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习3 词语(2)(论文文献综述)
石晓柯[1](2021)在《基于不同冲突水平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文中认为
郁玮[2](2021)在《《基础中文:听与说》生词释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国别化教材的编写中,如何根据课型特点、基底语的语言和文化特点进行合理的生词释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基础中文:听与说》,该书由基底语教师顾百里编写,语言形式上汉语全部使用拼音呈现,生词全部用基底语英语进行释义,具有很强的国别化教材特点。本文以翻译相关理论、对比分析理论为基础,以归纳法、对比分析法以及访谈法为研究方法,参考中美相关语言政策和生词释义的一般原则,对教材生词释义的内容及方式进行归纳。内容上,义项选择多为语境义,词性标注强调英汉对比,在同一语义场中进行词汇拓展;方式上,采取直译法、对比法以及情景法,语言释义和非语言释义相结合。在考察了释义内容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定量统计,对教材中存在的释义问题进行分类总结,指出教材存在同音异形词混淆、儿化音词语错用、课堂式用语以及释义不准确的问题。本文从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编写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认为英汉词汇存在词义不对等性、搭配范围不同、文化附加义不同的内部因素,同时教材的编写体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释义的准确性,并且存在校对疏漏的问题。最后结合对本教材的分析,从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两方面为初级汉语生词释义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吴春燕[3](2020)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日语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高级日语"为日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明确高级日语课程教学目的与特点的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过老师的指导与同学的交流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构建并实践高级日语课程教学模型,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亚星[4](2020)在《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一个桥梁。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就是教材,而教材练习设计部分也是教材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学过的内容和提高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水平,通过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查,检查自身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特殊句型“是......的”句是留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句型之一。由于该句型的特殊性,目前语言学界对该句型有多种看法。有学者认为不存在特殊句型“是......的”句。在本体研究中,前期主要从“是......的”句的语法结构方面着手,对“是......的”句的中间成分进行分析,并且根据不同的内部成分归纳出不同的句子类型,以及对“是......的”句中的“是”、“的”的词性进行分析研究,后期主要从语义角度对“是......的”句进行分析,把“是......的”句的内部看作焦点信息,根据“是......的”句型对内部目标信息进行判断和肯定,对内部信息进行强调。其次,开始出现对该句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对该句型的偏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的结果对教材和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很少将教材练习部分作为主体,放在主位,针对某一语法点练习部分给出针对性的建议。而且该句由于本身的复杂型和自由性,留学生很难掌握该句型。本文主要选取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三套教材——《博雅汉语(第二版)》、《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修订本》以汉语水平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为参考标准,对这三套教材中出现的“是......的”句的练习部分的题型及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从而对该句型练习设计提出一些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是......的”句型判定标准;第一章,主要是对教材练习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查阅和研究,以及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中其中的10000条语料进行筛选,对“是......的”句型的使用率和偏误进行分析,为后面部分的“是......的”句型练习设计的建议提供理论支撑;第二章,主要是对所选取的教材中的“是......的”句型进行整理和分类,然后通过教材间的对比分析三套教材中“是......的”句型分布和注释。第三章,以前面文章的理论基础为支撑,以及对教材中“是......的”句型的归纳整理,分析练习类型、题量和内容,对其中教材练习设计部分的不足之处给出相关建议。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且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
尹敏敏[5](2020)在《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指标的构建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会引起各种类型的神经性言语障碍(dysarthria),严重危害老年人群的沟通交流质量。神经性言语障碍在言语产生的呼吸、发声、共鸣、构音或韵律方面所需要运动的力量、速度、范围/幅度、稳定性或准确性均会出现异常。其中韵律异常在各种语言、各种类型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都有记录。明确并利用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韵律控制能力,可能会改善其沟通的效率。有效的评估是训练的起点,言语韵律评估需要结合使用主观和客观的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主观评估为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提供了框架,再通过客观量化的方法进行精准分析,构建了神经性言语障碍主、客观评估指标;另外依据此进行了神经性言语障碍的言语韵律特征分析,提出了干预策略,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主观评估量表的编制为提取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主观评估指标,编制了言语韵律功能主观评估量表。