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1](2021)在《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易腐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易腐货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衔接易腐货物流通的重要工具,冷链运输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发展。多式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新型运输方式,其通过采用多种运输工具联合运输,可降低运输费用、减少环境污染,现已受到越来越多商家的青睐。因此,以冷藏集装箱为运载设备,通过多式联运完成商品在产地与销地之间的运输,已成为易腐货物流通的重要渠道。本文在分析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考虑质损率、运输总费用以及运输总能耗的多目标路径选择模型,在降低运输费用的同时减少货物的质损与能耗的浪费,不断提高多式联运的整体水平。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含如下几方面。(1)梳理易腐货物、多式联运以及冷链运输的相关理论,结合国内外冷链运输及多式联运的发展现状,对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在我国易腐货物运输领域发展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根据多式联运网络的时变特性,结合易腐货物运输特点,提出适用于本文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时变网络及作业流程。(2)分析影响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相关因素,重点从质损率、运输总费用以及运输总能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了易腐货物质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起运时刻、节点发车班期等因素对运输总时间的影响,从而确定易腐货物在运输全程的质损率;引入时间惩罚费用的概念,综合运输费用以及换装费用,构建运输总费用目标函数;分析冷藏集装箱的制冷原理,考虑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变化以及易腐货物呼吸热对冷藏集装箱制冷能耗的影响,并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能耗情况,提出运输总能耗的计算方法。(3)综合考虑质损率、运输总费用、运输总能耗三个方面,建立易腐货物多目标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设计了适用于模型的NSGA-Ⅱ算法,针对传统NSGA-Ⅱ算法的不足,对交叉算子、变异算子进行改进,并引入测试函数对比分析算法改进前后的计算效果。(4)以国内三对易腐货物商品流运输算例为基础进行求解分析,引入熵权-TOPSIS评价方法,对得到的Pareto解集进行比选,得出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多式联运的运输模式优于单一运输方式的结论。最后,针对铁路运价和运到期限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适当降低铁路运价,可以促进铁路运输方式对货源的吸引,同时减少运输能耗,针对客户需求,合理选择运输路径及运输方式,既能保证运输任务按要求完成,又能兼顾效益、环境等因素的结论。
于湉湉[2](2021)在《考虑泊位优化和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文中认为港口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桥梁,是贸易运输的重要枢纽,其污染排放问题对城市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岸上电力可以在船舶靠泊期间替代燃油辅机为船舶提供能量,被视为减少港口区域气体排放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传统港口和靠泊船舶之间仅通过物流作业关联起来,如泊位分配作业,即港口将泊位合理分配给抵港船舶。随着岸上电力发展推进,港口未来将逐渐成为多能源相关的交通运输系统,港口的能源管理方案决定了其环境和经济特性。抵港船舶种类众多,有邮轮、冷藏集装箱等具有电负荷和大量热、冷负荷需求的船舶,港口基于岸上电力向该类船舶供能时,存在多能源与交通的联合调度。因此,本文研究了与泊位分配相结合的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提出了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能源框架,研究了港口综合能源系统内各机组的供能特性,分别建立了供能单元的数学模型。在岸上电力技术基础上,研究了港口泊位分配需满足的实际约束,并从物流角度出发进行了泊位分配模型的建立。其次,站在港口运营商角度,建立了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由港口向靠泊船舶供应能源。通过优化调度港口多能源供应结果,实现港口运营成本最小化。将模型构建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通过算例求解验证了模型降低供能成本的有效性。最后,在完全电气化背景下,提出了一种考虑泊位分配和岸电技术的综合能源调度方案,优化港口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营成本。通过算例求解,验证了联合泊位优化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影响。港口根据时变能源供应成本调度具备电、热、冷负荷的船舶,实现需求侧响应,同时做出能源供应优化决策。将动态电价与拟定的海港计划相结合,进行灵敏度分析,验证了两者结合在降低港口能源供应成本方面的优势。
