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板蓝根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一、板蓝根提取纯化及浓缩干燥工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莹[1](2021)在《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以冬春季较多,常见症状有高热、乏力、头痛、咳嗽等多种。柴银颗粒为临床经验方,由半枝莲、柴胡、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忍冬藤七味中药组成,具有透邪泄热、清气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此课题对柴银方饮片鉴定、颗粒制备工艺、颗粒质量标准和初步网络药理学等部分进行研究,为成品的医院机构制剂申报和临床用药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处方饮片研究: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有关规定,对方中半枝莲、柴胡、蒲公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忍冬藤等的来源和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都符合药典标准和要求。颗粒制备工艺研究:对处方药味进行分析后,选择连翘酯苷A、连翘苷、柴胡皂苷d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最佳水提工艺:取处方药味,加水煎煮3次,每次加12倍量水,提取2h,过滤,收集滤液备用。所得滤液采用减压浓缩方式浓缩至相对密度1.10~1.15(70℃),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干燥(0.08Mpa、70℃),粉碎,过筛,得浸膏粉。采用星点-响应面法筛选优化湿法制粒的成型工艺,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为:辅料配比(微晶纤维素:糊精)1:1.2、辅料用量(浸膏粉:辅料)1:1.4、乙醇体积分数72%。水提液、浸膏粉、颗粒质量研究:建立本方水提液、浸膏粉、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分析,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评价其相关性,结果10批柴银方水提液、浸膏粉及颗粒的指纹图谱与各自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指纹图谱中水提液样品标定24个共有峰,浸膏粉和颗粒样品分别都标定22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了其中的5个共有峰(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柴胡皂苷d),同时水提液、浸膏粉、颗粒三者间的相关性较好,成分含量的转移率均大于63%,说明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能用于柴银颗粒的质量控制。颗粒质量标准研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饮片进行了定性鉴别,其中柴胡、连翘、板蓝根、忍冬藤四味药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故将制剂中柴胡、连翘、板蓝根、忍冬藤纳入柴银颗粒质量标准草案。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颗粒剂项下有关规定对颗粒的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等进行了测定和检查,结果都符合要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颗粒中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学考察良好,结果显示绿原酸在0.863μg~8.625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41%,RSD 1.72%;马钱苷在1.106μg~11.064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9.07%,RSD 2.01%;连翘酯苷A在0.834μg~8.340μg范围内与相应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84%,RSD 1.36%。对十批不同批号的颗粒进行了含量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了绿原酸、马钱苷、连翘酯苷A的含量限度标准,暂时确定了每袋颗粒中含绿原酸(C16H1809)不得少于11.05mg、马钱苷(C17H26010)不得少于8.45 mg、连翘酯苷A(C29H36015)不得少于23.40mg。对其中的三批颗粒样品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和加速稳定性试验考察,结果在考察期内制剂质量稳定。稳定性研究部分仍在继续考察。初步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收集柴银方中化学成分和疾病的相关靶标;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 ion数据库获得各成分靶点;收集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利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7.2软件建立共有靶点蛋白互相作用网络和中药-化合物-疾病-靶标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颗粒质量可控,初步网络药理学研究也为后续相关药理作用实验奠定了理论的基础。

唐瑗[2](2020)在《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范化研究 ——以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成药作为我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预防、治疗、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中成药共计9000余个品种。制法是中成药标准规定的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制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作用认识不深,中成药生产工艺研究薄弱、滞后导致中成药标准制法在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制法项中存在部分工艺步骤及相关参数难以以中医药理论解释、固定的工艺参数无法兼顾企业间生产上的客观差异、同给药途径的同处方不同剂型间规定的主要工艺步骤及相关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制法项中规定的固定参数长期未作修订,无法及时反应出生产与管理实际等问题影响制法项的规范化程度,限制中成药制剂质量的提高,亟需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归纳,提出规范化的原则和建议。本课题以四川省已上市的中成药品种对应的国家药品标准制法项规定现状及所存在问题为研究突破口。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品种共计1146个,由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333个。以计算机程序命令的形式分别提取出该333个品种所对应的标准,包括【处方】、【制法】、【规格】、【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等项,并对【制法】中记载的主要工艺步骤及其相关参数归类,建立中成药标准数据库。以数据库中的内容为数据基础,总结中成药标准制法项中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制成量等步骤及相关参数的规定现状。根据规定现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中医药理论、相关研究报道以及中成药标准制法的使用对象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证中成药标准制法项中所存的问题。基于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的规范化工作提供参考。本论文共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思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概述,阐述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品种的剂型分布情况、国家药品标准收载情况(包括历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数变化、制法项变化情况)、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定情况,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展开提供数据支撑;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为中成药标准制法项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制成量等工艺步骤及相关参数的规定现状及问题研究,主要提出中成药标准制法项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具体的工艺参数等进行规定,只需要写明工艺路线的观点,具体的工艺设备、参数应当在生产工艺文件中记载,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作为药品注册审批内容;第七章为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的规范化建议,建议正确区分中成药标准制法与中成药生产工艺,明确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的应然状态。在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的制修过程中要深入探讨应用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尊重经典名方及现代临床方剂制法的实际;完善标准制法项内容撰写原则,建议引入“基准物质”控制概念,增强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的普适性;增加同一给药途径的同处方不同剂型品种制法项统一的原则。

