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一、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慧林[1](2021)在《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系统评价,获得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循证证据,为中医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临床思路和依据。方法:通过对计划检索的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录入到Note Express软件进行管理、筛选获得最终纳入文献。通过对最终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再发狭窄、再发心绞痛、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内皮功能等数据进行提取,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森林图制作、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检测等,最终经讨论得出相关结果。结果:共有49篇临床RCTs纳入研究,本研究共纳入3947例病人,其中试验组2008例,对照组1900例,脱落39例。Meta分析结果:中医证候有效率[OR=3.86,(95%CI:2.94,5.08),P<0.00001];临床症状有效率[OR=4.39,(95%CI:2.44,7.90),P<0.00001];心电图有效率[OR=2.49,(95%CI:1.95,3.18),P<0.00001];再发狭窄[OR=0.29,(95%CI:0.19,0.44),P<0.00001];再发心绞痛[OR=0.30,(95%CI:0.19,0.46),P<0.00001];中医证候评分[MD=-3.54,(95%CI:-3.92,-3.15),P<0.00001];心绞痛评分[MD=-1.97,(95%CI:-3.20,-0.74),P=0.002];LVEF[MD=4.67,(95%CI:1.91,7.42),P=0.0009];CK-MB[MD=-6.42,(95%CI:-13.34,0.50),P=0.07];c Tn I[MD=-0.25,(95%CI:-0.40,0.09),P=0.002];hs-CRP[MD=-2.61,(95%CI:-4.03,-1.19),P=0.0003];TNF-α[MD=-10.91,(95%CI:-18.70,3.11),P=0.006];IL-6[MD=-15.22,(95%CI:-26.48,-3.96),P=0.008];TG[MD=-0.06,(95%CI:-0.07,-0.04),P<0.00001];TC[MD=-0.23,(95%CI:-0.30,-0.16),P<0.00001];HDL-C[MD=0.01,(95%CI:-0.03,0.06),P=0.54];LDL-C[MD=-0.23,(95%CI:-0.28,-0.18),P<0.00001];ET-1[MD=-9.86,(95%CI:-14.57,-5.15),P<0.00001];NO[MD=-9.37,(95%CI:5.81,12.94),P<0.00001]。敏感性分析提示稳定性较高。发表偏倚检测提示除中医证候有效率外其他无发表偏倚。结论:痰瘀同治法可以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病人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症状有效率、心电图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内皮功能,降低再发狭窄、再发心绞痛、中医证候评分、心绞痛评分、心肌损伤标志物、炎性因子、血脂水平,评价证实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

李金懋[2](2021)在《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1.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对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探究,分析其常用药对,总结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总结整体的治则治法,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提供可能的优质方案,为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方向,为进一步探索作用机制做基础。2.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对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评估,同时对不适合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为客观评价清热化痰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3.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以清热化痰为法的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进行预测,为今后中医药防治心律失常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同时试图从分子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医证候的本质。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筛选李平教授使用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记录全面的门诊病历,进行数据标准化,利用Excel录入、校对,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的软件平台V2.3.8和网页平台对纳入的病历进行清洗、建库、数据再次标准化、分析与挖掘。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点式互信息等分析方法对李平教授的常用药对以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方进行挖掘与探索。2.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全部公开发表的关于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软件(metafor软件包)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漏斗图、Egger检验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结论的稳健性。2.网络药理连夏宁心方是通过数据挖掘获取的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也是李平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经验方,由黄连温胆汤化裁而来,可以作为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包括姜半夏、黄连、陈皮等9味药。通过网络药理的研究方法,初步研究这9味中药对心律失常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试图解释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结果:1.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244个病历,其中痰热证占比54.92%、气滞血瘀证和痰瘀互结证占比均为15.57%。共涉及195种中药,李平教授用药以寒凉为主,辅以温平,注重甘缓及辛开苦降配伍,同时心肺、脾胃同调,且重视气机的调节。药物频次不低于20的一共有32味,其中郁金、茯苓、石菖蒲、竹茹、陈皮、姜半夏、黄连、麸炒枳壳、首乌藤的的频次明显较高。聚类分析发现10种药物搭配:郁金、石菖蒲;川芎、葛根;茯神、炙远志;姜半夏、茯苓、陈皮;首乌藤、竹茹、黄连;麦冬、醋五味子、太子参;柏子仁、当归、炒酸枣仁;柴胡、龙骨、牡蛎;党参、黄芩、桂枝;煅紫石英、甘松、白芍、地龙、红景天。通过关联规则与点式互信息共总结3首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核心方,分别是针对痰热证的连夏宁心方、针对气滞血瘀证的核心方以及针对气阴两虚证的核心方。2.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热化痰方药治疗室性早搏、房颤以及未明确类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同时发现清热化痰法在治疗室早方面显着优于房颤;发现单独使用中药在改善心电图疗效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而中西药联合使用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更具优势。3.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检索连夏宁心方中9味药材的成分,筛选获得57种活性成分及198个节点;检索到1229个心律失常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53个靶点,共同靶点进行生物学功能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得到15条通路,35个基因靶点,27种活性成分。整合通路进一步筛选出7个通路,8个核心靶点,17种活性成分,并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论:数据挖掘提示连夏宁心方是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核心方。Meta分析结果提示清热化痰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立法正确。网络药理研究初步揭示了连夏宁心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推测连夏宁心方可能是以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为主的信号通路网来干预心律失常的,其主要效应是对离子通道以及组织结构的调节,同时也对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有影响。其主要靶点为MMP9,次要靶点为PIK3CA;ESR1和SRC为雌激素通路的辅助靶点;ACHE、CHRM1为信号传递的辅助靶点;PTGS2是炎性反应辅助靶点;HMGCR为血脂调节的辅助靶点。清热化痰法治疗室性早搏的优势可能与多通路的最终效应为L型Ca2+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有关。

