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暖牙胶垂直挤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欣[1](2021)在《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使用三维有限元法,基于CBCT扫描图像构建采用不同根管预备方式进行根管治疗后的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模型,模拟口腔中的咬合运动,分析牙体组织、牙周组织以及隐裂纹部分的应力,为牙隐裂的病因研究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1)从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影像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中筛选出符合我国标准上颌第二前磨牙牙体测量统计数据的影像资料,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软件中,根据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各部分不同密度的灰度阈值划分边界,建立牙齿和牙槽骨的三角面片模型,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中进行表面优化,构建牙周膜模型,并通过布尔运算得出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周膜、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实体三维模型,以IGS格式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拓扑优化和网格划分,在Abqus软件中设定材料参数和属性,在分别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各200N的条件下对牙体和牙周组织进行应力分析。(2)在面的应力集中区构建三种不同长度和深度的隐裂纹,设计裂纹前沿,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分析牙体、牙周组织及裂纹部分的应力。(3)收集15颗因正畸拔除的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通过开髓、根管探查筛选“1-1”型单根管牙齿,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进行常规K锉、Pro Taper、TF-A三种不同方式的根管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后,3M树脂直接充填修复冠部缺损。将离体牙进行CBCT扫描,按照以上步骤选取髓腔及根管模型,与隐裂牙模型进行装配,设定材料属性,构建树脂核,进行垂直和斜向加载,分析模型的应力分布和规律。结果:(1)构建了精细、完整、高质量的采用不同根管预备方式根管治疗后的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三维有限元模型,各部分牙体组织及周围牙周膜、牙槽骨符合真实口腔组织标准解剖形态,可随意进行转动和精确测量。(2)对完整牙齿及牙周组织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垂直加载时,红色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载荷施加点和牙颈部颊腭侧周围的组织,牙冠部分应力分布均匀;斜向加载时,各部分模型的最大应力峰值均大于垂直加载,红色应力集中区主要分布在载荷施加点、牙颈部腭侧周围组织,牙根冠方1/3的腭侧存在较大压应力而颊侧存在较大拉应力,面近中沟位置两侧存在应力差。(3)对含有不同程度隐裂纹的牙齿模型、牙周组织及裂纹部分进行受力分析:垂直和斜向加载时,整体模型和牙本质模型的应力峰值出现随裂纹加深而升高的趋势;裂纹尖端部分呈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区,应力峰值随裂纹的加深而增大,远中窝沟区也逐渐出现应力集中。(4)对不同根管预备方法治疗后的隐裂牙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两种加载方式下,树脂核与牙体组织的近中交界处存在应力集中区,而且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远中交界处也逐渐出现应力集中;斜向加载时,各组模型牙本质应力增加,且树脂核与周围牙体组织存在一定的应力差;根管治疗后裂纹处应力峰值比较结果为Pro Taper>TF-A>K锉。结论:基于CBCT图像建立单颗牙齿与牙周组织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可行、有效;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进行咬合运动时,应力主要集中在牙颈部的颊腭侧组织,牙周支持组织可能有一定的分担力的作用;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进行侧方咬合运动时受到的应力比垂直咬合时更大,在近中沟位置可能更容易发生隐裂;随着隐裂纹深度和长度的增加,牙齿抗折力下降;隐裂纹在咬合力的作用下,具有沿裂纹尖端和窝沟扩展的趋势;采用小锥度的机用镍钛锉可以保存隐裂的上颌第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抗折能力,对裂纹扩展影响较小。
王文雅[2](2021)在《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回顾性分析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初诊儿童的病历资料,了解就诊儿童的口腔疾病发病情况,为儿童口腔疾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临床工作提供数据参考。2.结合五例不同类型的病例,探讨常见儿童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及操作要点。方法:1.选取2019年5-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216名儿童的病历资料,对患儿的年龄、性别、主诉、诊断、患病牙位、程度等信息进行Excel录入整理和SPSS软件统计分析。2.结合第一章的研究结果,选取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外伤、错畸形这几种最常见的儿童口腔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展示,结合临床操作指南及相关研究进展,对治疗计划的制定、治疗方法的选择、操作要点和治疗效果的评价进行深入探讨。结果:1.2019年5-12月共收集初诊病例3216例,其中男1707例,女1509例,年龄为1-15岁,中位数为6岁,平均年龄为(6.58±2.25)岁。