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研究

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研究

一、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婷铄[1](2021)在《瘦肉型和脂肪型北京鸭肉用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禽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消费者对鸭肉品质与深加工鸭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北京鸭是我国着名白羽肉鸭品种,其饲养已经有多年历史。目前,北京鸭育种有2个方向:瘦肉型和脂肪型。瘦肉型北京鸭胸肌产肉率高,适用于屠宰分割加工;脂肪型北京鸭皮下脂肪沉积率高,适用于做烤鸭。本试验以瘦肉型北京鸭和脂肪型北京鸭两个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雄性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各140只(56.9±0.8g),分别随机分配到10个重复笼中,每个重复笼14只。饲喂相同的商品日粮。试验期为4-6周。在第28、42日龄采取样本。比较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发育指标、盲肠微生物菌群等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如下:28-42日龄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生长性能结果表明,脂肪型北京鸭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1)。42日龄瘦肉型北京鸭屠宰率和胸肌率极显着高于脂肪型北京鸭(P<0.01),而腹脂率和皮脂率极显着低于脂肪型北京鸭(P<0.01)。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胸肌pH24、a*值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而腿肌剪切力极显着低于42日龄瘦肉型北京鸭(P<0.01)。电子舌分析42日龄瘦肉型北京鸭与脂肪型北京鸭胸肌、腿肌肉在风味上并无明显区别。28日龄脂肪型北京鸭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性极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总蛋白、白蛋白、葡萄糖、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1),总胆红素含量显着低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血浆总蛋白、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1),总胆红素含量极显着低于瘦肉型北京鸭(P<0.01),葡萄糖含量显着高于瘦肉型北京鸭(P<0.05)。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空肠和回肠相对质量极显着大于瘦肉型北京鸭(P<0.01)。在28日龄瘦肉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28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42日龄瘦肉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四组样本中,菌群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盲肠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处,与生长和脂肪生成紧密相关。对比同一日龄不同品系组的盲肠微生物菌群丰度,28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低于瘦肉型北京鸭,但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高于瘦肉型北京鸭;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丰度高于瘦肉型北京鸭,但瘦肉型北京鸭盲肠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高于脂肪型北京鸭。对比同一品系不同日龄组的盲肠菌群丰度,42日龄脂肪型北京鸭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的丰度高于28日龄,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低于28日龄;42日龄瘦肉型盲肠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高于28日龄,而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丰度低于28日龄。综上所述,脂肪型北京鸭沉积脂肪的能力高于瘦肉型北京鸭,然而瘦肉型北京鸭胸肌肌肉生长能力高于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中厚壁菌门、梭杆菌门、脱铁杆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的差异、梭菌属和拟杆菌属菌丰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脂肪型和瘦肉型北京鸭脂质沉积能力和胸肌肌肉生长能力不同的原因。

葛凯[2](2019)在《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鸭脂肪沉积对肉品质造成的影响及脂肪沉积调控机制,是家鸭遗传育种领域重大而复杂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肌内脂肪(IMF)含量作为禽类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当前尚缺乏关于鸭的肌内脂肪含量候选基因及选育分子标记。本研究旨在探索脂肪细胞形态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影响巢湖鸭肌内脂肪含量的分子机理,为鸭肌内脂肪含量分子选育提供重要候选基因。选择84日龄健康巢湖鸭公母各60只,翅下静脉采血用于血脂含量分析,断颈处死后采集皮下、腹腔、锁骨间脂肪组织,肝脏和胸肌。测定脂肪细胞大小、屠宰性能、肉质性状、血清脂质,胸肌肌内脂肪。依据IMF高低分布,将公母鸭分成肌内脂肪高组和低组(CHM,CLM,CHF,CLF,各10只)。提取公鸭高低组的肝脏RNA,利用RNA-seq技术,用于转录组表达谱分析;提取公鸭高低组总蛋白,采用2-DE技术,结合质谱鉴定技术,用于差异表达蛋白组分析。CHM组亮度值明显高于CLM组(P≤0.01),其剪切力却显着低于CLM组(P≤0.001);公母鸭肌内脂肪高组的皮下及腹腔脂肪面积,均显着大于低组(P≤0.05);公母鸭肌内脂肪高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低组(P≤0.05);皮下脂肪、腹腔脂肪与肌内脂肪三者间均具有极显着正相关(P≤0.001),而且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极显着正相关(P≤0.01),肌内脂肪与剪切力具有显着负相关(P≤0.05)。公鸭高低IMF组间差异表达基因共147个(78个上调和69个下调);GO富集获得108个显着条目(P≤0.05),其中芳香化合物分解、有机环状化合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分解3个生物过程与脂质代谢有关;KEGG富集得到15条显着通路(P≤0.05),其中α-亚麻酸代谢、亚油酸代谢、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4个通路参与脂质代谢;共筛选到7个差异表达基因(PLA2G10,PLA2G4F,UGP2,LCT,GBE1,HAAO,PDE4D)对鸭脂质代谢和肌内脂肪沉积起到关键调控作用。2-DE 比较公鸭高、低IMF组肝脏总蛋白,共发现68个差异蛋白胶点(OD值差异倍数≥1.5),质谱鉴定得到43个差异表达蛋白(均为上调表达);GO富集发现4个与脂肪代谢显着(P≤0.05)相关过程:羧酸代谢,ATP代谢,含氧酸代谢,有机酸代谢;KEGG富集发现3个显着通路(P≤0.05)参与脂肪代谢: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途径;共得到8个差异表达蛋白(ALDOB,ENO1,RGN,GAPDH,TPI1,HSPA9,PRDX1,GPX1)与鸭脂肪合成和转运过程紧密相关。巢湖鸭脂肪细胞大小与肌内脂肪显着正相关;肌内脂肪增长,对公鸭肉质性状有较大影响,而母鸭影响较小;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共同揭示了巢湖鸭脂肪沉积和代谢的关键调控基因(蛋白)和通路。候选基因(蛋白)调控脂肪沉积的详细功能及内在联系还需要深入研究。

