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强,邱泽武[1](2021)在《警惕有机磷中毒致死性合并症》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OPs)是最常用的农药之一, 全球每年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OPP)死亡大约25万人, 占中毒总死亡人数的30%[1]。AOPP仍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中毒, AOPP的平均病死率虽已在15%以下, 但AOPP致死绝对人数仍居第1位[2]。《
马爽[2](2021)在《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基于临床资料分析农药种类、农药危害性、服毒量、混合农药种类与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关系,全面分析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筛选强烈自杀意图患者、“二次”自杀高危人群和临床干预方案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225名有意性APP患者展开调查。研究以居民健康状况访谈问卷、Beck自杀意图量表、生活事件量表、Duck社会支持量表、心理扭力量表、Dickman冲动性量表、特质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Beck绝望量表等作为调查工具。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结果1.有意性APP患者基本资料有意性APP患者中男性93人,女性114人,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22;年龄在12~81岁之间,其中12-34岁患者居多(51.2%);居住农村患者居多(88.4%);文化程度从文盲到大专/大学,其中初中患者居多(40.1%),文盲占比6.8%;平均受教育年限7.99年;已婚及其他患者居多(72.0%);职业以农民居多(29.0%);无宗教信仰患者居多(90.3%);在APP前有自杀未遂史的占比15.9%,没有自杀未遂史的占比84.1%;在APP前患有未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占比21.7%,未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占比78.3%。2.口服高致死性农药自杀未遂患者临床特征1)在所有有意性APP患者中毒类型中,除草剂类中毒最多(64.6%),其中百草枯中毒占比40.3%;杀虫剂类次之(18.0%),其中有机磷类占比14.5%;杀鼠剂类占比4.0%。2)在有意性APP患者中,极度危险农药中毒近一半,共计97人,占比57.1%;中度危险及其他农药中毒次之,共计57人,占比33.5%;高度危险农药中毒共计16人,占比9.4%。3)患者服毒量介于10ml至600ml之间,中位服毒量70ml。服毒量小于30ml人数居多(34.0%);服毒量在90~120(ml)范围人数次之,占比22.0%;服毒量超过90ml人数占比44.7%;服毒量超过210ml的有意性APP患者占少数(6.7%)。4)200例有意性APP患者中,2种及以上农药中毒18人,占比9.0%;单纯服用一种农药的患者居多,占比91.0%。3.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本研究中,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实际得分范围0-28分,平均得分14.23±6.22分;其中客观部分平均得分7.06±3.49分,主观部分平均得分7.17±3.65分。客观部分中“寻求帮助”条目平均得分最高(1.55±0.77分),有72.0%的有意性APP患者在行动之前未与可能帮助自己者联系过或告知自杀企图。客观部分中隔离性得分为1.38±0.76分,有超过一半的有意性APP患者采取自杀行为时附近无人,占比55.1%。主观部分“对待自杀尝试行为的认真程度”条目得分最高(1.50±0.68分),有60.4%的有意性APP患者是认真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4.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区、婚姻状况、职业、自杀未遂史、有意性APP前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经济状况、家庭地位、社会支持、近一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心理扭力、绝望、冲动、焦虑、抑郁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得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54岁年龄组自杀意图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学生自杀意图水平高于农民和个体户的自杀意图水平(P<0.05)。混合服用多种农药的有意性APP患者与单纯服用一种农药的有意性APP患者相比自杀意图得分更高(P<0.05)。有意性APP患者服毒量与自杀意图呈正相关关系(r=0.551,P<0.001)。5.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居住地区、冲动、绝望、抑郁、心理扭力和社会支持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居住在城市、绝望、抑郁、心理扭力是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危险性因素,已婚、冲动、社会支持是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保护性因素。服毒量、混合农药种类对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服毒量越高患者,其自杀意图得分越高(P<0.001),同时混合服用多种农药的患者与单纯服用一种农药患者相比自杀意图更强烈(P=0.021)。结论1.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平均得分14.23±6.22分,明显高于以往中国农村严重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图得分。2.未婚、居住在城市、服毒量较大、同时混合多种农药中毒的有意性APP患者,其自杀意图水平较高,临床上应注意对此类患者进行筛查和及时有效的干预。3.患者的抑郁状况、绝望水平、心理扭力水平会影响自杀意图水平,对于抑郁、绝望、心理扭力水平较高的患者,在躯体治疗的同时应该给予适当心理干预治疗,从而促进疾病康复,并尽可能降低其重复自杀的发生率。4.冲动和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干预方法应与其他患者进行区分。