本研究首先根据国际常用的开发量表的原则,并结合汉语普通话的特征,编制了言语韵律评估的评估材料,确定了节奏、重音、语调和整体韵律印象作为言语韵律评估的四个维度,并进一步制定了22道题目作为具体评估内容,初步完成了《言语韵律功能评估量表》。其次,以40名神经性言语障碍和10名正常成人为被试进行了量表的信效度验证,结果显示:内容效度CVI值为0.96,评分者一致性均为90%以上,α系数为0.92,重测信度r均在0.90以上。最后以140名20-90岁正常成年人作为被试,将其言语韵律评估原始分进行ICF限制值的转化来明确言语韵律碍的损伤程度,建立了言语韵律功能的参考标准,完成了言语韵律量表的标准化。该量表可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针对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能够广泛、快速和全面地评估言语韵律异常。第二部分基于主观评估的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客观声学参数提取通过三个步骤完成了言语韵律客观声学参数的提取。第一,以27名痉挛型言语障碍患者和34名运动不及型言语障碍患者为被试,应用言语韵律主观评估量表,分别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人相比较,研究了神经性言语障碍常见类型言语韵律的主观特征及并进行了错误分析。痉挛型言语障碍在主观韵律各个维度的损伤较为明显,运动不及型言语障碍在节奏和语调的韵律损伤较为突出,且错误走向也有所不同;第二,通过参考国内外言语韵律声学参数的研究并结合汉语普通话语系的特点,对节奏、重音和语调类言语韵律声学参数进行筛选,再以30名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和15名正常成人为被试,将筛选的客观参数与主观韵律评估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保留与主观韵律评估高度相关的声学参数;第三,通过15名痉挛型言语障碍患者和15名运动不及型言语障碍患者分别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进行言语韵律声学参数的比较研究来提取敏感参数。针对痉挛型言语障碍患者提取了以下参数:非自然停顿次数、平均音节时长等4个参数鉴别节奏异常;焦点重音的平均基频、持续时长等3个参数用来鉴别重音异常;整句的言语基频、整句基频斜率K等3个参数鉴别语调的异常。针对运动不及言语障碍患者提取了以下参数:非自然停顿次数鉴别节奏异常;整句基频斜率K和边界调基频斜率K鉴别语调的异常。此部分在主观评估的基础上,对神经性言语障碍客观声学参数进行了提取,不但可以精准的评估患者的言语韵律损伤,还可以在干预训练过程中监控患者的康复效果。第三部分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研究首先探讨了有无节奏的提示对节奏声学参数的影响,前、中、后位置的不同对重音声学参数的影响和四个声调对语调声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痉挛型和运动不及型言语障碍患者的节奏、重音和语调会受到提示、位置和声调的影响,因此在设计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言语韵律干预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上影响因素来确定训练形式和顺序。另外,还需结合研究一和研究二所获得的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主客观韵律特征,为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制定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言语韵律康复策略。最后通过两名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的单一被试研究,采用研究一和研究二所构建的主客观评估指标来验证康复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的创新点及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于:(1)编制了一套适合汉语普通话的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言语韵律主观评估工具。(2)提取了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主观和客观的评估指标,对后续神经性言语障碍韵律的临床诊断、评估和监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3)利用主、客观评估指标,分析了不同类型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的特征,丰富了我国言语韵律研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4)探讨了影响韵律表达的主要因素,为后续神经性言语障碍韵律的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5)设计了符合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言语韵律特征的干预策略,为临床康复师等相关人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
崔建鹏[6](2020)在《自动作文评分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英语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写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自动作文评分可以解决传统人工阅卷的很多问题,比如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加快学生写作的反馈,提升考试的公平性等,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研究。自动作文评分系统并不能真正理解作文,而是通过构建能反映词语、句子和篇章等各种尺度的特征来间接评估作文分数,因此,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更深层次特征对提升系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篇好的文章总是有一个特殊的高层逻辑及主题结构,其中实际的单词和句子选择以及它们之间的排列都是为这个高层结构服务的,因此一篇文章的语句通顺度可以作为自动作文评分的重要指标。作文范文中存在大量词汇、语法和语义信息,通过计算学生答案与范文的文本匹配度,使得对作文的评判多了一种重要的结合结构和语义信息的深层次参考标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如下:(1)我们提出了一种融合多特征的深度语句通顺度计算算法。针对传统方式词向量表示粗糙,不能发现无关词和句子的问题,我们引入外部知识为训练过程添加先验信息,针对知识库的知识表示学习可以学习到词语的知识信息;词语的同义词表示可以帮助更好地解决一词多义问题;通过将依存关系嵌入结合进来,可以更好地建模文本的语法信息。同时针对传统方式使用相似矩阵的方式建模句子间的关系复杂度较高且效率低的问题,我们引入了自注意力机制考察当前类型句向量和其他句向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我们提出的算法有较好的效果。(2)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文本语义匹配度计算算法。