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觉行动”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姚露晨[1](2021)在《高中生物学渗透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石河子地区为例》文中认为
王思琦[2](2021)在《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高钠膳食是我国高血压人群重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可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论是在高收入国家还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减盐被公认为是预防心血管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家庭每日烹调用盐达9.3g,虽然与2015年相比下降了 1.2g,但与人均每日5g盐推荐量相比差距较大。尽管我国已开展大量相关研究,但尚未形成明确有效,可大范围推广的减盐干预措施与政策。本研究通过分析项目地区减盐综合干预前后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及减盐知信行水平变化,对减盐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旨在发现减盐综合干预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探索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减盐干预路径和方法提供依据。目的1.了解项目地区居民24小时尿钠、血压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的知信行情况。2.了解实施减盐综合干预1年后人群24小时尿钠、血压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态度及行为改变情况,评价减盐综合干预效果。3.分析24小时尿钠水平及减盐防控高血压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发现减盐干预工作的优点及不足,为制定有效的减盐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遵循整群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数据源于中英减盐行动--以社区为基础的减盐综合干预试验中江西省2018年基线与2019年中期调查。两次调查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通过体格检查收集身高、体重、血压等基本信息并通过收集24小时尿液获得人群24小时尿钠数据。本研究中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为干预组,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对照组。干预组采取为期1年的减盐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出台减盐相关文件、设计和发放减盐宣传材料及适宜性工具(限盐勺)、开展减盐主题活动,重点场所(社区、医疗机构、学校、餐厅)减盐支持性环境创建等,对照组不采取减盐综合干预。本研究采用SAS9.4软件进行数据清洗与分析,所有检验均取双侧概率,检验水平为α<0.05。运用秩和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比较,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采用多水平模型与倍差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减盐综合干预效果,干预净效应即组别与时间构成的交互项。运用多水平模型对存在聚集性的结局变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纳入451名调查对象,干预1年后随访人数为422人,随访率为93.57%。随访人群中期共21人尿液不合格,最终401名调查对象纳入分析。1.24小时尿钠水平干预效果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干预组24小时尿钠水平下降0.44g(3.39g vs.3.83g,P<0.05),即盐1.11g。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24小时尿钠水平下降0.23(-0.55,0.09)g。在纳入相关变量后,干预净效应降至-0.19(-0.51,0.12)g,未对干预组产生明显影响(P>0.05)。影响因素方面,年龄在45-60岁以上,女性,教育水平为初中的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更低,高血压、肥胖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更高。2.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未考虑自变量的影响时,减盐知识得分的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知识总分增加了2.22(1.94,2.50,P<0.001)分。调整后的模型显示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知识得分增加2.09(1.79,2.39,P<0.001)分。影响因素方面,年龄在60岁以上与年龄在45岁以下相比减盐知识得分更低,吸烟人群减盐知识得分更低;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上,体育锻炼则是减盐知识得分的保护因素。干预净效应使干预组减盐态度得分增加了0.33(0.18,0.47,P<0.001)分。纳入相关变量后,减盐态度得分的干预净效应降至0.17(0.01,0.32,P<0.05)分。影响因素方面,自觉饮食口味偏咸与自觉饮食口味适中人群相比减盐态度得分更低;而自觉饮食口味偏淡及体育锻炼则是减盐态度得分的保护因素。未考虑相关变量影响时,减盐行为得分的干预净效应为0.12(-0.04,0.27)分。纳入相关变量后,减盐行为得分的干预净效应降至0.05(-0.12,0.21)分。女性与体育锻炼是其保护因素。结论1.现有减盐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人群盐摄入量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渐提升及干预时间相对较短等原因,调查人群盐摄入水平下降效果不明显,人群钠钾摄入比例不均衡,减盐形式依旧严峻。2.现有减盐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人群减盐知识知晓率、态度意愿率等方面效果显着,对人群主动减盐行为的养成未见明显促进作用。部分居民对于减盐存在一定误区,之前的重口味饮食习惯较难改变,减盐行为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
杜兰[3](202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为例》文中指出健康是人类的第一财富,健康素养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普遍不高,改善这一问题主要由健康教育来承担。而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因其学科特点成为针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中学健康教育为立足点,探索如何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本研究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四中学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进行了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研究。首先,分别以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天山第四中学的3位生物教师和阿鲁科尔沁旗3所汉语授课初级中学的1652名学生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和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以及师生对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态度。