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警句(论文文献综述)
谢正东[1](2020)在《重视阅读,放飞梦想》文中提出书,寂寞时的朋友,迷茫中的老师。课内外阅读能让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透过书本纵观天下之事,浏览大洋彼岸山川风貌。阅读使学生博古通今,胸有沟壑。语文教学中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班级管理中重视书香教室的营造,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重视兴趣培养和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和潜力。只有和书成为朋友,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王丹丹[2](2020)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看家法宝,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突出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趋势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具体要求,深刻总结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适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论文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从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历程、基本内涵、实践路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系统研究。论文的研究内容与主体框架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论文的绪论,主要阐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系统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研究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讨论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分析。这一部分是研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础。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时期;宁德地区攻坚脱贫任务的扎实开展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方略中所体现的人民情怀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成熟和发展时期。第三部分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总结,着力阐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内涵。这一部分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三个内容,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和国家发展事业的成效由人民评判。从这三个方面集中阐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特征和深刻内涵。第四个部分着力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践行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展方略;大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度重视国际交往,力争发展成果世界人民和平共享,这一列治国理政积极实践,深刻体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最终见成效的现实路径。第五个部分主要全面总结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新篇章,是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的价值追求,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反过来,实践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凝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实践推动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将随着新的实践不断融入新的内涵。同时,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也将继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其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增进全人类共同福祉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可[3](2019)在《生命与历史的写意长卷 ——柯灵散文创作论》文中指出柯灵(1909-2000),现代作家、编辑。他在艰难的生活中磨炼,刻苦地自学,勤奋地写作,从而成为有影响的散文家、杂文家和影剧作家,他还涉猎小说、诗歌、儿童散文,以及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等,先后编辑报纸、杂志、文艺副刊达二十多种。他的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曲折道路的缩影。纵观他一生的创作,散文无疑是他最钟情最醉心的一方园地。柯灵六十余年的散文创作经历,足迹所到达的地方,所听所闻所看,反映了非常广泛的社会画面,有伟大的抗日战场、千百年来的民主斗争、乃至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仅如此,故乡风貌、好友点评,无不涉及广袤、视及大千。其中篇章,千姿百态。柯灵的散文,堪称是一幅生命与历史的写意长卷。