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DI技术与我国集装箱运输(论文文献综述)
黄静,陈桂琴,彭丁康[1](2018)在《浅析“区块链+集装箱运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区块链技术被视为一种创新,全球都在关注其应用与发展,目前已延伸至物联网、数字货币等多个领域,其在集装箱运输的应用有着巨大潜力。首先,本文介绍EDI和区块链技术的内容;其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两种技术进行定量对比,得出区块链技术的使用更适合集装箱运输系统的结论;最后,归纳出区块链技术在集装箱运输中需要关注的几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可以为我国集装箱运输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借鉴。
李鑫[2](2018)在《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流程复杂,涉及的关联方众多,由于信息开放共享不足导致多式联运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集装箱多式联运关联方和业务流程,构建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并对系统数据交换内容、系统结构及技术架构进行研究。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流,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成本,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同时,通过EDI系统的整合,铁路集装箱业务决策更加科学,可以提升铁路在多式联运中的骨干地位。
成彦龙[3](2016)在《基于EDI技术的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国务院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加快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集装箱国际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一种,是国际联运发展的重点。连云港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现已经开通“连新亚”和“连新欧”多条国际班列,迫切需要建立一个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平台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规范港区国际联运操作流程,实现口岸单位的互通。基于EDI技术,采用JAVA和XIB作为开发环境,从提升连云港港集装箱国际联运效率的角度出发,以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需求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基础,对集装箱国际联运平台的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对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及建设原则的分析,构建了信息平台的总体方案,首先需要建立全系统统一的数据接口以及相应的标准与安全体系,其次从设备层、网络层、数据处理以及应用层分别进行关键技术突破。在技术方面,分析了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应用框架和技术结构。将物流网技术大规模应用在港口及铁路,解决大量物流现场作业信息的数据实时采集问题,利用EDI、WEB技术解决大量异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问题,研究制定港口与铁路之间数据上下行的技术难题,同时解决报文标准和代码标准的问题。在实施方面,制定集装箱国际联运电子数据交换格式及代码等相关标准,搭建省级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EDI数据交换平台原型系统,实现省级平台与中国铁路总公司数据中心和连云港EDI中心、以及连云港EDI中心与客户之间的电子数据交换。开发集装箱国际联运客户端软件、开发web服务系统、开发电子请车系统,供集装箱国际联运各参与者使用,开发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业务系统辅助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班列运行。通过功能和效率方面对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进行测试,从用户登录信息平台界面至每项业务办理,使得该平台的搭建将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推动连云港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业务发展。
林灯[4](2013)在《厦门联代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研究:以马士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中国海关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运输工具舱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舱单管理办法),新的监管措施让中国航运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船舶代理业来说,根据新的原始舱单申报流程设计出符合新舱单管理办法要求的申报方式就成为船舶代理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EDI电子商务理论引入到新舱单管理办法下原始舱单申报的研究中,从阐述EDI电子商务的特性、实施条件及它带给港口运输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出发,先介绍我国船舶代理原始舱单申报概况,然后通过对厦门联代新旧原始舱单申报流程的介绍、说明与对比,详细分析应用EDI电子商务调整原始舱单申报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接着以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的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为例,详细说明厦门联代的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模型,再接着用厦门联代马士基集装箱原始舱单主要数据申报模型实施结果论证集装箱原始舱单传输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根据厦门联代原始舱单EDI传输模型研究及实施厦门联代马士基集装箱原始舱单主要数据申报模型的经验,对企业实施EDI提出若干意见与建议。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动化的EDI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实现船东、联代、海关原始舱单申报系统的无缝对接,满足新舱单管理办法下船舶代理申报原始舱单的要求。
赵娟[5](2011)在《EDI技术在一体化运输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简要介绍EDI技术和一体化运输的基础上,分析了将EDI技术在一体化运输中的应用,即协调一体化运输的各相关方,快速准确在各相关方间传递信息,实现对一体化运输业务流程的重构,提高一体化运输的运输效率。