杨辉[3](2019)在《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建立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制定其质量标准,为制剂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补肾固表方中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黄芩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用于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研究。2根据补肾固表方的功能主治及有效成分特性,确定以水为溶媒的提取工艺路线。分别以6种活性成分和多糖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单因素实验法确定浸膏干燥工艺。以吸湿率为指标,优选辅料种类与用量,确定颗粒成型工艺。并依据《中药、天然药物中试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验证3批补肾固表颗粒中试工艺。3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补肾固表颗粒中的补骨脂和防风,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6种指标成分含量。依据2015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颗粒剂项下相关要求进行检查。4对3批补肾固表颗粒中试产品进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1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补肾固表方中6种成分的含量,蒽酮-硫酸比色法可用于测定其多糖含量,方法学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2优选的水提工艺和浸膏干燥工艺为:按处方称取饮片,加8倍量水,微沸提取3次,每次1 h,浸膏采用真空度-0.085 MPa-0.095 MPa的60℃真空干燥。成型工艺为:按干膏粉与蔗糖粉1:0.68比例混匀,以88%(mL/mL)乙醇搅拌,用一号筛制粒,70℃干燥。3批中试工艺验证结果分别为:浸膏得率分别为64.1%、69.2%、64.7%,干膏块得率分别为34.9%、37.3%、33.1%,蔗糖粉/干膏块的比值分别为0.7、0.6、0.8,成品颗粒得率分别为95.2%、97.6%、98.8%。3批中试产品的性状、粒度、溶化性、水分、装量差异、定性鉴别、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3所建立的2种饮片薄层色谱鉴别法和HPLC法同时测定6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可行,并暂定了含量限度,各检查项目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要求。4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补肾固表颗粒在加速试验、中间条件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等3种储存环境下,8个考察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说明本研究确定的中试制备工艺和纯铝复合膜包装可行,初步确定补肾固表颗粒有效期为18个月。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针对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的各分析检测方法科学合理,操作简便,优选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可控,中试产品稳定,为该制剂开发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董蒨蒨[4](2019)在《芩芪口服液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标准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发芩芪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建立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考察芩芪口服液的稳定性。方法:本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对芩芪口服液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考察,以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优化芩芪口服液的提取工艺;通过对芩芪口服液的生药浓度、醇沉浓度和静置时间进行考察,优化芩芪口服液的纯化工艺;通过微生物限度试验确定芩芪口服液的防腐工艺;通过对性状,黄芩、黄芪、板蓝根、连翘、丹参药材的薄层鉴别,相对密度,pH,装量及黄芩苷含量的考察,建立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通过稳定性试验,确定芩芪口服液的有效期。结果:芩芪口服液的工艺优化与质量标准建立结果如下:1.确定芩芪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水与药材重量比10﹕1的比例浸泡药材1.5h后煎煮2次,1.5 h/次,合并水提液过滤并浓缩使生药浓度达到1.5 g·mL-1,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60%,4℃放置12 h后过滤,回收乙醇,用去离子水调节生药浓度为1g·mL-1,4℃放置48 h后过滤,滤液中加苯甲酸钠使其浓度达3‰,灌封。2.根据对芩芪口服液的颜色、状态的观察,确定芩芪口服液的性状为深红褐色液体,有少量沉淀,气清香,味甜,微苦;芩芪口服液的制剂检查结果得出芩芪口服液相对密度不低于1.01;pH在4.6左右;装量不少于标识装量(250 mL)的97%。3.TLC结果显示黄芩、黄芪、板蓝根、连翘、丹参的色谱图清晰,样品色谱图中所显斑点的位置和颜色(或荧光)与对照品、对照药材色谱图的斑点一致,阴性对照位置处没有干扰。结果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年二部)中TLC项的要求,表明此方法适用于芩芪口服液的薄层鉴别。4.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黄芩苷的含量在0.1531μg1.225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6%,RSD为1.29%(n=6);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均不超过2%。结果符合《中国兽药典》(2015年二部)中HPLC项的规定,表明此方法适用于芩芪口服液的含量测定。5.芩芪口服液在加速稳定性试验与长期稳定性试验中各项检测结果稳定,可将保质期暂定为两年。结论:本实验室成功制备了芩芪口服液,经优化后的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成本较低,能够作为芩芪口服液工业化生产的制备工艺;成功建立了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TLC鉴别方法与HPLC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来控制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本实验为后续芩芪口服液的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及扩大临床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白雯[5](2019)在《从提取环节控制清开灵注射液大分子杂质的方法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不同提取温度对清开灵注射液中三种植物性药材的内源性杂质和活性成分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提取温度。方法:(1)采用五种不同的温度提取三种植物性药材,然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备清开灵注射液。(2)利用分子筛原理,用10K超滤管对五种不同温度的三种植物性药材中的大分子含量进行检测。(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操作规范对五种不同温度提取的三种植物性药材及自制的清开灵注射液中的内毒素进行检查。(4)利用指纹图谱对比方法,比较五种不同温度提取的板蓝根和栀子最终提取液主要峰和物质峰的差别。(5)利用组织学微观图片,比较观察五种不同温度提取的板蓝根和金银花药材的组织学差异(6)对三种植物性药材的洗涤液进行检测,得到最佳洗涤时间。结果:(1)不同温度的板蓝根提取液,得到大分子最少的沸腾温度,小分子最多的80℃,考虑小分子/大分子,沸腾温度提取较好。(2)不同温度的金银花提取液,得到大分子最少的是90℃提取法,小分子最多的是80℃,考虑小分子/大分子,90℃提取较好。(3)不同温度的栀子提取液,得到大分子最少的是沸腾温度,得到小分子最多的70℃,考虑小分子/大分子,沸腾温度下提取较好。(4)不同温度的自制清开灵注射液,得到大分子最少的是90℃提取法,小分子最多的是80℃提取法,考虑小分子/大分子,90℃提取较好,其次是沸腾温度。(5)内毒素检查发现三种植物的初提取阶段脂多糖含量较高,但是经过无水乙醇沉淀后,脂多糖已被去除大部分,最终的自制清开灵注射液中,脂多糖含量已很少。(6)指纹图谱检测发现,小分子较多的提取温度,峰面积较大。(7)对三种药材进行洗涤,发现板蓝根的最佳洗涤时间为6分钟;金银花的最佳洗涤时间为15分钟;栀子的最佳洗涤时间为20分钟。结论:结合提取过程中的大小分子检测,综合来看90℃为最佳提取温度,其次是沸腾温度;而从单味药来看,板蓝根和栀子沸腾温度提取较好,而金银花则是90℃提取较好。

