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热点——交通问题例谈(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1](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普遍施行引发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浪潮。时事热点作为重要的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应用对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立德树人”总目标、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以及顺应高考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考查趋势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信息网络时代,时事热点浩如烟海,如何通过网络收集时事热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时事热点的研究则少有论及。本研究是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探讨了时事热点如何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的问题。首先,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广泛分析了时事热点及其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相关文献,了解到当前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成果及不足,综合分析得出时事热点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是地理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海、甘肃、海南等省份一线地理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最后,提出时事热点的收集整理方法及其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展示。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教师对时事热点的认可度较高,对时事热点教学的态度反馈较好;时事热点之于学生的激趣作用得到验证,但之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效用并不显着;网络收集方法、按主题和教材分类的整理方法以及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课堂实施模式和课外实践模式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理教师摆脱时事热点应用困境的诉求,为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时事热点提供指导。
王彬彬[2](2021)在《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文中认为高中地理课程以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理念,强调学生关注当代地方、国家和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生活化的地理教学将学生与生活相联系,时事热点以其时效性与综合性成为地理学科常学常新、永葆活力的内在动力,也不断发挥地理学科的现实应用价值。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是审视时事热点应用视角和效度的重要体现,因此,探寻高中地理学科与时事热点的联系性以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中如何发挥其内在优势成为主要问题。本文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期刊文章、地理教学专着和课程标准等文献进行分析,从研究成果数量和内容两个方面梳理了地理教学中时事热点应用的研究现状。以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及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为研究内容,遴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学案例为研究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分析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联系性,并在分析18个教学案例和设计5个教学案例以及实施1个教学案例过程中获得启发。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以选择性必修2为例,结合课程标准9条内容要求和教材11节内容,从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视角分析得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时事热点内容联系表和基于教材的时事热点体现表以及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表。二是设计5个基于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案例,分别是“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三是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分别是立足课程标准选定时事热点主题、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和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分别是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和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孟凡敏[3](2021)在《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文中指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合理设计和应用能够提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效率,它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应用课堂中学习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应用导学案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结合,做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本文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梳理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进行整理,通过访谈法总结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遴选的12个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从中总结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设计策略;设计了三个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将笔者设计的一个导学案案例进行实施并总结出实施策略。得出如下研究结论:第一,根据访谈高三地理教师,提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并且针对2019年人教版地理教材,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内容系统化。第二,设计了由前测评析、考情分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课前梳理、课堂探究、课后反馈七个环节组成三个导学案案例(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区域发展类),笔者从案例分析启示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总结出:根据课前检测了解学情;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情分析;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学习目标制定;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学法指导;采用以图串知的形式梳理基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问题链条形式激活地理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内化地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反思;以学生为中心的梯度性习题反馈;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十条设计策略。第三,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实践,归纳出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的三条实施策略,分别为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基础;课堂探究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活动的关键;课后反馈的总结和评价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导学案的升华。
