形成时,并没有充分反映物流公共政策效用与偏好,也没有进行各利益主体的博弈与公共选择,更没有按公共政策机制设计要求,实现激励相容与显示偏好、贝叶斯均衡。现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体现相当不充分,主要还是过去行政主导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在充当着公共政策。这样的物流公共政策反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意志多,反映社会物流公共偏好少;维护相关部门利益多,平衡协调物流各主体利益关系少。这导致现在的物流过程中,矛盾重重、协调性相当差,与物流发展中对公共政策的需求有相当大差距。本文第五章,主要是介绍物流公共体系及构建设想。首先,必须要走出官僚行政部门的狭窄视野,按公共性原则构建来物流公共政策体系。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包括物流公共政策的目标体系、物流利益主体关系、物流主体利益博弈机制、物流公共政策选择抉择机制和物流公共政策工具体系。物流公共政策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体现出公共性来,这不是对物流公共政策的理想主义的期望,而是物流公共政策实践中的现实要求。我们不能再继续行政官员制订行政性物流政策的模式了,行政性政策指令只适应于计划经济,而唯一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只能是反映物流公共效用及偏好的公共政策、只能是经过充分利益博弈和经过公共选择程序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满足激励相容、显示偏好和贝叶斯均衡物流主体能自原遵从的公共政策。从西方经济学视角看,我们构建物流公共政策机制,需要利用好现行的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工作,建立各级物流协会的民意反馈机制,在公共物流政策形成过程中,反复征求意见,建立必要的公共政策表决形成机制,并在公共政策形成时建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演示,能在获得政策实践时的反馈信息而及时得到调整。本论文第一章导论确立选题;第二章分析现代物流产业特征和公共政策需求;第三章介绍有助于公共政策形成的西方主要经济学原理,确立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理论框架;第四章分析现代的物流公共政策及缺陷:第五章提出构建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和物流公共政策机制的政策建议。全部五章内容,希望能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物流公共政策及形成机制,并有助于提升我国物流公共政策公共性和公共政策水平。让人们能更高兴地享受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的快捷简便的服务,这实际上是现代物流业为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贡献的福利,也反映了建立良好的物流公共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进一步发展的愿景。而人们对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服务粗放、物流效率低下等问题进行的严厉诟病,却反映了现行物流业发展的不足,反映了现行物流公共政策并没有协调好现代物流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反映出我们现代的物流公共政策公共性并不充分。这些问题,也提出了物流公共政策努力要实现的目标与方向。
二、现代物流发展步伐还要加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物流发展步伐还要加快(论文提纲范文)
(1)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铁路物流发展的研究 |
1.3.2 关于铁路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 |
1.3.3 关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 |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工作 |
2 公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1 公司经营模式和体系 |
2.1.1 公司经营模式 |
2.1.2 公司经营体系 |
2.2 经营现状分析 |
2.2.1 近几年经营收入情况 |
2.2.2 近几年运量情况 |
2.2.3 运量下降的原因 |
2.3 现有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
2.3.1 员工整体素质较低 |
2.3.2 对运输主业的依赖性太强 |
2.3.3 业务结构和营收项目单一 |
2.3.4 管理的有效性不足 |
2.3.5 设施设备落后 |
2.3.6 管理体制需要转变 |
2.4 小结 |
3 经营模式创新研究 |
3.1 经营模式的含义 |
3.2 铁路物流公司的几种典型经营模式 |
3.2.1 提供仓储型服务的经营模式 |
3.2.2 提供流通加工服务的经营模式 |
3.2.3 基于货运站场开展商贸业务的经营模式 |
3.2.4 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的经营模式 |
3.3 滨铁公司经营模式和体系的创新 |
3.3.1 需求特征分析 |
3.3.2 调整经营项目 |
3.3.3 经营模式创新 |
3.3.4 重构经营体系 |
3.4 小结 |
4 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研究 |
4.1 相关理论介绍 |
4.1.1 内部环境分析方法 |
4.1.2 外部环境分析方法 |
4.2 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4.2.1 内部环境分析 |
4.2.2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3 备选战略方案制定和评估 |
4.3.1 制定备选战略方案 |
4.3.2 备选战略方案评估 |
4.3.3 扩张发展战略措施制定 |
4.4 战略目标及路径 |
4.5 小结 |
5 重点措施研究 |
5.1 强化内部管理 |
5.2 努力开拓物流市场 |
5.3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 |
5.4 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三)案例研究法 |
五、核心概念 |
(一)新商科 |
(二)电子商务专业 |
(三)专业建设 |
(四)专业交叉融合 |
六、研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一章 新商科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一、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影响 |
(一)企业人才需求趋向复合型人才 |
(二)注重三大“新”能力的培养 |
二、新商科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影响 |
(一)对专业融合通识课程体系的需求 |
(二)对课程匹配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
三、新商科对师生教学组织实施的影响 |
(一)对教学资源配置提出新要求 |
(二)对师生能力素质提出新要求 |
四、新商科对专业评估核心要素的影响 |
(一)增加多维复合能力评估指标点 |
(二)增加地域经济适应性评价标准 |
第二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访谈设计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存在主要问题 |
(一)人才培育未契合新商科需求 |
(二)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
(三)融合教学组织实施有待深化 |
(四)缺乏专业融合质量评估体系 |
第三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个案研究 |
一、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设计 |
(一)专业培养定位 |
(二)优化课程体系 |
(三)教学组织实施 |
(四)考核评估方式 |
二、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 |
(一)案例学校介绍 |
(二)方案实施过程 |
(三)方案实施评估 |
三、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实施存在问题 |
