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中央苏区的“限制富农”政策(论文文献综述)
魏凌锋[1](2021)在《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维埃政府对待富农所形成的政策,是一个长时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从最开始提出的合理限制,到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富农斗争革命,直到西北办事处期间对富农采取相对宽松的方针政策。这个转变无疑有多重原因,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曹春荣[2](2021)在《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民主制度、民主政治并非一帆风顺。面对部分群众的民主意识、政权意识薄弱,个别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以及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刚刚实行的现实情况,必须对群众进行民主启蒙与训练,以期把好事做实。围绕激发群众的民主意识,培养群众的民主能力,强固群众的民主信念等任务,中国共产党从宣传鼓动、选举运动、市乡代表会议、让群众参加并监督政府工作等方面着手,对苏区群众进行民主训练,取得显着成绩。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不同时期根据地以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且雄辩地向世人表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是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是坚定不移的。
石庆海[3](2021)在《苏维埃革命时期农村建设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剥削的影响,近代中国农村陷入全面危机之中。如何改变农村之贫困状况,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苏维埃革命兴起后,虽战事连连,中国共产党仍在农村大搞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且成就斐然。这一历史实践对于处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中国农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黄英军,罗雪梅,马晓敏[4](2021)在《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表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从实践到理论的伟大创造,在革命新道路、建党建军新思想、土地革命新路线、革命团结力量及政权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政策理论成果,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甘小武,邹进文,朱华雄[5](2021)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王仁生,王伟斌,廖连明[6](2021)在《略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低利借贷的红色货币思想》文中提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低利借贷的红色货币思想,该思想与废除一切封建性债务关系的思想相伴而生,其形成与确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实践主要是组建互助合作性质的低利借贷机构、创办集中统一发行货币的低利借贷机构,并重点扶持农业生产、兼顾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党的低利借贷货币思想全面推动了革命根据地金融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韩园园,孔德永[7](2021)在《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文中指出中央苏区作为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初步探索,其乡村治理制度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缘由。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实行经济封锁,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艰辛,再加上不合理的农村非正式制度及混乱的乡村社会秩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制度已成为当时的必然选择。中央苏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选举制度、土地制度及监督制度等乡村治理制度建设中都有着独特的创新之处。中央苏区的乡村治理制度对新时代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新时代乡村治理制度建设必须以构建完善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为核心、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
郑继汤[8](2021)在《闽西苏区立法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闽西是全国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区之一。在夺取政权后,如何有效地巩固政权和深化革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闽西苏区政府行为和职责的一种考验。经过苏维埃政府成立的筹备和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的确立,闽西苏区通过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法律来重新确定秩序。以闽西工农兵代表大会立法为代表的立法实践,形成了相对完备、系统的法律制度,创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之前立法的高峰——开展立法时间早,颁布法律多,立法符合实际首创性强,且立法在闽西广泛实践,开辟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新道路,摒弃了旧有的法制,开创了人民民主法制。
蒋伯英[9](2021)在《邓子恢关于中央苏区农村合作经济的开拓和贡献》文中研究说明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打破了封建剥削制度,最突出的标志是土地所有制改变。原来的封建地主私有制改变成为农民土地私有,或者苏维埃公有分配给农民无偿使用,从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根据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开辟了道路。然而,农民分得土地以后很快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小私有的个体农业经济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如何生存与发展。土地分配完成之后,
胡岳岷[10](2021)在《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变迁》文中研究表明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回眸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变迁,对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都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历经28年的艰辛探索与完善之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波澜壮阔,风起云涌,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的百年变迁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取得成功的政治基础和根本保证,地权变革攸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兴衰,农地制度改革必须用大历史观算政治账,历史研究就是为了奔向未来而对既往的追问与反思。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二、试论中央苏区的“限制富农”政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中央苏区的“限制富农”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1)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方时期苏维埃政府对富农的政策和态度 |
二、政策的转变 |
三、转变的原因 |
四、对富农的警惕 |
五、转变的影响或意义 |
六、结语 |
(2)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主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一)实现苏区群众当家作主的需要 |
(二)加强苏维埃政权建设、建立坚强而有工作能力的苏维埃政府的需要 |
(三)保障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需要 |
二、民主训练的任务、路径与方法 |
(一)宣传鼓动,开展政治、文化教育,使群众学习并掌握民主知识 |
(二)选举运动使群众由此获得民主的技能 |
(三)市乡代表会议让群众亲身践行民主管理,提高民主的本领 |
(四)由群众参加并监督政府工作,增强群众对民主政治的信心 |
三、民主训练的历史作用及影响 |
(一)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与素养、参政愿望与本领,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与创造力 |
(二)严格地区分了资产阶级假民主和无产阶级真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制度的磊落胸怀 |
(三)真实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让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新的认识与信心 |
(四)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不同时期革命根据地以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成为党的一笔革命遗产与精神财富 |
(3)苏维埃革命时期农村建设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贫困的近代中国农村 |
2 苏维埃革命时期农村建设的主要实践 |
2.1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
2.2 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心的政治建设 |
2.3 以宣传革命思想为指向的文化建设 |
2.4 以移风易俗为指向的社会建设 |
3 苏维埃革命时期农村建设的现代启示 |
