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高小凤,鹿秀娟,蒋丹,张莉[1](2022)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6月医院收治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室护理;选取2020年7—12月医院收治的40例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以及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min时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术后1 d时IL-6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程度、负性情绪和炎症反应。
张顺,解洪涛,杨国庆,俞世强[2](2021)在《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心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细胞生成素(MYO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36例,分别接受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清cTn、CK-MB、MYOG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微创组总手术时间(162±23)min、术中输红细胞量(1.36±0.27)U、术后引流量(682±72)mL、ICU监护时间(2.7±0.4)d、呼吸机辅助时间(11±3)h、术后住院时间(14.7±2.6)d均显着少于常规组(228±32)min、(3.18±0.39)U、(874±93)mL、(5.3±0.6)d、(18±5)h、(23.7±3.7)d,(P<0.01),但左乳内动脉(LIMA)获取时间(35±5)min显着长于常规组(22±4)min(P<0.05)。2组术后24 h血清cTn(2.12±0.23)μg/L、CK-MB(33.7±4.4)U/L、MYOG(137±16)μg/L水平显着高于术前(P<0.05),并在术后48 h、72 h逐渐降低(P<0.05),且微创组在术后24 h、48 h、72 h均显着低于常规组(P<0.01)。微创组术后心律失常0、低心排3%(1/36)、肾功能不全6%(2/36)等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组11%(4/36)、17%(6/36)、22%(8/36)(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显着,能降低术后cTn、CK-MB、MYOG水平。
魏一鸣[3](2020)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党志侨[4](2020)在《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类心脏病[1]。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冠心病患病率为1%(城乡合计),冠心病死亡率在人群总死亡中占比15.2%,在所有心血管病死亡中占比37%。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其中高龄冠心病患者比例也在增加[1]。当前证据显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大部分多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方法[2]。然而高龄、体外循环仍然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3]。同时,高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大大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本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并讨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疗效及特点,为在今后工作中更好的开展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具有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指征的冠心病患者共126例。其中男性92例,女性34例;年龄为(61.4±3.9)岁,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70岁)和对照组(<70岁)。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冠脉搭桥术前准备,术中常规经正中胸骨切口入路,采用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使用心脏表面局部固定器、冠状动脉分流栓辅助完成手术。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合并基础疾病、心脏彩超评估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再血管化桥支数;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期间死亡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随访,通过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患者心脏功能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共126例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患者死亡3例,其中老年组2例,对照组1例;其余患者痊愈出院。虽然老年组术前冠脉血管病变支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1±0.4与 3.0±0.8,P>0.05),但老年组手术时间(176.5±31.1 min 与 189.2±36.2 min,P<0.05)及血管桥吻合数量(2.8±0.5与3.0±0.6,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使用乳内动脉吻合前降支的比例(87.8%与 92.9%,P>0.05)、术后第一天心包引流量(233.9±52.7 ml 与 212.3±65.6ml,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24.9±15.5 h 与 20.4±12.4h,P>0.05)、ICU 停留时间(31.6±23.9 h 与 25.7±19.0 h,P>0.05)、术后住院时间(14.8±9.3 d与12.6 ± 7.6d,P>0.05)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老年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均较低(4.8%与1.1%,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均无心脏事件死亡,两组术后6月时LVEDD及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够在7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安全进行,尤其是高危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2.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率高,但相对缩短了手术时间,进一步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术后6个月内随访患者预后良好。3.老年高危患者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以明显改善早期临床疗效,远期冠脉血管通畅率和死亡率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郭凡[5](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 2018年最新人群死亡原因数据分析显示肿瘤和缺血性心脏病为全球范围内人群死亡原因的前两位。这两种疾病有着相似的好发人群(老年人)和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等)。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诊断技术的提升以及人群健康意识的增强,在临床上诊断肺癌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对这类患者采取最佳治疗方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肺癌患者中占绝大比例,对于早中期(I—II期及部分可切除III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合并冠心病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针对肺部病灶行外科手术治疗之前,势必要先解决心肌缺血问题,而无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还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会推迟接受肺部手术的时间,这增加了肿瘤细胞扩散与转移的风险。同期手术可以一次解决两个问题,既避免了推迟肺癌根治术的风险,也为患者省下了住院治疗费用,但近年来同期手术因为其对比单病种手术来说存在较大的创伤而面临着较大的争议。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生存情况,分析影响其围术期安全性与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为同期手术提供临床证据和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冠脉搭桥术联合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38例,列为组A(桥+肺)。根据多因素倾向性评分按1:2匹配76例同一时期仅接受以肺癌根治为目的的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列为组B(单肺)。