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孔薄膜复合滤料运行阻力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颂[1](2020)在《新型波纹滤料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的试验与模拟》文中研究指明在资源开发、冶金、发电、水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微细粉尘(PM10、PM2.5),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不但会降低空气能见度,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如果长时间被人体吸入,还会引发尘肺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给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以及解决目前应用广泛的袋式除尘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扩大其适用范围,达到改善空气质量的目的,本研究以无纺布为基料,在浸渍和硬化处理后获得新的滤料样品,通过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性能测试确定滤料的最佳制备方案,利用该方案下制备的样品通过波纹滤料成型工艺制作波纹滤料及过滤元件,通过对波纹滤料、无纺布滤料以及覆膜滤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波纹滤料优越性。另外,选择CFD方法对洁净滤料的压力损失进行计算机模拟,判断风速、纤维直径df以及填充率(SVF)等微观因素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同时,利用离散单元法(DEM)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耦合的方式对含尘滤料内部气-固流动相进行模拟,可视化仿真了粘性粉尘颗粒的运动过程,并对影响颗粒沉积以及过滤性能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制备波纹滤料样品的最佳实验方案:前处理液(粘度:0.03-0.1pa.s)是以二乙烯三胺为添加剂含固量为35wt%的环氧树脂丙酮溶液,后处理液是以三乙烯四胺为添加剂含固量为20wt%的有机硅玻璃树脂乙醇溶液,浸渍时间都为60min,干燥温度70℃;经过处理后制备的滤料样品与基料相比,物理性能、机械性能以及过滤性能都较大提升。(2)与无纺布和普通覆膜滤料的性能比较:波纹滤料过滤面积明显增大,硬化处理后减少了磨损;在相同过滤条件下,波纹滤料的过滤效率最大,阻力增长率最小;平均清灰周期长,剩余压差小。另外,波纹滤料抗水性能优异,能适用于高湿环境下粉尘治理。(3)通过对洁净滤料内部气相流场的CFD模拟发现:滤料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出现分层现象,速度在靠近纤维时迅速减小,到达纤维壁面处接近于0,离开纤维后又迅速增大;静压沿滤料厚度方向不断减小,迎风面压力损失大于背风面,且滤料压力损失随过滤风速、填充率SVF增大而增大,随纤维直径的增大先迅速减小,后保持稳定;另外,模拟结果与Davies经验公式、Happel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测试值的误差分别在5%、7%和10%之内,验证了本研究的建模和模拟方法的准确度和可行性。(4)通过CFD-DEM耦合模型对含尘滤料气-固两相流进行模拟发现:过滤过程中被拦截的粉尘颗粒以枝状团聚结构的形式不均匀的分布在纤维上,且SVF越大、风速越小,枝状结构越突出;df越大,被纤维表面捕集的粉尘越多,表面过滤越明显;另外,模拟时颗粒在纤维上的沉积图与实验观察结果一致,且含尘滤料过滤性能的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以及实验测试值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CFD-DEM耦合模拟方法的可行性。(5)含尘滤料压力损失与过滤风速呈正相关关系,压力损失增加量随滤料表面粉尘沉积质量的增大呈指数增长,且SVF越大、纤维直径df越小,压力损失增长率越大;含尘滤料的过滤效率随着过滤风速和纤维直径df的减小、SVF的增大而增大,最大过滤效率在99.9%以上,PM2.5和PM10的捕集效率最大能达到98.7%和99.9%。
张月,张田,王洪[2](2018)在《过滤材料的撒粉涂层处理》文中研究指明将一定粒径的聚全氟乙丙烯(FEP)粉末均匀地撒到芳纶针刺毡上,然后对其进行高温烘燥和冷轧处理,使FEP粉末熔融黏合在芳纶纤维表面,在芳纶针刺毡表面形成由FEP颗粒组成的微孔薄膜结构。通过对芳纶针刺毡的透气性、表面结构和耐磨性进行测试,发现经过撒粉涂层处理的芳纶针刺毡的透气性明显下降,其耐磨性高于PTFE微孔覆膜芳纶针刺毡,说明撒粉涂层是一种有前途的、可以替代PTFE微孔覆膜工艺的技术路线。
