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地方财政资源建设的政策选择

新形势下地方财政资源建设的政策选择

一、关于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政策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吴昱瑾[1](2021)在《新发展阶段下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贸易逆转的高压态势,中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十四五”规划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借改革创新的春风,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成,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愿景落实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税源作为经济的产物,在经济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发展背景下必将发展壮大,而税源管理是对税源进行管理,它在调节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受经济环境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社会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市场主体活力不高、经济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等现象尤为突出,加之减税降费政策的继续施行和一系列阶段性税收减免政策的新出台,导致各地税务机关组织收入任务的压力和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做好新发展阶段下税源管理这篇文章,一方面可以通过经济新理念来引导税源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税收方面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本篇论文选取云南会泽县为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该县的经济与税源进行分税种、产业、行业、经济类型以及总量比较分析,再通过计算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系数以及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揭示该县税源与经济的动态发展状况,结合会泽县税源管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找出新发展阶段下税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从税收政策、经济政策、税收征管以及当前形势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同时汲取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而从优惠政策落实、创新纳税服务、畅通合作渠道、优化监管模式等多个角度为提升税源管理质效提出对策建议。

俞元鹉[2](2021)在《疫情冲击下我国财源建设对策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财政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本文立足我国财源现状,努力探索有效推动新形势下财源建设的路径方法,研究提出做大做强经济财政蛋糕、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建议。

刘丹[3](2020)在《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组织,直接面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不仅提供基层公共服务,也组织基层社会治理,更是我国各项政策的最终执行者。因此,乡镇政府在我国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各省市纷纷推进以撤乡并镇为代表的乡镇区划调整,这不仅是为了优化区域发展空间,整合公共资源,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应有的题中之义。在撤乡并镇的时代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状况不仅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此情况下,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克服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撤乡并镇以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成果,随后从行政区划调整理论、政府职能转变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治理理论出发,以我国撤乡并镇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为背景,论述了撤乡并镇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效,同时探讨了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较为深入地剖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包括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束缚、乡镇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行政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等。最后提出撤乡并镇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即树立服务型乡镇政府理念、构建和谐型行政生态环境、完善乡镇政府财政体制、建立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优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等。该论文有参考文献64篇。

边婷婷[4](2020)在《“后营改增”时期我国地方税体系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财源建设视角》文中指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税种按照中央、地方和共享进行划分,明确了税种管理的不同层级,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个政府的积极性。但是,我国现行的地方税体系依旧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在2016年全面“营改增”以后,地方收入锐减,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矛盾更为突出,将阻碍地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实际,激发地方政府发展的积极性,改革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税体系成为必要,建立健全更为规范高效的地方税体系步伐必须加快。本文从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地方税入手,从地方财源建设角度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地方税体系完善问题。首先在查询分析权威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财力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收支不平衡、“营改增”影响了地方税体系发展等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对目前国内外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归纳,为本文奠定研究基础。还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财政分权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这两个经典理论为地方税完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阐述了地方财源建设和地方税体系完善的关系,说明地方税完善对地方财源建设的必要性;然后运用比较分析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指出我国在“营改增”前后地方税方面的巨大变化和主体税种消失、地方税组织收入不足、税权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再汲取单一制国家地方税建设中财权和事权划分明确、地方拥有一定立法权限、地方主体税种凸显和征管机制信息化程度高的经验;最后在之前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税体系完善提出完善地方税法制保障、确立主体税种、优化征管手段、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

