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保香蕉在中秋节上市的关键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刘迎[1](2020)在《基于微信平台的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谣言的重灾区。作为民众最关心的话题,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最近几年,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为微信用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食品安全谣言是指在人际网络之间广泛传播,但缺乏事实根据的相关食品安全消息或信息。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食品安全谣言在微信平台的传播原因和特点,为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传播提出相应对策。首先,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食品安全谣言在微信平台的广泛传播与微信用户的认知、行为和心理动机有关。其次,分析谣言的链状、树状和放射状三种传播方式,并通过H7N9病毒相关谣言案例分析了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经过孕育和形成期-发展和高潮期-削弱和衰退期-消解和潜伏期四个阶段。再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2018年8月-2020年3月微信公众号“谣言过滤器”“一周辟谣”版块中涉及食品安全信息的43条谣言样本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特点:传播内容方面,诉诸恐惧语言引起受众危机意识、专业化的术语磨灭受众怀疑精神、公信力信源口吻增强谣言可信度;传播手段方面,借助短视频进行传播、旧式谣言翻新再加工、对国外信息夸大谣传、抛开剂量谈影响效果。接着,本文从社会功能和危害两方面分析了食品安全谣言在微信平台传播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治理困境,提出了几项治理对策:第一,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理性批判素质;第二,利用大数据监控,加强舆情信息跟踪研判;第三,增加辟谣公众号,提高辟谣平台的影响力;第四,以区块链信息传播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第五,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防止谣言再生。
王钶媃(Ong Ke Rou)[2](2019)在《隐形的安全线:马来西亚族群交往研究》文中认为马来西亚族群关系是人类学与社会学传统且经典的研究课题,但以传播学的视角进行相关研究,尤其重视媒介化社会下马来人与华人之间族际交往的研究却并不多。严格来说,马来西亚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是一种共生状态,即冲突又和谐。外界认为的族群团结一致,其实对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笔者而言是一种客气却不敢逾越的互动关系。这引发了本研究对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的一系列思考:何为冲突与和谐并存的族群共生状态?其上层建构与日常互动中的族际交往又有何规律与区别?民间族际互动如何解构族群冲突走向共生关系?本文基于以上考虑,紧密围绕“马来西亚马来人与华人的族际交往如何达到共生关系”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研究是一项质性研究,笔者用了两年的时间进入田野调查,在学校、职场、网络等多个社区进行、实地观察,同时也选择了 80位不同年龄与性别等特征的马来人与华人,来作为主要的访谈对象,重点关注两族之间的接触、互动、交往与矛盾关系,具体考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族群认知与偏见、交往模式和规律,以及互动关系中和谐与冲突的动因和过程,通过对日常与网络社会的族际交往这一动态过程进行深入观察,挖掘隐藏在其中的内在关系逻辑。本项研究意欲回答两个主要的关键问题,其一是日常互动中族群间的隔阂与客气交往是何以造成与建立的?上层建构的族群关系如何影响日常族际交往?两族间存在一条不容挑战也不可逾越的线又怎样解释?其二是马来人和华人之间很有默契地不去挑战这条线,到底这条线是什么?其深层内容与交往规律为何?为什么存在这样的一条线?日常生活的这条线又如何对应上层建构的族群关系?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本研究将从三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是民间叙述中日常语态的族际交往是怎样的关系过程,其上层建构的矛盾冲突如何透过日常族际交往得到消解与重构?接着是媒介化社会语境下代际差异的族际交往有何异同,这变迁的族群关系如何走向阈限性族际边界与族别认同?最后则阐释族群间复杂而动态的共生关系如何形成并影响族群冲突的产生、建构、转换、消解与重构?研究发现,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族群冲突关系,是被上层政治精英作为阶级集团利益共同体所建构的,事实上日常互动中两族的交往模式消解了冲突并达成“互不侵犯”的相处之道。与此同时,上层建构的族群冲突关系是嵌入与脱嵌于日常和网络社会的双重交往,即日常族际交往中是嵌入心理而行为脱嵌,而网络中的族群互动则是行为嵌入而心理脱嵌的。此外,从日常场域转向网络社会的族群交往将因时空压缩和时空延伸而得以消解上层建构的族群偏见,并将其重新编码让新一代马来人与华人的族群关系趋向融合。这促使笔者进一步思考,为何马来人与华人之间更多呈现出是一种“你不犯我,我不犯你”,总是保持着安全距离的共生关系?上层建构的族群冲突容易在日常互动中被解构,但即便物理距离接近,心理距离上仍遥不可及,双方都不愿意跨过界限,就像彼此之间有一道墙,或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线,谁都不会轻易挑战这条线。研究分析认为,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族群隔阂,这条所谓的不可逾越的线,实际上就是一条族群交往中“隐形的安全线”。上层建构的是安全“虚线”,间歇性发生且影响力不足,而日常互动中的族群交往也消解了被建构的冲突关系。“虚线”虚无而虚假,但日常互动中的安全“实线”则实在而真实。实线与虚线相互交叠,显示出族群共生关系,马来人与华人之间体现出一种不愿主动挑战“安全线”的共处状态、相处之道与交往规范。“隐形的安全线”具有根本性、复杂性与流动性。其根本性在于上层建构了“他族寄生于我族”的优越感与认知偏差、我族因沉默的螺旋而产生了外显与内隐的族群尊严,以及媒介尤其媒体因“把关人”的议程和情绪设置,而将族群关系导向冲突或和谐。其二,安全线的复杂性体现在“离心与向心双倾向”相互牵制,及其因程度长短与选择高低而产生的四种交往维度。最后,安全线的流动性是基于族群交往转向网络社会时,其缺场交往的时空属性赋予了阈限身份,即随时切换族群身份与国族认同的可能性。于此同时,马来人与华人在族群认知中出现了传播断层,过去上层建构的族群冲突将因受众的自主选择,而陷入失衡的螺旋,导致新生代一旦接触有别于既定印象的他族认知,则将产生传播休克。这种短暂的文化休克将出现四种反应:惊讶、不接受、努力接触与最终快速适应。研究分析也认为,安全线之所以流动性高,是因符号延异过程中漂浮的能指的任意性,尤其语言成了两族深交与绝交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安全线的根本性保证了两族之间的安全距离,而其复杂性与流动性导致共生状态得以长久延续。但这条安全线必须是隐形的,因为只有隐形才安全,才能消解上层刻意建构的族群矛盾,同时,隐形的安全线是日常互动中一种仪式化交往的社会规范。“隐形的安全线”虽然是马来西亚族群交往研究中的本土化概念,但却也在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尝试打破宏观与微观的二元对立,补充族群边界理论的内涵,重视交往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双重性”,以及高语境化的时空属性。全球化时代下,跨文化传播赋予了文化体之间更多碰撞与交流,而交往中“隐形的安全线”解释了多个文化体之间在日常与网络社会的不同互动,安全线虚实交叠恰恰体现上层与民间的跨文化对话,其复杂性与边界的流动性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适应过程。
毕珩[3](2018)在《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发展,近几年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大众对于环保产业工程总承包项目也越来越关注。然而建设工程总承包项目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非常重要。保守的托管企事业单位管理基于简单和反复的工作,靠具有单一性与独特功能的项目管理,在当今企事业单位管理中,其地位越来越突出。研究项目的管理过程,其中工程总承包项目最具代表性。其中,判断工程总承包项目是不是科学管理的最直观的依据则是进度管理。安排合理的进度,适当的调整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以及实施后的有关工作即工序,对整个工程总承包项目进度管理存在重要的影响。使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进度管理最优化对于相应的工作服务管理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进度管理水准是高还是低,与很多方面息息相关,比如项目质量,项目工期,相关方收益,以及投入资金等等。项目进度计划与项目进度控制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研究中这两个方面地位尤为突出。项目管理首先要进行项目进度计划,要想实现平衡项目成本、项目工期的关系,编制完美的项目进度计划非常关键,项目现场施工才能顺利进行。项目的建设执行没执行项目进度计划,则必须用项目进度控制来调控,项目才能保质保量最终按时竣工。工程总承包项目进度管理包含了项目进度计划和项目进度控制两大方面,本论文以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全称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腈纶厂污水综合治理工程总承包项目,当成研究的例子,在环保产业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中,深入研究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控制,通过分解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编织出完整的项目进度计划。在环保产业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施工中,通过使用项目计划调控项目建设进度,通过分析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使用项目进度控制手段,遵照项目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施工进度,让工程项目保质保量最后按时竣工。但愿我的研究可以提升环保产业工程总承包项目施工的管理水准,通过我对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成果,给其它相似或有关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否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帮助。