徐益清[6](2017)在《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工艺和质量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为提高医院制剂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简称利咽颗粒,由板蓝根、玄参、桔梗、甘草等制成)的质控水平和质量标准,本文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其水提液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和特征图谱,以此优选制备工艺,评价关键工艺过程,提升中药制剂工艺品质。方法:1.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利咽颗粒水提液(简称水提液)中6种有效成分(腺苷、(R,S)-告依春、甘草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甘草酸)的含量。2.利用相同HPLC条件,标定10批水提液共有峰,计算其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评价相似度,建立水提液HPLC特征图谱。3.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6种有效成分转移率和特征图谱为主要指标,优选陶瓷膜分离工艺的水提液浓度、浸膏和颗粒的干燥工艺。4.以6种有效成分损失率和特征图谱为指标,评价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5.建立4种饮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和6种有效成分含量HPLC同时测定法,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颗粒剂"检查"项要求进行检查。结果:1.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水提液中6种成分的含量,分离度、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均良好。2.建立了水提液HPLC特征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物,标定了 19个共有峰,10批水提液与共有模式之间相似度(≥0.914)良好。1~19号峰的相对保留时间规定值为:0.199、0.255、0.261、0.319、0.375、0.435、1.000、2.098、2.122、2.164、2.181、2.224、2.507、2.641、2.806、3.394、3.929、4.002、4.080。3.最优工艺为:膜滤前原液浓度为0.2 g/mL(含生药量);浸膏干燥工艺为真空度-0.085 MPa~-0.095 MPa的60℃真空干燥;颗粒干燥工艺为70℃常压干燥。4.中试工艺过程评价表明:批内4个关键工序的6种有效成分单一工序损失率和全程工序总损失率均不同,浸膏真空浓缩和真空干燥是6种有效成分损失的主要工序,(R,S)-告依春和哈巴俄苷的损失比其余4种成分高,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随工序的增加而降低;批间4个关键工序的6种有效成分总损失率分别为48.15%和50.85%,2批中试工艺的总体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5.建立的利咽颗粒中4种饮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法和6种有效成分含量HPLC同时测定法可行,暂定了含量限度,各"检查"项目均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利咽颗粒水提液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及HPLC特征图谱同时测定方法简便科学。优选的制备工艺合理,该产品制备工艺过程稳定,批间物料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良好,进一步提高了中药制剂工艺品质和质量标准,将为该产品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鲁轮[7](2016)在《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南板蓝根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的干燥根茎及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为我国南方常用中药材,然而国内外有关南板蓝根多糖(Baphicacanthus cusia polysaccharide, BCP)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对南板蓝根多糖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系统化研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对纯化组分进行初步的药理实验研究。为南板蓝根多糖开发出相应的食品、药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ox-Beknken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板蓝根多糖工艺。首先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水料比等实验因素进行考察,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然后按照响应面设计条件进行试验操作,计算二次线性拟合方程,得出最佳理论提取条件,最后根据最佳提取条件进行3次平行提取实验,比较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异,验证理论模型是否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继而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提取南板蓝根多糖。之后对提取所得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52层析柱按极性进行梯度洗脱,并将不同洗脱浓度分离出的洗脱液分类收集、浓缩、醇沉、透析及浓缩干燥,再采用Sephadex G-100层析柱进一步纯化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南板蓝根粗多糖及纯化组分的总糖含量、考马斯亮蓝法测南板蓝根粗多糖及纯化组分的蛋白质含量、硫酸-咔唑法测南板蓝根粗多糖及纯化组分的糖醛酸含量、氯化钡-明胶法测南板蓝根粗多糖及纯化组分的硫酸基含量,以评价南板蓝根多糖的基本理化性质。将最终分离所得纯化多糖与粗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试验,考察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原力测定及金属离子螯合能力,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再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实验,考察BCP对模型小鼠的耳肿胀度和腹腔通透性的影响,以评价南板蓝根多糖的抗炎活性。最后再用MTT法测定南板蓝根多糖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评价南板蓝根多糖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成果:1.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南板蓝根多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设计,然后按照响应面条件进行试验操作,得出二次线性拟合方程为Y=-16.28050-0.31210X1+0.36565X2+1.07600X3-0.009X1X2-0.0096X1X3-0.0022X2X3+0.021160X12-0.00021X22-0.012440X32,回归系数R2=0.9248>0.9,表明该模型相关度好。根据所得到的模型,预测最优工艺条件:BCP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5min,水料比24.5:1(m:v,mL/g),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理论值为8.43%,而其实际为8.37±0.36% (n=3),实际值与理论值较为接近,由此可知,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南板蓝根多糖工艺得到的提取条件参数可靠。2.南板蓝根粗多糖用DEAE-纤维素-52层析柱初步分离出两个组分,分别是去离子水洗脱得B1及0.3 rnol/mL NaCl洗脱得到的B2组分,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柱对2个初步分离出的组分(B1和B2)进一步分离纯化分别得到南板蓝根多糖纯化产物BCP-1和BCP-2。3.粗BCP及其2个不同纯化组分(BCP-1、BCP-2)的基本理化性质如下:①粗BCP中多糖含量为79.07%,在纯化后,多糖含量显着提高。