本文试图对柯灵的散文创作情况进行较为系统、整体和全面的分析,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史包括柯灵散文创作的分期与他的行实,论包括柯灵的散文理论与艺术追求,力图在全面了解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发展史和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柯灵的散文创作,一方面把握柯灵与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关系,另一方面将这种互相“哺育”的关系渗透到柯灵散文的研究中去,从而对柯灵的散文创作作出较为中肯的评述。论文的第一章论述柯灵其人其文,分别从柯灵的人生经历、写作成就和多重身份的互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柯灵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在全面阅读了柯灵的散文作品,并联系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后,将其六十余年的散文创作生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初识三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1930-1936);二是风雨如磐的岁月(1937-1948);三是颂歌与“寒意阵阵”的暖流(1949-1962);四是劫后余生的反思(1977-1997),这个部分是史论结合的重点,在论述柯灵散文创作情况的同时,会将其散文中所反映的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发展史和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第三章论述柯灵散文的创作艺术追求,在把握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理论发展史和柯灵本身散文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论述柯灵本人“以真为骨,以美为神”的散文艺术追求;第四章对柯灵散文的意义和价值做出判断。通过以上四方面的论述,希望对丰富现代文学史上关于柯灵的研究,弥补空白出一点力。
李金[4](2017)在《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文中研究说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充分解读语文的文本思想,渗透德育,把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品德熏陶及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迟成勇,陈蕴鸾[5](2017)在《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文中提出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抗战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品格:爱国主义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本性"品格、自强不息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刚性"品格、厚德载物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柔性"品格、艰苦奋斗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韧性"品格。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厦,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当代中国,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迟成勇,陈蕴鸾[6](2016)在《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抗战精神,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映,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抗战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品格。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本性"品格,自强不息精神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刚性"品格,厚德载物精神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柔性"品格,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中国抗战精神的"韧性"品格。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共同建构起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厦,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品格支撑。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伟大的中国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田丰[7](2016)在《历史、革命与审美—对左翼乡土小说的多元考察》文中研究说明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左翼乡土小说的评价经过了多次波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左翼乡土小说曾经备受推崇,但到文革时期,因为三十年代文艺黑线论的影响,遭受到一定的打击。进入新时期以来,1927-1937年间的左翼乡土小说因为带着明显的阶级标识和现实功利意图,往往不被研究者重视,这从近些年来的研究情况也可以见出。这种研究现状与左翼乡土小说的实际贡献和历史价值是不相符的。左翼乡土小说不仅上承五四乡土小说,而且还开启和影响了解放区乃至建国后的乡土小说创作,因此对于左翼乡土小说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于乡土小说整体演变情况的认识。具体而言,本文先从左翼乡土小说与“五四”乡土小说的异同比较切入,接下来分别从“文艺大众化讨论背景下的左翼乡土小说写作”、“左翼乡土小说中的伦理图景与革命书写”、“左翼乡土小说的身体政治与革命书写”、“左翼乡土小说的革命想象与叙事”等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左翼乡土小说的“审美表征及审美形态”、“历史价值与局限”,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了左翼乡土小说的源流、构成、成就与贡献,最后针对当下文学创作现状提出批评和建议。