林加荣[4](2018)在《BDS进口水果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群体对于高品质的进口水果有着巨大的需求,通关的便利化也让消费者能接触到更多进口水果的品种,消费全球化已然成为一种趋势。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由来已久,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地域的便利性也让两岸贸易更加密切。台湾水果一直深受大陆消费的喜爱,自2005年起至今,厦门口岸已进口台湾水果二十多万吨。厦门口岸成为台湾水果在中国大陆最主要的集散地。笔者通过调查现有的台湾水果贸易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与MBA所学课程的理论相结合,对相关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商业计划的雏形。本文分为七个章节,遵循“研究综述-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进口水果行业概述与分析-公司介绍-市场营销-财务计划与分析-研究结论”的结构展开论述。本文主要以经营台湾进口水果的对台贸易项目作为创业商业计划书的切入点,应用创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理论,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与总结,对进口水果行业的分析及台湾进口水果的行业特征分析;对进口操作的基本流程、SWOT分析、财务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详述,并提出了创业可行性计划。文中基于对行业的研究,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假设,并进行了财务分析,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策略。最后通过论证总结得出研究的结论认为项目可行,同时也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刘妮雅[5](2018)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枣树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而枣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两千万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发展枣产业对于带动贫困山区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的战略,枣产业作为五大木本粮油产业的代表产业之一,其还具有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作用。中国枣产业发展从迅速崛起到开始遭遇发展困境,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2000年后中国枣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枣受到了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被推升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产量迅速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得到了扭转,价格也随之急速下降,至此枣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解决枣产业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背景下,以中国枣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枣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找出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今后中国枣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本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变化情况,市场从供不应求变为供过于求,当前的供过于求本质上是供求结构性失衡,即低端产品供过于求、高端产品供不应求,而市场有效需求并未真正得到完全满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新疆枣产区带动下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消费者对枣产品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随着产量继续增加,消费需求结构开始升级,中高端需求显着增加,而供给结构并未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了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为了解决枣产业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需要从供给侧层面解决生产和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国枣产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呈现高度集中化和区域化的特点,生产重心已从传统枣产区转移至新兴枣产区新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枣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得出,新疆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但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工成本偏高、土壤质量退化等问题。传统枣产区虽不具有发展生产的绝对优势,然而种植枣树仍具有比较优势,亟待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创新生产发展思路,通过特色发展实现传统枣产业生产的转型升级。另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枣产业的流通模式得出,当前枣产业存在组织化程度低、传统流通模式单一主导、流通效率不高、利润分配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创新流通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和产业组织化程度,实现不同流通主体间利润的合理分配。在当前流通模式下,本研究采用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枣的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得出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下滑、规律性波动的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周期性波动规律呈现出波动频率逐渐增高而波幅逐渐减少的特点。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本研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者个体特征、消费行为和消费态度等需求特征,采用交叉因素法初步分析了消费者特征和偏好与枣产品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消费需求主要因素,得出消费者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均会影响其对枣产品的消费,而知名品牌产品、精深加工品和绿色有机产品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分别研究中国枣产业供给和需求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枣产业供给和需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采用情景分析法预测了不同消费结构下未来市场需求量,将其与供给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中国枣产品消费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通过对枣产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理论分析得出,从根本上解决市场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即为枣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体而言,中国枣产业要通过“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增加供给”三步走的战略逐步实现长期供求均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枣产业区域布局,各枣产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特色发展;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发展生产,加大对科技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流通体制改革,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利润分配机制,大力支持企业的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弘扬中国传统枣文化;强化枣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