相比传统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已经在许多领域证明了可以学习到更加复杂而隐蔽的特征。我们使用图卷积网络来建模长文本之间的匹配关系,采用分而治之的思想,将文章的句子分配到每一个节点,形成“概念”,使用一种网络度量文档部分句子的相似度特征作为节点的特征向量表示,经过图卷积网络的训练,得到整个文档的相似度信息。同时我们使用递归自编码器对句向量进行了预训练,由此考虑到更多的句子结构性特征,实验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3)我们将语句通顺度和文本匹配度这两种深层特征融合到了深度自动作文评分算法当中,在LSTM层和多层感知机层分别融合语句通顺度向量和文本匹配度向量,相比传统方式效果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叶广宇[7](2019)在《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桥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飞速发展,在世界各国受到学习者的广泛欢迎,汉语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国际发展前景良好。学习者想要学好汉语,重点是得到合适的教材。研究教材编写质量的好与坏,是否适合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判定标准是练习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及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在中级阶段教材练习方面的研究数量与质量依然不能满足研究学者的需求,因此笔者选取两套中级阶段汉语教材——《发展汉语》(Ⅰ)(Ⅱ)与《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册的教材练习进行研究,希望寻找两套教材练习编写的异同,为今后中级阶段教材练习内容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详细地论述: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综述以及有关几个标准的说明等等;第一章是对中级综合教材练习设置原则进行概述;第二章是以练习内容为重点进行分析,在语言知识方面对汉字、词汇、语法、语段篇章的题型与题量进行深入研究,在言语技能方面对口语、阅读、写作练习的题型与题量进行深入研究;第三章是对两套教材练习方式进行研究,以模仿性、理解性、交际性练习为主要考察点进行研究;第四章是对两套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编排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练习结构模式的宏观设计与微观设计、练习的编排等内容;第五章整理了两套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教材练习的编写建议。
刘梦瑶[8](2019)在《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定向遗忘是被试在学习阶段按照记住和忘记指示符对指定材料进行遗忘而产生的记忆成绩下降的现象,是实验室中研究记忆和遗忘的重要范式。本研究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以词语和图片作为实验材料,探讨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本研究共由两部分组成:研究一以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高特质焦虑组、低特质焦虑组)×3(词语类型:正性、中性、负性)×2(指示符:记住、遗忘)的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词语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研究二以图片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高特质焦虑组、低特质焦虑组)×3(图片类型:正性、中性、负性)×2(指示符:记住、遗忘)的混合实验设计,进一步探讨了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图片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低特质焦虑组对正性、中性和负性词语均可以进行定向遗忘;而高特质焦虑组却无法对负性词语进行定向遗忘,并再认出更多要求忘记的负性词语。第二,在图片材料下,低特质焦虑组存在显着的定向遗忘效应;高特质焦虑组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的缺失。第三,定向遗忘效应会受到负性图片的干扰,相比于正性、中性图片,负性图片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的缺失。第四,在再认阶段600~800ms内,高特质焦虑组对负性词语诱发了比中性和正性词语更正的平均波幅,说明负性情绪词语更能引起高特质焦虑组大脑深层次的加工过程。第五,在学习阶段250~800ms内,TBR(指示为记住)项目比TBF(指示为忘记)项目引发了更大的顶区正波,反映了个体对TBR指示符更精细的选择性复述编码加工过程。第六,在再认阶段400~600ms内,TBR-R(指示为记住且记住)项目诱发了额区和顶区新旧效应,反映了熟悉性和回忆加工过程;TBF-R(指示为忘记却记住)项目仅诱发了额区新旧效应,反映了熟悉性加工过程。
安莹[9](2019)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DF)效应的影响。研究方法:(1)本研究共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学生群体中发放550份《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用于筛选被试。(2)依据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阳性检出标准筛选出心理虐待组被试29人;依据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阴性检出标准筛选出非心理虐待组被试31人,进入正式实验。(3)实验一: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itemmethod directed forgetting),以文字作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2(效价:负性词语/中性词语)2×(指令类型:记住/遗忘)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文字材料的定向遗忘效应。实验二: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的研究范式(item-method directed forgetting),以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2(组别)×2(效价:负性图片/中性图片)2×(提示类型:记住/遗忘)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图片材料的定向遗忘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实验1中,以回忆测试中被试回忆出的词汇个数为因变量,使用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指令的主效应显着(F=130.66,p<0.001);效价和指令两者的交互作用显着(F=5.78,p=0.019),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遗忘指令的条件下,被试回忆出更多的负性词汇;效价、指令和组别三者的交互作用显着,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负性情绪词汇在记住的指令下,受虐待组的回忆成绩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遗忘的指令下,会回忆出更多的负性情绪词汇。