王丹[5](2019)在《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财源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和基础,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和扶持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财政收入更是衡量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的能力,财源建设作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基础和前提,始终是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鹤壁市始终坚持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经济和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财源培植,增强财政实力,全市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但在资源城市转型、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环境治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等叠加因素影响下,鹤壁市也面临一些比较尖锐的矛盾和比较突出的困难,需要亟待解决。同时,与省内外先进地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加强财源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坚持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社会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在财政系统工作的实践积累,通过对财源建设相关理论的收集学习,对鹤壁市财源建设目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全方面、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引申出当前鹤壁市财源建设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立足鹤壁市情,从构建鹤壁市财源建设发展未来三年发展整体框架,提出财政政策建议,为鹤壁市财源建设可持续增长提供参考。

宋宇宁[6](2019)在《日本法治化进程中的地方自治研究》文中认为近代化的地方自治制度对于日本而言,虽然是一项自普鲁士移植而来的“舶来品”,但却在近现代日本的法治化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法治化与地方自治的相互关系来看,两者可谓“同呼吸、共命运”。当日本法治建设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时,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也能够得以顺利运行,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当日本的法治建设处于倒退甚至彻底毁灭的状态下,那么其地方自治制度也伴随着法治化的挫折而形同虚设。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进入“法西斯主义”的历史事件也恰好印证了这个事实。反过来,地方自治制度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也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地方自治制度中所包含的“权力制衡”、“权利保障”、“依法行政”等理念,契合了“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为积极促进法治建设大有裨益。从更为宏观的层面看,这也更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近现代以来日本法治化何以建成。在日本法治化进程的各个时期,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地方自治制度与法治化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在近代史上日本面临第一次重大转型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法治建设为地方自治制度的最终建立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主要体现在:明治政府在政治改革中采取了“废藩置县”的措施,将权力收归中央,建立了近代化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使得新政府的改革意志得以推行,从而打破原有的“幕藩”体制,建立起近代化的地方自治制度;其次,“明治维新”还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步近代化的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仿照普鲁士建立了近代化的“宪制”体制。这对于日本地方自治的建立至关重要;此外,明治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立法规范为地方自治的设立奠定了法律基础,使得地方自治在法治框架下得以真正建立。从这一时期日本的地方自治的发展而言,在法治化的框架下也取得了杰出的成果。其中最为典型的在于《町村制市制》及《府县制郡制》两部地方自治法典的颁布实施。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展现在了世人眼前,成为了法治化的重要成果。从两部自治法典的主要内容来看,从机构设置到地方住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对相关权力的监督及司法救济,堪称地方自治领域的“小宪法”。明治时期在地方自治上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建立了一项全新的制度,而是为法治建设增添了更大的成果。从明治时期地方自治与法治化的互动来看,双方呈现出良性发展的趋势。地方自治制度在推进“权力制约”、培养“法治公民”以及促进“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治时期日本法治化的推进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探究“明治维新”使日本成功走上法治化的原因,地方自治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被学界广泛称赞的“大正民主”时期,地方自治与法治化之间依然有着无法割裂的纽带。从地方自治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日本法治化的进展,“大正民主”时代的“政党政治”不失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法治化所取得的一大历史性成果。对于地方自治而言,由于与法治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大正时代的“政党政治”也对当时的地方自治的新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对于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视使得各个地方自治在居民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上有了更多的扩充;普选制的建立也对明治时期以财产决定选民资格的地方选举制度产生了革新等。大正时期“政党政治”的兴起为这一时期日本地方自治的诸多新变化奠定了改革的制度基础,使得日本地方自治在民主政治的洗礼下迈向了新的篇章。而“大正民主”时期的地方自治制度也在法治化的高速发展之下涌现出了更多的成果:首先,在“宪制”体制稳固的基础之下关于“地方分权”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改革浪潮。