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对火电厂空冷装置设计选型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火电厂空冷装置设计选型的影响

一、气象条件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装置设计与选型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浦光[1](2021)在《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治理的矛盾日益突出,壮大清洁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技术,设计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构建了与此装置相匹配的具有太阳能集热暖风、太阳能集热水和太阳能发电蓄电三种功能模块的采暖通风系统,并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五种运行模式,可以依据具体情形下的不同需求选择对应的运行模式。基于瞬态模拟软件TRNSYS,以西安市某典型住宅建筑的起居室为例,研究了该例在供暖季的热负荷,设计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建立了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了供暖季、非供暖季及供暖季典型工况日的系统性能。本系统全年发电量为882.63 kW·h,发热量为427.06kW·h,与单一 PV系统相比发电量提升了 21.33%。针对PV/T集热器的最佳方位角及安装倾角、PV/T集热器面积对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对比分析了本系统与单一 PV系统的性能、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从经济性和环保效益方面与家用空调采暖、市政集中供暖、燃煤采暖等方式进行了对比。通过上述研究发现,本系统既可以提高发电效率又可以满足采暖需求,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较好的经济环保效益。

董浩天[2](2021)在《环境风中直接空冷和机械通风湿冷塔的耦合作用及热风回流评估》文中提出空冷系统凭借空气为热交换媒介这一优势,相对于湿冷极大地节省了水资源,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在缺水地区被广泛使用。空气凝汽器是直接空冷系统的主要换热元件,其换热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厂的经济效益高低。在电厂中,空冷系统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为了满足水环真空泵等风冷辅助设备苛刻的冷却要求,空冷凝汽器通常伴有机械通风冷却塔及必不可少的周边建筑物。在复杂建筑环境下,环境风会对空气凝汽器换热性能产生极大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热风回流现象,这都会影响空冷系统的换热性能。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是不可能通过数值计算去实时计算热风回流的,此时需要对热风回流率进行一个预测,因此针对在复杂建筑环境下换热设备性能影响因素研究及热风回流预测公式适用性评估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首先以某电厂空冷凝汽器及机械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并使用Fluent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复杂建筑环境下不同环境温度、风速和风向对空冷系统性能影响做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机械通风冷却塔对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热风回流对空冷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本项目平台高度做了一个论证,并对某电厂两列直接空冷凝汽器做了现场实验测试。基于以上的研究基础,本文又以某实际存在电厂的机械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计算风向风速对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及热风再循环对冷却塔换热性能的影响,提出用焓差值来评估冷却塔的冷却性能,并用修正后的焓差值与CTI Bulletin PFM-110(美国冷却塔协会)中公式计算所得的焓差值做对比,指出了 CTI热风回流预测公式的使用前提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为后续公式的修正提供了数据基础。以热风回流率为评价指标,用来表征环境风对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热风回流率越大,表示环境风对空冷换热设备产生了一个较大的不利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环境工况下热风回流及机械通风冷却塔对空冷凝汽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增加,空冷系统热循环率增加,并随着风向的改变而发生显着变化;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空冷凝汽器背压升高,且机械通风冷却塔的部分热排风在环境风的影响下进入空冷凝汽器的进口,受影响冷却机组的热风循环率要高于未受影响机组。当关掉机械通风冷却塔时,空冷凝汽器的总体热风循环率会降低。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存在仅对两个冷却单元的冷却性能产生局部影响,对空冷凝汽器整体换热性能影响较小,这为优化空冷凝汽器和机械通风冷却塔的布置提供了依据。通过现场实验测试可知,同排不同机组之间的热风回流程度不同,处于中间的机组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同机组对应的两个翅片管排受环境风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且两排机组之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本文又通过数值模拟对CTI提出的热风回流预测计算公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环境侧风越大,计算误差也就越大。当机械通风冷却塔周边存在有大型建筑物时,尤其在高环境侧风下,预测公式应予以修正。

马鲲鹏[3](2021)在《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海水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和化学资源,向大海要水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共识。为解决淡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将海水开发利用,用作工业用水,尤其是用来当作工业中的冷却水,可极大减少淡水的使用,是推动我国及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能够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以海水为冷却介质的海水冷却塔的应用和发展,能够极大节约淡水资源,减少海洋热污染,是解决我国和世界淡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未来沿海地区冷却塔的主要发展方向[1]。鉴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机械通风逆流式海水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对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传热传质原理和湿空气性质出发,给出了麦克尔模型和璃普模型2种湿式冷却塔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其次,从海水的物理特性出发,在前人的基础上,给出了海水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改进模型。同时,充分考虑海水特性,分别分析了海水比热、海水蒸汽分压、海水密度、海水汽化潜热等随海水含盐量和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推导出了海水冷却塔冷却任务数理论计算公式,并对海水冷却塔冷却任务数与现有的基于淡水计算的海水冷却塔冷却任务数进行比较,得到了两者的区别。