黄敏[3](2021)在《冷藏集装箱热装货物内部流场分布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冷藏集装箱作为主要的冷藏运输工具之一,在热装货物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需求增加以及新需求的出现,运输需求也随之大幅增加,从而催化冷链物流行业整体蓬勃发展。企业使用冷藏集装箱运输热装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因堆码方式不恰当,致使箱内流场分布不均匀,温差大造成货物腐烂变质或冻伤,产生不同程度的货损,同时也造成箱容利用率和冷量的浪费。货损会使业主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恰当的堆码方式也会造成制冷和运输成本增加,这些都是目前业主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该论文研究冷藏集装箱内部流场分布和优化,分析运输热装货物时不同堆码方式对冷藏集装箱内部流场的影响,以流场特点为依据,优化不同类型的热装货物与不同堆码方式的匹配关系,以期来降低货损及运输成本,减少业主的经济损失。本文使用ANSYS18.0作为仿真工具。使用ICEM CFD建立冷藏集装箱数学及物理模型,并划分网格。将各个堆码模型导入FLUENT软件中进行仿真迭代计算,迭代结束后导入CFD post软件进行结果后处理,得到特殊截面上的温度、速度分布云图及特殊流线上的温度、速度变化曲线,判断高温积聚处的货损情况。又选取三个截面分析,称为YZ、XZ、XY截面,以及两条流线上的温度、速度变化曲线来验证不同堆码方式对冷藏集装箱内部流场分布的影响情况。整体式堆码冷藏集装箱内部空间利用率最大的堆码方式,但此堆码方式冷风通道单一,不利于箱内气流循环将热量输送出箱体,易产生局部高温致使热装货物产生较多的货损。二体式堆码增加了冷风通道,箱内温差比整体式堆码小,纵向二体式堆码相比与整体式堆码和横向、分层二体式堆码,冷风通道方向设置合理,增大了货物与冷风的接触面积,帮助冷风循环,流场的分布的均匀性有所增加。四体式堆码冷风通道增多,预留的两条冷风通道可以及时地带走冷藏集装箱内的热量,增大箱内冷风流通效率,使冷量可以更加均匀有效地输送至冷藏集装箱的各个部位,更好地避免气流涡旋产生局部高温,可有效地降低货损率。箱内整体温差小,温度、速度分布均匀,整个箱体未出现明显的高温区域,冷风流通情况好,制冷效果最佳,满足大多数热装货物的运输要求。热装货物的不同堆码方式造成的箱内温差不同,模拟后得出整体式堆码时箱内温差为7.2℃,横向二体式堆码时箱内温差为5.4℃,纵向二体式堆码时箱内温差为3.3℃,分层二体式堆码时箱内温差为4.2℃,四体式堆码时箱内温差为2.3℃。根据仿真结果来判断冷藏集装箱内部产生局部高温的位置,找出主要货损点,分析各种堆码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堆码的热装货物种类、装卸条件、运输距离长短等综合考虑,列举出部分热装货物适合的堆码运输形式。在利用流场特点的前提下,对不同类型的热装货物与堆码运输方式的匹配关系进行优化,提出合理的堆码运输的建议。
刘松,邵毅明,彭勇[4](2020)在《转运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文中指出为了降低冷藏集装箱的多式联运成本,减少冷藏品的货损货差,高效的路径选择至关重要。针对多式联运网络中,铁路和水路运输具有发班时间限制以及冷藏集装箱的运输有转运次数限制和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建立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路径优化模型。构建总成本时不仅考虑了运输费用和转运费用,还考虑了受发班时间影响而动态变化的冷藏费用。设计遗传算法求解,并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根据决策者对转运次数限制和到达时间窗的要求,在多式联运网络中快速地选出满足要求的成本最少的运输方案。
徐林坤[5](2020)在《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市场农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易腐农产品的长距离冷链物流面临更大的挑战。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是长距离的省际间运输,有效的保证了农产品质量。为了更充分地利用多式联运资源,提高冷藏集装箱和其他运输工具在易腐农产品长途运输中的作用,以降低农产品多式联运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因此,研究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国内外易腐农产品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的研究情况,介绍了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相关理论。指出了易腐农产品生产区域相对广阔、生命周期相对较短的特点,需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进行跨省区运输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并介绍了多式联运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分为精确式算法和智能式算法。其次,在对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成本和时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最小成本路径优化模型。在对质损成本分析时,考虑了农产品本身的种类特性、最佳运输温度和品质下降点等。在对中转时间分析时,考虑了公路集卡的集结过程,假设公路集卡是按泊松分布到达,将集卡的到达与集装箱装卸系统近似看作成排队论用来计算含公路集卡的中转时间。另外考虑了多式联运承运人自有车辆和外包车辆的成本差别和不同运输里程运价不同的因素。最后,在建立多式联运网络模型之后,用蚁群算法对包含23个节点的农产品运输网络的算例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从易腐农产品多式联运成本组成、不同运到期限、承运人自有车辆和外包车辆及不同运输里程对路径选择的影响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王露[6](2020)在《低碳背景下中欧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与落实,中欧间贸易日益密切、持续稳健发展。