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冷热泵式中央空调运行问题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刘孝刚[1](2015)在《风冷热泵机组与水源热泵机组的技术性分析》文中提出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资源兼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热泵空调系统,机组维护方便、节能环保,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通过地源热泵工程实例的技术性分析,对多个方案的空调机组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地源热泵系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林火生[2](2011)在《改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设计实例分析》文中指出在分析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系统稳定性的设计措施,并结合一个别墅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实例,从系统热稳定性的角度进行了设计分析,还指出了改善户式中央空调变频机组系统热稳定性的其他措施,为设计舒适、节能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提供参考。
本刊市场部[3](2010)在《走进浙江之杭州记》文中提出作为华东中央空调市场的重心,浙江市场聚焦了太多的目光。在2010年度中,浙江市场继续成为企业销售工作的重中之重,大部分企业在杭州和宁波销售中心的基础上,开始深耕温州、金华等区域市场。由于浙江市场地域广阔,此次调研,本刊仅对杭州市场进行重点叙述,宁波、金华等区域市场以后将陆续刊登。从近3年杭州中央空调市场的表现来看,2009年基本保持了2008年的市场规模,2010年容量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及宁波、温州等地。
仵强[4](2010)在《冰蓄冷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及经济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用户式中央空调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由空调用电所带来的夏季峰谷用电负荷昼夜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冰蓄冷技术正因为其“移峰填谷”的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它是实现电网“移峰填谷”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户式中央空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文中论述了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提出冰蓄冷与户式中央空调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通过实例对常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冰蓄冷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及地源热泵系统方案的静态经济法比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冰蓄冷技术在户式中央空调中的应用是否可行,主要是看其初投资的回收期,回收期通常以5年之内为经济。若回收期较长,即使运行费用相对减少,也不提倡应用。在冰蓄冷不同蓄冷策略的对比中发现,部分蓄冷策略具有更好的经济性。(2)在实际工程中,各个地区之间不同的电价政策,对蓄冷技术的运行有着较大影响,若有一个较大的峰谷电价比,那么蓄冷技术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3)在各种方案的对比中发现,虽然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费用最低,但是其系统初投资是三种系统中最高的,且受项目实地环境限制较多,因此在100600m2的独立建筑物中不提倡采用此种系统。综上所述,在今后户式中央空调的发展及应用中,可以将蓄冷技术应用其中,选择设计更好的系统型式,更为节能的运行策略,电力部门也应该制定更好的电价政策以鼓励蓄冷技术的应用。如果设计选型不合理,没有电价政策的支持,会很难达到“移峰填谷”,节约运行费用的目的,同时也会阻碍蓄冷技术的发展。
杨华翼[5](2010)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介绍了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及各系统方案的性能;以某实际工程为例,对所选六种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方案进行了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采用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对各系统能耗进行了计算;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建立了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计算了各项评价指标值。最后,选用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并采用经济、节能、环保和可靠性等评价指标,建立了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对所选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各方案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优方案。
孙婵娟[6](2009)在《长江流域住宅热湿负荷特性及采暖空调方式评价》文中提出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促使长江流域居民对改善居住条件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过去长江流域居民较多采用被动式的取暖降温方式来满足室内舒适性的要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提出选用主动采暖降温设备来改善室内环境的要求。针对长江流域的气候特征、风俗文化及生活习惯,结合其对应的负荷特性,确定适宜于长江流域住宅建筑的采暖空调方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采暖空调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传统的选择方式将空调方式的系统能效比作为首要因素,然而,随着住宅建筑中各种采暖空调方式的投入使用和运行,各种社会和环境问题出现,使得部分空调方式在特殊的建筑及小区布局中的使用受到限制,甚至某些因素对采暖空调方式有一票否决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在进行采暖空调方式的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系统能效、环境协调、使用要求、冷热资源选择、负荷特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整体上把握长江流域发展特征,着重分析该区域的气候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及生活习惯等特征。根据各地区冷热资源分布,建筑状况分类以及居住模式特征,建立采暖空调选择指标。在该指标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三峡库区实态调查,长江流域问卷调查,家庭采暖能耗调查,江苏、重庆城市实地调查等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家庭结构及收入水平进行分类,着重分析其住宅建筑居住模式,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建立长江流域居住实态发展模型。在居住实态发展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调负荷分析法对各模型的采暖空调负荷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得出各模型的采暖空调负荷特征。采用矩阵和组合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家庭矩阵,杂居矩阵的构建,结合动态负荷矩阵,得出聚居负荷特性矩阵。对当前住宅采暖空调方式以及现有的空调方式和技术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其所适用的负荷特征。并将新能源的使用融入到空调方式中去,筛选出高效低碳的采暖空调方式。针对不同的住宅区形态以及负荷特性,列出与其相匹配的采暖空调方式推荐表。