再次,借助Matlab软件,研究了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出塔水温、所需风机风量、风机全压、所需电机功率的影响规律。同时,也研究了冷却水温差和冷却塔效率分别随海水含盐量、气水比、进塔水温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海水对羽雾形成的影响,借助Matlab软件,研究了定工况条件下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出口空气参数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变工况条件下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蒸发率、节水的影响规律,海水含盐量和环境气象条件对浓缩倍率的影响规律。综上所述,本文从海水物性直接出发,充分考虑海水特性,给出了更为准确的海水冷却塔热力计算的方法。得到了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冷却塔出塔空气参数、节水和浓缩倍率的影响规律,可为海水冷却塔的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根据。

黄文慧[4](2021)在《基于风机群流场组织的电站直接空冷系统性能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电厂冷端系统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制约了缺水地区的电力发展,为此电站空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直接空冷技术以节水能力突出、系统简单、调节灵活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应用。直接空冷系统利用大型轴流风机采取强制通风的方式与汽轮机排汽进行换热,环境气象条件极易影响轴流风机群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而影响空冷系统的冷却性能。通过设计优化和运行调整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直接空冷系统的流动传热性能。对直接空冷电站而言,安装空气导流装置和优化风机群的运行具有投入小、见效快的优点,工程应用价值显着。本文以机械通风直接空冷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环境风作用下空气流场的分布特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风场引导方案以及风机群调控方法,以改善冷却空气的流动状况,提高电站冷端系统的运行性能。环境风会造成风机入口空气温度的升高以及流量的减小,因此直接空冷系统通常采用安装在空冷平台下部的导流板引导风机入口处冷却空气的流动,以抑制环境风的不利影响。本文首先研究了单层布置方式的平面及弧形导流装置,随后提出了三种横向双层布置的环境空气引导装置,分析了不同环境风条件下直接空冷系统流动传热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导流板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迎风侧空冷单元入口处的空气温度、提高了风机入口压力,从而增加了冷却空气流量,提高了空冷单元的冷却能力,且随着环境风速的提高,冷却空气流量的增加和机组背压的下降更加明显。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弧形导流板以及外层倾斜、内层垂直布置的双层导流板均能有效改善外部空气的流场,为直接空冷系统空气导流装置的开发提供了参考。针对环境风导致的风机群低效运行难题,本文针对不同的环境风条件提出了轴流风机群分区调节方案,以更大程度地发挥风机群的潜能。在保持风机群总功耗不变的前提下,提高迎风区域风机的转速可以有效降低风机入口冷却空气温度,而下游风机的转速变化对入口风温影响不大。一般而言,增加迎风侧风机转速有利于提高冷却空气流量,有效降低机组背压,且不同环境风条件下应采取不同的风机群分区运行方式。环境气象条件的变化和风机群转速的调整对直接空冷系统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有风情况下风机群转速的降低会导致风机入口风温的显着上升,且出口处气流的偏转更加严重。机组背压随风机群转速的降低、环境温度与风速的升高而升高。且温度和风速越高、风机群转速越低,背压上升得越快。风机转速的上升可以使机组背压下降,但同时增加了风机功耗,因此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存在最优的风机群运行转速。通过将直接空冷系统和机组热力循环系统耦合,发现环境温度较低时,风机群转速的变化对机组标准煤耗率的影响不大,而当环境温度或风速较高时,风机群在最高转速下运行可有效降低耗煤率。在较低风速和环境温度下,适当降低风机群转速有利于机组的经济运行。在以往的研究中,直接空冷系统翅片管束多采用散热器模型(Radiatormodel)来计算环境空气与蒸汽之间的换热,无法考虑蒸汽温度的变化。为了使蒸汽侧的流动换热更接近真实状况,本文采用了换热器模型(Heatexchangermodel),利用UDF方法考虑蒸汽的状态变化,提出了两种使空气流量分布更加均匀的风机群调节方案,得到了不同环境风条件下的空气温度场、流场以及风机群功耗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无风情况下,调节风机转速可以降低冷却空气的需求量,从而减少风机群的功耗;当存在环境风时,采用风机群调节方案还能降低风机的入口空气温度,且在大风速下的效果更加明显。可见,通过调节风机的运行模式使空气流场更均匀,可以提高空冷凝汽器的冷却性能,改善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能效。

李文东[5](2020)在《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关键参数分布特性及其影响机理》文中认为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立稳定、高效、经济、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电厂的冷却设备对发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冷却设备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表明,由于间接空冷系统减少了风机耗电和水的蒸发,相比于常规湿冷电站可节水60%~70%,在我国部分富煤缺水地区的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保效益。因此针对空冷系统的关键参数分布特性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对电厂的安全运行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不同功率的间接空冷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建立了间冷塔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基于数值计算得到了间冷塔整体和部分冷却三角的的空气动力场、气温场和出塔水温等参数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对于间冷塔侧风区,环境风既影响了冷却三角进风角度,使同一冷却三角两冷却柱的冷却性能产生差异,又减小了侧风区塔内外的压差,使进风量减少;背风区受到侧风区对环境侧风的阻挡,在低风速下受环境风的影响较小,在高风速下塔内形成的穿透流会降低循环水与空气之间的温差,使冷却性能下降;迎风区进塔气流的速度受到环境风的强化,冷却效果得到明显加强。利用ZigBee技术搭建间冷塔冷却三角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对复杂气象条件下冷却三角内的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现场监测,获得冷却三角整体及特殊时间节点的数据。通过分析和总结运行过程中参数的变化情况,来推断冷却三角运行过程中的冷却性能。受环境风风速和风向的影响,间冷塔不同冷却三角内部及同一冷却三角内部不同位置的风量及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不同冷却三角或同一冷却三角不同区域的冷却效果有着较大差异,这对间冷塔的冷却性能优化和防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以出塔水温为重点研究方向,对不同工况下间冷塔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从冷却柱、冷却三角、冷却扇段到整个间冷塔进行防冻的多方位论证。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冷却三角内部出塔水温的分布情况,包括平均出塔水温、最低出塔水温、不平衡温差和相对出塔水温等,确定了以间冷塔出塔水温分布为基础,以相对出塔水温为标准的防冻参数。结果表明,环境侧风、环境温度、热负荷、循环水流量和气水对流方式对出塔水温分布特性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其中环境侧风起主要作用,环境温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最后,根据实际工况,给出了间冷塔的临界防冻平均出塔水温,能够指导间冷塔在严寒天气下的安全经济运行。