在A组35例早期(I—II期)患者中将进行清扫或采样隆突下淋巴结的患者列为组A1,未清扫或采样的患者列为组A2。分别对各组的术前资料,术中资料,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采用Kaplan-Meier乘积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同期手术患者术后住院天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其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对同期手术患者的远期生存做log-rank单因素分析和COX风险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其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在全组38例行同期手术的患者中无术后90天死亡病例,无二次手术病例。随访期间死亡4例,其中因肺部肿瘤复发转移死亡3例,心肌梗塞致死亡1例,另有1例患者出现脑转移后目前处于带瘤生存状态。2.A组与B组相比,在手术时间(268.3±53.4min VS 189.8±35.2 min,P=0.03<0.05),术中出血量(585±273ml VS154.2±81.8ml,P=0.00<0.05),术后24小时引流量(850.4±228.4ml VS 378.0±133.1 ml,P=0.002<0.05),总引流量(1807±802.3 ml VS 1095.1±273.8ml,P<0.05),术后ICU观察时间(3.8±4.8天VS 2.2±0.4天,P<0.05),术后住院时间(13.2±9.7天VS 9.4±3.3天,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7%VS13.2%,P<0.05)术后行辅助化疗(23.7%VS47.4%,P=0.013<0.05)方面均有差异。在远期生存等其他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A1组与A2组相比在术中出血(645.0±424.6ml VS585.4±191.7ml,P=0.001<0.05)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影响A组住院天数的单因素分析中,机械通气时间(P=0.003),循环系统并发症(P=0.034)的比较上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然而在logistic多因素回复分析中各单因素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5.影响A组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中桥血管种类(P=0.022<0.05),TNM分期(P=0.000<0.05)的比较上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下分析得出仅TNM分期(P<0.05)可作为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同期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心脏冠脉旁路移植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和总引流量,术后ICU观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仅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但全组38例无二次开胸止血、无术后90天死亡,总体风险可控且该术式并不会降低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2.清扫或采样隆突下淋巴结会导致术中出血较多,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增高。对于早期NSCLC合并冠心病患者,未彻底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会影响其远期生存。在同期手术中隆突下淋巴结暴露困难的情况下,可考虑仅对淋巴结进行采样或者根据上纵隔及其余淋巴结的术中冰冻病理回报决定是否清扫或采样。3.影响同期手术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TNM分期,与其他因素无关。
王欣[6](2020)在《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不少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伤,进而延长康复时间,因此降低OPCABG患者的心肌损伤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临床发现其能够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儿茶酚等应激激素的释放量,来保护心肌。有研究发现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OPCABG中同样能够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但是相关研究资料较少,可信度低,对于右美托咪定用于OPCABG中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及作用效果并不清楚。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是否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分析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关系,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定2019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择期行OPCABG的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自麻醉诱导前15min,至拔出气管插管后即刻,予以试验组全程静脉泵注0.5μg·kg-1·h-1右美托咪定,予以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丙泊酚使用量、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T0)、切皮后即刻(T1)、劈胸后即刻(T2)、搭桥前(T3)、搭桥后(T4)、术后4小时(T5)、术后24小时(T6)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0,并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与炎症因子指标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试验组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T0T6时刻的HR、MAP、SpO2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T0T6时刻各项指标与T0时刻无显着差异(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异常改变,T2、T3时刻HR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明显低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2、T3时刻的HR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T2T4时刻的MAP、SpO2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T0T5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升高,T6时刻两组患者cTnI水平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cTnI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4.T0T3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均无明显变化,T4T6时刻,两组患者CK-MB水平升高。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4T6时刻的CK-MB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TNF-α、IL-1β、IL-6均于T0T3时刻上升,T4T6时刻下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T6时刻的TNF-α、IL-1β、IL-6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6.T0T6时刻,两组患者的IL-10水平持续上升。