主要就诊需求分布情况:龋病1414例(44.00%),牙齿发育异常621例(19.31%),预防检查538例(16.73%),牙髓根尖周病437例(13.59%),牙外伤111例(3.45%),错畸形69例(2.15%),其他26例(0.81%)。在3-5岁年龄段,因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就诊的患者占该年龄段就诊总人数的76.60%(802/1047)。乳牙龋病和牙髓根尖周病从就诊年龄分布上来看高峰期均位于4-6岁。2.通过短期随访,五例病例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1.龋病是儿童口腔门诊工作的主要内容,且整体呈现低龄化的特征,需进一步加强低龄儿童龋的防治工作。2.儿童口腔科是按年龄划分的综合性科室,儿童口腔疾病复杂多样,涉及到口内、口外、修复、正畸各个领域以及乳牙列、混合牙列、恒牙列各个时期,儿童口腔医生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结合临床指南规范化诊治。
葛春慧[3](2021)在《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通过iRoot BP Plus在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形成根尖屏障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根尖孔未闭合患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的46例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为观察对象。经过根管预备和根管消毒,待确认患牙感染控制后,用垂直加压器将iRoot BP Plus输送至根尖区,并轻轻加压,使其形成>3mm的根尖屏障,拍摄X线片确认屏障形成质量,置无菌湿棉球于根管中上段,暂时充填。2天后复诊,无菌高速球钻去除暂封物,在显微镜下确认根尖区屏障充分固化后,再进行根管中上段的充填和冠方修复。治疗结束后分别于3、6、12个月随访观察,依据患者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并分析iRoot BP Plus充填情况和患牙根端不同形态对疗效的影响。结果:(1)治疗后3、6、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0.4%、87.0%、93.5%;(2)iRoot BP Plus超充填和恰充填两者间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喇叭口状、平行状和内聚状三种不同根端形态对治疗有效率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治疗成人根尖孔未闭合患牙,临床疗效良好,少量超出根尖孔不会影响根尖周组织愈合。
李泽雨[4](2020)在《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实现精准微创的根管治疗,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本研究探索了数字化导板介导下开髓治疗,并对其与常规开髓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利的治疗方法。方法:本实验收取若干于3个月内新鲜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扫描,筛选出40颗离体牙进行试验,随机将所有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方法进行开髓,实验组则选用Endo根管治疗软件设计开髓孔,并借助3D打印机制作个性化开髓导板,在导板辅助下采用精准微创的开髓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选用TF镍钛锉进行根管预备、热牙胶进行根管充填来完成后续根管治疗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记录比较2组开髓操作消耗时间和根管预备花费时间的差异,并使用AutoCAD软件计算出2组研究对象的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比例的大小。在树脂充填修复全部40颗离体牙,以及硅橡胶、自凝塑料等材料对离体牙进行仿生处理后,用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载荷试验,至离体牙出现折裂为止,记录结果,以此来比较2组研究对象牙体组织的抗折裂强度。本实验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根管治疗组(对照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1.85±0.05)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4.76±0.46)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62±0.46)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9.18±0.48)%;离体牙充填修复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48±0.07)kN。精准微创根管治疗组(实验组):开髓操作需要消耗的时间为(0.72±0.10)min,根管预备所需的时间为(6.20±0.53)min,开髓加根管预备这两项操作的总花费时长为(6.93±0.52)min;开髓孔面积占牙合面总面积为(3.53±0.13)%;同样,树脂充填修复离体牙后,研究对象的载荷为(1.81±0.03)kN。载荷数值越高,表示牙体组织抗折性能越强,即: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与传统开髓根管治疗相比,开髓消耗的时间短,开髓孔的面积小,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离体牙体外实验表明,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可减小开髓面积,缩短椅旁操作时间,保留更多健康牙体组织,增强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提高患牙的远期保存率。