吴京润[6](2020)在《侧风工况下间接空冷塔塔型优化》文中指出侧风工况下空冷塔的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在实际工程中有着重要意义(换热特性是大多数空冷塔的主要工艺指标,而针对脱硫工艺排烟塔的烟气流动特性也是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塔型的对二者的影响较为显着。近年来新型蒙皮外置塔的发展迅速,由于与传统混凝土塔在塔壁材料、外形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其换热特性及流动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准确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前期调研,总结了新型塔与传统混凝土塔之间的不同点(塔壁材料、塔的外形等)。依据实际工程情况及相关规范,对这些不同点部分的传统研究方法进行了改善。依据实际工程塔的尺寸,结合规范设计出具有塔型优化价值的12种塔型,共两种方案,通过CFD软件对侧风下新型塔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规范中的双曲型塔喉部风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流动特性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柱筒高度比的塔在五种风速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柱筒高度比为0.4的塔在侧风下的综合性能较优,换热量及出口流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通过引入阿基米德数及弗劳德数作为分析准则数,发现出口处塔壁结构能够影响到塔的流动特性垂直高度范围为20m。以上述结论为基础,结合对扩口塔的研究成果,将20m高度的直筒出口塔壁改为9.6°的扩口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同等体量下的直筒出口塔换热特性稍逊扩口塔,二者之间的总换热量差异在不同风速下不超过2%。通过分析扩口与直筒塔的云图发现扩口塔在20m/s的高风速下在塔口背风侧发生气流倒灌现象,而直筒塔在低风速下容易发生倒灌且都处于迎风侧。扩口塔对塔周围流场产生的干扰强度大范围小,而直筒出口塔对流场的影响强度小范围大。

葛文婧[7](2020)在《间接空冷设计优化及湿冷改空冷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空冷技术由以其零耗水量的优势,近年来在许多电厂和化工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富煤缺水地区。本文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结合具体算例,对间接空冷设计优化和湿冷系统空冷化改造进行讨论分析。首先,本文针对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进行优化设计与运行分析。进而,研究了湿冷系统空冷改造的可行性,分别对湿冷改间接空冷系统和湿冷改直接空冷系统进行探讨。在恒定热负荷下,提出了一种充分考虑塔型参数、环境侧风和散热器布置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优化设计方案,并讨论明确了塔型参数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某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进行优化设计,塔高和出塔水温分别降低约5.01m,0.128℃;冷却系统的建造成本分别减少约23万美元。针对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提出方案,并对冬季防冻问题进行探讨。在环境温度低于0℃的经济性运行提出了不同方案并进行对比分析。两种热负荷工况均得到关闭部分风机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当环境温度为0℃时,热负荷465.3MW和240.3MW工况关闭部分风机方案比风机全部运行调频方案每小时可节约电能约为1549kWh和3947.7KWh,环境温度越低,节电效果越明显;计算全部关闭风机时环境温度分别约为-18.438℃和-2.91℃,为实际运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针对某湿冷系统的自然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改造,提出两台机组与三座空冷塔耦合运行方案,讨论分析改造的可行性与不足性;通过改变环水量分配,实现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分析,对系统空冷改造后的年节水量和最优年成本进行了经济性进行了估算。可实现年节水量约为1449万吨,折合经济效益约为886万美元。讨论了年度成本,建立了年度成本函数,得到最低年成本约为18147万美元。针对湿冷改直接空冷系统,提出机械通风直接空冷岛加蒸发冷却的复合冷却系统的改造方案,并对不同环境温度下该系统的安全运行调节方案。当环境温度不高于24℃时,系统只开启直接空冷并根据环境温度进行变频调节。当环境温度为24℃至35℃时,直接空冷和蒸发冷并联运行;蒸发冷按照额定参数运行,直接空冷进行风量调节。当环境温度高于35℃时,计算在最大风量和水量运行时,该复合冷却系统最高安全运行环境干球温度为37℃。综上所述,本课题要研究探讨了间接空冷设计优化、运行分析,湿冷系统空冷改造可行性。较全面地涉及到各种空冷塔、空冷系统建模设计,并结合实际应用加以具体化分析,优化冷却效果或实现经济性运行。本课题研究丰富了间接空冷塔设计优化、湿冷系统空冷化改造研究,为湿冷塔、湿冷系统改造设计、空冷塔优化分析提供理论支持;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减轻环境压力、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晓昀[8](2020)在《岩溶地区燃气发电工程勘测项目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国家大力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建设,华南区域项目陆续立项和开工建设。由于华南地区岩溶地质分布广泛,对项目影响较大,科学开展岩溶勘测工作十分必要。经调查发现针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勘测项目管理体系还不完善,难以指导相关工作开展,因此通过项目管理与岩溶地区勘测工作的融合,探索岩溶地区勘测项目管理标准化研究。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理论、工程勘测项目管理、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管理等研究综述,确定“岩溶地区的燃气发电项目工程勘测项目管理”为研究对象,以为岩溶地区开展勘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建议为目的,通过分析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勘测项目管理的工作重点及流程体系,确定勘测工作WBS、流程设计与措施以及勘测设计工作融合为研究的三个切入点,形成对本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与总结”的研究方案。通过分析岩溶地质对燃气发电项目的影响,研究勘测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实施方法以及重要勘测成果的保障和应用分析。通过结合燃气发电项目勘测任务、开展要求以及重点工作,完成工作结构分解和工作任务分工表,对岩溶地区勘测项目管理具体内容进行流程设计,明确工作流程、责任人、信息输入输出,并分析具体实施要点提出工作建议,为具体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最后以岩溶地区某燃机发电项目为例,以建设单位及设计管理对勘测工作任务书为实施依据,对该项目勘测项目管理各阶段项目管理的实施进行研究分析,最终形成勘测成果,并就勘测成果中岩溶报告与设计管理的融合性成果进行分析,对勘测工作推进和成果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可在今后岩溶勘测项目的管理中借鉴实施。

