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论文文献综述)
商军[1](2006)在《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外药品中热原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热原检查法(家兔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法)。但随着人们对热原本质的深入研究,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药品中没有细菌内毒素检出就没有热原性物质,故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家兔法是必然的趋势。作为体外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有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凝胶法系限量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光度法为定量方法,该法又可分为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与凝胶法相比,光度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目前,虽然2005年版中国药典和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附录都收载了该法,但只是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在兽用注射液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试验条件的摸索与验证。为此,本论文对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鲎试验法建立了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且应用于日常的兽药检测中去,加快了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步伐,以期保证兽用注射液的质量与临床用药安全。本论文分别采用凝胶法和光度法对兽用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凝胶法研究中,油混悬注射液采用0.1mol/L氢氧化钠、1%土温-80溶液,并用0.1mol/L盐酸调节样品液中的pH值,解决了样品的溶解问题,用稀释法排除样品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喹诺酮类注射液在样品稀释过程中加入适量的二价金属阳离子(Mg2+),以补充因螯合作用而减少的部分,从而消除此类样品对内毒素检查法的抑制作用。在光度测定法中,分别采用甲硝唑和丹参注射液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标准曲线的可靠性试验、预干扰试验和干扰试验,消除了以上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定量测定中的增强或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发现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干扰因素的确切来源,并建立起有效的消除方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是适用于兽用注射液的,且该法于兔法相比,更灵敏、快速及准确。本研究也为今后能更好的建立起兽用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奠定了基础。
迟延青,王复馨,雒琪[2](2004)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肝素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肝素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用动态浊度法测定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果肝素钠注射液经 1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干扰 ,可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结论用该法测定肝素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 ,结果准确 ,可替代家兔法。
侯庆源,胡冠时[3](2003)在《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建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动态浊度法和“二点法”测定计算内毒素回收率。结果 将样品原液进行 1→ 16稀释 (1.2 5mg·ml-1)可消除其对鲎试验的抑制作用。结论 用“二点法”计算内毒素回收率 ,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较强的可靠性。
霍启录,邵红霞[4](2003)在《鲎试验法检测化学类药品细菌内毒素》文中指出1968年Levin J发现鲎试验法,并于1971年由Cooper JF首先建立标准的鲎试验以来,因其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快速等优点,已被大多数国家广泛应用,并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的家兔法检测热原。在7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对鲎试验法开始了研究,并在1991年卫生部部颁标准首次收摘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用于放射性药品和5种大输液的热原检查;中国药典(1995年版)正式收摘该法,并作为15
雒琪,王复馨,李军[5](2003)在《注射用普鲁卡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建立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动态浊度法 ,凝胶法 ) ,以控制药品质量 ,减少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 :按《中国药典》2 0 0 0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法及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指导原则的规定[1 ] ,系统考察注射用普鲁卡因对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凝集反应的干扰 ,确定用于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和凝胶法的不干扰浓度。结果 :将注射用普鲁卡因配制成 1%浓度经 2 0倍稀释后可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 ;凝胶法最佳检测条件为 :供试品 1:2 0稀释 ,鲎试剂灵敏度 (λ) =0 .2 5 EU/ ml。结论 :应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普鲁卡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含量 ,结果准确 ;凝胶法可用于日常检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替代家兔法用于普鲁卡因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陈桂新,李玉琴[6](2001)在《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文中提出