乔凤婷[4](2021)在《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学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素养对初高中学生综合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对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至关重要,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初中地理教育的指挥棒,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因此基于综合思维研究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读相关文献作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初中生综合思维为目的,依据《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地理)》中对综合思维的关键能力及水平划分,归纳出符合初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划分表,分析2014年—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主要考查“综合思维”的试题,总结特色及不足,基于此提出教师课堂教学策略以及命题建议。为初中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和综合思维试题的命制提供经验。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从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中筛选出主要考查“综合思维”的试题,纵向宏观对比综合思维素养试题的比重及出题位置。将筛选的试题制作成表格,从课本来源、主要知识点考查和对应课标等方面分析后,发现试题出现从考查三维目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转变,且综合思维的考查在初中阶段占比逐年增多。第二,借鉴《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测评与教学(初中地理)》,参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综合思维的划分,从具体维度划分、对应课标、课本来源、背景情境、图表图像等方面对筛选出的“综合思维”试题详细研究,筛选典型例题深入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了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与不足。其三点优势包括:注重地图能力考查、注重地理素养培养、试题难易结合;其三个缺点包括:部分试题以知识考查为主、背景材料情境不足、乡土地理欠缺。第三,提出教学策略和试题命制策略。提出初中地理学校方面的管理、和教师课堂教学两方面策略以及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四大命题策略。包括:试题命制注重综合能力考查;注重开放性与探究性;注重生活体验的渗透;挖掘相关热点信息。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同时,注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各个要素的培养与发展,力求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发展等功能。
华雯露[5](2021)在《2010-2019年上海高考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在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比重,议论文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写的2010-201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析》中的高考议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议论文写作中的论据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期望对改进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所帮助。本文首先考察高考作文中论据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情况,有如下发现:高中生大部分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社会事件,并拥有正面的价值取向;愿意使用教材内容作为论据,表现出他们对教材的基本认同;在课外阅读方面偏好阅读国内外小说、中国散文、外国诗歌、外国哲学着作。本文还分析了高考作文中论据使用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针对论据的数量、位置、论据的概述程度、与论点的匹配程度等方面展开分析,在比较一类卷和三类卷作文对论据的不同选择和处理后,发现论据数量大多保持在7个左右,展现出一定的思维广度;不少作文同时使用多个论据,对论据进行较好的概括阐述,并对论据进行分析,也展现出一定的思维深度。本文通过调查一些高中生,了解他们在论据积累和使用上的现状,总结论据积累和使用的问题,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专题训练不够,对此建议尝试进行论据专题教学,形成较为系统的论据收集和论据使用等训练;高中生论据积累意识淡薄,对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论据库,培养论据积累的意识;高中生对论据性质的认知模糊不清和对论据的分析力度不足,对此分别建议高中生根据论据知识灵活使用论据、借用逻辑知识提升对论据的分析。
娜布其[6](2021)在《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研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如何编写基于学生人地协调观培养的地理教学案例以及对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提供参考和借鉴,并丰富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提供课程资源。本文以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载体,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运用文献分析法、教材专题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课标及教材,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主题,研究分析“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知识结构,依据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的维度进行划分,即地对人、人对地、人地协调等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章节的微观分析,得出每一章节中关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整合。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得到的启示与教学案例设计策略,设计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第二,探究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策略。通过研究关于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典型案例,得到相关案例设计启示,并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现状,设计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提炼出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设计三大策略:一,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三,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并依据上述案例分析启示与教学设计策略,设计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等四节教学设计。