左翼乡土小说家大都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早已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之中,大革命失败后他们纷纷以笔为旗坚守在文学战线上,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和文化围剿的严峻情势下有力地配合了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紧随时代步伐,纷纷致力于描写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从而在表征革命理想的同时激发起农民的革命热情和斗争精神。左翼乡土小说家既十分注重表现农民的觉醒及其反抗,同时也注意深入分析造成农民深重苦难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原因,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之所以会爆发的根本动因。左翼乡土小说家不仅扩大了乡土小说的表现范围,而且还非常重视对于乡村风景、风情与风俗的描绘。在左翼乡土小说中,乡村已经不再是处于静态中的悲凉的乡土,而是成为动态的革命的热土。总体而言,左翼乡土小说家和五四乡土小说家无论在创作理念还是思想意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左翼乡土小说与五四乡土小说并没有完全断裂开来,在这两者之间依然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既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为了让普通民众也能够欣赏和接受革命文学,左联自成立之日起便非常重视文艺的大众化,为此先后进行过三次文艺大众化讨论,这对左翼乡土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翼乡土小说无论从语言还是句法乃至语体风格上相较于五四乡土小说而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呈现出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左翼乡土小说的叙述语言和对话也较为贴近农民生活用语的原貌,大都简洁明了,趋近于口语化,小说句式也多以短句为主,句法倒装和章法零乱等欧化话语模式已经较为少见。同时,左翼乡土小说家还大量增加了对话在小说文本中所占的比例,并且还经常通过对话和动作来暗示人物的心理变化,而较少采用静止的心理刻画。在左翼乡土小说中嵌入了大量的方言土语、民谚俗语以及民歌民谣,增强了左翼乡土小说的风土味和地方色。不仅如此,左翼乡土小说家还借用和改编民歌曲调创作出具有现实性、阶级性和斗争性的歌谣,以此来表达强烈的革命情感,鼓舞人民的战斗意志。左翼乡土小说家分别从家庭伦理、经济伦理和政治伦理这三重视角来展开革命叙事。左翼乡土小说家大都经受过五四新文化的洗礼,对于五四伦理道德革命尤其是家庭伦理革命并不陌生,因而他们往往会借助家庭伦理来书写革命,藉此瓦解和颠覆反动统治赖以存在的伦理基础,同时赋予革命以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而言,左翼乡土小说主要从父子伦理、情爱伦理和家族伦理等三个方面来展开革命叙事。政治是集中了的经济,中共要想组织和动员工农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就必然要涉及到农民的经济问题,尽量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这就使得远离土地革命实际场域的左翼乡土小说家能够借助经济伦理图景来想象和书写革命。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小说文本中往往会通过揭示土豪劣绅、贪官污吏获利不义、为富不仁等恶德恶行来赋予土地革命正当性、必要性与合法性。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不仅地主阶级展现出“经济人”的一面,即便是普通农民身上也有着“经济人”的一面,但此种“经济人”意识的生成有时反倒能够让农民认识到自身利益所在,进而体认到革命的价值和意义。此外,阶级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因而左翼乡土小说家还非常重视在小说中揭示造成阶级间巨大经济差异的内在根源。中国传统社会自古以来便将伦理和政治高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伦理治国的管理体制和统治秩序,同时左翼乡土小说又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浓郁的政治色彩,因而左翼乡土小说家十分注重从政治伦理角度展开革命叙事。左翼乡土小说家基于政治伦理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革命的必要性,首先他们充分肯定农民革命意识和阶级观念的觉醒,热情歌颂他们从事阶级斗争的英勇壮举;其次极力否定官僚阶层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以便帮助农民们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和凶残本质,从而抛弃对于官僚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所存的幻想。任何革命都要由人来付诸实践,土地革命要想深入开展下去就必须广泛动员劳苦大众参与其中,而这就必须充分利用农民的身体欲望和身体需要,左翼乡土小说家对此也有着浓墨重笔的表现。但在革命发动之后确有必要对农民革命者乃至革命知识分子进行适度的身体规训和改造,以便将革命者的身体置于严密的革命纪律管控和约束下,使之服从革命的现实需要。左翼乡土小说家还对农村女性的苦难遭际和血泪痛史进行了揭示和暴露,以此来引起人们对农村女性现实处境的同情和关注。左翼乡土小说家大都没有农村革命或者苏区生活的经历体验,他们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革命体验和耳食到的一些材料对农村革命进行文学想象。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对于土地革命和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形并不熟悉的情况下之所以热衷于展开想象性叙事,既与他们的出身经历和创作态度有关,同时又与中共以及左联的大力倡导紧密相关,藉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时民众尤其是青年迫切想要了解农村土地革命实际情形的愿望。