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和HSP70基因在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

bcl-2和HSP70基因在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

一、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bcl-2和HSP70基因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任佳丽[1](2020)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相关性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旨在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水平测定,及其在慢性脑缺血(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CCH患者中医证候、性别、年龄、25-(OH)D及其他生化指标特点,探讨25-(OH)D与CCH之间的关系,对维生素D能否改善慢性脑缺血的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慢性脑缺血的诊治提供更多临床思路。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经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为慢性脑缺血的病人及同期就诊的无慢性脑缺血病人,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收集患者25-羟维生素D等相关实验室及检查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对于纳入的232例患者,根据TCD和CUS结果分为CCH组123例,对照组109例。两组性别、年龄、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一般资料较为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25-(OH)D水平及相关化验指标比较:CCH组25-(OH)D(10.30,15.20),对照组25-(OH)D(15.10,23.3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比较发现,25-(OH)D水平与HDL-C、Ca正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与IPTH成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差异。3.25-(OH)D水平与CCH相关性:25-(OH)D水平与IMT成负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25-(OH)D水平与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成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25-(OH)D、TC、Ca为TCD血流速度异常的保护性因素。4.CCH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25-(OH)D水平相关性:中医证候与25-(OH)D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的整体人群中,气虚血瘀型维生素D水平最低,气滞血瘀型次之,痰阻血瘀型最高;CCH患者中,气滞血瘀型维生素D水平最低,气虚血瘀型次之,痰阻血瘀型最高,均低于正常水平;对照组各证型25-(OH)D水平分布,痰阻血瘀型最高,气滞血瘀型次之,气虚血瘀型最低。CCH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组中25-羟维生素D、Ca、TG、LDL-C及RICA血流速度存在差异。气虚血瘀型和痰阻血瘀型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气滞血瘀型,痰阻血瘀型25-羟维生素D水平高于气虚血瘀型;痰阻血瘀型血Ca水平高于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TG水平高于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RICA血流速度快于气虚血瘀型;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天津及周边地区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2.25-(OH)D水平越低,IPTH越高,Ca、HDL-C水平越低;3.25-(OH)D水平与CCH具有相关性。25-(OH)D水平越低,IMT越厚、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越慢,25-(OH)D为TCD血流速度异常的保护性因素,由此推测25-(OH)D水平与CCH具有相关性,但对于25-(OH)D水平与CCH二者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4.25-(OH)D水平与CCH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有关,CCH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25-(OH)D、Ca、TG及RICA血流速度不同。人群中整体25-(OH)D水平分布为痰阻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CCH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虚血瘀型>痰阻血瘀型>气滞血瘀型,25-(OH)D水平分布为痰阻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推测25-(OH)D与CCH在气机运行方面存在相互影响。

郭丛丛[2](2019)在《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与肾小管病变相关性及红景天干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临床研究:首先,探讨近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a1-微球蛋白(urinary alpha1-microglobulin,ua1-MG)/尿肌酐(urinary creatinine,u CRE)及远端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尿表皮生长因子(urinar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u EGF)/u CRE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microalbumin/creatinine ratio,u ACR)的相关性。第二,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气虚血瘀证与肾小管病变标志物的相关性。2.实验一:基于DKD“气虚血瘀”的病机特点,探讨红景天水提取物对DKD大鼠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3.实验二:探讨红景天苷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结合网络药理学,验证红景天苷抗高糖诱导的近端肾小管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临床研究:纳入125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检测患者ua1-MG/u CRE、u EGF/u CRE及u ACR。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根据患者u AC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75,u ACR<30mg/g);DKD组(n=50,u ACR>30-300mg/g)。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n=61)及非气虚血瘀证组(n=64)。分析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及肾小管损伤标志物变化。2.实验一:选取Wistar大鼠32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肾切除组(unx组),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组(streptozotocin,STZ)(DKD组),单侧肾切除+STZ+红景天水提取物组(DKD+RCE)组。红景天水提取物按0.5g/kg灌胃干预20周,检测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病理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展指数及肾组织纤维化面积。免疫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I型胶原(collagen I,COL-I)、IV型胶原型(collagen IV,COL-IV)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a-平滑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a-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的表达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COL-I、COL-IV、FN及TGF-β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3.实验二:选取Wistar大鼠28只,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侧肾切除组(unx组),单侧肾切除+STZ组(DKD组),单侧肾切除+STZ+红景天苷组(DKD+SAL组)。红景天苷按70mg/kg灌胃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病理染色评价肾小球系膜增生面积及肾小管损伤评分。免疫染色检测各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情况。网络药理学预测红景天苷治疗DKD的可能机制。通过体内体外实验,利用TUNEL染色及Annexin V-FITC/P验证红景天抗高糖诱导的肾小管细胞凋亡作用。利用Western blot及免疫染色法检测红景天苷对凋亡靶蛋白BIM、BAX、cleave caspase-3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1.临床研究:(1)DKD组患者ua1-MG/u CRE水平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u EGF/u CRE水平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2)Spearman分析:ua1-MG/u CRE与u ACR呈高度正相关,P<0.01;u EGF/u CRE与u ACR呈低度负相关(P<0.05)。