余梦佳[5](2020)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年轻恒牙因急、慢性根尖周炎而行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和比较了临床上两种常用支架材料的疗效。方法:回顾2015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因急性或慢性根尖周炎而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的74位患者共85例年轻恒牙,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牙位、病因、诊断等基本信息,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和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对所有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统计学分析;此外,进一步按照患牙的病因、Nolla分期和诊断这三个匹配因素,分别从以“根尖引血”和“静脉采血”作为支架的组中各筛选出16例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对筛选出的两组患牙的临床存活率、临床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牙根发育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比较。结果:经过(13.54±8.82)月的观察,85例患牙临床存活率达100%,临床成功率为95.29%,轻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中度为4.71%,重度为0%。在81例取得临床成功的病例中,有39.51%实现了I型牙根发育,35.80%实现了II型,7.41%实现了III型,7.41%为IV型,6.17%为V型,剩下的3.70%没有硬组织的沉积。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患牙的牙根长度增长率为(7.97±9.85)%,根尖孔直径减小率为(41.46±29.00)%,影像学牙根区域(Radiographic root area,RRA)面积增长率为(7.00±12.65)%,影像学根管区域(Radiographic canal area,RCA)面积减小率为(22.40±21.99)%。其中,“根尖引血”组和“静脉采血”组的临床存活率(100%vs100%),临床成功率(100%vs87.5%),轻度(31.25%vs6.25%)、中度(0%vs12.5%)、重度(0%vs0%)不良事件发生率,I型(56.25%vs35.71%)、II型(25.00%vs28.57%)、III型(0%vs7.14%)、IV型(6.25%vs7.14%)、V型(12.50%vs21.43%)牙根发育占比,以及牙根长度增长率[(4.27±6.89)%vs(7.59±9.47)%],根尖孔直径减小率[(49.04±29.03)%vs(35.21±29.75)%]和RRA面积增长率[(4.09±12.32)%vs(10.53±12.43)%]均无统计学差异。而RCA面积减小率在“根尖引血”组则要显着高于“静脉采血”组,为(30.26±20.68)%vs(12.07±17.37)%,P=0.015。结论:牙髓血运重建术用于治疗年轻恒牙的根尖周病变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根尖引血不足的情况下,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替代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王洋[6](2020)在《43例显微根尖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显微根尖手术患者的术后随访,评估显微根尖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影响显微根尖手术早期愈合的相关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行显微根尖手术的患者,同时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和相关临床记录。选择随访至少6个月的患者,结合体征和临床检查评估手术结局。使用ITK-SNAP软件测量出术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上患牙根尖周病损的体积,进一步按照性别、年龄、上下颌、牙位、有无窦道、有无根管桩、根充质量、根尖周病损类型、根尖骨开窗分别统计比较术后早期影像学愈合差别。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对相关变量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36位患者的43颗患牙,平均随访时间为9.0个月,手术有效率为90.7%。手术有效的患牙中术后6个月时CBCT上影像学愈合结果为:完全愈合占30.6%,有限愈合占69.4%。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均显示,术前根尖周病损的大小是影响显微根尖手术术后早期愈合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显微根尖手术是治疗持续性根尖周炎及复杂根尖周病变的有效方法。本研究发现术前根尖周病损的体积对于显微根尖手术的愈合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术前根尖周病损≤5 0mm3的患牙,可以获得更好的早期愈合。
杨叶青[7](2020)在《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中关键环状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通过摘除病变牙髓并用人工合成材料修复组织缺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材料具有局限性,不能完全恢复组织的功能。随着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发展,牙髓再生已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是目前最常用的种子细胞,在牙髓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许多学者已经在研究如何实现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但确切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揭示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对牙髓再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非编码RNA,研究发现circRNA不仅分布广泛、保守性高、在组织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还可以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能力。因此,circRNA被学者们认为是理想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过程中circRNA的研究鲜有报道。本课题旨在研究circRNA对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的作用,为将来牙髓再生提供新思路。