其次,通过研究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归纳出教材中与健康素养相关的适合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共77个,采取STS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概念图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最后,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对天山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后测,通过前、后测问卷的方差检验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学校、年级、性别是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1)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仅为2.12%,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的人口比例为4.29%,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仅为8.47%,具备基本技能素养比例为48.00%。(2)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性别、学校、年级等有关。女生高于男生;天山第四中学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比例高于天山第三中学、天山第六中学学生;七年级新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其他年级。2.以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水平:(1)健康知识知晓率由52.95%上升至56.26%,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由8.20%提高至9.20%。(2)健康行为形成率由60.29%上升至74.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由24.04%提高至60.92%。(3)健康技能掌握率由76.41%上升至90.71%,基本技能素养由90.71%提高至98.85%。3.建议:(1)教师专业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对教师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加强专业素养。(2)教学方式多样化,健康教育不应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种健康教育活动。(3)理论与实践统一化,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是以传授知识达到形成和保持健康行为的目的,健康知识的传授只是第一步,更要注重健康行为的培养。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实施健康教育是可行、有效且必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提高健康素养,掌握健康知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形成科学的健康观。本研究是对结合生物教学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一次实践探索,受时间、资源、经验等限制使得本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了健康素养,同时也期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实践依据,为生物教师在课堂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范例和借鉴。
葛晨希[4](2021)在《认知解离疗法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知觉压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者知觉压力问题较为突出,且有效的知觉压力管理对维护认知功能具有积极效应。然而,既往研究缺乏针对老年MCI者知觉压力管理的关注。此外,尚不能明确认知解离疗法对知觉压力影响的迁移效应。研究目的:本研究参照利物浦正念模型,通过设计和实施符合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特征的认知解离训练项目,系统观察该项目对老年MCI者知觉压力的直接效应和对认知功能(总体认知功能、精神运动速度、记忆功能)、正念觉知水平的迁移效应。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于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选取湖州市吴兴区仁皇山街道所辖居民社区作为研究场所,分别抽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MCI者各51名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MCI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讲座指导,并且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解离训练项目。采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 CA-B)、手指敲击试验(Finger Tapping Test,FTT)、普渡钉板测试(Purdue Pegboard Test,PPT)、听觉词汇记忆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分别在基线(T0)、干预8周(T2)、随访3个月(T3)三个时点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知觉压力水平和认知功能(总体认知功能、精神运动速度、记忆功能);在基线(T0)、干预4周(T1)、干预8周(T2)、随访3个月(T3)四个时点,利用五因素正念觉知量表(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FFMQ)评估研究对象的正念觉知水平。采用干预组研究对象参与认知解离训练项目的依从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估该项目的依从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老年MCI者102人,其中87名研究对象完成本研究全部项目(干预组43名,对照组44名)。在为期8周的干预过程中,两组研究对象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干预组研究对象认知解离训练依从率为84.3%,处于较高水平。1.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基线、干预8周、随访3个月时两组研究对象的总体知觉压力水平及其维度分值、Mo CA-B得分、手指敲击个数、普渡钉板得分、AVLT得分以及基线、干预4周、干预8周、随访3个月时FFMQ水平及其维度分值的组间、时间因素及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2.简单效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解离训练项目在降低干预组研究对象总体知觉压力及其紧张感和失控感维度水平方面有显着的直接效应,训练效果可维持至随访3个月;干预组研究对象Mo CA-B得分、手指敲击个数、普渡钉板得分及AVLT得分在随访3个月时有所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4周时,干预组FFMQ总分及其观察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8周时,干预组FFMQ总分及其观察、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反应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3个月时,干预组FFMQ总分及其观察、描述、有觉知的行动、不判断、不反应维度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认知解离训练项目能够有效降低老年MCI者的知觉压力水平,对于提升认知功能(总体认知功能、精神运动速度、记忆功能)及正念觉知水平具有促进作用。老年MCI者对认知解离训练项目的参与度较高且无不良事件发生。此外,认知解离训练兼具成本低、简单易操作等特点,通过聚焦知觉压力管理,开拓老年MCI人群认知管理的新路径,进而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老年MCI者认知管理工作提供一套规范化的护理干预措施。