尹鹏[3](2020)在《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和总结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论文由文献综述、数据挖掘两部分组成。文献综述从病因病机研究、中医药治疗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探讨了老年冠心病的特点及中医中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存在的问题;数据挖掘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中医药处方进行分析,探索中医方剂在该病治疗方面的组方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在论文的附录部分,还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寻找益心健脑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相关靶点和基因通路,预测其可能的治疗机制和作用通路。结果:通过对中医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研究概况进行分析,提出病因病机研究尚需深入、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新技术应用欠缺等问题,需要引起临床相关工作者的重视。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治疗老年冠心病12个证型的374首处方进行了数据挖掘分析。包括治疗心血瘀阻证的中医处方6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首: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新处方3个:治疗气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8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肾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1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阳虚血瘀证的中医处方20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痰瘀互结证的中医处方17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4个,聚合出2首新处方;治疗痰阻心脉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寒凝滞证的中医处方24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中医处方19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6个,聚合出3首新处方;治疗心肾阴虚证的中医处方22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8个,聚合出4首新处方;治疗阳气虚衰证的中医处方28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治疗阴阳两虚证的中医处方25首,获得高频用药,提取常用的药物组合,得到核心组合10个,聚合出5首新处方。结论:老年冠心病主病在心,涉及多脏,且虚实错杂,多有传变,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体质辨体、辨病、辨证治疗,在缓解患者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的基础上,治本扶正,兼顾老年人正气渐虚的病理特点,多脏并补,兼以祛除实邪,达到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治疗目的。通过对临床文献资料的深入剖析,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总结整理出了中医处方治疗老年冠心病的12个证型的组方配伍方法,并对处方规律进行了小结,提出“多脏并调,整体施治”、“识症治标,扶正顾本”、“补虚为主,消补兼备”的处方思路,为临床用药组方提供参考和借鉴。

刘彩梦[4](2020)在《行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提供临床思路及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检索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取自建库至2019年12月1日间有关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将所选取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逐步筛选,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计2213例患者,本研究所观察的结局指标有:临床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及不良反应。最终将提取的数据导入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共计纳入27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21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135例,对照组1078例。文献人口基线较为均一,但纳入的文献质量均偏低,结局疗效判定的标准不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采用行气活血法的治疗组在临床疗效(OR=2.65(95%CI[1.72,4.08])Z=4.40 P<0.0001)、心绞痛改善(OR=3.76(95%CI[2.85,4.96])Z=9.35 P<0.00001)、心电图改善(OR=1.92(95%CI[1.50,2.46])Z=5.19 P<0.00001)、硝酸甘油减停率方面(OR=3.98(95%CI[1.54,10.25])Z=2.86P=0.004)、中医证候疗效(OR=5.15(95%CI[3.54,7.48])Z=8.59 P<0.00001)、胸痛疗效(OR=3.45(95%CI[2.02,5.89])Z=4.55 P<0.00001)、胸闷疗效(OR=3.92(95%CI[2.31,6.66])Z=5.05 P<0.00001)、心悸疗效(OR=2.79(95%CI[1.71,4.57])Z=4.11 P<0.0001)、气短疗效(OR=2.59(95%CI[1.62,4.122])Z=4.00 P<0.0001)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本研究内的27首处方进行用药规律的分析,在27首处方中,共计使用64种中药,共计使用频次241次。使用频次由高至低排序,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依次是川芎、丹参、甘草、枳壳、当归、三七、柴胡。在64味中药中除去小叶黄杨、大果木姜子、盾叶提取物,对剩余的61味中药进行分类,使用频次由高至低排序,使用频次>10次的依次是活血调经药、活血止痛药、理气药、补气药、清热凉血药、发散风热药、补血药、化瘀止血药、清热化痰药。对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分类,并统计其使用频次,药物的四气使用频次为温>寒>凉>平>热;,药物的五味使用频次为苦>辛>甘>酸>咸>淡;药物的归经使用频次为肝>心>脾>胃>肺>胆>心包>大肠>肾>三焦>膀胱>小肠。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显示行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与对照组比较,在疗效总有效率、心绞痛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硝酸甘油减停率、胸痛、胸闷、心悸、气短方面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可能有一定的优势。行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一般不良反应可能低于对照组。但因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