(一)缺少集群式课程体系建设 |
(二)教学组织实施存在盲点 |
(三)缺少新商科专业评估点 |
第四章 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对策 |
一、找准专业定位培育“新”人才 |
(一)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新”定位 |
(二)多措并举提升专业“新”能力 |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
(一)构建双创通识融合课程体系 |
(二)多模块深化课程实施融合度 |
三、校企联合提升课程组织实施效率 |
(一)共享共建多态互补专业教学资源 |
(二)内培外引,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 |
四、建立多元立体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
(一)教学评估 |
(二)专业评估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十四五”规划物流业发展“中国物流30人论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专家:贺登才 |
专家:海峰 |
专家:刘伟华 |
专家:赵林度 |
专家:汪旭晖 |
专家:刘志学 |
专家:张锦 |
专家:张浩 |
专家:胡志华 |
专家:孔继利 |
专家:郝皓 |
专家:黄福华 |
专家:刘大成 |
专家:关旭 |
专家:施先亮 |
专家:荆林波 |
专家:白世贞 |
专家:毕国海 |
专家:余玉刚 |
专家:林有来 |
专家:王惟 |
专家:韩东亚 |
专家:陈海权 |
专家:姜旭 |
专家:李勇昭 |
专家:鲁渤 |
专家:王国文 |
专家:杨文华 |
专家:宋华 |
专家:丁俊发 |
(4)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客观条件 |
2.1 习近平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论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意蕴 |
2.1.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 |
2.1.3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
2.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依据 |
2.2.1 国家顶层设计 |
2.2.2 地方政策规划 |
2.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厚根基 |
2.3.1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渊源 |
2.3.2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底色 |
2.3.3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关联 |
2.3.4 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跨境交往 |
第3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依托 |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 |
3.1.1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现状概述 |
3.1.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现存问题 |
3.1.3 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
3.2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
3.2.1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现状 |
3.2.2 当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
3.2.3 应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 |
3.3 沈阳经济区 |
3.3.1 沈阳经济区的基本态势 |
3.3.2 当前制约沈阳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
3.3.3 解决沈阳经济区现存问题的基本路径 |
3.4 哈长城市群 |
3.4.1 哈长城市群发展情况概述 |
3.4.2 当前哈长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3.4.3 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4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四方平台 |
4.1 东进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 |
4.1.1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 |
4.1.2 构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 |
4.1.3 推进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4.2 西拓连接中蒙俄经济走廊 |
4.2.1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优势条件与发展态势 |
4.2.2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主要瓶颈 |
4.2.3 优化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选择 |
4.3 南下撬动环渤海经济圈 |
4.3.1 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 |
4.3.2 环渤海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4.3.3 撬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 |
4.4 北上参与北极航线开发 |
4.4.1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战略价值 |
4.4.2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现实挑战 |
4.4.3 我国参与北极航线开发的基本策略 |
第5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路径 |
5.1 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方略 |
5.1.1 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条件 |
5.1.2 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战略价值 |
5.1.3 推进大连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对策建议 |
5.2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推进构想 |
5.2.1 满洲里对外开放的历史沿革 |
5.2.2 满洲里开放发展的现存问题 |
5.2.3 创建满洲里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开放第一品牌重镇的品牌识别与塑造 |
5.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 |
5.3.1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历史沿革和现实进展 |
5.3.2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重要战略价值 |
5.3.3 开发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可行性分析 |
5.3.4 加快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开发的建议 |
5.4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 |
5.4.1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动力解析 |
5.4.2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挑战 |