刘晓申[5](2021)在《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认知功能管理在延缓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个体认知功能下降方面被证实成效显着。然而,MCI者对疾病认知较低,导致参与认知功能管理行为的依从性差。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疾病知识,但社区缺少此类教育项目、实施路径以及对依从性提升的实证性研究。研究目的: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方案,并验证该方案对社区MCI者疾病知识知晓度、行为阶段改变、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认知功能(整体认知功能、精神运动速度)以及其他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健康结果(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招募100名湖州市社区MCI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基于TTM的健康教育,1次/周,45-60分/次,共8周;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1次/2周,45-60分/次,共8周。于基线(T0)、干预后(T1)和随访3个月(T2)三个时点,采用MCI相关知识问卷、行为阶段问卷、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预测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基础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Basic,Mo CA-B)、反应时、普渡钉板测试(Purdue Pegboard Test,PPT)、老年抑郁量表(Depression Scale Short-form,GDS-15)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MCI者进行不同时点的测量。采用Wilcoxon检验、t检验、卡方检验、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MCI者100名,中途脱落5名,总计95名完成健康教育,其中干预组47名,对照组48名,干预组健康教育参与率为94%。1.基线调查结果:MCI疾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1.24±3.36分,总体知识知晓率为56%;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平均得分为112.37±11.93分;Mo CA-B平均得分为19.73±1.63分。2.MCI疾病知识变化情况:疾病知识总分存在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T1、T2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疾病知识知晓度显着提高(P<0.05)。3.行为阶段变化情况:干预后干预组被试由前意识阶段和意识阶段进入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分别为4例、12例和3例。随访3个月时,处于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的被试总计32例。T1、T2时点两组被试行为阶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组被试在意识阶段和行动阶段的例数分布存在差异(P<0.05)。4.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变化情况: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总分及易感性、严重性、获益性、障碍性和自我效能维度存在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P<0.05)。T1水平上,组间因素对依从性总分、易感性、获益性和障碍性维度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水平上,组间因素对除障碍性以外的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总分及各维度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5.认知功能变化情况:整体认知功能得分存在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Mo CA-B得分在T1、T2水平上显着提高(P<0.05);精神运动速度:反应时与PPT四项得分均存在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T2水平上,干预组反应时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PT四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其他与认知功能关联的健康结局变化情况:抑郁情绪得分仅存在时间因素(P<0.05),无组间因素和交互作用;睡眠质量得分存在组间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显示,T2水平上,干预组睡眠质量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基于TTM的健康教育项目的有效性,即能够提高MCI疾病知识知晓度,促进个体发生行为改变,提高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以及改善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此外,本研究构建的健康教育项目兼具无害性,便于实施等特点,在社区情境下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杨思怡[6](2021)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探讨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下称联合教学法)在城市社区护士群体中开展急救护理培训的应用效果研究。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选取83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为对照组,91名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联合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培训教师与社区护士共同收集信息,教学后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上传至微信平台循环打卡学习,开展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教学结束后,比较传统教学法和联合教学法两者在社区护士中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的差异以及对社区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对照组83名,男女比是12:71,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7人;实验组91名,男女比是2:11,年龄21-23岁,年龄20-30岁的人数有39人。可对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工龄、学历、外出培训次数、个人月收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急救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比较。急救培训前对所有的社区护士都进行统一的考核,将两组的平均成绩进行比较,实验得出:两组社区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均在提升且标准差持续降低,说明两种教学方法都能提升护士的理论水平。