高雅,王欣,李培,李梅莉[3](2021)在《2009至2018年天津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天津市农药中毒的现状、发病规律及其特点,为制定农药中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8月,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相关农药中毒报告卡,以天津市2009至2018年农药中毒病例共计864例为研究对象,以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至2018年天津市共报告农药中毒死亡病例56例,病死率6.48%(56/864);其中生产性农药中毒166例(病死率19.21%),非生产性农药中毒698例(病死率80.79%),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P<0.05)。2012年农药中毒病例最多(144例),2018年最少(48例)。病例分布主要集中在蓟州区(312例)、宝坻区(247例)和津南区(140例),共计699例(80.90%)。中毒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其中非生产性农药中毒各月均有发生,生产性农药中毒集中发生在4~8月中毒发生。年龄以35~44岁最多(188例,21.76%),15岁以下最少(8例,0.93%)。药品类型以杀虫剂类最多(551例,63.77%),各年龄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46.09,P<0.05)。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教及监管工作,提高农民危害认知及自我防护意识,以减少和预防本市农药中毒的发生。
袁桂艳[4](2021)在《急性农药中毒检测和百草枯中毒代谢组学及其肺损伤药物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急性农药中毒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其临床明确诊断、精准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者致力研究和解决的领域。当前,急性农药中毒以有机磷类和百草枯中毒为主。百草枯毒性剧烈,尚无特效解毒剂,中毒危害大,病死率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已明令禁止,但仍存在违法违规销售、使用,因误服误用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本研究旨在建立包括有机磷类及百草枯在内的常见急性农药中毒的体内毒物定量检测方法:采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进行研究,寻找百草枯中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从代谢层面揭示其毒理机制,预测治疗靶点;以人肺成纤维细胞和百草枯小鼠中毒模型为研究对象,在体外、体内探讨百草枯肺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考察丹皮酚对百草枯所致肺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旨在为急性农药中毒的明确诊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百草枯毒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开发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1.建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血浆毒物定量检测方法和技术平台。根据中毒频率、临床需求及理化性质,筛选检测农药种类和检测方法。(1)采用HPLC-DAD法同时检测人血浆中百草枯和敌草快浓度。血浆样本采用Waters OASIS WCX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处理,以75mmol/L庚烷磺酸钠(含0.1mol/L磷酸):乙腈=87:13(v:v,三乙胺调pH3.0)为流动相,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250 ×4.6mm,5μm)色谱柱进行分离,在200~400nm范围内进行全波长扫描,百草枯检测波长257nm,敌草快检测波长310nm,柱温室温,流速1.0mL/min。收集临床上疑似百草枯和敌草快中毒的患者血浆样本,采用建立的方法进行分析。(2)采用GC-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敌敌畏、毒死蜱、乙草胺、莠去津和硫丹浓度。血浆样本采用乙腈沉淀蛋白,无水硫酸钠脱水的方法进行处理,以龙脑为内标,以HP-5MS毛细管柱(30m× 0.25 mm × 0.25μm)为分离柱,程序升温。采用ESI离子源,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检测敌敌畏、乙草胺、莠去津、毒死蜱、α硫丹和β硫丹。收集临床疑似急性农药中毒的患者血浆样本,采用本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农药种类及体内浓度。不断扩展毒物检测种类,建立服务临床和患者的毒物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平台。2.采用UPLC-Q Exactive MS技术进行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毒理机制、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血浆样本采用蛋白沉淀方法进行处理,以甲醇为沉淀剂,以Thermo Hypersil GOLD(100×2.1 mm,1.9 μm)为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PCA、PLS-DA等对所得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将代谢物信息导入MetaboAnalyst 4.0在线分析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3.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丹皮酚对百草枯肺毒性的干预作用及机制。(1)细胞实验:以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为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筛选百草枯和丹皮酚作用于细胞的最佳浓度,考察百草枯和/或丹皮酚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H-DA探针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SOD、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蛋白Nrf2、NF-κB和凋亡蛋白Bcl 2、Bax、Cleaved-caspase 3的表达。