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实践

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实践

一、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面的瓦斯防治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郑万成[1](2021)在《小煤柱条件下煤自燃阻化封堵材料研究》文中提出为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小煤柱开采工艺逐渐成为中厚煤层开采的主要采煤方式。巷道掘进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小煤柱在集中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作用下,结构强度大幅降低,渗透率与漏风强度则显着增大,导致瓦斯超限爆炸或煤自燃等灾害危险性升高。对小煤柱以及邻近老空区破碎带进行有效封堵是防治小煤柱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的关键,但目前矿井常用的水泥或黄泥等封堵材料凝固风干后易收缩皲裂且不具有煤自燃化学阻化特性,未能实现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的协同防治。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别从小煤柱内部应力及塑性损伤范围演化规律、小煤柱裂隙发育对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的影响机理、阻化封堵材料优选与制备、阻化与封堵性能测试以及现场工程应用试验等方面开展研究,揭示了小煤柱裂隙演化诱导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变机理并研制出兼备阻化与封堵特性的阻化封堵材料。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分析了小煤柱两侧巷道掘进以及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峰值应力的动态演变规律,确定了煤柱塑性损伤范围,并以此为基础推演出小煤柱内部裂隙的动态发育过程以及重点损伤区域。采用ANSYS Fluent数值模拟软件仿真模拟了小煤柱裂隙发育过程中气体在小煤柱、工作面采空区以及邻近老空区内部的运移规律,揭示了小煤柱裂隙发育对煤自燃与复合灾害的影响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小煤柱与邻近老空区注浆前后煤自燃与复合灾害危险区域面积,明确了小煤柱注浆封堵工作对防治灾害的必要性。(2)针对单一的物理或化学阻化剂存在的优点及缺陷,提出将两者有机融合制备兼顾阻化与封堵双重特性的阻化封堵材料的概念。在材料选择方面,优选出兼具物理阻化与密封堵漏性能的高水材料作为物理阻化成分,并测试了其基础性能。同时,选择以多元受阻酚型抗氧剂为主抗氧剂、亚磷酸酯抗氧剂为辅抗氧剂制备而成的协效抗氧剂作为化学阻化成分,通过实验测试确定主、辅抗氧剂最优摩尔配比为5:2,并测试了其化学阻化性能。最后,将高水材料与协效抗氧剂进行复配,通过煤自燃模拟实验以及单轴抗压强度测试,得到了既满足材料阻化性能又兼具较强结构强度的协效抗氧剂与高水材料最优质量比为1:8。(3)通过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ESR)、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FTIR)、气相色谱仪(GC)等仪器与煤自燃模拟试验系统联用,从自由基、官能团和标志性气体三个层面揭示了新型研制的阻化封堵材料抑制煤自燃的阻化机理,并与黄泥和Mg Cl2等传统阻化材料进行了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阻化封堵材料可以动态清除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新生自由基,显着降低煤体内部自由基浓度;此外,阻化封堵材料还可以降低煤氧复合反应速率以及官能团自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实现抑制或延缓煤体自然氧化功能;同时,阻化封堵材料兼顾物理阻化与化学阻化特性,能够在全温度段保持较高阻化性能,显着优于只具备物理阻化特性的水泥与黄泥。(4)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究了阻化封堵材料的裂隙发育特征,并对比分析了其与水泥、黄泥等材料在裂隙发育方面的异同点;通过试验测试结合理论分析,揭示了阻化封堵材料的封堵机理,并对其渗透性和堵漏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阻化封堵材料内部结构较为致密,自然凝固风干过程中锁水能力较强,失水率较低,使其表面裂隙的尺度与数量均小于相同培养时间时的水泥和黄泥;此外,阻化封堵材料流动性好,渗透率高,能够深入封堵破碎煤体内部的裂隙与空隙,降低破碎煤体两端气体交换频率与漏风强度;同时,通过与水泥和黄泥的漏风对比测试实验,可以得到阻化封堵材料的封堵性能更强、封堵有效时间也更为持久。(5)以华阳集团一矿81303小煤柱工作面为试验工作面,考察了阻化封堵材料在该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阻化封堵材料浆液注入小煤柱及邻近老空区煤体裂隙中后,短时间内迅速结晶凝固,有效封堵裂隙减少漏风,使得压差显着增加,O2浓度显着降低;同时,阻化封堵材料兼具对煤自燃的物理与化学阻化效果,使其能长效抑制破碎煤体煤氧复合反应的进行,结合其优异的封堵性能营造的低氧环境,最终使得邻近老空区内破碎煤体自燃进程长期处于初始阶段,基本不具备自然发火危险性。该研究对保障小煤柱工作面回采安全以及提升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协同防治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论文有图89幅,表41个,参考文献204篇。

胡彦博[2](2020)在《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调整阶段,为了保证国家煤炭供给安全,东部矿区仍需保持20年左右的稳产期,许多矿井进入深部开采不可避免。围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动态形成过程机理、水害评价防治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华北型煤田东缘代表矿井为例,采用野外调研、理论分析、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按照华北煤田东缘矿区的赋煤地质结构特征→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和突水模式→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和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的思路开展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OTDR)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变形破坏的动态监测方法。根据研究表明BOTDR系统监测的动态变形量及应变分布状态与煤层底板岩层应力应变特征具有一致性,是有效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变形破坏的新方案。BOTDR系统对煤层底板岩层监测显示,在采动过程中煤层底板岩层从上向下是呈现压-拉-压的应变趋势;同时获得了有效的煤层底板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的精准预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原位测试数据。(2)揭示了深部煤层开采完整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a.采前高应力区超前影响范围大约在煤壁前方38 m附近;b.开采底板岩层第一破断点的位置在采煤工作面煤壁前方29.07 m,煤层下方垂距9.24 m处,煤层底板破坏是从脆性岩层开始破断;c.开采底板破断发展趋势是从第一破断点首先向上发展破断,然后再同步向下破断。d.