刘云,张素平,高燕霞,姜建国[7](2008)在《交沙霉素片含量的浊度测定法》文中研究说明建立浊度法测定交沙霉素片的方法。以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加菌量0.8%1.0%(V/V),37℃±0.5℃培养45h左右测定。抗生素线性浓度为4.012.0u.mL-1,二剂量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2.0%(n=9)。该方法灵敏,快速,影响因素较少,可作为测定交沙霉素片效价的方法。
蔡强[8](2006)在《快速牛乳菌群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亦愈来愈高。乳品中菌群的数量作为衡量乳及乳制品品质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的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在线、快速、准确的测出牛奶中的菌群数量,也就无法保证乳品的质量。乳品中微生物(菌群)的数量检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实验项目,是关系到乳品生产工艺是否得当,产品是否合格,措施是否完善的关键所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发展的宗旨是快速、准确、简捷,而这也是发展乳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重要目的。在分析国内外常用的菌群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根据颜色变化进行牛乳菌群检测的新方法。本方法的机理是:根据刃天青的变色性质,通过图像传感器测量加入刃天青前后牛奶的颜色变化,利用数据拟合软件建立了细菌总数与颜色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Visual C++和DirectX的关联,从而可以在Visual C++生成的主程序中用DirectShow控制摄像头实现媒体文件的回访、视频采集等应用,完成了牛乳菌群检测系统的设计。使用Visual Basic建立了一套针对用户的图像查询系统,便于用户对所采集图像进行管理。本文实现了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框图及程序流程图,完成了实验数据的拟合,确立了细菌含量与颜色变化的关系,该方法同传统方法相比检测迅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完全符合现代化乳品检测的要求,市场前景广阔。实验证明本系统能给出比较准确的检测结果,而且操作极其简便,容易被大中小乳品加工企业采用,进而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牛奶质量,减少各种问题牛奶的产生和饮用牛奶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系统可以延伸到牛奶中细菌总数的在线检测,并为其它微生物检测领域指出了新的思路。
赵志刚[9](2006)在《便携式快速牛奶细菌总数检测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饮用牛奶中毒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调查发现,造成牛奶中毒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原料奶污染严重,细菌总数严重超标。因而,要想减少饮用牛奶中毒事件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原料奶的质量,对牛奶中的细菌总数进行检测。然而,我国现有的牛奶细菌总数检测技术存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等缺点,主要用于乳制品成品的质量检测,无法从源头上确保原料奶的品质安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牛奶细菌总数检测仪器虽然操作比较方便,检测速度比较快,但价格昂贵、检测费用高,我国只有十家左右的大型乳品企业拥有这些先进仪器,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购买和使用。鉴于这种状况,本文研究了一种便携式快速牛奶细菌总数检测仪。该检测仪根据刃天青的变色性质,通过图像传感器测量加入刃天青前后牛奶的颜色变化,利用数据拟合软件建立了细菌总数与颜色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在现场检测中,DSP核心处理器便能根据此关系模型直接给出牛奶中的细菌总数,并在扩展的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从而实现了快速牛奶细菌总数的检测。实验证明本检测仪不仅能比较快速地给出定性的检测结果,而且成本低廉,容易被大中小乳品加工企业采用,从而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牛奶质量,减少各种问题牛奶的产生和牛奶中毒事件的发生。
陈东魁[10](2007)在《基于色差法的牛奶细菌浓度测量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牛奶类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牛奶类总产量已突破1000万吨大关,为国民健康、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伴随着牛奶中毒事件在我国的时有发生。调查表明:造成牛奶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奶细菌浓度严重超标。因而要想控制好牛奶类产品的质量必须严格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的原料奶。然而目前我国传统的牛奶细菌浓度测量技术和设备,要么有的操作复杂、有的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又存在测量周期长等缺点,这些传统的检测手段主要用于乳制品成品的质量测量,显然这些测量手段无法从源头上确保原料奶的品质安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牛奶细菌浓度测量仪器虽然操作比较方便,测量速度比较快,但价格比较高、而且测量费用高。国内的大型乳品企业虽然拥有这些先进牛奶细菌检测仪器,但由于其检测费较高,也只能用于乳制品成品的质量检测而非原奶。鉴于这种现状,本文详细探讨了一种能够方便快速测量牛奶细菌浓度的测量仪器的研制。该测量系统的原理是不同细菌浓度的牛奶溶液中加入刃天青后的颜色不同,同时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得加入化学药品刃天青(resazurin)前后牛奶溶液的颜色信息,利用数据拟合软件建立了牛奶细菌浓度与牛奶溶液颜色变化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实验表明本测量系统虽然不能给出比较满意的测量结果,但进一步研究可以使这一方法逐渐成熟。从而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牛奶质量,减少各种问题牛奶的混入和牛奶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论文提纲范文)