(2)动物实验: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组(100mg/kg)和百草枯(100mg/kg)+丹皮酚组(50mg/kg),百草枯灌胃给药后2h、24h、48h、72h灌胃给予50mg/kg丹皮酚,观察10日,第11日处死小鼠,取肺脏,称重,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相关指标GSH、MDA、SOD、TNF-α和IL-1β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蛋白 Nrf2、NF-κ:B和凋亡蛋白 Bcl 2、Bax、Cleaved-caspase 3 的表达。结果1.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血浆毒物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1)HPLC-DAD法同时测定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5~20μg/mL,百草枯LLOQ的精密度为16.49%(<20%),其余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 14.14%,提取回收率分别在95.38~103.97%和94.79~98.40%范围内,百草枯和敌草快在各种存储条件下均稳定。在临床送检的疑似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浆样本中,127份检出百草枯,浓度范围为0.10~20.62 μg/mL(均值为3.60μg/mL),20份检出敌草快,浓度范围0~26.59μg/mL(均值为4.72 μg/mL),包含5份血浆样本同时检出百草枯和敌草快。(2)GC-MS同时测定敌敌畏、乙草胺、莠去津、毒死蜱、α硫丹和β硫丹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5~l0μg/mL。平均回收率均在86.8~106.5%范围内。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4.5%。敌敌畏在血浆中不稳定,室温放置2h即可降解50%,经历2次冻融循环降解约20%,-20℃放置7天和17天降解约15%~20%,其余存储条件稳定性较好。乙草胺、莠去津、毒死蜱、α-硫丹和β-硫丹在设定的各种存储条件下稳定性都较好。在临床送检的疑似急性农药中毒的患者血浆样本中,13份检出敌敌畏,6份检出莠去津,平均浓度分别为0.289μg/mL和0.261μg/mL,1份检出乙草胺,浓度为0.153μg/mL。硫丹和毒死蜱未检出。通过对中毒毒物种类分析发现,临床急性农药中毒以百草枯最多,敌草快次之,敌敌畏第三。2.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共发现包括5-氯-4-氧代-L-去甲缬氨酸、苯丙氨酸、3,4-二羟基苯乙酸、亚油酸肉碱、Lyso PE(0:0/22:6(4Z、7Z、10Z、13Z、16Z、19Z))、D-鞘氨醇、PC(18:3(9Z,12Z,15Z)/18:2(9Z,12Z))、花生四烯酸、胆红素等在内的14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分析显示,百草枯中毒可影响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影响花生四烯酸、苯丙氨酸、甘油磷脂、卟啉和叶绿素代谢通路。提示百草枯中毒可干扰机体的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从而引起人体肺脏、肝脏和肾脏的损伤。3.丹皮酚可通过激活Nrf2、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百草枯对HFL1细胞及小鼠肺脏的损伤。(1)细胞实验:CCK8实验结果显示,百草枯和丹皮酚作用于HFL1细胞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50μM和50μM,百草枯能显着抑制HFL1细胞的增殖能力,而丹皮酚可减弱百草枯的这种抑制能力;百草枯和/或丹皮酚作用于细胞24h后,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百草枯+丹皮酚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2.96%和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百草枯+丹皮酚组ROS水平明显低于百草枯组。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SOD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NF-a和IL-1β mRNA表达明显升高,而百草枯+丹皮酚组与百草枯组相比,SOD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NF-α和IL-1β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增加了 NF-κB主要亚基p65、p-p65及Bax、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降低了 Nrf2和Bcl 2蛋白的表达,而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丹皮酚组情况有所改善,p65、p-p65、Bax、Cleaved-caspase 3 蛋白活性被抑制,Nrf2 和 Bcl 2蛋白活性被增强。(2)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小鼠的W/D比值及肺损伤病理评分明显增高,百草枯+丹皮酚组W/D 比值明显低于百草枯组;HE染色结果显示百草枯组肺组织结构受损明显,组织中局部可见肺泡壁重度增厚,结缔组织显着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浸润,而百草枯+丹皮酚组情况明显改善;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显着增加,而丹皮酚联合给药组与百草枯组相比,肺组织细胞凋亡显着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GSH和SOD含量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而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丹皮酚组GSH和SOD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TNF-α和IL-1β含量显着增加,而百草枯+丹皮酚组相对于百草枯组含量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百草枯组p65、p-p65、Bax、Cleaved-caspase 3 蛋白表达明显增加,Nrf2 和 Bcl 2 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与百草枯组相比,百草枯+丹皮酚组p65、p-p65、Bax、Cleaved-caspase 3 蛋白表达显着 降低,Nrf2 和 Bcl 2 蛋白表达显着增加。结论1.