(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危险因素后,ua1-MG/u CRE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u ACR异常呈正相关,即[OR 1.053(95%CI1.017–1.091),P=0.004]。u EGF/u CRE和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u ACR异常呈负相关,[OR 0.903(95%CI0.824–0.990),P=0.030]。(4)DKD患者气虚血瘀证比例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5)2型糖尿病气虚血瘀证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胱抑素、u ACR、ua1-MG/u CRE水平高于非气虚血瘀证组,分别P<0.05,P<0.01,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u EGF/u CRE水平低于非气虚血瘀证组,均P<0.05。(6)Ua1-MG/u CRE和DKD气虚血瘀证呈正相关[OR 1.145(95%CI 1.021–1.285),P=0.021]。u EGF/u CRE和DKD气虚血瘀证呈负相关[OR 0.728(95%CI0.571–0.928),P=0.010]。2.实验一:(1)与DKD组相比,DKD+RCE组24-h尿蛋白水平,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扩展指数及肾组织纤维化面积均减少,分别P<0.01,P<0.05,P<0.01。(2)与DKD组相比,DKD+RCE组大鼠肾皮质COL-I、COL-IV、FN及a-SM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DKD+RCR组大鼠肾皮质Collagen I,Collagen IV及Fibronectin m 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分别P<0.01,P<0.01,P<0.05。(3)与DKD组相比,DKD+RCE组TGF-β1蛋白及m RNA表达水平均降低,分别P<0.05,P<0.01。3.实验二:(1)与DKD组相比,DKD+SAL组大鼠24-h尿微量白蛋白,大鼠肾系膜扩张面积及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分别P<0.01,P<0.05,P<0.05。(2)与sham组及unx组相比,DKD组NGAL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DKD组相比,DKD+SAL组NGAL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3)网络药理学预测红景天苷治疗DKD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细胞外基质降解相关。(4)体内研究,TUENL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及unx相比,DKD组大鼠肾小管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均P<0.01;DKD+SAL组肾小管细胞凋亡数较DKD组明显减少,P<0.01。(5)体外研究,TUENL染色及Annexin V-FITC/PI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分别干预24h,48h,72h,红景天苷可减少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均P<0.01。(6)与对照组相比,干扰HK-2细胞BIM蛋白表达,可减少高糖诱导HK-2细胞凋亡,P<0.01。(7)体内研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KD组相比,DKD+SAL组BIM、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分别P<0.05,P<0.01,P<0.01。(8)体外研究,western blot结果示:与高糖组相比,红景天苷干预组BIM、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P<0.01。研究结论1、临床研究(1)2型糖尿病患者,ua1-MG/u CRE,u EGF/u CRE与u ACR的变化密切相关性,提示两者是评价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潜在标志物。(2)与2型糖尿病非气虚血瘀证患者相比,气虚血瘀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胱抑素、u ACR、ua1-MG/u CRE水平增加;HDL-C及u EGF/u CRE水平下降。(3)DKD组患者证素以气虚血瘀证素为主。Ua1-MG/u CRE和u EGF/u CRE是评价DKD患者气虚血瘀证的潜在指标。2.实验一:红景天水提取物可以减少DKD大鼠尿蛋白,抑制DKD大鼠肾脏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TGF-β1有关。3.实验二:红景天苷可以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其机制部分归因于抑制BIM蛋白调控的近端小管细胞凋亡。

于克英[3](2019)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再狭窄的AS,观察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此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除了假手术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2%L-蛋氨酸饲料喂养先行喂养2周后,再行球囊损伤兔左侧颈总动脉内膜术,建立兔颈总动脉AS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饮用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各组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1.血管超声检测:分别选取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模型组左侧(损伤侧)各5个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拍照后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深度,每根血管选3个测量点,分别为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近心端、以及两者中点位置进行测量。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检测模型组0周、2周、6周三个时间段的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2)第6周各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检测各组取损伤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2)Masson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各层胶原纤维表达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损伤侧颈总动脉eIF2a的表达情况;(4)电镜检测各组兔颈总动脉内膜超微结构。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各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的mRNA水平;(2)各组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5.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在颈总动脉组织中的蛋白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管超声结果示:与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相比,模型组左侧的内膜-中膜深度明显增宽,血管内-中膜增生极其明显,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模型组右侧与假手术组左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中远心端、中点、近心3个测量点的结果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ELISA检测结果示:(1)模型组血清中Hcy的含量2周明显高于0周(P<0.01);6周与0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2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亦有所升高(P<0.05);(2)6周时各组血清Hcy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Hcy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中的Hcy水平显着降低(P<0.01)。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外膜炎性细胞浸润;三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外膜炎性浸润减轻,介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之间;(2)Masson染色检测结果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Masson染色后呈现以红色的肌纤维为主,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外膜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蓝染,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三组药物组与与模型组比较,胶原纤维显着减少,内膜增生减轻;(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eIF2a的表达呈阴性,胞核颜色基本为蓝色;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中eIF2a的表达呈阳性,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而三组药物组中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eIF2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兔颈总动脉内膜中无自噬空泡聚集,可见少量脂滴;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自噬空泡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自噬溶酶体;三组药物组自噬体较模型组显着减少。