曹宏亮,钱炳锋[7](2008)在《户式中央空调现状及其发展》文中研究表明分析成都市典型户型的面积、朝向,建立家用中央空调模型,并综合当地气候、建筑特点和家用中央空调的特殊性选定空调的型号。讨论了系统的热稳定性,希望通过发现现在市场上家用中央空调的不完善的地方,使家用中央空调在设计快速、节能、经济和科学安装等方面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优势,增强竞争力。
《机电信息》市场部[8](2008)在《2007年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文中提出总体市场分析一、2007年中央空调市场总体销售情况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央空调行业发展非常有利:一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二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2年;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各项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落实;四是我国结束入世5年的过渡期后,各领域进
周春丽[9](2007)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某典型住宅的户式中央空调为研究对象,研究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和热环境评价。采用CFD模拟技术,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户式中央空调及各种影响因素下,如送风温度、送风速度、风口位置等因素对室内流场及舒适性的影响;对不同空调方案及不同送风参数分别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各种工况下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并利用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不满意率(PPD)舒适度指标对居住环境进行了评价,为预测、分析、评价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提供了依据。模拟结果表明户式中央空调能创造良好的热环境,对户式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奚修其[10](2006)在《杭州地区户式中央空调选型》文中研究表明结合近几年杭州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阐述了杭州地区户式中央空调应用的特点,比较了各种常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优缺点,并对户式中央空调在杭州地区的应用选型提出建议。
二、风冷热泵式中央空调运行问题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冷热泵式中央空调运行问题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2)改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设计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影响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因素分析 |
1.1 系统规模 |
1.2 系统负荷特性 |
1.3 系统负荷调节能力 |
1.4 系统运行方式 |
1.5 设备配置 |
1.6 管路布置 |
1.7 保温施工 |
2 改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设计措施 |
3 改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设计实例分析 |
3.1 工程项目简介 |
3.2 系统水容量的校核计算 |
3.2.1 满足压缩机开停次数要求的水容量计算 |
3.2.2 满足冬季除霜要求的水容量计算 |
3.3 夏季制冷时系统热稳定性分析 |
3.4 冬季制热及除霜时系统热稳定性分析 |
4 结束语 |
(3)走进浙江之杭州记(论文提纲范文)
1 幢精装酒店私寓 |
2 幢超高层一线江景建筑及一条长达270 m的风情商业街组成。 |
2 000台, 空调总容量达到5 600HP。 |
1 3 000 RT, 选用意大利EK水环热泵中央空调。 |
(4)冰蓄冷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及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蓄冷空调的蓬勃发展 |
1.2.1 冰蓄冷在国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
1.2.2 冰蓄冷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状况 |
1.2.3 户式中央空调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4 中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的意义和方向 |
1.3.1 发展蓄冷空调技术的意义 |
1.3.2 研究蓄冷技术对推动蓄冷事业发展的意义 |
1.3.3 冰蓄冷技术的发展方向 |
1.3.4 蓄冷空调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2 蓄冷空调系统 |
2.1 空调蓄冷方式 |
2.2 冰蓄冷空调的工作原理 |
2.3 蓄冰装置技术类型 |
2.3.1 蓄冰方式的分类 |
2.3.2 冰蓄冷空调的特点 |
2.4 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和工作模式 |
2.4.1 冰蓄冷空调运行策略 |
2.4.2 冰蓄冷系统的工作模式 |
2.4.3 冰蓄冷空调系统常见的工作流程及特点 |
2.5 冰蓄冷系统的控制策略 |
2.6 本章小结 |
3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 |
3.1 户式中央空调的概念 |
3.2 户式中央空调的分类 |
3.2.1 小型风冷热泵机组加风机盘管系统 |
3.2.2 小型家用VRV空调系统 |
3.2.3 小型中央空调机组 |
3.2.4 蒸发式户式中央空调 |
3.3 户式中央空调的应用 |
3.3.1 户式中央空调的特点 |
3.4 冰蓄冷在户式中央空调中的应用 |
3.5 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 |
3.5.1 地源热泵的应用及发展 |
3.5.2 地源热泵系统的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4 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4.1 我国的电价结构 |