本研究建立的急性农药中毒的体内毒物定量检测方法HPLC-DAD和GC-MS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操作简单、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送检的疑似百草枯、敌草快、敌敌畏、乙草胺、莠去津、毒死蜱和硫丹等毒物的筛查及浓度测定,可为临床急性农药中毒的明确诊断、精准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还有助于进一步增加、扩展毒物检测种类,丰富、完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的毒物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平台。2.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发现了百草枯中毒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能影响的机体代谢通路,可用于辅助临床百草枯中毒的诊断,并提供治疗靶点,提示临床可采取治疗措施尽快恢复机体花生四烯酸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或代谢水平,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3.体外、体内研究均证实百草枯可引起HFL1细胞和小鼠肺脏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Nrf2、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丹皮酚可通过激活Nrf2、抑制NF-κB信号通路缓解百草枯引起的HFL1细胞和小鼠肺脏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缓解百草枯对HFL1细胞和小鼠肺脏的损伤,提示丹皮酚具有临床治疗百草枯中毒的潜在价值,可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朱国优,兰乃祥,李鹤云,周立[5](2021)在《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的救治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资料,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36例)和B组(42例),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行常规剂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治疗,B组行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4、24 h)血浆胆碱酯酶(CHE)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两组患者昏迷苏醒时间、CHE复常时间、治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和治愈率。结果:A组有1例敌敌畏口服中毒患者治疗后12 h死亡,B组治疗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CHE水平和GCS评分组间、时间、交互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 h CHE水平和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24 h CHE水平和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后4 h(P <0.05),且与A组相比,B组患者治疗后4 h和24 h的CHE水平和GCS评分更高(P <0.05); B组患者昏迷苏醒、CHE复常和治愈时间均短于A组(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患者采用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能够提高血浆CHE活性,促进患者清醒,缩短治疗时间,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和中间型综合征。
唐晓丽[6](2021)在《血浆对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在基层医院常见,死亡率也相对较高,通过给予重症患者输注冰冻血浆治疗,观察输血浆的临床效果,借此评估能否改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5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中毒患者均符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2016)》的诊断标准。依据患者是否输血浆分为血浆组(n1=28)和无血浆组(n2=27),血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入院后一周之内给予了200~800m L不等的冰冻血浆输注。以入院后第7天为疗效终点,观察患者第7天血浆胆碱酯酶水平、第7天脱机拔管率,以及出院时复能剂的总使用量,平均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入院时在性别、年龄、中毒剂量、首次医疗接触时间、毒物种类等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组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输血浆后胆碱酯酶水平较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浆组患者复能剂的使用量与无血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浆组入院后第7天脱机拔管率、平均住院时间及预后与无血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输注血浆可以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提供外源胆碱酯酶,提升血浆胆碱酯酶水平减少,从而复能剂的用量。虽然本实验的结果未能证实血浆输注可以缩短患者的第7天的脱机拔管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通过血浆输注能提供外源胆碱酯酶,特别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同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时,或胆碱酯酶复活缓慢时,在复能剂及阿托品充分使用的前提下,更应该尝试早期给予血浆治疗。