煤层开采底板破断的最大深度处于采前高应力区内,并且最大破断深度在采前高应力区内的峰值应力传播线附近(一般情况下)。根据煤层开采底板破坏的时空演化特征,对比分析了完整底板和含断层底板两种条件下煤层开采底板岩层破坏特点;同时对煤层开采底板进行横向分区,区域名称依次为原岩应力平衡区、采前高应力区、采后应力释放区、采后应力再平衡区。(3)利用BP神经网络、煤层开采底板应力螺旋线解析、气囊-溶液测漏法、经验公式法、多因素回归及分布式光纤实测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对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进行有效的预测模型及方法;研究表明,多因素回归中模型III预测值更接近分布式光纤监测和气囊-溶液测漏法等实测数据,预测误差较小的预测方法依次为新的数学理论模型解析法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4)利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结合深部煤层开采破坏后有效隔水层厚度和其他多种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对深度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得到了层次分析和熵权法(AHP-EWM)综合算法评价模型和基于改进型层次分析脆弱性指数(IAHP-VI)法两种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择优选其一,也可以根据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取并集,能够进一步提高评价安全程度。(5)基于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通道的形成机理和突水模式,提出了“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并进行了定义。在现有的深部煤层开采水害的治理技术上,根据注浆改造目的层的构造、区域地应力、原岩水动力场等因素对地面受控定向钻进顺层钻孔方位和钻孔展布间距的设定进行科学有效的优化研究。(6)提出了“深部煤层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效果序列验证评价方法”,利用对改造目的层的渗透系数和透水率、煤层底板阻水能力、矿井电法检测、检查钻孔数据等结合GIS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科学系统化的评价方法。(7)利用“充水含水层和导水构造协同超前块段治理”模式对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深部煤层底板水害进行了治理,结果显示治理效果良好,研究矿区深部煤层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采。本论文研究成果可为华北型煤田东缘矿区下组煤开采底板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赵海丰[3](2020)在《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对煤柱下方工作面和孤岛工作面分别都有了大量的研究。在煤柱下方会发生应力集中;孤岛工作面由于两侧采空,侧向压力比较大,两者所导致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系数也比较高,一般也会避免形成这样的工作面。当出现煤柱下方存在孤岛工作面时,危险增大。但还没有对这两者叠加后会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当不规则“L”型煤柱下方设置孤岛工作面时,与单独的孤岛工作面有和区别,工作面应力是如何变化的,在什么位置最容易引起冲击危险。因此,本文以南屯煤矿73下29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对上层遗留煤柱和下层孤岛工作面进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践等研究方法,提前对不规则煤柱下的73下29下工作面进行冲击矿压危险性分析,分析回采不同位置时工作面的应力分布情况,其冲击危险性程度。本文主要得出了下面主要结论:(1)煤柱下应力集中系数大,若上层煤层未开采,孤岛工作面正常应力为15MPa左右,大于原岩应力10MPa;当上层煤层开采后,因为保护层卸压的关系正常应力值较小,仅0.6MPa,但在煤柱下方区域应力可以超过60MPa。(2)孤岛工作面在回采时,从距离煤柱75m,孤岛工作面的超前应力与煤柱下方的集中应力会互相影响,会使超前应力逐渐增大;在距离煤柱30m时,应力曲线开始重合;在进入煤柱后,应力峰值会增大,从模拟得出从最小的60MPa增加到最大值120MPa;离开煤柱后,超前应力慢慢恢复正常。(3)通过模拟得出,因为煤柱的不规则性,当工作面未开采到煤柱下方时,顺着巷道边的区域煤柱由于宽度较大,临近实煤体,其煤柱下方的应力峰值小于横跨工作面的煤柱下方应力峰值;但当工作面回采到煤柱正下方时,在巷道侧煤柱下方应力峰值比横跨工作面煤柱的应力峰值更大。(4)从现场收集到的微震数据显示,在煤柱下方微震频率高、能量大,冲击危险性大。因此,需要对3上煤柱进行爆破卸压处理;在靠近采空区的两侧巷道微震频率与大小也大于其他位置,与之前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煤柱下方的孤岛工作面的整体危险性较大,本文的研究,可以为73下29工作面及其类似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时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有图60幅,表12个,参考文献79篇。

祁园园[4](2019)在《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回收边角煤可在一定程度提升资源回采效率,对于增加矿山企业效益,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边角煤的回采方法主要包括掘进穿采法、壁式工作面开采法、局部放顶煤法、沿空留巷法、小工作面法、卧底法、调采法、旺格维利法等多种方法。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地质构造、地层及煤层结构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顶板的稳定性较差,矿井瓦斯含量较低,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级别为I类,煤尘具有爆炸性。(1)通过对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条件分析,结合不同边角煤回采方法的特点,确定采用旺格维利采煤方法作为碾盘梁煤矿3-1上煤层的边角煤回采方法。(2)通过原煤售价、吨煤成本、补偿费用及经营成本计算,边角煤回采的经济效果,研究显示碾盘梁煤矿31103块段边角煤回采每吨原煤可获得利润61.92元,因此,边角煤的回收是经济可行的。(3)通过方案必选,确定最终的采硐宽度为4.5m,隔离煤柱宽度为1.0m,边角煤掘进过程,配套使用的高效掘进机长度为11.8m,考虑到设备操作人员不能进入无支护采空区,采硐长度选择12m。(4)对于边角煤回收过程的隔离煤柱尺寸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对于1.0m2.5m四种尺寸的隔离煤柱受力及位移变化情况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表明当煤柱尺寸为1.0m时,压应力和剪应力都趋近于煤层抗压和抗剪强度值,此时最大位移为18mm,煤柱状态仍能保持稳定,因此,确定采硐之间的隔离煤柱宽度为1.0m。(5)现场实测表明,在回采过程中及回采完毕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平巷煤柱均保持弹性应力状态,煤柱稳定性良好。平巷煤柱受力大于联巷煤柱;联巷煤柱受力较小,且分布均匀,且大部分煤柱处于弹性支承状态。因此,回采方案及回采参数合理,回采过程是安全可靠。