虽然左翼乡土小说家大多没有亲身经历过农村革命,但他们却大多有过一定的农村生活经验,这就为他们想象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此外,左翼乡土小说家还借助本土文化资源、外来资源以及通过查阅报纸、走访朋友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创作素材,以此来进行革命想象。毋庸置疑,左翼乡土小说确然是有着鲜明政治色彩的政治化写作,但这并非就意味着左翼乡土小说家为了政治而全然忽视小说的审美表现,他们不仅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建构起具有独特审美特质的政治美学,而且还呈现出身体美学、悲剧美学和暴力美学等独具特色的多样化审美形态。革命文论家对于“力”和“美”的呼唤在左翼乡土小说家那里也得到了热烈的回应,他们在小说文本中将力与美结合在一起,揭示出血与火的时代里农民革命意识的觉醒及其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和革命意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和审美表征。左翼乡土小说家依照现实经验和直觉感悟,遵从身体经验的感性逻辑,呈现出带有原初意味的革命者的身体美学。由于当时敌对势力的过于强大致使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常常陷入逆境乃至遭遇失败,因而在左翼乡土小说文本中常常可以见到悲剧,但小说中的革命民众并没有因遭受挫折或者失败而一蹶不振。总之,“悲壮”而不“悲伤”已然成为左翼乡土小说家自觉的审美追求。左翼乡土小说家通常不会在小说文本中赤裸裸地描摹革命暴力,而是通过对暴力的美化使得革命暴力行为不仅不会与血腥屠杀联系起来,反倒会让读者产生愉悦、振奋的审美快感和审美体验。自左翼乡土小说诞生之日起逐渐地将乡土小说引向革命化和政治化的创作道路,从而赋予乡土小说明确的政治内涵和强烈的斗争色彩,实现了继五四乡土小说之后的重大转折,在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贡献。究其实质,左翼乡土小说家并非单单为了迎合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而从事文学创作的,他们的小说文本也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内涵,比起他们的前辈来也的确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左翼乡土小说家扭转了早期革命文学普遍存在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从而为之后将乡土小说引向革命现实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创作的重要一环,虽然左翼乡土小说难免会有所局限,但也自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对于当下的乡土小说创作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当今的乡土小说家需要以开阔的胸怀和宽容的眼光来看待1930年代与京派乡土小说双峰并峙的左翼乡土小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让当下的乡土小说创作少走弯路,以便取得更大的成就。在研究方法上,坚持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相结合,理论剖析和文本细读同时并重,立足于从整体上把握左翼乡土小说,深入研究和阐释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总体特征、表现重心、审美形态以及其文学史意义。通过对于左翼乡土小说与五四乡土小说、京派乡土小说之间的异同比较来总结左翼乡土小说的创作特点,力图通过横向和纵向、历史和逻辑的多元比较与深入辨析来把握左翼乡土小说的意识形态、形式特征和美学样态。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注意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等西方文论的最新成果,借助西方伦理学、美学和文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种理论对左翼乡土小说进行深入剖析,同时注重充分挖掘和运用原始史料和文献资料。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坚持论从史出,力求回到现场触摸历史脉络,从材料中提炼观点。
《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8](2015)在《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涉及的知识、能力训练点众多,只有进行科学、全面地梳理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本专辑力图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的常识、培养的学习能力等。我们将分别从"我知道"和"我会做"两个层面来梳理:"我知道"即小学阶段应该知道和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其中识字写字重在巩固基础,阅读部分旨在扩大
贺莉[9](2014)在《论王尔德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文中研究说明王尔德是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性作家。他短暂一生中,创作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作品写到或提到死亡的地方却很多。通过深入研究他作品中反复书写的死亡片段,我们认为王尔德对死亡有自己特殊的看法。他认为死亡是两种生命形式的转换,是再生。同时,死亡也是爱的实现方式。他的这种死亡意识的产生与长期受到基督教死亡意识的影响和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密切相关,而他对死亡的独特认识是构成他作品凄美意境的重要因素。论文分三章来论述。第一章主要讨论王尔德死亡意识的具体内涵。王尔德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或者消失,而是两种生命形式的转换,是再生。死亡也是爱的实现方式。当爱在现实社会中遇到障碍,不能实现的时候,死是唯一可以跨越障碍的解决办法。死也可以使爱升华为永恒。第二章从艺术的角度讨论王尔德死亡意识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论文认为王尔德一方面选择一些平常审美倾向中很美的意象,比如月亮、玫瑰等,并将这些意象与死亡相连,营造出凄美的死亡意境。另一方面又用平静客观的叙事来化解对死亡的恐惧和悲哀。这就很好的表达了他死亡意识中的死是再生,死是爱的实现的观点。第三章则从王尔德的成长背景和个人独特生命体验中,去追寻他死亡意识产生的原因。论文认为王尔德从小在有浓厚宗教气氛的家庭中长大。这些成长经历使他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基督教死亡复活观和死后升天堂等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他死是再生的死亡意识。而他的同性恋生命体验,让他在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冲突中,在自己内心的挣扎中,在自己与情人的矛盾冲突中备受煎熬,潜意识中产生了死是爱的实现方式的看法,并把它升华和投射到作品中。