刘婷婷[7](2021)在《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中毒患者在血液灌流前后血中毒物血药浓度变化情况,量化HP对毒物的清除效果。同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和脏器损伤指标进行分析、归纳,依据毒物种类不同制定合理的灌流方案,能早期把握病情进展及评估预后,以期达到提高治愈率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山东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排除及纳入标准筛查后,共有165例临床病例资料入组。其中包括有机磷类79例(47.88%),敌草快28例(16.97%),草铵膦26例(15.76%),草甘膦32例(19.39%)。应用EXCEL表格收集指标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灌流前后相关血药浓度、各脏器损伤标志物等。应用EXCEL表格所收集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有理论频数小于1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有机磷79例有机磷中毒病例中,包括毒死蜱9例,敌敌畏44例,甲拌磷8例,辛硫磷10例,氧化乐果8例。总病死率为30.4%。共6例患者入院前中毒时间≥48h。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有机磷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有机磷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有机磷总浓度变化为100(85.7,100.0)%。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肺、心脏、肾脏、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在第2次复测CHE较首次是否升高这一研究指标上,存活组CHE升高人数>死亡组(P<0.05)。敌草快28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42.9%。共4例入院前中毒时间≥24h。首次HP前后血药浓度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在入院当日即出现心脏、肝脏、肾脏及胰腺多器官损伤情况,并且多在住院前24小时内死亡。16例存活者共47份胸部CT报告中,有41份表现为正常或轻度肺渗出。所有患者出院前肺部渗出性改变均较前减轻,并且均无重度渗出及典型肺间质纤维化情况。草甘膦32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125%。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甘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甘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甘膦总浓度变化为100.0(97.13,100.0)%。草铵膦26例中毒病例,病死率为3.8%。有6例患者就诊前时间≥24小时。单次血液灌流后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草铵膦药物浓度(P<0.05),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对血中草铵膦的清除效果增大(P<0.05),经3次HP后降低血液中草铵膦总浓度变化为92.29(85.49,97.32)%。研究结论1.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血液中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成分。通过分析前3类血药浓度资料得出,入院前2日内的3次血液灌流能基本清除血中毒物,并且随灌流次数的增加,HP对血中毒物清除效果增大。2.及时、准确毒物检测能个体化指导血液灌流时机,会减少该项血液净化技术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治疗费用,有助于提升中毒患者的救治存活率。3.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入院第3日复测CHE升降趋势能评估患者预后,未升高者提示患者预后不良。4.重度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当日可出现MODS。单纯敌草快中毒可能不会导致典型肺间质纤维化,在中毒初、中期肺组织的渗出性改变可在中毒后期逐渐吸收、消散。5.部分入院前中毒时间超过24h的有机磷、草甘膦、草铵膦及敌草快中毒患者,在入院后仍需接受血液灌流治疗。
邓莎莎,谭刚,谢立强,张驯[8](2019)在《四川省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资料分析,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绵阳市2010-2017年共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953例,其中非生产性中毒723例,占75. 87%,生产性中毒230例,占24. 13%;病死率7. 76%。中毒农药种类以敌敌畏为主,共323例,占33. 89%。不同性别农药中毒种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 06,P <0. 05)。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平均年龄为(48. 20±19. 75)岁。病死率最高的是65岁及以上年龄组。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三季度,共382例,占40. 08%。盐亭县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数最多,共332例,占34. 84%。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例以非生产性自服为主,共544例,占57. 08%。结论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对敌敌畏等农药的监管,加强对农药使用的培训,提高农民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的建设,降低农药中毒的病死率。
王军惠[9](2019)在《环境温度与农药中毒的时间序列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农药是用于控制包括杂草、害虫在内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物质的一种化学药剂。当用于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影响非目标生物,如人类、野生动物或有益昆虫时,就会发生农药中毒。全球变暖是一种由温室效应的积累引起的自然现象。目前探讨环境温度与农药中毒疾病负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为了进行疾病预防和气候变化健康影响评估,了解农药中毒的温度-疾病关联,通过确定环境温度和农药中毒之间的暴露反应和滞后反应关系,探究温度对农药中毒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农药中毒发病数据收集自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监测报告系统。农药中毒使用第10次国际疾病分类和第9次国际疾病分类的代码定义,其中第10次国际疾病分类中农药中毒的代码为T60,第9次国际疾病分类中农药中毒的代码为989.4。