梁仕杰[9](2019)在《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每天制造的生活垃圾也在不断增长。过去我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采取垃圾填埋的方式处理,但是随着垃圾量的增多,需要用于填埋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垃圾围城的局面,为此需要改变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节约土地资源。结合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经验,将垃圾处理方式改为焚烧发电,以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一个主流大方向。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为设计人员参与了国内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工作,总结并阐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步骤与内容,以及其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某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本期建设1台600t/d焚烧炉配置1台12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并规划预留有再安装1台同型号垃圾焚烧锅炉的条件,最终规模为日焚烧垃圾总量1200t/d。主要负责处理该地区的生活垃圾。为使垃圾焚烧处理能顺利进行,本文从电气一次系统和电气二次系统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设计内容。电气一次系统的设计首先进行负荷统计,根据负荷统计的结果确定用电规模,从而确定电气主接线的方案,通过校验主接线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的短路电流,确定个母线段的短路电流水平,从而确定导体及设备选型。进而完成雷击过电压保护与接地等方面的设计。在确定用电设备的布置及供电方式确定后,确定本厂的控制系统结构,重点讲述分散式控制系统电气部分及电气综保控制系统的设计。接着到远动通信、电气传动及继电保护配置的设计。最后,通过与实际竣工情况的结合,提出了以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展望。

张义显[10](2019)在《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质量控制及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火电厂作为国内电力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其构件必须具备能源、水资源等条件,但同时满足两种条件的区域又比较少。国内水资源短缺、能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给火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威胁。现代新型空冷机组的引进和直冷系统的引进,极大程度减少了火电厂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其发电耗水量仅仅达到传统机组的常规湿冷机组的16.7%左右,所以,目前直冷技术是火力发电厂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并被广泛推广和应用在现代火力发电中。本文从火力发电厂直冷技术引进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火电厂冷却系统改造的背景和意义,同时探讨了直冷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实践应用等。随后,本文探讨了火电冷却项目的直冷技术、冷却系统构成、施工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并分析了火力发电厂冷却项目质量控制的要点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尖峰冷却项目的改造方案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本文对NX火力发电厂冷却项目改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方案。之后,本课题又探讨了火力发电冷却项目的施工质量,如空冷机组的容量大、真空严密性要求高、焊缝质量要求高等,并提出了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后的具体质量控制措施。最后,本文探讨了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案、改进方案,并运用模糊质量控制方案的评估进行了方案论证,同时分析了项目改造和质量控制的经济效益等。直接空冷技术的引进,全面改善了传统火电厂的冷却技术,并解决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保证火力发电厂冷却改造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气象条件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装置设计与选型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气象条件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装置设计与选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PV/T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PV/T的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概述
    1.4 技术路线
2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的构建
    2.1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
        2.1.1 装置的构造
        2.1.2 装置的运行模式
    2.2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
        2.2.1 系统的构成
        2.2.2 系统的运行模式
    2.3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的主要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TRNSYS仿真模型的模块选型和数学模型
    3.1 TRNSYS的介绍
    3.2 主要模块的选用及其数学模型
        3.2.1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装置模块
        3.2.2 蓄热水箱模块
        3.2.3 循环水泵模块
        3.2.4 板式空冷器模块
        3.2.5 电加热器模块
        3.2.6 管道风机模块
        3.2.7 其他模块简介
    3.3 本章小结
4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模拟研究
    4.1 建筑负荷的动态模拟
        4.1.1 建筑的概况
        4.1.2 建筑参数的设置与建筑负荷仿真模型
    4.2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TRNSYS仿真模型的建立
        4.2.1 仿真模型的假设条件
        4.2.2 仿真模型的建立和控制策略
    4.3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研究
        4.3.1 仿真模拟结果
        4.3.2 性能评价指标数学模型
        4.3.3 逐月模拟结果分析
        4.3.4 供暖季典型工况日模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优化研究
    5.1 方位角和安装倾角的优化
    5.2 PV/T集热器面积的优化
    5.3 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评价
        5.3.1 与单一PV系统性能对比
        5.3.2 多地区适应性分析
    5.4 系统经济性分析
