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WTO/TBT协议通报制度及其应对措施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纪新[1](2015)在《TPP视阈下的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新资源食品不断推出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如疯牛病、禽流感等),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成为近些年来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国际组织也一直在不断研究、制定符合人类健康利益的各种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与此同时,为防止不安全食品对本国造成危害,各国都依据本国的经济现状、食品科技发展水平、消费者态度等情况制定了程度不同的食品安全贸易保护措施。然而,此类存在差异的措施并未形成统一体系,这就使食品安全贸易措施在国与国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这种差异增加了进口食品各方面的成本,使其竞争力降低。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以保证食品安全、保护国民健康为名,行保护本国食品及相关产业、建立食品安全贸易壁垒之实。此类情况将给相关贸易出口国家及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实现国际卫生组织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国际机构所制定的具备强制性效力的硬法以及不具备强制性效力的软法之间的协调以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故此,论文主要内容由以下六章构成:第1章在详细梳理食品安全相关概念基础上,以TPP为背景,分析国内食品安全和国际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总结食品安全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2章归纳总结涉及国际食品安全规制的主要规范,从TBT协议到SPS协议开始分析国际食品规范,并就当下由TPP和TFA等国际热点问题对食品规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概述,进而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国际食品贸易制度。通过上述的介绍,提出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碎片化的观点,并对涉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双边规制及区域规制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碎片化的观点。第3章较为全面梳理和总结现行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机制的状况。包括对GATT一般例外的适用分析和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不足之处的总结,并将其与TPP进行对比。通过对三个案例的分析,就食品安全标准壁垒对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影响提出了新的看法。第4章通过各国国内法的比较,辅以对《国际食品安全法典》及TPP内容的剖析与阐释,介绍了有关国际贸易中食品标准的衔接与冲突问题。第5章以应对TPP挑战为基础,从国际法的角度回应如何适当解决贸易壁垒和应对食品安全规制碎片化的现状,从研究分析中提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第6章从国际标准的完善建议出发,指出国际食品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变革方向,并且从国际视角对我国国内法的完善提出了建议点,在简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立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对《商品流通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立法提出建议,并综合上述研究内容,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提高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贾陶炜[2](2015)在《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检验检疫对策研究 ——以四川某地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给世界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极大变化,世界各国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种种措施来保护和促进本国进出口产业和外贸经济的发展。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关税、配额和许可证制度等贸易壁垒的影响正在被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为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所取代。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实力强大、科技水平先进,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陆续出台了许多严苛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严重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各国都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应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中国,承担应对和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职能的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我国的检验检疫部门是国家行政机关,通过负责进出口商品和人员、运输工具等的检验检疫,承担起维护国家经济权益、促进外贸发展、保障国内经济和国民身体安全的重任。本文主要从技术性贸易壁垒尤其是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特点等方面入手,介绍了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与检验检疫相关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措施;结合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了它给我国经济带来影响,从而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应对措施。目前我国检验检疫机构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的主要问题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其应对组织结构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国际经济组织和团体如世界贸易组织、欧盟等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检验检疫机构未充分准备通报评议;现有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制不完善;服务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差距;科技人才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的专业人才储备尚有欠缺。同时本文以四川某区农产品出口为例介绍了出口概况、面临问题和检验检疫部门的应对措施。最后通过分析汇总美、欧、日应对和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做法,借鉴其在应对机制、法律、政府支持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应对建议:健全完善法律体系、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和快速应对机制;建立完善的政府帮扶政策体系。
李霞[3](2014)在《国际贸易舆论壁垒法律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从GATT到WTO,全球贸易自由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在各种形式的国际贸易谈判过程中,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已经受到了国际条约、双边协定或多边协定的诸多限制。然而,随着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为了本国的利益,开始寻求各种新型贸易壁垒,这些新型的贸易壁垒较之于传统贸易壁垒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与名义上的合法性等特点,也因此发展迅速。舆论壁垒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舆论壁垒凭借其隐蔽性,传播迅速,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这些从欧盟、美国及日本等代表性国家和区域关于舆论壁垒的实践及对华贸易中可以看出。虽然其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但实质上与WTO的多项基本原则相冲突,也超出了正常舆论监督的限度,构成新闻侵权行为,因此在本质上并不具有合法性。我国在面对这一贸易壁垒时存在着预防不足、反应滞后、法律不健全、应对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怎样更好地应对这一贸易壁垒,减少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文章研究的缘起。文章重点研究了我国应对舆论壁垒的措施,国内法层面的措施包括:提高我国对外贸易壁垒调查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其发挥出应有的震慑及救济作用;完善国内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建立舆论壁垒快速预警与应对机制,为企业提供相关法律服务;国际法层面的措施包括:积极利用WTO非违反之诉;积极签订区域贸易协定,实施区域贸易安排;以及在遭遇舆论壁垒后要加强与他国的磋商与协调,尽快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纠纷。