(2)在实验2中,以回忆测试中被试回忆出的图片张数为因变量,使用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效价的主效应显着(F=117.99,p<0.001);指令的主效应显着(F=41.62,p<0.001);指令和组别两者的交互作用显着(F=7.81,p=0.007),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遗忘的指令下,受心理虐待组比对照组回忆出更多的负性情绪图片;效价和指令的交互作用显着(F=10.30,p=0.002)研究结论: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有影响,但因记忆材料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负性文字材料,童年期心理虐待加强负性文字材料的DF效应;对于图片材料,童年期心理虐待减弱图片材料的DF效应。
余丹[10](2019)在《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正念干预的研究》文中指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相貌不满意而产生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调控。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由于自我身体认知的偏差,更多的注意、记忆相貌相关的消极信息等,会引起对身体的消极情绪,产生诸如自动思维等心理和行为问题。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陈红编制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相貌分量表(NPSS-A),以重庆市550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探究高中生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的关系,了解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思维特点;然后分别筛选出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各30名,通过双耳分听干扰式范式、学习-再认范式,进行听觉的注意偏向、记忆偏向实验,探讨其注意、记忆特点;最后,结合前两部分研究得出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正念为基础的干预,以期改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状况。结果如下:(1)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自动思维得分显着高于低分组;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存在显着正相关;(2)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的掩蔽错误数多于正常对照组高中生;掩蔽错误数:消极相貌词>积极相貌词、中性词;探针反应时:中性词>积极相貌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注意偏向。(3)再认正确率: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对消极相貌词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积极相貌词,对照组对中性词的再认正确率显着高于相貌词;再认敏感性: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能够更好辨别消极词,而对照组对于中性词的辨别优于相貌词;反应偏向:词性及实验分组的主效应、交互效应均不显着。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组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记忆偏向。(4)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不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组经过干预后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显着低于未经干预的对照组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得分。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发现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更容易产生自动思维;研究二、三采用实验法进一步发现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存在对消极相貌信息的注意、记忆偏向,这种对消极信息的关注能够较好的解释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自动思维的产生;研究四发现结合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正念为基础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状况。
二、练习3 词语(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练习3 词语(2)(论文提纲范文)
(2)《基础中文:听与说》生词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对象 |
1.3 理论基础 |
1.3.1 翻译相关理论 |
1.3.2 对比分析理论 |
1.4 研究综述 |
1.4.1 英汉翻译研究 |
1.4.2 释义与偏误研究 |
1.4.3 生词释义对策与建议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基础中文:听与说》概况及生词释义的一般原则 |
2.1 整体概况 |
2.1.1 作者及教材基本概况 |
2.1.2 生词概况 |
2.2 生词释义相关政策及一般原则 |
2.2.1 相关政策 |
2.2.2 一般原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础中文:听与说》生词释义内容及方式 |
3.1 生词释义内容 |
3.1.1 生词义项选择 |
3.1.2 词性标注 |
3.1.3 同一语义场生词拓展 |
3.2 生词释义方式 |
3.2.1 直译法 |
3.2.2 对比法 |
3.2.3 情景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础中文:听与说》生词释义问题及原因 |
4.1 生词释义问题 |
4.1.1 同音异形词混淆 |
4.1.2 儿化音和课堂式用语问题 |
4.1.3 释义不准确 |
4.2 释义问题原因分析 |
4.2.1 英汉语言差异 |
4.2.2 编写方式与校对疏漏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对初级汉语生词释义的启示 |
5.1 教材编写 |
5.1.1 针对性原则 |
5.1.2 多维度设计 |
5.1.3 跨文化交际性 |