姚博[5](2018)在《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合理宽度及其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实施留窄煤柱沿空掘巷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窄煤柱减少了区段煤柱损失,提高了煤炭采出率。然而孤岛综放面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相对于一般非孤岛综放面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较差,矿压显现更加剧烈,同时护巷窄煤柱留设宽度的不合理将造成巷道严重变形与破坏,需要多次返修,不仅增加维修费用,而且对工作面安全生产造成隐患。本文以百盛煤矿3204孤岛综放面为研究背景,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围岩结构力学模型、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测等手段,对孤岛综放面的围岩结构特征、支承应力分布规律、护巷窄煤柱留设宽度及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性等进行各项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3204孤岛综放面上覆岩层在垂直方向上呈对称“T”型结构,在工作面端头基本顶呈“铰接三角板”结构。在此结构的作用下,孤岛综放面超前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和侧向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均较一般非孤岛综放面高。(2)基于孤岛综放面的围岩结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力学模型,并结合应力微分平衡方程进行了解析式的推导,得出了3204孤岛综放面沿空巷道边缘应力极限平衡区宽度X0为1.03m。根据“内外应力场”理论,得出了3204孤岛综放面的内应力场范围S0为11.6m。由此确定3204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的理论宽度范围是4.127.4m。(3)数值模拟研究了孤岛综放面沿空巷道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同宽度煤柱条件下,煤柱帮及回采帮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破坏区的变化规律。随着护巷窄煤柱宽度的增加,其应力增加,承载能力逐渐增大,巷道围岩变形量逐渐减小。从工作面安全开采、煤炭回收率及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3204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m。(4)对巷道围岩表面及深部位移、锚杆载荷的现场监测数据表明:3204孤岛综放面沿空护巷窄煤柱5m时,回采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680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396mm,巷道支护设计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郑意[6](2018)在《东滩煤矿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矿火灾属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会造成各种危害。包括停滞生产、损毁设备、人员损伤、煤炭资源自燃损耗,还会引发瓦斯爆炸、煤尘爆炸,扩大灾害的程度与范围,酿成更大的灾害。东滩煤矿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层自然发火期较短,实际最短煤层自然发火期18天。本文讲述了对于内因火灾防灭火技术在东滩煤矿中的应用,指出了煤矿立足系统安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灾害应对专用装备的总体技术发展趋势,设计最佳防灭火方案。结合东滩煤矿工作面防火治理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静压注胶和灌注高倍阻化泡沫等多种方式对采空区遗煤自燃进行处理,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在治理煤炭自燃的工作中,并没有一种可应对所有问题的技术方法。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几种技术、材料进行综合治理。在这个过程中,要分析自燃的发展状况、矿井自身条件,以此选择、优化适当的技术,才能有较好的灭火效果。

徐斌[7](2018)在《东滩煤矿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预测及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深度和强度的逐渐增大,冲击地压已经成为煤炭资源深部开采过程中面临的最严重的灾害之一。东滩煤矿已进入深部阶段,受埋深和地应力增大的影响,矿井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可能性大大增加,且3煤上方厚层坚硬顶板的存在进一步增大了其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因此,研究深部厚层顶板条件下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预测与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东滩矿63上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以及工程实践等研究手段,对东滩煤矿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源及诱冲机理、冲击危险综合预测和防治方法展开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根据东滩煤矿63上04工作面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冲击危险因素,对工作面冲击危险源进行了准确的辨识;通过建立工作面厚硬顶板岩梁力学模型,分析揭示了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地压诱发机理,研究得出:东滩煤矿63上04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源主要有开采深度、顶底板性质、厚硬顶板活动及地质构造等因素,其中顶底板性质和煤层上方厚硬顶板活动其关键诱因。(2)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研究揭示了不同推进步距下工作面厚层坚硬顶板弹性应变能分布规律与其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二者具有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均呈半椭圆形分布,越靠近工作面中央位置应。变能密度峰值和支承压力峰值比两端距离煤.壁越远、峰值越大,工作面厚硬顶板岩层超前断裂位置的前方是能量积聚程度最高的区域;且当工作面推进至采空区见方时冲击危险较高。(3)基于工作面冲击危险源辨识结果,综合运用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和“三条件”判别法等对东滩煤矿63上04工作面冲击危险进行综合预测和判定,认为63上04工作面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根据冲击危险等级判定结果,综合考虑地质构造条件、开采条件等因素影响,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等级划分和区域圈定,为下一步工作面生产期间冲击地压危险的精细化监测治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4)基于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结果,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采用微震监测和钻屑法联合监测预警方法,分析了工作面回采期间大能量微震事件分布规律、以及其发生的前兆特征,得出工作面上方坚硬顶板的破断运动易产生较大微震能量事件,冲击危险性较高的结论,提出了采用大直径钻孔卸压并对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分级卸压处理,并对工作面上方坚硬顶板采取爆破断顶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吴占春[8](2017)在《东滩煤矿14318工作面沿空切眼条件下冲击地压危险预测》文中指出随着煤矿开采范围和开采强度的增大,矿井灾害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和频度化,冲击地压成为深井开采的一种常见的矿井动力灾害。