姚亚玲[4](2014)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贸易保护主义也随之盛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凭借其隐蔽性、多样性、双重作用性、间接性、灵活性等特点而崛起。面对这种形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认清所处的局面、顺应潮流,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和研究,从而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一些梳理,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内容、特点,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等方面,到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及前人提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其次,从总量和结构上对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以及中国出口贸易所遭受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再次,从理论角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双重性作用,如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效应分析和基于最小质量标准理论的经济效应分析。然后,从理论角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南北”差异的表现。第五部分,是从实证角度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积极效应偏多还是消极效应偏多、中国出口贸易遭受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大还是遭受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大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大,并根据实证结果得出结论。第六部分,是针对以上理论和实证,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提出政策措施。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首先,全面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作用,并针对中国的实际进行了验证。避免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效应产生片面性的认识;然后,理论结合实证,研究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殊性,即验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同作用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不同程度;再次,从政府、企业、行业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提出了政策建议。
戚亚梅[5](2013)在《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中国蜂产品出口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出口农产品,蜂产品虽然在产量和价格上与其他生产国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方面仍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存在差距。近年来,卫生与植物卫生(SPS)措施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使用日益增多,要求日趋严格,我国蜂产品出口形势严峻。入世后,我国蜂产品在产量增加的同时,出口并未如预期大幅增长,反而在国际贸易中屡屡受挫的深层次原因究竟何在?国外SPS措施对我国蜂产品出口产生了哪些影响?程度如何?如何从科技支撑角度提升蜂产品出口应因国外SPS措施的能力?这是本研究力求探讨的问题。研究遵循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实施SPS措施的动因和可能效应;通过文献研究等手段,分析了SPS国际规则的实施现状;利用清单法和实地走访主要蜂产品产区等方法,研究中国蜂业生产贸易状况和蜂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确定影响蜂产品出口的主要SPS措施类型;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蜂蜜生产和贸易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运用引力模型综合分析了多种因素特别是不同SPS措施对于我国蜂蜜出口的影响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对国外SPS挑战的对策。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包括:1.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重要手段,SPS措施不会像传统的关税措施那样逐年下降。由于SPS措施可用于实现多重政策目标,其存在将是长期的,重要性将随时间的推进而进一步增强。2.随着近年来主要进口市场对于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要求的逐步提高,以质量安全标准为代表的SPS措施对我国蜂产品出口形成了重大挑战,蜂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SPS措施已成为我国蜂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和影响因素。3.不同SPS措施对蜂产品出口影响存在差异,以氯霉素为代表的常用抗生素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变化是当前影响蜂产品出口最为显着的措施类型。4.由于我国与各进口市场在药物残留限量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各进口市场之间农兽药残留限量数量多少也各有不同,即使是对同一种药物的残留限量要求其宽严程度也存在区别,这造成了蜂产品药残控制方面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使我国蜂产品出口在药物残留控制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药残限量管理是蜂产品SPS管理的重点和难点。5.我国蜂产品出口应对SPS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在完善SPS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运用体系的同时,应对的重点和突破口是以科技为核心,建设从生产源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水平。
章棋[6](2012)在《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双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析》文中提出自“菜篮子工程”实施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国内蔬菜在主要出口市场频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严重限制了蔬菜产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与此同时,我国相关政府部门为提高蔬菜质量水平,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法规以加强对蔬菜生产、加工和进出口的管理。因此,本文以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为主线,采用引力模型,重点探讨双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作用机制。先对标准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推导和扩展,将人均GDP、地理距离、关税水平、相对价格、进出口双方的TBT-SPS通报量和标准法规的数量纳入到引力模型中。实证结果表明:各变量的显着性水平、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其中,进口国人均GDP的增加对我国蔬菜出口具有促进作用;贸易距离则具有显着抑制作用;我国国内标准、法规的制定,对外的TBT-SPS通报量对我国蔬菜出口具有显着促进作用;进口国国内标准、法规的制定对我国蔬菜出口具有抑制作用。但是也得出了与预期不符的结论:关税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相对价格对我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显着;进口国的TBT-SPS通报量对我国蔬菜出口影响不显着。文章最后提出了改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发展状况的对策建议,如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品种多样化;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强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规范生产环境。
卢娜[7](2012)在《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被越来越广泛的利用,成为当今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多地运用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对别国产品进口设置障碍,直接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希望建立一个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权威性的公共信息预警发布平台,使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信息咨询和服务机构以及出口企业等实现资源共享。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主要通过对预警指标的分析和筛选,然后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警情的等级,如果发现需要发出警报的情况,则通过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发布信息,或者通过邮件、纸质文档发给相关部门或者企业。本文主要是从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信息的通报与发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设计的,前者依赖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指标的筛选,使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斐法进行预警模型的建立,最后确定风险等级。后者主要是对WTO/TBT相关的通报、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预警信息、典型案例等进行发布,通过二者结合,最终完成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作为预警的方法,Visual Studio2010(C#)为开发工具,SQL Server2008为数据库,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实现,通过本系统,使企业能够及时的、全面的了解国际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信息,当企业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帮助企业做出判断和对策以减少经济损失。