薛缘[3](2019)在《雷州黑鸭的家系选育初探》文中认为雷州黑鸭是雷州半岛优质的畜禽种质资源,具有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开产日龄早、蛋中微量元素丰富、耐粗饲等特点,但由于雷州黑鸭都是由农户粗放式散养,以自然选择为主,缺乏人工的系统选育,从而导致该品种个体差异较大、羽色参差不齐、遗传资源异化,在生产竞争中处于劣势,其本身的优良特性也出现了明显退化。为了更好的利用雷州黑鸭优良特性,在保种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家系继代选育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进行世代选育提高生产性能,为雷州黑鸭未来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雷州黑鸭经过综合指数法和家系继代选育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进行选育后,A系43周龄产蛋数从0世代的124个增加到1世代的135个;43周龄蛋重从0世代的63.35g增加到1世代的67.86g;开产日龄从0世代的120天降到1世代118天;开产体重从0世代的1226g增加到1世代的1275g;B系开产日龄从0世代的131天降到1世代的117天;开产体重从0世代的1337g降到1世代的1268g;43周龄产蛋数从0世代的108个增加到1世代的117个;43周龄蛋重从0世代的58.69g增加到1世代的67.61g。(2)雷州黑鸭的产蛋率有显着的提高,对其累计产蛋数进行数学模型拟合,Von bertanlanffy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预测最大产蛋数为135.46个,拐点产蛋数为74.871个,产蛋拐点31.509周。(3)雷州黑鸭蛋品质极显着的提高。A系蛋重、蛋黄色泽、蛋黄重方面1世代均极显着高于0世代;B系1世代在除蛋黄比率外,其他测定的指标上均极显着高于0世代。在不同周龄常规蛋品质方面,雷州黑鸭在17、30、43周龄均表现出较好的蛋品质,在43周龄时蛋品质达到最好。在蛋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方面,发现17、30、43周龄蛋各有特点,17周龄Se,卵磷脂含量丰富,43周龄粗蛋白和Fe含量丰富。综合分析表明雷州黑鸭17周、30周、43周的都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蛋品质优良。(4)A系16周龄公鸭体重提升5.94%,母鸭提升2.18%;16周龄料重比从0世代8.24降到1世代7.15,蛋料比也从3.49降到3.13;B系16周龄公鸭体重提升1.38%,母鸭提升2.95%;加强对10周龙骨长的选育,有可能间接提升体重、产蛋性能;Von bertalanffy模型是模拟雷州黑鸭体尺的最佳模型,其拐点周龄为2周龄。青年公鸭屠宰性能方面,A系1世代活重极显着高于0世代,其他屠宰性能指标两世代差异均不显着;雷州黑鸭青年公鸭A系两个世代、B系1世代的屠宰率分别为88.05%、88.29%、87.94%,全净膛率分别为70.54%、70.16%、69.05%,雷州黑鸭青年公鸭的产肉性能良好。总体来看,采用家系继代选育和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品系选育方法能够有效的克服选育过程中产蛋性状呈负相关、性状遗传力低等难题,显着的提高雷州黑鸭产蛋性能、蛋品质、生长性能、饲料报酬等多方面的性能。A系产蛋量得到了显着改进,达到了A系的要求,选育效果显着。B系蛋重方面改进突出,达到了B系的要求,选育效果显着。

吕明斌,赵敏,吕尊周,李珂,燕磊[4](2016)在《肉鸭肉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有关肉鸭肉质的评价标准还未确立,肉鸭肉质影响因素研究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动态性,而且由于肉鸭品种繁多,因此很多研究成果难以应用于我国鸭料生产实践。本文对肉鸭肉质影响因素做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评价肉鸭肉质提供一定参考。

赵南南[5](2015)在《高邮鸭VLDLR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多态性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VLDLR)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家族的一员,能以高亲和力结合富含ApoE的脂蛋白参与甘油三脂的代谢。VLDLR广泛分布在心脏、骨骼肌、脂肪组织和脑等机体组织,但是在肝脏中表达较少。本实验首先对高邮鸭VLDLR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分子特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然后对VLDLR基因序列进行多态性与生长及屠宰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为高邮鸭的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1高邮鸭VLDL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为探讨高邮鸭VLDL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功能,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克隆高邮鸭肌肉组织中VLDL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邮鸭VLDLR基因的编码区含有2244个核苷酸,编码747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KP335149;高邮鸭与杂交鸭、鸡、牛、人、小鼠、家兔、大鼠、野猪、斑马鱼的VLDLR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0.9%、84.5%、71.3%、73.3%、71.8%、72.1%、72.1%、71.7%、63.2%,高邮鸭VLDLR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杂交鸭、鸡、牛、人、小鼠、家兔、大鼠、野猪、斑马鱼的同源性分别为93.7%、92.5%、77.9%、78.1%、78.7%、78.1%、77.9%、78.5%、65.9%。高邮鸭VLDLR蛋白质是一个亲水性跨膜蛋白,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在其胞外区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8个O-糖基化位点。信号肽分析表明,VLDLR蛋白为分泌性蛋白,最有可能的切割位点位于第36位和37位氨基酸之间。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鸭VLDLR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2高邮鸭VLD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为研究VLDLR基因多态性对高邮鸭生长发育和屠宰性状的遗传效应,本实验以280只高邮鸭为实验材料,采用DNA测序技术对VLDLR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共筛选出8个SNPs位点g.167G>A, g.231C>T, g.243G>A, g.356-357 insCT, g.359delT, g.498C>T,g.563-564 insGA和g.631 G>A,其中g.231 C>T和g.243G>A位点位于编码区内,为同义突变,不引起氨基酸的改变。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公鸭的g.231C>T.g.356-357 insCT以及母鸭的g.631G>A位点为低度多态(PIC<0.25),其余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x2适合性检验显示,g.498C>T和g.631G>A显着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其它SNP位点服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基于这8个SNPs位点,采用Phase软件共组建了8个单倍型,其中H1单倍型在公母两个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均大于50%。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公鸭群体中,H1H2组合的3~10周龄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肝重、腹脂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及腹脂率最高,H2H4组合最低;母鸭群体中,H3H4组合的3-7周龄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最高,HIH2组合的9-10周龄重、肝重、腹脂重和腹脂率最高,H6H6组合最低。结果表明,VLDLR基因对高邮鸭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起着重要作用,这是VLDLR基因作为影响鸭生长及屠宰性状候选基因进行的首次研究。