研究目的1.明确hDPSCs矿化诱导前后circRNA的表达水平。2.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芯片结果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图。3.初步探索hsacirc0001599对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采用改良酶组织块消化法分离培养hDPSCs,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2.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矿化诱导前后hDPSCs中circRNA表达变化水平,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对结果进行验证。接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芯片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circRNA-miRNA-mRNA的内源性竞争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网络,筛选出在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过程中的关键circRNA。3.构建hsacirc0001599 shRNA慢病毒并沉默其表达,同时检测其对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的能力。结 果1.改良酶组织块消化法分离培养出hDPSCs,单克隆实验检测其具有克隆形成能力;CCK8试剂检测其生长状态良好;矿化、成脂及成软骨诱导实验证明其有多向分化能力;流式检测结果示,阳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99.96%),CD44(99.99%),CD90(99.99%)和 Stro-1(18.39%)。2.基因芯片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的187个circRNAs,其中43个上调、144个下调(变化倍数≥1.5或≤-1.5,P<0.05),q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生物信息学结果示,显着差异表达的circRNAs的靶基因与细胞通讯、信号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并参与调节了 Wnt、TGF-β等信号通路。ceRNA网络图结果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与miRNA及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mRNA之间可能存在潜在调控关系。3.成功构建sh-circ1599慢病毒并转染细胞,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结果示,矿化诱导7d后,hsacirc0001599干扰慢病毒组细胞的ALP活性降低、矿化结节形减少。q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示沉默hsacirc0001599表达会抑制成牙本质/成骨相关基因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Dentinmatrixprotein,DMP)-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结 论1.本实验从人牙髓组织中经组织块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出的细胞,高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证明其为间充质来源。且具有克隆形成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可确定为hDPSC。2.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大量circRNA的差异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靶基因参与多种与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且可能存在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3.沉默hsacirc0001599表达时,hDPSCs的成牙本质向分化能力受到抑制,证明hsa circ0001599可以促进hDPSCs成牙本质向分化。
李会旭[8](2019)在《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CBCT技术研究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的解剖结构,分析牙根数目及类型、根管数目及类型、髓室高度、根管口间距离、MB2位置、牙根及根管对称性、四根牙形态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上颌第二恒磨牙的牙体解剖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放射科拍摄CBC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研究对象,记录纳入研究对象的籍贯、姓名、性别、年龄,同时记录并分析研究以下内容:(1)牙位;(2)牙根数目及类型;(3)根管数目及类型;(4)髓室高度及根管口之间的距离;(5)MB2的位置;(6)牙根及根管的对称性,并分析以上研究内容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采用CBCT软件KaVo i-CAT Vision和影像处理软件KaVo Invivo 5观察牙根及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并测量记录研究指标,测量数据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74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主要牙根数目为3根,占67.12%,男性中占73.88%,女性中占61.64%;主要牙根形态为I型,占54.68%,男性中占59.70%,女性中占50.47%;主要的根管数目为3根管,占78.71%,男性中占80.22%,女性中占77.43%;颊根根管类型主要为I型,占68.83%;融合根的比例男性中占25.37%,女性中占30.72%;MB2的检出率男性中为13.06%,女性中为10.34%;MB2存在时,近颊根管主要的根管分型为Ⅱ型,占63.24%;髓室高度、MB-P、MB-DB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髓室高度在不同性别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MB2的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牙根数目、牙根形态、根管数目、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在不同数目的牙根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复杂多变。