5.2 教学实践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6.1 本文的主要观点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同音异形词对照表 |
附录二:儿化音词汇表 |
附录三:顾百里访谈记录 |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日语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关于翻转课堂 |
1.1 翻转课堂实现的基础条件 |
1.2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 |
2 教学设计 |
2.1 教学准备 |
2.2 课前 |
2.3 课中 |
2.4 课后 |
3 教学实践 |
3.1 教学实践内容及结果 |
3.2 问卷调查 |
4 总结与反思 |
5 结语 |
(4)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缘由和意义 |
1.2 “是......的”句型研究现状 |
1.2.1 “是......的”句型的本体研究 |
1.2.2 “是......的”句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1.3 论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1.3.1 论文的研究对象 |
1.3.2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 |
1.4 “是......的”句型语料选取标准 |
2.对外汉语相关教材练习设计理论依据 |
2.1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是......的”句型语法项目顺序 |
2.2 “是......的”句型的使用频率分析 |
2.3 “是......的”句型偏误分析 |
2.3.1 “是......的”句型偏误率分析 |
2.3.2 “是......的”的偏误类型分析 |
2.4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原则 |
2.4.1 针对性 |
2.4.2 实用性 |
2.4.3 有效性 |
2.5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 |
2.5.1 宏观角度 |
2.5.2 微观角度 |
2.6 对外汉语教材练习设计的分类 |
3.对外汉语教材中“是......的”句型的分析 |
3.1 “是......的”句型的分布和解释 |
3.1.1 《博雅汉语》 |
3.1.2 《汉语教程(修订版)》 |
3.1.3 《新实用汉语课本》 |
3.2 三套教材中的“是.....的”句型分析 |
4.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设计分析及建议 |
4.1 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题类型分析 |
4.1.1 “是......的”句型练习题类型 |
4.1.2 “是......的”句型题量分析 |
4.1.3 “是......的”句型练习题内容分析 |
4.2 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设计问题及建议 |
4.2.1 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问题 |
4.2.2 “是......的”句型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练习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指标的构建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思路 |
第一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神经性言语障碍的简介 |
三、言语韵律在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中的作用 |
第二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与干预相关研究 |
一、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相关研究 |
二、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及框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主观评估量表的编制 |
第一节 言语韵律功能评估框架的构建及内容 |
一、评估材料的编制 |
二、评估工具的编制 |
三、评估内容的形成 |
四、结果及讨论 |
第二节 言语韵律功能主观评估工具的信效度验证 |
一、研究方法 |
二、评估工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三、结果及讨论 |
第三节 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参考标准的建立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章 基于主观评估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客观声学参数的提取 |
第一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言语韵律的主观特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主客观评估的相关性研究 |
一、言语韵律声学参数的筛选 |
二、研究目的与假设 |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
四、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三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和正常人言语韵律声学参数比较研究 |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四章 神经性言语障碍患者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研究 |
第一节 提示对节奏声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二节 句子位置对重音声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三节 声调对语调声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
一、研究目的与假设 |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四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的设计 |
一、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的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
二、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制定的原则 |
三、康复策略的制定 |
第五节 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功能干预策略的验证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案例一研究结果 |
四、案例二研究结果 |