5.4.3 推进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基本策略 |
第6章 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价值 |
6.1 塑造全球化包容性发展的中国范例 |
6.1.1 把握全球化模式深度调整下的历史机遇 |
6.1.2 提供东北亚各国共话发展的沟通平台 |
6.1.3 促进东北地区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
6.2 打造全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示范 |
6.2.1 完善国家区域经济总体布局 |
6.2.2 推进京津冀与东北地区协同发展 |
6.2.3 提升东北地区城市群整体实力 |
6.3 创造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东北机遇 |
6.3.1 形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新动能 |
6.3.2 打通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大通道 |
6.3.3 开创东北地区对外贸易新局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3.国内外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论文创新点 |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物流 |
2.物流业 |
3.现代物流业 |
4.高质量发展 |
(二)理论基础 |
1.公共政策理论 |
2.政府职能理论 |
三、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
(一)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的业绩分析 |
1.现代物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升 |
2.现代物流业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
3.现代物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
4.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合作得到拓展 |
(二)河南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存问题 |
1.现代物流发展的配套设施依然较为薄弱 |
2.物流企业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 |
3.物流联运体系衔接不够顺畅 |
(三)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
1.培育壮大物流领军企业 |
2.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
3.健全物流综合运输体系 |
4.不断创新物流业态模式 |
四、支持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现有公共政策分析 |
(一)国家层面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检视 |
1.谋划发展布局的指导意见 |
2.描述发展蓝图的远景规划 |
3.指引发展方向的决策部署 |
4.落实发展措施的行动设计 |
(二)省级层面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梳理 |
1.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 |
2.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规划梳理 |
3.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措施梳理 |
(三)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公共政策现状的整合分析 |
1.引导性政策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力 |
2.扶持性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地增效 |
3.监管性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服务 |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的路径探讨 |
(一)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性公共政策供给 |
1.制定比较科学的物流发展总体规划 |
2.搭建物流创新发展平台 |
3.健全物流协调推进机制 |
(二)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性公共政策供给 |
1.加大税费优惠力度 |
2.加强物流用地保障 |
3.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
4.强化信贷融资支持 |
5.实施物流人才战略 |
(三)进一步加强支持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监管性公共政策供给 |
1.推动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
2.切实完善物流标准规范 |
3.积极构建发展评价体系 |
4.深化物流领域改革创新 |
六、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工具与方法 |
1.3.1 研究工具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1.4.1 研究视角创新 |
1.4.2 研究方法创新 |
1.4.3 研究内容创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概述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2.1.1 物流定义 |
2.1.2 物流营销 |
2.1.3 智慧物流 |
2.2 相关营销理论 |
2.2.1 企业角度(卖方):4P营销理论 |
2.2.2 客户角度(买方):4C营销理论 |
2.2.3 竞争角度(卖方与买方关系):4R营销理论 |
2.2.4 4P、4C、4R营销理论比较 |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2.3.1 国外文献综述 |
2.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章 同益物流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同益物流发展现状 |
3.1.1 同益物流简介 |
3.1.2 同益物流主营业务 |
3.1.3 同益物流经营情况 |
3.1.4 同益物流营销模式 |
3.2 同益物流的营销问题 |
3.2.1 缺乏全局性的营销规划 |
3.2.2 缺乏科学的定价体系 |
3.2.3 缺乏服务质量规范标准 |
3.2.4 缺乏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 |
3.2.5 缺乏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渠道 |
第四章 同益物流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Political) |
4.1.2 经济环境分析(Economic) |
4.1.3 社会环境分析(Social) |
4.1.4 科技环境分析(Technological) |
4.2 物流行业微观环境波特五力分析 |
4.2.1 物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4.2.2 客户的议价能力 |
4.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2.4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 |
4.2.5 替代品的威胁 |
4.2.6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4.3 同益物流内外部环境SWOT分析 |
4.3.1 公司优势分析(Strength) |
4.3.2 公司劣势分析(Weakness) |
4.3.3 公司外部机会分析(Opportunity) |
4.3.4 公司外部风险分析(Threat) |
第五章 同益物流STP市场定位分析 |
5.1 物流市场细分(Segmenting) |
5.1.1 按照物流服务区域细分物流市场 |
5.1.2 按照物流服务需求细分物流市场 |
5.1.3 按照物流货物类型细分物流市场 |
5.1.4 按照物流客户类型细分物流市场 |