赵丽娟,刘翼飞,张静宇,李宁,张帆,王桂艳[10](2014)在《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应该在这样三个方面来把握: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因此,本专辑也力图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需要了解的常识、培养的学习能力等,我们将分别从"我知道"和"我会做"两个层面来梳理。"我知道"即小学阶段应该知道和掌握的所有知识要点,其中识字写字重在巩固基础,阅读部分旨在扩大阅读面
二、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警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警句(论文提纲范文)
(1)重视阅读,放飞梦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博古通今,开启智慧之源 |
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
三、个性化阅读,乐亦无穷 |
四、创设情境,乐在其中 |
(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情况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历程 |
2.1 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 |
2.1.1 良好家风的熏陶是习近平为民情怀的基础 |
2.1.2 立足实际,扎根群众是培养锻炼的工作方法 |
2.1.3 融入群众、团结群众是为民办实事的追求 |
2.2 宁德地区的攻坚脱贫 |
2.2.1 发展人才思想,凝聚群众智慧 |
2.2.2 重视扶贫开发,回应群众诉求 |
2.2.3 注重生态保护,促进持续发展 |
2.3 全面治国理政时期 |
2.3.1 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2.3.2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蕴含的唯物史观 |
2.3.3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新时期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保障 |
第三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基本内涵 |
3.1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是人民 |
3.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
3.1.2 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 |
3.1.3 提升党的民主执政水平要走好群众路线 |
3.2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
3.2.1 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奉行人民至上原则 |
3.2.2 促成社会公正,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
3.2.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人民共享发展 |
3.3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成效由人民评判 |
3.3.1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理论意蕴 |
3.3.2 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是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获得感 |
3.3.3 人民幸福是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成效的价值标准 |
第四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路径 |
4.1 践行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
4.1.1 发展的公平性和正义性是共享的基础 |
4.1.2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共享的前提条件 |
4.2 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 |
4.2.1 扶贫先扶智,从根本上获取生存技能 |
4.2.2 “一带一路”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
4.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 |
4.3.1 整治乡村居住环境,为乡村发展扎牢生态基础 |
4.3.2 塑造乡村文明新风,为乡村发展栽种文化基础 |
4.3.3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乡村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
4.4 重视国际视野,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提供和平的外交环境 |
4.4.1 从国内人民到周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人文关怀 |
4.4.2 从周边环境发展转向全球治理的完善 |
4.4.3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 |
