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

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

一、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张魁峰[1](2021)在《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推靠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油田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的日益增多,新型测井仪器的研发成了测井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测井对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存在传动性能差、测井精度低等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各个极板可实现分动且传动性能大大改善的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国内有关测井仪的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分别用矩阵法和复数矢量法研究了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极板推靠机构在极板打开和贴靠井壁作业两种工作状态下的运动学模型。在运动学分析解得各部件的加速度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各部件的动态静力学分析。在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极板推靠机构数字样机后,又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在Adams后处理模块得到各部件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曲线,以及各部件的受力情况,辅助分析了极板推靠机构的运动规律。为测井仪结构优化设计、改善性能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国测井仪推靠系统的传力机构多为连杆机构,主要的缺点是传力效果较差且动载荷大等。本文设计了一种带有渐开线凸轮的推靠臂,在工作过程中其压力角始终为零,有效地解决了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传力效果差和密封圈受压失效等问题。研究表明:带有渐开线型凸轮的推靠臂可以很好地改善顶杆的受力特性,减少了测井仪由于自身结构导致的振动。从而使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对复杂工况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马欢波[2](2017)在《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分析》文中提出为了分析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根据微柱形聚焦测井测量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三维介质中建立地层模型,分别研究微柱形聚焦测井在地层中的电压电流分布、回路阻抗、仪器常数、径向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等响应特性。研究表明,仪器金属外壳对测井响应有一定的影响;三个纽扣电极的测井响应对地层电阻率的敏感度非常好,而且具有很好的线性度;测量的三条电阻率曲线径向探测深度浅,能反映冲洗带的特性,径向分布均匀合理;纵向分辨率高达2cm,有利于薄层评价。

陈敏[3](2017)在《5700单臂智能偏心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补偿中子测井是最通用的确定地层孔隙度的石油测井技术,测井仪器在井眼内偏心作业是中子测井的必要条件。仪器偏心状态与井壁的贴合程度,直接影响测井曲线的质量及与之相关的解释结果、油气划分的准确度。如何让补偿中子测井仪器的探头部分更好地贴合井壁,是测井施工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准确掌握地层油气信息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针对原有的弹簧偏心器等机械式偏心辅助设备的弊端,本课题阐述了智能偏心器的理论,提出了一种智能的偏心器设计,该智能偏心器能够实时采集井下数据、根据井下情况由地面系统进行控制,满足施工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原有弹簧偏心器、其他机械式偏心器的缺点,确定了智能偏心器的设计理念,完成了智能偏心器的总体方案设计,该方案具有可实现性、经济成本低等优点。(2)选用直流电机实现支撑臂的运动控制,通过传动杆、弹簧的运动搭建机械运动子系统。(3)选用井径和压力两个位移传感器构建数据采集子系统,通讯、采集电路设计实现了仪器与地面系统的通讯与上下指令的控制。通过测试数据与基准数据的比较实现井径的校正。井径测量范围152.4mm533.4mm,精度±0.25″;推靠臂最大推力270N。(4)结合硬件设计,基于ECLIPS-5700地面系统主菜单架构,分析了软件需求,分析ECLIPS-5700成像测井系统倾角仪器的通讯程序,开展了偏心器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偏心器整体软件设计,嵌入式系统控制程序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5)完成了智能偏心器样机制造,配接ECLIPS-5700成像测井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对本设计的缺点进行了分析,测试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陈红雷[4](2015)在《江苏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石油测井仪器正趋向自动化、精密化和小型化,仪器维修人员遇到的多是集光电技术、气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复杂设备,测井仪器维修管理也越来越重要。因此,通过认真研究维修理论,用研究成果来指导实践,对进一步加强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规范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发展进行了概述,总结分析出了当前常用的设备维修组织形式和维修方法,然后对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的组织结构、测井仪器的特点、仪器维修保养的制度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仪器维修组织形式、考核管理方式以及推广应用仪器维修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改进优化的方案,也提出了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维修技术管理、仪器配件管理和提升职工素质等保障措施,为提升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管理水平提供新的探索和思路。

邓祥开[5](2014)在《EXCELL2000微球推靠器的技术改造》文中指出文章介绍了EXCELL2000微球推靠器由机械到液压结构的改造,分析了机械动力和液压动力的原理及过程,设计出适合EXCELL2000微球仪器的液压推靠器,提高了推靠器贴井壁的推靠力,应用实践证明,测井资料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为其它机械推靠仪器改成液压结构提供了借鉴。

