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是怎样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论文文献综述)
张家婧,王春华,侯桂革,张加余,武小清[1](2022)在《“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实践能力培养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将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双轨联动,构建模块功能明确、培养逐层递进、课内课外协同的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培养具有专业思维、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四维发展"应用型创新药学人才。文章以滨州医学院药学院为例,通过引入序贯式培养,对医学院校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实施提出相关方案和思考,为其他高校提供一定的启发与示范作用。
贺锦灿,周之荣,颜戊利,邹志辉,毋福海,白研[2](2021)在《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在卫生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卫生化学》课程为例,探索、评价和分析虚拟仿真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第二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将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第二课堂",构建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对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虚拟仿真"第二课堂"总体认同率为92.2%,说明学生对该教学活动充分肯定,该教学实践较为成功。该教学模式丰富了"第二课堂"的内容,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余梦珊,肖猱[3](2021)在《基于第二课堂深化医药专业学生对化学研究的认知》文中研究表明扎实的科研技能是当今医药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在规定教学时间内进行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不足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第二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深化学生对科研的认知。本文以首都医科大学第二课堂教学实例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做了分析、讨论和总结,以期提升医药专业学生对化学科研的认知。
冯旖,王纳,孟钰潮,鲍波,王保旗,郑鹏飞[4](2021)在《基于交叉学科实践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物化学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代表性交叉学科,在药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大学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校先进的基础医学和药物合成科研平台,在药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之外,利用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遴选部分理论基础好、科研兴趣浓的学员,从前沿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新增化学生物学课程、提早学习科研实验技术、参加前沿文献交流讨论和独立完成科研项目模块系统训练,为培育具有交叉融合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解决创新药物前沿科学问题的药学人才奠定基础,探索利用交叉学科实践培养药学专业创新型人才新模式,为改革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及为专业建设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孔令博[5](2021)在《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研究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文中提出
邓欢[6](2021)在《微视频在初中物理第二课堂的教学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光富,娄子林,史金涵[7](2021)在《第二课堂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以探究、实践为理念开展的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以探究、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则需要更多的课时保证。第二课堂的开展既能解决课时分配不足的问题,又能保证教学效果,因此,第二课堂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典型性、实验性、互动性和可能性,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别的实践项目,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
李峥[8](2021)在《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地理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化领域,微观研究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更为广泛深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地理课程内容时,注重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做好地理课程的顶层设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地理知识,还广泛的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联系紧密,开展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史地知识、史地知识融合等关键内容的内涵,以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全人教育思想、核心素养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发现教师对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较高,但是缺乏对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了解,更缺乏实践,故针对问题提出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教学策略;通过统计分析法,分析了教师素养、地理课程内容、地理教材、地理高考试题对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要求,进而说明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依据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原则与途径,本研究以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国际人口迁移》和选择性必修2《行政区域》为例,进行针对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笔者在教材梳理时发现2019年版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引用了“哥伦布环球航行旗舰船(想象图)”,该内容存在歧义,相关历史记载内容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的团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对此,笔者进行了核对与分析,为教材编写者提出更合理的建议,以提高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及地理教学的科学性。
林奔豪[9](2021)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思政教育要融入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化与细化,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己经着手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然而,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案例实证研究。论文首先从选题的背景和价值阐明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较为全面地对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了解已有的研究基础以及寻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向。然后就课程思政和思政元素的概念进行科学性解读,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阐述,本文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等三方面要素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同时,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性教学理论,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时遵循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一致性理念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目标一致性理念,为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理念。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结果,整理分析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以及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造成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专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使得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教学也会造成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笔者结合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深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认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整理形成三条课程思政知识主线,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然后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课程思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合作探究教学以及课堂情境创设;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渠道,将专业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相关视频或者案例的分享,组织课外专题活动以及榜样示范等方式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思政教育。