张淼[5](2019)在《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对益气活血法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近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定性评估,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为客观评价益气活血治则对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提供可靠的循证医学依据。2.对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确认其治疗法则,总结其用药规律,并进一步对挖掘结果中使用频数排在前3的中药进行网络药理学研究,可以为未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向和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且对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Meta分析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RCTs)。用Revman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数据挖掘搜集2008年至今近十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中药方剂,建立excel数据集以及软件数据挖掘模型,设置最小置信度和支持度阈值,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12.0中的经典算法Apriori算法对所纳入组方药物配伍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分析高频药物及组合,总结其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3.网络药理选用频数分析的使用频数最高的3味中药,初步研究这3味中药对冠心病心绞痛作用的相关的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后期研究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机制等基础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方药用于6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结果如下:(1)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81篇RCTs,先根据诊断进行分层,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心绞痛以及无明确分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在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CRP、血脂指标上也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共纳入31篇RCTs,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PCI术后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改善CRP和血脂指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3)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律失常: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4)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共纳入3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衰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疗效、LVEF、降低BNP和延长6MWT上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5)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肌缺血:共纳入17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肌缺血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上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6)益气活血方药治疗肺心病:共纳入12篇RCTs,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方药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肺心病患者在提高临床总疗效上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2.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的方剂共计304首,共涉及组成中药153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1450次,其中使用频数≥ 20次的中药有30味,共出现2588次,占总频数的84.82%。通过关联分析得到符合条件的药物关联规则63条,产生规则的3味药组合数量最多,共47条,其次为2味药组合的规则,共16条。所有获得规则中出现频次最多的药物为黄芪、丹参、红花,关联规则有53条,此三味药以益气活血为主要功效,在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中的应用广泛,且配伍灵活多变。3.网络药理学结果检索获得黄芪丹参川芎85个活性成分及243个节点;检索到31个冠心病心绞痛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后最终得到药物-疾病共同相关的6个靶点,拓扑分析后得到6个核心靶点和7个核心成分构建的可视化网络;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得到3条通路。其中有11个活性成分与血小板活化通路上的3个靶点直接相关。研究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益气活血方药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对比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再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进一步挖掘出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数据库中的高频用药及其药物配伍规律,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并初步揭示了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为开发更好的心血管疾病候选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葛树龙[6](2018)在《解毒祛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旨在研究观察运用解毒祛瘀方治疗胸痹心痛病(热毒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中作用机理,为进一步增加临床治疗手段、有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依据。方法:在此次试验研究中,所选取病例均来自2017月3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内科就诊的住院或门诊患者,共60例,所选病例均符合该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为3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试验组在该基础治疗上给予解毒祛瘀方,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餐后温服。于4周后观察研究治疗前后两组的变化,包括临床表现变化、心绞痛发作变化、中医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变化、硝酸脂类药物停减率、血脂四项、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检测指标,通过比对分析,评价该治法临床疗效。结果:通过试验组与对照组疗效研究对比,试验组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中医证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在硝酸脂类药物停减率、心电图改变、血脂、凝血等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O1),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更显着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在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等安全性标准方面,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使用安全。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相比单一西医常规疗法,试验组在改善病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有着更显着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应用安全。因此,其在治疗热毒血瘀型胸痹心痛病有着独特优势,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关注推广。