3根3根管为主要的牙根及根管形式;女性牙根的融合趋势高于男性;年龄增长,根管口间距离及髓室高度逐渐减小,MB2检出率逐渐下降;男性根管口间距离大于女性;MB2的解剖位置相对MB较为恒定。CBCT加深了对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张艳[9](2019)在《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文中提出目的:研究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探讨Er:YAG激光是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式,为临床工作中针对弯曲根管消毒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含中度弯曲(10-20°)牙根的磨牙62颗,含重度弯曲(25-40°)牙根的磨牙62颗,总计124颗离体磨牙纳入实验,分别记为A、B组。所有离体牙常规开髓,复合树脂封闭非研究根管口及根尖孔,使用K锉将弯曲根管疏通至20#,TFA机用镍钛器械预备至25#,06锥度,高压蒸汽灭菌。将粪肠球菌标准菌株(Ef ATCC-29212)接种于弯曲根管内,培养4周,成功建立粪肠球菌感染弯曲根管模型。从A、B组中各随机抽取8个样本作为检测A、B组根管壁表面细菌数的参考线,将A、B组中的剩余样本随机分为5个子组(A1、A2、A3、A4、A5,B1、B2、B3、B4、B5,n=10),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1、B1组:PIPS-Er:YAG激光+5.25%NaCIO;A2、B2组:超声荡洗+5.25%NaCIO;A3、B3组:PIPS-Er:YAG激光+NS;A4、B4组:根管冲洗器+5.25%NaCIO;A5、B5组:根管冲洗器+NS。处理结束后,从各子组中随机抽取2个用于扫描电镜观察,剩余8个用于检测根管壁表面的细菌数。最后采集各组样本处理后根管壁表面的细菌进行培养计数,参照基线样本计算各组的清除率,采用SPSS2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的细菌清除效果。结果:A组的清除率均高于B组的清除率;A、B组内两两比较,除1组和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差异显着,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1、2组根管清理效果明显优于3、4、5组。结论:Er:YAG激光本身对粪肠球菌没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但它可以显着增强NaCIO对于粪肠球菌的杀菌效果,对于中、重度弯曲根管而言,Er:YAG激光和超声对于粪肠球菌的清除效果相当。
杨晓晓[10](2019)在《四种桩道冲洗方案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采用四种临床常用的桩道冲洗方案冲洗桩道,比较不同冲洗液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桩道冲洗液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收集因牙周病、正畸治疗等原因拔除的60颗单根管恒牙作为实验样本。刮净根面的软组织并采用超声器械去除根面牙结石,室温下放入生理盐水中保存、备用。于釉牙骨质界处截除牙冠,摘除牙髓,按照随机原则将60个样本分为4组,每组样本数为15。采用Waveone机用镍钛器械将离体牙的根管预备至25#08锥度。热牙胶配合A-H plus根充糊剂垂直加压充填。采用桩道预备钻进行桩道预备,预备至2#(尖端直径为1.4mm)。分别用以下桩道冲洗剂或冲洗剂组合对各组样本的桩道冲洗1分钟:A组:3%过氧化氢溶液;B组:5.25%次氯酸钠溶液、17%EDTA溶液交替冲洗;C组:0.2%氯己定溶液;D组:17%EDTA溶液,每组冲洗结束后分别用蒸馏水超声荡洗30秒。再次按照随机原则从每组15个样本中抽取10个样本,采用双固化树脂将与桩道预备钻匹配的玻璃纤维桩粘入桩道。采用硬组织切割机制备牙齿薄片,将薄片放在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推出装置下推出纤维桩,并记录粘接断裂时的粘接强度。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各组的粘接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推出实验结束后,将试件放在根管显微镜下放大10倍,观察并记录每个薄片的断裂模式。将每组中未行纤维桩粘接的5个样本,沿着颊舌向劈开,经过干燥、喷金等处理后,在距离桩道末端3mm处的劈开断面上用铅笔做标记,扫描电镜(SEM)下观察标记水平桩道牙本质表面的微观状态。结果:1.纤维桩粘接强度四组样本的纤维桩粘接强度分别为:A,11.93±2.59(MPa);B,15.87±1.79(MPa);C,15.03±2.85(MPa);D,19.24±2.87(MPa)(AvsB,P<0.01;AvsC,P<0.01;AvsD,P<0.01,Bvs C,P>0.05,B vs D,P<0.01,C vs D,P<0.01)。从粘接强度值可见,四组冲洗液中,17%EDTA溶液冲洗桩道后能够使纤维桩获得最大的粘接强度,与其它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粘接强度次之,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氧化氢冲洗组粘接强度最小。2.断裂模式结果A组多数薄片断裂于粘接树脂-牙本质之间以及混合断裂;B和C组多数断裂在粘接树脂-纤维桩之间以及混合断裂。D组均为粘接树脂-纤维桩之间的断裂和混合断裂。对四组样本的断裂模式进行统计分析知:除了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之外,其它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扫描电镜观察SEM下可见:A组标记处桩道牙本质小管绝大多数被部分或全部堵塞,牙本质表面大量碎屑;B组牙本质小管均开放,管周呈白垩色,未见牙本质碎屑;C组多数牙本质小管被部分堵塞,牙本质表面无碎屑;D组牙本质小管均开放,表面呈云雾状,未见牙本质碎屑。结论:1.17%EDTA溶液冲洗1分钟能够有效的清理桩道,并且桩道牙本质未发生白垩色的脱矿改变。2.通过分析牙齿薄片断裂时的粘接强度及断裂模式可以看出,相对于其余三组,17%EDTA溶液冲洗桩道,纤维桩能够得到较大的粘接强度。