最后,分别就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案例和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制图练习前后测、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学生感受的词云图分析以及教师专家点评等形式对案例进行效果分析并总结反思。经过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文中提出的相关建议与对策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研究中发现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魏佳雨[10](2021)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杜,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教育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与基础,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也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能力,使其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与生力军。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内蒙古地区呼和浩特市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问题入手,提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建议与对策。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阐述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述,主要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概念以及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为论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主要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其中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得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较强以及养成了较好的生态文明习惯,高校开展了基本的生态文明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存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扎实、同辈群体影响下的生态文明行为有待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小这几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局限性、部分教师生态文明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所欠缺、网络媒介潜力挖掘不足等,从而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第四部分通过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平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等途径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推动大学生养成生态型人格。
二、我们是怎样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们是怎样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论文提纲范文)
(1)“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双轨三式四维五评”实践教学平台内涵 |
2 “双轨三式四维五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与实施 |
2.1 构建“教、学、做、用”一体化的“五模块”实验实训平台 |
2.2 丰富第二课堂内涵,开展七类实践实训 |
2.2.1 “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校企融合”资源建设 |
2.2.2 实施“三计划”“三进”的序贯式科研培养 |
2.2.3 强化“校院合作”,注重临床培养和社会实践 |
2.3 建立多元监管体系,建全反馈改进机制 |
3 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施与人才培养成效 |
3.1 专业定位准确、实践特色明显 |
3.2 团队建设着力、办学实力增强 |
3.3 政行校院协同、实践平台齐备 |
3.4 序贯式育训融合、学生成绩斐然 |
(2)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在卫生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虚拟仿真“第二课堂”的应用 |
1.1 资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2 教学过程 |
1.3 方法评价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教学效果调查 |
2.2 分析与讨论 |
3 结论 |
(3)基于第二课堂深化医药专业学生对化学研究的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第二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认识 |
1.1 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 |
1.2 第二课堂教学具体事例 |
1.2.1 第二课堂理论方面教学 |
1.2.2 第二课堂实践方面教学 |
2 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与展望 |
2.1 第二课堂开展的效果 |
2.1.1 提升学生科研能力与综合素养 |
2.1.2 通过教学相长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
2.2 对第二课堂项目的展望 |
3 结语 |
(4)基于交叉学科实践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
2 化学生物学在药学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
3 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施方案 |
3.1 新增药物化学生物学课程 |
3.2 提早学习科研实验技术 |
3.3 参加前沿文献交流讨论 |
3.4 独立完成科研项目 |
4 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践学员教学情况反馈及讨论 |
4.1 教员反馈 |
4.2 学员反馈 |
4.3 讨论与存在不足 |
5 结语 |
(7)第二课堂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第二课堂定义 |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意义 |
1. 开展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
2.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
3. 教学内容丰富,开拓学生视野 |
4. 教学组织灵活 |
三、“第二课堂”开展原则 |
1. 趣味性原则 |
2. 典型性原则 |
3. 实践性原则 |
4. 互动性原则 |
5. 可行性原则 |
四、第二课堂开展的项目类别 |
1. 手工制作类 |
2. 探究试验类 |
3. 验证实验类 |
4. 混合学习类 |
5. 社会实践类 |
6. 课外自主学习类 |
五、第二课堂开展形式 |
1. 自由选择制 |
2. 统一安排制 |
3. 临时安排制 |
六、结语 |
(8)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 |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 |
(三)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
(四)高中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史地知识 |
(二)史地知识融合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学习迁移理论 |
(三)全人教育思想 |
(四)核心素养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编制 |
(四)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一)教师对史地知识融合教学了解较少 |
(二)教师对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程度较高 |
(三)教师在地理课堂进行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频率较低 |
第四章 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
一、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 |
(一)道德素养是教师的必备品格 |
(二)知识素养要求教师具备史地知识 |
(三)能力素养要求教师具有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能力 |
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中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要求 |
三、高中地理教材突出史地知识融合内容 |
(一)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史地知识融合内容的变化 |
(二)高中地理新教材史地知识融合内容梳理 |
四、试题中史地知识的考查 |
(一)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史地知识的考查 |
(二)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中史地知识的考查 |
五、高等学校专业的报考要求 |
第五章 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原则与主要途径 |
一、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原则 |
(一)地理中心原则 |
(二)真实准确原则 |
(三)合理精要原则 |
(四)适时适度原则 |
(五)因材施教原则 |
(六)灵活多样原则 |
二、高中地理史地知识融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
(一)地理课堂教学 |
(二)第二课堂活动 |
(三)线上专题讨论 |
第六章 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 《国际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二、 《行政区域》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实施 |