朱友文[6](2010)在《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滞后,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为独立系统,条块分割,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紧密衔接和有效联动的实际,研究建立以集装箱铁路运输为骨干的、有机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通过信息化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效整合,大力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促进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张永明,刘艳琴[7](2009)在《中国港口信息化30年辉煌建设及其展望》文中研究指明回顾了中国港口信息化建设30年的主要历程,阐述了中国港口信息化领先水平的表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成绩。介绍了中国港口信息化的典型成果——电子政务和港航企业信息化对港口生产管理的促进作用,证实了我国港口建设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管理水平"这一发展原则的正确性。
马彬[8](2008)在《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多式联运是运输组织的高级形式,也是货物运输的发展方向。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实现货运的“无缝衔接”,这对集装箱运输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航运市场的激烈竞争,全方位的现代物流将成为多式联运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给多式联运带来新的变革。因此,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无缝衔接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介绍了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组织方式和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多式联运与现代物流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二者一体化发展,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对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的内涵、形成、现状、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集装箱化、多式联运及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其“无缝衔接”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有效运作的保证;分析影响集装箱无缝衔接的因素,如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基础设施、集疏运系统等,研究了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无缝衔接的途径。在“无缝衔接”的思想下研究集装箱运输路径选择问题,在前人的研究上进行了创新,将评价方法中的合适的无量纲化方法与数学模型结合,解决了时间和成本单位不统一的问题,建立了时间—成本运输径路优化模型,并举例验证应用LINDO软件进行求解,说明了此模型的正确性。介绍了EDI的应用现状及在多式联运物流系统中的优势,研究了EDI信息平台的总体分析与设计并提出在建设过程中应考虑的因素,然后介绍了运输管理子系统、车辆运行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流平台等信息系统对多式联运和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
杨冀琴[9](2008)在《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集装箱多式联运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提供优质、高效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是最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是交通运输发展的高级阶段。铁路集装箱运输作为物流链上的一个环节,作为多式联运运输链上的一个子系统,由于外部环境、自身因素导致与多式联运系统协同性较差,运输优势不能充分展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在多方面的协同措施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与管理水平,实现其与其它运输方式及合作伙伴的无缝衔接,拓展铁路在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份额。本文在了解国内外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及趋势,对我国铁路集装箱参与多式联运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的对策。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国内外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及趋势,考察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发展多式联运中的优势和劣势:2.运用协同管理理论,提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在协同优化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外部因素的协同,包括:建立一个促进多式联运发展的体制、法规环境、加快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因素创新与实践等;另外是内部因素的协同优化,包括在管理体制、运输布局、运输能力、技术装备、运输组织和经营等方面的协同优化。由于协同涉及多方面,在此主要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实现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与其他子系统的无缝连接,提出集装箱办理站物流中心化,首先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考察办理站作业流程,然后探讨了物流中心化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相关业务流程,结合多式联运形式,提出集装箱办理站实现物流中心化的解决措施。(2)针对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信息系统建设问题,首先分析多式联运信息网系统,建立了基于EDI的铁路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最后探讨使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及先进数据转换技术实现集装箱公铁联运的实时跟踪。
郑宗杰,董竞敏[10](2007)在《EDI应用走向内陆》文中研究指明对于重庆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开发的“水海内贸集装箱EDI应用系统”,重庆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总是最拍手称快的。作为“水海内贸集装箱EDI应用系统”的众多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一点。“系统应用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加快了信息传输速度,?