聂换换[3](2015)在《超细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就是以重化工为主体,钢铁、电力、水泥、炭黑等高物耗、高能耗产业发展最快。这些产业在发展的同时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基于上述形势,要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一方面要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开发清洁能源,实施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运用烟尘过滤技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袋式除尘器是多种烟尘过滤技术中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袋式除尘器的核心是滤料,所以对滤料的过滤性能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课题与山东新力环保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研究,把滤料的“增效降阻”作为研究重点。本文对原用滤料出现磨损破洞、袋身腐蚀、滤袋被高温粒子烫穿和滤袋下部被烧断等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工况中烟气特点,进行纤维的选用,铺展工艺的严格要求和生产工艺的调整,制成了低成本高效能的四种超细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滤料包括三种均匀结构滤料和一种梯度结构滤料。这种梯度结构滤料是采用超细玻璃纤维做高密表面层制成的前密后疏梯度结构,能实现滤料的“高效低阻”。本课题测试了这四种滤料的克重、厚度、强力、过滤阻力特性和过滤效率,希望能为以后对滤料的研究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滤料表面采用超细玻璃纤维,结构采用前密后疏的形式,随着过滤的进行,大部分粉尘被表面纤维层拦截,只有少量会进入滤料内部所以不会堵塞滤料的空隙,是滤料的压力损失不会上升很快,运行稳定;新型梯度结构滤料使大部分粉尘在表面被阻留,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新型梯度结构复合滤料在组织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具有“高效低阻”的过滤性能;而且结构稳定性好,使用寿命很长,节约成本。实验证明本课题研究的新型滤料能实现燃煤锅炉的烟气达标排放。
杨俊秋,周飞,崔西武,胡学梅,余靖华,王世山[4](2014)在《ePTFE薄膜在过滤PM2.5领域中的应用》文中认为最近重度雾霾天气笼罩了大半个中国,PM2.5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已引起了广泛的高度重视.该文阐述了过滤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ePTFE薄膜滤料的表面过滤机理和与传统滤料相比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介绍了ePTFE薄膜滤料的生产工艺,及在过滤PM2.5领域中的应用。
汪谢[5](2014)在《新型脱硝功能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排放的尾气中包括固体颗粒物和有毒气体成分,这些污染物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滤袋除尘器是目前公认的在治理烟厂尾气方面最有效的技术设备之一,聚苯硫醚(PPS)滤料具有耐高温、耐酸碱、抗水解、高阻燃等优异性能,因而成为电厂燃煤锅炉和垃圾焚烧炉滤袋上的首选材料。脱硝功能复合滤料是指在滤料纤维表面负载脱硝催化剂,使其兼具除尘和脱硝的双重功能,而且还可节省工业尾气处理的成本和空间。然而,商用脱硝催化剂的温度窗口在300-400℃的高温区域,远高于聚苯硫醚滤料的使用温度(170℃左右)。另外,聚苯硫醚惰性的分子结构也使其表面很难固定住催化剂颗粒。因此,研究和开发低温高效的脱硝催化剂及其与滤料的复合技术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锰氧化物(MnOx)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脱硝效果,将其负载在载体材料上,可以有效的分散活性点,增大比表面,从而增强其脱硝活性。碳纳米管(CNTs)具有独特的中空管状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长径比,一方面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与聚合物纤维形成很好的复合产品。因此,本文首先采用酸化碳纳米管为载体,通过高温煅烧法和低温液相法制备了一系列MnOx/CNTs脱硝催化剂。利用TG、XRD、H2-TPR和NH3-SC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催化剂前驱体的煅烧条件直接影响锰氧化物在碳纳米管上的结晶结构,进而影响到MnOx/CNTs催化剂的脱硝活性。而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的MnO2/CNTs催化剂,具有高的氧化态和无定形的结构,当Mn/C摩尔比为6%时,脱硝率在140℃就已接近100%。将上述制得的6% MnO2/CNTs催化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分散法、涂覆法和抽滤法负载到PPS滤料上。采用SEM、透气性能测试、结合强度测试及催化活性测试对复合滤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得的复合滤料的牢固性很强,但脱硝率较低,且催化剂负载量的增加受PPS滤料吸水性限制;涂覆法制备的复合滤料,脱硝率虽高,但其结合强度较弱;而用抽滤法制备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的脱硝率最高,催化剂的结合强度也很高,但透气性却是最差。