张沐坚[6](2018)在《中山市火龙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Foo-Lon’)为仙人掌科量天尺属量天尺的栽培品种,是一种新兴的有良好保健功效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近年来,我国火龙果产业发展迅速,广东省是火龙果种植大省,中山市在火龙果种植及加工方面处于全省前列,然而目前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本文以中山市火龙果产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调查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查和材料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山市火龙果生产及产业化经营的实际状况,梳理火龙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针对以上问题,形成合理化建议,提出对策,为中山市火龙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中山市发展火龙果产业具有良好的优势。首先自然资源优势,光照热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进行火龙果种植;其次地理位置优越,中山市交通发达,方便火龙果的供销与运输;最后,政府高度重视,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引进了龙头企业如中山市万华农业有限公司、中山满源农业有限公司等,拥有火龙果生产示范基地。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政策扶持力度低,资金不到位;种植分布不均,未形成产业集群与区域辐射;产业规模较小,缺乏业内影响力强;营销策略滞后,知名品牌匮乏;培育技术落后,栽培标准不统一;全产业链规范不完善,产后深加工技术不足,技术支持体系不健全,智慧农业待加强。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产业扶持力度,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与区域辐射;发展休闲农业,提高业内影响力;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打造火龙果品牌知名度;选育优质品种,实施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形成产业链生产规范,拓展火龙果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引进技术设备,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完善火龙果技术支持体系。
邢晓伟[7](2018)在《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以B公司为案例》文中提出B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婴幼儿食品上市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奶粉、婴幼儿辅助食品、婴童食品和婴童用品。随着新生人口出生率的逐年降低,新增婴儿数量将在2016年-2020年达到顶峰。婴幼儿奶粉和辅助食品将处于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产品结构转变刻不容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老龄社会已经提前到来。消费者对食品的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更在乎食品的健康。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通过深入市场调研,B公司为迎合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决定在备用车间建设新的五谷杂粮生产线,切入大健康产业。论文回顾了项目进度控制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以项目管理进度控制知识体系为理论依据,明确五谷杂粮项目目标,将五谷杂粮生产线分为共用设施和工艺设备两大部分,运用项目管理知识对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估算本项目各活动工期,排列时间顺序并编码;用前驱法编制网络活动逻辑图;计算出关键路径;制定出项目进度计划。控制项目进度计划实施情况,使用“挣值法”对项目进度偏差进行分析,发现实际进度和进度计划二者的差异,并及时针对差距制定解决方案。然后调整项目实施进度,保证项目按照预定计划进度进行,防止工期的延误。最后对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
李凤[8](2016)在《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红枣具有较高营养和保健价值,成为人们日常健康饮食中的重要选择,并进入市场消费需求空前高涨阶段,造成产品价格剧变和风险增加。相较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而言,红枣的主产、主销区域均在中国,受国际市场供需、汇率等因素影响极小,其价格波动主要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目前大宗农产品的扶持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但红枣既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也不是“菜篮子”工程所涵盖产品,政府缺乏相应的价格调控措施。供需的变化、政府干预手段的缺失,再加上电子交易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红枣价格波动更加复杂,频繁发生的气候灾害更是让红枣生产难以预测,价格异常波动时有发生,增加了红枣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凸显了研究红枣价格变化的必要性。科学分析和准确评估红枣市场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因素,探究红枣价格形成机制,对于合理分析产品供需、预测市场风险、指导红枣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红枣价格为研究对象,对红枣价格的形成机制展开了一系列的理论及实证研究。首先基于劳动价值论、供求决定论、消费者行为论、价格传导论、预期理论等一系列价格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从中国红枣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现状出发,利用描述统计法和X11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等计量模型对红枣的价格波动历史轨迹和波动性进行研究,其中红枣价格波动历史轨迹主要从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展开,红枣市场价格波动性分析主要从季节波动特征及波动周期进行分析;进而基于市场供求理论从生产供给视角、消费需求视角、流通视角和其他因素四个方面构建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分析每个因素对红枣价格形成的影响程度,探析影响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因素,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紧接着分别从生产供给视角、消费需求视角、流通视角三个角度实证分析红枣价格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核密度法对红枣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评估;最后从供给管理、需求引导、流通管理、价格风险预警四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完善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红枣的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从生产供给来看,中国红枣分布区域广泛,但主要集中于北方省份,红枣产量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平缓的增长趋势。从消费需求来看,红枣国内消费需求和人均消费均呈持续快速增长、阶段性变化特征;红枣出口市场集中在华人聚集的区域,出口量呈下降趋势。(2)5种主要红枣价格波动分析。一是红枣生产价格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具有显着的阶段性特征,与其他干鲜果相比,红枣的价格波动幅度比较小。二是从长期市场价格波动看,红枣价格下跌趋势明显,干制枣价格多呈下降趋势,鲜食枣价格均呈上升态势;从短期市场价格波动看,红枣价格波动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波动态势。三是红枣的价格波动周期表现为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且波动剧烈,其中灰枣的价格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波动周期,骏枣、金丝枣和冬枣的价格经历了三个完整的波动周期。(3)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因素。从生产的角度看,影响红枣价格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种植户的价格预期、种植规模、农民自身素质、自然灾害、农业科技技术进步等方面;从需求的角度看,则包括消费者购买力、物价水平、替代品价格、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人口数量与结构、加工需求、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等因素。