盖秀琴[7](2020)在《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考地理命题素材来源科学而广泛,高考地理试题的命制要体现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时效性,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命题者往往从当前地理热点、大学教材、学术专着和论文中选取素材,其中从学术论文中选取的居多。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研究法,探讨科学文献为素材的地理学科命题研究。本文选取的是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中的综合题的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26个题组,共60道小题。从科学文献的来源(时间和来源)、试题的形式(试题情境材料呈现形式、试题设问形式及行为动词、试题的分值统计与分析)、试题的内容(试题知识类型、试题与科学文献的联系、试题热点、试题考查的能力),得出的结论主要有:1.科学文献试题中文献发表时间以近五年居多,占比为56.04%。本文对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参考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共有91篇不同领域的科学文献,本文对科学文献的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发现距离高考近五年的文献数量最多占比是56.04%,其次是5-10年的科学文献,最少的是10年以上的科学文献。从时间上能够保证试题的时效性。2.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主要来自地理科学研究和各大院校的学报。本文对科学文献从来源上进行统计,发现91篇科学文献分别发表在不同领域的中文期刊中,来源于各大院校的学报和地理科学研究领域的期刊数量最多,其次是农业领域的期刊。其他领域的期刊还有农业、水利、沙漠、工业、旅游等数量不等。对试题的情境材料统计分析发现,科学文献是在科学研究的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和结果。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选取近几年核心期刊中的权威的文献资料,试题的情境材料科学、创新且时效性比较强;与当今社会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出现在考生面前的是比较新颖的素材,使学生关注当今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3.试题中的高频行为动词与课标中的高频行为动词一致。本文对科学文献来源试题设问中的行为动词和课标中的行为动词进行比较发现,试题设问中说明和分析出现的次数最多,而说明和分析也是课标中高频行为动词。科学文献来源试题设问行为动词考查目标明确符合课标要求,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设问行为动词,侧重考查地理知识的理解层面和应用层面,同时科学文献的地理知识的了解层面也会考查。4.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试题考查知识类型多样,注重对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考查。陈述句的设问形式出现的比重是96.49%,疑问句的设问形式比重是3.51%。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中疑问句的设问形式只在2007年全国一卷36题出现了两次。科学文献来源的试题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针对性强,重视理性知识的考查,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考查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突出对理性知识的考查,且重视地理成因类知识的考查,符合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同时对人文地理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考查较多。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课程标准中的四项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的较多,对简单的能力考查的较多,对高级的能力来考查的较少。每道题都包含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当试题考查多种能力时,四种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而且后一个能力是包含前一个能力的,当高级能力出现时,以高级能力为主。
魏培锋[8](2020)在《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历史论证题是向被试提供相关历史材料,要求被试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阐述其历史原因、历史现象或史学价值;或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支持、反对某种观点或对该观点进行再认识;或以所给材料中的某些信息、逻辑、观点为依据进行论证的主观开放性试题。它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重要题型,展示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对高考历史论证题进行探析,顺应了考试改革下着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理念,对于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高考全国卷中的历史论证题进行整理,梳理了1978年恢复高考后历史论证题的发展历程,并对2010年以来全国卷中历史论证题考查目标的设计方式、材料的表现形式、设问的角度、评分标准的对象进行分类整理,对其命题特点进行总结,为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二部分包含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价值与反思。通过对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和史论结合法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出论题和进行论证提供方法上的指导。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重点指出学生在答题时的典型失误并进行原因分析,对历史论证题的有效实施进行反思。第三部分重点讲述了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教学启示。从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和提高教师素养三个方面提供具体指导,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阐述了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开展基于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方法,在作业设计方面,详细介绍了指向论证规范的限制性小论文、指向论证能力的开放性小论文、指向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拟论题类小论文的设计方法,在提高教师素养方面则在理论素养、试题命制和试题教学上提供具体指导。
程凯敏[9](2020)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倾向于有明确写作任务指令的作文,这种作文类型被定义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该类型的作文一出现,就引发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不是以往材料作文简单的“改头换面”,而是既换汤也换药,对“任务”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关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上来说,就是对思辨能力和实证能力的考查。传统的“自圆其说”式的议论文写作模式在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不再讨喜,注重写作技法训练的议论文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教师的作文教学遇到了新的挑战。该如何指导学生备考?