二、EDI技术与我国集装箱运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DI技术与我国集装箱运输(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区块链+集装箱运输”(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 |
1. 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
2. 区块链技术 |
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技术对比 |
1. 选定因素集U |
2. 选用评价集V |
3. 确定权重集A |
4. 专家评价 |
5. 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出口业务运输流程优化 |
五、在集装箱运输中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总结 |
(2)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概述 |
1.1 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关联方 |
1.2 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流程 |
1.3 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存在的问题 |
2 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研究 |
2.1 数据交换内容 |
2.2 系统结构 |
2.3 系统技术架构 |
3 结束语 |
(3)基于EDI技术的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集装箱国际联运的现状 |
1.3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的内容 |
第二章 EDI技术简介 |
2.1 技术背景 |
2.2 技术内容 |
2.2.1 主机系统 |
2.2.2 网络系统 |
2.2.3 数据库系统 |
2.2.4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
2.2.5 应用系统 |
2.2.6 关键技术 |
第三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需求 |
3.1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需求分析 |
3.1.1 连云港港口集装箱国际联运运输发展迅猛需要信息平台 |
3.1.2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提高自身的管理需要信息平台 |
3.1.3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需要信息平台 |
3.1.4 集装箱码头解决码头集装箱翻倒的问题需要信息平台 |
3.1.5 铁路总公司与货运相关单位实现电子数据交换需要信息平台 |
3.2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重点解决的问题 |
3.2.1 研究制定信息编码标准 |
3.2.2 研究制定数据交换的方式和报文格式标准 |
3.2.3 建立国际联运电子数据交换中心 |
3.2.4 辅助国际联运各节点改造或新建信息管理系统 |
3.2.5 开发港口公共服务系统 |
3.2.6 满足其他环节及环节间的需求 |
3.3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建设规划 |
4.1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建设目标 |
4.1.1 总体目标 |
4.1.2 近期目标 |
4.1.3 中期目标 |
4.1.4 远期目标 |
4.2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 |
4.3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总体方案 |
4.3.1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功能 |
4.3.2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建设方法 |
4.4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建设规划结论 |
第五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技术方案设计 |
5.1 体系结构 |
5.1.1 网络系统 |
5.1.2 硬件系统 |
5.1.3 操作系统 |
5.1.4 数据库 |
5.1.5 应用服务器 |
5.2 应用框架 |
5.3 技术结构 |
5.3.1 硬件技术结构 |
5.3.2 逻辑层次结构 |
5.3.3 技术开发模式 |
5.4 技术方案总结 |
第六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实施方案 |
6.1 实施策略 |
6.1.1 港口牵头,统一协调 |
6.1.2 各自建设,共享数据 |
6.1.3 分期建设,有序升级 |
6.2 集装箱国际联运组网方案 |
6.3 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安全设计 |
6.4 集装箱国际联运重点解决的问题 |
6.5 实施方案小结 |
第七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实现 |
7.1 用户登录功能模块 |
7.2 请求集装箱车皮功能模块 |
7.3 单箱配对功能模块 |
7.4 装车指令功能模块 |
7.5 铁路发运计划功能模块 |
第八章 连云港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测试 |
8.1 测试依据 |
8.2 测试环境 |
8.3 功能测试 |
8.4 效率测试 |
8.5 测试总结 |
第九章 总结和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厦门联代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研究:以马士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基础知识概述 |
1.4 论文结构 |
2 厦门联代原始舱单EDI传输分析 |
2.1 原始舱单概述 |
2.2 原始舱单EDI传输的必要性分析 |
2.3 原始舱单EDI传输的可行性分析 |
3 厦门联代马士基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模型 |
3.1 新舱单管理办法下海关原始舱单报文说明 |
3.2 新舱单管理办法下马士基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模型说明 |
4 实例应用与结果分析 |
4.1 实例应用 原始舱单主要数据申报 |
4.2 应用结果分析 |
5 结论 |
5.1 研究总结 |
5.2 应用EDI技术的建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EDI技术在一体化运输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EDI技术 |