五、讨论 |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五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6)自动作文评分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自动作文评分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介绍 |
2.1 引言 |
2.2 自动作文评分篇章特征及相关技术 |
2.2.1 篇章特征 |
2.2.2 停用词过滤 |
2.2.3 词性标注 |
2.2.4 依存句法分析 |
2.2.5 n-gram模型 |
2.2.6 多元回归分析 |
2.3 自动作文评分深层特征及相关技术 |
2.3.1 深层特征 |
2.3.2 潜在语义分析(LSA) |
2.3.3 Word2vec词向量模型 |
2.3.4 Doc2vec句向量模型 |
2.3.5 语句通顺度特征 |
2.3.6 文本匹配度特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融合多特征的深度语句通顺度计算算法 |
3.1 引言 |
3.2 相关技术 |
3.2.1 GloVe |
3.2.2 知识库表示学习 |
3.2.3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 |
3.3 算法框架和具体实现 |
3.3.1 算法框架 |
3.3.2 句子表示矩阵 |
3.3.3 语句通顺度网络 |
3.3.4 算法训练 |
3.3.5 文档通顺度计算 |
3.4 实验与分析 |
3.4.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 |
3.4.2 实验设置 |
3.4.3 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文本匹配度计算算法 |
4.1 引言 |
4.2 相关技术 |
4.2.1 递归自编码器 |
4.2.2 图卷积网络 |
4.2.3 Triplet Network |
4.3 算法框架和具体实现 |
4.3.1 算法框架 |
4.3.2 句向量预训练 |
4.3.3 “概念”的形成 |
4.3.4 图顶点特征向量和边权重 |
4.3.5 网络层操作 |
4.3.6 算法训练 |
4.4 实验与分析 |
4.4.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 |
4.4.2 实验设置 |
4.4.3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自动作文评分算法实现 |
5.1 引言 |
5.2 自动作文评分算法 |
5.2.1 整体算法结构 |
5.2.2 具体算法实现 |
5.3 实验与分析 |
5.3.1 数据集和评价指标 |
5.3.2 实验设置 |
5.3.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7)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桥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综述 |
(一)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练习研究 |
(二)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练习对比研究 |
六、关于几个标准的说明 |
(一)关于“中级”的界定标准 |
(二)练习的分类标准 |
(三)题量的统计标准 |
(四)题型的设定标准 |
(五)题型的强度标准 |
(六)题型的密度标准 |
第一章 对外汉语中级教材练习设置原则 |
(一)针对性原则 |
(二)趣味性原则 |
(三)实用性原则 |
(四)科学性原则 |
(五)交际性原则 |
第二章 综合教材《发展汉语》(Ⅰ)(Ⅱ)和《桥梁》(上)(下)练习内容的分析 |
第一节 语言知识方面 |
一、汉字练习 |
二、词汇练习 |
三、语法练习 |
四、语段、篇章练习 |
五、小结 |
第二节 言语技能方面 |
一、说的方面 |
二、读的方面 |
三、写的方面 |
四、小结 |
第三章 综合教材《发展汉语》(Ⅰ)(Ⅱ)和《桥梁》(上)(下)练习方式的分析 |
第一节 模仿性练习 |
一、两套教材模仿性练习比例设置研究 |
二、两套教材模仿性练习题型编排研究 |
第二节 理解性练习 |
一、两套教材理解性练习比例设置研究 |
二、两套教材理解性练习题型编排研究 |
第三节 交际性练习 |
一、两套教材交际性练习比例设置研究 |
二、两套教材交际性练习题型编排研究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练习编排考察 |
第一节 练习的结构模式 |
一、练习的宏观设计 |
二、练习微观设计 |
第二节 练习的编排 |
一、语言学习规律 |
二、控制度标准 |
三、交际标准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五章 对中级综合教材练习的建议 |
第一节 综合课教材练习内容方面建议 |
一、在练习内容方面建议 |
二、在练习方式方面建议 |
第二节 综合课教材练习编排建议 |
一、在练习结构模式方面建议 |
二、在练习编排方面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定向遗忘研究概述 |
1.1 定向遗忘的概念 |
1.2 定向遗忘的研究方法 |
1.3 定向遗忘效应的理论解释 |
1.4 定向遗忘的影响因素 |
1.5 定向遗忘的ERP研究 |
2 特质焦虑研究概述 |
2.1 特质焦虑的概念 |
2.2 特质焦虑的理论解释 |
2.3 特质焦虑的影响研究 |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意义 |
3.1 理论意义 |
3.2 实践意义 |
4 研究假设 |
5 研究框架 |
6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 |
研究一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词语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被试 |
3.2 实验设计 |
3.3 实验材料与工具 |
3.4 实验程序 |
3.5 数据记录 |
3.6 数据管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词语记忆定向遗忘影响的行为特点 |
4.2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词语记忆定向遗忘影响的脑电特点 |
5 讨论 |
研究二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图片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被试 |
3.2 实验设计 |
3.3 实验材料与工具 |
3.4 实验程序 |
3.5 数据记录 |
3.6 数据管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图片记忆定向遗忘影响的行为特点 |
4.2 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图片记忆定向遗忘影响的脑电特点 |
5 讨论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 |
1 特质焦虑水平对定向遗忘的影响分析 |
2 情绪效价对定向遗忘的影响分析 |
3 定向遗忘机制的探讨 |
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与展望 |
2.1 研究创新 |
2.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假设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心理虐待 |
2.1.1 心理虐待的定义 |
2.1.2 心理虐待的心理机制 |
2.1.3 心理虐待的分类 |
2.1.4 心理虐待的测量 |
2.1.5 心理虐待的危害 |
2.2 情绪记忆 |
2.2.1 情绪记忆的提出 |
2.2.2 情绪记忆的理论模型 |
2.2.3 情绪记忆的增强效应 |