BCP-1中多糖含量为89.71%,BCP-2中多糖含量为92.56%。②粗BCP中蛋白的含量为0.34%,纯化后的组分BCP-1中蛋白质含量为0.23%,BCP-2中蛋白质含量为0.26%。纯化后多糖中蛋白质含量所有降低。③南板蓝根粗多糖中糖醛酸含量为1.60%。纯化后的组分BCP-1中糖醛酸含量为2.24%,BCP-2中糖醛酸含量为2.57%。④南板蓝根粗多糖中硫酸基含量为1.72%。纯化后的组分BCP-1中硫酸基含量为0.76%,BCP-2中硫酸基含量为4.74%,BCP-2中硫酸基含量显着高于粗BCP和BCP-1。4.对粗BCP及其纯纯化组分BCP-1、BCP-2进行抗氧化研究,结果如下:①粗BCP、BCP-1、BCP-2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其中BCP-2清除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浓度为2000μg/mL时,粗BCP、BCP-1、BCP-2、Vc的清除率为66.3%、84.8%、87.4%、80.3%。②粗BCP及其纯化组分的还原能力大小顺序为:Vc>BCP-2>BCP-1>粗BCP。其中BCP-2与Vc在浓度低于120gg/mL时还原力相近;在浓度高于120μg/mL时,Vc的还原力逐渐高于BCP-2;BCP-1的还原能力略高于粗BCP。③粗BCP及其纯化组分的鳌合Fe2+的能力在40μg/mL至2000μg/mL之间均程增长趋势,在这浓度范围内BCP-2鳌合Fe2+的能力最强,粗BCP鳌合Fe2+的能力最弱。Vc及BCP-1鳌合Fe2+的能力在浓度低于120μg/mL时与粗BCP相近。在浓度高于120μg/mL后,Vc、BCP-1鳌合Fe2+的能力渐渐高于粗BCP相近。在浓度低于400μg/mL,BCP-2鳌合Fe2+的能力明显高于Vc和BCP-1。在浓度高于400μg/mL,三者的鳌合Fe2+的能力趋近相同。5.粗BCP对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和醋酸所致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具明显抑制作用。6.粗BCP在体外可有效的抑制人肝癌细胞的活性和细胞增殖。结论:以上研究可知,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BCPT艺参数稳定、可靠;BCP及其纯化组分抗氧化效果明显;BCP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BCP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具有深入研究的实际意义,为进一步开发出相应药品及功能保健品供新的思路。

罗小燕[8](2015)在《蓝芪复方中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测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蓝芪复方中板蓝根、黄芪、淫羊藿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其分子量,为后续蓝芪复方多糖注射剂的制备及免疫活性研究提供实验及物质基础。方法与结果:在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三味药材中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板蓝根:称取适量脱脂板蓝根药材,15倍量蒸馏水浸泡30min、90℃温浸提取2次,每次3 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1倍药材量,5000rpm离心10 min,上清液加入乙醇,使醇沉浓度75%,静置12h,滤过得到醇沉物,加入20倍量蒸馏水复溶醇沉物,得板蓝根多糖液,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2.34%。筛选最佳脱蛋白方法,采用Sevag法除去板蓝根多糖液中的蛋白;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以脱色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D152型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最佳脱色工艺为:D152型大孔弱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时间180min、上样量为1倍柱体积,洗脱流速控制在2mL/min,过滤,收集滤液,测定多糖保留率、蛋白质脱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3.91%、77.19%、61.51%;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的透析袋,透析48h进一步除去板蓝根多糖液中的小分子色素及无机盐;脱色脱蛋白去离子处理的板蓝根多糖液上DEAE-Sephadex A-50凝胶层析柱,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盐进行洗脱后得到板蓝根多糖洗脱流份A、B、C、D、E五个组分,分别上凝胶柱Sephadex G100进一步分离纯化;通过紫外法测定各组分多糖液在260nm及280nm处无吸收峰,说明不含蛋白和核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组分板蓝根多糖洗脱流份的分子量,色谱条件为Shodex OHpak SB-804 HQ 8.0mm×300mm凝胶色谱柱,以100%液相超纯水为流动相;380-ELSD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测得标准葡聚糖分子量的线性关系为lgMr=-1.976RT+19.88,(R2=0.9941),Mr线性范围2.0E+045.0E+05,板蓝根多糖洗脱流份A含3种分子量分别为3.2E+05、1.9E+05、1.1E+05,洗脱流份B含2种分子量分别为2.8E+05、1.8E+05,洗脱流份C含3种分子量分别为3.1E+05、1.7E+05、3.9E+04,洗脱流份D含1种分子量为9.5E+03,洗脱流份E含1种分子量为1.3E+03。黄芪:称取脱脂黄芪适量,加入8倍量蒸馏水浸泡30 min,90℃温浸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5倍药材量,5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清,加入乙醇,使乙醇浓度为70%,静置12h,滤过得到醇沉物,加入20倍量蒸馏水复溶醇沉物,得黄芪多糖液,黄芪多糖的提取率为2.97%。采用sevag法除去黄芪多糖液中的蛋白;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以脱色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d152型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最佳脱色工艺为:d152型大孔树脂进行动态吸附,吸附时间180min、黄芪多糖供试液上样浓度为0.08g/ml、上样量为1倍柱体积,流速控制在1ml/min,过滤,收集滤液,测定多糖保留率、蛋白质脱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96.94%、62.67%、54.96%。采用截留分子量为7000的透析袋,透析24h进一步除去黄芪多糖液中的小分子色素及无机盐;脱色脱蛋白去离子处理的黄芪多糖液上deae-sephadexa-50凝胶层析柱,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盐进行洗脱后得到黄芪多糖洗脱流份a、b两个组分,分别上凝胶sephadexg100进一步分离纯化得三个洗脱流份a1、a2和b;通过紫外法测定各组分多糖液在260nm及280nm处无吸收峰,说明不含蛋白和核酸;黄芪多糖样品液的平均分子量测定条件同板蓝根多糖样品液,检测结果:黄芪多糖洗脱流份a1含1种分子量为1.2e+04,洗脱流份a2含2种分子量分别为1.6e+05、7.5e+04,洗脱流份b含1种分子量为3.4e+04。淫羊藿:称取脱脂淫羊藿适量,加入20倍量蒸馏水浸泡30min,90℃温浸提取2次,每次2h,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至1倍药材量,5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加入乙醇,使乙醇浓度为70%,静置12h,滤过得到醇沉物,加入20倍量蒸馏水复溶醇沉物,得淫羊藿多糖液,淫羊藿多糖的提取率为2.04%。采用sevag法除去淫羊藿多糖液中的蛋白;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以脱色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筛选ads-7大孔吸附树脂静态吸附最佳脱色工艺为:ads-7大孔树脂进行动态吸附,吸附时间180min、淫羊藿多糖供试液上样浓度为0.33g/ml、上样量为1.5倍柱体积,流速控制在1ml/min,过滤,收集滤液,测定多糖保留率、蛋白质脱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88.42%、54.07%、63.59%。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的透析袋,透析24h进一步除去淫羊藿多糖液中的小分子色素及无机盐;脱色脱蛋白去离子处理的淫羊藿多糖液上deae-sephadexa-50凝胶层析柱,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盐进行洗脱后得到淫羊藿多糖洗脱流份a、b、c三个组分,分别上凝胶sephadexg100进一步分离纯化得三个组分段多糖样品液;通过紫外法测定各组分多糖液在260nm及280nm处无吸收峰,说明不含蛋白和核酸;淫羊藿多糖样品液的平均分子量测定条件同板蓝根多糖样品液,检测结果:淫羊藿多糖洗脱流份A含1种分子量为1.3E+05,洗脱流份B含1种分子量为3.5E+05,洗脱流份C含1种分子量为6.2E+03。结论:蓝芪复方中各多糖的提取、纯化、分子量测定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多糖的精制及分子量测定,为后续不同分子量的蓝芪复方多糖注射剂的制备及免疫活性筛选提供实验与物质基础。