王风霞[7](2015)在《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多中心试验方法,共选择480例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按3:1比例随机分配—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其中160例进行平板运动试验,试验组12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GXDS颗粒及冠心康颗粒模拟剂,对照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试验药物GXDS颗粒模拟剂及冠心康颗粒,疗程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分级评价的变化、中医证候总分及单项症状评分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观察试验过程中患者的尿常规、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AST、ALT、AKP、Tbil、y-GT)、肌酐(Cr)、尿素氮(BUN)及心电图等实验室指标和试验过程中有无发生不良反应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成果:GXDS颗粒可显着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好。有效性评价:FAS分析两组之间中医证候疗效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分级14d相比基线变化情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用药后疼痛分级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以试验组降低最多;FAS分析心绞痛过去两周发作次数,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发作次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FAS分析心绞痛每日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心绞痛每次发作平均持续时间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次数降低较多;FAS分析中医证候总分结果14d试验组与治疗前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心绞痛持续时间评分结果试验组14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心悸评分结果对照组14d、28d评分均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评价:试验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和3.3%、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对照组无判断为不良反应的不良事件。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GXDS颗粒临床用药安全。结论:GXDS颗粒可显着改善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疗效和冠心病心绞痛分级评价疗效两项主要指标高于对照组冠心康颗粒。与冠心康颗粒相比,硝酸甘油停减率有明显优势,临床运用安全性较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柳骥[9](2007)在《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是因心肌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方式等影响因素的变化,疾病谱较之过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危害性越来越大,因此开展对该类疾病的综合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冠心病心绞痛作为临床常见的疾病,其典型表现及类似记载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自先秦至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于该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预防调摄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理论认识与临床经验;现代以来,中医对该病更为重视,在逐步完善其病因学、证候学、治疗学等理论的同时,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新的研究手段以及现代医学观点,就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等提出了许多新思路,积累了众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系统搜集古今中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学方法为主,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系统阐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及现状,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的辨治经验。力图全面反映历代医家诊治该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为辨治冠心病心绞痛提供丰富而翔实的参考资料,也必将有助于开拓该病的研究和治疗思路。本文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为古代文献研究,重在阐述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源流,分别论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病因病机、病证分类、治则治法、预防调摄等的学术发展概况,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代胸痹心痛处方及医案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心绞痛相关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阐发,提出了新的治疗观点。下篇为现代文献研究,重在反映冠心病心绞痛的当代研究概况,全面总结了1949年以来国内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特点、各家论治观点、名医治疗经验、处方用药进展、各类治疗方法等,并旁及基础研究及国外相关研究。对于全面把握冠心病心绞痛的学术发展现状、促进本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全面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论述,从理论和临床两方面分析了肝心痛与热证心痛的现实意义;在继承古今医家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心绞痛治疗当重扶阳、调气的观点,并举出了温阳散寒、补气助阳、通阳宣痹、回阳救逆的“扶阳四法”,认为从肺脾二脏入手调理气虚、气滞病机,扶助正气,壮大阳气,祛除阴邪,是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之关键,从而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侯如艳[10](2008)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独特的优势,但治则治法纷繁复杂。本研究通过分析从古至今有效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的基础上,对中药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作初步探讨,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冠心病治则治法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20部着名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治疗胸痹心痛的名家名方和1979-2007年间40多种省级以上中医药期刊中涉及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1000余首,按照药味完整、药量准确、疗效确切的标准,再次筛选出600首,建立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基于数据库运用excel及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并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及中药药理研究知识阐明了用药规律的合理性。【结果】1.复方的收集及数据库的建立通过对20部古典医籍及近30年来40多种省级以上中医药期刊所载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复方搜集,共收集到有效方剂1000余首。依照药味完整、药量准确、疗效确切等标准,再次从这些方剂中筛选出600首方剂,按照中文文摘的方式建立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有效复方数据库。2.冠心病有效复方中涉及的中药种类在治疗冠心病的600首有效复方中,总共涉及18类中药,运用中药多达235种,总计用药5937次。其中,应用频率最高的前4类药分别是: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相对使用频率分别为27.88%、23.20%、8.79%、7.33%。而驱虫药、泻下药等虽然仍有使用,但使用频率仅为0.05%和0.22%。3.各类药物的配伍规律研究在搜集到的600首方剂中,根据方剂组成逆向分析,数据库中涉及到的各类药物配伍方法有: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养阴药+补气药;化痰药+理气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等等。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有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4.冠心病复方中涉及的单味中药及使用频率研究数据库中总共涉及中药235种,不同中药使用频率有很大差别。在活血化瘀类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丹参、川芎、红花,在600首方剂中分别出现400次、314次和159次。补益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气药黄芪、补血药当归、养阴药麦冬,出现频率分别为292次、216次、151次。