第五章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5.1 理论价值 |
5.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
5.1.2 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逻辑延伸 |
5.2 现实意义 |
5.2.1 为和谐党群关系的构建提供实践依据 |
5.2.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利益主体、实践主体和成果共享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3)生命与历史的写意长卷 ——柯灵散文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柯灵其人其文 |
第一节 柯灵其人 |
第二节 柯灵文学成就概观 |
一、儿童文学 |
二、杂文 |
三、散文 |
四、电影剧本 |
五、小说 |
第三节 作家与编辑双重身份的互动 |
第二章 柯灵散文创作情况 |
第一节 初识三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1930-1936) |
一、苦闷的象征:“水乡记忆” |
二、批判锋芒初露:“城市印记” |
第二节 风雨如磐的岁月(1937-1948) |
一、“炼狱火花”——“孤岛”写生 |
二、“以杂文的形式驱遣愤怒”:杂文创作与文艺副刊 |
三、小结 |
第三节 在激流中寻找位置(1949-1962) |
一、政治与散文创作的交织 |
二、《暖流》与“阵阵寒意” |
第四节 劫后余生的反思(1977-1997) |
一、第二个春天的序幕:反思与批判 |
二、序跋散文 |
三、怀人之什 |
第三章 柯灵散文创作的艺术追求 |
第一节 本真之维 |
一、写真事 |
二、讲真话 |
三、守真理 |
第二节 语言之美 |
一、诗与思相融 |
二、文与声相合 |
三、文与画相契 |
四、雅与俗相间 |
五、用“电影镜头语言”说话 |
第三节 文体多变 |
一、散文小说化 |
二、散文诗化 |
第四章 柯灵散文的意义和价值 |
第一节 柯灵散文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
一、学术价值 |
二、史料价值 |
第二节 置于广阔文化语境中的柯灵散文 |
一、置于老生代散文作家中的柯灵散文 |
二、置于中国百年散文体系中的柯灵散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合文本特点, 改善学生的品行 |
二、找准切入点, 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教育 |
1. 让低年级学生初步感知的道德教育 |
2. 加强中年级学生德育的理性培养 |
3. 升华高年级学生的德育 |
三、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渗透德育 |
(6)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 |
(一) 爱国主义———中国抗战精神的“本性”品格 |
1. 深厚的爱国情感。 |
2. 忠于国家和民族。 |
3. 杀身成仁、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
(二) 自强不息———中国抗战精神的“刚性”品格 |
1.“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之一, 体现了中华文化应有的“刚性”品格。 |
2. 中华传统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生动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刚性”品格。表现在: |
(三) 厚德载物———中国抗战精神的“柔性”品格 |
(四) 艰苦奋斗———中国抗战精神的“韧性”品格 |
三、结语 |
(7)历史、革命与审美—对左翼乡土小说的多元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
二、左翼乡土小说研究现状 |
三、论文研究方法和途径 |
第一章 左翼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的关联及差异 |
第一节 左翼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的内在关联 |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的主要差异 |
第二章 文艺大众化讨论背景下的左翼乡土小说写作 |
第一节 左翼乡土小说语言及句法的本土化 |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对民间歌谣和革命歌曲的汲取和借鉴 |
第三节 大众化讨论对左翼乡土小说风景描写的影响 |
第三章 左翼乡土小说中的伦理图景与革命书写 |
第一节 左翼乡土小说家庭伦理视阈下的革命书写 |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经济伦理视阈下的革命书写 |
第三节 左翼乡土小说政治伦理视阈下的革命书写 |
第四章 左翼乡土小说的身体政治与革命书写 |
第一节 肇始于身体的革命启蒙 |
第二节 对于革命者的身体规训与改造 |
第三节 受难的女性身体及其革命意识的觉醒 |
第五章 左翼乡土小说的革命想象与叙事 |
第一节 责任与担当:左翼乡土小说家为何要“想象”革命 |
第二节 真实与虚构:左翼乡土小说进行革命想象的多重资源 |
第三节 左翼乡土小说革命想象的局限和不足 |
第六章 左翼乡土小说的审美表征及审美形态 |
第一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政治与审美 |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身体美学 |
第三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悲剧美学 |
第四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暴力美学 |
第七章 左翼乡土小说的历史价值、局限及当下意义 |
第一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历史价值 |
第二节 左翼乡土小说存在的局限 |
第三节 左翼乡土小说的当下意义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识字写字 |
★我知道 |
一、走进汉语拼音宝库 |
1. 巩固基本知识。 |
2. 掌握方法与规则。 |
二、打开汉字宝典 |
1. 夯实基础知识。 |
①汉字的偏旁部首。 |
②汉字的笔顺规则。 |
③汉字的间架结构。 |
2. 养成良好习惯。 |
①生活中识字习字的习惯。 |
②正确书写的习惯。 |
③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