3.1 必须注重农村经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3.2 必须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为农民利益提供政治保障 |
3.3 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 |
3.4 必须持续拓展农村社会建设,改变农民精神面貌 |
(4)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找到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二、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找到建党建军传家宝: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
三、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找到土地革命新路线:农民土地所有制 |
1.首次分兵到兴国,对土地分配作了新的修正。 |
2.“二七会议”决定抽多补少,酌量分田给地主或家属,减少革命的阻力。 |
3.南阳会议决定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 |
4.东塘木口村等地调查指出了赣西南在执行土地法中的错误。 |
5.明确土地所有权,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 |
四、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明确:革命力量依靠谁、团结谁 |
1.《寻乌调查》弄清了富农和商业的问题。 |
2.《兴国调查》弄清了中农、贫农和雇农的问题。 |
3.仁风山工矿调查与改造流氓工作。 |
五、在调查研究的实践中找到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活”的榜样:模范长冈乡和才溪乡 |
六、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调查研究的启示 |
1.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2.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 |
3.要做正确的调查研究。 |
4.调查研究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
(5)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收入思想 |
(一)经济是财政的基础 |
(二)财政收入形式 |
1.捉拿豪绅地主缴款、向商人筹款。 |
2.税收收入。 |
3.苏维埃商店、转运局和国营工矿企业的利润收入。 |
4.发行公债。 |
5.发行货币。 |
(三)税负合理分配量能负担 |
二、财政支出思想 |
(一)财政的职能与支出范围 |
1.财政的目的与政治任务。 |
2.财政服务于革命战争的职能及支出项目。 |
3.财政的经济建设职能及支出项目。 |
4.财政的公共事业职能及支出项目。 |
(二)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三、财政管理思想 |
(一)实行统一的预决算制度:统一财政、集中收付 |
1.统一财政的制度基础。 |
2.统一财政的组织保障。 |
(二)严明财经纪律:财务公开、公私分明 |
(三)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
四、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特色评析 |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经济与财政及革命战争关系的思想指导了当时的财经实践并支持了土地革命战争胜利 |
(二)中国共产党根据地财政思想具有鲜明的战时财政特色 |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财政收入的思想具有合理分配、量能负担的特色 |
(四)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支出思想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色 |
(五)中国共产党的预算管理思想体现出统一财政、量入为出的特色 |
(六)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彼此关联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 |
(6)略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低利借贷的红色货币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的低利借贷的货币思想的源起 |
(一)高利贷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 |
(二)党的低利借贷货币思想是与废除一切封建性债务关系思想相伴而生。 |
二、党的低利借贷货币思想的形成及确立 |
三、党的低利借贷货币思想的实践 |
(一)组建互助合作性质的低利借贷机构。 |
(二)创办集中统一发行货币的低利借贷机构。 |
(三)重点扶持农业生产,兼顾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
四、低利借贷货币思想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
(一)全面推动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
(二)体现了人民金融服务人民的本质属 |
(三)开辟了红色金融的光辉道路。 |
(7)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背景 |
(一)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艰辛 |
(二)农村非正式制度不够合理 |
(三)乡村社会秩序较为混乱 |
二、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主要路径 |
(一)建立乡村选举制度 |
(二)制定土地法规制度 |
(三)完善乡村基层监督制度 |
三、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一)乡村治理制度建设要以构建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为前提 |
(二)乡村治理制度建设要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为核心 |
(三)乡村治理制度建设要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 |
(8)闽西苏区立法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溪南区工农兵代表大会立法 |
二、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立法 |
三、闽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立法 |
四、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立法 |
五、闽西苏区立法的特点 |
第一,立法门类齐全,土地法构成闽西苏区立法的基石 |
第二,革命性是闽西苏区立法区别于国民政府和社会主义立法的显着特征 |
1.通过土地立法,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 |
2.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原耕为形势”“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分田方法。 |
3.立法确认“地权农有”,激发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
第三,闽西苏区立法在立法理念、内容和程序上的相对不成熟 |
结语 |
(9)邓子恢关于中央苏区农村合作经济的开拓和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动因与模式 |
由劳动合作社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多样化的拓展 |
推进农村合作经济在中央苏区的发展 |
(10)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演进 |
(一)早期土地理论的产生与政纲的形成 |
(二)从“没收一切土地”到“区别对待”的转变 |
(三)从《井冈山土地法》到《兴国土地法》 |
(四)在探索中拿捏“富农政策”的分寸 |
(五)王明的土地政策将中国共产党逼上了绝路 |
(六)遵义会议后的土地斗争 |
(七)抗日战争时期积极稳妥的土地政策 |
(八)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形成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超越 |
(三)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期间的土地制度变迁 |
(四)小岗村的“生死契约”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分水岭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是长期磨合博弈的产物 |
(六)改革向深水区挺进与“三权分置”制度的生成 |
三、以大历史观把握土地制度变迁规律和大势 |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土地制度成功变迁的根本保证 |
(二)地权变革攸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兴衰 |
(三)农地制度改革必须用大历史观算政治账 |
(四)为了奔向未来而对既往进行追问与反思 |
四、试论中央苏区的“限制富农”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从抑制到相对宽松:苏维埃政府对富农政策的转变[J]. 魏凌锋. 公关世界, 2021(20)
- [2]中国共产党对苏区群众的民主训练[J]. 曹春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1(05)
- [3]苏维埃革命时期农村建设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J]. 石庆海.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10)
- [4]毛泽东中央苏区调查研究的历史考察[J]. 黄英军,罗雪梅,马晓敏.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1(05)
- [5]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研究[J]. 甘小武,邹进文,朱华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21(09)
- [6]略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低利借贷的红色货币思想[J]. 王仁生,王伟斌,廖连明. 福建金融, 2021(08)
- [7]中央苏区乡村治理制度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 韩园园,孔德永. 三晋基层治理, 2021(04)
- [8]闽西苏区立法实践[J]. 郑继汤. 苏区研究, 2021(04)
- [9]邓子恢关于中央苏区农村合作经济的开拓和贡献[J]. 蒋伯英. 中国合作经济, 2021(Z1)
- [10]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百年变迁[J]. 胡岳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