以安井英二为代表的新内务官僚们提出了诸多的改革主张;其次,在地方自治的重要法律规范中,市町村制度迎来了重要的修订。在有关公民权利的扩张上取得了相比明治更大的进步;此外,町村自治的强化以及地方自治体在“公营事业”上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亮点。前者进一步迎合“地方分权”改革的需要,而后者则在保障地方住民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上取得了进步。从这一时期地方自治与法治化之间的互动来看,大正时期的地方自治由于在“地方分权”改革上的浪潮使得在法治建设上有了更大的动力;此外,无论是町村自治的强化还是地方自治体通过自主经营“公营事业”取得经济上的自主性,都使得地方自治体相对中央政府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利,为“分权制衡”奠定了重要基础。当然,近代史上日本的法治化进程绝非一帆风顺,它也遭遇过惨痛的历史教训。而地方自治与法治化天然的紧密联系也使自身深受其害。在全面进入“法西斯化”的30至40年代,日本的法治建设遭遇全面破坏,公民权利荡然无存。国家的所有制度建设都围绕“军国主义”扩张而展开。作为法治建设的成果之一,这一时期日本的地方自治也形同虚设,完全沦为了侵略扩张的工具。由此可见,法治化与地方自治之间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失去了法治的基础,地方自治不复存在。而当地方自治无法发挥作用时,法治建设也会失去向前的推动力。“二战”结束后,伴随着“军国主义”势力被肃清、日本法治走向重建,其地方自治制度也重新开始焕发活力。从有利于建设地方自治的角度看,日本战后的法治建设在“宪制”的重塑以及地方自治立法上为地方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战后的日本地方自治制度中,我们也看到了其在法治化框架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不断贯穿战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包括战后重建期、高速增长期、泡沫时期、低迷时期直至21世纪后的今天。战后日本在地方自治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新成果也继续推动着战后日本的法治化进程,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战后日本法治化又何以成功?作为学界始终长久不衰的经典话题,或许地方自治的建立和发展也能够为此提供更有说服力的答案。以法治化进程为视角来研究地方自治,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首先,从法治化与地方自治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看,法治化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的诸多成果中必然包含地方自治。而对于地方自治制度而言,它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两者的羁绊始终不可分割;其次,地方自治也是法治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它是促进法治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此外,对于日本而言,地方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外来文明,在日本的成功使得其具有十足的“日本特色”,无论与日本近代化最初的“老师”德国相比存在着差异,而且与以联邦制为代表的美国更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德国与美国对于日本从战前到战后的地方自治发展影响最为深远。日本也大量借鉴了德国和美国的经验;最后但也是最为重要的在于:研究外国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日本与中国同为法治后发国家,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吸收、避免始终是研究日本地方自治时永远需要思考的课题。

宋思佳[7](2019)在《昆明市五华区地方财源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幅回落且预算刚性支出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同时,减税降费成为趋势,大力培植财源,开源节流,保障地方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增强地方财政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发挥财政国家治理的支柱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分税种、按产业,厘清昆明市五华区的基本财政收入情况、增长变动趋势、支柱产业状况和发展潜力等,揭示其变化趋势、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与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财源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五华区进一步增强政府财政能力提供理论支撑。具体内容包括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综述,财源建设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二章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财源建设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收支平衡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三章通过历年数据论述五华区财政收支的基本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结构,介绍五华区财源建设现状及优劣势。第四章通过梳理总结五华区目前财源建设困境及分析形成困境的原因。第五章论述五华区在财源建设方面的可以突破的地方,分别从税收及非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六章综合前几章的分析论述,提出五华区财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在财源建设思路方面,一是要统筹现实财源和后续财源,二是要统筹直接财源和间接财源;在具体对策方面,总共提出了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建议,希冀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五华区财源建设,实现财政发展可持续,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田雪雪[8](2019)在《当前的缅北冲突与中缅边界管控研究》文中认为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亚太地区,缅甸因其特殊的地缘区位而成为大国地缘政治战略的交汇区。缅甸对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不仅是中国走向印度洋的陆上通道,更关系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等在缅甸不断推进,与此同时,中缅高速公路、中缅铁路和中缅油气管道等大型项目都需经过缅北地区。缅北动荡的局势成为阻碍这些项目顺利推进的主要因素,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域外大国势力介入缅北局势,缅甸国内局势更加复杂难控,进而致使缅北冲突不断激化升级。目前,缅北冲突发生了重大逆转,由2015年2月之前的缅甸政府军主动进攻缅北各民族武装组织转变成现阶段的“缅北联军”主动突袭政府军,缅北冲突也由之前的“一对一”转变成“一对二”、“一对多”。多支缅北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与缅甸政府实现和谈并签订停火协议,仍有数十支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组织选择边打边谈以保障自己的权益。文章主要运用实地调研法、事件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分析缅北冲突的原因,进一步提出缅北冲突对中缅双边关系、跨境贸易、边境安全以及边界管控带来新的挑战,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边界管控措施,为国家和边境地方政府做好边界管控提供借鉴意义。文章最终得出结论:缅北冲突暂时不会对中缅边境地区带来较大的安全影响。随着冲突的加剧,毒品、走私、跨境犯罪、恐怖袭击等问题将是中缅边境安全的潜在影响因素。怎样做好边界管控,预防边境地区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维护中国西南边疆安全与领土完整则是文章的研究重点。