徐战菊[8](2009)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经济、贸易规则的限制。随着关税措施被弱化,其他非关税措施的应用不断受到约束,对进口的限制作用逐步减弱,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则因其自身特点,越来越多的为各进口国选用。据调查显示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第一大障碍。因此,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应对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相关产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减少对外贸易损失,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国内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企业成长理论进行认真总结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就近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新趋势进行了阐述,继而导出对我国及我国企业的启示。其次,论文对我国出口企业及其成长概况进行了回顾,接着从现行和未来技术性贸易壁垒两方面入手对发达国家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再根据我国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调查情况,从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情况和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并从四个方面(国外、企业自身、政府相关部门、宏观环境原因)对出口企业屡遭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解其根源是规避此类壁垒以及减少相应损失的前提和基础。第三,论文就出口企业成长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包括:影响出口企业成长的外因、内因,特别是技术因素对出口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并结合企业成长的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出口企业成长的特征。论文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正、负推动作用,及其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影响。第四,论文研究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结合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际情况,根据系统输入要素、转换要素、输出要素设计了由2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进行了应用评价。最后,论文在前期理论研究、调查和机理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出口企业微观层面、政府和社会宏观层面的对策研究。企业对策研究首先从法律基础和社会基础两个层面提出利用社会资本,成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并辅以案例说明,接着探讨了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长路径(包括: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则、应对现行和未来技术性贸易壁垒),结合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策,最后就企业在成长中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了阐述,包括:企业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改进管理方法,解决质量问题,和发展技术创新,解决技术问题等内容。政府和社会宏观层面的对策研究:在对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的现状,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政府及社会支持应对对策,指出建立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兼顾的支撑体系,是我国宏观主体(政府及中介组织)的应对之道。
杨玉莲[9](2009)在《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环保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越来越繁多,范围越来越广泛,采用国际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的趋势不断加强,而且更加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目前,它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美国、日本、欧盟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各有不同,但往往都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要求、包装和标签等对我国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提高我国产品出口成本,降低其国际竞争力,阻碍我国产品出口。但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促使我国产业升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促进产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影响及对此影响的原因分析,指出了我国产品在提高质量突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过程中,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构建咨询信息平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信息环境和制度保障;行业协会应当利用其优势地位,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主动对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指导企业,发挥其在促进行业发展中的协调管理作用;企业应当发挥主体作用,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积极获取国外体系及产品认证,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培养熟悉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专业性人才,从长远角度,以提升产品质量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山丽杰[10](2008)在《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1995年至2005年,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蔬菜产业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优势产品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蔬菜贸易发展遭遇的重要贸易壁垒之一。特别是2006年5月29日,我国蔬菜的主要进口国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国的蔬菜特别是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006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量为166.76万吨,首次出现—2.24%的负增长。因此,如何量化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和对策建议,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研究课题。本研究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和研究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具体的逻辑思路如下:首先,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原因,即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其次,本文界定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游戏规则。《TBT协议》、《SPS协议》、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法规与指令是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污染物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包装与标签的要求以及对生物技术产品的规定和其他环保法规。其中,日本新近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是最为严格的绿色标准法规之一。其次,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入手,研究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相关效应。对出口商而言,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导致额外的“符合成本”或被迫退出出口市场承担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在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量化分析。再次,研究我国目前的蔬菜生产和贸易现状,特别针对《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其负面影响分别为导致我国蔬菜出口量下降、受到检查的案例增多、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就蔬菜类别而言,干制蔬菜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菜。