从流通因素来看,流通费用的上升、流通环节多,也包括各流通环节主体行为、新型流通渠道—电子交易市场对红枣价格的影响。此外政府政策支持、宏观经济形势、投机行为也对红枣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4)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从生产因素来看,产量对红枣价格形成的贡献较大,达到20.4%,生产成本的贡献较小,仅为5.4%;从需求因素来看,物价水平对红枣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总体较小,相比较而言,物价水平对干制枣的影响程度略高于鲜食枣。消费者购买力对红枣市场价格波动的贡献度比较高,其中对鲜食枣的贡献度较高,最高达到31%;对干制枣的贡献度较低,基本都在20%以下;从流通因素来看,在长期传导效应上,红枣电子交易价格向现货价格的传导存在滞后期,且存在一定的阻力,传导顺畅度不高;在短期传导效应上,红枣现货价格对自身价格传导路径顺畅,但红枣电子交易价格对现货价格的传导不顺畅,存在1期滞后,从价格传导率来看,红枣现货价格对电子交易价格传导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出现萎缩性传导和扩张性传导并存的局面。(5)红枣价格波动的风险评估。通过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对红枣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评估,首先红枣价格降价风险高于涨价风险;其次鲜食枣的价格风险明显高于干制枣;三是红枣价格风险概率分布不服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分布。(6)促进红枣价格平稳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供给管理方面提出实施区域比较优势的战略、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施红枣产业化发展战略、鼓励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组织形式等建议;从需求引导方面增加市场透明度、建立开发竞争的市场体系等建议;从流通管理方面提出改善交通和仓储设施、规范红枣流通的中间商市场、减少红枣流通环节及费用、培育富有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等建议;从价格风险预警方面提出完善市场信息平台建设、发布红枣指导价格、完善红枣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措施、建立红枣价格预警机制和反周期价格调节基金制度等方面建议。
陈传俊(TRAN TRUYEN TUAN)[9](2016)在《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究》文中提出越南汉语教学历史源远流长,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然而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发未能满足全国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越南相关部门曾经意识到本土汉语教材问题的重要性,并且积极针对越南学习者研发了汉语教材,最有代表性的是普通教育用的《汉语》教材系列。此外,民间汉语学者也针对不同领域编写了一些本土汉语教材,但由于前期基础性研究不足和相关理论研究匮乏,使得多数编写出的本土汉语教材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教材无法发挥本土效果。因此,大多汉语教学单位都使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汉语教材作为正式教材,其中大多引用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面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严重缺乏的现状,目前越南汉语教学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发针对越南国情及文化、面向越南学习者的实用本土汉语教材。本文把越南人编写的本土汉语教材作为研究对象。现有本土汉语教材从编写组织方面来看可分为统编和自编教材两类。统编教材是由越南教育与培训部、胡志明市教育厅组织研发的教材,自编教材是越南学者个人根据社会需求自编的汉语教材。笔者将该两类教材建成越南本土汉语教材语料库作为研究资料,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及计量对比研究、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的语言要素、课文、语法与课后练习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找出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优点和局限并提出对越南本土化汉语教材研发和建设方面的建议。希望这些数据和启示能为研发越南本土化汉语教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研究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方法以数据库研究法和全球视野比较法为主,以宏观系统分析法及文献研究法为辅。首先,使用Microsoft Access软件建立“越南本土汉语教材数据库”、“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数据库”、“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数据库”等,之后提取相关数据,再通过SPSS统计软件将教材的各种要素如词汇、音节、汉字等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考察。另外,按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全部教材语法项目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内容分析信度的方法和人工干预对该套教材的课文内容和练习形式进行全面分析。在数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两类教材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其次,基于吴应辉教授提出的本土化汉语教材特征的观点之上,探讨越南现有本土汉语教材特点并提出越南本土汉语教材革新和建设的建议:(1)自主编写教材成熟前,越中合作是必走之路;(2)与各院校汉语培养课程接轨研发实用本土教材;(3)整顿目前教材编写放任自行现象;(4)加强语言文化对比,突出教材针对性。随后,本文通过运用全球视野比较法和宏观系统分析法探讨国际汉语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成果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国际本土汉语教材研究成果值得借鉴的有缅甸、泰国和美国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越南今后的教材研发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参考意义,具体是:(1)优先研发专门领域的汉语教材;(2)教材研发过程中注意“优势借入”,提高编写效率;(3)教材研发过程中接受“全方位帮扶”;(4)汉语教材编写本土视角论;(5)重视名校效应对教材的影响力。通过本文研究成果以及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本人提出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者必备理论,包括(1)第二语言教学理论;(2)教材编写其他相关理论。最后,本文提炼出越南汉语本土汉语教材编写的“国家外语战略主导论”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同时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的研发模式。本人希望通过该研究成果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发及汉语教学活动产生实际有效的应用价值。
唐富满[10](2013)在《中国政府对港澳地区出口的配额管理及早期实践》文中指出确保对港澳市场的供应,是中国政府保持港澳地区繁荣稳定的方针。配额管理制度是中国政府确保对港澳市场均衡供应的重要措施,它在实践中有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出口货源问题的突出,有关部门开始实行口岸分工与配额管理制度;到60年初,内地对港澳市场的供应体系和政策措施基本定型,配额管理制度也趋成熟。对港澳出口供应的配额管理是一种特别的配额管理制度。它对于保持港澳市场稳定,增强港澳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确保香蕉在中秋节上市的关键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确保香蕉在中秋节上市的关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微信平台的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谣言的研究 |
二、关于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研究 |
第六节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七节 创新点 |
第一章 微信平台中食品安全谣言传播主体分析 |
第一节 微信用户的认知情况分析 |
一、多数用户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判断能力较弱 |
二、多数用户对信息的判断受精力和阅历影响 |
第二节 微信用户的行为特征分析 |
一、对微信功能的认知影响用户信息获取行为 |
二、媒介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用户信息传播行为 |
三、对谣言的容忍程度与信息的传播呈正相关 |
第三节 微信用户的心理动机分析 |
一、消极心理动机 |
二、积极心理动机 |
第二章 微信平台中食品安全谣言传播方式和过程分析 |
第一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三种方式 |
一、链状传播 |
二、树状传播 |
三、放射状传播 |