4.1.1 基本电价 |
4.1.2 峰谷分时电价 |
4.2 冰蓄冷空调的经济效益 |
4.3 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 |
4.3.1 简单静态经济评价方法 |
4.3.2 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
4.3.3 冰蓄冷空调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5 经济分析实例 |
5.1 工程概述 |
5.1.1 应用方案 |
5.1.2 空调冷负荷计算 |
5.1.3 蓄冷空调运行策略选择 |
5.1.4 设备与系统选择 |
5.2 系统经济性比较 |
5.2.1 全部蓄冷运行策略时制冷机组容量确定 |
5.2.2 全部蓄冷策略能耗分析 |
5.2.3 全部蓄冷运行策略耗电量计算 |
5.2.4 部分蓄冷运行策略时制冷机组容量确定 |
5.2.5 部分蓄冷策略能耗分析 |
5.2.6 部分蓄冷运行策略耗电量计算 |
5.2.7 常规户式中央空调与户式冰蓄冷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分析 |
5.2.8 初投资分析 |
5.3 地源热泵的应用及经济性分析 |
5.3.1 地源热泵系统设备选型 |
5.3.2 地埋管换热系统选型 |
5.3.3 地下换热器的尺寸确定及布置 |
5.3.4 确定地下换热器长度 |
5.3.5 初投资及能耗分析 |
5.4 三种方案的比较 |
5.4.1 不同方案的经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户式中央空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户式中央空调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户式中央空调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的提出 |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组成及性能分析 |
2.1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特征 |
2.2 各类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性能分析 |
2.2.1 空气源热泵系统 |
2.2.2 户式燃气空调系统 |
2.2.3 风冷冷水机组+热源系统 |
2.2.4 水环热泵系统 |
2.2.5 地源热泵系统 |
2.2.6 太阳能热泵系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户式中央空调方案的选择及能耗计算 |
3.1 工程实例 |
3.2 系统方案的选择及设备选型 |
3.3 能耗计算 |
3.3.1 能耗计算方法的选择 |
3.3.2 当量满负荷运行时间法介绍 |
3.3.3 实例计算 |
3.3.3.1 建筑物全年负荷计算 |
3.3.3.2 各方案全年能耗计算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评价体系 |
4.1 经济效益评价 |
4.1.1 技术经济指标 |
4.1.2 热经济学分析 |
4.1.2.1 热经济学模式 |
4.1.2.2 两个子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 |
4.1.2.3 空调系统热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及火用分析 |
4.2 节能效益评价 |
4.3 环境效益评价 |
4.4 实例计算及分析 |
4.4.1 各方案的经济性 |
4.4.2 各方案的节能性 |
4.4.3 各方案对环境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的户式中央空调方案优化 |
5.1 优化方法的选择 |
5.2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法 |
5.2.1 层次分析法 |
5.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
5.3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评价模型 |
5.4 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
5.5 实例计算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长江流域住宅热湿负荷特性及采暖空调方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住宅建筑的特点 |
1.2 住宅建筑冷热湿负荷特性研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住宅建筑暖通、空调方式研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居住实态与长江流域居住实态发展趋势 |
1.4.2 长江流域居住实态模型与其冷热湿负荷特征 |
1.4.3 住宅建筑采暖空调方式的评价指标 |
1.4.4 长江流域各种居住实态的采暖空调方式 |
2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特征参数与居住实态 |
2.1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特征参数 |
2.1.1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气候与冷热资源参数 |
2.1.2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状况参数 |
2.1.3 长江流域住宅建筑居住模式 |
2.2 长江流域居住实态调查 |
2.2.1 调查设计 |
2.2.2 三峡库区实态调查 |
2.2.3 长江流域问卷调查 |
2.2.4 其它调查 |
2.2.5 调查结论 |
2.3 居住实态分类特征 |
2.3.1 家庭结构分类 |
2.3.2 建筑状况特征 |
2.3.3 居住模式特征 |
3 长江流域居住实态模型建立与发展趋势 |
3.1 长江流域居住实态发展预测 |
3.1.1 家庭结构的发展趋势 |
3.1.2 建筑状况发展趋势 |
3.1.3 居住模式发展趋势 |
3.2 长江流域典型的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1 大城市从业2 人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2 大城市退休2 人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3 大城市基本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4 大城市复合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5 中小城市从业2 人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6 中小城市退休2 人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7 中小城市基本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3.2.8 中小城市复合家庭居住实态发展模型 |
4 基于居住实态模型的冷热湿负荷特性分析 |
4.1 冷热湿负荷特性分析方法 |
4.2 大城市从业2 人家庭负荷特性 |
4.3 大城市退休2 人家庭的负荷特性 |
4.4 大城市基本家庭的负荷特性 |
4.5 大城市复合家庭的负荷特性 |
4.6 中小城市从业2 人家庭的负荷特性 |
4.7 中小城市退休2 人家庭的负荷特性 |
4.8 中小城市基本家庭的负荷特性 |
4.9 中小城市复合家庭的负荷特性 |
4.10 实例 |
4.11 聚居负荷特性 |
4.11.1 传统式街坊聚居 |
4.11.2 单一式单位社区负荷特性 |
4.11.3 混合式聚居负荷特性 |
5 住宅采暖空调方式评价指标 |
5.1 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 |
5.2 环境友好性评价指标 |
5.3 整体协调性评价指标 |
5.4 采暖空调方式评价指标 |