但现有数据表明,干制蔬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的影响。目前,量化分析方法大概分为调查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局部均衡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四大类。由于,本研究针对一类具体的产品——大葱对日出口进行分析,采用局部均衡模型的价格差值法较为适宜。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07年,tGBT均高于200%,2006年的tGBT比2005年增长了60%以上。随σ值的增大,tGBT逐渐变小;当α值为0.5,t R为43.193日元/公斤时,无论σ取何值,我国的净福利皆为负值,即我国福利始终会有所损失。随着σ值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净福利损失呈现下降趋势。我国2006年的福利损失比2005年大幅上涨,2007年又略有下降。因此,《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形成较为严重的贸易壁垒。最后,通过成功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HACCP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是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我国应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绿色化和产业化为发展途径,以提升蔬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为核心,加速蔬菜产业的产业升级,尽快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二、WTO/TBT协议通报制度及其应对措施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TO/TBT协议通报制度及其应对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TPP视阈下的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国内与国际贸易视阈下的食品安全理念迥异 |
(二) TPP设置了更高的食品安全标准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 食品安全的概念 |
(二) 食品安全体系研究 |
(三) 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
(四)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的研究 |
(五) TPP的研究 |
三、国外研究现状 |
(一) 食品安全的概念 |
(二) 食品安全体系的研究 |
(三) 对食品安全控制管理模式的研究 |
(四)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研究 |
(五) TPP的研究 |
四、文献评述及本文研究的内容 |
(一) 基础研究基本到位 |
(二) 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立法衔接的研究浅显 |
(三) 有关TPP的相关食品安全问题研究匮乏 |
五、研究思路 |
六、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基本理论及TPP规制食品安全的理论基石 |
第一节 国际贸易法下的食品安全权 |
一、食品安全理念的界定 |
二、食品安全权的提出与法律依据 |
三、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权与贸易壁垒的辩证统一关系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双边与区域法律规制 |
一、双边法律规制 |
二、区域法律规制 |
第三节 TPP规制食品安全的理论基石 |
一、食品安全权的普适性与TPP食品安全高标准的矛盾 |
二、TPP折射出更加严格的国际贸易壁垒 |
三、TPP反馈出发达国家对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二章 TPP与WTO食品安全规则之间的疏离 |
第一节 从TBT到SPS的演进 |
一、SPS对TBT基本内容的保留 |
二、SPS对TBT不足之处的改进 |
三、SPS协议与TBT协议的统一与发展 |
第二节 TFA协议的进一步完善 |
一、TFA协议的新发展 |
二、TFA协议与SPS协议的冲突与协调统一 |
第三节 TPP僭越了WTO规则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TPP的食品争端解决机制问题 |
第一节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争端的共性特征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一、中美禽肉案 |
二、墨西哥诉美国金枪鱼案 |
三、欧共体沙丁鱼标签案 |
第三节 TPP对WTO一般例外的重申 |
一、一般例外的内容和性质 |
二、一般例外的实践 |
三、一般例外的适用条件分析 |
四、TPP重申了WTO的一般例外 |
第四节 TPP争端解决机制的挑战与桎梏 |
一、TPP现行模式的来源—WTO争端解决机制 |
二、来自TPP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挑战 |
三、颠覆WTO的“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 |
四、影响东道国司法主权 |
五、仲裁程序中的磋商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TPP与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标准的衔接与冲突 |
第一节 TPP成员国与欧盟原产地制造的标准比较 |
一、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
二、日本食品安全标准 |
三、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
四、上述食品安全标准的比较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属于法律规范 |
一、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渊源 |
二、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的软法规制 |
第三节 TPP反映出来的国际贸易中食品标准的趋同化 |
一、联合国的尝试 |
二、《国际食品法典》是趋同化的“里程碑” |
第四节 TPP中的食品安全标准演绎 |
第五节 TPP为代表的食品安全标准与国内标准的分歧 |
一、国内食品安全标准成为制造贸易壁垒的工具 |
二、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标准的适用与国内标准的冲突 |
第六节 小结 |
第五章 TPP规制食品安全的理论缺陷与国际法理论创新 |
第一节 TPP规制食品安全的理论缺陷 |
一、新经济自由主义引领下的国际食品贸易 |
二、霸权主义对国际食品贸易的影响 |
第二节 相关的国际法理论创新 |
一、何谓“共同” |
二、何谓“有区别” |
第三节 应对TPP与WTO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碎片化的对策 |
一、在国际或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纳入国际食品安全问题 |
二、在国际或区域性贸易协定谈判中明确食品安全贸易惩罚机制 |
第四节 改良WTO食品安全争端解决机制并非以TPP取而代之 |
一、磋商程序的完善建议 |
二、专家组程序的完善建议 |
三、上诉程序的完善建议 |
四、裁决执行程序的完善建议 |
五、协调各国食品安全标准 |
六、发挥国际软法的作用 |
第五节 小结 |
第六章 应对TPP挑战的中国立法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TPP成员与相关国家、组织立法的启示 |
一、美国与英国 |
二、日本与德国 |
三、区域性合作组织—欧盟 |
四、TPP成员与上述国家和组织立法的比较 |
五、启示 |
第二节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建议 |
一、健全食品安全标准规制体系 |
二、积极倡导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
三、促进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 |
第三节 实现国内食品与国际贸易流通领域食品法律的对接—商品流通法的立法建议 |
一、商品流通领域的立法现状与《商品流通法》 |
二、构建食品流通监管领域信息技术共享的制度 |
三、强化消费者和行业协会等在食品流通领域的重要作用 |
四、保障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 |
第四节 以《食品安全法》为中心的中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
一、完善《食品安全法》的建议 |
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创新与发展 |
第五节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检验检疫对策研究 ——以四川某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基本结构 |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检验检疫的基本理论 |
2.1 技术性技术贸易壁垒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2.2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
2.2.1 农产品贸易概念 |
2.2.2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 |
2.2.3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
2.3 检验检疫部门与技术贸易壁垒 |
2.3.1 检验检疫部门的基本职能 |
2.3.2 检验检疫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 |
3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相关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其应对措施 |
3.1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相关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1.1 美国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1.2 欧盟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1.3 日本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2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相关检验检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2.1 美国相关检验检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2.2 欧盟相关检验检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2.3 日本相关检验检疫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