苟华,胡深强,潘志雄,刘贺贺,李亮,王继文[6](2014)在《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载脂蛋白E受体2在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索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VLDLR)和载脂蛋白E受体2(apolipoprotein E receptor 2,ApoER2)在鸭肌内脂肪性状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VLDLR和ApoER2基因在18周龄北京鸭胸肌、腿肌、心肌中的表达丰度,分析其在早期生长阶段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显示VLDLR和ApoER2在鸭不同肌肉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VLDLR基因mRNA丰度在3种肌肉组织中变化较大,且明显呈现上升—下降(胸肌)、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腿肌)及下降—上升—下降(心肌)3种模式的变化;ApoER2基因mRNA表达量在胸肌第3周龄时达最高(P<0.01),在腿肌组织中前6周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在后2周迅速上升,且显着高于其余各周(P<0.01),而在心肌组织中呈上升—下降趋势,且在前2周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余各周(P<0.01)。同周龄VLDLR和ApoER2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不同部位肌肉中表现出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VLDLR和ApoER2基因在鸭肌内脂肪性状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且存在着时空特异性。

章玲玲[7](2013)在《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试验选用高邮鸭和金定鸭为研究素材,经过0-8周龄的养殖观察试验、养分表观代谢利用率测定试验、屠宰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等,对高邮鸭和金定鸭的生长、肉质性状、养分表观利用率、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基因表达的差异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为研究两品种鸭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部分有关的营养学与遗传学证据,并为今后潜在的营养调控措施及选种选育提示了方向。(1)试验鸭的生长性能与生产性能高邮鸭和金定鸭0-8周龄的体重累积生长曲线均呈S型曲线,高邮鸭各周龄的体重均极显着高于金定鸭(P<0.01),高邮鸭生长速度极显着快于金定鸭(P<0.01),高邮鸭和金定鸭分别在3周龄和4周龄生长速度最快。8周龄鸭体尺指标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品种差异和性别差异(P<0.05或P<0.01);两品种鸭除体斜长外,其他体尺指标间均表现为极显着的正相关(P<0.01),胫长、胫围、龙骨长、胸宽与屠宰性能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高邮鸭和金定鸭产肉性能良好,两品种鸭除屠宰率和半净膛率外,其余屠宰性能指标均差异极显着(P<0.01),脂肪性状差异极显着(P<0.01),母鸭对腹脂的沉积能力高于公鸭,大多数屠宰性能指标间极显着正相关(P<0.01);品种间肉品质差异不大(P>0.05),鸭肉品质与屠宰性能之间相关性程度较低(P>0.05),两品种腿肌中脂肪含量差异显着(P<0.05)。(2)试验鸭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养分表观利用率鸭外周血浆VLDL和TG浓度未呈现明显的品种差异和性别差异(P>0.05),高邮鸭血浆TG浓度与胸肌重、胸肌率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VLDL浓度与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腹脂重、腹脂率、皮脂厚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生长速度快的高邮鸭对粗蛋白的表观利用率比生长速度慢的金定鸭高36.97%(P<0.05),对粗纤维的表观利用率高于金定鸭71.96%(P<0.01),对无氮浸出物的表观利用率高于金定鸭44.24%(P<0.05),两品种鸭对粗脂肪和能量表观利用率的差异虽未达到显着水平,但高邮鸭对粗脂肪的表观利用率有高于金定鸭的趋势,金定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有高于高邮鸭的趋势。两品种鸭对干物质、粗灰分及钙、磷的表观利用率没有显着差异(P>0.05)。(3)鸭体内GHR基因表达及其与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具有发育性变化,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呈现品种差异和组织差异。两品种鸭肝脏GHR mRNA表达与生长速度呈显着的正相关性(P<0.05),高邮鸭腿肌GH mRNA表达与体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金定鸭腿肌GHRmRNA表达与体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两品种鸭肝脏GH mRNA表达与肝脏重显着正相关(P<0.05),高邮鸭腿肌GH表达与宰前体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呈显着的正相关(P<0.05),肝脏GHR mRNA表达与肝脏重、瘦肉率、宰前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呈显着或极显着的负相关(P<0.05或P<0.01);金定鸭肝脏GHR mRNA表达仅与全净膛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高邮鸭腿肌GHR表达与全净膛重、全净膛率、腿肌重、腿肌率、瘦肉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金定鸭腿肌GHR mRNA表达与全净膛重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高邮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与腹脂重、腹脂率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肝脏GHR mRNA表达与腹脂重、皮脂厚呈显着的负相关(P<0.05)。两品种鸭肝脏GHR mRNA表达水平与VLDL浓度呈显着的负相关性(P<0.05)。

寇洁[8](2013)在《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研究》文中认为皮下脂肪组织是脂质沉积的主要部位,在稳定机体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皮下脂肪组织的整体发育规律缺乏系统的认识,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的原因也不明确。本研究以北京鸭为研究材料,首先,分别从组织TG沉积能力、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及脂滴发育能力来揭示皮下脂肪组织的整体发育规律;其次,通过采用短期禁食和静脉注射LPS建立诱导脂肪代谢异常的模型,初步探讨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的原因;第三,通过克隆与血管发育、TG水解酶代谢相关的ANGPTL3和ANGPTL4序列,探讨其表达量与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TG含量、脂肪细胞直径间的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1-8周龄肉鸭皮下脂肪组织的整体发育规律呈现为4周龄前脂肪组织的脂质沉积由脂肪细胞增殖和肥大共同作用,而4周龄后主要依赖于脂肪细胞的肥大。(2)肉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的发育规律存在显着差异,主要体现在脂肪细胞增殖及脂质沉积能力(即脂肪细胞肥大、脂滴合成能力和组织TG含量)方面。其中,颈部皮下脂肪组织(NSF)具有较强的脂肪细胞增殖和脂滴合成能力,胸部皮下脂肪组织(CSF)及背部皮下脂肪组织(BSF)的脂滴合成能力相对较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ASF)和腿部皮下脂肪组织(LSF)分别在4-8周龄及3-4周龄时呈现出较强的脂肪细胞肥大和增殖能力。此外,BSF和LSF组织TG含量显着低于NSF, CSF和ASF。(3)短期禁食导致肉鸭脂质代谢异常,引起总TG、总TC、NEFA、VLDL、 HDL-C、LDL-C等参数及肝素后总LPL酶活性显着变化。(4)静脉注射LPS显着改变肉鸭生长性能和血脂代谢水平,诱使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TG沉积、脂肪细胞增殖与肥大及脂滴发育能力发生变化,这与TG水解酶类的调控有关。NSF中LPL酶活性显着升高,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出现了下调;CSF中LPL酶活性显着升高,LPL、ATGL、ADRP和PL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出现了下调;ASF中LPL、ATGL和P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了下调;BSF中,LPL、ATGL、ADRP和PLIN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出现了下调;LSF中LPL、ADRP和PLIN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5)本研究成功克隆获得ANGPTL3和ANGPTL4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分别为1372bp和726bp。ANGPTL3和ANGPTL4在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ANGPTL3表达水平与CSF中的细胞直径呈负相关,与NSF中的组织TG含量呈正相关,ANGPTL4表达水平与LSF中的组织TG含量呈正相关,初步证实两者均参与了肉鸭皮下脂肪组织的发育过程,且与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有关。