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1T6任何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T0时刻(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1T6时刻的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OPCABG中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文丽娟[7](2019)在《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文中提出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将本院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OPCAB治疗,探讨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结果与T1相比,术中T2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指数(LVWI)、右心做功指数(RVWI)、右心每搏做功指数(RVSW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每搏指数(SI)、左心每搏做功指数(LVSW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保证OPCAB手术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需具有扎实的护理基础,术中密切监测患者情况,积极采取相关措施,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郭小峰,陈兴澎,李斌[8](2019)在《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对比》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冠心病治疗采用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搭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ICU治疗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分别为(16.12±1.25)d、(2.82±0.21)d、(11.02±0.28)h,均短于对照组[(25.62±2.16)d、(5.19±0.56)d、(20.96±1.56)h],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肺部感染、二次开胸止血、脑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低心排、心律失常患者分别有2例、0例、2例、1例、1例、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32%),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7,P<0.05)。结论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与体外循环搭桥术比较,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
刘兴华,李洪兵[9](2019)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3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通过随机法分为25例实验组与25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实验组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时间均更短(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可通过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有效治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
蔡佳玲,邓露[10](2019)在《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总结30例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熟知手术操作步骤,密切配合术中桥血管游离和吻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温度的维持与生命体征的稳定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 |
2.3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
2.4 两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 |
2.5 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2)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微创组: |
1.2.2 常规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
2.2 2组c Tn水平比较: |
2.3 2组CK-MB水平比较: |
2.4 2组MYOG水平比较: |
2.5 2组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3)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手术指标对比 |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3 住院时间比较 |
3 讨论 |
(4)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临床资料及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1.1 病例来源 |
1.1.2 外科治疗诊断标准 |
1.1.3 研究纳入标准 |
1.1.4 研究排除标准 |
1.1.5 分组依据 |
1.1.6 研究内容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手术过程 |
1.2.3 随访内容 |
1.2.4 数据分析处理方法 |
2.结果 |
2.1 总体临床资料 |
2.1.1 临床特征 |
2.1.2 术中情况 |
2.1.3 术后院内资料 |
2.1.4 随访资料 |
2.2 NSCLC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与单病种手术的对比研究 |
2.2.1 总体临床特征比较 |
2.2.2 术中资料比较 |
2.2.3 术后资料比较 |
2.2.4 术后随访及远期生存资料比较 |
2.3 清扫或采样隆突下淋巴结对接受同期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 |
2.3.1 临床特征比较 |
2.3.2 手术及围术期资料比较 |
2.3.3 术后随访及远期生存资料比较 |
2.4 影响NSCLC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
2.4.1 住院天数≥10天的单因素分析 |
2.4.2 住院天数≥10天的多因素分析 |
2.5 影响NSCLC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分析 |
2.5.1 同期手术后远期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
2.5.2 同期手术后远期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合并冠心病同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右美托咪定的最新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1:英文缩略词表 |
附表 2:实验室检测指标正常参考值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 论 |
(9)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各指标改善效果对比情况 |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 |
3 讨论 |
(10)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护理 |
2.1 术前准备 |
2.1.1 收集资料 |
2.1.2 术前访视 |
2.1.3手术间准备 |
2.1.4用物准备 |
2.1.5 药物准备 |
2.1.6 体位皮肤管理 |
2.2 术中护理 |
2.2.1 器械护士配合 |
2.2.1. 1 开胸配合 |
2.2.1. 2 取桡动脉 |
2.2.1. 3 取乳内动脉 |
2.2.1. 4 冠状动脉搭桥配合 |
2.2.2 巡回护士配合 |
2.2.2. 1 术中保温 |
2.2.2. 2 用药安全管理 |
2.2.2. 3 电外科安全管理 |
3 小结 |
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11例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高小凤,鹿秀娟,蒋丹,张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01)
- [2]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J]. 张顺,解洪涛,杨国庆,俞世强. 山西医药杂志, 2021(16)
- [3]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J]. 魏一鸣.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8)
- [4]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D]. 党志侨. 山东大学, 2020(02)
- [5]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冠心病行同期手术治疗的研究[D]. 郭凡.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右美托咪定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D]. 王欣.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OPCAB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护理[J]. 文丽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32)
- [8]体外循环搭桥术与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效果对比[J]. 郭小峰,陈兴澎,李斌. 医药论坛杂志, 2019(09)
- [9]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研究[J]. 刘兴华,李洪兵.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2)
- [10]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J]. 蔡佳玲,邓露. 天津护理, 2019(04)
标签:体外循环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论文; 冠心病的治疗方法论文; 冠状动脉狭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