吴睿[9](2019)在《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财税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核心,关键在于处理好央地财税关系。央地财税关系的本质是财政管理权限的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处理。集权和分权关系的处理是与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我国经济体制运行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计划向市场过渡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不同经济体制下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属于“全能型”政府;计划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过程中政府在很多领域中逐步退出,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由“全能型”政府转变为“赶超型”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政府进一步退出,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由“赶超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政府。央地财税关系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纵观我国央地财税关系改革的路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收统支”模式,二是过渡经济时期的“分灶吃饭”模式,三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税制模式。其中,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基本确立了中国现代财税体制的框架和雏形。在分类别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基础上,地方政府逐步成为拥有相对独立财政权利的行政主体。探寻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起点和渊源,其设计初衷的指向是有偏向性的,即更多的考量是如何应对当时两个迫在眉睫的难题:即“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降低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降低”。分税制改革的成效是立竿见影的,快速扭转了中央政府在财政话语权上的弱势局面,极大地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但是分税制改革毕竟是中国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一个初步探索,还存在着颇多不完善之处,其中最为人们所诟病的就是分税制改革所造成的央地财税关系的异化,典型表现为央地财权与事权的非对称性。央地财税关系异化有多方面的经济表象,如政府失灵、畸形的土地财政、过低的财政透明度、市场分割、地区财政区域分化现象明显等,央地财税关系异化严重抑制了中国经济效能的进一步提升。此外,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应该更多地从“有为政府”转向“有效市场”,而有效市场的必要条件是“有限政府”,捋顺央地财政关系是构建“有限政府”的必备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有限政府背景下如何优化央地财税关系。本研究在对政府职能与央地财税关系进行历史检视的基础上,首先对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经济表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博弈论分析方法对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博弈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其次对央地财税关系调整进行了效率检验,分别对中央适度下放财权和上收事权进行了效率检验,从而实证了央地财税关系调整的必要性;再次,对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财政分权和地方财源构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源建设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探究了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的路径。最终形成以下主要结论:1.目前我国央地财税关系呈现出异化状态。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经济表象有:政府失灵、地方财政的不可持续性、“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出、地区财政区域分化现象明显、财政透明度低等方面。央地财政关呈异化的直接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财权划分与支出责任不匹配。由于财权上移,事权下移,政府职能不明晰导致地方财力困难,难以满足地方财政支出的需求,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跑部钱进”、“土地财政”、地方债务问题等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扭曲现象。2.央地财税关系异化本质上是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结果。本研究基于博弈论分析发现,中央和地方政府行动的次序不同,得到的均衡结果也就不同,而地方政府总会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行动策略,但如果达不到这种策略,地方政府则会通过懈怠的方式迫使中央政府作出相应的权益让步。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被赋予了更大的经济主体责任,但却呈现出严重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基于自利动机的发行城投债、税收竞争等一系列财政关系异化的现象。3.中央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对提高我国经济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系统GMM方法定量分析了中央政府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上收事权的程度每增强1%,经济效率会提升0.556%,而中央下放财权的程度每增强1%,经济效率会提升0.336%。由此验证了中央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对提高我国经济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财税改革的下一步在于中央政府应基于“财力、财权与事权相配”的原则上适度上收事权,同时也下放一定的财权给地方政府以重新匹配央地间财权与事权。4.“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源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财源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财政分权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化建设。地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建设又有利于地方财源建设,这些都为进一步优化央地财税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分析还发现,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进一步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能为将来央地财税关系优化提供更多的空间。