由于冲击地压现象的复杂性、产生的突发性、过程的短暂性等,冲击地压一旦发生,会给造成很大的设备损失、人员伤亡以及后续的社会问题。因此应对冲击地压矿井做好预测防控工作。本文以东滩煤矿十四采区1431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类比、实验鉴定、应力计算、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 14318综放工作面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并以此对其进行了冲击地压的危险区划分:根据东滩煤矿的地质资料和现场监测数据,采用工程类比的方法预测了工作面的支承压力超前影响范围。通过理论分析分别判定采深、煤岩体冲击倾向性、地质构造、顶板坚硬岩层、应力集中、相邻采空区等因素对14318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应用力学计算确定工作面前方的应力增高区域范围,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进一步确定了工作面受双向采动影响的应力分布规律。最后,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冲击地压发生条件法预测14318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并划分了冲击危险区域。本论文的研究探讨了预测冲击地压的一种可行的模式,给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技术支持。给后续工作面开采的冲击地压预测工作提供借鉴,为冲击地压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谭志文[9](2016)在《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大型煤炭生产矿区采用正规开采布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了保证采煤工作面的正常接替,避免连续采煤工作面之间的相互干扰,采区内工作面之间有时采用跳采接续方式,因此留下了各种残留煤段及孤岛工作面。这些孤岛工作面的回采,对于提高煤炭采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延长矿井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由于孤岛工作面两侧均已采空,因此其在回采时工作面应力集中程度大,围岩破坏严重,对工作面安全开采造成极大危害。本文以伯方矿3205孤岛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手段分析研究了孤岛工作面的围岩结构特征、围岩应力变化及覆岩运动规律、窄煤柱留设及巷道支护合理性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3205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具有短臂对称“T”型结构,受两侧采空区影响,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侧向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均比正常工作面高,受采动影响程度较大;(2)数值模拟研究了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变化、覆岩破坏规律及不同宽度煤柱条件下,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孤岛工作面初采时,老顶在端头两侧先发生破坏,然后向四周扩散,最终形成O-X型破断。当煤柱宽度一定时,随工作面推进,工作面支承压力先不断增大然后减小最后呈稳定趋势;当煤柱宽度分别为6m、8m、10m、15m、20m、25m时,工作面推进相同距离,煤柱宽度为8m时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及巷道变形量最大;煤柱宽度为6m时,煤柱内应力集中程度最小;当煤柱宽度为15m时,煤柱内应力集中程度最大;当煤柱宽度为20m和25m时,煤柱内应力呈马鞍形分布,端头处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大幅下降。(3)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工作面端头比中部来压强烈,来压步距短;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影响范围为40m左右,回采巷道主要以两帮变形为主,在锚杆支护作用下,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杨伟利[10](2016)在《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与防冲研究》文中指出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孤岛工作面恶性冲击地压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煤炭行业将孤岛工作面防冲安全列为深部煤炭安全开采的重要课题之一,急需在理论上揭示孤岛工作面发生冲击的机理,从而为评估孤岛工作面的可采性和研发可靠的防冲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案例调研、工程类比等手段,基于可采性对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基于应力和围岩稳定性关系的孤岛工作面冲击机理、危险性识别方法和防治技术,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提出了基于可采性的孤岛工作面分类新方法。该方法以控制孤岛工作面应力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动围岩结构、地质构造、采动边界、煤岩强度等因素,依据防冲安全性对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分类,为确定孤岛工作面的可采性和实施分类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2)提出了基于应力与围岩稳定性关系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危险性识别方法。该方法在多个典型孤岛工作面得到了应用和现场验证,有效避免了典型孤岛工作面的冲击地压事故。(3)研究了软煤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预警方法。提出了高应力作用下软煤巷道围岩结构性冲击失稳是导致软煤冲击的根源。揭示了“硬煤以孔内冲击煤粉为主、软煤以孔内变形煤粉为主”的危险性预警机理,并提出了沈阳煤业集团红阳三矿的软煤冲击危险性预警指标,该指标在红阳三矿得到了应用和验证。(4)通过研究特厚煤层剧烈扩容导致煤体强度下降和应力急剧变化从而引起重复冲击的规律,揭示了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易发生重复冲击的机理,研究成果为孤岛工作面防治重复冲击灾害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在龙煤集团和阜新矿业集团得到了应用。(5)提出并实施了巨厚岩浆岩失稳条件下大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方法。根据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结果,确定了“巨厚岩浆岩失稳时孤岛工作面不发生整体冲击失稳”的孤岛工作面开采设计原则。通过将王楼煤矿12310孤岛工作面设计成大宽度孤岛工作面,成功实现了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6)提出并实施了大埋深厚表土薄基岩不对称孤岛工作面的开采方法。根据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结果,确定了“在大埋深厚表土薄基岩不对称孤岛工作面不发生整体失稳冲击的前提下,局部冲击可治”的防冲原则,据此研究结果对梁宝寺煤矿3201孤岛工作面进行了开采,实现了安全生产孤岛工作面开采环境十分复杂,本文得到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现场应用中不断完善。