3.3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检验检疫机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启示 |
3.3.1 检验检疫实行专业化分工 |
3.3.2 充分利用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规则 |
3.3.3 检验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完善 |
4 我国农产品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检验检疫应对的情况 |
4.1 我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
4.2 当前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况 |
4.3 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
4.3.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国的积极影响 |
4.3.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国的消极影响 |
4.4 当前我国检验检疫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 |
4.5 当前我国检验检疫应对技术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
5 案例分析——以四川某地区主要出口农产品为例 |
5.1 四川某地区农产品出口情况介绍 |
5.2 近年来四川某地区主要农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 |
5.2.1 四川某地区蔬菜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 |
5.2.2 四川某地区肉类产品出口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 |
5.3 四川检验检疫局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措施 |
5.3.1 建综合管理体系,提升行政效能 |
5.3.2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履职能力 |
5.3.3 多部门联动,加强执法把关 |
5.3.4 强化技术支撑,注重人才培养 |
6 检验检疫部门应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
6.1 构建应对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 |
6.2 健全利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架构 |
6.3 完善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促进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
6.4 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出口监管和服务机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国际贸易舆论壁垒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概述 |
第一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概念 |
第二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特征及产生原因 |
第二章 代表性国家及区域有关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实践 |
第一节 欧盟有关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实践 |
第二节 美国有关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实践 |
第三节 日本有关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实践 |
第三章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合法性分析 |
第一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存在的潜在法律依据 |
第二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与WTO基本原则的冲突 |
第三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与新闻侵权 |
第四章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第一节 国际贸易舆论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
第二节 中国应对国际贸易舆论壁垒的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理论部份文献综述 |
1.2.2 实证部分文献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
1.4 研究预期目标 |
第2章 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分析 |
2.1 从总量上看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2.2 从结构上看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
2.2.1 对中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
2.2.2 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行业及产品 |
2.2.3 中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生产过程 |
第3章 理论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双重性 |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性 |
3.2 经济效应分析——基于一般均衡理论 |
3.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积极效应 |
3.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消极效应 |
3.3 经济效应分析——基于MQS(最低质量标准)模型 |
3.3.1 政府不设置MQS时的情况分析 |
3.3.2 政府设置MQS时的情况分析 |
3.3.3 MQS设置前后比较分析 |
第4章 理论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 |
4.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长短期效应 |
4.1.1 长期积极效应 |
4.1.2 短期消极效应 |
4.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差异 |
4.2.1 “南北”差异的表现 |
4.2.2 “南北”差异的形成 |
第5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推演 |
5.2 模型一 |
5.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立 |
5.2.2 实证研究结果 |
5.2.3 实证结论 |
5.3 模型二 |
5.3.1 变量的选取和模型的设立 |
5.3.2 实证研究结果 |
5.3.3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章 政策建议 |
6.1 政府角度 |
6.2 企业角度 |
6.3 行业角度 |
参考文献 |
附录:实证部分数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中国蜂产品出口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 SPS 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外蜂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研究 |
1.2.3 简要评价 |
1.3 研究框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界定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卫生与植物卫生国际规制与措施实施的理论分析 |
2.1 SPS 国际规制 |
2.2 《SPS 协定》概述 |
2.2.1 《SPS 协定》产生的背景 |
2.2.2 《SPS 协定》适用范围与主要原则 |
2.3 实施 SPS 措施的主要理论依据 |
2.3.1 外部性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需求层次理论 |
2.3.4 政府管理的公共利益理论 |
2.4 进口方实施 SPS 措施对出口方贸易短期影响分析 |
2.4.1 价格控制效应 |
2.4.2 数量控制效应 |
2.4.3 出口产品质量变化效应 |
2.4.4 市场转移效应 |
2.5 小结 |
第三章 主要贸易伙伴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实施 |
3.1 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SPS 措施的实施分析 |
3.1.1 美国涉农 SPS 措施实施分析 |
3.1.2 欧盟涉农 SPS 措施实施分析 |
3.1.3 日韩涉农 SPS 措施实施分析 |
3.2 小结 |
第四章 中国蜂业质量安全管理与生产贸易 |
4.1 中国的蜂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4.1.1 管理体系 |
4.1.2 法规体系 |
4.1.3 标准体系 |
4.1.4 检测体系 |
4.2 中国蜂业生产 |
4.3 中国蜂产品出口发展现状 |
4.3.1 蜂产品出口结构与数量 |
4.3.2 蜂产品出口地理方向 |
4.3.3 出口蜂产品的原产地分布 |
4.4 中国蜂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
4.5 小结 |
第五章 蜂产品国际贸易中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实施与影响 |
5.1 近年 WTO 的蜂产品相关通报分析 |
5.1.1 总体情况 |
5.1.2 SPS 通报措施 |
5.2 蜂产品主要进口市场存在的 SPS 分析 |
5.2.1 日本 |
5.2.2 欧盟 |
5.2.3 美国 |
5.2.4 中外质量安全要求比较 |
5.3 近年中国蜂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的受阻情况 |
5.3.1 美国 |
5.3.2 欧盟 |
5.3.3 日本和韩国 |
5.3.4 案例分析:SPS 措施和浙江省蜂产品出口 |