第二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过程 |
第三章 微信平台中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特点分析 |
第一节 传播内容的惊悚巧诈 |
一、诉诸恐惧语言引起受众危机意识 |
二、专业化的术语磨灭受众怀疑精神 |
三、公信力信源口吻增强谣言可信度 |
第二节 传播手段的巧捷万端 |
一、借助短视频进行传播 |
二、旧式谣言翻新再加工 |
三、对国外信息夸大谣传 |
四、抛开剂量谈影响效果 |
第四章 微信平台中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影响分析 |
第一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社会功能 |
一、帮助个体获得认知平衡 |
二、有效助推社会矛盾解决 |
第二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危害 |
一、严重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 |
二、不断摧毁社会的信任体系 |
三、持续削弱政府的权威形象 |
四、不绝消耗有限的公共资源 |
五、干扰企业经营和市场秩序 |
第五章 微信平台中食品安全谣言传播治理困境及对策分析 |
第一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治理困境 |
一、用户媒介素养普遍较低 |
二、食品安全谣言根源难溯 |
三、辟谣平台总体影响力低 |
四、用户固有印象难以打破 |
五、旧式谣言仍会死灰复燃 |
第二节 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的治理对策 |
一、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和科学理性批判素质 |
二、利用大数据监控,加强舆情信息跟踪研判 |
三、增加辟谣公众号,提高辟谣平台的影响率 |
四、以区块链信息传播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
五、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导向作用防止谣言重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食品安全谣言样本 |
附录2 :关于微信用户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2)隐形的安全线:马来西亚族群交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意识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设计 |
第二章 回到历史:一种建构的族群刻板印象 |
一、游戏开局:族群关系的历史与变迁 |
1. 幕后玩家:族群身份意识与冲突的开端 |
2. 在线玩家:同一条宪法有两种社会契约 |
二、制定规则:上层建构族群认知偏差 |
1. 513族群冲突:50年前后的族群禁忌 |
2. 族群政策NEP:既定印象与交往距离 |
第三章 语言交流:族群互动中的符号延异 |
一、深交与绝交:日常交往中的语言 |
1. 巴刹语言:跟马来人深交的秘诀 |
2. 符号缩写:隔绝华人的族群边界 |
二、禁忌与学习:跨出舒适圈的语言 |
1. 语义差异:语言误解的交往禁忌 |
2. 学习中文:多语优势与跨族情谊 |
第四章 饮食习惯:文化图腾的自我与他者 |
一、认识他者的族群饮食 |
1. 海南鸡趴的单向交流 |
2. 海南面的演化与想象 |
二、自我隐喻的改良饮食 |
1. 椰浆饭的重新诠释 |
2. 华人糕饼的清真化 |
第五章 学习教育:交往规范中的敏感底线 |
一、华人社群的内卷化:学习中的自强不息或自困围城 |
1. 独中即是天井:失异族相处机会 |
2. 师长惊弓之鸟:族群间的不信任 |
二、马来社群的封闭性:教育中的扶弱政策或扶持拐杖 |
1. 马来文国语:不容挑战的族群尊严 |
2. 伊斯兰官教:贯彻生活的族群精神 |
第六章 职场交际:制度化关系中的相处惯性 |
一、基于生计的职场族群关系 |
1. 能量的资本计算:工作需求的交往 |
2. 人数多寡即权力:谁人多谁是老大 |
二、利益导向的职场族群关系 |
1. 政府构建公司“圆形监狱” |
2. 自我审视的狱卒“把关人” |
第七章 政治参与:族群边界安全距离的延续 |
一、意见表达:维持族群边界的交往方式 |
1. 全国大选的族群政治诉求 |
2. 井水不犯河水的相处模式 |
二、社会运动:打破族群边界的交往困境 |
1. 底层知识鸿沟:语言障碍限制沟通 |
2. 民间弱性参与:年轻人难动员参与 |
第八章 仪式互动:时空阈限下的身份转换 |
一、共此时:族群仪式互动中的情感体验 |
1. 文化共融:双佳节期间创新青包 |
2. 国族认同:球场飞扬的团结符号 |
二、过日子:亲密圈身份过渡的相处之道 |
1. 宗教适应:难懂的《可兰经》 |
2. 婆媳问题:学懂礼仪与饮食 |
第九章 虚拟交往:互联网时代族群关系的重构 |
一、网络社区中的缺场交往 |
1. 多语言论坛:志同道合却难以深交 |
2. 面子书使用:反哺建构新族群认知 |
二、空间流动中的亲密内爆 |
1. 媒介化社会中的身份转换 |
2. 身体不在场的选择性表露 |
第十章 隐形的安全线:一个概念的提出及其分析框架 |
一、一个本土化概念的提出 |
1. 虚实之间:建构的虚线与日常的实线 |
2. 似近若远:时空维度下族群双重交往 |
二、分析框架与进一步思考 |
1. 区别认知与关系的安全线 |
2. 分析代际间新旧的安全线 |
第十一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访谈对象一览表 |
附录二: 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现阶段外国的研究成果同我国的研究成果 |
1.2.1 外国的研究成果 |
1.2.2 我国的研究成果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概述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总结 |
2 项目进度管理基础理论和方法概述 |
2.1 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
2.1.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 |
2.1.3 项目进度管理的分解 |
2.2 项目进度计划的相关理论 |
2.2.1 项目进度计划的概念 |
2.2.2 项目进度计划的作用 |
2.3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
2.3.1 项目进度计划的分类 |
2.3.2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目标 |
2.3.3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
2.3.4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流程 |
2.3.5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方法 |
2.3.6 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
2.4 项目进度控制的相关理论 |
2.4.1 介绍项目进度控制 |
2.4.2 项目进度控制的作用 |
2.4.3 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内容 |
2.4.4 常用的项目进度控制比较分析方法 |
2.4.5 项目进度控制的调整方法 |
2.4.6 影响项目施工阶段进度的因素 |
2.4.7 项目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工作流程 |
2.5 本章总结 |
3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3.1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的概述 |
3.1.1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基本概况 |
3.1.2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背景及建设理由 |
3.2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 |
3.2.1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
3.2.2 对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行工程划分 |
3.2.3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工程划分后工序之间的关系 |
3.2.4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工期计算和关键链的确定 |
3.3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计划图 |
3.3.1 编制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的甘特图 |
3.3.2 编制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的网络图 |
3.4 本章总结 |
4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控制的研究 |
4.1 比较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 |
4.1.1 采取甘特图比较方法 |
4.1.2 采取S曲线比较方法 |
4.2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4.3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调整方法 |
4.4 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控制措施 |
4.5 本章总结 |
5 结束语 |
5.1 研究成果 |
5.2 存在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BDS进口水果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研究概述 第一节 |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
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 第一节 |
创业相关理论 第二节 |
项目可行性理论 第三节 |
研究文献 第三章 |
进口水果行业概述与分析 第一节 |
进口水果行业相关概述 第二节 |