吕刚[9](2011)在《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肉鸭体脂沉积规律,本论文通过改变饲料形态、饲喂水平、日龄,运用数学模型、相关生化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系统的研究肉鸭在不同饲喂方式下的日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试验一不同饲料形态下肉鸭体脂沉积及机制研究本试验旨在了解不同饲料形态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可能机制。选用150只1日龄健康活泼的樱桃谷肉公鸭(SM3系)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颗粒料和粉料),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为期42天,分0-21d和22-42d两阶段。结果为:相对于颗粒料,粉料降低了肉鸭的采食量。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采食曲线均可用二次多项式进行拟合。Von Bertalanffy模型能较好的拟合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生长曲线,其拐点日龄均在24d左右。从全期来看,粉料降低了肉鸭生产性能。日龄极显着(P<0.01)的影响肉鸭腹脂和皮脂沉积,前者影响更大;饲料形态极显着(P<0.01)影响腹脂重、腹脂占体重比例、腹脂/腿肌比及皮脂重,显着(P<0.05)影响皮脂/腿肌比;日龄和饲料形态的互作仅对肉鸭体重产生影响(P<0.01),对肉鸭的体脂沉积未产生影响。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肉鸭血清中GLU、TC、TG、HDL-C、LDL-C、VLDL-C、PL浓度(P<0.01)。饲料形态极显着影响血清中GLU、TC、HDL-C、LDL-C浓度(P<0.01)。日龄和饲料形态互作极显着影响TC和HDL-C (P<0.01)浓度,显着影响TG浓度(P<0.05)。日龄极显着的影响肉鸭血清中瘦素浓度(P<0.01),在接近显着水平(P=0.083)影响胰岛素浓度,饲料形态对三种激素含量未产生显着性影响。日龄和饲料形态的互作极显着影响胰高血糖素含量(P<0.01)。饲料形态对肉鸭腹脂中LPL比活影响小(P>0.05),日龄在接近显着水平(P=0.093)影响肉鸭腹脂中LPL比活,42日龄腹脂中LPL比活高于21日龄(P<0.05)。21日龄肉鸭肝脏FAS比活力和总活力显着低于42日龄(P<0.05),且颗粒料肉鸭肝脏总活力显着高于粉料(P<0.05)。42日龄肉鸭肝脏G6PDH总活力和比活力数值上高于21日龄(P>0.05)。两种饲料形态下42日龄肉鸭肝脏MDH总活力高于21日龄(P<0.01),在42日龄时,颗粒料处理肝脏总活力高于粉料处理(P<0.01)。单位体重的MDH活力在21日龄却高于42日龄(P<0.01)。日龄显着影响ACC、MDH、ChREB和PPAR-α的基因表达(P<0.05),但对FAS、G6PDH和SREBP-1无影响。饲料形态及与日龄互作对各种生脂基因和核转录因子的表达无显着影响。结果表明,饲料形态、日龄对肉鸭体脂沉积存在影响,其中对腹脂的影响大于皮脂,日龄的影响大于饲料形态;这种影响可能与血清中GLU、TG、胰岛素、瘦素含量、生脂关键酶活力及PPARα基因表达有关。试验二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本研究旨在考察不同饲喂水平下(自由采食和15%数量限饲)肉鸭生长发育、体脂沉积、血清脂蛋白、脂肪组织中LPL酶活、肝脏生脂关键酶及相关基因表达的日龄变化规律,并探索其相关关系。试验选取360只1日龄健康的樱桃谷肉公鸭,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个处理9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处理一自由采食(FAL,feed ad libtum),处理二数量限饲(FR, feed restriction),人为控制其采食量为处理一的85%,试验为期56天。结果为:15%的数量限饲降低了1-6周末的体重(P<0.01)和每周的体增重(P<0.01),但却增加了第7周的增重(P<0.01),同时改善了第2、7和8周的饲料转化效率(FCR)(P<0.01),降低了第3和4周的FCR(P<0.01)。限饲对整个生长期FCR没有显着影响(P>0.05),仅有提高的趋势。限饲降低了除第5周末其余各周末的皮及皮下脂肪沉积(P<0.01),降低了第2、3、4、7、8周末的腹脂沉积,但限饲对腹脂沉积的影响大于皮脂。选择的S曲线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均能较好的拟合肉鸭的累积生长(R2>0.995)和累积皮脂沉积曲线(R2>0.97);而对于累积腹脂沉积,多项式模型显示出较好的拟合优度(R2>0.98),S曲线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不符。肉鸭腹脂、皮脂沉积呈具波峰的曲线变化,在研究的日龄范围内有多个峰值出现。日龄、饲喂水平及其互作对腹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但沉积部位(腿部皮下脂肪、腹部脂肪)对脂肪酸组成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脂肪细胞直径分别呈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影响,而其互作没有构成影响。限饲仅在56日龄显着(P<0.05)降低了肉鸭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在多个时间点均有降低细胞直径的趋势。随着日龄的增加,总体上升高了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皮下脂肪细胞直径。饲喂水平对血糖浓度没有影响(P>0.05),但日龄及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分别极显着(P<0.01)和显着(P<0.05)影响血糖浓度。