4.RT-PCR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ERS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RP78、PERK、eIF2a、beclin1、Atg12、ULK1mRN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的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组药物组颈动脉组织中GRP78、PERK、p-eIF2a、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1.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成模率高,病变恒定,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以明显改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降低兔血清中Hcy的含量。3.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传导通路分子在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的过度表达,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抑制ERS-自噬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TCA术后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何浩强,陈光,高嘉良,胡坤,刘超,王阶[4](2019)在《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以探索气滞血瘀证可能的生物学基础与发生机制。方法:①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相关文献331篇,提取并总结基本资料与RNA差异表达谱;②应用GeneCards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③借助DAVID平台对差异表达RNA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④利用starBase v2.0平台中的miRNA-target interactions模块、miRNA-lncRNA interactions模块、miRNA-circRNA interactions模块与STRING Version 10.5平台中的Multiple proteins模块建立气滞血瘀证ceRNA-mRNA-protein相互作用网络。结果:①文献分析显示,共有41篇文献报道了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结果,其中蛋白表达研究数量最多,其次为mRNA、SNP、miRNA、DNA甲基化、lncRNA、circRNA;②差异表达谱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细胞对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对转录、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负性调控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在细胞组成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蛋白复合物、核质、细胞表面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可识别蛋白结合、酶结合、转录调控区域的基因结合相关,其中炎症反应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最为密切。③差异表达谱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可能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相关蛋白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其中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较为密切。结论: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涉及多种生物功能、多条信号通路,其中与炎症反应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联系最为密切。

苏湾英[5](2018)在《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称为Buerger病(Buerger’s disease),是主要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非动脉粥样性疾病。有关TAO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国内外尚不完全清楚。前列环素I2(Prostacyclin I2,PGI2)和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与体内凝血功能密切相关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中PGI2是在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 synthetase,COX)作用下,由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以及前列环素合酶(Prostaglandin synthetase,PGIS)催化合成;TXA2经由血栓素合酶(Thromboxane synthase,TXAS)作用合成,TXA2/PGI2在生理状态下处于动态平衡,当比值失衡可导致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等。我们前期研究及其他文献报道在TAO模型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6-酮-前列腺素1?(6-Keto-prostaglandin,6-K-PGF1?)表达水平降低。但TAO病理机制中有关环氧合酶1(Cyclooxygenase 1,COX-1)、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和cPLA2等的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白三烯(Leukotriene,LTs)作为一有效促炎因子,也是AA的代谢分解产物。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是LTs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白三烯B4(Leukotriene,LTB4)可增强血管内皮与其他细胞的粘附,增加血管通透性;而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收缩性。有文献报道在颈动脉、主动脉、腹主动脉和冠状动脉斑块内可见5-LO和LTB4高度表达,而目前尚缺乏LTs与TAO相关性的研究报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系由三种NO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催化合成,是一种旁分泌因子,可影响血管张力和血小板功能,防止白细胞粘附并减少内膜增生。有研究显示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肺动脉高压、外周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可见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增高;另有少量文献报道在TAO病理机制中NOS活性也有增高。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能显着增加血管灌流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并具有抗凋亡、抗炎等作用,常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但将SFI应用于TAO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将在前期实验基础上,从TXA2/PGI2、5-LO/LTB4和NOS/NO等通路,进一步探索SFI对TAO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制作:按我们课题组前期报道方法,将SD大鼠应用月桂酸钠股动脉注射制作TAO动物模型,而假手术(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SFI用药组在制作TAO模型后第3天开始给予低中高剂量的SFI进行治疗,连续尾静脉给药15天,其用药量根据其体表面积折算,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2.动物体症变化:记录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变化,观察大鼠患肢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有无肿胀、跛行、坏疽和坏疽的程度等情况。3.股动脉组织病理改变:实验结束后取股动脉进行病理切片和HE染色,观察股动脉病理损伤情况。4.血浆相关指标的测定:⑴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TXB2和6-K-PGF1?含量。⑵ELISA检测血浆中LTB4和LTC4含量。⑶Griess法检测NO含量。5.凝血四项测定和血流变指标: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代为检测。6.基因水平分析:Q-PCR检测大鼠TAO股动脉TXAS、PGIS、COX-1、COX-2、cPLA2、5-LO、LTA4H、LTC4S、iNOS和eNOS等mRNA表达变化。7.蛋白水平分析:蛋白印迹检测TAO股动脉TXAS、PGIS、COX-1、COX-2、cPLA2、5-LO、LTA4H、iNOS和eNOS等蛋白表达情况。8.免疫组化检测TXAS、PGIS、COX-1、COX-2、cPLA2和LTC4S在股动脉的表达分布。结果:1.SD大鼠股动脉注射5%月桂酸钠溶液约10-15min后,造模肢体膝关节以下及足爪部呈现苍白,继而青紫,足部肿胀和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第二天大鼠造模侧后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造模侧的足趾部青紫继而发黑并向上发展,最后形成坏疽和木乃伊化。部分大鼠表现为患肢疼痛、跛行、拖曳现象,15天后其患肢呈现典型的TAO症状。2.从第2天开始,TAO模型组和各剂量SFI组大鼠进食量和活动量减少;在造模第3天,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5)。从尾静脉给药第6天后,各剂量SFI组大鼠体重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增加(p<0.05),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体重上升较快。3.Sham组大鼠患肢足部没有任何坏疽症状,而TAO模型组和低、中和高剂量SFI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坏疽症状,TAO模型组大鼠坏疽程度最为严重,Ⅲ、Ⅳ、Ⅴ分别有3只、3只和2只,而各剂量SFI组大鼠患肢的坏疽程度较TAO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患肢坏疽程度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和高剂量SFI组大鼠患肢的坏疽程度明显减少,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显着(p<0.01)。