二、暖牙胶垂直挤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暖牙胶垂直挤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基于CBCT图像建立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隐裂牙根管治疗后裂纹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牙隐裂及根管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病例1 牙隐裂(根管治疗+CAD/CAM全冠修复) |
病例2 牙隐裂(患牙拔除) |
病例3 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根管治疗+直接树脂充填术) |
病例4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树脂嵌体修复术) |
病例5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根管治疗+CAD/CAM嵌体修复术) |
病例6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右上第一磨牙四根管) |
病例7 慢性牙髓炎(右上第一磨牙五根管伴右上第二磨牙双根管) |
病例8 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左下第一磨牙五根管一例) |
病例9 慢性根尖周炎(右下第二磨牙C形根管) |
病例10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畸形舌侧尖) |
病例11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畸形舌侧窝,牙齿美白) |
病例12 慢性根尖周炎伴窦道 |
病例13 慢性根尖周炎伴皮瘘 |
病例14 右下颌区牙龈瘘管(非牙源性瘘管) |
病例15 根尖周囊肿(根尖手术) |
病例16 冠折(活髓切断术) |
病例17 牙周炎 |
病例18 上唇系带附着异常(上唇系带修整术) |
病例19 萎缩性舌炎 |
病例20 天疱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儿童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 |
第一部分 乳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病例一 严重低龄儿童龋序列治疗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年轻恒牙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 |
病例二 左下后牙深龋行部分活髓切断术+超瓷嵌体修复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右下后牙慢性根尖周炎行牙髓血运重建术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牙外伤的临床治疗 |
病例 四左上前牙简单冠折合并右上前牙复杂冠折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治疗 |
病例五 活动矫治器矫正乳牙列期前牙反(牙合)一例 |
讨论 |
体会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综述 激光在儿童口腔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典型病例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根尖屏障材料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实验样本及材料 |
1 样本选择 |
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实验方法 |
1 实验设计 |
2 实验分组及开髓 |
3 根管治疗 |
4 牙体缺损修复 |
5 仿生处理 |
6 抗折性能测试 |
7 数据分析 |
结果 |
1 开髓操作时间比较 |
2 开髓孔面积与牙合面总面积比较 |
3 牙体组织破坏载荷值比较 |
讨论 |
1 微创根管治疗技术的成熟 |
2 开髓时间 |
3 开髓孔小 |
4 牙体组织抗折性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病例汇报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5)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1.引言 |
1.1 年轻恒牙牙髓根尖周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
1.2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概念和发展 |
1.3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基本要素 |
2.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
2.2 器械与材料 |
2.3 操作方法 |
2.4 临床和影像学的评价 |
3.结果 |
3.1 牙髓血运重建术的治疗效果 |
3.2 两种不同支架材料疗效的比较 |
4.讨论 |
4.1 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失败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
4.2 轻度不良事件——牙冠变色的防治 |
4.3 不同牙根发育分型的探讨以及牙髓血运重建术后的组织学结构 |
4.4 静脉采血与根尖引血构建支架材料后的疗效分析与比较 |
4.5 不足与展望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年轻恒牙的牙髓血运重建术五例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综述1 支架材料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短根畸形的分子机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6)43例显微根尖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2 主要仪器和器械 |
2.3 主要药品和材料 |
2.4 治疗过程 |
2.5 临床疗效评估及数据收集 |
3 结果 |
3.1 病例一般情况 |
3.2 显微根尖手术的有效率 |
3.3 影响显微根尖手术早期愈合的因素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6 显微根尖手术临床病例报告 |
6.1 病例 |
6.2 病例二 |
6.3 病例三 |
6.4 病例四 |