饲喂水平极显着影响血清中甘油三酯(TG)浓度(P<0.01),但日龄及其互作未对血清中TG浓度构成显着影响(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血清VLDL浓度(P<0.01),但饲喂水平及其互作没有影响VLDL浓度(P>0.05)。饲喂水平对血清TC没有影响(P>0.05),但日龄及互作都极显着影响(P<0.01)TC含量。血清中LDL-C表现与TC一致的规律;而VLDL-C表现与VLDL一致规律。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血清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及瘦素含量,饲喂水平及与日龄的互作没有影响血清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但饲喂水平显着影响(P<0.05)胰岛素、瘦素含量。日龄、饲喂水平及其互作对腿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酶的比活力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对腹脂中LPL酶活有显着影响(P<0.05)。日龄显着(P<0.05)影响FAS比活力和单位体重活力,极显着(P<0.01)影响FAS肝脏中总活力,而饲喂水平及其互作未对比活力、总活力构成显着影响(P>0.05),但互作显着影响FAS的单位体重活力(P<0.05)。饲喂水平仅极显着影响G6PDH的总活力(P<0.01),而对比活力、单位体重活力没有影响(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P<0.01)影响肉鸭G6PDH的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日龄与饲喂水平互作显着影响(P<0.05)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饲喂水平显着影响肉鸭肝脏中MDH比活力(P<0.05),极显着影响MDH总活力(P<0.05),日龄极显着影响MDH比活力、总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P<0.01),日龄与饲喂水平的互作极显着影响MDH总活力(P<0.01),但对比活力及单位体重活力未构成显着影响(P>0.05)。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随日龄呈现有波峰波谷的曲线变化,考察的三种酶出现峰值在不同评价标示、不同饲喂水平下有差异。日龄影响肉鸭肝脏中ACC (P<0.05)、FAS (P<0.05)、G6PDH(P<0.01)、MDH(P<0.01)、ChREBP(P<0.05)、SREBP-1 (P<0.05)及PPAR-α(P<0.05)基因表达,饲喂水平影响G6PDH (P<0.01)、MDH (P<0.01)、ChREBP(P<0.05)基因表达,日龄与饲喂水平互作影响ACC (P<0.05)、FAS (P<0.05)及ChREBP(P<0.05)基因表达。生脂酶及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随日龄呈现曲线变化,不同基因在不同日龄有峰值出现。结果表明,全期15%数量限饲降低了肉鸭脂肪组织沉积,其中腹脂的降低幅度大于皮脂,这种效应可能与肉鸭血清TG和胰岛素含量,肝脏中FAS、G6PDH、MDH总活力及基因表达有关;腹脂、皮脂沉积率随日龄呈曲线变化,分别在28d、42d、56d及14d、42d、56d出现峰值,这种效应可能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肝脏中FAS酶活及基因表达、ACC及ChREBP、PPARα基因表达有关。试验三生长期限饲对后期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影响及机制研究经历营养限制的动物机体脂肪代谢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对脂肪的沉积能力增加。本研究用前期经历限饲的肉鸭为试验动物,研究强饲对肉鸭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并考察相关脂肪代谢途径的变化。试验所用32只8周龄肉鸭均来自试验二,其中16只肉鸭(BW:3453±17 g)经历15%采食限制(T),剩余16只(BW:3916±21 g)为自由采食的肉鸭(C)。强饲所用日粮以玉米(92.35%)为主,两处理组强饲量相同,强饲持续3周。结果发现:限饲组肉鸭净增重(P<0.05)、饲料转化效率(P=0.06)、肥肝重量(P>0.05)、肥肝增重(P>0.05)、腹脂/重比例均比自由采食组肉鸭高。限饲组肉鸭血清VLDL浓度显着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5),但两组肉鸭Glu, TC、TG、HDL-C、LDL-C、PL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两组肉鸭食前血清胰岛素(Insulin)和胰高血糖素(glucagon)的浓度差异不显着(P>0.05),限饲组肉鸭瘦素(Leptin)提高了28%(P>0.05)。限饲对填饲后肉鸭血液、腹脂及腿脂中LPL活性没有影响(P>0.05)。限饲显着降低填饲肉鸭肝脏中FAS酶比活力(P=0.017)、总活力P=0.056)、单位体重活力(P=0.077);限饲肉鸭肝脏G6PDH和MDH酶的比活力、总活力、单位体重活力在数值上均高于自由采食组(P>0.05),只有MDH的单位体重活力达到显着水平(P<0.05)。生长期限饲组肉鸭肝脏中生成相关基因ACC、FAS、G6PDH、MDH及核转录因子ChREBP和SREBP-1的mRNA表达量显着高于自由采食组肉鸭(P<0.05或P<0.05)。以上数据表明,生长期限饲能提高后期填饲肉鸭脂肪合成能力以及肥肝产量。通过上述试验,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适度限饲可有效的降低肉鸭脂肪组织沉积,但腹脂受控性大于皮脂;脂肪组织沉积随日龄呈曲线变化,在沉积高峰调控其沉积更加有效;生长期限饲可有效提高后期填饲肉鸭脂肪合成能力以及肥肝产量。