4.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股动脉内膜光滑,内部弹性薄层完好,无剥离和脱落现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排列有序,血管壁无炎性细胞浸润。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可见内部弹性薄层基本完好,但不如sham组规则,沿弹力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在血管腔中可见新鲜血栓和组织血栓,而SFI各剂量组股动脉管腔闭塞程度均不同程度减轻,血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其中以中剂量组股动脉闭塞程度最轻。5.凝血四项结果显示,TAO模型组大鼠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ibrin concentration,FIB)较sham组升高,而SFI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降低TAO大鼠血浆FIB的水平(p<0.05);TAO模型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clotting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较sham组降低,SFI各剂量组能显着增加TAO大鼠血浆中PT、APTT和TT的含量(p<0.05)。6.血流变学结果显示,TAO模型组大鼠血液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活动度较sham组表达降低,而SFI各剂量组能显着增加TAO大鼠血液INR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0.05)。TAO模型组血液中D-二聚体、红细胞刚性指数(RBC rigidity index,ERI)、红细胞聚集指数(Red cell aggregation index,EAI)、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和高切)、全血粘度(1/S、30/S和200/S)和血浆粘度较sham组明显增加,而SFI各剂量组血液中D-二聚体、ERI、EAI、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和高切)、全血粘度(1/S、30/S和200/S)和血浆粘度较TAO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7.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血浆TXB2含量明显增高(p<0.001),且SFI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相反,TAO模型组大鼠血浆中6-K-PGF1?含量与sha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且SFI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TAO大鼠血浆中的6-K-PGF1?的含量。8.TAO模型组大鼠血浆LTB4和LTC4含量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p<0.05),与TAO模型组相比,SFI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LTB4含量显着降低,其中以中剂量组最低(p<0.05),而LTC4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9.TAO模型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与sham组相比显着增加(p<0.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SFI均可降低TAO大鼠血浆中的NO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SFI中剂量组NO含量最低。10.与sham组相比,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TXAS、COX-1、COX-2 cPLA2、5-LO、LTA4H、LTC4S和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低、中和高剂量SFI不同程度的降低了TXAS、COX-1、COX-2和cPLA2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而TAO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PGIS和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与sham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SFI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股动脉PGIS和eNOS mRNA和蛋白表达较TAO模型组显着增加(p<0.05)。结论:1.成功复制TAO模型大鼠,SD大鼠股动脉注射5%月桂酸钠溶液15天后其患肢呈现典型的TAO症状。2.SFI可增加TAO大鼠体重,减轻坏疽程度和管腔闭塞程度,表明SFI对TAO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3.SFI通过影响凝血四项以及血流变指标,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流状况,发挥治疗TAO模型大鼠作用。4.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调控TXA2/PGI2平衡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其对cPLA2/COX/TXAS和PGIS信号途径影响。5.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降低LTB4含量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其下调其合成酶5-LO和LTA4H的表达。6.SFI对TAO大鼠治疗作用与其调节NO含量有关,其机理可能涉及下调iNOS和上调eNOS的表达,使NO含量保持合适的浓度。

何浩强[6](2018)在《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证候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和靶标,普遍认为,客观存在的证候具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学基础,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有利于阐明中医的科学本质。几十年来,学者从整体、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生理、生化、超微结构等多个方面对证候生物学基础做了相关探索,其中陈可冀院士和沈自尹院士分别在血瘀证和肾阳虚证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随着现代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已进入基因、转录、蛋白组学层面。以探究“生物标志物群”为目的的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成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中的疾病预防、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在证候研究领域中,主要用于证候诊断,证候分型以及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证候的形成演变本质上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基因表达成蛋白质并发挥生物学效应的过程中,受到多环节、多因素调控,解析基因表达的调控对于理解证候的发生、转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RNA层面是基因调控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气滞血瘀证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候之一,据研究显示,涉及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至少76种疾病。现有研究已发现其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炎症、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内皮功能障碍、血脂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病理改变相关,另外,气滞血瘀证研究在组学层面也有一定进展,但仍未完全阐明气滞血瘀证发生的机制,尚缺少可用于气滞血瘀证临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筛查可能成为气滞血瘀证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目标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与诊断效能分析,探索潜在的气滞血瘀证诊断生物标志物,为气滞血瘀证客观化诊断指标研究提供实验基础,也为证候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1.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取并总结RNA差异表达结果,应用GeneCards(?):The Human Gene Database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借助DAVID平台对差异表达RNA进行功能富集与信号通路分析,利用starBase v2.0 平台中的 miRNA-target interactions 模块、miRNA-lncRNA interactions 模块、miRNA-circRNA interactions 模块与 STRING Version 10.5 平台中的 Multiple proteins 模块建立气滞血瘀证ceRNA-mRNA-protein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可能成为气滞血瘀证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目标RNA,结合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的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RNA,共同进行下一步实验验证。2.