其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消费品,生鲜农产品在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中欧生鲜农产品需求的不断上涨,带来远距离冷链运输的不断增加,并将推动冷链多式联运的发展。同时,生鲜农产品的易腐特性和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则为我国国际冷链物流运作带来更大挑战。此外,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而冷链物流具有高能耗的特点,为此需要统筹考虑经济与环境效益,提升我国冷链物流水平。本文考虑了远距离运输过程中地区间环境温度差异以及制冷温度对生鲜农产品质量与制冷能耗的影响,对中欧间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方案优化进行研究。首先,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理论以及中欧间主要运输通道进行了介绍。然后,基于制冷成本与碳排放成本计算方法,以满足最小质量要求为前提,以运输成本、制冷成本以及由运输和制冷产生的碳排放成本四者之和最小为目标,分别构建了两阶段优化模型和一体化优化模型。两阶段模型中,第一阶段为求解最优运输线路与方式,第二阶段则是基于第一阶段结果对线路上的制冷温度进行决策;一体化模型,则是同时对运输线路、方式与制冷温度进行决策。最后,通过中欧生鲜农产品运输算例实验,一是证明了一体化模型解的优越性,二是对比了外界环境温度相同与存在差异性两种情形,三是对中欧间几大运输路线进行对比分析,四是基于不同制冷温度区间与最低质量要求下进行情景分析。本文验证了在冷链物流中对制冷温度以及外界环境差异性进行考量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对冷链运输方案的影响。
贾发铜,杨大章,谢晶,王金锋[7](2020)在《冷藏集装箱温度场均匀性改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货物堆码、送风速度、送回风形式、风机位置等因素对冷藏集装箱温度分布的影响,阐述了箱体内温度场的空间分布特性,进而对影响箱体内温度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松,邵毅明,彭勇[8](2020)在《碳排放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降低碳排放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高效的路径选择至关重要.该文基于碳排放限制的视角,针对多式联运网络中铁路和水路运输具有发班时间限制,以及冷藏集装箱需要考虑制冷费用、货损货差的特点,建立了在碳排放限制下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优化模型.构建总成本时不仅考虑了运输费用和转运费用,还考虑了受发班时间影响而动态变化的冷藏费用和货损费用.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和算法,可根据决策者的要求快速地选出成本最少的运输方案,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万柳[9](2019)在《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为了适应现代货运发展趋势,铁路货运服务需要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功能、结合信息技术,由传统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向现代的铁路货运与物流功能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转变,从而适应面向多元需求变化的市场竞争。因此,明确服务模式定义及内容,创新、合理的制定先进的实施战略,突破固有机制的约束,加快铁路货运服务优化升级,推动铁路“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物流服务的升级。现阶段,我国铁路货运服务模式专注于运输服务,服务模式比较单一,而货运需求的多元化使得现在铁路货运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分析,根据多元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具有专业化的铁路货运服务。对比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发现在我国对铁路货运服务的上更多关注于客户对服务质量评价及铁路对服务流程优化设计上,而对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的发展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了以下工作:(1)对铁路货运多元需求及客户多元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我国现有的铁路货运服务优缺点,并提出开展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研究的基本思路。(2)通过分析我国铁路局及铁路企业服务内容,将铁路运输与物流功能相结合,并结合铁路货运产品,确定出我国铁路货运服务模式新方向,即开展物流总包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多式联运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物流电子商务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冷链运输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快运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特殊货物运输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及班列运输铁路货运服务模式。(3)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货运需求因素、货运服务影响因素比重,进而确定出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实施重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延吉-大连冷藏班列运输为例,分析案例中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及其不足与发展。