5.各个中药之间配伍规律各种药物之间配伍规律主要体现在药对的应用上。药对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是复方的最小单元。临床治疗冠心病最常用药对有:瓜蒌与薤白;人参与三七;丹参与赤芍;乳香与没药等。这些药对的应用十分普遍,增强了单味药治疗的效果。【结论】1.研究显示,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共涉及所有中药中的18类,共计235种中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而不局限于某一类或某几类中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仍以辩证论治为基础,根据证型选择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根本特征。2.在涉及的所有中药中,应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为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且这几类中药常常相互配伍使用。其中,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理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理气药配伍化痰药最为常见,由此可见,冠心病的临床证型仍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滞痰阻证最为常见。3.在治疗冠心病的235种中药中,出现频率排在前20位的中药分别是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桂枝、瓜蒌、红花、麦冬、炙甘草、三七、郁金、人参、茯苓、半夏、薤白、生甘草、五味子。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冠心病中应用频率最高,疗效确切,在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中具有较好的前景。

二、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论文提纲范文)

(1)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冠心病PCI术后的病因病机研究
    2 中医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的研究现状
    3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PCI术后的研究现状
    4 我国PCI的发展现状
    5 小结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检索方式及检索策略
    3 研究对象
    4 评价方法
    5 数据处理
结果
    1 检索结果
    2 Meta分析
    3 敏感性分析
    4 发表性偏倚
讨论
    1 纳入文献分析
    2 主要评价指标分析
    3 次要评价指标分析
    4 影响因素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综述的应用现状
        1 系统综述的概念
        2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3 Meta分析在中医领域应用现状
        4 Meta分析在中医心血管领域的应用现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清热化痰法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中西医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
        2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展
        3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4 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5 清热化痰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
        6 清热化痰法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用药规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Meta分析的清热化痰法治疗心律失常痰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作者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的连夏宁心方干预心律失常的机制预测研究
    1 背景
    2 目的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本章小结
结语
    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录1 纳入研究文献特征
个人简历

(3)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老年冠心病中医研究概况
    1 病因病机研究
        1.1 瘀血内阻,血行失畅
        1.2 情志异常,七情内伤
        1.3 饮食不节,失于运化
        1.4 风寒湿邪,内舍于心
        1.5 劳逸失度,正气虚弱
        1.6 年迈体虚,精血渐衰
        小结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2.1 中药提取物治疗
        2.2 辨证论治
        2.3 中成药治疗
        2.4 穴位疗法
        2.5 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老年冠心病的中医处方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文献筛选标准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1.4 中药名称的规范
        1.5 数据库的建立及数据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2 气滞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3 气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4 肾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5 阳虚血瘀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6 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7 痰阻心脉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8 阴寒凝滞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9 气阴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0 心肾阴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1 阳气虚衰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2.12 阴阳两虚型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的药物使用结果与分析
    3 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配伍规律小结
        3.1 多脏并调,整体施治
        3.2 识症治标,扶正顾本
        3.3 补虚为主,消补兼备
结语
    1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2 研究结果的创新性
    3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益心健脑汤网络药理学分析
    1 思路与方法
    2 探讨与分析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生简介
发表论文

(4)行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冠心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1.1.1 定义及临床表现
        1.1.2 发病机制及病因
        1.1.3 西医诊断
        1.1.4 西医治疗
    1.2 冠心病中医研究现状
        1.2.1 中医病名研究
        1.2.2 中医病因病机
        1.2.3 中医辨证分型
        1.2.4 中医辨证治疗
    1.3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
    1.4 气滞血瘀证与行气活血法
        1.4.1 中医学对气血关系的认识
        1.4.2 血瘀证
        1.4.3 行气活血法的应用
第二章 行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检索方法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结局指标
        2.1.5 文献提取方法
        2.1.6 质量评价方法
        2.1.7 数据分析
    2.2 研究纳入结果
        2.2.1 文献检索结果
        2.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临床总疗效结局
        2.3.2 心绞痛疗效结局
        2.3.3 心电图疗效结局
        2.3.4 硝酸甘油减停率
        2.3.5 中医证候疗效
        2.3.6 临床症状疗效