气滞血瘀证RNA层面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临床纳入气滞血瘀证患者24例,共5组,其中高血压气滞血瘀证患者5例,冠心病气滞血瘀证患者5例,慢性胃炎气滞血瘀证患者5例,脑梗死缓解期气滞血瘀证患者5例,健康人4例,并完成一般资料与血液标本采集;从血液标本中分离并纯化白细胞,Trizol法提取总RNA,利用分光光度计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浓度和完整性;将RNA逆转录为cDNA,运用Roche LCPDS2分别设计不同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qRT-PCR反应,并计算差异表达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检验目标RNA组间差异表达的统计学意义;绘制目标RNA 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与约登指数,分析目标RNA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①文献分析显示,共有41篇文献报道了气滞血瘀证组学层面研究的结果,其中蛋白表达研究数量最多,其次为mRNA、SNP、miRNA、DNA甲基化、lncRNA、circRNA。②差异表达谱GO功能富集显示,在生物过程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细胞对环状化合物的反应、对转录、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的负性调控以及炎症反应相关;在细胞组成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蛋白复合物、核质、细胞表面相关;在分子功能方面,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主要与可识别蛋白结合、酶结合、转录调控区域的基因结合相关,其中炎症反应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最为密切。③差异表达谱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气滞血瘀证相关基因可能有关的信号通路包括肿瘤相关蛋白多糖、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其中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与目前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联系较为密切。④综合多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确定 TGF-betal、HSP70、CD62p、DES、HLA-DQA1、UCHL5、circRNA09849、circRNA11523、circRNA18046、circRNA24450 作为下一步验证的目标RNA。2.气滞血癖证RNA层面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①目标RNA表达量两组间比较,circRNA09849和UCHL5表达量在气滞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目标RNA表达量两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②目标RNA表达量多组间比较,UCHL5表达量在不同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0,其余目标RNA表达量各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但存在高于或低于健康对照组的趋势;组间两两比较,UCHL5各疾病气滞血瘀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表达量均存在差异,各疾病组间比较均无差异,侧面反映了 UCHL5的非疾病特异性。③UCHL5在气滞血瘀证患者中表达量下降1.53倍,具有生物学意义。④UCHL5的诊断效能分析结果显示,该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p=0.01322,提示该指标诊断准确性高,最大约登指数为0.75,相应的敏感度为0.75,特异度为1,提示敏感度、特异度较高。结论:气滞血瘀证相关RNA涉及多功能、多通路,其中与炎症反应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联系最为紧密;UCHL5是潜在的气滞血瘀证RNA层面诊断生物标志物,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以及特异度。

来丽丽[7](2015)在《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线栓法制备的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建立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尾静脉注射给药后进行相关药动学研究,选取乳酸脱氢酶(LDH)为指标进行药效学研究;最终建立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以阐述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规律,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机制,深入探讨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使用参芎配伍提供可靠的思路与方法。方法1.MCAO模型制作: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缺血1h后拔线栓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状况。2.建立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测定方法: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经尾静脉注射不同配伍比例的丹参素和川芎嗪溶液后眼眶取血,血浆样品预处理后,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自动进样,进样量20μL。其中,色谱柱为XBridge-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和0.3%磷酸水溶液,等梯度洗脱,洗脱方式为:乙腈—0.3%磷酸水溶液(7.2%:92.8%),流量0.8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80nm。3.药动学研究:按丹参素与川芎嗪5个配伍组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进行尾静脉给药,测定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以采血时间为横坐标,分别以丹参素与川芎嗪的血药浓度为纵坐标,绘制血药浓度与时间的C-T曲线;用DAS3.2.6软件进行药动学研究。4.药效动力学与PK-PD结合模型研究:进行LDH活性测定,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效应图。以LDH为药效学指标,运用DAS3.2.6软件进行PK-PD结合模型的拟合,获得血药浓度与药效之间的PK-PD模型方程。结果1.成功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大脑缺血1h再灌注24h后,出现显着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TTC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脑组织染为均匀的红色,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缺血侧半球大部分呈现明显的苍白色。2.成功建立了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测定方法:川芎嗪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71x-0.0046,R2=0.9993,100mg·L-1~0.15625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丹参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0.0163x-0.0094,R2=0.9995,200mg·L-1~0.6234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对回收率在88%~114%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稳定性符合动物体内药物分析要求。3.成功绘制了血药浓度与时间的C-T曲线,并进行了药动学研究:由C-T曲线可看出,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后同一时间点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成非比例关系。运用DAS 3.2.6药动学软件得到,不同配伍给药后,川芎嗪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4h后趋于平稳;组别1的驻留时间最长,组别3的驻留时间最短;组别5的消除半衰期最大;组别2的消除率最小;组别2的AUC(0-t)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组别1、组别3、组别5川芎嗪剂量相同配伍不同,AUC(0-t)也有所不同。不同配伍给药后,丹参素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2h后趋于平稳;组别1的驻留时间最长,组别3的驻留时间最短;组别1的消除半衰期最大;组别3的消除率最小;组别3 AUC(0-t)明显高于其他组,这与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系,但组别1、组别2、组别4丹参素剂量相同配伍不同,AUC(0-t)也有所不同。4.成功进行了 LDH活性测定,并以LDH为药效学指标,建立了 PK-PD结合模型:给药组的LDH活性显着性低于模型组的LDH活性,提示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给药能显着降低体内LDH活性,减小因脑缺血再灌注对细胞的损伤程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效应图得到药物效应的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其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采用DAS3.2.6软件处理,进行PK-PD模型拟合,经拟合,用Hill方程拟合取得很良好的相关系,模型方程为:E=Emax*Cγ/(ED50γ+Cγ)。结论1.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操作相对简单易行并可控制,模型制作成功率相对较高,可为后期进行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2.所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分析时长适宜,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MCAO大鼠丹参素与川芎嗪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3.观察C-T曲线和运用药动学软件数据分析得到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后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4.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成分的抗细胞损伤特性有关,PK-PD结合模型可用于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评价与预测,阐述丹参素与川芎嗪的配伍规律。