张亚旭,胡欣[6](2011)在《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测井技术是石油勘探、开发的"眼睛"。它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长期实践证明,测井是发现与评价油气层的最重要、最有效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姚东华[7](2010)在《双侧向测井资料迭代正则化反演与各向异性地层多分量感应测井数值仿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根据非线性反演理论与Morozov偏差原理研究建立从双侧向测井(DLL)资料中同时重构原状地层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侵入半径、层界面位置以及井眼泥浆电阻率的迭代正则化算法。利用Tikhonov正则化反演理论将双侧向测井资料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含有稳定泛函的非线性目标函数极小化问题,并由Gauss-Newton算法确定极小化解。为得到稳定的反演结果,有效实现测井资料的最佳拟合,在迭代过程中将Morozov偏差原理和Cholesky分解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后验选择正则化因子的方法。此外,为了比较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仪器的探测特性,利用几何因子理论考察了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仪器在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上的差异;由规范化的Fréchet导数矩阵对比分析了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响应对各地层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针对不同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了双侧向反演中不同因素对各模型参数反演效果的影响。最后对大庆油田三个不同区块五十多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反演处理,并将解释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进行对比,验证了新算法在处理薄层或薄交互层上的双侧向测井资料时能够取得比双感应反演更为满意的效果。第二部分:采用传播矩阵技术研究建立层状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有效算法。通过Fourier变换将频率空间域中的Maxwell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频率波数域中关于电磁场水平分量常微分方程组的定解问题。利用该方程组系数矩阵的本征值和归一化本征向量将电磁场分解成上行波和下行波模式的组合,推导出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由任意方向磁偶极子产生的电磁波模式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叠加原理和边界条件研究了电磁波在层状各向异性地层中的反射和透射,给出各个界面上的广义反射系数和不同地层中电磁波振幅的递推公式,进而得到电磁波模式的解析解。为了有效确定频率空间域中的电磁场,采用二维Patterson自适应求积算法结合有限连分式展开技术计算傅氏逆变换。最后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考察了层状正交各向异性地层中不同各向异性系数、不同井眼倾角以及仪器长度和工作频率变化等情况下的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特征。

王宏伟[8](2009)在《双驱式微球、微电极、井径组合电路短节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双驱式微球、微电极、井径组合测井仪中电路短节的基本电路原理,提出了实现双驱推靠的方法和实现方案。详细论述了微球、微电极、井径组合测井仪的电路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和实现的方法。本文内容结合实践,已经按照本文的技术方案研制出了电路短节,并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效果良好。

朱立江[9](2007)在《测井数据编码接口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测井数据编码接口是为了实现测井仪器信号实时采集和数字传输而研制的一个电路单元,具有实现简单,通讯可靠等优点,可组合多种下井仪器串进行测井。在地面数控系统的控制下,对组合的各种下井仪器信号进行采集、处理、编码,并输送给地面系统进行处理,可同时测量十多个参数。本文介绍了测井数据采集和测井信息传输简要原理。详细地介绍了测井数据编码接口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思想,包括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声波逻辑解码、数据编码发送、脉冲数字化、与数字接口的下挂仪器通信等功能的技术实现。

王乐之[10](2006)在《东濮凹陷文23气田提高采收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剩余油气和提高采收率研究是各石油生产国极为重视的一项研究课题。油气田经过长期开发后,就进入了开发中、后期,这时油田普遍高-特高含水,气藏地层、井口压力都接近废弃压力,油气产量已呈或即将呈递减趋势,但油气藏中仍有相当的油气可采储量未被采出。在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供求矛盾日渐突出的情况下,通过深化地质认识,研究剩余油气的分布,认识和开发油田剩余油气,提高石油天然气的采收率已成为老油气田开发中最紧迫的工作。国内外文献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的研究很多,但剩余天然气分布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于具边底水、块状、层状特征共存的典型低渗断块砂岩气田。 本文以我国东部已开发的最大的整装砂岩气田—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研究目标,以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政策为研究重点,运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气藏工程理论,应用Geoframe构造研究、气藏工程、Eclips数值模拟、生产测井、现代试井等技术方法,以气藏精细描述为基础,重点落实了气藏构造、小断层分布及封闭性、储层、隔层展布及地质储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分压力单元计算气田压降储量,研究了气藏储量动用状况、产能特征,应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剩余气的分布,在对开发现状模拟的基础上,制定了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技术对策。提出保持气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气井完善程度、ES43-8低产气井上返ES41-2气藏、局部钻调整井及改造集输管网,高、低压分输或增压外输。通过预测,对ES43-8气藏11口井进行补孔、压裂措施,并钻4口调整井,气田能稳产到2007年,预测16年后采收率提高2.98%;在此基础上,把ES43-8气藏6口低产井上返与ES41-2合采,还能延长稳产期3年,采收率提高4.2%。,当外输压力由3.92MPa降至1.0MPa时,采收率可提高3.6%。为文23气田保持稳产和提高开发水平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提出了剩余气开采的可行性。