        2.3.7 不良反应
    2.4 用药规律
        2.4.1 药物频次
        2.4.2 药物分类
        2.4.3 性味归经
第三章 讨论与结论
    3.1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3.1.1 行气活血法疗效
        3.1.2 行气活血法安全性
    3.2 纳入文献讨论
        3.2.1 文献质量
        3.2.2 病例基本特征
    3.3 用药规律讨论
        3.3.1 药物频次
        3.3.2 药物分类
        3.3.3 性味归经
    3.4 结论
    3.5 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系统评价及其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数据挖掘及其应用现况
        参考文献
    综述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meta分析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
    研究一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PCI术后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益气活血方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五 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肌缺血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六 益气活血法治疗肺心病的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黄芪丹参川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结语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解毒祛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二)西医诊断标准
    三、试验病例标准
        (一)病例纳入标准
        (二)病例排除标准
        (三)病例剔除标准
        (四)病例终止标准
        (五)病例脱落标准
    四、治疗及观察方法
        (一)治疗方案
        (二)指标监测
        (三)疗效判定标准
        (四)统计学方法
    五、临床基本资料及研究结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二)研究结果比较
讨论
    一、古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的认识
    二、历代医家对热毒血瘀证的认识
    三、热毒血瘀与西医炎症反应的关系
    四、方药分析
        (一)方药组成
        (二)处方分析
        (三)现代药理研究
    五、临床疗效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7)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西医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的认识
        一、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定义
        二、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与病理过程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一、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名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治则治法的认识
    第三节 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二、祖国医学对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第四节 GXDS颗粒的研究资料
        一、处方及功能主治
        二、临床研究资料
        三、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试验设计原则
        二、治疗用药方案
        三、试验步骤
        四、评价指标
        五、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试验结果
        一、病例入组与完成情况
        二、依从性分析
        三、基线指标比较
        四、有效性指标评价
        五、安全性指标评价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9)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古代文献研究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与概念考辨
        1.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1.1.1 病名萌芽期
        1.1.2 病名内涵充实期
        1.1.3 病名内涵争议期
        1.1.4 病名初步统一期
        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相关病名的概念考辨
        1.2.1 心痛与胸痛、膈痛
        1.2.1.1 心痛
        1.2.1.2 胸痛与膈痛
        1.2.2 胸痹与心痹、胸痹心痛
        1.2.2.1 胸痹与心痹
        1.2.2.2 胸痹心痛
        1.2.3 厥心痛与真心痛
        1.2.3.1 厥心痛
        1.2.3.2 真心痛
        1.2.4 卒心痛与久心痛
        1.2.4.1 卒心痛
        1.2.4.2 久心痛
        1.2.5 九种心痛
        1.2.6 心胃痛(心脾痛)与心疝、心中寒
        1.2.6.1 心胃痛(心脾痛)
        1.2.6.2 心疝与心中寒
        1.2.7 病名之辨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 病因认识
        2.1.1 风寒为首,外邪侵袭
        2.1.2 思虑过度,七情内伤
        2.1.3 饮食不节,痰饮由生
        2.1.4 劳逸失度,气血不调
        2.1.5 脏腑虚弱,他脏及心
        2.2 病机分析
        2.2.1 心痛发作机理
        2.2.1.1 不通则痛
        2.2.1.2 牵引作痛
        2.2.1.3 不荣则痛
        2.2.2 疾病产生机理
    3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与证候分类
        3.1 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分类
        3.2 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分类
        3.2.1 《金匮要略》之辨证
        3.2.1.1 胸痹之辨证
        3.2.1.2 心痛之辨证
        3.2.2 病因辨证
        3.2.3 八纲辨证
        3.2.3.1 寒热辨证
        3.2.3.2 虚实辨证
        3.2.4 气血辨证
    4 冠心病心绞痛的治则治法
        4.1 治则概述
        4.1.1 辨证治则
        4.1.1.1 阴阳辨证治则
        4.1.1.2 表里辨证治则
        4.1.1.3 虚实辨证治则
        4.1.1.4 寒热辨证治则
        4.1.1.5 气血辨证治则
        4.1.1.6 脏腑辨证治则
        4.1.2 胸痹心痛辨病治则
        4.2 治法概述
        4.2.1 药物疗法
        4.2.1.1 祛邪诸法
        4.2.1.2 扶正诸法
        4.2.1.3 扶正祛邪诸法
        4.2.1.4 心病专药
        4.2.2 针灸、按摩与导引
        4.2.2.1 针灸
        4.2.2.2 按摩
        4.2.2.3 导引
        4.2.3 其他疗法
        4.2.3.1 外治法
        4.2.3.2 食疗药膳
        4.2.3.3 心理疗法
    5 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调摄
        5.1 心绞痛的预防
        5.1.1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5.1.2 起居有常,寒温适宜
        5.1.3 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5.1.4 不妄作劳,动而中节
        5.2 心绞痛的调摄
        5.2.1 精神
        5.2.2 饮食
        5.2.3 运动
        5.2.4 禁忌
    6 冠心病心绞痛的专题研究
        6.1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处方用药研究
        6.1.1 研究意义与入选标准
        6.1.2 古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小方概况
        6.1.2.1 汉唐时期
        6.1.2.2 宋元时期
        6.1.2.3 明清时期
        6.1.3 讨论