宋福晨[8](2015)在《高频超声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ABI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不同部位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研究其与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的相关性,并探讨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与ASO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15例ASO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ion, FMD),并测量踝臂指数、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股总动脉(Common femoral artery,CFA)的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重点研究不同检测部位的血管内皮功能之间及其与ABI是否有相关性,以ABI作分界值来确定不同部位血管内皮功能的最佳诊断界值(即cut-off值)。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将ASO患者分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两组,研究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①ASO组的ABI和FMD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CCA-IMT、CFA-IM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1)。②肱动脉、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的FMD与ABI均为正相关(P<0.01),其中ASO组的相关系数在0.459-0.513,对照组的相关系数在0.394-0.542。③以ABI值0.4作为分界值,得到肱动脉、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FMD的cut-off值分别为6.23%、5.25%和5.57%。④湿热证组ASO患者的FMD、ABI较血瘀证组下降,而其CCA-IMT、CFA-IMT较血瘀证组患者更厚(P<0.05,P<0.01)。⑤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对中医证型影响较大的三个指标:股总动脉IMT、股深动脉FMD和ABI,其OR值分别为13.525、0.569和0.003。结论:高频超声能够有效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ABI作分界值来确定不同部位血管内皮功能的cut-off值有一定的可行性;高频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可以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证据。

李鑫[9](2015)在《血瘀型脱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桃红四物汤调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一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意义目的:探讨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中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意义。资料与方法:血瘀型脱疽(ASO)患者15例,健康对照10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EGF、TGF-β1和IL-1β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以分析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O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1);VEGF、TGF-β1含量轻度升高,差异无显着性意义;ASO组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炎症反应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血瘀型脱疽(ASO)的发病密切相关。论文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联合高脂饮食饲喂与动脉内膜损伤法以制作大鼠的ASO模型,造模后8周用光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外周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法对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ASO模型大鼠的外周血液中检测的CEC数量明显增多,血清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NO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着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ASO大鼠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介导了ASO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调节内源性代谢物的平衡应是ASO的重要治疗靶点。论文三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桃红四物汤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桃红四物汤的调节作用。材料与方法:建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体系,制成血瘀型脱疽(ASO)血清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加入桃红四物汤低、中、高浓度大鼠含药血清,MTT法观察内皮细胞增殖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骨架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观察各组内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ET、NO和TGF-β1的含量。结果:血瘀型脱疽(ASO)血清组内皮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结构破坏明显,钙离子浓度升高,培养液中ET及TGF-β1含量明显升高,ET/NO比例失衡。与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共孵育后,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结构的损伤明显改善,TGF-β1水平下降,ET/NO比例趋于正常。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型脱疽(ASO)的主要机制为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分泌功能失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0](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bcl-2和HSP70基因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bcl-2和HSP70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相关性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技术路线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内容
        4.2 临床研究
    5 数据管理
        5.1 数据库的建立及录入
        5.2 数据统计
研究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1 两组性别分布
        1.2 两组年龄分布
        1.3 两组慢性病分布
    2.两组整体化验结果指标相关性研究
        2.1 25-羟维生素D整体分布
        2.2 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2.3 25-羟维生素 D 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关性
    3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相关性
        3.1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颈部血管彩超指标相关
        3.2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经颅彩色多普勒回归分析
    4 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与25-羟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
        4.1 CCH 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2 分析整体中医证候分布与 25-羟维生素 D 水平相关性
        4.3 分组比较CCH组25-羟维生素D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4.4 CCH组中医证候与25-羟维生素D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
        4.5 CCH组中医证候与颈动脉彩超差异分析
讨论
    1 25-羟维生素D水平分布特征
        1.1 2 5-羟维生素D基本分布状况
        1.2 2 5-羟维生素D水平与其他化验指标相关
    2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相关性研究
    3 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相关性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患者信息登记记录表
    附录2 :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调查量表