二、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推靠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简介
        1.2.2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及推靠器研究现状
        1.2.3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的应用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推靠机构优化设计
    2.1 总体方案设计
    2.2 工作原理
    2.3 结构优化设计
        2.3.1 带渐开线型凸轮的推靠臂的设计
        2.3.2 顶杆设计
        2.3.3 极板设计
    2.4 新型分动式推靠机构推靠力校核
        2.4.1 杆系受力分析
        2.4.2 单片碟簧极限行程载荷计算
        2.4.3 单片碟簧压缩量的计算
        2.4.4 碟簧数量的确定
    2.5 基于MATLAB的推靠机构参数优化
        2.5.1 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
        2.5.2 确定设计变量的上下界
        2.5.3 优化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极板推靠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1 极板推靠机构运动状态分析
    3.2 极板推靠机构运动状态模型
        3.2.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模型
        3.2.2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模型
    3.3 基于复数矢量法的极板推靠机构运动学分析
        3.3.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矢量位置、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3.3.2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矢量位置、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3.4 矩阵法极板推靠机构运动学分析
        3.4.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矢量位置、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3.4.2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矢量位置、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3.5 运动学解析法比较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板推靠机构的动态静力学分析
    4.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动态静力学分析
    4.2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动态静力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ams的极板推靠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5.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5.1.1 极板推靠机构打开过程几何模型
        5.1.2 打开过程仿真及结果后处理
    5.2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5.2.1 极板推靠机构测量过程几何模型
        5.2.2 测量过程仿真及结果后处理
    5.3 原推靠机构运动学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极板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数学物理模型
4 响应特性分析
    4.1 电位、电流线分布
    4.2 回路阻抗
    4.3 仪器常数
    4.4 径向探测深度
    4.5 纵向分辨率
5 结论

(3)5700单臂智能偏心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偏心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非智能型偏心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智能偏心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智能偏心器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ECLIPS-5700成像测井系统信号流程分析
        2.1.1 5700系统的WTS通讯
        2.1.2 遥测仪3514XA作用
    2.2 倾角仪器原理分析
    2.3 智能偏心器的原理
        2.3.1 井径测量原理
        2.3.2 推靠臂张力测量原理
    2.4 智能偏心器的功能分析
    2.5 智能偏心器的硬件电路
    2.6 智能偏心器的软件控制
    2.7 智能偏心器的机械结构
        2.7.1 壳体
        2.7.2 传动部分
        2.7.3 整体机械结构
    2.8 本章小结
3 智能偏心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电路设计
        3.1.1 电源电路
        3.1.2 采集控制
        3.1.3 电机控制板
        3.1.4 电压监视板
    3.2 软件控制编程
        3.2.1 嵌入式系统采集控制
        3.2.2 FPGA的Verilog HDL编程
        3.2.3 与地面仪器的通讯模块
    3.3 机械结构设计
        3.3.1 控制电路
        3.3.2 马达
        3.3.3 微动开关
        3.3.4 传动和调向
        3.3.5 传感器
    3.4 偏心器样品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及验证
    4.1 主要技术指标测试
        4.1.1 温度测试
        4.1.2 压力测试
        4.1.3 井径测量
        4.1.4 推靠力测试
    4.2 地面与测井仪器连接
        4.2.1 服务表调用
        4.2.2 井径刻度
        4.2.3 推靠臂加压测试
    4.3 现场测井使用效果
    4.4 主要技术指标
    4.5 关键技术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工作总结
    5.2 前景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机械设计图

(4)江苏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设备维修管理发展和现状
        1.2.1 国外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1.2.2 国内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设备维修管理概述
    2.1 设备维修的概念和分类
        2.1.1 设备维修的概念
        2.1.2 设备维修的方式
        2.1.3 设备维修的内容
        2.1.4 设备维修的原则
    2.2 设备维修的基本理论
        2.2.1 磨损理论
        2.2.2 故障理论
        2.2.3 设备维修管理的常用指标
    2.3 国内企业常见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
第3章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企业概况
    3.2 设备分类及其特点
        3.2.1 测井仪器的发展与特点
        3.2.2 地质测井处主要测井仪器
    3.3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现状
        3.3.1 地质测井处设备管理现状
        3.3.2 仪器维修中心维修管理现状
        3.3.3 主要经济技术考核指标
    3.4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4.1 综合性维修人员缺乏
        3.4.2 仪器维修工作缺乏积极性
        3.4.3 现代化维修管理手段应用不足
第4章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的改进
    4.1 改进的目标和原则
    4.2 改进方案设计
        4.2.1 生产组织方式改进方案
        4.2.2 考核管理方式改进方案
        4.2.3 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4.3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效果评价指标
第5章 测井仪器维修管理改进保障措施
    5.1 加强领导和日常监管
    5.2 完善仪器维修管理制度体系
    5.3 强化维修技术和配件的管理
    5.4 积极开展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EXCELL2000微球推靠器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改造方案
2 液压推靠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1 液压推靠器的动力原理介绍[3]
    2.2 弹簧的结构形式
    2.3 改造前后的主要性能对比
3 应用效果
4 结论