2.3 定向遗忘 |
2.3.1 定向遗忘的定义 |
2.3.2 定向遗忘的实验范式 |
2.3.3 定向遗忘的研究方法 |
2.3.4 定向遗忘的测量方法 |
2.3.5 定向遗忘的理论解释 |
2.3.6 情绪记忆的定向遗忘 |
2.3.7 童年期创伤经历和定向遗忘 |
第3章 研究方案 |
3.1 实验方案 |
3.2 研究路线 |
第4章 实验研究 |
4.1 实验一: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文字材料定向遗忘的的影响 |
4.1.1 实验目的 |
4.1.2 研究方法 |
4.1.3 研究设计 |
4.1.4 结果分析 |
4.1.5 讨论 |
4.2 实验二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图片材料定向遗忘的的影响 |
4.2.1 实验目的 |
4.2.2 研究方法 |
4.2.3 研究设计 |
4.2.4 结果分析 |
4.2.5 讨论 |
第5章 总讨论与研究展望 |
5.1 总讨论 |
5.2 研究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正念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 |
2.1.1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定义 |
2.1.2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构成 |
2.1.3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有关研究 |
2.2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偏向 |
2.2.1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认知偏向的理论依据 |
2.2.2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者认知偏向的相关研究 |
2.3 正念 |
2.3.1 正念的概念 |
2.3.2 正念训练的心理疗法 |
2.3.3 正念训练的主要技术 |
2.4 正念与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构想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意义 |
3.3.1 理论意义 |
3.3.2 实践意义 |
4 研究一 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的关系研究 |
4.1 目的 |
4.2 方法 |
4.2.1 假设 |
4.2.2 被试 |
4.2.3 工具 |
4.2.4 程序 |
4.2.5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动思维得分描述性统计 |
4.3.2 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分组、低分组自动思维得分差异检验 |
4.3.3 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与自动思维的相关分析 |
4.4 讨论 |
5 研究二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听觉注意偏向 |
5.1 目的 |
5.2 方法 |
5.2.1 实验假设 |
5.2.2 实验被试 |
5.2.3 实验设计 |
5.2.4 实验材料 |
5.2.5 实验程序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掩蔽错误数 |
5.3.2 探针反应时 |
5.4 讨论 |
6 研究三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听觉记忆偏向 |
6.1 目的 |
6.2 方法 |
6.2.1 实验假设 |
6.2.2 实验被试 |
6.2.3 实验设计 |
6.2.4 实验材料 |
6.2.5 实验程序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再认指标描述性统计 |
6.3.2 再认正确率差异检验 |
6.3.3 再认敏感性差异检验 |
6.3.4 再认反应偏向差异检验 |
6.4 讨论 |
7 研究四 正念对高中生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干预研究 |
7.1 目的 |
7.2 方法 |
7.2.1 假设 |
7.2.2 被试 |
7.2.3 工具 |
7.2.4 设计 |
7.2.5 程序 |
7.2.6 正念练习举例 |
7.2.7 数据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得分差异检验 |
7.3.2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得分差异检验 |
7.4 讨论 |
8 总讨论 |
8.1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 |
8.2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正念干预研究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9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附录 B: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A) |
附录 C:自动思维量表(ATQ) |
附录 D:部分词语、文章材料 |
致谢 |
四、练习3 词语(2)(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不同冲突水平的认知控制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D]. 石晓柯.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基础中文:听与说》生词释义研究[D]. 郁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11)
-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级日语教学设计与实践[J]. 吴春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06)
- [4]对外汉语教材“是......的”句型练习研究[D]. 高亚星.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神经性言语障碍言语韵律评估指标的构建及干预研究[D]. 尹敏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6]自动作文评分的关键技术研究[D]. 崔建鹏.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对外汉语中级综合课教材练习研究 ——以《发展汉语》和《桥梁》为例[D]. 叶广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0)
- [8]特质焦虑水平对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D]. 刘梦瑶. 河南大学, 2019(04)
- [9]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D]. 安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10]相貌负面身体自我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及正念干预的研究[D]. 余丹.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