二、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面的瓦斯防治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面的瓦斯防治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小煤柱条件下煤自燃阻化封堵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Research Status)
    1.3 存在问题及不足(Problems and Deficiency)
    1.4 主要研究内容(Main Research Contents)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
2 小煤柱应力演化规律及对灾害区域的影响研究
    2.1 小煤柱内部应力及塑性损伤范围演化规律(Stress and Plastic Damage Range Evolutions of Small Coal Pillar)
    2.2 小煤柱裂隙发育对瓦斯与煤自燃灾害的影响规律(Influence of Small Coal Pillar Crack Development on the Compound Disaster of Gas and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2.3 小煤柱及邻近老空区注浆加固封堵必要性研究(Necessity of Reinforcement and Sealing by Grouting For the Small Coal Pillar and the Adjacent Goaf)
    2.4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3 阻化封堵材料优选与制备研究
    3.1 物理阻化基础骨料优选与性能测试(Optimization and Performance Test of the Physical Inhibiting Basic Aggregate)
    3.2 受阻酚类协效抗氧剂的阻化机理与复配(Inhibiting Mechanism and Compounding of Hindered Phenolic Synergistic Antioxidant)
    3.3 阻化封堵材料的优选制备(Optimiz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the Synergistic Inhibiting and Sealing Material)
    3.4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4 阻化封堵材料抑制煤自燃性能实验研究
    4.1 煤中自由基来源及检测技术(Source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 of Free Radicals in Coal)
    4.2 原煤与阻化煤样自燃过程自由基演化测试(Test on Free Radical Evolutions During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Raw Coal and Inhibited Coal)
    4.3 煤中官能团种类及检测技术(Types and Detection Technique of Functional Groups in Coal)
    4.4 原煤与阻化煤样自燃过程中官能团的演变测试(Test on Functional Group Evolutions During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Raw Coal and Inhibited Coal)
    4.5 原煤与阻化煤样自燃过程标志性气体演化实验(Experiments on Indicator Gas Evolutions During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Raw Coal and Inhibited Coal)
    4.6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5 阻化封堵材料密封堵漏性能实验研究
    5.1 阻化封堵材料裂隙发育的宏微观特征(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rack Development in the Inhibiting and Sealing Material)
    5.2 阻化封堵材料渗透性能测试(Test on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hibiting and Sealing Material)
    5.3 阻化封堵材料堵漏风性能研究(Test on the Air Leakage Sealing Performance of the Inhibiting and Sealing Material)
    5.4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6 阻化封堵材料现场应用试验研究
    6.1 工程概况(Project Overview)
    6.2 关键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Key Techniques)
    6.3 封堵与阻化效果考察(Investigation of the Inhibiting and Sealing Effects)
    6.4 本章小结(Summary of this Chapter)
7 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Main Conclusions)
    7.2 主要创新点(Main Innovations)
    7.3 研究展望(Research Prospects)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华北型煤田东缘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 区域赋煤构造及含水层
    2.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水源水文地质特征
    2.3 煤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深部开采底板变形破坏原位动态监测
    3.1 分布式光纤动态监测底板采动变形破坏
    3.2 对比分析光纤实测与传统解析和原位探查
    3.3 本章小结
4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机理和突水模式研究
    4.1 深部开采煤层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
    4.2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模式
    4.3 本章小结
5 深部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非线性预测评价方法
    5.1 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5.2 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及应用
    5.3 本章小结
6 深部开采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及关键技术
    6.1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效果评价方法
    6.2 底板水害治理模式和治理效果评价的应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性成果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路线