(6)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测井的概念及发展概况
    1.1 测井的概念。
    1.2 测井技术的发展阶段及趋势
        1.2.1 测井技术的发展阶段。
        1.2.2 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测井方法的分类
3 测井资料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3.1 地层评价方面:
    3.2 地质应用方面:
    3.3 钻井工程方面:
    3.4 采油工程方面:
4 结论

(7)双侧向测井资料迭代正则化反演与各向异性地层多分量感应测井数值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层状非均质地层中双侧向测井响应正演模拟
    2.1 水平层状非均质地层中的模型向量和电导率函数
    2.2 双侧向测井响应的快速模拟算法
    2.3 双感应与双侧向测井仪器的探测深度和纵向分辨率对比
        2.3.1 径向积分(似)几何因子的计算与对比
        2.3.2 纵向微分(似)几何因子的计算与对比
    2.4 小结
第3章 迭代TIKHONOV正则化反演理论
    3.1 迭代正则化反演算法与反演流程
    3.2 Fréchet导数矩阵的快速算法及其性质分析
        3.2.1 Fréchet导数矩阵的快速计算与规范化处理
        3.2.2 Fréchet导数矩阵的性质分析
    3.3 正则化因子的选取
    3.4 理论模型上不同因素对测井响应和反演结果的影响
        3.4.1 储层厚度对测井响应和反演结果的影响
        3.4.2 侵入深度对测井响应和反演结果的影响
        3.4.3 噪声大小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3.4.4 泥浆电阻率误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
    3.5 井场资料的处理结果
    3.6 小结
第4章 各向异性地层中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的传播矩阵理论
    4.1 坐标系旋转
    4.2 Maxwell方程的模式分解
    4.3 电磁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模式
        4.3.1 电磁波在均匀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模式
        4.3.2 电磁波在层状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模式
    4.4 电磁波振幅和广义反射系数的递推公式
    4.5 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与二维Fourier逆变换计算
        4.5.1 多分量感应测井响应计算
        4.5.2 二维Fourier逆变换的快速算法
    4.6 数值计算结果
        4.6.1 算法验证
        4.6.2 各向异性系数对测井响应的影响
        4.6.3 仪器长度和发射源频率变化对测井响应的影响
        4.6.4 井眼倾角变化对测井响应的影响
    4.7 小结
第5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单界面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附录B 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系数矩阵及其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8)双驱式微球、微电极、井径组合电路短节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引言
    1.1 石油测井仪器发展历史
    1.2 在用仪器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要求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2章 微球、微电极、井径测量原理介绍
    2.1 储层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参数
    2.2 微球聚焦测井原理简介
    2.3 微电极测井原理简介
    2.4 井径测量原理简介
第3章 双驱式三参数测井仪的研制及实现
    3.1 系统构成
    3.2 通信接口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3 推靠控制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4 微球测量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5 微电极测量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6 井径测量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7 信号源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8 信号采集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3.9 微处理器模块方案设计和实现
第4章 实验效果
    4.1 极板收回验证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测井数据编码接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Content Summary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测井数据编码接口概述
    1.3 论文的工作安排
第二章 测井数据采集和测井信息传输
    2.1 测井数据的采集
        2.1.1 测井信息正演和反演
        2.1.2 测井信息的特点
        2.1.3 测井数据采集系统和采集流程
    2.2 测井信息传输
        2.2.1 测井信息传输系统组成
        2.2.2 测井信息传输通道
        2.2.3 测井信息传输系统
        2.2.4 幻象供电
        2.2.5 常用电缆传输系统
        2.2.6 高速电缆传输系统
第三章 测井数据编码接口功能和特点
    3.1 测井数据编码接口功能
    3.2 测井数据编码接口特点
    3.3 测井数据编码接口的技术关键
    3.4 测井接口技术设计中的难题