这个发现为央地财税关系优化明确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就是更加重视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李楠楠[10](2019)在《论地方财源建设的困局破解与法治保障》文中研究指明地方财源建设的程度决定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然而,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源不断受到侵蚀。目前,地方政府已经面临财政困局,具体表现诸如,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过多,地方政府财权缺失,财力紧张,地方税体系不完善,地方主体税种缺乏等。囿于此种财政困局,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严重下降,地方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于是,在无法依靠制度内的方式获得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只能借助于制度外的渠道开始了寻找"替代财源"的潜在对抗,也由此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比如非税收入规模膨胀、地方政府债务高企以及"土地财政"依赖等。地方财源缺失的背后,我们应当进行深刻反思。其中,"共享型分税制"对地方财源缺失造成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亟待改进与完善。应当明确,在行政主导分税制的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化解我国地方财政困局的正解,应是寻找地方财源建设的法治保障。

二、关于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政策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新发展阶段下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二)国内研究动态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目标、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思路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新发展阶段
        二、税源
        三、税源管理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三、税源管理环境分析
第二章 云南省会泽县经济与税源基本概况及税源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云南省会泽县经济与税源基本概况
        一、云南省会泽县经济基本概况
        二、云南省会泽县税源基本概况分析
        三、云南省会泽县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贡献情况
    第二节 云南省会泽县经济与税源的对比分析
        一、税源规模与经济总量的关系
        二、税源增减变化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关系
        三、税收与经济预测情况
    第三节 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实行“属地+重点”税源管理模式
        二、“保姆式”税源管理现象仍然凸显
        三、成立专业化团队管理重点税源
        四、全方位做好税源经济监控分析
第三章 新发展阶段下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发展阶段下税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与税收发展不协调
        二、减税措施导致税收任务艰巨
        三、重点税源发展潜力较小
        四、地方税源可塑性较低
    第二节 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
        二、征管信息数据存在“壁垒”
        三、纳税主体税收遵从意识薄弱
        四、税源与税收背离现象严重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税收政策的变化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三、当前经济形势对税源的限制
        四、税源征管模式的影响
第四章 国内外税源管理的做法及经验启示
    第一节 国外的具体做法及启示
        一、推行税源分类管理模式
        二、建立税源分析预测体系
        三、构建协税治税综合管理机制
    第二节 国内其他地区的具体做法及启示
        一、狠抓项目挖掘税源促发展
        二、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三、协税护税确保税源稳增长
第五章 新发展阶段云南省会泽县完善税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创新优化纳税服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一、加强政策引导助转型
        二、带动金融普惠促发展
        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节 畅通合作沟通渠道,做好税源规划建设
        一、鼓励技术革新,做强做优主体税源
        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稳固重点税源
        三、完善财税互动机制,提高税收预测分析水平
    第三节 强化税收政策引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一、创新税收政策宣传方式,“一企一策”促发展
        二、以税收优惠带动招商引资,提高税源管理绩效
        三、发挥税收政策扶持作用,助力脱贫产业做强做优
        四、发挥区域优势,推动税源结构升级
    第四节 优化税源监管模式,提高税源掌控水平
        一、提高税源征管人员素质
        二、运用大数据平台,有效提高税源管理质量
        三、运用绩效管理,强化税源监控能力
        四、多部门联合,完善综合治税机制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疫情冲击下我国财源建设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冠疫情冲击下我国的财源现状
三、现阶段我国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产业链面临重大冲击,产业税收贡献率下降
    (二)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面临挑战,税收收入增长乏力
    (三)部分地区和基层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财政困难问题突出
    (四)地方收入增长出现两个反差,收入质量有待提升
四、推进后疫情时代财源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重塑产业链框架,提升产业财税贡献率
    (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夯实财政收入基础
    (三)立足区域优势,培育地方特色财源
    (四)加强财源建设基础工作,逐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3)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2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撤乡并镇的改革与发展进程
    3.2 撤乡并镇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3.3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效
    3.4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4 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
    4.2 压力型行政生态环境的束缚
    4.3 乡镇政府财政能力的制约
    4.4 行政监督体系不完善
    4.5 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
5 撤乡并镇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建议
    5.1 树立服务型乡镇政府理念
    5.2 构建和谐型行政生态环境
    5.3 完善乡镇政府财政体制