毛金强[9](2014)在《抗病毒滴丸的药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抗病毒滴丸是由连翘、板蓝根、石膏、生地黄、石菖蒲、广藿香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滴丸剂,主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患。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处方中各味药的理化性质,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滴丸进行了临床前药学部分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在提取工艺研究中,以连翘苷和挥发油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提取精制工艺为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加8倍量水浸泡1小时,水蒸气蒸馏3小时,收集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β-环糊精为1:7,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3小时);水煎液滤过,药渣和浸泡1小时的其余药材再加分两次加入14倍量水煎煮,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所有滤液,减压浓缩(0.07Mpa,60~70℃)至相对密度为1.15(50℃),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70%,搅拌,低温静置24小时,滤过,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0.07Mpa,60~70℃)至相对密度为1.34(50℃),减压干燥得干浸膏,粉碎成细粉。在成型工艺研究中,以滴丸圆整度、硬度、耐热性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抗病毒滴丸的成型工艺条件。确定工艺为:将干浸膏粉加入到90℃熔融的PEG4000与PEG6000的混合基质中(PEG4000与PEG6000比为1:2,干浸膏粉与基质比为1:1.5),充分混匀,再加入挥发油包合物搅拌均匀,以甲基硅油作冷却液,冷却液温度为20~10℃。料罐温度90℃,滴头温度90℃,滴头内径2.5mm,滴速40~50滴/min,滴头至冷却液面距离为3cm。用石油醚(30~60℃)洗除粘附在丸上的剩余的甲基硅油,整粒,包装。在质量标准研究中,建立了连翘、石菖蒲、板蓝根、广藿香的薄层定性鉴别方法和连翘苷HPLC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K滴丸剂项下要求规定重量差异、溶散时限、微生物限度等项目检查。对三批样品进行了初步稳定性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抗病毒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稳定可控,成品质量基本稳定。

郭维图[10](2014)在《微波提取板蓝根药用成分的产业化成果》文中认为从板蓝根的有效成分入手,分析了当今板蓝根的不同提取技术,介绍了微波提取工艺技术的设计思路与设计依据,并对板蓝根热回流提取、微波连续提取、CME提取与MAE提取的试验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阐述,最终探讨了板蓝根微波连续提取成果的特点。

二、板蓝根提取纯化及浓缩干燥工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蓝根提取纯化及浓缩干燥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及复方研究进展
        1.1 流行性感冒概述
        1.2 中药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2. 柴银颗粒处方分析及其组成药味的研究
        2.1 处方概述
        2.2 处方药味现代研究
    3.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柴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饮片来源及鉴定
        2.2 柴银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2.3 柴银颗粒成型工艺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指纹图谱的柴银方水提液、浸膏粉、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指纹图谱研究
        2.5 水提液-浸膏粉-颗粒含量测定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柴银颗粒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薄层色谱鉴别
        2.3 检查
        2.4 含量测定
        2.5 柴银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2.6 柴银颗粒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银方对流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中药化学成分信息的收集
        1.2 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的预测
        1.3 疾病靶点的收集
        1.4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点的Venny分析
        1.5 潜在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析
        1.6 关键靶点的通路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点
        2.2 有效成分与疾病靶标的Venny分析
        2.3 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的构建
        2.4 筛选关键靶标
        2.5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讨论
创新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范化研究 ——以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1.1 已上市中成药
        1.1.2 中成药标准
        1.1.3 中成药标准制法项
        1.1.4 规范化与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范化
    1.2 研究背景
        1.2.1 中成药标准制法项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2 中成药标准制法项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建立相关研究用数据库
        1.3.2 总结归纳中成药标准制法项所存在的问题
        1.3.3 提出制法项规范化建议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分类研究法
        1.5.3 对比研究法
第二章 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概述
    2.1 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基本情况统计
        2.1.1 批准文号、品种及生产企业数统计
        2.1.2 剂型分布情况统计
    2.2 国家药品标准收载情况统计
        2.2.1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情况
        2.2.2 历版《中国药典》收载情况
第三章 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提取工艺规定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概念
    3.2 规定现状
        3.2.1 提取方法规定现状
        3.2.2 提取溶媒规定现状
        3.2.3 提取工艺相关参数规定现状
        3.2.4 同给药途径的同处方不同剂型间提取工艺规定现状
    3.3 问题分析
        3.3.1 同给药途径的同处方不同剂型间提取工艺不同缺乏合理性
        3.3.2 规定的部分提取工艺参数与中医药理论不符
        3.3.3 制法项中规定具体的提取工艺参数缺乏必要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浓缩工艺规定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概念
    4.2 规定现状
    4.3 问题分析
        4.3.1 制法项中浓缩终点的具体控制缺乏必要性
        4.3.2 浓缩的具体表述方式缺乏统一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分离纯化工艺规定现状及问题分析
    5.1 概念
    5.2 规定现状
    5.3 问题分析
        5.3.1 部分制剂醇沉工艺的规定缺乏必要性
        5.3.2 固定的醇沉工艺参数缺乏必要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制成量规定现状及问题
    6.1 概念
    6.2 规定现状
    6.3 问题分析
        6.3.1 部分制剂制成量缺乏明确性
        6.3.2 部分制剂制成量单位的确定无法满足企业间生产实际