台湾水果概述 第三节 |
进口商类型分析 第四节 |
台湾水果进口的基本操作流程 第四章 |
BDS公司介绍 第一节 |
公司概况 第二节 |
竞争分析 第三节 |
公司的运营模式 第四节 |
公司竞争战略 第五章 |
市场营销 第一节 |
市场细分与定位 第二节 |
SWOT分析 第三节 |
营销策略 第四节 |
营销步骤 第六章 |
财务计划与分析 第一节 |
收入与成本分析 第二节 |
财务数据与假设 第三节 |
财务报表 第四节 |
财务分析 第五节 |
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第七章 |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说明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3 中国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中国枣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发展历史 |
3.1.2 产量和面积 |
3.1.3 品种结构 |
3.1.4 区域布局 |
3.1.5 市场流通 |
3.1.6 产品加工 |
3.1.7 国际贸易 |
3.2 传统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2.1 产量波动增长 |
3.2.2 种植面积稳定 |
3.2.3 具有生产优势 |
3.2.4 品种资源丰富 |
3.2.5 栽培区域集中 |
3.3 新兴枣产区发展现状分析 |
3.3.1 新疆各地市发展现状分析 |
3.3.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现状分析 |
3.3.3 新疆各地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比较分析 |
3.4 传统枣产区与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3.4.1 资源禀赋优势比较分析 |
3.4.2 专业化程度比较分析 |
3.4.3 组织管理方式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中国枣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
4.1 供大于求结构失衡 |
4.2 缺乏科技创新引领 |
4.3 品种结构单一,亟需更新换代 |
4.4 加工产品初级,技术水平落后 |
4.5 流通效率较低,利润分配不均衡 |
4.6 组织化程度较低,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
4.7 国际市场亟待开发 |
4.8 本章小结 |
5 中国枣产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分析 |
5.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5.1.1 调研方法 |
5.1.2 数据来源说明 |
5.1.3 调研问卷设计 |
5.2 不同枣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
5.2.1 成本比较分析 |
5.2.2 收益比较分析 |
5.3 与其他农作物的比较分析 |
5.3.1 新兴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3.2 传统枣产区的比较分析 |
5.4 影响中国枣产业成本收益的因素分析 |
5.4.1 自然因素 |
5.4.2 技术因素 |
5.4.3 经济因素 |
5.4.4 政策因素 |
5.5 案例分析:酸枣产业 |
5.5.1 酸枣产业发展概述 |
5.5.2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分析 |
5.5.3 酸枣产业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与市场价格分析 |
6.1 中国枣产业的流通现状分析 |
6.1.1 流通主体 |
6.1.2 流通渠道 |
6.1.3 流通模式 |
6.1.4 主要流通模式对比分析 |
6.1.5 主要流通模式案例分析 |
6.2 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 |
6.2.1 传统流通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2 “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3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利润分配 |
6.2.4 网络平台模式的利润分配 |
6.3 市场流通特征分析 |
6.4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
6.4.1 数据来源 |
6.4.2 市场价格水平描述性分析 |
6.5 基于HP滤波法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6.5.1 研究方法 |
6.5.2 季节调整法下的价格特征分析 |
6.5.3 基于HP滤波法的长期趋势和周期性分析 |
6.6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6.1 市场价格波动规律 |
6.6.2 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中国枣产业的消费需求分析 |
7.1 调研设计与数据说明 |
7.1.1 调研方法 |
7.1.2 数据来源说明 |
7.1.3 调研问卷设计 |
7.2 枣产品的消费现状与特征分析 |
7.2.1 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
7.2.2 消费行为变量分析 |
7.2.3 消费态度变量分析 |
7.3 枣产品的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7.3.1 实证模型构建 |
7.3.2 交叉因素分析 |
7.3.3 变量选择说明 |
7.3.4 模型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中国枣产业市场供求均衡分析 |
8.1 有效需求分析 |
8.1.1 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特征分析 |
8.1.2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市场需求量预期 |
8.1.3 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
8.2 市场供给分析 |
8.2.1 供给总量激增,增速呈放缓趋势 |
8.2.2 低端初级加工品供应过多 |
8.2.3 高端精深加工品供应严重不足 |
8.3 市场供求均衡理论分析 |
8.3.1 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分析 |
8.3.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
8.4 市场供求均衡路径分析 |
8.4.1 市场供求的差距分析 |
8.4.2 市场供求均衡的路径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情况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中山市火龙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火龙果概述 |
1.1.1 火龙果肉质概述 |
1.1.2 火龙果栽培特性 |
1.1.3 火龙果的种植优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火龙果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火龙果研究现状 |
1.3 选题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现状 |
2.1 中山市概况 |
2.1.1 中山市地理概况 |
2.1.2 自然资源概况 |
2.1.3 农业概况 |
2.2 中山市火龙果的生产状况 |
2.2.1 火龙果的种植现状 |
2.2.2 火龙果的市场现状 |
2.3 火龙果产业发展优势 |
2.3.1 区位优势 |
2.3.2 产业优势 |
2.3.3 产后加工 |
3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及问题解析 |
3.1 火龙果产业化状况 |
3.1.1 火龙果主要销售模式 |
3.1.2 火龙果产业链 |
3.2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
3.2.1 市场需求旺 |
3.2.2 南果北上市场潜力大 |
3.3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趋势 |
3.4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问题解析 |
3.4.1 缺乏品牌效应市场价格限制较大 |
3.4.2 种植投资成本高,新品种培育能力不足,栽培标准不一 |
3.4.3 产业链标准化尚未形成 |
3.4.4 栽培方式创新力和轻简化不足 |
3.4.5 火龙果深加工品推广不足 |
3.4.6 土地资源要素对农村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
4 中山市火龙果产业发展对策 |
4.1 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产业扶持 |
4.2 创新乡村旅游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
4.3 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农业经济新动力 |
4.4 精选优质品种,推广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
4.5 完善火龙果技术支持体系 |
4.6 规范种植用地,聚集连片作业,形成规模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以B公司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总体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2 项目进度控制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
2.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述 |
2.1.1 项目进度管理的概念 |
2.1.2 项目进度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3 项目进度管理流程 |