关键看学生害怕什么,需要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走在前列,对何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因此,本文的绪论部分是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基本概述,包括概念、出现的背景、与传统材料作文的区别、研究现状综述和本次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需求,笔者对本校学生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涉及几个角度:学生对该类型作文概念的认识程度,在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运用、谋篇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该类型作文指导、评价方面存在的不足。基于调查结果,笔者分析出本校在高中生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该类型作文欠缺系统认识;审题粗枝大叶,无视任务指令,忽略关键;素材匮乏,视野狭窄;缺乏谋篇布局意识,思路混乱;评改方式效果欠佳;评讲课作用有限。鉴于前文的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第三部分从八个方面提出备考策略的建议:第一,聚焦考查要点,第二,关注命题趋势,基于考纲和课标,为学生的备考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掌握多类指令,根据任务指令的不同将其分为比较权衡、就事论事、角色扮演、大题小做四种类型,并举例介绍每种类型的审题要点;第四,备足鲜活素材,拟解决素材匮乏、素材运用不当的问题;第五,搭建严谨结构,结合示例介绍了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和审辩式四种适用的框架模板,旨在为学生提供谋篇布局的参考;第六,润色论述语言,结合学生习作介绍了巧用雅词、整合句式、引入意象和活用关联词四种遣词造句的技巧;第七,美化第一印象,从靓化标题、优化细节入手,从细微处再争分数;第八,注重修改升格,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适合不同学生情况的修改升格方法,为教师评价、反馈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提供建议。第四部分,笔者通过模拟考前测与后测以及访谈的方式来检验本文所提出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前测与后测的成绩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实验中训练的备考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成绩。通过访谈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备考策略持肯定态度,认为其有一定指导意义。
冯月銮[10](2019)在《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理念,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考命题也逐渐转向考查学生的学科观念、学科原理与规律、学科思维与方法。如何适应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成为一线教学工作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尝试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使学生在一个贯穿全过程的情境中,经历地理思维的进阶发展,实现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变,进而达到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在最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导下,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对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微专题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然后通过对高三地理教师的访谈调查,了解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现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与实施策略。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主题性与主体性、学科性与独特性、逻辑性与系统性。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主题选择精细化、目标确定合理化、情境创设主题化、问题设计梯度化、活动开展互动化、内容总结结构化、迁移应用灵活化和思维评价分层化八个方面。最后,本研究运用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内容整合类”(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热点探析类”(高铁布局的影响因素)与“题型突破类”(地理考察类试题解题思路)三种不同类型的微专题教学案例,以期能够为高三地理教学提供些许借鉴,促进高考复习效率的提高和地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高考热点——交通问题例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考热点——交通问题例谈(论文提纲范文)
(1)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要求 |
二、地理学科性质的要求 |
三、应对高考命题考察趋势的需要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时事热点 |
二、时事热点课程资源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 |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
三、生活教育理论 |
第二章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对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内容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 |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调查结论 |
第三章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 |
第一节 时事热点的开发基础 |
一、时事热点的收集 |
二、时事热点的整理 |
第二节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
一、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课堂实施模式 |
二、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课外实践模式 |
第四章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展示 |
第一节 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课堂实施模式教学设计展示 |
第二节 基于时事热点的地理课外实践模式教学设计展示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现状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现状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3.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
(二)概念界定 |
二、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分析 |
(一)时事热点与课程标准的关联分析 |
(二)时事热点与教材内容的关联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三、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案例组成说明 |
1.案例来源与遴选 |
2.案例分析的目的 |
3.案例分析的视角 |
4.案例分析的方法 |
(二)案例分析过程 |
1.案例来源说明 |
2.案例分析过程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
2.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视角 |
3.时事热点与地理活动的结合方式 |
4.时事热点与教学评价的联结手段 |
四、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 |
(一)案例设计的依据 |
1.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 |
2.依据时事热点的特性 |
3.依据BOPPPS教学模型 |
(三)案例设计的呈现 |
1.闽宁协作视角下的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2.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区域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 |