5.4 中国蜂产品遭受 SPS 措施影响主观原因分析 |
5.4.1 质量安全意识较弱 |
5.4.2 蜂业本身发展滞后 |
5.4.3 管理协作体系不健全 |
5.4.4 蜂产品市场发展不平衡 |
5.5 小结 |
第六章 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中国蜂产品出口影响实证分析:以蜂蜜为例 |
6.1 SPS 措施对中国蜂蜜出口市场表现的影响 |
6.1.1 出口市场的变化 |
6.1.2 市场占有率的变化 |
6.1.3 贸易竞争力的变化 |
6.2 SPS 措施对中国蜂蜜出口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
6.2.1 模型的理论依据 |
6.2.2 模型设计 |
6.2.3 数据来源 |
6.2.4 模型结果 |
6.2.5 分析与讨论 |
6.3 小结 |
第七章 中国蜂产品出口应对国际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挑战的综合对策 |
7.1 转变观念,从更高的层次认识蜂业生产 |
7.2 增进管理,健全完善管理协作体系与职能 |
7.3 有效预警,建立收集-传递-分析-运用高效运转的信息支撑体系 |
7.3.1 信息的收集 |
7.3.2 信息的传递 |
7.3.3 信息的分析 |
7.3.4 信息的运用 |
7.4 以科技为核心,针对国际 SPS 重点夯实生产源头基础 |
7.4.1 建设完善蜂业标准体系 |
7.4.2 强化蜂业生产基础条件 |
7.4.3 实行适度的养蜂规模化生产 |
7.4.4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推广与指导 |
7.4.5 针对质量安全热点问题开展相应研究 |
7.5 调整市场发展战略实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发展 |
7.6 小结 |
第八章 讨论与结论 |
8.1 讨论 |
8.1.1 SPS 实施现状与发展趋势 |
8.1.2 SPS 措施对中国蜂产品出口影响 |
8.1.3 中国对国际 SPS 挑战的应对 |
8.2 研究结论 |
8.3 主要创新点 |
8.4 下一步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双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意义 |
1.1.3 研究目标 |
1.2 研究假说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假说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数据来源 |
1.3.3 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 |
1.4 预期结果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
1.4.1 预期结果 |
1.4.2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的理论基础 |
2.1.2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 |
2.2 文献综述 |
2.2.1 关于蔬菜贸易现状和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2.2.2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蔬菜出口贸易作用机制的文献综述 |
2.2.3 关于引力模型应用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三章 蔬菜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3.1 蔬菜出口在农产品出口中的重要地位 |
3.2 蔬菜主要的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 |
3.2.1 蔬菜出口品种集中 |
3.2.2 蔬菜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但仍集中在亚洲 |
3.3 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测算 |
3.3.1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
3.3.2 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
3.4 蔬菜产业出口中面临的问题 |
3.4.1 蔬菜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严重 |
3.4.2 蔬菜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类型 |
3.4.3 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性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冲击 |
3.5 国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 |
3.5.1 对外TBT-SPS通报 |
3.5.2 国内食品及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 |
3.5.3 国内食品安全及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制定 |
第四章 双边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蔬菜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
4.1 模型的构建 |
4.1.1 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 |
4.1.2 引力模型的调整和改进 |
4.2 变量说明、数据来源与分析 |
4.2.1 变量说明 |
4.2.2 数据来源 |
4.2.3 数据分析 |
4.3 模型估计与实证分析 |
4.3.1 模型估计 |
4.3.2 实证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5.1 基本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 |
5.2.2 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出口品种多样化 |
5.2.3 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
5.2.4 加强法律法规、标准的制定,规范生产环境 |
5.3 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1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研究状况 |
1.3.2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建立 |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分析 |
2.1 预警机制的相关理论 |
2.1.1 预警与经济预警的概述 |
2.1.2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架构 |
2.2.1 预警预报体系 |
2.2.2 快速反应体系 |
2.2.3 多方互动体系 |
2.2.4 WTO/TBT信息通报咨询中心与信息通报预警系统 |
2.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的研究 |
3.1 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3.1.1 预警指标的分析 |
3.1.2 预警指标的确定 |
3.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模型的建立 |
3.2.1 建立预警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
3.2.2 警情指标权重的确定 |
3.2.3 预警等级的确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4.1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需求分析 |
4.2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总体分析与设计 |
4.2.1 系统设计原则 |
4.2.2 系统架构设计 |
4.2.3 系统总体结构 |
4.3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前台用户子系统的设计 |
4.4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4.5 数据库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的实现 |
5.1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
5.1.1 系统的开发环境 |
5.1.2 数据库访问技术与动态刷新技术 |
5.2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前台用户子系统的实现 |
5.2.1 系统首页界面 |
5.2.2 用户登录模块 |
5.2.3 信息发布模块 |
5.2.4 专家信息模块 |
5.2.5 在线咨询模块 |
5.3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
5.3.1 用户管理模块 |
5.3.2 信息发布管理模块 |
5.3.3 风险预警管理模块 |
5.3.4 专家和出口企业数据库管理模块 |
5.4 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的测试 |
5.4.1 功能测试 |
5.4.2 性能测试 |
5.4.3 可用性测试 |
5.4.4 兼容性测试 |
5.4.5 安全性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对企业成长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论文相关基本理论 |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 |
2.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
2.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分类 |
2.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质 |
2.1.4 技术性贸易壁垒三要素 |
2.2 WTO/TBT协定与SPS协定 |
2.2.1 TBT协定综述 |
2.2.2 SPS协定综述 |
2.3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 |
2.3.1 企业成长的定义 |
2.3.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2.3.3 企业成长环境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
3.1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特点 |
3.2 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 |
3.2.1 通报数量越来越多 |
3.2.2 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