        6.1.3.1 汉唐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2 宋元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1.3.3 明清时期治疗心绞痛用药规律
        6.2 冠心病心绞痛古代医案研究
        6.2.1 研究意义及入选标准
        6.2.1.1 研究意义
        6.2.1.2 入选标准
        6.2.2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医案分析
        6.2.2.1 元明时期医案
        6.2.2.2 清~民国时期医案
        6.2.3 古代冠心病心绞痛证治规律探讨
        6.2.3.1 元明时期与清~民国时期用药规律比较
        6.2.3.2 证治规律
    7 冠心病心绞痛相关问题探讨
        7.1 肝心痛意义探讨
        7.1.1 概念源起与发展
        7.1.2 现代应用
        7.1.2.1 理论阐述及辨证分型
        7.1.2.2 临床研究
        7.1.3 意义探讨
        7.2 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
        7.2.1 阴阳关系,阳为主导
        7.2.2 心痛病机,“阳微”为主
        7.2.2.1 心阳虚
        7.2.2.2 肺阳虚
        7.2.2.3 脾阳虚
        7.2.2.4 肾阳虚
        7.2.3 治重阳气,古今一贯
        7.2.4 扶阳含义,“温补通回”
        7.2.4.1 温阳散寒
        7.2.4.2 补气助阳
        7.2.4.3 通阳宣痹
        7.2.4.4 回阳救逆
        7.3 论心绞痛祛邪首当调气
        7.3.1 心痛标证,其“本”在气
        7.3.2 调气之法,重在脾肺
        7.4 热证心痛辨析
        7.4.1 古籍所载,郁热为多
        7.4.2 今人发挥,痰热郁毒
        7.4.2.1 理论上,阐发郁热伤络、热毒学说
        7.4.2.2 临床上,审证应用清法治热证心痛
        7.4.3 评述
下篇 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心绞痛的认识
        1.1 概述
        1.2 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1.3 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1.3.1 心绞痛的临床特征
        1.3.2 心绞痛的临床分型
        1.4 心绞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1.4.1 心绞痛的诊断
        1.4.2 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1.5 心绞痛的治疗
        1.5.1 抗心肌缺血的综合防治
        1.5.2 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1.5.3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
    2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研究
        2.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2.1.1 心绞痛的病因
        2.1.2 心绞痛的病机
        2.2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分型
        2.2.1 宏观辨证
        2.2.2 微观辨证
        2.2.2.1 脂质代谢方面
        2.2.2.2 心功能方面
        2.2.2.3 微循环方面
        2.2.2.4 血小板形态与功能方面
        2.2.2.5 血液流变学方面
        2.2.2.6 氧自由基方面
        2.2.2.7 血管活性物质方面
        2.2.2.8 免疫功能方面
        2.2.2.9 激素方面
        2.2.2.10 同型半胱氨酸方面
        2.2.2.11 其他方面
    3 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论治
        3.1 辨证分型治疗
        3.1.1 分3 型治疗
        3.1.2 分4 型治疗
        3.1.3 分5 型治疗
        3.1.4 分6 型治疗
        3.1.5 分7 型治疗
        3.1.6 分8 型治疗
        3.1.7 分10 型治疗
        3.2 各家论治观点研究
        3.2.1 从八纲论治
        3.2.1.1 从虚实论治
        3.2.2 从病邪论治
        3.2.2.1 从痰湿论治
        3.2.2.2 从瘀血论治
        3.2.2.3 从痰瘀论治
        3.2.2.4 从火邪论治
        3.2.2.5 从毒论治
        3.2.2.6 从郁论治
        3.2.3 从脏腑论治
        3.2.3.1 从肾论治
        3.2.3.2 从脾论治
        3.2.3.3 从肝论治
        3.2.3.4 从肺论治
        3.2.3.5 从胆论治
        3.2.3.6 从胃论治
        3.2.3.7 从五脏六腑论治
        3.2.4 其他
        3.2.4.1 从阴虚论治
        3.2.4.2 从络论治
        3.2.4.3 从营卫失调论治
    4 名老中医治疗经验
        4.1 冉雪峰:利膈通络消症散结治心绞痛
        4.2 曹惕寅:重疏导心经逆气,用药贵乎轻灵
        4.3 蒲辅周:主用两和散治心痛
        4.4 李斯炽:法遵辨证论治,扶正兼以祛邪
        4.5 岳美中:心痛病因阳虚受寒,化瘀辅以通阳行气
        4.6 秦伯未:气血不利为病机,养血扶阳以治本
        4.7 张伯臾:注重心肾并治,推崇膏方调治、散剂善后
        4.7.1 病机认识
        4.7.2 治疗大法
        4.7.3 临床用药特点
        4.8 赵锡武: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胸痹
        4.9 宋孝志:脏腑分型论治心绞痛
        4.10 袁家玑:重视痰邪致病,通阳化痰为治
        4.11 任应秋:辨证论治冠心病,扶阳通营为先务
        4.12 郭士魁:主以通法治心痛
        4.13 俞慎初:治心痛不离“补虚”、“通脉”
        4.14 邓铁涛:治重调脾护心、益气除痰
        4.15 万友生:自拟丹络蒌薤汤疗胸痹
        4.16 董建华:辨病辨证相结合,理气活血基本方
        4.17 陆芷青:病机气阴痰瘀,辨证舌脉为凭
        4.18 路志正:胸痹治从脾胃、肝
        4.19 颜德馨:心痛分三期,法用温、通、补
        4.20 方药中:重视心肾,阴阳平调
        4.21 周信有:自拟心痹一号方,益气温肾祛痰瘀
        4.22 高辉远:辨证兼用自拟方
        4.23 焦树德:辨证虚实,心肺并调,气血同治
        4.24 张琪:辨证八法治心痛
        4.25 印会河:胸痹治同肝着,方用旋覆花汤
        4.26 周次清:祛邪为主,常法有四
    5 冠心病心绞痛的固定方加减与中成药治疗
        5.1 固定方加减治疗
        5.1.1 祛邪诸法
        5.1.1.1 活血化瘀法
        5.1.1.2 疏肝行气法
        5.1.1.3 温阳散寒法
        5.1.1.4 行气活血法
        5.1.1.5 通阳活血法
        5.1.1.6 消积化滞法
        5.1.1.7 软坚破结法
        5.1.1.8 化痰祛瘀法
        5.1.1.9 化痰通阳法
        5.1.1.10 活血通鼻窍法
        5.1.1.11 散寒息风通络法
        5.1.2 扶正诸法
        5.1.2.1 益气温阳法
        5.1.2.2 益气养阴法
        5.1.2.3 益气养心法
        5.1.2.4 温通心阳法
        5.1.2.5 益气健脾法
        5.1.2.6 益气补肺法
        5.1.2.7 补肾法
        5.1.2.8 调补心肾法
        5.1.2.9 滋阴益气补肾法
        5.1.3 扶正祛邪诸法
        5.1.3.1 益气活血法
        5.1.3.2 滋阴活血法
        5.1.3.3 温阳活血法
        5.1.3.4 通络益气法
        5.1.3.5 益气化痰祛瘀法
        5.1.3.6 益气温阳活血法
        5.1.3.7 益气养阴活血法
        5.1.3.8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
        5.1.3.9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法
        5.1.3.10 补肾涤痰法
        5.1.3.11 补肾活血法
        5.1.3.12 温肾化痰祛瘀法
        5.1.3.13 补脾和胃法
        5.1.3.14 健脾活血祛痰法
        5.1.3.15 养心化痰通络法
        5.1.3.16 补心益肾祛瘀法
        5.1.3.17 补脾益肺、理气活血法
        5.1.3.18 补心益肾、化痰祛瘀法
        5.2 中成药治疗
        5.2.1 丸剂
        5.2.1.1 滴丸
        5.2.1.2 微丸与浓缩丸
        5.2.2 散剂
        5.2.3 煎膏剂与流浸膏剂
        5.2.4 片剂
        5.2.5 胶囊剂
        5.2.6 合剂(口服液)