3.毛乌素沙地在陕西版图消失背后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4.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流域协作开发与保护 |
(四)案例设计的分析 |
1.案例中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
2.案例中时事热点选择分析 |
3.案例中时事热点应用分析 |
4.案例中课堂总结设计分析 |
五、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实施 |
(一)案例实施过程 |
1.实施准备 |
2.实施过程 |
3.实施评价 |
(二)案例实施启示 |
1.丰富融合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的手段 |
2.设计结合时事热点与内容线索的学案 |
3.充分预设时事热点中开放问题的生成 |
4.注重挖掘时事热点中深层思想的体现 |
六、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一)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策略 |
1.立足课标选定时事热点主题 |
2.结合教材编排解构知识结构 |
3.优化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 |
4.基于深度融合生成案例主线 |
(二)教学环节安排的设计策略 |
1.呈现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目标 |
2.巧用时事热点生活特性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 |
3.整合乡土时事热点资源布置研究性课外任务 |
4.深挖时事热点育人功能策应多维度教学评价 |
七、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1.分析得出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的关联性 |
2.设计5 个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案例 |
3.提出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设计策略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20 年上半年主要时事热点汇总表 |
附录2 时事热点与选择性必修2 内容联系性分析 |
附录3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案例分析汇总表 |
附录4 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致谢 |
(3)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意义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和复习策略分析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知识整理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
三、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说明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分析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四、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
(一)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组成 |
(二)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以《农业区位》为例 |
(三)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设计策略 |
五、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实施 |
(一)“农业区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 |
(二)开展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学实施策略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案例设计 |
附录2:高三地理教材知识系统 |
附录3:高三地理一轮导学案案例分析表 |
致谢 |
(4)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现状 |
1.研究内容 |
2.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图 |
一、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2.地理综合思维 |
3.初中地理结业考试 |
(二)理论基础 |
1.地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整体分析 |
(一)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功能 |
1.初中地理结业考试指导教师教学 |
2.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二)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形式和结构分析 |
(三)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综合思维”的考查逐渐增加 |
三、基于综合思维的 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 |
(一)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关键能力和水平表现划分 |
(二)2014—2020 年考查“综合思维”试题具体素养的统计分析 |
1.关键能力划分 1“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分析 |
2.关键能力划分2“能够分析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分析 |
(三)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对应课标分析 |
(四)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背景情境分析 |
(五)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查“综合思维”试题中图表图像题型分析 |
(六)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与不足 |
1.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优势 |
2.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中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不足 |
四、教学策略与试题命制建议 |
(一)强化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教育教学策略 |
1.学校层面 |
2.教师层面 |
(二)培养综合思维试题的命制建议 |
1.试题命制强调能力立意 |
2.试题命制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 |
3.引导学生将乡土地理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
4.挖掘并研究与地理有关的热点信息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2014——2020 年内蒙古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考查“综合思维”试题的分析 |
附录2:2014——2020 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 |
致谢 |
(5)2010-2019年上海高考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高考议论文中论据类型和使用特点研究 |
第一节 论据反映的生活内容与高中生的现实关注探究 |
一、高中生现实关注领域分析 |
二、高中生现实关注角度分析 |
三、高中生现实关注的价值取向分析 |
第二节 论据来源与阅读习惯考察 |
一、从源自教材的论据分析高中生的价值认同 |
二、从源自课外阅读的论据发现高中生的阅读偏好 |
第二章 高考议论文中论据使用状况与学生思维品质考察 |
第一节 从数量和分布明确论据的选择 |
一、对论据数量的统计分析 |
二、对论据位置的统计分析 |
三、对同时使用两个及以上论据的统计分析 |
第二节 从论据的处理发现思维品质 |
一、论据的概括程度分析 |
二、论据和论点的匹配程度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生论据积累与使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探索 |
第一节 学生对议论文论据知识的认知分析 |