2.1.4 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 |
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
2.2.1 项目进度计划的过程 |
2.2.2 项目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
2.3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的方法 |
2.3.1 关键日期法 |
2.3.2 甘特图 |
2.3.3 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 |
2.3.4 计划评审技术(PERT) |
2.3.5 其他网路计划技术 |
2.4 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
2.4.1 动态控制原理 |
2.4.2 系统原理 |
2.4.3 信息反馈原理 |
2.4.4 弹性原理 |
2.4.5 封闭循环原理 |
2.4.6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
2.5 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 |
2.5.1 项目进度计划实施的测量方法 |
2.5.2 项目进度比较与分析法 |
2.5.3 项目管理软件 |
2.5.4 项目进度计划变更 |
2.5.5 项目进度管理优化 |
3 B公司五谷杂粮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 |
3.1 项目组织结构与分工 |
3.1.1 项目组织结构 |
3.1.2 项目组织主要分工 |
3.2 五谷杂粮项目公用设施进度计划的制定 |
3.2.1 各项工作范围描述 |
3.2.2 公用设施工作分解结构 |
3.2.3 项目活动工期估算 |
3.2.4 项目网络计划图与关键路径确定 |
3.2.5 项目公用设施工作计划安排 |
3.3 五谷杂粮项目工艺设备进度计划的制定 |
3.3.1 各项工作范围描述 |
3.3.2 工艺设备安装工作分解结构 |
3.3.3 项目工艺设备安装活动工期估算 |
3.3.4 项目工艺设备网络计划图与关键路径确定 |
3.3.5 项目工艺设备进度计划安排 |
4 B公司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 |
4.1 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内容 |
4.2 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 |
4.2.1 跟踪检查项目实施进度 |
4.2.2 整理分析统计检查数据 |
4.2.3 对比施工进度与进度计划偏离情况 |
4.2.4 项目会议制度 |
4.2.5 施工进度结果报告 |
4.2.6 项目进度计划变更 |
4.3 五谷杂粮项目进度计划优化 |
4.4 五谷杂粮项目验收评价 |
4.4.1 内部专家验收评价 |
4.4.2 外部专家验收评价 |
4.4.3 产品工艺和应用验收评价 |
5 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 |
5.1 影响五谷杂粮项目进度的因素 |
5.1.1 业主影响因素 |
5.1.2 项目施工方影响因素 |
5.1.3 项目设计单位影响因素 |
5.1.4 技术安全影响因素 |
5.1.5 沟通与协调方面影响因素 |
5.1.6 不可预见的事情发生 |
5.1.7 项目进度影响因素分析 |
5.2 项目进度控制保障措施 |
5.2.1 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
5.2.2 项目资源投入保障措施 |
5.2.3 项目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
5.2.4 项目合同保障措施 |
5.2.5 项目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
5.2.6 其他突发事件应对措施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标、结构框架及方法 |
1.4 本研究可能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依据 |
2.1.1 劳动价值论 |
2.1.2 供需决定论 |
2.1.3 消费者行为论 |
2.1.4 价格预期理论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动态 |
2.2.2 国内研究动态 |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3章 中国红枣生产供给与市场消费 |
3.1 中国红枣生产供给及变动 |
3.1.1 世界红枣生产种植概况 |
3.1.2 中国红枣产量及变动 |
3.2 中国红枣生产区域布局 |
3.2.1 红枣南北区系的布局划分 |
3.2.2 各省区红枣的生产布局 |
3.3 中国红枣出口及变动 |
3.3.1 红枣出口量及变动 |
3.3.2 红枣出口品种及地区 |
3.3.3 红枣出口价格及变动 |
3.4 中国红枣市场消费 |
3.4.1 红枣消费总量及变化 |
3.4.2 红枣人均消费量及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主要红枣价格波动分析 |
4.1 红枣价格波动轨迹 |
4.1.1 红枣生产者价格波动 |
4.1.2 红枣市场价格波动 |
4.2 红枣价格波动规律分析方法 |
4.2.1 X11季节调整法 |
4.2.2 HP滤波法 |
4.3 中国5种红枣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分析 |
4.4 中国主要红枣价格的波动周期分析 |
4.4.1 长期趋势分解 |
4.4.2 波动周期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影响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因素 |
5.1 红枣价格决定的理论框架 |
5.1.1 红枣的供需特性 |
5.1.2 红枣价格形成的理论假设—供求均衡 |
5.2 生产供给视角下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因素 |
5.2.1 红枣生产成本 |
5.2.2 红枣种植户的价格预期 |
5.2.3 红枣产量 |
5.2.4 农民自身素质 |
5.2.5 农业科技进步 |
5.2.6 自然灾害 |
5.3 消费需求视角下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因素 |
5.3.1 消费者购买力 |
5.3.2 物价水平 |
5.3.3 替代品价格 |
5.3.4 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 |
5.3.5 人口数量与结构 |
5.3.6 加工需求 |
5.3.7 季节因素和节假日因素 |
5.4 流通对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 |
5.4.1 流通费用 |
5.4.2 流通模式 |
5.4.3 电子交易市场 |
5.4.4 流通中间商行为 |
5.5 其他因素对红枣价格形成及波动的影响 |
5.5.1 政府政策 |
5.5.2 宏观经济形势 |
5.5.3 投机行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生产供给视角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 |
6.1 研究方法及数据 |
6.1.1 VAR模型 |
6.1.5 指标选择 |
6.1.6 数据来源 |
6.2 生产成本对红枣供给价格的影响 |
6.2.1 生产成本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平稳性检验 |
6.2.2 生产成本与红枣供给价格的VAR模型 |
6.2.3 生产成本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因果关系检验 |
6.2.4 生产成本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动态关系 |
6.2.5 生产成本与红枣供给价格的方差分解 |
6.3 种植规模对红枣供给价格的影响 |
6.3.1 种植规模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单位根检验 |
6.3.2 种植规模与红枣供给价格的VAR模型 |
6.3.3 种植规模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因果关系检验 |
6.3.4 种植规模与红枣供给价格的动态关系 |
6.3.5 种植规模与红枣供给价格的方差分解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消费需求视角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的实证分析 |
7.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7.2 消费者购买力对红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2.1 消费者购买力对灰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2.2 消费者购买力对冬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2.3 消费者购买力对骏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2.4 消费者购买力对金丝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2.5 消费者购买力对青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 物价水平对红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1 物价水平对灰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2 物价水平对冬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3 物价水平对骏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4 物价水平对金丝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3.5 物价水平对青枣市场价格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流通对红枣价格波动的传导效应 |
8.1 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