其中在摸底考核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理论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第一次、第二次理论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从第三次理论考试开始,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均值较于对照组而言提升较多,且离散程度较低,说明实验组护士平均成绩较高且她们之间的成绩差距较对照组小,说明在经过多次学习后,实验组使用的联合教学法护士成绩稳定性比传统教学更好,护士成绩提升更明显,传统教学法相较于联合教学法而言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数值差距大,联合教学方法优势开始显现。且结果发现实验组5项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学生分别在接受传统教学和后,GSES得分都有提高,实验组培训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标准差数值较前降低且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联合教学方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经过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社区护士在病情掌握评估能力、临床护理思维、临床能力等维度得到明显改善,实施联合教学法后,全面提高了社区护士工作核心能力,帮助深化社区护士准确评估、快速判断、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操作,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急救工作的质量。研究结论:结果表明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也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联合教学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取得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在社区急救护理教学中联合教学法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陈丁漫[7](2021)在《双流甘孜藏族的日常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朱厚伟[8](2021)在《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文中认为
李广宇[9](2021)在《城市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汪哲宇[10](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二、“视觉行动”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觉行动”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2)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减盐的必要性 |
2.减盐相关理论与实践 |
2.1 减盐知信行理论 |
2.2 国内外减盐干预研究进展 |
3.中英减盐行动概述 |
研究目的 |
材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样本量计算 |
3.抽样方法 |
3.1 项目点的选取 |
3.2 城镇街道的选取 |
3.3 村或居委会的选取 |
3.4 调查对象的置换 |
4.干预内容 |
4.1 减盐大众宣传 |
4.2 基于社区的减盐活动 |
4.3 基于学校的减盐活动 |
4.4 基于餐厅的减盐活动 |
4.5 基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减盐活动 |
5.评估内容和方法 |
5.1 问卷调查 |
5.2 体格检查 |
5.3 24小时尿液收集与采样 |
6.指标定义 |
7.质量控制 |
7.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
7.2 调查中的质量控制 |
7.3 数据录入与清洗 |
8.数据分析 |
8.1 描述性分析 |
8.2 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9.技术路线 |
结果 |
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1.1 基线24小时尿钠、钠钾比水平及血压水平 |
1.2 基线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 |
1.3 失访人群与随访人群比较 |
2.减盐综合项目实施情况 |
3.24小时尿钠、钠钾比水平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人群尿钠及钠钾比水平下降比例 |
3.2 人群尿钠及钠钾比水平干预效果评价 |
3.3 24小时尿钠及钠钾比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人群血压值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人群血压值下降比例 |
4.2 人群血压值干预效果评价 |
4.3 血压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5.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人群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变化 |
5.2 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干预效果评价 |
5.3 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2.减盐综合干预对人群24小时尿钠水平的影响 |
3.人群钠、钾摄入水平不均衡 |
4.血压水平改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
5.减盐综合干预对减盐知识、态度及行为得分的影响 |
5.1 减盐综合干预可增加人群减盐知识得分 |
5.2 减盐综合干预可增加人群减盐态度得分 |
5.3 减盐综合干预未对减盐行为得分产生影响 |
6.现有干预措施的改进 |
6.1 增加限盐勺的正确使用率 |
6.2 健教材料中增加互动性内容 |
结论 |
建议 |
创新与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群减盐干预措施效果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健康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健康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现存问题 |
1.4.1 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高 |
1.4.2 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1.4.3 学校健康教育教学形式匮乏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健康与健康素养 |
2.1.2 健康教育与学校健康教育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健康信念模式 |
2.2.4 知信行模式 |
第3章 研究内容、拟解决问题及方法 |
3.1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1.1 研究内容 |
3.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调查法 |
3.2.3 行动研究法 |
3.2.4 统计分析法 |
第4章 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素养相关内容分析 |
4.1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中健康素养内容分析 |
4.2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素养内容分析 |
4.3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中健康素养内容分析 |
第5章 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5.1 初中生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初中生健康知识知晓率 |
5.1.2 初中生健康行为形成率 |
5.1.3 初中生健康技能掌握率 |
5.2 初中生物教学中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结果与分析 |