    5.5 系统环境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环境风中直接空冷和机械通风湿冷塔的耦合作用及热风回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空冷系统概述
    1.3 机械通风冷却塔概述
    1.4 直接空冷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机械通风冷却塔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冷端系统传热传质基础
    2.1 直接空冷传热传质基础
        2.1.1 直接空冷凝汽器传热计算理论
        2.1.2 控制方程
    2.2 机械通风冷却塔传热传质基础
        2.2.1 湿空气运动控制方程
        2.2.2 换热蒸发模型
    2.3 热风回流计算及其预测公式
        2.3.1 热风回流计算公式
        2.3.2 热风回流预测公式
第3章 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建模理论及边界条件
    3.1 数值模拟方法
    3.2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3.2.1 直接空冷系统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2 直接空冷系统边界条件设定
        3.2.3 机械通风冷却塔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4 机械通风冷却塔边界条件设定
    3.3 计算方法的设定
        3.3.1 空冷系统计算方法设定
        3.3.2 机械通风冷却塔计算方法设定
    3.4 网格无关性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对象及模型
    4.2 热风回流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分析
    4.3 夏季极端条件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分析
    4.4 机械通风冷却塔对直接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分析
        4.4.1 受影响冷却单元与未受影响冷却单元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对比
        4.4.2 机械通风冷却塔运行与否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对比
    4.5 空冷平台高度提高5m对空冷凝汽器换热性能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冷岛翅片管壁面平均温度现场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空冷岛基本参数
    5.2 实验测量仪器
    5.3 处理方法及环境条件
        5.3.1 测温方法
        5.3.2 环境气象条件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同排翅片管壁面平均温度分布
        5.4.2 同风机对应翅片管壁面平均温度分布
    5.5 数值模拟
    5.6 热风回流的影响及预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热风回流预测公式适用性评估
    6.1 研究对象及模型
    6.2 风向的影响
    6.3 风速的影响
    6.4 热风回流对机械通风冷却塔换热性能影响
    6.5 热风回流影响下的设计修正
    6.6 模拟结果与CTI Bulletin PFM-110中的回流补偿计算方法比较
    6.7 热风回流预测公式适用性评估
    6.8 本章小结
第7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海水冷却概述
        1.2.1 海水冷却技术
        1.2.2 海水冷却塔
    1.3 国内外冷却塔研究进展
        1.3.1 冷却塔发展历程和现状
        1.3.2 海水冷却塔发展历程和现状
    1.4 研究概述
        1.4.1 目前海水冷却塔研究存在的问题
        1.4.2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本文研究的意义
第2章 冷却塔概述与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
    2.1 冷却塔概述
        2.1.1 按循环冷却水和空气流动方向分类
        2.1.2 按通风方式分类
        2.1.3 按循环冷却水和空气接触方式分类
        2.1.4 按冷却介质分类
    2.2 机械通风逆流式冷却塔基本传热传质原理
        2.2.1 水与空气的接触传热
        2.2.2 水与空气的蒸发散热
    2.3 湿空气的性质
        2.3.1 温度
        2.3.2 空气的压力
        2.3.3 湿空气的密度
        2.3.4 空气的湿度
        2.3.5 含湿量
        2.3.6 湿空气的比热
        2.3.7 湿空气的焓
    2.4 湿式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
        2.4.1 麦克尔模型
        2.4.2 麦克尔模型求解
        2.4.3 璃普模型
        2.4.4 璃普模型的求解
        2.4.5 麦克尔模型和璃普模型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水特性以及海水冷却塔热力计算模型的改进
    3.1 海水概述
        3.1.1 海水的物理特性
        3.1.2 海水和淡水的区别
    3.2 逆流式冷却塔的热力计算
        3.2.1 逆流式冷却塔热力计算的焓差法
        3.2.2 逆流式冷却塔的设计计算
    3.3 充分考虑海水特性的热力参数计算
        3.3.1 海水比热的计算
        3.3.2 海水蒸汽分压的计算
        3.3.3 海水密度的计算
        3.3.4 海水汽化潜热的计算
    3.4 海水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模型
        3.4.1 海水冷却塔的现用热力计算规范
        3.4.2 海水冷却塔的理论热力计算模型
        3.4.3 海水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模型改进建议
    3.5 模型验证
        3.5.1 机械通风逆流式海水冷却塔计算实例
        3.5.2 气象参数的计算
        3.5.3 气水比的确定
        3.5.4 出塔水温的计算
        3.5.5 计算结果验证
    3.6 相同进出塔水温、气水比条件下,N_s与N_(0s)的区别
        3.6.1 N_s的计算
        3.6.2 N_(0s)的计算
        3.6.3 N_s和N_(0s)的区别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的影响分析
    4.1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出塔水温的影响规律
    4.2 冷却塔冷却水温差随海水含盐量、气水比和进塔水温的变化
    4.3 冷却塔冷却效率随海水含盐量、气水比和进塔水温的变化
    4.4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所需风机风量的影响
        4.4.1 风机风量的计算
        4.4.2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所需风机风量的影响规律
    4.5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风机全压和所需电机功率的影响规律
        4.5.1 阻力计算
        4.5.2 电机功率的计算
        4.5.3 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风机全压和所需电机功率的影响规律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水特性对冷却塔出口空气状态、节水和浓缩倍数的影响
    5.1 羽雾形成的基本原理
    5.2 定工况条件下,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出口空气参数的影响