陈岩锋[10](2008)在《肉鸭体脂性状的研究综述》文中认为肉鸭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和肉质较好等优点,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肉鸭在生长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体脂尤其是皮下脂肪沉积过多的问题。适度的皮下脂肪沉积有利于烹调加工,但体脂含量过多不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影响饲料利用率和降低种鸭的产蛋量和受精率,还增加屠宰加工时对环境的污染。因此降低肉鸭体脂的研究显得尤

二、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瘦肉型和脂肪型北京鸭肉用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北京鸭选育概况
    1.2 脂肪沉积
        1.2.1 脂肪沉积过程
        1.2.2 影响脂肪沉积的因素
    1.3 影响肉品质的因素
        1.3.1 肉品质的定义
        1.3.2 品种对肉品质的影响
        1.3.3 肌肉部位对肉品质的影响
        1.3.4 日粮对禽类肉品质的影响
        1.3.5 饲养环境对禽类肉品质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瘦肉型和脂肪型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生长性能比较分析
        2.2.2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屠宰性能比较分析
        2.2.3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血浆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2.2.4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胸肌常规肉品质的比较
        2.2.5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腿肌常规肉品质的比较
        2.2.6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胸腿风味的比较
    2.3 讨论
        2.3.1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生长性能分析
        2.3.2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屠宰性能分析
        2.3.3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血浆生化指标分析
        2.3.4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肉品质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瘦肉型和脂肪型北京鸭的肠道发育与盲肠微生物的比较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方法
        3.1.2 试验方法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小肠各段肠道长度比较分析
        3.2.2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消化器官质量比较分析
        3.2.3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比较分析
    3.3 讨论
        3.3.1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消化器官发育情况分析
        3.3.2 瘦肉型与脂肪型北京鸭盲肠微生物分析
    3.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动物脂肪组织形成和发育
        1.1.1 脂肪组织特征
        1.1.2 脂肪组织生长发育
        1.1.3 家禽脂肪的沉积
    1.2 肌内脂肪研究进展
        1.2.1 肌内脂肪的发育过程
        1.2.2 肌内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
        1.2.3 肌内脂肪的调控
    1.3 脂肪沉积调控的机理研究
        1.3.1 脂肪沉积信号通路研究
        1.3.2 脂肪沉积有关基因调控研究
    1.4 转录组学技术
        1.4.1 转录组学概述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
        1.4.3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5 蛋白质组学技术
        1.5.1 蛋白质组学概述
        1.5.2 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1.5.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6 课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巢湖鸭屠体性能和肉质性状研究
    引言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和分组
        2.1.2 饲料配方组成
        2.1.3 仪器和试剂
        2.1.4 试验样品采集
        2.1.5 屠宰性能测定
        2.1.6 肉质性状测定
        2.1.7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2.1.8 血清生化指标
        2.1.9 脂肪细胞大小的测定
        2.1.10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巢湖鸭公母之间屠体性状比较
        2.2.2 巢湖鸭IMF高低组屠宰性能分析
        2.2.3 巢湖鸭IMF高低组肉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2.2.4 脂肪组织细胞大小分析
        2.2.5 巢湖鸭IMF高低组血清脂肪水平比较分析
        2.2.6 脂肪组织细胞大小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
    2.3 讨论
        2.3.1 肌内脂肪与屠体性状的关系
        2.3.2 屠体性状与家禽品种、性别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巢湖鸭IMF含量高低组肝脏转录组学研究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仪器和试剂
        3.1.3 试验样品采集和分组
        3.1.4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3.1.5 肝脏总RNA的提取
        3.1.6 RNA质量检测及cDNA合成
        3.1.7 cDNA文库构建
        3.1.8 RNA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3.1.9 差异表达的转录本筛选
        3.1.10 差异表达基因qPCR验证
        3.1.11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巢湖鸭IMF测定结果
        3.2.2 RNA质量检测结果
        3.2.3 测序数据的碱基组成及质量分析
        3.2.4 测序原始数据过滤和比对结果
        3.2.5 巢湖鸭IMF高低组间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2.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3.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分析
        3.2.8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3.2.9 脂肪代谢相关调控基因
    3.3 讨论
        3.3.1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类质量的非常重要因素
        3.3.2 巢湖鸭参与调控IMF的基因
    3.4 小结
第四章 巢湖鸭IMF含量高低组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
    引言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实验采集和分组
        4.1.4 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4.1.5 肝脏总蛋白质的提取
        4.1.6 总蛋白质浓度测定
        4.1.7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检测
        4.1.8 总蛋白质2-DE分离
        4.1.9 凝胶扫描及图像分析
        4.1.10 差异蛋白点的酶解及质谱分析鉴定
        4.1.11 差异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4.1.12 肝脏样品RNA的提取及cDNA合成
        4.1.13 差异表达蛋白(基因)的qPCR验证
        4.1.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标准曲线及样品蛋白质浓度
        4.2.2 SDS-PAGE凝胶检测胶图
        4.2.3 高低组总蛋白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分析
        4.2.4 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
        4.2.5 差异蛋白的GO富集分析结果
        4.2.6 差异蛋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4.2.7 脂肪代谢调控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及互作分析
        4.2.8 差异表达蛋白的转录水平验证
    4.3 讨论
        4.3.1 脂肪代谢相关蛋白及其与糖、蛋白质代谢的联系
        4.3.2 脂肪代谢与氧化应激相关联蛋白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
个人简介

(3)雷州黑鸭的家系选育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雷州黑鸭种质资源现状
        1.1.2 雷州黑鸭研究现状
    1.2 家禽育种中选择方法
        1.2.1 个体选择
        1.2.2 家系选育
        1.2.3 多性状选择
        1.2.4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
    1.3 我国蛋鸭的育种现状
    1.4 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选育方法
        2.2.1 A系选育方法
        2.2.2 B系选育方法
    2.3 饲养管理
        2.3.1 育雏期管理
        2.3.2 育成期管理
        2.3.3 种鸭管理
    2.4 测定的项目及方法
        2.4.1 产蛋性能的测定
        2.4.2 蛋品质测定
        2.4.3 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2.4.4 饲料利用性能的测定
        2.4.5 青年公鸭屠宰性能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A、B系产蛋性能及综合指数
        3.1.1 A、B系产蛋性能
        3.1.2 A、B系的综合指数
        3.1.3 A、B系产蛋性能的选育进展
        3.1.4 A、B系1 世代产蛋性能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3.1.5 A、B系产蛋率曲线分析
        3.1.6 雷州黑鸭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3.2 A、B系蛋品质选育进展
        3.2.1 A系蛋品质选育进展
        3.2.2 B系蛋品质选育进展
        3.2.3 A、B系1 世代蛋品质相关分析
    3.3 雷州黑鸭的不同周龄蛋品质、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比较
        3.3.1 雷州黑鸭的不同周龄蛋品质比较
        3.3.2 雷州黑鸭不同周龄蛋营养成分、微量元素的比较
    3.4 A、B系生长发育性能选育进展
        3.4.1 A系的体重选育进展
        3.4.2 B系的体重选育进展
        3.4.3 A系1 世代体尺的测定
        3.4.4 B系1 世代体尺的测定
        3.4.5 A、B系1 世代体尺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3.4.6 雷州黑鸭体尺生长曲线模拟分析
    3.5 A、B系饲料利用性能
    3.6 A、B系青年公鸭屠宰性能
        3.6.1 A、B系青年公鸭屠宰性能选育进展
        3.6.2 A、B系1 世代青年公鸭屠宰性能各性状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A、B系产蛋性能及综合指数
        4.1.1 A、B系产蛋性能选育进展
        4.1.2 A、B系产蛋率曲线分析
        4.1.3 累计产蛋数拟合曲线
    4.2 A、B系蛋品质选育进展
    4.3 雷州黑鸭不同周龄蛋品质、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比较
        4.3.1 雷州黑鸭不同周龄蛋品质比较
        4.3.2 雷州黑鸭不同周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比较
    4.4 A、B系生长发育性能选育进展
        4.4.1 A、B系体重选育进展
        4.4.2 A、B系1 世代体尺的测定及相关分析
        4.4.3 雷州黑鸭体尺生长曲线模拟分析
    4.5 A、B系饲料利用性能选育进展
    4.6 A、B系青年公鸭屠宰性能选育进展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4)肉鸭肉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性因素
    1.1 日粮原料结构
    1.2 添加剂
2 饲喂模式
    2.1 填饲量
    2.2 饲养方式
3 品种与日龄
    3.1 品种
    3.2 日龄
4 其他因素
    4.1 运输密度
    4.2 宰前断水
    4.3 宰前电击
    4.4 放血方式
5 小结