    5.4 建立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5.5 优化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5.6 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职能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后营改增”时期我国地方税体系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财源建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地方财源建设视角下地方税体系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地方税
        2.1.2 地方税体系
        2.1.3 地方财源建设
    2.2 地方税体系相关理论基础
        2.2.1 财政分权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3 地方财源建设与地方税体系完善的关系
        2.3.1 地方财源建设是地方税体系完善的基础
        2.3.2 地方税体系完善是地方财源建设的关键
第3章 地方财源建设视角下地方税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3.1 地方财源与地方税体系的现状
        3.1.1 地方财力规模和结构情况
        3.1.2 地方税收入规模及结构情况
        3.1.3 地方税权划分
    3.2 地方财源建设视角下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 地方税收收入难以满足地方财政支出需求
        3.2.2 地方税税权配置不合理
        3.2.3 地方主体税种缺失打破了地方税系统性
第4章 地方税体系完善的国际经验借鉴
    4.1 单一制国家地方税体系
        4.1.1 法国的地方税体系
        4.1.2 英国的地方税体系
        4.1.3 日本的地方税体系
    4.2 地方税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
        4.2.1 明确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
        4.2.2 地方拥有一定立法权限
        4.2.3 地方税体系中主体税种地位凸显
        4.2.4 征管体制设计从本国实际出发
第5章 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议
    5.1 完善地方税法制保障
        5.1.1 推进各级政府事权法律化
        5.1.2 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征收管理权
    5.2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选择
        5.2.1 地方主体税种可选性分析
        5.2.2 地方税主体税种的设想
    5.3 完善其他税种改革
        5.3.1 推动消费税改革
        5.3.2 推动资源税改革
    5.4 优化其他相关配套管理措施
        5.4.1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5.4.2 进一步推动地方产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新时期财源建设的重大意义
    二、国内外财源建设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财源和财源建设理论研究
    一、财源的涵义与形式
    二、财源建设的涵义与特征
        (一)财源建设的涵义和方式
        (二)财源建设的特征
    三、财源建设方面的理论支撑
        (一)从研究方向上看
        (二)从历史维度上看
        (三)从宏观战略上看
        (四)从产业结构上看
第三章 鹤壁市财源建设基本情况
    一、鹤壁市概况
    二、鹤壁市培养财源举措
        (一)大力扶持重点财源
        (二)发展培育特色财源
        (三)巩固壮大主体财源
        (四)加快功能区经济发展
        (五)强化财政收入征管
    三、鹤壁市财源建设取得成效
第四章 鹤壁市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收入规模小
        (一)过度依赖传统产业
        (二)县域财源实力偏弱
    二、支柱产业税收增速放缓
        (一)投资增速逐年回落
        (二)财政收入质量不高
        (三)缺乏高效支柱财源
    三、财政收支矛盾尖锐
        (一)财政“三保”压力巨大
        (二)市本级可统筹财力较小
第五章 造成鹤壁市财源建设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现实因素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产业链条不健全
    四、县区发展不均衡
    五、思想解放不彻底
    六、相关部门配合不力
第六章 鹤壁市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培育壮大财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转型力度,摆脱传统路径
        (二)强化政策导向,培育新兴财源
        (三)加强精细管理,提高财源质量
        (四)狠抓综合治税,促进财政增收
        (五)营造良好环境,发展县域经济
        (六)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内生动力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6)日本法治化进程中的地方自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选题的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第一章 明治时期日本法治化与地方自治的成长
    第一节 明治时期日本地方自治中的法治化发展
        一、建立地方自治的政治改革
        二、建立地方自治的的“宪制”体制
        三、建立地方自治的其他立法成果
    第二节 明治时期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框架下的展开
        一、町村制市制在法治化背景下的形成
        二、府县制郡制在法治化背景下的形成
    第三节 明治时期地方自治与法治化的互动
        一、地方自治推进权力制约
        二、地方自治培养“法治公民”
        三、地方自治促进依法行政
第二章 二战结束前日本法治化与地方自治的变迁
    第一节 二战结束前日本地方自治中的法治化发展
        一、大正时期推动地方自治新变化的法治化发展
        二、昭和前期至“二战”结束前地方自治中的法治化挫折
    第二节 二战结束前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框架下的展开
        一、大正时期地方自治的新变化
        二、“二战”结束前日本地方自治的新发展
    第三节 大正时期日本地方自治与法治化的良性互动
        一、地方分权对日本法治发展的推动
        二、农村自治对日本法治发展的推动
        三、经济自治对日本法治发展的推动
    第四节 昭和初期日本地方自治与法治化之间的消极互动
        一、地方自治对法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二、地方自治在战争下荡然无存
第三章 二战后日本法治化与地方自治的发展
    第一节 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重建的法治基础
        一、日本“宪制”的重建
        二、日本“地方自治”法制的回归
    第二节 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发展之下的新成果
        一、战后重建期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中的成果
        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中的成果
        三、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中的成果
        四、低迷时期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中的成果
        五、21世纪至今日本地方自治在法治化中的成果