5.3 初中生青春期健康认知情况结果与分析 |
第6章 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分析 |
6.1 STS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 |
6.2 探究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 |
6.3 情境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 |
6.4 概念图教学策略与教学案例 |
第7章 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成效分析 |
7.1 实践前后天山第四中学八年级学生健康知识、行为、技能情况比较分析 |
7.1.1 健康知识知晓率 |
7.1.2 健康行为形成率 |
7.1.3 健康技能掌握率 |
7.2 实践后天山第四中学八年级课堂反馈分析 |
7.2.1 教师课堂反馈 |
7.2.2 学生课堂反馈 |
第8章 讨论 |
8.1 初中生物教学与健康教育联系紧密 |
8.2 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
8.3 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9.2.1 教师专业化 |
9.2.2 教学方式多样化 |
9.2.3 理论与实践统一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 |
致谢 |
(4)认知解离疗法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知觉压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MCI阶段是痴呆防治的最佳干预窗口期 |
1.1.2 MCI者知觉压力问题较为突出 |
1.1.3 MCI者知觉压力管理对于维护其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1.2 MCI知觉压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知觉压力的概述 |
1.2.2 知觉压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
1.2.3 MCI者知觉压力评估技术 |
1.2.4 MCI者知觉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 |
1.2.5 MCI知觉压力干预研究进展 |
1.2.6 MCI者知觉压力研究的不足之处 |
1.3 研究构想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与本研究相关的主要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1.6.1 轻度认知障碍 |
1.6.2 认知解离 |
1.6.3 知觉压力 |
1.6.4 认知功能 |
1.6.5 迁移效应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第一部分:构建老年MCI者认知解离训练项目 |
2.1.1 认知解离项目构建依托的理论基础:利物浦正念模型 |
2.1.2 构建认知解离训练方案框架 |
2.1.3 确定认知解离训练项目的具体内容 |
2.2 第二部分验证认知解离训练项目对老年MCI者知觉压力的积极影响 |
2.2.1 研究方法 |
2.2.2 研究对象 |
2.2.3 样本量估算 |
2.2.4 分组方法 |
2.2.5 伦理原则 |
2.2.6 干预内容 |
2.2.7 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 |
2.3 质量控制 |
2.3.1 研究设计阶段 |
2.3.2 资料收集阶段 |
2.3.3 干预阶段 |
2.3.4 资料录入阶段 |
2.4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2.5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
3.1.1 一般人口学资料描述 |
3.1.2 两组研究对象结局指标基线数据的均衡性比较 |
3.2 认知解离疗法的效果评价 |
3.2.1 认知解离疗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知觉压力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2 交互作用对两组研究对象知觉压力水平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3.2.3 认知解离疗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4 交互作用对两组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水平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3.2.5 认知解离疗法对两组研究对象记忆功能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6 交互作用对两组研究对象记忆功能水平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3.2.7 认知解离疗法对两组研究对象正念觉知水平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8 交互作用对两组研究对象正念觉知水平影响的简单效应分析 |
3.3 认知解离疗法的依从性与安全性 |
4 讨论 |
4.1 老年MCI高知觉压力者的基本特征 |
4.2 认知解离疗法有助于缓解老年MCI者知觉压力水平 |
4.3 认知解离疗法有助于改善老年MCI者认知功能 |
4.3.1 认知解离疗法对老年MCI者总体认知功能的积极作用 |
4.3.2 认知解离疗法对老年MCI者精神运动速度的积极作用 |
4.3.3 认知解离疗法对老年MCI者记忆功能的积极作用 |
4.4 认知解离疗法有助于提升老年MCI者正念觉知水平 |
4.5 认知解离疗法在社区情境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
4.6 认知解离疗法对老年MCI者护理管理的实践意义 |
5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性 |
5.3 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知觉压力: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功能管理的新视角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5)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轻度认知障碍为痴呆防治提供最佳干预窗口期 |
1.1.2 MCI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且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较差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MCI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 |
1.2.2 MCI健康教育的开展形式 |
1.2.3 MCI健康教育的局限性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1.6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
1.6.1 轻度认知障碍 |
1.6.2 健康教育 |
1.6.3 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 |
1.6.4 行为变化阶段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构建基于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方案 |
2.1.1 理论模型——跨理论模型 |
2.1.2 构建健康教育方案初稿 |
2.1.3 健康教育方案修订过程 |
2.1.4 确立健康教育方案终稿 |
2.2 基于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项目在MCI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中的应用 |
2.2.1 研究设计 |
2.2.2 研究对象 |
2.2.3 样本量计算 |
2.2.4 随机与盲法 |
2.2.5 干预内容及方法 |
2.2.6 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 |
2.2.7 资料收集 |
2.2.8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