2 矿井地质概况
    2.1 南屯煤矿概述
    2.2 工作面概况
3 煤柱及下方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3.1 遗留煤柱应力集中程度
    3.2 煤柱下底板应力分布分析
    3.3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
    3.4 本章小结
4 煤柱及下方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数值模拟
    4.1 煤岩层模型建立
    4.2 数值模拟过程
    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分析及防治方案
    5.1 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5.2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防治方案
    5.3 支护方案的选取
    5.4 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监测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冲击矿压防治实践
    6.1 支护参数选取
    6.2 工作面微震监控
7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边角煤开采的研究现状
        1.2.1 边角煤开采技术现状
        1.2.2 我国煤炭开采回收状况
    1.3 矿区边角煤赋存赋存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1.3.1 矿区边角煤赋存基本情况
        1.3.2 边角煤开采问题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边角煤采煤方法确定
    2.1 井田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地形地貌与地表水系
        2.1.3 气象与地震情况
        2.1.4 矿区经济概况及周边情况
        2.1.5 矿井水源、电源、通信条件
    2.2 边角煤开采方法确定
        2.2.1 边角煤开采方法分析
        2.2.2 边角煤开采方法确定
    2.3 边角煤开采方法工艺
    2.4 地质特征
        2.4.1 地层、构造、煤层
        2.4.2 水文地质条件
        2.4.3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2.5 本章小结
3 边角煤回采方案及回采参数研究
    3.1 边角煤回采条件分析
        3.1.1 地质条件
        3.1.2 矿山储量及服务年限
        3.1.3 边角煤范围及储量
    3.2 边角煤回采经济效果分析
        3.2.1 矿井边角煤块段经济可采性评价模型
        3.2.2 边角煤块段经济可采性评价
    3.3 边角煤开采方案研究
        3.3.1 煤层顶板底板稳定性评价
        3.3.2 边角煤回采方案
    3.4 边角煤开拓开采参数
        3.4.1 巷道布置
        3.4.2 工作面设备配备
        3.4.3 工作面生产工艺
    3.5 其他系统设置
        3.5.1 运输系统
        3.5.2 一通三防
        3.5.3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3.6 本章小结
4 边角煤煤柱尺寸模拟研究
    4.1 采硐隔离煤柱宽度的确定
        4.1.1 数值模拟原理
        4.1.2 数值模型
    4.2 煤柱宽度计算结果分析
        4.2.1 应力变化分析
        4.2.2 位移变化分析
    4.3 煤柱尺寸确定
    4.4 本章小结
5 边角煤回采应用研究
    5.1 边角煤工作面布置
        5.1.1 边角煤工作面布置
        5.1.2 回采方式
        5.1.3 回采效果分析
    5.2 工作面应力监测
        5.2.1 平巷煤柱
        5.2.2 联巷煤柱
    5.3 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5)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合理宽度及其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场覆岩活动规律
        1.2.2 沿空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
        1.2.3 护巷煤柱宽度
        1.2.4 巷道围岩控制
    1.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孤岛综放面工程地质特征及围岩结构与应力分析
    2.1 工程地质概况
        2.1.1 矿井简介
        2.1.2 工作面位置
        2.1.3 水文地质
        2.1.4 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2.2 孤岛综放面围岩结构特征分析
    2.3 孤岛综放面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孤岛综放面沿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沿空掘巷支承压力分析
        3.1.1 沿空掘巷方式
        3.1.2 沿空掘巷支承压力分布特征
    3.2 沿空巷道侧向支承应力分析
        3.2.1 沿空巷道侧向应力分布
        3.2.2 沿空巷道应力极限平衡区
    3.3 沿空巷道围岩结构力学模型
    3.4 沿空巷道围岩支护效果分析
        3.4.1 沿空巷道围岩应力状态
        3.4.2 沿空巷道支护强化效果数值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合理宽度研究
    4.1 窄煤柱合理宽度确定的基本原则
    4.2 沿空窄煤柱的理论宽度
        4.2.1 沿空窄煤柱留设宽度的上限值
        4.2.2 沿空窄煤柱留设宽度的下限值
    4.3 沿空窄煤柱合理宽度的数值分析
        4.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2 掘巷阶段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
        4.3.3 回采阶段巷道围岩应力及变形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沿空窄煤柱巷道围岩稳定性的现场监测及分析
    5.1 沿空巷道支护设计
        5.1.1 孤岛综放面回风巷道支护设计
        5.1.2 回风巷道超前加强支护
    5.2 回风巷道矿压监测方案设计
        5.2.1 矿压监测内容
        5.2.2 测点布置
    5.3 表面位移观测分析
        5.3.1 掘进期间围岩表面位移观测分析
        5.3.2 回采期间围岩表面位移观测分析
    5.4 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5.4.1 掘进期间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5.4.2 回釆期间围岩深部位移观测
    5.5 巷道顶板离层观测
        5.5.1 掘进期间顶板离层观测
        5.5.2 回采期间顶板离层观测
    5.6 锚杆载荷观测
        5.6.1 掘进期间锚杆载荷观测
        5.6.2 回采期间锚杆载荷观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东滩煤矿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东滩煤矿3煤开采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项目研究目标及内容