5.2 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 |
5.2.1 根据连云港港口情况选择细分市场 |
5.2.2 根据同益物流特性选取目标市场 |
5.2.3 根据同益物流现有客户群体选择目标市场 |
5.2.4 根据连云港市场竞争情况选择目标市场 |
5.3 同益物流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5.3.1 服务特色定位 |
5.3.2 市场价格定位 |
5.3.3 主导区域定位 |
第六章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改进优化 |
6.1 4P、4C、4R市场营销策略组合模型构建 |
6.1.1 “产品-客户-反应”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
6.1.2 “价格-成本-共赢”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
6.1.3 “渠道-便利-关联”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
6.1.4 “促销-沟通-关系”组合营销策略模型 |
6.1.5 智慧物流体系化营销策略模型 |
6.2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优化 |
6.2.1 “产品—客户”组合的反应营销策略 |
6.2.2 “定价—成本”组合的共赢营销策略 |
6.2.3 “渠道—便利”组合的关联营销策略 |
6.2.4 “促销—沟通”组合的关系营销策略 |
6.2.5 基于智慧物流体系的营销策略 |
第七章 同益物流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7.1 完善组织架构,做好组织保障 |
7.1.1 完善营销组织结构 |
7.1.2 设立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 |
7.1.3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
7.2 加强企业管理,落实制度保障 |
7.2.1 转变管理层营销意识 |
7.2.2 建立管理经营分析制度 |
7.2.3 健全信息沟通机制 |
7.2.4 加强营销绩效考核管理 |
7.3 强化资金链供应,优化资源配置 |
7.3.1 吸引外界资金支持 |
7.3.2 制定资金应急机制 |
7.3.3 优化公司资源配置 |
7.4 建设优质团队,加强员工培训 |
7.4.1 建设优质的人才团队 |
7.4.2 加强营销团队的管理 |
7.4.3 全面增强员工培训 |
7.5 提升业务能力水平,保障物流服务质量 |
7.5.1 业务操作能力保障 |
7.5.2 舱位控制能力保障 |
7.5.3 物流服务应急预防机制 |
7.6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
7.6.1 树立企业价值理念 |
7.6.2 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
7.6.3 加强企业文化教育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1.1 明确了同益物流市场定位 |
8.1.2 制定了同益物流营销组合策略 |
8.1.3 提出了同益物流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8.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同益物流市场营销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同益物流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 C 同益物流市场营销访谈提纲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创新之处 |
1.4.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二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物流园区的概念 |
2.1.1 物流园区的产生 |
2.1.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概念及内涵 |
2.2 相关理论 |
2.2.1 物流园区相关战略管理的理论 |
2.2.2 发展战略优化相关理论 |
第三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基本情况与发展战略现状 |
3.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介绍 |
3.1.1 基本情况 |
3.1.2 组织架构 |
3.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运营状况 |
3.2.1 市场环境与政策 |
3.2.2 业务运转情况 |
3.2.3 管理经济运行情况 |
3.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现状 |
3.3.1 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
3.3.2 未来战略发展布局 |
第四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战略分析与问题分析 |
4.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PEST分析 |
4.1.1 政治和法律环境(P) |
4.1.2 经济环境(E) |
4.1.3 社会和文化环境(S) |
4.1.4 技术环境(T) |
4.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4.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优势(S) |
4.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劣势(W) |
4.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机会(O) |
4.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的威胁(T) |
4.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
4.3.2 发展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4.3.3 管理能力不足 |
第五章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对策及保障措施 |
5.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原则 |
5.1.1 坚持创新发展 |
5.1.2 坚持集群发展 |
5.1.3 坚持特色发展 |
5.1.4 坚持项目带动 |
5.2 制定整体园区发展战略,解决园区存在的先天问题 |
5.2.1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框架 |
5.2.2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方向 |
5.2.3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目标定位 |
5.2.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可持续发展策略 |
5.3 提高园区发展战略能力的具体措施 |
5.3.1 强化政策支持 |
5.3.2 培育物流企业 |
5.3.3 承接产业转移 |
5.3.4 创新体制机制 |
5.3.5 完善服务体系 |
5.3.6 抓住行业发展机遇 |
5.4 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5.4.1 组织保障 |
5.4.2 资金保障 |
5.4.3 人才保障 |
5.4.4 安全保障 |
5.4.5 创新保障 |
5.4.6 品牌保障 |
第六章 结论及不足之处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8)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发展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1 行业描述 |
1.2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面临的挑战 |
1.2.1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
1.2.2 面临的压力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二章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处环境分析 |
2.1 宏观环境分析 |