        6.3.3 同处方不同剂型间制成量的规定未能有效协调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范化建议
    7.1 区分中成药标准制法项与中成药生产工艺
    7.2 梳理中成药标准制法项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7.3 加强中医药理论在中成药制法项中的指导
        7.3.1 探讨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
        7.3.2 加强经典名方及现代临床方剂制法的遵循
    7.4 完善制法项制定原则
        7.4.1 引入“基准物质”控制理念
        7.4.2 增加同处方不同剂型品种制法项制定原则
        7.4.3 制法撰写模板建议
    7.5 简化已上市中成药工艺变更申报要求
    7.6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3)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补肾固表方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HPLC同时测定6 种指标成分方法的建立
        2.2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优选及中试工艺验证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水提取工艺优选
        2.2 浸膏干燥工艺优选
        2.3 补肾固表颗粒成型工艺优选
        2.4 补肾固表颗粒中试工艺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补肾固表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补肾固表颗粒中6 种指标成分含量HPLC同时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补肾固表颗粒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初步稳定性试验及考察指标检测方法
        2.1 加速试验方法
        2.2 中间条件加速试验方法
        2.3 长期试验方法
        2.4 考察指标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加速试验结果
        3.2 中间条件加速试验结果
        3.3 长期试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芩芪口服液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标准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文献综述
    1 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
        1.2 EMCV的研究进展
        1.3 中药治疗VMC
    2 处方中单味中药的研究进展
        2.1 黄芩
        2.1.1 化学成分研究
        2.1.2 药理作用研究
        2.2 黄芪
        2.2.1 化学成分研究
        2.2.2 药理作用研究
        2.3 板蓝根
        2.3.1 化学成分研究
        2.3.2 药理作用研究
        2.4 连翘
        2.4.1 化学成分研究
        2.4.2 药理作用研究
        2.5 丹参
        2.5.1 化学成分研究
        2.5.2 药理作用研究
        2.6 蒲公英
        2.6.1 化学成分研究
        2.6.2 药理作用研究
    3 口服液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的研究现状
        3.1 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3.1.1 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3.1.2 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3.2 口服液质量控制的研究
        3.2.1 显微鉴定法
        3.2.2 UV
        3.2.3 IR
        3.2.4 TLC
        3.2.5 HPLC
        3.2.6 GC
        3.2.7 HPCE
前言
试验部分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主要试剂及材料
        1.2 主要试验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芩芪口服液的工艺
        2.1.1 吸水率的考察
        2.1.2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1.3 芩芪口服液提取工艺的考察
        2.1.4 芩芪口服液醇沉工艺的考察
        2.1.5 芩芪口服液的水沉工艺
        2.1.6 芩芪口服液的防腐工艺
        2.2 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建立
        2.2.1 性状
        2.2.2 黄芩薄层方法研究
        2.2.3 黄芪薄层方法研究
        2.2.4 板蓝根薄层方法研究
        2.2.5 连翘薄层方法研究
        2.2.6 丹参薄层方法研究
        2.2.7 相对密度
        2.2.8 pH
        2.2.9 装量
        2.2.10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2.3 芩芪口服液的稳定性试验
        2.3.1 加速稳定性试验
        2.3.2 长期稳定性试验
    3.结果与分析
        3.1 芩芪口服液工艺考察结果
        3.1.1 吸水率的结果
        3.1.2 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
        3.1.3 醇沉工艺的优化结果
        3.1.4 水沉工艺的优化结果
        3.1.5 防腐工艺的结果
        3.2 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建立
        3.2.1 性状
        3.2.2 薄层色谱鉴别
        3.2.3 检查
        3.2.4 黄芩苷的含量测定结果
        3.2.5 质量标准草案
        3.3 稳定性研究
        3.3.1 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
        3.3.2 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
    4.讨论
        4.1 芩芪口服液的工艺研究
        4.2 芩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建立
    5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附件

(5)从提取环节控制清开灵注射液大分子杂质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仪器与材料
    1.实验仪器
    2.实验材料
    3.实验试剂
第二部分 板蓝根、金银花、栀子洗涤脂多糖的限量检查(鲎试剂盒)
    1.板蓝根药材的预处理
    2.金银花药材的预处理
    3.栀子药材的预处理
第三部分 板蓝根的处理
    1.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物的制备
    2.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物的浓缩
    3.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物的纯化
    4.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物的大小分子定量计算
    5.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物样品的脂多糖检测
    6.五种不同温度板蓝根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检测
    7.五种不同温度提取的板蓝根微观组织图片观察
第四部分 金银花的处理
    1.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
    2.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物的浓缩
    3.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物的纯化
    4.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物的大小分子定量计算
    5.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物样品的脂多糖检测
    6.五种不同温度金银花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检测
    7.五种不同温度提取的金银花微观组织图片观察
第五部分 栀子的处理
    1.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物的制备
    2.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物的浓缩