(三)教学反思 |
三、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反思与评价 |
第七章 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建议 |
一、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提高史地知识素养 |
二、收集史实关注时事,建立史地知识资源库 |
三、选取案例科学严谨,提高教材史地知识内容的准确性 |
四、加强学校对史地融合的重视,积极实践史地综合课程 |
五、加快高校历史地理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
结论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地理教学中史地知识运用调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1.国家政策导向 |
2.社会发展的使命要求 |
3.教师职业性质的趋向性 |
4.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述评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思路 |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课程思政 |
2.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
(二)理论基础 |
1.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
2.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
(一)调查设计分析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3.调查方法 |
4.调查内容 |
(二)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现状调查 |
1.中职学生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看法 |
2.思政元素在学生制图学习中的体现情况 |
(三)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 |
1.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形式 |
2.教师对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 |
3.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
1.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
2.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保持较差 |
3.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与思政元素未形成联系 |
2.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教学相脱离 |
3.课程思政限于课堂教学,未充分利用多渠道教育 |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议与对策 |
(一)深挖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知识主线 |
1.以“制图国家标准”为知识主线,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 |
2.以“图样尺寸注法”为知识主线,训练学生的工匠精神 |
3.以“图样的表达法”为知识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二)教学过程融入思政,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合理恰当 |
1.各类情境创设,讨论交流共鸣 |
2.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 |
3.合作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渠道多样化 |
1.相关视频资源分享,交流感受陶冶情感 |
2.组织课外专题活动,参与体验提高认知 |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毕业生经验分享交流 |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
(一)渗透职业精神案例——以《0-1 图样的内容与作用》为例 |
1.教学内容分析 |
2.教学设计意图 |
3.教学实施过程 |
4.教学效果分析 |
5.教学实施反思 |
(二)渗透工匠精神案例——以《1-2 尺寸注法》为例 |
1.教学内容分析 |
2.教学设计意图 |
3.教学过程实施 |
4.教学效果分析 |
5.教学实施反思 |
(三)渗透探究精神案例——以《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为例 |
1.教学内容分析 |
2.教学设计意图 |
3.教学过程实施 |
4.教学效果分析 |
5.教学实施反思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学生) |
附录二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师) |
附录三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四 组合体视图画法学习任务书 |
附录五 尺寸标注前后测题目及答案 |
附录六 尺寸标注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附录七 组合体视图画法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附录八 部分批改后学生试卷 |
附录九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评课表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之处及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理论 |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
1.生态文明 |
2.生态文明建设 |
3.生态文明教育 |
4.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
(二)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
1.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后备军 |
2.助力地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
3.推动了建设绿色学校的进程 |
4.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平衡成长 |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
1.调查问卷设计 |
2.调查问卷分析 |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取得的成绩 |
1.大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生态文明意识 |
2.大学生养成了较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
3.高校开展了基本的生态文明教育 |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
1.生态文明知识掌握不扎实 |
2.同辈群体影响下的生态文明行为有待提高 |
3.生态文明教育课堂效果不理想 |
4.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方法较陈旧 |
5.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宣传力度小 |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乏兴趣 |
2.生态文明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
3.部分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所欠缺 |
4.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媒介潜力挖掘不足 |
三、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
(一)打造生态文明教育平台 |
1.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
2.创办生态文明网络专题教育 |
(二)整合各种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
1.整合思政课与选修课的课程资源 |
2.整合实践教育与社团活动的实践资源 |
3.整合各种社团间的协同教育作用 |
(三)优化教师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 |
1.提升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水平 |
2.改进教师的生态文明教学方法 |
(四)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 |
1.引导大学生树立主人翁精神 |
2.发挥同辈群体的正向教育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四、我们是怎样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活动的(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轨三式四维五评”药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 张家婧,王春华,侯桂革,张加余,武小清. 基础医学教育, 2022(01)
- [2]虚拟仿真“第二课堂”在卫生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 贺锦灿,周之荣,颜戊利,邹志辉,毋福海,白研. 广东化工, 2021(21)
- [3]基于第二课堂深化医药专业学生对化学研究的认知[J]. 余梦珊,肖猱. 医学教育管理, 2021(S1)
- [4]基于交叉学科实践的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药物化学生物学第二课堂实践为例[J]. 冯旖,王纳,孟钰潮,鲍波,王保旗,郑鹏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04)
- [5]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研究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D]. 孔令博.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6]微视频在初中物理第二课堂的教学策略[D]. 邓欢. 西南大学, 2021
- [7]第二课堂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 陈光富,娄子林,史金涵. 中学课程资源, 2021(06)
- [8]基于史地知识融合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李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D]. 林奔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10]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四所高校为例[D]. 魏佳雨.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