        5.2.7 颗粒剂(冲剂)
        5.2.8 注射剂
        5.2.9 气雾剂、喷雾剂
        5.2.10 软膏剂
        5.2.11 膏药
        5.2.12 其他剂型
    6 冠心病心绞痛的单味药物治疗
        6.1 根类
        6.1.1 三七
        6.1.2 丹参
        6.1.3 西洋参
        6.1.4 当归
        6.1.5 麦冬
        6.1.6 刺五加
        6.1.7 黄芪
        6.1.8 葛根
        6.1.9 缬草
        6.2 根茎类
        6.2.1 大蒜
        6.2.2 川芎
        6.3 果实类
        6.3.1 山楂
        6.3.2 刺蒺藜
        6.4 花类
        6.4.1 红花
        6.4.2 鸡冠花
        6.4.3 蒲黄
        6.5 叶类
        6.5.1 茶叶
        6.5.2 银杏叶
        6.6 茎藤类
        6.6.1 桑寄生
        6.7 全草类
        6.7.1 长白瑞香
        6.7.2 回心草
        6.7.3 灯盏细辛
        6.7.4 红景天
        6.7.5 苦碟子
        6.7.6 香青兰
        6.7.7 穿心莲
        6.7.8 绞股蓝
        6.7.9 益母草
        6.7.10 淫羊藿
        6.8 动物类
        6.8.1 水蛭
        6.8.2 地龙
        6.8.3 熊胆
    7 冠心病心绞痛的针灸、穴位、推拿、气功治疗
        7.1 针灸疗法
        7.1.1 体针疗法
        7.1.1.1 辨证分型治疗
        7.1.1.2 固定处方治疗
        7.1.2 耳针疗法
        7.1.2.1 耳穴电针法
        7.1.2.2 耳穴贴压法
        7.1.3 头针疗法
        7.1.4 腕踝针疗法
        7.1.5 第二掌骨侧针法
        7.1.6 温针疗法
        7.1.7 电针疗法
        7.1.8 灸法
        7.1.8.1 艾条灸法
        7.1.8.2 隔物灸法
        7.1.9 刺血疗法
        7.1.10 其他针灸疗法
        7.1.10.1 信息治疗仪穴位治疗
        7.1.10.2 微波针灸治疗
        7.1.10.3 指穴敏感点治疗
        7.1.11 综合疗法
        7.1.11.1 电耳针配合体针、穴位注射
        7.1.11.2 针刺配合灸法
        7.1.11.3 针刺配合耳穴埋针
        7.2 穴位疗法
        7.2.1 穴位注射法
        7.2.1.1 西药注射
        7.2.1.2 中药注射
        7.2.2 穴位埋植法
        7.2.2.1 穴位埋线法
        7.2.2.2 穴位埋藏微型助压器
        7.2.3 穴位贴压法
        7.2.3.1 辨证取穴贴压
        7.2.3.2 固定穴位贴压
        7.2.4 其他穴位疗法
        7.3 推拿疗法
        7.3.1 压痛点推拿
        7.3.2 心区局部推拿
        7.3.3 足反射区推拿
        7.3.4 全身推拿
        7.4 气功疗法
        7.4.1 治疗原理
        7.4.2 治疗冠心病功法简介
        7.4.3 冠心病辨证施功
        7.4.3.1 治疗虚证功法
        7.4.3.2 治疗实证功法
        7.4.4 临床应用
        7.4.4.1 内气疗法
        7.4.4.2 外气疗法
        7.4.4.3 内气与外气结合疗法
    8 冠心病心绞痛的综合疗法
        8.1 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结合治疗
        8.1.1 中成药与药浴、刮痧、体疗结合法
        8.1.2 中成药与针灸结合法
        8.1.3 汤剂与体针、耳针结合法
        8.1.4 汤剂与针灸、气功结合法
        8.1.5 汤剂与耳穴贴药结合法
        8.2 西药与针灸结合治疗
        8.3 非药物疗法相互结合治疗
        8.3.1 拔罐、贴敷、温灸结合法
        8.3.2 温灸、拔罐、穴位注射结合法
        8.3.3 穴位注射与食疗结合法
        8.3.4 针灸与氧疗结合法
        8.3.5 穴位按摩与耳压结合法
    9 冠心病心绞痛的食疗与护理
        9.1 冠心病心绞痛的饮食疗法
        9.1.1 冠心病辨病与辨证食疗
        9.1.1.1 冠心病食疗方
        9.1.1.2 冠心病的辨证食疗
        9.1.2 临床应用
        9.1.2.1 单味食品治疗冠心病
        9.1.2.2 辨证配膳治疗冠心病
        9.2 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
        9.2.1 冠心病护理常规
        9.2.1.1 环境安排
        9.2.1.2 起居护理
        9.2.1.3 情志护理
        9.2.1.4 服药护理
        9.2.1.5 饮食护理
        9.2.1.6 排泄护理
        9.2.2 疾病护理
        9.2.2.1 危重期护理
        9.2.2.2 缓解期护理
        9.2.3 心绞痛辨证施护
    10 国外中医药治疗心绞痛相关研究
        10.1 针灸
        10.1.1 针灸治疗冠心病临床研究
        10.1.2 针刺对心脏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10.2 中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I.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急症诊疗规范
    II. 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III.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IV.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V.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试行标准
    VI.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VII.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10)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前人用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概况
    第二节 现代对冠心病中药治疗的研究状况
    第三节 冠心病中药治疗研究的今后发展趋势
    第四节 评价与思路
第二章 冠心病有效复方数据库的建立
    一、复方的收集方法
    二、筛选的有效方剂(详见附件)
第三章 冠心病临床用药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药物使用频率研究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用药配伍规律
    第三节 冠心病临床常用药对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结语
附录
致谢

四、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痰瘀同治法干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有效性的系统评价[D]. 赵慧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李平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的信息挖掘及连夏宁心方的机制预测研究[D]. 李金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老年冠心病中医处方规律研究[D]. 尹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行气活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Meta分析[D]. 刘彩梦. 河北大学, 2020(08)
  • [5]基于meta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D]. 张淼.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解毒祛瘀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研究[D]. 葛树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GXDS颗粒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480例临床试验[D]. 王风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5)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冠心病心绞痛古今中医文献整理与研究[D]. 李柳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10]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用药规律研究[D]. 侯如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益气养阴活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