3.2.3 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
3.2.4 对安全、环保和能效的要求与关注越来越强 |
3.3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启示 |
3.3.1 对我国政府及社会支持的启示 |
3.3.2 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我国出口企业及其成长状况 |
4.2 发达国家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 |
4.2.1 现行技术性贸易壁垒 |
4.2.2 未来技术性贸易壁垒 |
4.2.3 以玩具为例进行分析 |
4.3 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分析 |
4.3.1 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别分析 |
4.3.2 出口企业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损失分析 |
4.4 不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
4.5 出口企业屡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根源 |
4.5.1 国外原因 |
4.5.2 企业自身原因 |
4.5.3 政府相关部门原因 |
4.5.4 宏观环境原因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影响的机理分析 |
5.1 出口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
5.1.1·出口企业与出口企业成长的特征 |
5.1.2 影响出口企业成长的外因 |
5.1.3 影响出口企业成长的内因 |
5.1.4 技术因素对出口企业成长的机理分析 |
5.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 |
5.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正面推动 |
5.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负面推动 |
5.2.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出口企业成长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构建 |
6.1 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必要性 |
6.1.1 解决我国出口企业成长过程中"信息不灵"的问题 |
6.1.2 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 |
6.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6.2.1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目标 |
6.2.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一般流程 |
6.2.3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的实施步骤 |
6.3 出口企业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
6.3.1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的设计原则 |
6.3.2 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评价体系的建立 |
6.3.3 出口企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警度确定 |
6.4 我国出口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评价 |
6.4.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6.4.2 模糊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6.4.3 模糊神经网络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6.4.4 运用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训练网络并实现评价功能 |
6.4.5 对某出口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实证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 |
7.1 利用社会资本,成功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7.1.1 加强法律意识 |
7.1.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
7.1.3 案例 |
7.2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成长路径 |
7.2.1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则 |
7.2.2 出口企业应对现行技术性贸易壁垒 |
7.2.3 出口企业应对未来技术性贸易壁垒 |
7.2.4 企业在应对中的成长路径 |
7.3 出口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对策 |
7.3.1 创业期企业对策 |
7.3.2 成长期企业对策 |
7.3.3 成熟期企业对策 |
7.3.4 蜕变期企业对策 |
7.4 在成长中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7.4.1 企业成长与企业社会责任 |
7.4.2 改进管理方法 |
7.4.3 发展技术创新 |
7.4.4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过程中的政府及社会支持对策 |
8.1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工作的现状 |
8.1.1 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与发布 |
8.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与快速反应 |
8.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 |
8.2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8.2.1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现状 |
8.2.2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存在的问题 |
8.3 基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政府及社会支持应对对策 |
8.3.1 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参加相关领域的国际活动 |
8.3.2 完善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
8.3.3 加大基础性投入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径 |
二 相关研究回顾 |
2.1 对TBT定义的研究 |
2.2 对TBT特点的研究 |
2.3 对TBT产生与发展的研究 |
2.3.1 TBT的产生 |
2.3.2 TBT的发展趋势 |
2.4 对TBT的表现形式及对贸易影响的研究 |
2.4.1 TBT的表现形式 |
2.4.2 TBT对贸易的影响 |
三 不同国家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
3.1 美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1.1 技术法规 |
3.1.2 技术标准 |
3.1.3 合格评定程序 |
3.1.4 绿色技术壁垒 |
3.1.5 动植物检疫制度 |
3.2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2.1 食品质量安全与卫生要求 |
3.2.2 药物残留最高限量标准 |
3.2.3 检验检疫制度 |
3.2.4 JAS农产品规格制度 |
3.2.5 标签制度与包装要求 |
3.2.6 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 |
3.2.7 绿色技术壁垒 |
3.2.8 农产品专利壁垒 |
3.3 欧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3.3.1 技术法规 |
3.3.2 技术标准 |
3.3.3 体系认证或产品认证等合格评定程序 |
3.3.4 绿色技术壁垒 |
3.3.5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
3.4 美国、日本和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分析 |
3.4.1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 |
3.4.2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
3.4.3 三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共同点 |
四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4.1 不同产业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1 食品、农产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2 机电产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1.3 纺织品遭遇TBT的主要形式 |
4.2 TBT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 |
4.2.1 市场准入方面 |
4.2.2 出口成本方面 |
4.2.3 市场时机方面 |
4.3 我国遭遇TBT的原因分析 |
五 提升产品质量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
5.1 国家层面 |
5.1.1 提供信息服务 |
5.1.2 标准体系保障 |
5.1.3 市场监管 |
5.2 行业层面 |
5.2.1 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 |
5.2.2 研究突破TBT的途径并用于指导企业 |
5.3 企业层面 |
5.3.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标准 |
5.3.2 申请国际认证和贸易对象国认证 |
5.3.3 提高出口产品环境竞争力 |
5.3.4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
5.3.5 注重熟练掌握技术性贸易政策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
六 结论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技术路线与框架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2 绿色贸易壁垒基本情况的考察 |