邓淑敏[10](2019)在《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文中认为智能型船舶是当前造船与海运的发展的方向。随着海洋冷藏货物贸易量的增加,冷藏集装箱的利用率将提高,集装箱船的市场比例也将增加。集装箱船的智能化,自动化建设迫在眉睫。当前集装箱船应用的冷藏集装箱监控系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冷藏集装箱的总电力需求波动幅度大,造成电力资源浪费。采用无线自组织网络技术实现冷藏集装箱温度、状态数据的传输,并在冷藏集装箱数据管理平台对数据分析和处理,求解出冷藏集装箱的最优调度策略,并下发命令让冷藏集装箱执行,以实现系统功率平衡,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为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实现冷藏集装箱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以及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调度和统一管理,使系统达到功率平衡。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设计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无线网络路由协议。首先对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网络特点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动态源路由协议(Dynamic Source Routing,DSR)及节点分级策略,提出一种改进的DSR路由协议。同时对改进前后的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对组网时间、分组投递率及跳数三类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SR路由协议相较于改进前路由协议下的网络节点有着较快的组网时间及较高的分组投递率。(2)为实现系统功率平衡,对系统功率平衡软件中的核心算法进行设计与实现。首先建立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问题的数学模型,确定其问题约束及寻优目标,然后设计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算法,并使用MATLAB实现,同时设置对比实验,比较不同方法下的寻优、调度能力。由实验结果可知: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及量子遗传算法(Quantum Inspired Genetic Algorithm,QGA)均能实现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调度,使总电力需求的峰谷差值减小,并平衡负载功率,但是,QGA的收敛速度比GA快,并且其平衡功率需求及优化电站配置的能力较后者更强。
二、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易腐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易腐货物运输研究现状 |
1.2.2 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现状 |
1.2.3 路径选择问题求解方法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概述 |
2.1 易腐货物概述 |
2.1.1 易腐货物的特点 |
2.1.2 易腐货物的运输 |
2.1.3 易腐货物的分类 |
2.2 集装箱多式联运与冷链运输概述 |
2.2.1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特点 |
2.2.2 冷链运输概述及设备分类 |
2.2.3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2.3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构建及流程分析 |
2.3.1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时变网络构建 |
2.3.2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作业流程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3.1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分析 |
3.1.1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问题描述 |
3.1.2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影响因素 |
3.2 运输质损率分析 |
3.2.1 易腐货物品质变化分析 |
3.2.2 运输总时间分析 |
3.3 运输总费用分析 |
3.3.1 运输费用分析 |
3.3.2 换装费用分析 |
3.3.3 时间惩罚费用分析 |
3.4 运输总能耗分析 |
3.4.1 冷藏集装箱制冷原理 |
3.4.2 运输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3.4.3 呼吸作用影响因素分析 |
3.4.4 运输工具能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选择模型构建 |