8.2 分析方法与数据 |
8.2.1 分布滞后模型 |
8.2.2 数据来源 |
8.2.3 电子交易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比较 |
8.2.4 平稳性检验 |
8.3 电子交易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长期传导效应 |
8.4 电子交易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短期传导效应 |
8.4.1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8.4.2 贡献度分析 |
8.4.3 价格传导率分析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红枣价格波动的风险评估 |
9.1 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 |
9.2 数据来源 |
9.3 结果分析 |
9.3.1 窗宽及概率密度函数 |
9.3.2 波动区间的风险概率值 |
9.4 本章小结 |
第10章 促进红枣市场价格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
10.1 供给管理方面 |
10.1.1 实施区域比较优势的战略 |
10.1.2 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的力度 |
10.1.3 实施红枣产业化发展战略 |
10.1.4 鼓励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
10.1.5 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引导枣农合理调整红枣种植规模 |
10.1.6 强化枣农风险管理意识 |
10.2 需求引导方面 |
10.2.1 增加市场透明度 |
10.2.2 建立开放竞争的市场体系 |
10.3 流通管理方面 |
10.3.1 建立产销对接,减少红枣流通环节 |
10.3.2 改善交通和仓储设施 |
10.3.3 规范红枣流通的中间商市场 |
10.3.4 减少政府行政干预,降低流通费用 |
10.3.5 培育富有效率的市场中介组织 |
10.4 价格风险预警方面 |
10.4.1 完善红枣市场价格行情监测系统 |
10.4.2 发布红枣指导价格 |
10.4.3 完善红枣电子交易市场的法律法规 |
10.4.4 加强红枣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制度建设 |
10.4.5 对红枣市场实行价格预警 |
10.4.6 建立与周期价格相反的基金制度 |
第11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
11.1 主要研究结论 |
11.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越南汉语蓬勃发展,本土化教材作用日趋重要 |
二、汉语教材是目前制约越南汉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
三、越南汉语教学要可持续健康发展,本土教材研发为当务之急 |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汉语教材研究综述 |
一、越南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别化汉语教材编写理论探讨 |
三、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 |
第五节 主要研究内容 |
一、主要论点 |
二、创新点 第二章 越南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一节 越南历代语言政策 |
第二节 越南独立以来的语言政策 |
一、八月革命到全国统一时期语言政策(1945-1975) |
二、1975年全国统一至今的语言政策 |
第三节 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一、民族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二、外语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三、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及教材语料库 |
第一节 越南汉语教材使用现状 |
一、汉语教材使用现状 |
二、统编和自编本土教材基本信息 |
第二节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数据库 |
一、越南本土汉语教材数据库 |
二、数据库加工提取数据 |
三、本文术语界定 第四章 统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
第一节 教材的语言要素分析 |
一、教材音节分析 |
二、教材词汇分析 |
三、汉字分析 |
四、语法项目分析 |
第二节 教材的文化内容项目分析 |
一、教材所导入文化内容分析 |
二、文化内容取向 |
第三节 话题和篇章分析 |
一、统编本土汉语教材课文内容统计分析 |
二、教材课文结构分析 |
第四节 教材课后练习项分析 |
一、教材练习项总量统计分析 |
二、练习题型的考察 |
第五节 教材的形式分析 |
一、教材的版面设计 |
二、教材的辅助配套 |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编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
第一节 自编教材的语言要素分析 |
一、教材音节分析 |
二、教材词汇分析 |
三、汉字分析 |
第二节 教材的文化内容项目分析 |
一、教材所导入文化内容分析 |
二、文化内容取向 |
第三节 话题和篇章分析 |
一、自编本土汉语教材课文内容统计分析 |
二、教材课文结构分析 |
第四节 教材课后练习项分析 |
一、教材练习项统计分析 |
二、练习题型的考察 |
第五节 教材的形式分析 |
一、教材的版面设计 |
二、教材的辅助配套 |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类本土教材特征及编写建议 |
第一节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的本土特征分析 |
一、教材名称本土化 |
二、教材内容本土化 |
三、部分词汇本土化 |
四、注释语“母语化” |
五、语言难点对比化 |
第二节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特点和不足 |
一、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优点 |
二、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存在问题 |
第三节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
一、加强中越合作,开发合编教材 |
二、与高校汉语培养课程接轨研发实用本土教材 |
三、整顿目前教材编写放任自行现象 |
四、加强语言文化对比,突出教材针对性 |
本章小结 |
一、越南教材浅层本土有所体现,深层本土尚显不足 |
二、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优劣并存 |
三、越南本土汉语教材健康发展需要全面革新 第七章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理论探讨 |
第一节 国际本土化汉语教材研究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发启示 |
一、汉语教学薄弱国家教材资源“五步跨越”开发模式 |
二、汉语教材编写本土视角论 |
三、名校效应与教材编写 |
第二节 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编写关键因素及理论准备 |
一、提高越南本土汉语教材价值的因素 |
二、编写越南本土汉语教材必备理论 |
第三节 本土汉语教材研发的“国家外语战略主导论” |
一、“国家外语战略主导论”的定义 |
二、“国家外语战略主导论”对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发的作用 结语 |
一、全文主要内容和观点 |
二、论文不足之处 |
三、后续研究方向 附录1 越南现有汉语教材表(按出版/重印年份排列) 附录2 越南现有本土汉语教材(截止2014年10月) 附录3 统编教材音节等级和频次表 附录4 统编教材词汇等级和频次表 附录5 统编教材汉字等级和频次表 附录6 自编教材音节等级和频次表 附录7 自编教材词汇等级和频次表 附录8 自编教材汉字等级和频次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确保香蕉在中秋节上市的关键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微信平台的食品安全谣言传播研究[D]. 刘迎.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2]隐形的安全线:马来西亚族群交往研究[D]. 王钶媃(Ong Ke Rou). 南京大学, 2019(02)
- [3]抚顺腈纶厂污水治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毕珩.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8(06)
- [4]BDS进口水果项目商业计划书[D]. 林加荣. 厦门大学, 2018(12)
-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枣产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刘妮雅.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4)
- [6]中山市火龙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张沐坚.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7]五谷杂粮项目进度控制研究 ——以B公司为案例[D]. 邢晓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18(07)
- [8]红枣价格形成机制研究[D]. 李凤.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2)
- [9]越南本土汉语教材研究[D]. 陈传俊(TRAN TRUYEN TUAN). 中央民族大学, 2016(08)
- [10]中国政府对港澳地区出口的配额管理及早期实践[J]. 唐富满. 当代港澳研究,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