一、学生调查问卷基本情况简述 |
二、学生对议论文论据认知分析 |
第二节 论据积累和使用的主要问题考察 |
一、论据写作训练缺乏 |
二、论据积累意识淡薄 |
三、论据性质模糊不清 |
四、论据分析力度不足 |
第三节 论据使用的改善建议 |
一、论据写作专题设计 |
二、论据库建立与更新 |
三、根据性质灵活使用论据 |
四、借逻辑知识提升分析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表1 2010-2019年高考议论文论据生活内容的分布领域统计 |
附录B 2010-2019年源自教材的论据梳理 |
附录C 2010-2019年源自课外阅读的论据中中国作家作品统计 |
附录D 高中生议论文写作论据使用和积累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E 2010-2019《上海市高考作文评析》中论据数量、类型梳理情况 |
致谢 |
(6)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
1.人地协调观国际研究背景 |
2.人地协调观国内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人地协调观研究 |
2.国内人地协调观研究 |
3.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技术路线 |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1.人地协调观 |
2.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地协调论 |
3.可持续发展理论 |
4.系统科学理论 |
二、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人地协调观内容分析 |
(一)课程标准与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对应分析 |
1.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分析 |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分析 |
3.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分析 |
4.教学提示与学业要求分析 |
(二)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
(三)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教材逐章内容分析 |
1.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
2.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
3.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
(一)案例分析说明 |
1.案例筛选 |
2.案例分析目的 |
3.案例分析视角 |
4.案例分析方法 |
(二)案例分析呈现 |
(三)案例分析启示 |
1.目标突出人地协调观,兼顾其他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2.选择最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内化人地协调观 |
3.教学设计组成要完整,表达要准确 |
4.依据课标设计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发展水平 |
5.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
四、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一)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组成 |
1.课标分析 |
2.教材分析 |
3.学情分析 |
4.教学目标 |
5.教学方法与策略 |
6.教学过程 |
7.教学反思 |
(二)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呈示 |
1.教学案例选择依据 |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
3.《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教学设计 |
(三)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
1.目标指向内化观念,培养能力 |
2.教学内容生活化,挖掘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
3.联系国家安全,体现育人价值 |
五、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实施 |
(一)教学案例实施记录 |
1.准备阶段 |
2.实施阶段 |
3.总结阶段 |
(二)教学案列实施反思与启示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汇总表 |
附录2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
附录3 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7)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主要研究成果 |
2.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技术路线(见图1) |
一、科学文献来源试题概念界定 |
(一)科学文献来源试题 |
(二)试题分析 |
二、2007-2019 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的来源试题分析 |
(一)试题来源分析 |
1.试题来源统计与分析 |
2.试题与科学文献的关系 |
(二)试题呈现形式分析 |
1.试题情境材料呈现形式 |
2.试题设问形式 |
(三)试题设问行为动词分析 |
1.试题设问行为动词 |
2.试题设问行为动词与课标中行为动词的比较 |
(四)试题考查内容分析 |
1.试题中地理知识类型 |
2.试题与地理热点 |
3.试题能力考查 |
三、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
1.研读课标,重视高频行为动词 |
2.注重地理知识,关注地理能力的培养 |
3.教学中重视试题呈现形式的研究 |
四、主要结论 |
1.科学试题中文献发表时间以近五年居多,占比为56.04% |
2.科学文献来源试题的情境材料主要来自地理研究和各大院校的学报 |
3.试题中的高频行为动词符合课标要求 |
4.设问形式以陈述句为主,试题考查知识类型多样,注重对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一)与试题分析有关的成果 |
(二)与试题的教学影响有关的成果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试题设计与命题特点 |
一、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发展历程 |
(一)1978年—1988年的问答题 |
(二)1989年—2009年的材料式问答题 |
(三)2010年以来的材料式论证题 |
二、历史论证题的设计方式 |
(一)考查目标与内容的设计 |
(二)试题情境的设计 |
(三)设问的设计 |
(四)评分标准的设计 |
三、历史论证题的命题特点 |
(一)知识考查:时代性与史学研究成果的结合 |
(二)能力考查:以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核心 |
(三)试题情境:重视新情境的创设 |
(四)试题设问:体现选拔性的考试要求 |
第二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价值与反思 |
一、论证题体现了历史思维的基本特征 |
(一)论题的提出与归纳推理方法的运用 |
(二)论证的过程与演绎推理方法的运用 |
(三)论证的方法与史论结合方法的运用 |
二、典型失误所反映的历史学习问题 |
(一)考生在论证题上的表现 |
(二)考生答题的典型失误 |
(三)答题失误的原因分析 |
三、高考历史论证题有效实施的反思 |
(一)学生对论证题的基本看法 |
(二)教师对论证题的基本认识 |
(三)对改卷现状的认识和反思 |
第三章 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的教学启示 |
一、指向学生论证与探讨历史问题素养的教学设计 |
(一)关注历史情境的创设 |
(二)以问题为引领 |
(三)开展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 |
二、指向学生历史论证能力的作业设计 |
(一)指向论证规范的限制性小论文 |
(二)指向论证能力的开放性小论文 |
(三)指向独立思考能力的自拟论题类小论文 |
三、指向历史论证与探讨问题的教师素养的提高 |
(一)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理论素养的提高 |
(二)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试题编制的训练 |
(三)与历史论证能力有关的试题教学能力的发展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对象及背景 |
1.1.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相关概念阐释 |
1.1.2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出现的背景 |