6.5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显微意向性再植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中关键环状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人牙髓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中环状RNA表达谱分析、验证及关键环状RNA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hsa_circ_0001599对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的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临床病例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8)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CBCT设备与扫描 |
1.3 CBCT图像分析 |
1.4 牙根数目的研究方法 |
1.5 牙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6 融合根形态的研究方法 |
1.7 根管形态的研究方法 |
1.8 增龄性的研究方法 |
1.8.1 髓腔的增龄性研究 |
1.8.2 MB2的增龄性研究 |
1.9 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
1.10 四根牙形态的研究方法 |
1.11 数据分析处理 |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纳入研究资料基本信息 |
2.2 牙根及根管数目 |
2.3 牙根形态 |
2.4 融合根形态 |
2.5 根管形态 |
2.6 增龄性变化 |
2.6.1 髓腔的增龄性变化 |
2.6.2 MB2的增龄性变化 |
2.6.2.1 MB2位置的增龄性变化 |
2.6.2.2 MB2检出率及对称性 |
2.7 双侧对称性研究 |
2.8 四根牙形态 |
第三章 讨论 |
3.1 牙根及根管数目 |
3.2 牙根形态 |
3.3 融合根形态 |
3.4 根管分型 |
3.5 增龄性改变 |
3.5.1 髓腔的增龄性改变 |
3.5.2 MB2的增龄性改变 |
3.6 双侧对称性研究 |
3.7 四根牙的发生率及形态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 |
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2 样本离体牙 |
方法 |
1 体外建立粪肠球菌感染根管模型 |
2 实验分组及处理 |
3 采集试样和细菌培养计数 |
4 扫描电镜观察 |
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细菌培养计数 |
2 扫描电镜观察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汇报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四种桩道冲洗方案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离体牙的纳入及准备 |
2 主要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
3 实验分组 |
4 实验方法 |
4.1 离体牙的根管治疗、桩道制备和冲洗 |
4.2 纤维桩的粘接及牙齿薄片的制备 |
4.3 推出实验 |
4.4 桩道表面的电镜观察 |
4.5 统计学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剪切粘接强度结果 |
2 各组粘接断裂模式结果 |
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讨论 |
1 冲洗液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 |
1.1 EDTA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
1.2 次氯酸钠+EDTA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
1.3 氯己定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
1.4 双氧水对粘接强度的影响 |
2 纤维桩预处理 |
3 推出实验 |
4 超声荡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临床病例报告20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暖牙胶垂直挤压术治疗根管源性牙髓根尖周病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根管治疗对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隐裂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宋欣. 青岛大学, 2021
- [2]儿童口腔门诊初诊需求分析及常见疾病的临床治疗[D]. 王文雅.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3]iRoot BP Plus根尖屏障术的临床疗效观察[D]. 葛春慧.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数字化导板介导下精准微创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抗折性能的研究[D]. 李泽雨. 青岛大学, 2020(01)
- [5]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的疗效分析及支架材料对疗效影响的回顾性研究[D]. 余梦佳. 浙江大学, 2020(02)
- [6]43例显微根尖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D]. 王洋. 浙江大学, 2020(02)
- [7]人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中关键环状RNA的筛选及功能研究[D]. 杨叶青.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8]青岛地区人群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的CBCT研究[D]. 李会旭. 青岛大学, 2019(02)
- [9]Er:YAG激光对弯曲根管内粪肠球菌清除效果的体外研究 ——附20例临床病例汇报[D]. 张艳. 青岛大学, 2019(02)
- [10]四种桩道冲洗方案对纤维桩粘接强度的影响[D]. 杨晓晓. 青岛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