    第四节 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与法治化之间的互动
        一、地方自治中的“权力制衡”对战后日本法治的推进
        二、地方自治中的“居民自治”对战后日本法治的推进
        三、法治化是地方自治的保障
        四、法治化对地方自治的促进是“民主主义”的体现
第四章 结语
    一、日本法治化框架下实行地方自治的必然性
    二、从法治化角度研究地方自治的必要性
    三、地方自治是法治化的具体体现
    四、地方自治推动法治进步
    五、日本地方自治的特色
    六、日本法治化进程中的地方自治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昆明市五华区地方财源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困难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困难
        (四)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财源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财政分权理论
    第二节 公共产品理论
    第三节 财政收支平衡理论
第三章 五华区财源建设现状分析
    第一节 财源建设定义
    第二节 五华区财政收入情况
        一、五华区财政收入及增长情况
        二、五华区收入结构分析
    第三节 五华区财源建设政策措施
    第四节 五华区财政支出情况
        一、五华区财政支出及增长情况
        二、五华区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第五节 五华区财源建设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第四章 五华区财源建设困境及成因
    第一节 财源建设困境
        一、财政增收难度增大
        二、后续财源严重不足
        三、财政收入转化率低
        四、产业发展缓慢
        五、孵化企业难留存
    第二节 困境成因
        一、政策性减收因素
        二、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后续产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清
        三、上解支出压力大,可用财力不足
        四、外溢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
        五、促发展投入有限
        六、财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
第五章 五华区财源建设可突破方面
    一、减税降费带来的突破契机
    二、费改税后续征管存在增长空间
    三、国有资产运营效率提升空间较大
    四、园区资源整合存在空间
第六章 五华区加强财源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第一节 五华区加强财源建设的思路
        一、要统筹现实财源和后续财源建设
        二、要统筹直接财源和间接财源建设
    第二节 五华区财源建设基本原则
    第三节 五华区财源建设总体目标
    第四节 五华区加强财源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整合
        二、加强园区经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三、以新兴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努力培植新财源
        四、硬化支出预算执行管理
        五、稳步落实收入管理
        六、开源着力巩固重点税源,积极培育新增税源
        七、加大土地收储、供应力度,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八、对未来税源的不确定性作预期评价,密切关注国家治理中不断出现的动态变化
        九、建立长效机制,构筑财源建设的良好环境
        十、创新财源配置方式
        十一、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拓宽财源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当前的缅北冲突与中缅边界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缅北冲突导致中缅边境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
        1.1.2 缅北冲突下加强边境管控的需要
        1.1.3 加强边界管控是协调边境安全与中缅跨境贸易的需要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边境安全的国内外研究
        1.3.2 边界与边界管控的研究
        1.3.3 缅北冲突的国内外研究
        1.3.4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之处
        1.5.1 技术路线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当前缅北冲突的分析
    2.1 缅北冲突的发展脉络
        2.1.1 缅北民族矛盾激化与民族地方武装初步发展阶段(1948-1988)
        2.1.2 缅北民族冲突的和谈与停火阶段(1989-2008)
        2.1.3 缅北少数民族武装冲突与复燃阶段(2009-2015)
        2.1.4 缅北局势发生转变(2015 年至今)
    2.2 当前缅北冲突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英国殖民时期“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
        2.2.2 缅甸独立以来实施不平等的民族政策
        2.2.3 缅甸政府与缅北少数民族争夺中缅跨境贸易权
        2.2.4 中国在缅北投资成为缅政府与民地武利益分歧点
        2.2.5 缅政府与缅北民地武的利益分歧
        2.2.6 缅北少数民族武装是阻碍缅北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
    2.3 缅北冲突的走向
        2.3.1 短时期内“边打边谈”
        2.3.2 战争局势趋于缓和并最终达成民族和解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缅北冲突下的边境安全与中缅跨境贸易合作
    3.1 中缅边境实地调研问卷分析
        3.1.1 果敢冲突与中缅边境安全问卷分析
        3.1.2 克钦邦战事与边境安全调研问卷分析
    3.2 缅北冲突下的中缅边境安全与跨境贸易
        3.2.1 边境地区潜在的非传统安全影响因素增多
        3.2.2 中缅边境传统安全危险系数增加
        3.2.3 缅北冲突制约中缅跨境经济贸易合作的发展
    3.3 当前缅北冲突对边境安全与边界管控的潜在影响分析
        3.3.1 缅北冲突给中国边境带来潜在的安全威胁
        3.3.2 缅北冲突增加未来边界管控工作的难度
        3.3.3 缅北冲突关系着中缅双边关系与跨境贸易合作走向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前缅北冲突下的边界管控
    4.1 当前的中缅边界管控
        4.1.1 中方的边界管控
        4.1.2 缅方的边界管控
    4.2 缅北冲突给中缅边界管控带来新的挑战
        4.2.1 入境难民管理难度提高
        4.2.2 缅北民族地方武装入境
        4.2.3 跨境务工与跨境婚姻增加
        4.2.4 非法走私与毒品犯罪管控难度大
        4.2.5 中缅跨境贸易与边境安全不能兼顾
        4.2.6 中缅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管理问题
        4.2.7 缅北冲突导致之前的边界管控举措失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缅北冲突下边界管控的应对策略
    5.1 缅北冲突下中缅边界管控应考虑的因素
        5.1.1 边界管控力度
        5.1.2 缅甸中央政府以及缅北民地武关系的尺度
        5.1.3 中国在缅投资建设项目风险的规避
        5.1.4 保障战略通道与能源战略顺利实施
    5.2 中缅边界管控的具体举措
        5.2.1 建立跨境难民大数据库
        5.2.2 构建跨境社会网络管理系统
        5.2.3 兼顾跨境贸易与边境安全