1.1.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与传统材料作文的区别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关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概念及内涵的研究 |
1.2.2 关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特征的研究 |
1.2.3 关于学生在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时存在问题的研究 |
1.2.4 关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应对策略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1.3.1 研究的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2.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问题的调研及分析 |
2.1 问卷设计及调查 |
2.2 调查结果统计及问题分析 |
2.2.1 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认识尚浅 |
2.2.2 审题粗枝大叶,无视任务指令,忽略关键 |
2.2.3 素材匮乏,视野狭窄 |
2.2.4 缺乏谋篇布局意识,思路混乱 |
2.2.5 评改方式效果欠佳 |
2.2.6 评讲课作用有限 |
3.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备考策略建议 |
3.1 聚焦考查要点 |
3.2 关注命题趋势 |
3.2.1 任务指令不再单一 |
3.2.2 材料格局更为宏大 |
3.2.3 形式更加灵活自由 |
3.3 掌握多类指令 |
3.3.1 比较权衡类 |
3.3.2 就事论事类 |
3.3.3 角色扮演类 |
3.3.4 大题小做类 |
3.4 备足鲜活素材 |
3.4.1 素材的积累 |
3.4.2 素材的运用 |
3.5 搭建严谨结构 |
3.5.1 凝练中心并列式 |
3.5.2 摆出层次递进式 |
3.5.3 强化说理对比式 |
3.5.4 随机应变审辩式 |
3.6 润色论述语言 |
3.6.1 巧用雅词 |
3.6.2 整合句式 |
3.6.3 引入意象 |
3.6.4 活用关联词 |
3.7 美化第一印象 |
3.7.1 靓化标题 |
3.7.2 优化细节 |
3.8 注重修改升格 |
3.8.1 部分学生面批、指导、督促修改 |
3.8.2 量力而行,学生自行修改 |
4. 模拟考前测与后测及效果对比分析 |
4.1 模拟考题前测成绩分析 |
4.2 备考策略实施 |
4.3 模拟考题后测成绩分析 |
4.4 访谈分析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情境教学研究现状 |
1.3.2 主题式情境教学 |
1.3.3 微专题研究现状 |
1.3.4 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思路 |
1.4.4 研究方法 |
1.4.5 技术路线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主题与专题 |
2.1.2 情境教学 |
2.1.3 主题教学 |
2.1.4 主题式情境教学 |
2.1.5 微专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深度学习理论 |
2.2.4 SOLO分类理论 |
3 主题式情境教学应用于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必要性分析 |
3.1.1 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情境性 |
3.1.2 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的深度性 |
3.1.3 高考综合试题的主题性 |
3.2 可行性分析 |
3.2.1 微专题适合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 |
3.2.2 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供借鉴 |
4 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应用现状调查 |
4.1 访谈调查目的 |
4.2 访谈设计思路 |
4.3 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关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访谈结果分析 |
4.3.2 关于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的访谈结果分析 |
4.3.3 关于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访谈结果分析 |
5 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策略探索 |
5.1 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基本原则 |
5.1.1 主题性与主体性 |
5.1.2 学科性与独特性 |
5.1.3 逻辑性与系统性 |
5.2 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策略探索 |
5.2.1 主题选择精细化 |
5.2.2 目标确定合理化 |
5.2.3 情境创设主题化 |
5.2.4 问题设计梯度化 |
5.2.5 活动开展互动化 |
5.2.6 内容总结结构化 |
5.2.7 知识迁移灵活化 |
5.2.8 思维评价分层化 |
6 基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案例研究 |
6.1 基于主题式情境教学的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案例设计 |
6.1.1 内容整合类微专题案例设计——“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6.1.2 热点探析类微专题案例设计——“高铁布局的影响因素” |
6.1.3 题型突破类微专题案例设计——“地理考察类试题解题思路” |
6.2 教学效果评价——以“地理考察类试题解题思路”微专题为例 |
6.2.1 微专题复习前思维结构评价 |
6.2.2 微专题复习中思维结构评价 |
6.2.3 微专题复习后思维结构评价 |
6.2.4 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建议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1 关于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应用的访谈 |
附录2 访谈人员基本信息 |
附录3 “地理考察类试题解题思路”课前检测题 |
附录4 “地理考察类试题解题思路”课后检测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高考热点——交通问题例谈(论文参考文献)
- [1]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玉.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2]时事热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为例[D]. 王彬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中地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为例[D]. 孟凡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综合思维的2014-2020年包头市初中地理结业考试试题分析[D]. 乔凤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2010-2019年上海高考议论文中的论据使用情况研究[D]. 华雯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基于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 ——以湘教版“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D]. 娜布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2007-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卷)科学文献来源试题分析[D]. 盖秀琴.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高考全国卷历史论证题探析[D]. 魏培锋.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9]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备考策略研究[D]. 程凯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10]主题式情境教学在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 冯月銮.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