    5.3 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节水的影响
        5.3.1 变工况条件下,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循环水蒸发率的影响
        5.3.2 海水含盐量对冷却塔排污水量和补充水量的影响
    5.4 海水含盐量和环境气象条件对冷却塔浓缩倍数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基于风机群流场组织的电站直接空冷系统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环境条件影响下的直接空冷系统特性
        1.2.2 翅片管束流动传热特性
        1.2.3 直接空冷单元及系统布局
        1.2.4 直接空冷系统风场调控装置
        1.2.5 直接空冷系统轴流风机群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机械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数值模型
    2.1 引言
    2.2 系统简介
    2.3 流动传热模型
        2.3.1 控制方程
        2.3.2 翅片管束和风机模型
        2.3.3 热力计算模型
        2.3.4 环境风条件设置
        2.3.5 模型的建立与迭代过程
    2.4 模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直接空冷系统风机群风场导流方案
    3.1 单层外部风场导流装置
        3.1.1 研究对象和模型
        3.1.2 不同风场导流方案下的流场和温度场
        3.1.3 不同风场导流方案下的流动传热性能
    3.2 横向双层导流装置
        3.2.1 研究对象和模型
        3.2.2 不同风场导流方案下的流场和温度场
        3.2.3 不同风场导流方案下的流动传热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直接空冷系统风机群运行调控方案
    4.1 风机群分区调节方案
        4.1.1 研究对象和模型描述
        4.1.2 不同风机群运行方案下的流场和温度场
        4.1.3 不同风机群运行方案下的流动传热性能
    4.2 不同环境气象条件下的风机群运行策略
        4.2.1 研究对象和模型描述
        4.2.2 直接空冷系统流场和温度场分析
        4.2.3 直接空冷系统流动传热性能分析
        4.2.4 直接空冷机组热力系统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换热器模型的风机群调节方案研究
    5.1 研究对象和模型描述
    5.2 不同风机群运行方案下的流场和温度场
    5.3 不同风机群运行方案下的风机转速
    5.4 不同风机群运行方案下的风机群功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5)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关键参数分布特性及其影响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自然通风间冷塔概述
    1.3 自然通风间冷塔研究现状
        1.3.1 自然通风间冷塔研究方向
        1.3.2 自然通风间冷塔冷却性能优化
        1.3.3 自然通风间冷塔的防冻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自然通风间冷塔数值模拟方法
    2.1 数值模拟方法
    2.2 物理模型和网格划分
        2.2.1 物理模型
        2.2.2 网格划分
    2.3 数值模型
        2.3.1 空气控制方程
        2.3.2 翅片管体积源项模型
        2.3.3 循环水控制方程
    2.4 边界条件和计算方法设定
        2.4.1 边界条件
        2.4.2 计算方法设定
    2.5 网格独立性验证
    2.6 间冷塔三维建模的二次综合开发
        2.6.1 建模功能的实现
        2.6.2 几何模型的生成
        2.6.3 网格模型的生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间冷塔空气动力场流动与传热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3.1 间冷塔运行参数
    3.2 间冷塔换热特性分析
        3.2.1 间冷塔换热性能特性
        3.2.2 间冷塔通风量特性
    3.3 间冷塔热物理参数分布特性
    3.4 冷却三角热物理参数分布特性
        3.4.1 无环境风时冷却三角参数分布规律
        3.4.2 环境侧风下冷却三角参数分布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间冷塔冷却三角现场测试及结果分析
    4.1 间冷塔基本参数
    4.2 试验测量仪表
    4.3 测点布置
        4.3.1 风速及温度测点布置
        4.3.2 壁温测点布置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基础参数
        4.4.2 冷却三角内风速分布
        4.4.3 冷却三角内进塔气流温度分布
        4.4.4 冷却三角壁温
        4.4.5 冷却三角两侧相同测点最大温差时刻
        4.4.6 同一冷却三角两侧平均壁温最大温差时刻
        4.4.7 不同冷却三角两侧平均壁温最大温差时刻
        4.4.8 不同冷却三角两侧平均壁温最小温差时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防冻机理
    5.1 运行参数和过程参数
    5.2 冷却三角出塔水温分布规律
        5.2.1 无风时冷却三角出塔水温分布
        5.2.2 4m/s风速时冷却三角出塔水温分布
    5.3 出塔水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5.3.1 环境风对出塔水温分布的影响
        5.3.2 循环水流量对防冻性能的影响
        5.3.3 顺流换热对水温分布和防冻性能的影响
        5.3.4 热负荷对防冻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侧风工况下间接空冷塔塔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3 间接空冷塔的基础研究
        1.3.1 空冷系统的分类
        1.3.2 通风方式的分类
        1.3.3 间冷系统工艺流程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对间冷系统研究
        1.4.2 塔体扰流问题的研究
        1.4.3 塔型优化在横向风中的研究
        1.4.4 对散热器的研究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冷塔研究及风速设计
    2.1 散热器阻力研究
    2.2 风速设计
    2.3 对塔壁换热特性的研究
        2.3.1 塔壁的分类
        2.3.2 钢结构塔壁局部分析
        2.3.3 设计过程及依据
        2.3.4 塔壁单元模拟结果
    2.4 对整体塔壁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冷塔数值模拟研究方案
    3.1 数值模拟计算原理
        3.1.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3.1.2 流场数学模型介绍
    3.2 空冷塔计算模型的建立与设置
        3.2.1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
        3.2.2 网格的划分及无关性检验
        3.2.3 散热器的设置
        3.2.4 数值模拟有效性验证
    3.3 塔型优化方案
        3.3.1 塔型优化设计过程
        3.3.2 塔形优化准则数研究
        3.3.3 柱筒高度比对比方案
        3.3.4 扩筒和直筒的对比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塔型优化结果分析
    4.1 数据结果分析
        4.1.1 换热量与出口流量数据分析
        4.1.2 准则数的分析
    4.2 局部数据分析
    4.3 流场云图对比