(1)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现状 |
1.1 概况 |
1.2 热原反应与细菌内毒素 |
1.3 内毒素的生物活性与疾病的相关性 |
1.4 鲎试剂的发现和鲎血凝聚的分子机制 |
1.5 国际上鲎试验法的应用进展 |
1.6 我国鲎试验法的应用进展 |
1.7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发展的方向 |
1.8 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标准物质 |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验法)的方法学 |
2.1 概述 |
2.2 凝胶法 |
2.3 光度法 |
2.3.1 比浊法 (Turbidimetric Assay) |
2.3.2 比色法 (Colorimetric Assay) |
2.4 方法总结 |
第三章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3.1 影响方法建立的因素 |
3.2 有关信息的收集 |
3.3 方法学验证注意事项 |
3.4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主要步骤 |
3.4.1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
3.4.2 样品溶解度的考察试验 |
3.4.3 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
3.4.4 预试验 |
3.4.5 干扰试验 (增强/抑制试验) |
3.4.6 样品日常检测 |
3.5 试验中常见的干扰因素和处理方法 |
3.5.1 不适宜的 pH 条件 |
3.5.2 添加内毒素的聚集或吸附 |
3.5.3 不适当的阳离子浓度 |
3.5.4 酶或蛋白修饰 |
3.5.5 非特异性的尝试剂激活物质 |
3.5.6 其他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四章 凝胶法在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应用 |
4.1 兽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硬酯酸铝混悬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 |
4.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
4.1.2 实验准备 |
4.1.3 方法与结果 |
4.1.3.1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
4.1.3.2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L)、最小有效浓度(MVC)、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计算 |
4.1.3.3 样品的预处理 |
4.1.3.4 供试品干扰试验 |
4.1.3.5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测定 |
4.1.4 讨论 |
4.2 喹诺酮类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2.2.1 供试品的干扰初筛试验 |
4.2.2.2 供试品的干扰作用原因分析 |
4.2.3 结果分析 |
4.2.4 结论 |
第五章 光度法在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查的研究应用 |
5.1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参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 |
5.1.1 试验材料 |
5.1.2 方法与结果 |
5.1.2.1 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立 |
5.1.2.2 标准曲线制作及可靠性 |
5.1.2.3 干扰试验 |
5.1.2.4 定量检查与热原检查对比 |
5.1.3 结论 |
5.2 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甲喹哇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 |
5.2.1 材料与仪器 |
5.2.2 方法与结果 |
5.2.2.1 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立 |
5.2.2.2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可靠性 |
5.2.2.3 干扰实验 |
5.5.2.4 供试品的常规检测 |
5.2.3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1] |
2.2 标准曲线的制备[3] |
2.3 干扰试验 |
2.4 样品的内毒素检测 |
3 讨论 |
(5)注射用普鲁卡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1.1 试剂 |
1.2 仪器 |
2 方法与结果 |
2.1 细菌内毒素限值确定 |
2.2 动态浊度法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
2.3 凝胶法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
2.4 供试品干扰试验 |
2.4.1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MVD) 计算 |
2.4.2 动态浊度法供试品溶液配制及干扰试验 |
2.4.3 凝胶法供试品溶液配制及干扰试验 |
2.5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测定 |
2.5.1 动态浊度定量法 |
2.5.2凝胶法限量测定 |
2.6 供试品对比试验 |
3 讨论 |
(6)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仪器 |
1.2 试药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
2.2 BET用水的质量考察 |
2.3 细菌内毒素限值 (L) 的确定 |
2.4 本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MVD) 选用鲎试剂灵敏度 (λ) 为0.25 |
2.5 供试品干扰试验 |
2.6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具体操作 |
2.7 结果判断 |
3 讨论 |
(7)交沙霉素片含量的浊度测定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测定方法 |
2.1 一剂量法 |
2.1.1 菌液的配制 |
2.1.2 溶液的配制 |
2.1.3 培养与测定 |
2.2 二剂量法 |
2.2.1 溶液的配制 |
(1) 标准品溶液 |
(2) 供试品溶液 |
2.2.2 菌液的配制 |
2.2.3 培养与测定 |
3 浊度法建立及评价 |
3.1 测定条件的选择 |