同期的气象数据收集自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包括日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研究了环境温度对农药中毒发病的非线性滞后效应。以青岛市日平均气温的第75个百分点22°C的最佳温度作为参考值,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青岛市2007年6月1日至2018年7月8日共发生农药中毒3545起。农药中毒年平均发病率为3.2/100000。所有病例的平均年龄为49.2岁(年龄范围为098岁)。农药中毒病例中,男性为1811例,女性为1734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以中毒类型来分,生产性中毒为203例,非生产性中毒为3342例。青岛市属温带海洋季风气候区,日平均气温中位数为14.5℃,平均湿度为69.67%。青岛农药中毒的发生具有显着的季节性波动,主要发生在夏季。总体而言,温度对农药中毒发生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较高温度下具有较高的相对风险。高温具有急性和短期效应,然后沿滞后天数迅速下降,最大风险发生在高温暴露的第0天(RR=1.54,95%CI:1.04-2.30)。日平均气温的5天累积RR提示了整个滞后期间的相对风险。农药中毒与温度之间的总体关系呈正相关,在31℃时达到最大风险,最高累积RR值为2.77(95%CI:1.41,5.45)。一开始,农药中毒的发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上升。当温度高于25℃时,农药中毒风险快速增加。在敏感性和亚组分析中,温度和农药中毒之间的滞后响应关系的形状与总体模型基本一致。结论:农药中毒的发生风险随着日平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农药暴露后当日发生的风险最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在不同地理区域具有不同气候城市的发现是否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并确定高环境温度暴露的最佳定义。农药中毒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政府机构与科学家应集中精力预防其对弱势群体的潜在威胁。
王嫣[10](2019)在《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收治的62例ASOPP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符合ASOPP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常规治疗+HP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治疗前APACHEⅡ评分、胆碱酯酶活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出现并发症情况和死亡率等。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5d生化指标(胆碱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msis factor,TNF-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并初步分析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中毒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和中毒药物种类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血淀粉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3d、5d胆碱酯酶活力均显着高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体内的TNF-a、IL-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衰竭和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着小于对照组(P<0.05)。死亡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显着高于存活患者(P<0.05),死亡患者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显着低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UTI联合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不仅能快速清除有毒物质,而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脏器功能,减少MODS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患者年龄、服毒剂量、服毒至开始救治时间、APACHEⅡ评分、治疗前胆碱酯酶活力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抢救中应给予重视。
二、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综述 |
2.1 有意性APP流行病学现状 |
2.2 自杀意图研究现状 |
2.3 自杀意图的影响因素 |
2.3.1 一般人口学因素 |
2.3.2 社会学因素 |
2.3.3 心理学因素 |
2.3.4 生物学因素 |
2.4 问题提出 |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调查方法 |
2.2.1 调查程序 |
2.2.2 调查时间与方法 |
2.3 研究内容与工具 |
2.3.1 研究内容 |
2.3.2 研究工具 |
2.4 质量控制 |
2.4.1 预调查 |
2.4.2 调查中 |
2.4.3 调查后 |
2.5 伦理审查 |
2.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4.1.1 有意性APP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 |
4.1.2 有意性APP患者临床资料 |
4.1.3 有意性APP患者社会学相关因素分析 |
4.1.4 有意性APP患者的焦虑、抑郁、绝望、心理扭力和冲动现状 |
4.1.5 有意性APP患者生物学相关因素现状 |
4.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现状 |
4.3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单因素分析 |
4.3.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人口学资料的差异比较 |
4.3.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临床资料的差异比较 |
4.3.3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社会学相关因素中的差异比较 |