3. 掌握正确方法。 |
★我会做 |
一、汉语拼音游乐园 |
二、汉字应用直通车 |
阅读 |
★我知道 |
一、依课标要求,把握阅读训练点 |
二、依据教学实践,剖析阅读方法和技能 |
1. 会读——读出潜关联。 |
(1)读的方式性关联。 |
(2)思维的生成性关联。 |
1前瞻阅读,不同文章不同侧重。 |
2整体梳理,主要内容多样把握。 |
2. 善悟——品出深内涵。 |
(1)品悟文章的情感特征。 |
(2)品味细节的遣词炼句。 |
(3)品悟文体的表达特征。 |
3. 广积——聚沙以成塔。 |
4. 成习——习惯成自然。 |
★我会做 |
一、词句荟萃 |
二、阅读欣赏 |
☆课内阅读 |
片段1: |
片段2: |
片段3: |
片段 4: |
☆课外阅读 |
短文1: |
短文 2: |
短文3: |
短文4: |
短文5: |
短文6: |
短文7: |
短文8: |
短文9: |
短文10: |
短文11: |
习作 |
★我知道 |
一、目标与要求 |
二、方法与技巧 |
1. 写好开头。 |
2. 写好结尾。 |
3. 写好过渡和照应。 |
4. 写好人物。 |
5. 学会叙事。 |
6. 学会景物描写。 |
7. 学会状物。 |
8. 写好想象。 |
9. 写好说明应用类文章。 |
★我会做 |
一、命题作文 |
1. 这就是我。 |
2. 上学路上。 |
3. 发卷子啦。 |
4. 运动会。 |
5. 妈妈,对不起。 |
二、半命题作文 |
1. 我的_____。 |
2. 一个_____的人。 |
3._____变了。 |
4. _____,我想对您说。 |
5. 美丽的_____。 |
三、话题作文 |
四、材料作文 |
五、应用文 |
(9)论王尔德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死亡意识的概念界定 |
二、 王尔德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王尔德作品中死亡意识的内涵 |
第一节 死是再生 |
第二节 死是爱的实现方式 |
第二章 王尔德作品中死亡意识的艺术呈现 |
第一节 凄美的意象 |
第二节 平静超然的叙述 |
第三章 王尔德作品中死亡意识的来源 |
第一节 基督教死亡意识的影响 |
第二节 痛苦爱欲的升华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识字写字 |
★我知道 |
一、我了解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 |
二、我会使用工具书 |
三、我能运用构字法记忆汉字 |
1.利用基本字记忆字形。 |
2.利用部首的变化记忆字形。 |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忆字形。 |
4.利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记忆字形。 |
5.利用会意字练习记忆字形。 |
四、我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义字 |
1.区别同音字。 |
2.区别形近字。 |
3.区别多音多义字。 |
五、我会写一手好字 |
★我会做 |
一、我能根据拼音或汉字完成填空 |
二、我能快速准确的查字典 |
三、形近字组词 |
四、同音字组词 |
1.分别用读音是“yù”的字组词 |
2.填入读音为“bù”的字,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3.用音节“yi”相同的字填空 |
五、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六、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
七、下列词语和段落中有错别字吗?用“\”画去错别字,再按顺序改正在后面( )里 |
八、一字多义,选择正确的代码填在括号里 |
九、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哪些错别字,请把下列广告词中错别字改正过来 |
阅读解理 |
★我知道 |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 |
(一)课内阅读 |
(二)课外阅读 |
二、明确各年段阅读要求 |
第一学段: |
第二学段: |
第三学段: |
三、关注文本内容和言语形式 |
四、阅读文章的一般技巧 |
(一)初读文本大体把握文章概要 |
(二)细读文本品词析句 |
五、养成阅读好习惯 |
★我会做 |
习作 |
★我知道 |
一、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技巧 |
二、写景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技巧 |
三、想象作文的写作技巧 |
(1)看图作文。 |
(2)童话。 |
(3)续写。 |
(4)主题想象作文。 |
四、应用文写作技巧 |
★我会做 |
一、写人记事作文练习题 |
二、想象作文练习题 |
三、应用文作文练习题 |
四、写景状物类练习题 |
四、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警句(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视阅读,放飞梦想[J]. 谢正东. 新课程导学, 2020(23)
- [2]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研究[D]. 王丹丹. 重庆交通大学, 2020
- [3]生命与历史的写意长卷 ——柯灵散文创作论[D]. 王可.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
-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李金. 新课程(小学), 2017(04)
- [5]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J]. 迟成勇,陈蕴鸾.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1)
- [6]论中国抗战精神的文化品格[J]. 迟成勇,陈蕴鸾. 知与行, 2016(10)
- [7]历史、革命与审美—对左翼乡土小说的多元考察[D]. 田丰. 山东大学, 2016(10)
- [8]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J]. 《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编写组.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5(Z1)
- [9]论王尔德作品中的死亡意识[D]. 贺莉. 江南大学, 2014(03)
- [10]小学语文知识概要与学法指导[J]. 赵丽娟,刘翼飞,张静宇,李宁,张帆,王桂艳.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