(5)高邮鸭VLDLR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多态性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研究进展
    1 VLDLR基因的结构
    2 VLDLR的亚型分类
    3 VLDLR的组织分布、表达与调控
    4 VLDLR的生物学功能
    5 VLDLR基因多态性研究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论文
    第一章 高邮鸭VLDL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邮鸭VLD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载脂蛋白E受体2在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2 肉鸭肌肉VLDLR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2.3 肉鸭肌肉ApoER2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7)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品种简介
        1.1 高邮鸭
        1.2 金定鸭
    2 禽类脂肪代谢的研究进展
        2.1 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2.2 脂质的运转
        2.3 基因调控脂肪代谢
        2.4 营养因素影响体脂沉积
    3 家禽生长激素、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研究进展
        3.1 GH、GHR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3.2 家禽GH、GHR基因序列的研究
        3.3 家禽GH、GHR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3.4 家禽GH、GHR基因表达的研究
    4 禽类代谢试验
    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试验部分
    试验一 鸭生长性能与生产性能的测定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饲养管理
        1.2 试验仪器
        1.3 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测定
        1.4 肉品质测定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速度
        2.2 体尺指标
        2.3 屠宰性能
        2.4 肉质性状
        2.5 体尺、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生长速度
        3.2 体尺与肉用性能
        3.3 屠宰性能、脂肪性状与肉品质
        4 小结
    试验二 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与养分表观利用率的测定与分析
        1 鸭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与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材料
        1.1.2 试验仪器
        1.1.3 外周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的测定
        1.1.4 外周血浆总甘油三酯的测定
        1.1.5 数据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TG、VLDL测定标准曲线
        1.2.2 鸭外周血浆TG、VLDL浓度分析
        1.2.3 鸭外周血浆TG、VLDL含量与肉用性能的相关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2 鸭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代谢试验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4 试验仪器
        2.1.5 计算方法
        2.1.6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鸭养分表观利用率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试验三 鸭GH、GHR基因表达及其与生长及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对象
        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1.3 主要仪器
        1.4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1.5 引物设计、目的片段标准品的制备
        1.6 荧光实时定量PCR和标准曲线的建立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鸭肝脏GH、GH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2.2 鸭腿肌GH、GHR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2.3 高邮鸭和金定鸭肝脏与腿肌GHR mRNA表达的比较
        2.4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体重及生长速度的相关分析
        2.5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屠宰性能的相关分析
        2.6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脂肪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7 鸭肝脏和腿肌GHR mRNA表达与血浆TG、VLDL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
        3.2 鸭肝脏和胸肌GH、GHR mRNA表达与屠宰性能
        3.3 鸭肝脏和胸肌GH、GHR mRNA表达与脂肪性状
        3.4 鸭肝脏和腿肌GH、GHR mRNA表达与血浆TG、VLDL浓度
        4 小结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
    1 全文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脂肪组织发育规律概述
    3 影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的因素
        3.1 外源因素
        3.1.1 营养
        3.1.2 免疫刺激
        3.1.3 禁食
        3.1.4 药物
        3.2 脉管系统发育
        3.3 脂肪细胞的分化
        3.4 脂滴形成
    4 参与脂肪发育和脂质代谢的相关因子
        4.1 围脂滴蛋白家族(PAT FAMILY)
        4.2 甘油三酯水解酶类
        4.2.1 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 lipase,LPL)
        4.2.2 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水解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
        4.3 类血管生长因子ANGPTL3和ANGPTL4
        4.3.1 ANGPTL3和ANGPTL4序列结构、表达分布及转录后调控
        4.3.2 ANGPTL3和ANGPTL4功能研究
    5 禽类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相关研究
    6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6.2 研究内容
        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肉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规律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饲养及样品采集
        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2.1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2.3 主要仪器
        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3.1 脂肪组织TG含量测定
        2.3.2 脂肪组织切片制作及形态学测定
        2.3.3 基因相对表达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皮下脂肪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3.2 皮下脂肪组织脂质含量的发育性变化
        3.3 五个部位皮下脂肪组织脂质沉积标志基因的发育性表达
    4 讨论
        4.1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的形态学差异
        4.2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质沉积规律
        4.3 脂质沉积标记基因在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模式
        4.4 皮下脂肪组织的整体发育规律
    5 小结
第三章 短期禁食对肉鸭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饲养及样品采集
        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2.1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2.3 主要仪器
        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3.1 血清脂质水平测定
        2.3.2 肝素后总LPL酶活性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禁食处理对肉鸭血清脂质水平的影响
        3.2 禁食处理对LPL酶活性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LPS对肉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饲养及样品采集
        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2.1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3.1 脂肪组织TG含量测定
        2.3.2 脂肪组织切片制作及形态学测定
        2.3.3 基因相对表达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2.3.4 脂肪组织LPL酶活性测定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LPS对肉鸭体重的影响
        3.2 LPS对肉鸭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血清参数
        3.4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TG含量
        3.5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细胞的发育性变化
        3.6 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LPL酶活
        3.7 脂质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变化
    4 讨论
        4.1 LPS诱导鸭生长发育和血脂代谢变化
        4.2 LPS诱导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的成因分析
    5 小结
第五章 鸭ANGPTL3和ANGPTL4在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饲养及样品采集