2.1.1 政治环境 |
2.1.2 经济环境 |
2.1.3 社会要素 |
2.1.4 技术要素 |
2.2 竞争环境分析 |
2.2.1 波特“五力模型”的基本原理 |
2.2.2 现有竞争者 |
2.2.3 潜在进入者 |
2.2.4 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
2.2.6 替代品 |
2.2.7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发展策略选择 |
3.1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SWOT分析 |
3.1.1 Strength(优势) |
3.1.2 Weakness(劣势) |
3.1.3 Opportunity(机会) |
3.1.4 Threat(威胁) |
3.2 内部优势与外部机会匹配 |
3.3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立足市场的策略定位及实施路径 |
3.3.1 成为本土台资企业供应链服务商 |
3.3.2 成为国际物流巨头在苏州代理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发展策略实施建议 |
4.1 市场分类管理 |
4.2 客户关系维护 |
4.3 人力资源建设 |
4.3.1 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特征 |
4.3.2 岗位设计 |
4.3.3 培训开发 |
4.4 服务效率 |
4.4.1 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背景分析 |
4.4.2 物流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及对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 ——以棉花供应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物流相关研究 |
1.2.2 农产品供应链研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研究范围界定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供应链相关内容 |
2.1.1 供应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2 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3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
2.2 物流及农产品物流 |
2.2.1 物流相关内容 |
2.2.2 农产品物流体系介绍 |
2.3 供应链与物流的关系分析 |
2.3.1 供应链与物流的异同 |
2.3.2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主要功能 |
2.4 基于供应链的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理论框架 |
第3章 新疆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分析 |
3.1 新疆农产品种植情况 |
3.1.1 地理与资源环境 |
3.1.2 新疆农业及农产品发展分析 |
3.1.3 新疆棉花发展现状 |
3.2 新疆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分析 |
3.2.1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历程 |
3.2.2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经济环境 |
3.2.3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基础条件 |
3.2.4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3.3 基于供应链的北疆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 |
3.3.1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 |
3.3.2 北疆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分析 |
3.4 新疆农产品物流体系分析——以棉花为例 |
3.4.1 棉花物流的内涵及必要性 |
3.4.2 北疆地区棉花物流分析 |
3.4.3 北疆棉花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
3.4.4 棉花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4章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实证分析 |
4.1 北疆地区物流效率分析 |
4.1.1 物流效率的内涵及特点 |
4.1.2 北疆地区宏观物流效率分析 |
4.1.3 物流效率评价方法选择和介绍 |
4.1.4 北疆地区物流效率评价 |
4.2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分析 |
4.2.1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2 FAM-TOPSIS 方法介绍 |
4.2.3 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实证分析 |
第5章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5.1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5.1.1 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较少,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
5.1.2 农产品物流体系功能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及技术落后 |
5.1.3 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联盟 |
5.1.4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
5.2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5.2.1 物流观念和政策法规方面 |
5.2.2 供应链构建方面 |
5.2.3 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平台搭建 |
5.2.4 人才因素 |
第6章 基于供应链的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设计 |
6.1 基于供应链的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 |
6.1.1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的动因与障碍因素分析 |
6.1.2 北疆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原则 |
6.1.3 北疆地区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优化的目标 |
6.2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主体优化 |
6.2.1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主体优化的必要性 |
6.2.2 分散农户以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参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 |
6.3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物流功能优化 |
6.3.1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物流功能优化思路 |
6.3.2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物流运输优化 |
6.4 基于供应链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平台优化 |
6.4.1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物流中心平台优化 |
6.4.2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优化 |
第7章 北疆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以棉花供应链为例 |