4.1 问题描述与建模分析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模型基本假设及符号说明 |
4.2 模型建立 |
4.2.1 多目标优化问题 |
4.2.2 目标函数的设计 |
4.2.3 模型的设计 |
4.3 NSGA-Ⅱ算法基本理论 |
4.3.1 NSGA-Ⅱ算法设计 |
4.3.2 NSGA-Ⅱ算法优缺点分析 |
4.3.3 改进NSGA-Ⅱ算法研究与测试 |
4.3.4 改进NSGA-Ⅱ算法流程设计 |
4.4 熵权-TOPSIS多目标决策评价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5 算例分析 |
5.1 算例描述 |
5.1.1 算例背景 |
5.1.2 基础数据分析 |
5.2 算例计算结果 |
5.2.1 算例计算结果分析 |
5.2.2 运输环境变化对制冷能耗的影响分析 |
5.3 灵敏度分析 |
5.3.1 铁路运价灵敏度分析 |
5.3.2 运到期限灵敏度分析 |
5.4 基于算例分析的相关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中转节点发车(船)班期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考虑泊位优化和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港口调度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综合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港口综合能源系统架构及能源管理 |
2.1 引言 |
2.2 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供应分析及单元建模 |
2.2.1 综合能源系统能源框架及运行策略分析 |
2.2.2 综合能源系统单元建模 |
2.3 港口能源管理调度分析 |
2.3.1 岸上电力技术理论与实践 |
2.3.2 泊位分配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模型 |
3.1 引言 |
3.2 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建模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3 算例分析 |
3.3.1 算例说明 |
3.3.2 港口综合能源系统日前优化调度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考虑泊位优化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 |
4.1 引言 |
4.2 考虑泊位优化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问题建模 |
4.2.1 目标函数 |
4.2.2 约束条件 |
4.3 算例分析 |
4.3.1 算例说明 |
4.3.2 考虑泊位优化的港口运行日前优化调度结果 |
4.3.3 电价对港口优化调度的影响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冷藏集装箱热装货物内部流场分布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的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冷藏集装箱运输 |
2.1 冷链发展历程与行业趋势 |
2.1.1 冷链发展历程 |
2.1.2 冷链行业趋势 |
2.1.3 生鲜电商的发展 |
2.1.4 国家支持政策 |
2.2 冷藏运输 |
2.2.1 冷藏运输意义 |
2.2.2 冷藏运输优势 |
2.2.3 冷藏运输环节 |
2.3 热装货物 |
2.3.1 热装货物概念 |
2.3.2 部分热装货物运输参数 |
2.4 冷藏集装箱 |
2.4.1 冷藏集装箱结构 |
2.4.2 冷藏集装箱装货要求 |
2.4.3 冷藏集装箱制冷运输 |
2.4.4 冷藏集装箱的优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藏集装箱流场模型建立 |
3.1 理论基础 |
3.1.1 流体力学 |
3.1.2 计算流体力学 |
3.1.3 ANSYS软件 |
3.1.4 多孔介质模型 |
3.2 模型建立与边界条件 |
3.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3.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2.3 边界条件假设 |
3.2.4 截面、流线的选取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冷藏集装箱流场分布模拟 |
4.1 空箱内部流场模拟 |
4.2 整体式堆码模拟分析 |
4.3 二体式堆码模拟分析 |
4.3.1 横向二体式堆码 |
4.3.2 纵向二体式堆码 |
4.3.3 分层二体式堆码 |
4.4 四体式堆码 |
4.5 结果比较分析 |
4.5.1 箱体温差分析 |
4.5.2 货物温差分析 |
4.5.3 各个堆码方式的优缺点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冷藏集装箱堆码运输优化建议 |
5.1 依据货物自身性质优化 |
5.2 依据装卸条件优化 |
5.3 依据运输距离长短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4)转运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问题描述与建模 |
1.1 问题描述 |
1.2 模型建立 |
1) 参数定义: |
2) 决策变量: |
3)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1) 目标函数。 |
(2) 约束条件。 |
2 问题求解 |
2.1 编码与初始种群的生成 |
2.1.1 编 码 |
2.1.2 初始种群的生成 |
2.2 适应度评估与约束条件判断 |
2.3 遗传操作 |
2.4 精英保留与终止策略 |
3 算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3.1 算例设计 |
3.2 结果分析 |
4 结 语 |
(5)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2.3 文献总结 |