        4.3.1 扩口与直筒湍动能对比
        4.3.2 密度云图对比
    4.4 扩口塔与直筒塔性能对比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间接空冷设计优化及湿冷改空冷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空冷系统研究现状
        1.2.1 空冷系统理论基础
        1.2.2 空冷系统设计优化
        1.2.2.1 翅片管散热器优化
        1.2.2.2 空冷系统成本优化
        1.2.2.3 塔型尺寸优化
        1.2.3 空冷系统运行优化
        1.2.3.1 间接空冷优化
        1.2.3.2 直接空冷优化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2章 空冷简介及建模基础
    2.1 空冷分类及原理
    2.2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建模
        2.2.1 理论建模基础
        2.2.1.1 热力建模
        2.2.1.2 塔型尺寸建模
        2.2.1.3 动力阻力建模
        2.2.2 建模思路
    2.3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建模
        2.3.1 理论建模基础
        2.3.1.1 热力建模
        2.3.1.2 动力阻力建模
        2.3.2 建模思路
    2.4 机械通风直接空冷建模
        2.4.1 建模理论基础
        2.4.1.1 热力建模
        2.4.1.2 动力阻力建模
        2.4.2 建模思路
    2.5 空冷系统建模
        2.5.1 理论建模基础
        2.5.2 建模思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型优化设计
    3.1 设计任务及思路
        3.1.1 设计任务
        3.1.2 设计思路
    3.2 塔型参数影响空冷性能的显着性分析
        3.2.1 公式验证
        3.2.2 正交分析
        3.2.3 极差分析
        3.2.4 方差分析和显着性检验
    3.3 关键性参数对设计优化的影响分析
        3.3.1 出塔水温的因素分析
        3.3.2 塔高影响因素分析
        3.3.3 关键因素综合分析
    3.4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优化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械通风间接空冷塔设计及冬季运行分析
    4.1 设计任务及思路
        4.1.1 设计任务
        4.1.2 设计思路
    4.2 设计结果
    4.3 不同工况下运行分析
        4.3.1 热负荷465.3MW
        4.3.1.1 风量调节方法一分析
        4.3.1.2 风量调节方法二分析
        4.3.1.3 两方法对比分析
        4.3.2 热负荷240.3MW
        4.3.2.1 风量调节方法二分析
        4.3.2.2 风量调节方法一分析
        4.3.2.3 风量两方法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湿冷改自然通风间接空冷优化设计
    5.1 改造设计任务及思路
        5.1.1 改造设计任务
        5.1.2 改造设计思路
    5.2 改造塔冷却性能分析
        5.2.1 公式验证
        5.2.2 改造后性能分析
        5.2.2.1 出塔水温
        5.2.2.2 空冷散热器的效能
        5.2.2.3 迎面风速
        5.2.2.4 冷却单元数
        5.2.2.5 空冷散热器传热系数
    5.3 改造系统最优化设计
        5.3.1 各方案出塔水温分析
        5.3.2 各方案汽轮机背压分析
        5.3.3 各方案汽轮机单位功率分析
        5.3.4 各方案锅炉单位热耗分析
        5.3.5 优化结果
    5.4 改造后系统耦合运行及经济性分析
        5.4.1 运行分析
        5.4.2 经济分析
        5.4.2.1 成本分析
        5.4.2.2 节水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湿冷改直接空冷+蒸发冷的复合冷却系统设计
    6.1 改造设计任务及思路
        6.1.1 改造设计任务
        6.1.2 改造设计思路
    6.2 直接空冷设计
        6.2.1 热力计算
        6.2.2 阻力计算
    6.3 蒸发冷设计
    6.4 复合空冷系统运行讨论与分析
        6.4.1 环境温度低于23℃
        6.4.2 环境温度为23℃-35℃
        6.4.3 环境温度高于35℃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岩溶地区燃气发电工程勘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项目管理的文献综述
        1.2.2 工程勘测项目管理研究
        1.2.3 关于燃气发电项目概述及其发展
        1.2.4 岩溶地区勘测项目管理的研究综述
        1.2.5 关于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勘测项目管理研究综述
    1.3 研究问题与方法
    1.4 研究路线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燃气发电项目工程勘测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分析
    2.1 理论分析
        2.1.1 勘测项目管理的目的及应用
        2.1.2 工程与勘测项目管理的关系分析
        2.1.3 勘察项目管理与设计管理工作的关系分析
    2.2 工程勘测项目管理研究
        2.2.1 工程勘测组织结构分析
        2.2.2 工作分解结构(WBS)及重点工作分析
        2.2.3 基本工作流程
    2.3 工程勘测项目管理与技术应用结合性分析
        2.3.1 燃气发电项目工程勘察技术
        2.3.2 勘测技术与勘测项目管理的关系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岩溶地区基本地质情况分析及对燃气电厂勘测项目管理要点分析
    3.1 岩溶地区对燃气发电项目的影响性分析
    3.2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勘测工作任务及成果技术要求
        3.2.1 燃气发电项目勘测任务及成果技术要求
        3.2.2 燃气发电项目勘测与常规工程勘测要求差异分析
    3.3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勘测项目管理工作组织及开展工作重点分析
        3.3.1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管理勘测工作组织分析
        3.3.2 重点工作分析
    3.4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勘测工作重点工作流程设计及实施分析
        3.4.1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工程勘测重点工作分析及流程设计
        3.4.2 工程勘测项目管理与设计、施工管理融合
        3.4.3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项目工程勘测项目管理重点维度及其措施分析
    3.5 岩溶地区燃气发电勘测项目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岩溶地区某燃气发电项目勘测项目管理分析
    4.1 项目概况及勘察工作任务书
    4.2 勘测工作实施策划分析
    4.3 勘测项目管理实施阶段工作分析
        4.3.1 勘测作业实施
        4.3.2 岩溶物探实施与成果分析
    4.4 勘测设计成果
        4.4.1 厂址区域地质条件
        4.4.2 厂址地质情况及岩土参数