3.1.1 实验菌、培养基及加菌量的选择 |
3.1.2 测定时间的选择 |
3.2 线性关系考察 |
3.3 回收率试验 |
3.4 重复性试验 |
3.5 稳定性考察 |
3.6 样品测定 |
4 讨论 |
(8)快速牛乳菌群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分析 |
2.1 检测原理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3 系统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牛乳菌群浓度与颜色变化之间关系模型的建立 |
3.1 建模分析 |
3.2 建立细菌总数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模型 |
3.3 最佳模型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DIRECTSHOW 基本理论 |
4.1 DIRECTSHOW 系统概述 |
4.2 DIRECTSHOW 对硬件的支持 |
4.3 FILTER GRAPH 及其组成 |
4.4 DIRECTSHOW 中的事件通知机制 |
4.5 DIRECTSHOW 的视频捕获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的需求分析 |
5.2 系统软件流程 |
5.3 软件数据结构的设计 |
5.4 软件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5.5 用户界面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图像查询系统的建立 |
6.1 图像查询系统的软件流程 |
6.2 图像查询系统用户界面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便携式快速牛奶细菌总数检测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牛奶细菌总数检测技术及仪器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可行性分析及系统设计方案 |
2.1 检测原理可行性分析 |
2.2 系统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
2.3 检测系统设计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细菌总数与颜色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 |
3.1 建模分析 |
3.2 建立细菌总数与颜色之间的关系模型 |
3.3 最佳模型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光学系统和硬件设计 |
4.1 光学系统结构 |
4.2 牛奶颜色采集设计 |
4.3 牛奶颜色处理电路设计 |
4.4 USB 接口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牛奶颜色采集与处理程序设计 |
5.2 RS232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
5.3 USB 通信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1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基于色差法的牛奶细菌浓度测量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牛奶细菌浓度测量技术及仪器现状 |
1.2.1 直接计数法 |
1.2.2 需要培养基的方法 |
1.2.3 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测量法及仪器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色差法用于测量牛奶细菌浓度的可行性分析 |
2.1 可行性分析 |
2.2 影响系统的因素及解决方案 |
2.3 牛奶细菌浓度关系模型的建立 |
2.3.1 建模分析 |
2.3.2 牛奶细菌浓度关系模型的选择 |
2.4 牛奶细菌浓度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牛奶细菌浓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牛奶细菌浓度测量系统的构成 |
3.2 测量系统的照明模块 |
3.3 测量系统的图像采集模块 |
3.3.1 OV7620 的特点 |
3.3.2 EZ-USB FX2 的特点 |
3.3.3 CY7C68013 功能介绍 |
3.3.4 由CY7C68013 和OV7620 构成的图像采集模块 |
3.4 扩展存储器电路 |
3.5 USB 接口电路 |
3.6 测量系统的摄像装置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牛奶细菌浓度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
4.1 测量系统的固件程序设计 |
4.2 上位机驱动程序 |
4.3 上位机应用程序 |
4.3.1 应用程序界面说明 |
4.3.2 用户界面功能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兽用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D]. 商军.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2]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肝素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含量[J]. 迟延青,王复馨,雒琪.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4(05)
- [3]动态浊度法检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J]. 侯庆源,胡冠时.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3(06)
- [4]鲎试验法检测化学类药品细菌内毒素[J]. 霍启录,邵红霞.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3(S1)
- [5]注射用普鲁卡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性研究[J]. 雒琪,王复馨,李军. 天津药学, 2003(01)
- [6]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J]. 陈桂新,李玉琴.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1(05)
- [7]交沙霉素片含量的浊度测定法[J]. 刘云,张素平,高燕霞,姜建国. 中国药事, 2008(09)
- [8]快速牛乳菌群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D]. 蔡强.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1)
- [9]便携式快速牛奶细菌总数检测仪的研制[D]. 赵志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6(05)
- [10]基于色差法的牛奶细菌浓度测量装置的研究[D]. 陈东魁.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