    3.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物的纯化
    4.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物的大小分子定量计算
    5.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物样品的脂多糖检测
    6.五种不同温度栀子提取液的指纹图谱检测
第六部分 珍珠母粉、水牛角粉的处理
    1.珍珠母水解液的制备
    2.水牛角粉水解液的制备
    3.珍珠母、水牛角两混液的制备
    4.珍珠母粉、水牛角粉混液各步骤的大小分子含量
第七部分 清开灵注射液制备与检测
    1.方法
    2.大小分子的检测
    3.脂多糖的检测
    4.指纹图谱的检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引用文献
致谢

(6)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工艺和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单味饮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HPLC条件优选
        2.6 方法学验证
        2.7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6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水提液H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单味饮片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特征图谱HPLC条件
        2.6 方法学验证
        2.7 特征图谱的建立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制备工艺优选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陶瓷膜分离前水提液浓度优选研究
        2.2 浸膏干燥工艺优选研究
        2.3 颗粒干燥工艺优选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评价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制备工艺
        2.2 制备工艺流程图
        2.3 色谱条件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制备工艺过程考察
        2.6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试工艺过程比较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
        2.2 鉴别
        2.3 检查
        2.4 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HPLC同时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南板蓝根研究概况
    1.2 多糖研究概况
        1.2.1 南板蓝根多糖的研究进展
        1.2.2 植物多糖提取方法方法的研究
        1.2.3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1.2.4 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1.3 小结
第二章 南板蓝根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2.1 材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方法及除蛋白
        2.2.2 多糖含量测定
        2.2.3 南板蓝根多糖提取过程中的单因素影响研究
        2.2.4 咱应面实验设计及优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多糖检测考察结果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2.3.3 模型预测及统计分析
        2.3.4 等高线图及响应面图分析
        2.3.5 提取参数优化及模型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板蓝根粗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基本理化性质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多糖的分离纯化
        3.2.2 粗多糖及纯化多糖组分的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粗多糖初步分离结果
        3.3.2 粗多糖进一步纯化结果
        3.3.3 南板蓝根粗多糖及纯化产品的基本理化性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板蓝根多糖抗氧化活性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南板蓝根多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测定
        4.2.2 南板蓝根多糖还原潜力测定
        4.2.3 南板蓝根多糖金属离子鏊合能力的测定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活性结果
        4.3.2 南板蓝根多糖还原力测定结果
        4.3.3 南板蓝根多糖金属离子鳌合能力的测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板蓝根多糖抗炎作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供试品
        5.1.3 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南板蓝根粗多糖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2.2 南板蓝根粗多糖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
        5.2.3 统计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南板蓝根粗多糖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影响实验结果
        5.3.2 南板蓝根粗多糖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影响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南板蓝根粗多糖抗体外抗肿瘤活性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肿瘤细胞的培养
        6.2.2 肿瘤细胞的铺板
        6.2.3 MTT法测定粗BCP抑制率
        6.2.4 计算公式
        6.2.5 数据处理
    6.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蓝芪复方中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意义
    2 中药多糖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中药多糖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中的研究进展
    4 多糖在提取、纯化、分子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板蓝根、黄芪、淫羊藿粗多糖的提取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剂与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2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3 色素测定方法的建立
        2.4 板蓝根多糖的提取
        2.4.1 板蓝根药材的脱脂处理
        2.4.2 板蓝根多糖醇沉浓度的筛选
        2.4.3 板蓝根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2.4.4 验证试验
        2.5 黄芪多糖的提取
        2.5.1 黄芪多糖的脱脂处理
        2.5.2 黄芪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5.3 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2.6 淫羊藿多糖的提取
        2.6.1 淫羊藿多糖的脱脂处理
        2.6.2 淫羊藿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2.6.3 淫羊藿多糖最佳提取工艺验证试验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第二章 板蓝根、黄芪、淫羊藿多糖的分离及纯化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剂与试药
        1.2 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板蓝根多糖的分离纯化
        2.1.1 板蓝根多糖脱蛋白方法筛选
        2.1.2 板蓝根多糖脱色工艺的研究
        2.1.3 板蓝根多糖纯化工艺研究
        2.1.4 凝胶柱层析纯化板蓝根多糖
        2.1.5 紫外光谱鉴定板蓝根多糖纯度
        2.2 黄芪多糖的分离纯化
        2.2.1 黄芪多糖的脱蛋白处理