        4.4.3 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5 勘测项目管理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国外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1.3 国内垃圾焚烧发电的现状
    1.4 垃圾发电的优缺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电气一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2.1 系统概述与设计原则
    2.2 负荷类别划分与统计方法
        2.2.1 负荷类别划分
        2.2.2 负荷统计方法
    2.3 厂用电配电方式
        2.3.1 明备用与暗备用
        2.3.2 配电系统接线方式
    2.4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
    2.5 导体及设备的选型原则
        2.5.1 线缆类别的确定原则
        2.5.2 导体截面的确定原则
        2.5.3 设备参数的确定原则
    2.6 防雷
        2.6.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2.6.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2.6.3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
        2.6.4 建筑物内部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2.7 电气系统接地
        2.7.1 接地分类
        2.7.2 高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2.7.3 低压装置的接地确定原则
        2.7.4 等电位联结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气二次系统理论方法分析
    3.1 计算机系统控制电气设备
        3.1.1 控制方式划分
        3.1.2 分散控制系统电气部分
        3.1.3 发电厂监控管理系统
        3.1.4 电力网络计算机监控系统
        3.1.5 微机五防系统
    3.2 发电厂自动装置
        3.2.1 同步装置
        3.2.2 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
        3.2.3 故障录波装置
        3.2.4 励磁系统
    3.3 继电保护装置配置原则
    3.4 操作电源系统类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垃圾焚烧发电厂工程应用分析
    4.1 本工程简介
    4.2 工艺流程概述
    4.3 电气部分设计概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5.1 负荷统计
    5.2 电气一次主接线
    5.3 短路电流计算
    5.4 导体及设备选择
        5.4.1 绘制设备平面布置图
        5.4.2 确定电缆布置与选型
    5.5 建筑物防雷设计
    5.6 发电厂接地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6.1 电气开关控制的方案确定
    6.2 DCS电气部分设计
        6.2.1 DCS网络构架
        6.2.2 电气部分控制策略
    6.3 电气综保后台设计
    6.4 远动通信
        6.4.1 远动信息要求
        6.4.2 远动装置配置
        6.4.3 时间同步配置
        6.4.4 电能量计量及数据传输
        6.4.5 调度数据网接入设备及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6.5 电气传动
    6.6 继电保护配置设计
    6.7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质量控制及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及技术线路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研究技术线路
第二章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施工质量概念
        2.1.2 质量控制的重点
    2.2 质量控制
        2.2.1 质量控制的依据
        2.2.2 尖峰冷却项目改造及质量控制要点
    2.3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3.1 人员方面影响因素分析
        2.3.2 材料的因素
        2.3.3 机械设备方面因素
        2.3.4 施工方法方面因素
        2.3.5 环境方面影响因素
第三章 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概况及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3.1 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工程项目概况
    3.2 项目改造及实施方案
        3.2.1 初步改造方案设计分析
        3.2.2 改造后预期达到的效果
        3.2.3 实施方案
    3.3 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问题分析
        3.3.1 尖峰冷却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及现状
        3.3.2 质量控制措施
        3.3.3 质量问题分析
第四章 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质量控制改进方案
    4.1 质量控制方案及改进
        4.1.1 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4.1.2 质量方案改进
    4.2 方案评估分析
        4.2.1 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权重计算
        4.2.2 熵权法计算权重
        4.2.3 综合评估分析
    4.3 最佳方案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改造质量保障措施
    5.1 构建完整的NX火电空冷改造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
    5.2 做好改造项目的制度、监督、经济上的保障措施
    5.3 NX火电空冷改造项目管理质量的其他保障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气象条件对火力发电厂空冷装置设计与选型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太阳能光伏光热综合利用采暖通风系统性能研究[D]. 李浦光.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环境风中直接空冷和机械通风湿冷塔的耦合作用及热风回流评估[D]. 董浩天. 山东大学, 2021(12)
  • [3]高含盐量循环水对冷却塔热力特性的影响规律[D]. 马鲲鹏.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风机群流场组织的电站直接空冷系统性能优化[D]. 黄文慧.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关键参数分布特性及其影响机理[D]. 李文东. 山东大学, 2020(11)
  • [6]侧风工况下间接空冷塔塔型优化[D]. 吴京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7]间接空冷设计优化及湿冷改空冷可行性研究[D]. 葛文婧. 山东大学, 2020(10)
  • [8]岩溶地区燃气发电工程勘测项目管理研究[D]. 关晓昀.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电气系统设计与实现[D]. 梁仕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10]NX火力发电厂尖峰冷却项目质量控制及改进研究[D]. 张义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气象条件对火电厂空冷装置设计选型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