2 货物一体化运输 |
3 EDI在一体化运输中的应用 |
3.1 利用EDI有效传递一体化运输的各方所需单证 |
3.2 利用EDI快速准确在各相关方传递信息 |
4 结束语 |
(6)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分析 |
2.1 集装箱多式联运介绍 |
2.2 国外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2.2.1 美国 |
(1) 从事联运业务的企业数量较多。 |
(2) 海运段实行联营体制。 |
(3) 国内铁路运输较发达。 |
(4) 完善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 |
2.2.2 加拿大 |
(1) 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完善。 |
(2) 运输代理和物流业发展迅速。 |
(3) 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发达。 |
2.3 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2.3.1 集装箱铁路运输在多式联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2.3.2 集装箱铁路运输能力保障 |
2.3.3 铁路参与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的优势 |
2.4 国内多式联运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
2.4.1 国内EDI发展现状 |
2.4.2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4.3 国内电子口岸 |
3 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必要性分析 |
3.1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联动的需要 |
3.2 提升多式联运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的需要 |
3.3 提升多式联运客户服务水平的需要 |
3.4 降低多式联运物流成本的需要 |
4 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
4.1 建设原则 |
(1) 遵循政府和行业协会主导, 多家企业协作的建设模式。 |
(2) 重视标准化建设。 |
(3) 业务创新在前, 技术保障在后。 |
(4) 技术成熟稳定。 |
4.2 建设内容概述 |
4.3 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产品服务设计 |
4.3.1 平台的基础支撑服务 |
(1) 平台门户。 |
(2) EDI中心。 |
(3) 会员管理。 |
(4) 在线支付。 |
(5) 信用体系。 |
(6) 积分体系。 |
4.3.2 平台的基础业务服务 |
(1) 单证中心。 |
(2) 订舱中心。 |
(3) 箱管中心。 |
(4) 海铁联运信息服务。 |
(5) 国际铁路联运服务。 |
(6) 大企业 (工业制造业、零售业等) 物流信息服务。 |
4.3.3 平台的增值服务 |
(1) 自助式多式联运服务。 |
(2) 物流保险服务。 |
(3) 金融物流。 |
(4) 物流软件运营 (Saa S, Software-as-a-Service) 。 |
(5) 车货资源匹配。 |
(6) 空箱资源调配信息服务。 |
(7) 行业分析服务。 |
5 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
5.1 建设原则 |
(1) 开放性。 |
(2) 先进性。 |
(3) 扩展性。 |
(4) 稳定和可靠性。 |
(5) 安全性。 |
(6) 集成性。 |
(7) 易用性。 |
(8) 高性能。 |
5.2 总体设计 |
5.2.1 总体架构 |
5.2.2 物理架构 |
5.3 功能设计 |
5.3.1 应用功能 |
(1) 平台门户。 |
(2) 信息发布平台。 |
(3) 电子商务平台。 |
(4) 客户服务管理平台。 |
(5) 物流Saa S服务平台。 |
(6) 决策支持平台。 |
(7) 物流产品管理平台。 |
(8) 通关管理平台。 |
(9) 物流保险平台。 |
(10) 物流金融平台。 |
(11) 系统管理平台。 |
5.3.2 支撑功能 |
(1) 数据交换平台。 |
(2) 数据资源中心。 |
(3) 呼叫中心。 |
(4) 短信平台。 |
5 社会效益分析 |
6 结束语 |
(7)中国港口信息化30年辉煌建设及其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
1.1 建设的主要阶段 |
1.2 领先水平的表现 |
1.3 高新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 提升了管理水平 |
1.3.1 及时引入新技术 |
1.3.2 引进先进信息技术的同时, 促进了先进管理理念的提升 |
2 典型成果简介 |
2.1 电子政务 |
2.1.1 关键时刻发挥决策作用——水运生产快速统计系统 |
2.2 港航企业信息化 |
2.2.1 EDI示范工程——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1) 核心技术 |
2) 取得的突出成果 |
① 中国建成了一个半月形的港口EDI中心网络 |
② 连接了上万个EDI用户 |
③ 建立了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集装箱运输EDI标准系统 |
④ 制定了集装箱运输EDI法规体系 |
⑤ 集装箱运输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和“用现代高新技术武装改造传统产业” |
2.2.2 港口生产指挥调度视频系统 |
1) 建设的目标 |
2) 应用的综合技术 |
3) 实现的主要功能 |
① 调度指挥功能 |
② 作业现场视频监控功能 |
③ 视频会议功能 |
3 总结与展望 |
3.1 数字化口岸形成, 是国家报税物流中心建设的基础 |
3.2 港口信息资源整合, 势在必行 |
1) 码头运营分中心的建设 |
2) 港口企业资源整合目标 |
(8)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概述 |
2.1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定义及特征 |
2.2 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形式 |
2.3 国际多式联运的运输组织方法 |
2.4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点 |
第三章 现代物流与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研究 |
3.1 现代物流的内涵 |
3.2 现代物流与多式联运的关系 |
3.3 现代物流与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一体化发展 |
3.4 国际多式联运物流系统功能分析 |
第四章 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 |