4.3.4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与心理学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4.3.5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在生物学相关因素中的差异比较 |
4.4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的多因素分析 |
4.4.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相关临床资料的多因素分析 |
4.4.2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有意性APP患者自杀意图现状 |
5.2 有意性APP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对自杀意图的影响 |
5.3 有意性APP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自杀意图的关系 |
5.4 有意性APP患者社会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5.5 有意性APP患者心理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5.6 有意性APP患者生物学相关因素及影响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与建议 |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
7.1 创新性 |
7.2 局限性 |
附录、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急性农药中毒检测和百草枯中毒代谢组学及其肺损伤药物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急性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及毒物检测 |
1.1 急性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
1.2 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诊断 |
1.3 急性农药中毒的毒物检测方法及应用 |
2. 代谢组学及其在农药中毒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2.1 代谢组学研究范畴 |
2.2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 |
2.3 代谢组学数据处理技术 |
2.4 代谢组学在农药中毒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
3. 百草枯肺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药物治疗 |
3.1 百草枯肺毒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3.2 百草枯中毒的药物治疗 |
4. 丹皮酚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
4.1 抗炎作用 |
4.2 抗氧化作用 |
4.3 免疫调节作用 |
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急性农药中毒的体内鉴别和定量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溶液配制 |
1.3 仪器 |
1.4 色谱/质谱条件 |
1.5 样本处理方法 |
2. 方法学验证 |
2.1 选择性 |
2.2 标准曲线和最低定量限 |
2.3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2.4 精密度和准确度 |
2.5 稳定性 |
3. 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血浆样本收集、鉴别及定量检测 |
3.1 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的体内鉴别和定量检测结果 |
3.2 急性农药中毒典型病例分析 |
4. 讨论 |
4.1 百草枯和敌草快同时检测的HPLC-DAD方法选择和优化 |
4.2 GC-MS法的选择和优化 |
4.3 中毒患者农药鉴定分析 |
5. 小结 |
第三章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剂 |
1.2 仪器 |
1.3 样本处理 |
1.4 色谱条件 |
1.5 质谱条件 |
1.6 样本分组 |
1.7 代谢物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
2. 结果 |
2.1 色谱图 |
2.2 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 |
2.3 差异性代谢产物的挖掘 |
2.4 代谢通路分析 |
3. 讨论 |
3.1 农药中毒代谢组学研究应用 |
3.2 百草枯中毒与花生四烯酸代谢 |
3.3 百草枯中毒与氨基酸代谢 |
3.4 百草枯中毒与脂质代谢 |
4. 小结 |
第四章 丹皮酚对百草枯中毒所致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1.3 细胞培养 |
1.4 CCK8实验 |
1.5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FL1细胞凋亡 |
1.6 活性氧(ROS)水平检测 |
1.7 RT-PCR检测HFL1细胞SOD、TNF-α和IL-1βmRNA表达 |
1.8 实验动物处理及样品采集 |
1.9 小鼠肺脏湿重/干重(W/D)比值 |
1.10 HE染色及肺损伤病理评分 |
1.11 Tunel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 |
1.12 ELISA检测肺组织中抗氧化及炎症指标 |
1.13 Western blot实验 |
1.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百草枯和丹皮酚作用于HFL1细胞的浓度筛选 |
2.2 HFL1细胞增殖能力 |
2.3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FL1细胞凋亡 |
2.4 活性氧(ROS)水平检测 |
2.5 HFL1细胞SOD、TNF-α和IL-1β mRNA的表达 |
2.6 小鼠行为和体重变化 |
2.7 小鼠肺脏W/D比值及肺组织病理变化 |
2.8 Tunel检测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 |
2.9 小鼠肺脏抗氧化指标和炎症指标检测 |
2.10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
3. 讨论 |
3.1 百草枯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及给药剂量的选择 |
3.2 百草枯的肺毒性机制 |
3.3 丹皮酚对百草枯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
4. 小结 |