7.1 棉花供应链物流组织机制优化 |
7.1.1 “订单农业”模式 |
7.1.2 棉花专业合作社模式 |
7.1.3 棉花专业协会模式 |
7.2 棉花供应链物流运输优化 |
7.2.1 运输线路优化 |
7.2.2 优化车型,提高运输工具装载率、实载率 |
7.3 棉花供应链物流体系平台优化 |
7.3.1 棉花物流中心布局优化 |
7.3.2 棉花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
第8章 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对策建议 |
8.1 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引导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 |
8.1.1 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推动农产品物流组织建设 |
8.1.2 引导农产品流通方式创新,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
8.2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建设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 |
8.3 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
8.4 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完善现代物流人才的运用机制 |
8.5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健全法律法规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成果 |
导师评阅表 |
(10)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公共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本课题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
1.2.1 国内外物流公共政策现状及研究成果比较 |
1.2.2 国内物流公共政策研究存在问题 |
1.3 本课题的学术思想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论文逻辑与技术路线图示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论文的创新与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
2. 现代物流业的产业特征及公共政策需求 |
2.1 物流相关概念及物流活动主体分析 |
2.1.1 物流相关概念形成与发展 |
2.1.2 物流活动主体分析 |
2.2 物流业新兴服务业的产业性质及特征分析 |
2.2.1 关于物流业是新兴服务业的战略定位 |
2.2.2 现代物流业新兴产业特征 |
2.2.3 物流业纽带经济特征 |
2.2.4 物流业战略性产业特征 |
2.3 现代物流业对公共政策的强烈需求 |
2.3.1 物流业发展状况与政策需求 |
2.3.2 物流公共政策效应 |
2.3.3 物流公共政策供应不足及其他问题 |
2.4 泛在时代物流与物流U战略 |
3. 物流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框架 |
3.1 物流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关于公共政策本质内涵的认识 |
3.1.2 公共政策与公共福利函数 |
3.1.3 公共政策与公共选择问题 |
3.1.4 公共政策与机制设计理论 |
3.1.5 总结现代西方先进学术成果对物流公共政策研究的意义 |
3.2 物流公共偏好与物流公共福利函数 |
3.2.1 物流效用 |
3.2.2 物流福利函数 |
3.2.3 物流公共福利函数与物流公共偏好 |
3.3 物流公共政策博弈与政策选择模型分析 |
3.3.1 物流公共政策博弈与政策选择模型的一般说明 |
3.3.2 物流公共政策博弈-----仲裁型博弈模型分析 |
3.3.3 物流公共政策博弈-----战略型博弈模型分析 |
3.3.4 物流公共政策博弈——环境型与补贴型政策博弈模型分析 |
3.4. 机制设计理论与物流公共政策分析 |
3.4.1 引入机制设计理论的博弈分析 |
3.4.2 在物流公共政策设计中引入激励相容 |
3.4.3 在物流公共政策设计中引入显示原理 |
3.4.4 在物流公共政策设计中引入执行原理 |
4. 物流及相关领域公共政策 |
4.1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的公共政策 |
4.1.1 物流基础设施及其产品特征 |
4.1.2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运营模式 |
4.1.3 运用理论框架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政策分析 |
4.2 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标准中的公共政策 |
4.2.1 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标准的公共性 |
4.2.2 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公共政策 |
4.2.3 运用理论框架进行物流作业标准及物流标准公共政策分析 |
4.3 物流信息化的公共政策分析 |
4.3.1 物流信息化及混合产品性质 |
4.3.2 我国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公共政策 |
4.3.3 运用理论框架进行物流信息化公共政策分析 |
4.4 政府的物流企业政策 |
5. 物流公共政策体系及建议 |
5.1 按公共性原则构建物流公共政策体系 |
5.1.1 物流公共政策目标体系 |
5.1.2 物流公共政策主体关系 |
5.1.3 物流公共政策利益博弈机制 |
5.1.4 物流公共政策选择机制 |
5.1.5 物流公共政策工具体系 |
5.2 物流公共政策必须体现公共性 |
5.3 对我国建立物流公共政策机制的设想 |
5.3.1 现行的部际会议机制与物流采购联合会 |
5.3.2 物流统计调查工作体系 |
5.3.3 政策草案与征求意见渠道 |
5.3.4 物流公共政策的表决机制 |
5.3.5 物流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及演示 |
5.3.6 邮电民营化改革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四、现代物流发展步伐还要加快(论文参考文献)
- [1]格尔木滨铁储运公司经营模式创新及战略转型研究[D]. 马小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2]新商科背景下广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D]. 胡艳妮.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十四五”规划物流业发展“中国物流30人论坛”[J]. 《物流研究》编辑部. 物流研究, 2020(02)
- [4]推动东北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研究[D]. 张晨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河南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公共政策研究[D]. 谢趁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6]江苏同益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 陈燕龙. 兰州大学, 2020(01)
- [7]合肥市商贸物流园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黄晓永.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8]苏州祥迎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服务发展策略探讨[D]. 张建忠.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8)
- [9]基于供应链的新疆北疆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研究 ——以棉花供应链为例[D]. 王蕾. 石河子大学, 2014(03)
- [10]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公共政策研究[D]. 顾声乐.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