1.3 论文主要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易腐农产品 |
2.1.1 易腐农产品的特点 |
2.1.2 易腐农产品的运输 |
2.2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 |
2.2.1 多式联运 |
2.2.2 冷藏集装箱 |
2.2.3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 |
2.3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及算法 |
2.3.1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基础 |
2.3.2 多式联运路径求解算法 |
3 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建模 |
3.1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问题描述 |
3.2 模型描述与符号说明 |
3.2.1 模型假设 |
3.2.2 符号说明 |
3.3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分析 |
3.3.1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成本分析 |
3.3.2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时间分析 |
3.4 模型构建 |
4 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模型求解 |
4.1 蚁群算法概述 |
4.1.1 蚁群算法的发展与应用 |
4.1.2 蚁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4.2 蚁群算法的特点 |
4.3 蚁群算法设计 |
5 算例分析 |
5.1 算例描述 |
5.2 统计数据 |
5.3 计算结果分析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6)低碳背景下中欧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2 中欧生鲜农产品冷链相关理论概述 |
2.1 生鲜农产品概述 |
2.1.1 生鲜农产品定义与分类 |
2.1.2 生鲜农产品特点 |
2.1.3 生鲜农产品质量衰减 |
2.2 冷链物流概述 |
2.2.1 冷链物流定义与分类 |
2.2.2 冷链物流运作流程与特点 |
2.2.3 冷链物流管理原则 |
2.3 多式联运概述 |
2.3.1 多式联运定义与特点 |
2.3.2 国际冷链多式联运 |
2.3.3 国际冷链运输方案选择原则 |
2.4 中欧贸易主要运输通道 |
2.4.1 公路运输 |
2.4.2 铁路运输 |
2.4.3 海路运输 |
2.4.4 航空运输 |
3 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方案优化模型构建 |
3.1 问题描述 |
3.2 相关成本计算 |
3.2.1 制冷成本 |
3.2.2 碳排放成本 |
3.3 模型构建 |
3.3.1 两阶段模型 |
3.3.2 一体化模型 |
4 中欧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算例分析 |
4.1 算例描述 |
4.2 参数设置 |
4.3 算例结果与分析 |
4.3.1 模型求解结果对比分析 |
4.3.2 外界环境温度差异性对比分析 |
4.3.3 运输路线对比分析 |
4.3.4 不同温区与质量要求情景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冷藏集装箱温度场均匀性改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货物堆码方式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1.1 堆垛数量 |
1.2 货物与壁面间隙 |
2 气流组织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2.1 送风速度 |
2.2 送回风形式 |
2.2.1 贴附式送风 |
2.2.2 风口分布 |
2.2.3 风道系统 |
2.3 风机位置 |
3 外部环境 |
4 结论 |
(8)碳排放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问题描述与建模 |
1.1 问题描述 |
1.2 模型建立 |
1.2.1 目标函数 |
1.2.2 约束条件 |
2 模 型 求 解 |
2.1 编码与初始种群的生成 |
2.1.1 编码 |
2.1.2 初始种群的生成 |
2.2 适应度评估与违反约束的处理 |
2.3 遗传操作 |
2.4 精英保留与终止策略 |
3 算例设计与结果分析 |
3.1 算例设计 |
3.2 结果分析 |
4 结 语 |
(9)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铁路货运多元化需求 |
1.3.2 货运服务模式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铁路货运多元需求及铁路货运服务相关研究 |
2. 1铁路货运多元需求相关研究 |
2.1.1 客户的多元需求 |
2.1.2 货运的多元需求 |
2.1.3 铁路物流服务多元需求 |
2.1.4 铁路物流服务需求的特点 |
2.2 既有铁路货运服务相关研究 |
2.2.1 既有铁路货运服务 |
2.2.2 既有铁路货运服务存在的问题 |
2.2.3 制约铁路货运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类型与内容 |
3.1 铁路货运需求结构 |
3.1.1 便捷因素 |
3.1.2 安全因素 |
3.1.3 可靠因素 |
3.1.4 成本因素 |
3.1.5 时间因素 |
3.1.6 服务水平 |
3.1.7 中转效率 |
3.2 铁路货运服务模式需求及其特点 |
3.3 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及其内容 |