2.2.9 质量控制 |
2.2.10 伦理原则 |
2.2.11 技术路线图 |
3.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3.1.2 疾病知识得分状况分析 |
3.1.3 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得分状况分析 |
3.1.4 整体认知功能得分状况分析 |
3.1.5 结局指标基线数据均衡性比较 |
3.2 基于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 |
3.2.1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疾病知识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2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行为阶段改变的效果评价 |
3.2.3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4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认知功能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5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抑郁情绪影响的效果评价 |
3.2.6 健康教育干预对两组被试睡眠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
4.讨论 |
4.1 基线资料分析 |
4.1.1 MCI疾病知识知晓率偏低 |
4.1.2 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欠佳 |
4.1.3 整体认知功能得分偏低 |
4.2 基于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项目的应用效果分析 |
4.2.1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MCI者疾病知识知晓程度 |
4.2.2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可促进MCI者认知功能管理行为的改变 |
4.2.3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MCI者认知功能管理依从性 |
4.2.4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MCI者认知功能 |
4.2.5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对MCI者抑郁情绪改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
4.2.6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项目有助于改善MCI者睡眠质量 |
4.3 基于TTM的健康教育项目具有较好的可接受性和依从性 |
5.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创新点 |
5.3 研究局限性及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轻度认知障碍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关于社区急救 |
1.1.2 关于微格教学法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社区急救的研究现状 |
1.3.2 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
1.3.3 微信平台的应用现状 |
1.3.4 微格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样本量的计算 |
2.1.4 干预方法 |
2.2 干预内容 |
2.2.1 对照组的干预:传统教学法 |
2.2.2 实验组的干预:联合教学法 |
2.3 研究步骤 |
2.4 研究工具和评价指标 |
2.4.1 一般资料 |
2.4.2 理论考核 |
2.4.3 操作考核 |
2.4.4 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
2.4.5 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 |
2.5 质量控制 |
2.5.1 培训者质量控制 |
2.5.2 资料收集控制 |
2.5.3 数据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2.6.1 数据录入 |
2.6.2 一般资料描述分析 |
2.6.3 分析方法 |
2.7 伦理道德问题 |
2.7.1 遵循自愿原则 |
2.7.2 遵循保密原则 |
3 结果 |
3.1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资料 |
3.2 两组社区护士急救理论成绩的分数情况比较 |
3.3 两组社区护士5 项急救操作的成绩比较 |
3.4 两组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的得分比较 |
3.5 临床工作核心能力考核得分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急救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的影响 |
4.2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的影响 |
4.3 两种教学法对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局限性 |
5.3 未来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慢病管理概述 |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
1.4.1 关键问题分析 |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四、“视觉行动”中健康教育的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物学渗透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新疆石河子地区为例[D]. 姚露晨. 石河子大学, 2021
- [2]中英减盐行动 ——以社区为基础的居民减盐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D]. 王思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 [3]初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的实践研究 ——以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汉语授课初中为例[D]. 杜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认知解离疗法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者知觉压力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葛晨希.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5]行为导向式健康教育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功能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晓申.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6]融合参与式教学与微信平台的微格教学法在社区护士急救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 杨思怡.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7]双流甘孜藏族的日常生活研究[D]. 陈丁漫.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8]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 朱厚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9]城市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信息传播研究[D]. 李广宇. 南昌大学, 2021
- [10]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