2.1 贸易保护主义与绿色贸易壁垒 |
2.1.1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渊源 |
2.1.2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理论分析 |
2.1.3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背景分析 |
2.2 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界定 |
2.2.1 概念界定 |
2.2.3 表现形式 |
2.2.4 主要特征 |
2.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3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协议与法规 |
3.1 绿色贸易壁垒与WTO |
3.1.1 序言中的规定 |
3.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
3.1.3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
3.1.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
3.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法规与指令 |
3.2.1 与残留限量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
3.2.2 与包装与标签要求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
3.2.3 其他与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规定与制度 |
3.3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概述 |
3.3.1 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背景 |
3.3.2 《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 |
3.3.3 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特征 |
3.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4 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及效应分析 |
4.1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
4.1.1 环境标准法规的影响分析 |
4.1.2 绿色贸易壁垒的博弈分析 |
4.1.3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
4.2 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国产生的效应分析 |
4.2.1 正面效应 |
4.2.2 负面效应 |
4.3 "符合成本"及"市场价值"分析 |
4.3.1 导致出口商损失的关键影响因素 |
4.3.2 额外"符合成本"分析 |
4.3.3 "市场价值"分析 |
4.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5 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蔬菜的出口贸易 |
5.1 中国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
5.1.1 蔬菜产业的生产概况 |
5.1.2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总量及布局、结构分析 |
5.2 《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 |
5.2.1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及食品贸易影响 |
5.2.2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贸易的影响 |
5.2.3 干制蔬菜贸易量变化分析 |
5.3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分析 |
5.3.1 竞争优势 |
5.3.2 劣势分析 |
5.3.3 原因分析 |
5.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影响的量化分析 |
6.1 量化分析的国外研究综述 |
6.1.1 调查法 |
6.1.2 经济学研究方法 |
6.1.3 局部均衡分析 |
6.1.4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 |
6.2 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的影响 |
6.2.1 量化分析框架 |
6.2.2 以大葱为例的实证分析 |
6.2.3 基于分析框架的思考 |
6.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7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企业实证研究 |
7.1 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 |
7.1.1 建立"环境友好型"种植基地,规模化管理 |
7.1.2 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硬件水平 |
7.1.3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 |
7.1.4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劳动者素质 |
7.2 蔬菜基地的良好农业规范管理 |
7.2.1 GAP的概念 |
7.2.2 GAP的基本原理 |
7.2.3 GAP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
7.3 蔬菜加工的HACCP体系质量控制 |
7.3.1 干制蔬菜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s)的分析确定 |
7.3.2 干制青葱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
7.3.3 关键控制点(CCPs)的临界值及其他加工步骤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 |
7.3.4 实施HACCP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
7.4 应对绿色壁垒的企业策略选择 |
7.4.1 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WTO相关规则 |
7.4.2 从源头抓起,实现绿色规模生产 |
7.4.3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
7.4.4 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
7.4.5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
7.5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8 应对蔬菜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
8.1 基本战略思路的构建 |
8.1.1 发展战略思想 |
8.1.2 绿色化战略 |
8.1.3 规模化战略 |
8.1.4 标准化战略 |
8.2 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
8.2.1 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
8.2.2 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
8.2.3 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
8.2.4 加大科技投入 |
8.2.5 实现蔬菜产业精深化 |
8.2.6 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
8.2.7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
8.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论文创新点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四、WTO/TBT协议通报制度及其应对措施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TPP视阈下的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 纪新.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5)
- [2]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检验检疫对策研究 ——以四川某地区为例[D]. 贾陶炜. 重庆大学, 2015(06)
- [3]国际贸易舆论壁垒法律问题研究[D]. 李霞.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8)
- [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D]. 姚亚玲. 东华大学, 2014(06)
- [5]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对中国蜂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 戚亚梅.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12)
- [6]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双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分析[D]. 章棋.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4)
- [7]WTO/TBT信息通报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卢娜.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8]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徐战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06)
- [9]基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全面提升产品质量的途径研究[D]. 杨玉莲. 浙江工业大学, 2009(06)
- [10]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D]. 山丽杰. 江南大学, 2008(05)
标签: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 wto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市场壁垒论文;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