第四章 数据编码接口硬件设计
    4.1 CPU 控制模块功能
        4.1.1 CPU 电路设计
        4.1.2 CPU 电路地址通道控制
    4.2 声波逻辑解码和转发模块
        4.2.1 声波逻辑解码
        4.2.2 声波逻辑转发
    4.3 模拟量采集模块
        4.3.1 模拟量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3.2 采集模块关键器件选定
    4.4 测井数据脉冲量数字化
    4.5 总线控制与通信电路
        4.5.1 总线控制和通讯电路的组成
        4.5.2 总线通信干扰控制
第五章 数据编码接口的应用
    5.1 数据编码接口短节的组合方式
    5.2 数据编码接口短节的接口约定
    5.3 数据编码与地面的通讯协议
    5.4 组合下井仪间数据通信电路及协议
        5.4.1 通信的命令传输格式
        5.4.2 通信的数据传输格式
第六章 数据编码接口软件设计
    6.1 软件设计思想
        6.1.1 软件主程序结构流程图
        6.1.2 发送数据程序流程图
        6.1.3 看门狗服务程序流程图
        6.1.4 数据编码子程序流程图
        6.1.5 数据解码子程序流程图
    6.2 软件的抗干扰措施
        6.2.1 数字滤波
        6.2.2 时间监视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0)东濮凹陷文23气田提高采收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气藏描述技术现状
        1.2.2 剩余气分布技术现状
        1.2.3 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1.3 技术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构造综合研究
    2.1 地层对比
        2.1.1 地层层序
        2.1.2 对比标志
        2.1.3 小层划分
        2.1.4 地层主要特征
    2.2 构造解释研究
        2.2.1 构造形态
        2.2.2 主要断层特征及区块划分
    2.3 断层封闭性评价
        2.3.1 利用断层两盘接触关系分段判断断层封闭性
        2.3.2 动态法判断封闭性
    2.4 本章小结
3. 砂体展布及隔层评价
    3.1 沉积微相研究
        3.1.1 沉积微相划分
        3.1.2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3.2 砂体展布
    3.3 隔层研究
        3.3.1 泥岩击穿实验
        3.3.2 隔层界定标准
        3.3.3 隔层分类评价
        3.3.4 隔层平面分布特征
    3.4 储层物性特征
        3.4.1 孔隙类型
        3.4.2 储层物性
    3.5 本章小结
4. 气田地质储量评价
    4.1 储量计算单元
    4.2 储量参数研究
        4.2.1 气层有效厚度研究
        4.2.2 含气面积圈定
        4.2.3 其它参数取值
    4.3 储量评价及分布
        4.3.1 储量评价结果
        4.3.2 天然气储量分布特征
        4.3.3 储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气藏产能变化规律及剩余气分布
    5.1 气藏产能与压力变化规律
        5.1.1 气井无阻流量随压力相应下降
        5.1.2 气藏弹性产率分析
        5.1.3 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
    5.2 储量动用状况研究
        5.2.1 气藏内部连通性
        5.2.2 储量动用状况
    5.3 剩余气分布数值模拟
        5.3.1 动态模型的建立
        5.3.2 储量拟合
        5.3.3 动态历史拟合
        5.3.4 地层水变化及剩余气分布现状
    5.4 剩余气分布
    5.5 本章小结
6.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6.1 气田开发趋势预测及合理采气速度研究
        6.1.1 气田现状开发趋势预测
        6.1.2 合理采气速度研究
    6.2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策及开发指标预测
        6.2.1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6.2.2 气田提高采收率调整方案设计
        6.2.3 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及开发指标预测
        6.2.4 调整措施效果评价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微电阻率扫描测井仪推靠系统性能研究及优化设计[D]. 张魁峰.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微柱形聚焦测井响应特性分析[J]. 马欢波.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7(04)
  • [3]5700单臂智能偏心器的设计与实现[D]. 陈敏. 重庆大学, 2017(06)
  • [4]江苏地质测井处测井仪器维修管理研究[D]. 陈红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7)
  • [5]EXCELL2000微球推靠器的技术改造[J]. 邓祥开. 石油仪器, 2014(04)
  • [6]测井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 张亚旭,胡欣.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9)
  • [7]双侧向测井资料迭代正则化反演与各向异性地层多分量感应测井数值仿真[D]. 姚东华. 吉林大学, 2010(08)
  • [8]双驱式微球、微电极、井径组合电路短节技术研究[D]. 王宏伟. 吉林大学, 2009(09)
  • [9]测井数据编码接口设计[D]. 朱立江. 吉林大学, 2007(05)
  • [10]东濮凹陷文23气田提高采收率研究[D]. 王乐之. 西南石油大学, 2006(01)

标签:;  ;  ;  ;  

斯伦贝谢微球测井仪技术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