        1.4.1 主要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东滩煤矿3煤近距离开采二次氧化自然发火机理分析
    2.1 东滩煤矿近距离煤层顶板垮落及采空区遗煤分布规律
        2.1.1 东滩煤矿近距离煤层顶板垮落规律
        2.1.2 东滩煤矿3上和3下煤层采空区遗煤分布规律
    2.2 近距离煤层二次氧化自然发火特点
3 东滩煤矿3煤开采自燃危险性分析及危险区域判定
    3.1 自燃危险性相关理论分析
        3.1.1 巷道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分析
        3.1.2 采空区“三带”划分的理论与分析
    3.2 东滩煤矿3煤开采采空区易自然发火区域判定
        3.2.1 3下煤开采顶板采空区气体实测
        3.2.2 采空区渗流流场数学模型
        3.2.3 采空区渗流及氧气浓度场数值模拟
        3.2.4 采空区遗煤自燃参数
        3.2.5 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自燃预测
    3.3 东滩煤矿3煤开采自然发火重点防范区域
    3.4 小结
4 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布置及通风系统
    4.1 近距离煤层开采巷道布置方式对防灭火工作的影响
    4.2 采煤工艺的选择及采区设计
    4.3 合理的通风系统及采煤工作面的合理配备
5 东滩煤矿开采易燃厚煤层防止煤炭自燃技术实践
    5.1 143下09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治理
        5.1.1 工作面概况
        5.1.2 自燃防治重点区域
        5.1.3 自燃防治技术方案
    5.2 143下08工作面煤层自燃防治
        5.2.1 工作面概况
        5.2.2 自燃防治技术方案
    5.3 1303运顺沿空留巷封闭期间煤层自燃防治
6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东滩煤矿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预测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危险源及诱冲机理研究
    2.1 东滩煤矿63_上04工作面概况
    2.2 东滩煤矿63_上04工作面冲击危险源分析
    2.3 临近地区类似条件下矿井冲击地压发生情况
    2.4 厚硬顶板弯曲变形能量积聚分析
    2.5 厚硬顶板破断诱冲机制
    2.6 本章小结
3 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预测研究
    3.1 厚硬顶板工作面回采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3.2 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指数法预测
    3.3 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指数法预测
    3.4 基于冲击地压诱发因素的冲击危险预测
    3.5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等级预测及区域划分
    3.6 本章小结
4 东滩煤矿63_上04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4.1 钻屑法监测预警技术
    4.2 微震监测预警技术
    4.3 东滩煤矿63_上04工作面解危技术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8)东滩煤矿14318工作面沿空切眼条件下冲击地压危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冲击地压理论研究现状
        1.2.2 冲击地压预测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工作面开采条件及应力集中情况分析
    2.1 工作面概况
        2.1.1 十四采区西部区域概况
        2.1.2 工作面布置概况
    2.2 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2.3 应力集中条件分析
        2.3.1 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顶板应力分布规律分析
        2.3.2 工作面两侧应力叠加规律分析
    2.4 相邻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工作面冲击地压影响因素分析
    3.1 煤岩冲击倾向性及对发生冲击影响分析
    3.2 坚硬顶板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分析
    3.3 地质构造及地应力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分析
    3.4 采深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分析
    3.5 相邻采空区对冲击地压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双向采空应力分布数值模拟分析
    4.1 数值模型建立
        4.1.1 数值模拟背景
        4.1.2 模型计算参数
    4.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3 工作面受单侧支承应力和两侧叠加应力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预测
    5.1 冲击地压危险综合指数法评价
    5.2 冲击地压发生“三条件”分析
    5.3 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划分
        5.3.1 巷道掘进期间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5.3.2 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危险区域
    5.4 冲击地压现场实测法
        5.4.1 微震法
        5.4.2 应力在线监测方法
        5.4.3 钻屑法
    5.5 工作面轨顺掘进期间冲击地压检测情况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孤岛工作面围岩结构特征
    2.1 矿井概况
    2.2 孤岛工作面上覆岩层结构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两面采空孤岛工作面围岩应力与覆岩运动的数值模拟
    3.1 模型建立
    3.2 孤岛工作面应力分布特征
    3.3 孤岛工作面覆岩破坏规律
    3.4 本章小结
4 孤岛工作面合理煤柱宽度的设计
    4.1 区段煤柱受力分析
    4.2 不同煤柱宽度时围岩受力数值模拟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3205孤岛工作面矿压实测及巷道支护分析
    5.1 3205孤岛工作面矿压实测及分析
    5.2 3205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支护合理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与防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课题来源、目的及意义
    2.2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现状
        2.2.2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现状
        2.2.3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控制技术现状