        2.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2.2.1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2.2 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2.2.3 主要仪器
        2.2.4 软件
        2.3 基因相对表达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2.3.1 总RNA提取
        2.3.2 总RNA质量检测
        2.3.3 反转录PCR
        2.3.4 荧光定量引物设计与合成
        2.3.5 荧光定量引物特异性检测
        2.3.6 荧光定量PCR标准品(质粒)的制备
        2.3.7 荧光定量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ANGPTL3和ANGPTL4基因cDNA部分序列扩增
        3.1.1 脂肪组织总RNA的提取
        3.1.2 ANGPTL3和ANGPTL4基因的反转录扩增
        3.2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1 鸭ANGPTL3和ANGPTL4基因序列测定及序列结构分析
        3.2.2 鸭ANGPTL3和ANGPTL4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分析
        3.2.3 鸭ANGPTL3和ANGPTL4的分子进化树分析
        3.2.4 ANGPTL3和ANGPTL4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3.2.5 ANGPTL3和ANGPTL4蛋白结构域预测
        3.3 ANGPTL3和ANGPTL4在肉鸭五个部位皮下脂肪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
        3.4 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ANGPTL3和ANGPTL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2 ANGPTL3和ANGPTL4基因参与皮下脂肪组织发育
    5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尚需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肉鸭养殖及研究概况
    2 家禽生长发育及体脂沉积规律
        2.1 家禽生长发育规律
        2.2 家禽体脂沉积及代谢规律
        2.3 体脂沉积的表示方法
    3 肉鸭体脂沉积的规律
        3.1 体脂沉积的时间和空间规律
        3.2 脂类组成和脂肪酸沉积规律
        3.3 脂肪细胞的发育规律
    4 肉鸭体脂沉积调控的关键因子
        4.1 激素调控
        4.2 肝脏生脂相关酶
        4.3 脂类从肝脏中被转运的能力
        4.4 肝外组织中的脂蛋白脂酶
        4.5 组织中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能力
        4.6 转录因子与脂肪代谢
        4.6.1 CHREBP与脂肪代谢
        4.6.2 SREBP与脂肪代谢
        4.6.3 PPAR与脂肪代谢
    5 饲喂水平与水禽体脂沉积
        5.1 限饲与水禽体脂沉积
        5.2 超饲与水禽体脂沉积
    6 尚待研究的问题
    7 目的及意义
    8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不同饲料形态下樱桃谷肉鸭体脂沉积及机制研究
        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 试验饲粮
        3 样品收集
        4 评价指标
        4.1 生产性能及屠宰指标相关
        4.2 血清生化测定
        4.3 血清激素测定
        4.4 脂肪代谢相关酶活
        4.4.1 脂蛋白脂酶活力的测定
        4.4.2 肝脏脂肪酸合成关键酶活性测定
        4.5 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4.5.1 总RNA提取
        4.5.2 定量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4.5.3 荧光定量-PCR
        5 统计分析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肉鸭摄食变化规律
        6.2 肉鸭生长曲线拟合
        6.3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生产性能
        6.4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体脂沉积及内脏器官的影响
        6.5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脂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6.6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激素含量变化
        6.7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脂肪组织中LPL酶活变化影响
        6.8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生脂酶活力的影响
        6.9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生脂基因及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7 讨论
        7.1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摄食规律
        7.2 两种饲料形态下肉鸭的生长曲线及生产性能
        7.3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体脂沉积的影响
        7.4 日龄、饲料形态对肉鸭血清脂质代谢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7.5 日龄、饲料形态对脂肪组织中LPL活力的影响
        7.6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生脂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7.7 日龄、饲料形态对肝脏中核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8 小结
    试验二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
        1 试验设计与动物饲养
        2 试验饲粮 与试验一相同
        3 样品收集
        4 评价指标
        5 统计方法
        6 结果与分析
        6.1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生产性能
        6.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的生长发育及体脂沉积规律
        6.2.1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累积生长、累积体脂沉积曲线拟合
        6.2.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腹脂比率、皮脂比率的日龄变化趋势
        6.3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6.4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胸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直径变化
        6.5 日龄、饲喂水平对血液中脂蛋白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6.6 日龄、饲喂水平对腹脂、腿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酶活的影响
        6.7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活的影响
        6.8 日龄、饲喂水平对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及核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6.9 体脂沉积、血清生化、关键酶活、基因表达的相关关系
        7 讨论
        7.1 限饲对肉鸭生产性能及体脂沉积的影响
        7.2 两种饲喂水平下肉鸭生长发育曲线及体脂沉积曲线
        7.3 限饲对肉鸭体脂沉积影响的可能机制
        7.4 自由采食下肉鸭体脂沉积的日龄变化规律及可能机制
        8 小结
    试验三 生长期限饲对后期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影响及机制研究 #i01
        1 试验设计及动物
        2 强饲饲粮
        3 强饲方法
        4 采集样品及方法 与试验二一致
        5 评定指标及方法
        6 试验结果与分析
        6.1 肉鸭实际强饲饲料量变化曲线
        6.2 强饲肉鸭体脂沉积及产肝性能
        6.3 肉鸭体脂及肥肝中脂肪酸组成
        6.4 强饲肉鸭血清生化、激素含量
        6.5 强饲肉鸭血液、腹脂及腿脂中LPL活性
        6.6 强饲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活
        6.7 超饲肉鸭肝脏中生脂关键酶基因及核转录因子表达
        7 讨论
        7.1 生长期限饲对肉鸭生长性能和肥肝产生的影响
        7.2 生长期限饲对强饲肉鸭的血清代谢底物和激素的影响
        7.3 生长期限饲对强饲肉鸭脂肪代谢关键因子的影响
        7.4 生长期限饲对肉鸭肥肝脂肪组成的影响
        8 小结
第三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与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本研究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瘦肉型和脂肪型北京鸭肉用性能、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比较分析[D]. 杨婷铄. 扬州大学, 2021
  • [2]脂肪细胞大小及脂肪代谢调控巢湖鸭肌内脂肪的分子机理[D]. 葛凯.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3)
  • [3]雷州黑鸭的家系选育初探[D]. 薛缘. 广东海洋大学, 2019(02)
  • [4]肉鸭肉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吕明斌,赵敏,吕尊周,李珂,燕磊. 中国家禽, 2016(22)
  • [5]高邮鸭VLDLR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多态性与生长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研究[D]. 赵南南. 扬州大学, 2015(05)
  • [6]鸭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和载脂蛋白E受体2在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模式研究[J]. 苟华,胡深强,潘志雄,刘贺贺,李亮,王继文. 中国畜牧兽医, 2014(03)
  • [7]高邮鸭和金定鸭生产性能及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D]. 章玲玲. 扬州大学, 2013(04)
  • [8]鸭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组织发育差异研究[D]. 寇洁.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9]不同饲喂方式下肉鸭体脂沉积规律及机制研究[D]. 吕刚. 四川农业大学, 2011(02)
  • [10]肉鸭体脂性状的研究综述[J]. 陈岩锋. 中国畜禽种业, 2008(22)

标签:;  ;  ;  ;  ;  

高邮鸭体脂沉积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