        2.2.2 黄芪多糖脱色研究
        2.2.3 透析法除去小分子化合物
        2.2.4 凝胶柱层析纯化黄芪多糖
        2.2.5 紫外光谱鉴定黄芪多糖纯度
        2.3 淫羊藿多糖的分离纯化
        2.3.1 淫羊藿多糖的脱蛋白处理
        2.3.2 淫羊藿多糖脱色研究
        2.3.3 透析法除去小分子化合物
        2.3.4 凝胶柱层析纯化淫羊藿多糖
        2.3.5 紫外光谱鉴定淫羊藿多糖纯度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第三章 板蓝根、黄芪、淫羊藿多糖分子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1.1 试药
        1.2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2 方法与结果
        2.1 多糖分子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溶液的制备
        2.1.2 色谱条件的设定
        2.1.3 多糖分子量标准曲线的制备
        2.1.4 仪器精密度试验
        2.1.5 样品稳定性实验
        2.1.6 多糖样品分子量的测定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总结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抗病毒滴丸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
        1.1.1 病毒性感冒解析
        1.1.2 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治疗
    1.2 处方药物的文献研究
        1.2.1 处方的来源、组成及研究
        1.2.2 处方中药物的文献研究
    1.3 中药滴丸剂的研究现状
        1.3.1 中药滴丸剂的特点
        1.3.2 滴丸的基质和冷凝剂
        1.3.3 滴丸的生产的工艺控制
第二章 药材及辅料来源与质量检查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和试药
    2.2 药材来源及质量检查
        2.2.1 连翘
        2.2.2 板蓝根
        2.2.3 石膏
        2.2.4 生地黄
        2.2.5 石菖蒲
        2.2.6 广藿香
    2.3 辅料来源及质量检查
        2.3.1 聚乙二醇4000
        2.3.2 聚乙二醇6000
        2.3.3 β-环糊精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抗病毒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和试药
    3.2 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选
        3.2.1 试验方法的设计
        3.2.2 投料形式考察
        3.2.3 浸泡与蒸馏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3.2.4 加水量对挥发油提取的影响
        3.2.5 挥发油提取条件验证
    3.3 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选
        3.3.1 包合方法
        3.3.2 正交试验的设计
        3.3.3 挥发油包合率的测定
        3.3.4 验证
    3.4 水提工艺的优选
        3.4.1 正交试验的设计
        3.4.2 测定方法和结果
        3.4.3 最佳工艺验证
    3.5 纯化工艺的优选
        3.5.1 方法与结果
        3.5.2 验证
    3.6 浓缩与干燥工艺的研究
        3.6.1 浓缩方法的选择
        3.6.2 浓缩的稠膏相对密度的选择
        3.6.3 干燥方法的选择
    3.7 成型工艺的优选
        3.7.1 基质与冷却液的筛选
        3.7.2 滴丸滴制参数的优选
    3.8 冷却液的洗除工艺
    3.9 中试生产
    3.10 抗病毒滴丸制备工艺流程图
第四章 抗病毒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仪器
        4.1.2 试剂和试药
    4.2 鉴别
        4.2.1 连翘TLC鉴别
        4.2.2 石菖蒲TLC鉴别
        4.2.3 板蓝根TLC鉴别
        4.2.4 广藿香TLC鉴别
    4.3 检查
        4.3.1 重量差异
        4.3.2 溶散时限
        4.3.3 微生物限度
    4.4 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4.4.1 色谱条件
        4.4.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4.3 线性关系考察
        4.4.4 专属性试验
        4.4.5 精密度试验
        4.4.6 稳定性试验
        4.4.7 重复性试验
        4.4.8 加样回收率试验
        4.4.9 样品测定
    4.5 质量标准(草案)
第五章 抗病毒滴丸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5.1 试验材料
        5.1.1 仪器
        5.1.2 试剂和试药
    5.2 考察方法
    5.3 检测项目及结果
        5.3.1 性状
        5.3.2 鉴别
        5.3.3 重量差异
        5.3.4 溶散时限
        5.3.5 含量测定
        5.3.6 微生物限度
    5.4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剂型选择
    6.2 制备工艺
    6.3 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6.4 创新和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微波提取板蓝根药用成分的产业化成果(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板蓝根的有效成分
2 板蓝根有效成分的提取
3 微波提取工艺技术的设计思路与设计依据
4 应用微波连续提取装备的试验研究成果
    4.1 板蓝根的热回流提取
    4.2 板蓝根的微波连续提取
        4.2.1 微波连续提取中试试验设备概况
        4.2.2 微波连续提取中试过程及相关参数
        4.2.3 板蓝根有效成分分析
    4.3 CME (传统) 提取与MAE (微波辅助) 提取比较
        4.3.1 CME (传统) 提取与MAE (微波辅助) 提取的提取率比较
        4.3.2 CME (传统) 提取与MAE (微波辅助) 提取的经济比较
        4.3.2.1 板蓝根微波提取工序能源消耗
        4.3.2.2 板蓝根热回流提取工序能源消耗
        4.3.2.3 CME提取与MAE动力成本比较
5 板蓝根微波连续提取成果的特点
    5.1节能效果显着
    5.2 提取率及目标组分含量高
    5.3 周期短、效率高
    5.4 物耗降低, 提高药材利用率
    5.5生产区污染物排放显着降低, 周围环境明显改善[10]
    5.6电与微波的易控性, 便于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
    5.7微波提取安全可靠
    5.8 技术先进, 机组性价比高
    5.9 操作连续化提高设备生产能力
6 结语

四、板蓝根提取纯化及浓缩干燥工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柴银颗粒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D]. 陈佳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已上市中成药标准制法项规范化研究 ——以四川省已上市中成药为例[D]. 唐瑗.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3]补肾固表颗粒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 杨辉.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芩芪口服液的工艺研究与质量标准建立[D]. 董蒨蒨.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从提取环节控制清开灵注射液大分子杂质的方法学研究[D]. 白雯.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 [6]基于特征图谱技术的复方板蓝根利咽颗粒工艺和质量研究[D]. 徐益清.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7(02)
  • [7]南板蓝根多糖提取、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鲁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8]蓝芪复方中多糖的纯化及分子量测定[D]. 罗小燕. 广东药学院, 2015(02)
  • [9]抗病毒滴丸的药学研究[D]. 毛金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10]微波提取板蓝根药用成分的产业化成果[J]. 郭维图. 机电信息, 2014(23)

标签:;  ;  ;  ;  ;  

板蓝根的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