        2.2.4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现状
    2.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4.1 主要研究内容
        2.4.2 技术路线
3 基于防冲的孤岛工作面可采性分类新方法研究
    3.1 孤岛工作面分类现状
    3.2 目前的孤岛工作面分类方法分析
    3.3 基于防冲的孤岛工作面可采性分类新方法
        3.3.1 孤岛工作面灾害类型及致灾本质
        3.3.2 孤岛工作面分类新方法
        3.3.3 孤岛工作面分类新方法的应用
    3.4 本章小节
4 基于应力与围岩关系的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
    4.1 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1.1 开采深度对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
        4.1.2 覆岩岩性对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
        4.1.3 采空区倾斜宽度对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
        4.1.4 孤岛工作面倾斜宽度对支承压力的影响
        4.1.5 采煤厚度对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影响
    4.2 非充分采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的估算
        4.2.1 力学估算模型的建立
        4.2.2 “三带”中悬跨岩层的应力传递机制
        4.2.3 非充分采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
    4.3 充分采动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
    4.4 立体孤岛工作面支承压力估算
    4.5 本章小节
5 基于应力与围岩关系的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
    5.1 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机理及冲击危险性识别
        5.1.1 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形式及案例
        5.1.2 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机理及冲击危险性识别
    5.2 孤岛工作面局部冲击机理及冲击危险性识别
        5.2.1 巷帮煤体抛出型冲击地压识别
        5.2.2 顶底板强剪切型冲击地压识别
        5.2.3 底板屈曲型冲击地压识别
        5.2.4 巷帮劈裂诱发型冲击地压识别
    5.3 孤岛工作面可采性研究
    5.4 本章小节
6 孤岛工作面防冲体系研究
    6.1 孤岛工作面整体失稳冲击控制
    6.2 孤岛工作面局部冲击地压控制
        6.2.1 采前冲击危险性评价
        6.2.2 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6.2.3 冲击地压监测预警
        6.2.4 巷道防护措施
        6.2.5 减小高应力区的扰动
    6.3 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安全管理
    6.4 本章小节
7 软煤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及防冲研究
    7.1 引言
    7.2 软煤孤岛工作面工程概况及可采性分析
        7.2.1 软煤孤岛工作面工程概况
        7.2.2 软煤孤岛工作面可采性分析
    7.3 软煤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
        7.3.1 软煤孤岛工作面冲击的“结构效应”
        7.3.2 软煤孤岛工作面结构性冲击识别
    7.4 软煤孤岛工作面防冲研究
        7.4.1 软煤钻屑量预警指标研究
        7.4.2 软煤冲击地压综合预警指标研究
        7.4.3 水力压裂破坏软煤“结构”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7.5 本章小节
8 典型中硬煤孤岛面冲击危险性识别与防冲研究
    8.1 特厚煤层孤岛面重复冲击识别及防冲研究
        8.1.1 引言
        8.1.2 特厚煤层孤岛面可采性分析及重复冲击现象
        8.1.3 特厚煤层孤岛面重复冲击危险性识别
        8.1.4 特厚煤层孤岛面防冲研究
    8.2 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孤岛面冲击危险识别及防冲研究
        8.2.1 引言
        8.2.2 巨厚岩浆岩下孤岛面工程背景
        8.2.3 巨厚岩浆岩失稳运动诱冲机理分析
        8.2.4 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大孤岛面开采方案
        8.2.5 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大孤岛面冲击危险识别
        8.2.6 巨厚岩浆岩失稳的大孤岛面防冲研究
        8.2.7 程验证
    8.3 不规则孤岛面冲击危险性识别与防冲研究
        8.3.1 不规则孤岛面工程背景
        8.3.2 不规则孤岛面可采性分析
        8.3.3 隔离煤柱诱发冲击危险识别及其合理宽度研究
        8.3.4 覆岩空间结构演化诱发孤岛面冲击危险识别
        8.3.5 不规则孤岛面防冲研究
    8.4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面的瓦斯防治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小煤柱条件下煤自燃阻化封堵材料研究[D]. 郑万成.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深部开采底板破裂分布动态演化规律及突水危险性评价[D]. 胡彦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不规则遗留煤柱下孤岛工作面冲击矿压防治研究[D]. 赵海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
  • [4]鄂尔多斯市碾盘梁煤矿一井边角煤回采方案研究及应用[D]. 祁园园.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5]孤岛综放面沿空窄煤柱合理宽度及其稳定性研究[D]. 姚博. 太原理工大学, 2018(10)
  • [6]东滩煤矿煤炭自燃防治技术研究[D]. 郑意.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3)
  • [7]东滩煤矿厚硬顶板工作面冲击危险综合预测及防治研究[D]. 徐斌. 山东科技大学, 2018
  • [8]东滩煤矿14318工作面沿空切眼条件下冲击地压危险预测[D]. 吴占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7(02)
  • [9]孤岛综放面矿压规律及小煤柱回采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谭志文.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10]煤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识别与防冲研究[D]. 杨伟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东滩煤矿4303孤岛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