        5.2.4 构建中缅边界“智慧管控”体系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1.1 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
        6.1.2 缅北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创造性介入”
        6.1.3 缅北冲突是中缅边境安全与跨境贸易的障碍
        6.1.4 构建中缅“智慧边界”势在必行
    6.2 讨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全能政府
        1.2.2 有限政府
        1.2.3 财政分权
    1.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2.理论概述与文献述评
    2.1 理论概述
        2.1.1 有限政府理论
        2.1.2 财政分权理论
    2.2 文献研究述评
        2.2.1 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研究述评
        2.2.2 政府财权、财力与事权匹配研究述评
3.政府职能与央地财税关系的历史检视
    3.1 全能型政府与央地财税关系
    3.2 赶超型政府与央地财税关系
    3.3 有限政府与央地财税关系
    3.4 本章小结
4.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分析
    4.1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合理化的标准
        4.1.1 我国央地财税关系合理标准的历史演进
        4.1.2 新时代央地财税关系合理化的标准
    4.2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表现及原因
        4.2.1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经济表象
        4.2.2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原因
    4.3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博弈分析
    4.4 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效率损失分析
        4.4.1 效率测度方法
        4.4.2 指标设定与数据来源
        4.4.3 央地财税关系异化的效率损失分析
    4.5 本章小结
5.央地财税关系调整的效率检验
    5.1 中央适度上收事权的效率检验
        5.1.1 中央适度上收事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1.2 中央适度上收事权的范围与程度
        5.1.3 中央适度上收事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2 中央适度下放财权的效率检验
        5.2.1 中央适度下放财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5.2.2 中央适度下放财权的范围与程度
        5.2.3 中央适度下放财权对经济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政府职能转变与地方财源建设
    6.1 理论分析
    6.2 理论模型构建
        6.2.1 居民最优化问题
        6.2.2 企业最优化问题
        6.2.3 政府最优化问题
    6.3 计量模型构建
        6.3.1 影响因素、变量设置及数据说明
        6.3.2 计量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与稳健性检验
        6.4.1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2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7.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的优化路径
    7.1 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的原则
        7.1.1 坚持完善分税制的原则
        7.1.2 坚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
        7.1.3 坚持财力划分与支出责任匹配的原则
        7.1.4 坚持地区间财力均衡配置的原则
        7.1.5 坚持地方财源建设为重要抓手原则
    7.2 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的具体路径
        7.2.1 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划分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
        7.2.2 合理分配财力,完善政府间收入分配体系
        7.2.3 规范转移支付,均衡区域分配
        7.2.4 建设地方财源,完善地方财政收入体系
    7.3 本章小结
中外文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取得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论地方财源建设的困局破解与法治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局:地方财源的现实侵蚀
    (一) 地方政府事权过多;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
    (二) 地方政府财权缺失;地方财政自主权薄弱
    (三) 地方政府财力紧张;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四) 地方主体税种缺乏;对共享税依存度较高
三、地方政府的“破局之道”:财源缺失下地方的潜在对抗
    (一) 非税收入规模膨胀
    (二) 地方政府债务高企
    (三) “土地财政”依赖
四、地方财政困局的反思:地方财源缺失与“共享型分税制”
    (一) “共享型分税制”的形成与对地方财源的影响
    (二) “共享型分税制”的改进与完善
五、地方财政困局之正解:地方财源建设的法治保障
    (一) 科学界定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事权划分法律体系
    (二) 赋予地方一定税收立法权;保障地方财政自主权
    (三) 缩小地方政府间财力差距;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四) 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建立与完善地方税体系
六、结语

四、关于新形势下地方财源建设的政策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发展阶段下云南省会泽县税源管理研究[D]. 吴昱瑾.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疫情冲击下我国财源建设对策思考[J]. 俞元鹉. 地方财政研究, 2021(02)
  • [3]撤乡并镇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 刘丹.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后营改增”时期我国地方税体系完善研究 ——基于地方财源建设视角[D]. 边婷婷.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6)
  • [5]鹤壁市财源建设问题研究[D]. 王丹. 河南大学, 2019(02)
  • [6]日本法治化进程中的地方自治研究[D]. 宋宇宁.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7]昆明市五华区地方财源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D]. 宋思佳.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 [8]当前的缅北冲突与中缅边界管控研究[D]. 田雪雪.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有限政府背景下央地财税关系优化研究[D]. 吴睿. 武汉大学, 2019(06)
  • [10]论地方财源建设的困局破解与法治保障[J]. 李楠楠. 当代经济管理, 2019(01)

标签:;  ;  ;  ;  ;  

新形势下地方财政资源建设的政策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