全文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的救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3.1 两组患者CHE水平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8] |
1.3.2 两组患者昏迷苏醒、血浆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复常和治愈时间 |
1.3.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及治愈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CHE水平和GC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昏迷苏醒、CHE复常和治愈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中间型综合征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 |
3 讨论 |
(6)血浆对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的相关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质量控制及伦理学审批 |
2.3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有机磷 |
3.1.1 患者一般资料 |
3.1.2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血药浓度影响 |
3.1.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 敌草快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血药浓度影响 |
3.2.3 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资料比较 |
3.2.4 敌草快中毒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分析 |
3.3 草甘膦 |
3.3.1 患者一般资料 |
3.3.2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血药浓度影响 |
3.3.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3.4 草铵膦 |
3.4.1 患者一般资料 |
3.4.2 血压灌流对草按膦血药浓度影响 |
3.4.3 患者首次抽血化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有机磷 |
4.1.1 血液灌流对有机磷清除效果分析 |
4.1.2 相关预后分析 |
4.2 敌草快(DQ diquat) |
4.2.1 血液灌流对敌草快清除效果分析 |
4.2.2 相关预后分析 |
4.2.3 敌草快对肺的影响 |
4.3 草甘膦及草铵膦 |
4.3.1 血液灌流对草甘膦、草铵膦清除效果分析 |
4.3.2 草甘膦及草铵膦中毒患者早期脏器损伤情况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液净化技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四川省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流行特征 |
2.2.1 农药种类分布 |
2.2.2 性别分布 |
2.2.3 年龄分布 |
2.2.4 季度分布 |
2.2.5 地区分布 |
2.3 中毒原因 |
3 讨论 |
(9)环境温度与农药中毒的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数据采集 |
2 统计分析 |
结果 |
1 描述性统计 |
1.1 人口学与气象资料基本特征 |
1.2 农药中毒现况研究 |
2 温度滞后-农药中毒发生关联 |
3 日平均气温的5 天累积RR |
4 敏感性与亚组分析 |
4.1 敏感性分析 |
4.2 亚组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农药中毒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10)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主要仪器试剂和实验室检测指标 |
2.3 研究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胆碱酯酶活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炎症介质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病死率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
3.6 死亡患者和存活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语词表 |
致谢 |
四、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病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警惕有机磷中毒致死性合并症[J]. 李国强,邱泽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11)
- [2]有意性急性农药中毒患者自杀意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马爽. 山东大学, 2021(12)
- [3]2009至2018年天津市农药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 高雅,王欣,李培,李梅莉.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1(04)
- [4]急性农药中毒检测和百草枯中毒代谢组学及其肺损伤药物干预研究[D]. 袁桂艳. 山东大学, 2021(02)
- [5]突击量氯解磷定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意识障碍的救治效果[J]. 朱国优,兰乃祥,李鹤云,周立. 现代医学, 2021(03)
- [6]血浆对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D]. 唐晓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血液灌流对毒物清除的疗效观察[D]. 刘婷婷. 山东大学, 2021(12)
- [8]四川省绵阳市2010-2017年有机磷农药中毒情况分析[J]. 邓莎莎,谭刚,谢立强,张驯. 医学动物防制, 2019(11)
- [9]环境温度与农药中毒的时间序列分析[D]. 王军惠. 青岛大学, 2019(03)
- [10]乌司他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疗效观察[D]. 王嫣.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