6 适宜于长江流域各居住实态模型的采暖空调方式 |
6.1 家用空调器 |
6.2 户式中央空调 |
6.3 住宅小区空调方式 |
6.3.1 水冷式机组 |
6.3.2 水源热泵系统 |
6.3.3 空气源热泵系统 |
6.3.4 土壤源热泵系统 |
6.3.5 蓄冷蓄热空调 |
6.3.6 区域集中供冷供热系统 |
6.3.7 小结 |
6.4 可采用的新技术 |
6.4.1 重力循环式空调 |
6.4.2 预调节去湿空调系统 |
6.4.3 辐射+自然通风系统 |
6.4.4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
6.5 应用于各负荷特性的采暖空调方式 |
7 基于新能源结构的住宅采暖空调方式 |
7.1 太阳能热泵和空调 |
7.2 地(水)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 |
7.3 空气源热泵应用中的问题 |
7.4 基于新能源的采暖空调方式推荐表 |
8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户式中央空调现状及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户式中央空调的类型 |
1.1 风管式系统 |
1.2 冷/热水机组 |
1.3 VRV系统 |
2 研究范围 |
2.1 系统选择 |
2.2 系统初步设计 |
2.3 负荷计算与分析 |
2.3.1 冷负荷 |
2.3.2 热负荷: |
2.3.3 新风负荷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 结束语 |
(9)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与数值模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基本类型 |
1.2.2 国内外发展形式 |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二章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特点 |
2.1 冷热水空调系统 |
2.1.1 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
2.1.2 室内机系统及控制 |
2.2 风管式空调系统 |
2.2.1 风冷风管式热泵机组 |
2.2.2 风管及末端控制 |
2.3 制冷剂式空调系统 |
2.3.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
2.3.2 多联式空调系统管路特点 |
2.3.3 室内机型及其特点 |
2.4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比较与适用范围 |
2.5 户式中央空调气流组织 |
2.5.1 气流组织的要求 |
2.5.2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常用的送风形式及要求 |
2.5.3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送风速度要求 |
2.5.4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回风口布置要求 |
2.5.5 风量分配及压力控制 |
2.5.6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新风与排风 |
2.6 室内气流组织评价指标 |
2.6.1 温度场和速度场 |
2.6.2 热舒适性指标 |
第三章 CFD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及方法 |
3.1 CFD 概述 |
3.2 湍流流动及其数学模型 |
3.2.1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 |
3.2.2 湍流模型 |
3.2.3 k-ε双方程模型 |
3.2.4 k-ε模型中浮升力对湍流的影响 |
3.2.5 Boussinesq 假设 |
3.3 基本控制方程 |
3.4 微分方程的离散 |
3.5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5.1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3.5.2 壁面函数法 |
3.6 代数方程的求解 |
3.7 FLUENT 简介 |
第四章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
4.1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数值模拟的数学物理模型 |
4.1.1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物理模型 |
4.1.2 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数值模拟的数学模型 |
4.1.3 边界条件的处理 |
4.1.3.1 壁面条件 |
4.1.3.2 入口条件 |
4.1.3.3 出口条件 |
4.1.4 计算方法 |
4.1.5 试验与模拟验证 |
4.2 冷热水空调系统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
4.2.1 冷热水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4.2.2 风速变化对热环境的影响 |
4.2.2.1 温度场分布 |
4.2.2.2 速度场分布 |
4.2.2.3 PPD 分布 |
4.2.3 变水量调节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
4.2.3.1 温度场分布 |
4.3 风管式空调系统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
4.3.1 风管式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
4.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4.3.2.1 方案一 |
4.3.3.2 方案二 |
4.4 户式中央空调不同方案评价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详细摘要 |
四、风冷热泵式中央空调运行问题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风冷热泵机组与水源热泵机组的技术性分析[J]. 刘孝刚. 民营科技, 2015(03)
- [2]改善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热稳定性的设计实例分析[J]. 林火生.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 [3]走进浙江之杭州记[J]. 本刊市场部. 机电信息, 2010(34)
- [4]冰蓄冷在户式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及经济分析[D]. 仵强. 西安科技大学, 2010(05)
- [5]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研究[D]. 杨华翼.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10(05)
- [6]长江流域住宅热湿负荷特性及采暖空调方式评价[D]. 孙婵娟. 重庆大学, 2009(S2)
- [7]户式中央空调现状及其发展[J]. 曹宏亮,钱炳锋. 江苏冶金, 2008(06)
- [8]2007年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J]. 《机电信息》市场部. 机电信息, 2008(01)
- [9]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气流组织与数值模拟的研究[D]. 周春丽.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02)
- [10]杭州地区户式中央空调选型[J]. 奚修其. 浙江建筑,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