3.3.1 物流总包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2 多式联运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3 物流电子商务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4 冷链运输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5 快运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6 特殊货物运输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3.3.7 班列运输型铁路货运服务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铁路货运服务模式分析 |
4.1 研究思路 |
4.2 问题的描述 |
4.3 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的选择 |
4.3.1 服务模式发展分析 |
4.3.2 层次分析法 |
4.3.3 指标体系构建 |
4.3.4 关联度测算 |
4.3.5 量值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延吉到大连冷藏集装箱班列运输为例 |
5.1 案例背景 |
5.2 货运流程 |
5.3 货运服务分析 |
5.3.1 案例涉及的服务模式 |
5.3.2 案例货运服务存在的问题 |
5.3.3 案例货运服务改善措施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致谢 |
(10)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冷藏集装箱数据采集通讯方式 |
1.2.2 功率平衡问题研究进展 |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2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冷藏箱功率平衡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2 系统整体架构 |
2.3 系统工作原理/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无线自组织网络设计及实现 |
3.1 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网络特点分析 |
3.2 网络设备的硬件设计 |
3.2.1 数据采集节点的硬件设计 |
3.2.2 汇聚节点的硬件设计 |
3.3 常用的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 |
3.3.1 表驱动路由 |
3.3.2 按需驱动路由 |
3.4 系统路由协议设计 |
3.4.1 上行路由建立 |
3.4.2 下行路由建立 |
3.4.3 路由维护 |
3.4.4 路由协议性能定性评价 |
3.4.5 路由协议性能定量评价 |
3.5 改进DSR路由协议性能仿真 |
3.5.1 组网时间 |
3.5.2 分组投递率 |
3.5.3 跳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率平衡软件核心算法设计与实现 |
4.1 冷藏箱功率平衡问题数学模型建立 |
4.1.1 温度等级分类 |
4.1.2 冷藏集装箱内温度变化 |
4.1.3 冷藏集装箱工作状态 |
4.1.4 冷藏集装箱功率、温度、状态关系 |
4.1.5 风机工作状态 |
4.1.6 冷藏集装箱功率模型 |
4.1.7 自然状态功率变化情况 |
4.2 功率平衡算法设计 |
4.2.1 遗传算法寻优过程流程图 |
4.2.2 遗传算法实现步骤 |
4.2.3 量子遗传算法寻优过程流程图 |
4.2.4 量子遗传算法实现步骤 |
4.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4.3.1 参数选择 |
4.3.2 算例仿真结果 |
4.3.3 结果分析及比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未来工作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冷藏集装箱的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易腐货物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研究[D]. 李靖.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考虑泊位优化和多能协同的港口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D]. 于湉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冷藏集装箱热装货物内部流场分布及优化研究[D]. 黄敏.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4]转运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J]. 刘松,邵毅明,彭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0(07)
- [5]易腐农产品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研究[D]. 徐林坤.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低碳背景下中欧生鲜农产品冷链多式联运方案研究[D]. 王露. 大连海事大学, 2020(11)
- [7]冷藏集装箱温度场均匀性改善研究进展[J]. 贾发铜,杨大章,谢晶,王金锋. 食品与机械, 2020(07)
- [8]碳排放限制下的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J]. 刘松,邵毅明,彭勇.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20(02)
- [9]面向多元需求的铁路货运服务模式研究[D]. 万柳.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10]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冷藏集装箱功率平衡系统[D]. 邓淑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