4.1 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无缝衔接的概念 |
4.2 我国目前多式联运物流系统中无缝衔接的现状 |
4.2.1 管理体制 |
4.2.2 业务流程 |
4.2.3 基础设施 |
4.2.4 集疏运系统 |
4.3 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无缝衔接的实现途径 |
4.3.1 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组织经营协调 |
4.3.2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技术设备协调 |
4.3.3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信息协调 |
第五章 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路径选择 |
5.1 理论研究现状 |
5.2 成本—时间运输优化模型 |
第六章 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的信息平台研究 |
6.1 EDI在多式联运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
6.2 EDI总体分析与设计 |
6.3 多式联运物流信息系统中的运输管理子系统 |
第七章 结论 |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其间公开发表论文 |
(9)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概述 |
1.1.2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分析 |
2.1 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分析 |
2.1.1 国外集装箱多式联运 |
2.1.2 国内集装箱多式联运 |
2.2 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分析 |
2.2.1 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 |
2.2.2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的优、劣势 |
第3章 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 |
3.1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系统协同优化概述 |
3.1.1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系统组成 |
3.1.2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系统特点 |
3.1.3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的协同管理 |
3.2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 |
3.2.1 外部因素协同 |
3.2.2 内部因素协同优化 |
第4章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物流中心化 |
4.1 必要性和可行性 |
4.1.1 必要性 |
4.1.2 可行性 |
4.2 成为物流功能完善的内陆港 |
4.2.1 内陆港的定义 |
4.2.2 内陆港的功能 |
4.2.3 建设方案 |
4.2.4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业流程 |
4.3 物流中心化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相关业务流程设计 |
4.3.1 常见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交接方式 |
4.3.2 全程运输办理方法分析 |
4.3.3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运输链运输和物流成本分析 |
4.4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运输链发展策略 |
4.4.1 多式联运的形式 |
4.4.2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运输链的发展策略 |
4.5 建议 |
第5章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信息系统协同优化 |
5.1 多式联运信息网系统 |
5.1.1 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 |
5.1.2 多式联运信息系统的功能 |
5.2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电子单证 |
5.2.1 电子单证的优势 |
5.2.2 EDI技术的核心问题 |
5.2.3 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单证管理系统的设计 |
5.3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实现集装箱实时追踪 |
5.3.1 系统目标 |
5.3.2 系统设计 |
5.3.3 系统实施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EDI技术与我国集装箱运输(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区块链+集装箱运输”[J]. 黄静,陈桂琴,彭丁康. 全国流通经济, 2018(25)
- [2]集装箱多式联运EDI系统研究[J]. 李鑫.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3)
- [3]基于EDI技术的集装箱国际联运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成彦龙. 吉林大学, 2016(03)
- [4]厦门联代集装箱原始舱单EDI传输研究:以马士基为例[D]. 林灯. 厦门大学, 2013(05)
- [5]EDI技术在一体化运输中的应用研究[J]. 赵娟. 电子技术, 2011(08)
- [6]集装箱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 朱友文. 铁道货运, 2010(11)
- [7]中国港口信息化30年辉煌建设及其展望[J]. 张永明,刘艳琴. 港口科技, 2009(01)
- [8]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系统研究[D]. 马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9]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D]. 杨冀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08(12)
- [10]EDI应用走向内陆[N]. 郑宗杰,董竞敏. 中国交通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