综述 慢性脑缺血与维生素 D 缺乏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与肾小管病变相关性及红景天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与DKD尿蛋白及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资料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红景天水提取物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纤维化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材料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实验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红景天苷减少高糖诱导的近端肾小管细胞凋亡
        1.研究背景及目的
        2.研究材料
        3.研究方法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DKD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科研课题

(3)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PTCA术后R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PTCA术后AS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AS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内质网应激-自噬信号通络的调控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文献检索
    1.2 诊断标准
    1.3 文献纳入标准
        1.3.1 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
        1.3.2 文献类型
        1.3.3 研究技术
        1.3.4 研究指标
    1.4 文献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文献资料提取与统计分析
    2.2 基因形式统一
    2.3 基因功能富集与信号通路分析
    2.4 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基本资料分析
    3.3 组学研究分析
    3.4 基因GO功能富集
        3.4.1 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分析结果
        3.4.2 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分析结果
        3.4.3 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分析结果
    3.5 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
4 讨论

(5)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SFI对 TAO的治疗作用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月桂酸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体征变化
        2.5 标本的采取
        2.6 股动脉病理切片
        2.7 凝血四项测定
        2.8 血流变指标测定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AO模型的建立以及给药期间大鼠情况的观察
        3.2 体重
        3.3 坏疽程度
        3.4 股动脉病理损伤情况
        3.5 SFI对 TAO大鼠凝血四项的影响
        3.6 SFI对 TAO大鼠血流变指标测的影响
    4 讨论
第二章 参附注射液通过影响TXA2/PGI2 平衡治疗TAO模型大鼠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作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样品的制备
        2.4 血浆TXB2、6-K-PGF1?的测定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7 蛋白印迹法检测SFI对 TAO大鼠蛋白表达的影响
        2.8 组织免疫组化
        2.9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SFI对 TAO大鼠血浆TXB2、6-K-PGF1含量的影响
        3.2 SFI对 TAO大鼠TXAS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PGIS表达的影响
        3.4 SFI对 TAO大鼠COX-1 表达的影响
        3.5 SFI对 TAO大鼠COX-2 表达的影响
        3.6 SFI对 TAO大鼠c PLA2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SFI经5-LO/LTB4 途径治疗TAO模型大鼠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大鼠血浆LTB4和LTC4 的测定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6 蛋白印迹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AO大鼠血浆LTB4和LTC4 的测定
        3.2 SFI对 TAO大鼠LTA4H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LTC4S表达的影响
        3.4 SFI对 TAO大鼠5-LO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第四章 SFI经 NOS/NO信号途径治疗TAO模型大鼠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与试剂
        1.3 仪器设备
        1.4 主要溶液与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的配置
        2.2 动物模型制作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Griess法检测大鼠血浆NO含量检测
        2.5 Q-PCR检测SFI对 TAO大鼠mRNA表达的影响
        2.6 蛋白印迹
        2.7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血浆NO含量的测定
        3.2 SFI对 TAO大鼠iNOS表达的影响
        3.3 SFI对 TAO大鼠eNOS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6)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气滞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1 气滞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
        2 气滞血瘀证与血液流变学改变
        3 气滞血瘀证与炎症
        4 气滞血瘀证与凝血-纤溶系统失衡
        5 气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6 气滞血瘀证与血脂异常
        7 气滞血瘀证与免疫功能紊乱
        8 气滞血瘀证与其它分子物质
        9 气滞血瘀证与基因组学
        10 气滞血瘀证与蛋白组学
        11 气滞血瘀证与转录组学
        12 气滞血瘀证与代谢组学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转录组学在证候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1 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
        2 证候生物标志物研究的转录组学技术
        3 通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研究证候生物标志物
        4 通过转录组调控网络分析研究证候生物标志物
        5 证候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方法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
        材料
        1 文献检索
        2 诊断标准
        3 文献纳入标准
        4 文献排除标准
        方法
        1 文献资料提取与统计分析
        2 基因形式统一与功能总结
        3 基因功能富集与信号通路分析
        4 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5 用于下一步验证的目标RNA筛选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基本资料分析
        3 组学研究分析
        4 基因功能总结
        5 基因GO功能富集
        6 基因KEGG信号通路分析
        7 miRNA-mRNA-protein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8 目标RNA筛选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气滞血瘀证RNA层面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
        材料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 诊断标准
        3 受试者纳入标准
        4 受试者排除标准
        5 检测指标
        方法
        1 临床信息采集
        2 标本收集
        3 实验试剂与仪器
        4 外周血白细胞总RNA提取
        5 qRT PCR验证RNA表达水平
        6 统计学方法
        7 医学伦理及注册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总RNA质量检测报告
        3 目标RNA扩增与溶解曲线
        4 目标RNA相对差异表达量
        5 目标RNA诊断效能分析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丹参与川芎配伍的中医药文献研究
    一、丹参
    二、川芎
    三、丹参与川芎配伍的理论研究基础
        (一) 丹参与川芎配伍的中医理论研究基础
        (二) 丹参与川芎有效成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四、目前国内有关的复方制剂
第二部分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动物分组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制备
        3. 神经行为学评分
        4. TTC染色
        5. 数据统计
    二、结果
        (一) 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二) 脑梗死情况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
        (二)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评价方法的选择
    四、小结
第三部分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方法建立
        2.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二、结果
        (一) HPLC法测定血浆样本中丹参素与川芎嗪含量的方法建立
        1. 方法专属性考察情况
        2. 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3. 方法回收率试验结果
        4. 精密度试验结果
        5. 稳定性试验结果
        (二)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2.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的药时曲线
        3. 不同配伍组川芎嗪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4.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
        5.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的药时曲线
        6. 不同配伍组丹参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血浆样本的预处理方法
        (二) 药动学研究方法的选定
        (三) HLPC色谱条件的选定
        (四) 非房室模型的数据分析
    四、小结
第四部分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效动力学及PK-PD模型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仪器与设备
        (二) 药品与试剂
        (三) 实验动物
        (四) 实验方法
        1. 脑缺血栓塞模型的制作
        2. 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设计
        3. 分组与给药
        4. 血浆样品的制备
        5. 大鼠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测定
        6.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川芎嗪与丹参素配伍的药效动力学研究
        1. 模型组与给药的LDH活性
        2. 浓度-时间-效应关系
        (二) 川芎嗪与丹参素配伍的PK-PD模型研究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药效学指标的选择
        (二) 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
    四、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川芎用药配伍规律及其有效成分川芎嗪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高频超声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ABI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一 高频超声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ABI相关性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纳入标准
        (四) 病例排除标准
        (五) 病例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观察指标
        (二) 检测方法
        (三) 统计方法
    三、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二) ABI及超声相关指标
临床研究二 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剔除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二) ABI及超声相关指标
        (三) 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指标的Logistic回归
讨论
    一、传统中医学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ASO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古代医家治疗ASO经验
        (三) 现代医家对ASO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 现代医家治疗ASO现状
        (五) 本研究对ASO辨证分型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学对ASO微观辨证的研究状况
        (一) 中医微观辨证的研究状况
        (二)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微观辨证的研究
    三、现代医学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
        (一) 病因及发病情况
        (二) 发病机制
    四、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五、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
        (一) 内皮功能障碍的循环生物标记物测定
        (二) 外周循环血管内皮细胞计数
        (三)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
    六、踝臂指数检测
    七、高频超声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ABI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IMT与ASO
        (三) FMD与ASO
        (四) 肱动脉FMD、股浅动脉FMD、股深动脉FMD相关性分析
        (五) ABI与FMD的相关性分析
        (六) 超声检测股浅动脉FMD、股深动脉FMD的优势
        (七) 以ABI作为分界值研究血管内皮功能的探讨
    八、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的结果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IMT与中医证型
        (三) FMD与中医证型
        (四) ABI、BMI与中医证型
        (五) 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九、结论
    十、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9)血瘀型脱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桃红四物汤调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代谢物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前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论文三 血瘀型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桃红四物汤的调节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bcl-2和HSP70基因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脑缺血相关性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D]. 任佳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证与肾小管病变相关性及红景天干预作用研究[D]. 郭丛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3]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D]. 于克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4]基于文献的气滞血瘀证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研究[J]. 何浩强,陈光,高嘉良,胡坤,刘超,王阶.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04)
  • [5]参附注射液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苏湾英. 南昌大学, 2018(05)
  • [6]气滞血瘀证RNA差异表达谱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研究[D]. 何浩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丹参素与川芎嗪配伍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D]. 来丽丽.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5)
  • [8]高频超声评价ASO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ABI及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宋福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 [9]血瘀型脱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变化及桃红四物汤调节作用的研究[D]. 李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5(06)
  • [10]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标签:;  ;  ;  ;  ;  

bcl-2和HSP70基因在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瘀证患者中的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