采用硝酸和多巴胺分别对PPS滤料表面进行了改性研究。SEM、FTIR、拉伸测试等结果表明,硝酸酸化处理对PPS滤料结构破坏较大,而经多巴胺改性的滤料不仅对滤料本身结构无影响,还在惰性的PPS滤料表面均匀地增加了一层聚多巴胺包覆物,为PPS滤料的二次功能化提供了平台。然后,利用聚多巴胺与Mn2+的络合作用,在多巴胺改性PPS滤料表面原位生成MnO2催化剂。脱硝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脱硝功能复合滤料在180℃的脱硝率可达62%,并且该复合滤料的结合强度、透气性和催化稳定性均较好。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锰/聚吡咯包覆的脱硝功能聚苯硫醚滤料。研究发现,复合材料的表面被均匀地包覆了一层MnO2纳米棒,它们是在聚吡咯的原位聚合过程中同时生成并被插入PPy基体中的,PPy对MnO2催化剂起粘结和分散的作用;另外该复合滤料不仅低温脱硝性能很好,在180℃时,脱硝率高达80%,而且该复合滤料的结合强度、透气性能及催化稳定性能均非常优异。通过表面溶胶凝胶法对MnO2催化剂直接负载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纤维表面进行TiO2包裹。研究发现,经TiO2凝胶膜包裹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不仅脱硝活性增强,而且复合滤料的结合强度、透气性能及催化稳定性能都得到提高。NH3的瞬态响应实验发现,ZiO2可提供更多的酸性位点是复合滤料包裹TiO2凝胶膜后脱硝性能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6](2014)在《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2013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分析了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袋式除尘器的主机设备、纤维滤料、滤袋以及配件、自动控制的研发和投资方向提出了建议;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王振华[7](2014)在《基于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用纤维滤料织物特性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雾霾引发的空气污染问题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工业炉窑中如何更有效控制颗粒物的排放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研究热点。袋式除尘技术作为含尘烟气净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在除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纤维滤料技术长期以来主要偏重于产品性能技术研究,在与重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中实施相互匹配的功能化技术研究方面显得落后,滤料技术目前已逐渐表现为束缚袋式除尘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技术。对滤料技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根本在于将滤料的技术性研究转化到对滤料的功能化技术研究上,即:把滤料自身性能的研究与滤料应用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从行业应用的角度进一步深化认识纤维滤料的各种特性和织物构造,进一步提出正确使用滤料的方法和技术改进的途径。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相关研究:(1)针对各种滤料主材的耐高温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从热稳定性分析和阻燃性角度,尤其对进一步使用的芳砜纶进行了热反应动力学分析。热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PSA纤维滤料的高温稳定性优于PMIA、PI纤维滤料;玄武岩纱线及复合滤料的高温处理后力学性能优于玻璃纤维纱线及其滤料。高温对滤料表面的纤维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纤维出现断裂、炭化、剥离等现象,这是导致纤维力学稳定性降低、滤料高温力学失效的重要原因。对芳砜纶进行的热降解动力学分析得到:采用不同升温速率时,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PSA纤维的初始分解温度及热降解速率最大时的温度均升高;采用Kissinger法比用Flynn-Wall-Ozawa法和Friedman法所得到的活化能高,并得到芳砜纶的热降解动力学方程。(2)对耐高温纤维滤料的耐酸碱失效特性的试验表明:PPS纤维的耐酸和碱腐蚀性能最好,PI纤维的耐酸性优于PSA、PMIA纤维,而耐碱性最差;PSA纤维和PMIA纤维的耐酸稳定性接近,耐碱稳定性上后者好于前者;纤维成网后形成的针刺毡的变化趋势与纤维一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BAS/PSA复合滤料和GLA/PSA复合滤料的耐碱腐蚀稳定性接近,而前者的耐酸腐蚀稳定性优于后者。酸碱环境会使纤维的表面微观形态、分子官能团结构发生变化,这是导致滤料失效的重要原因。(3)对不同织物构造形式的袋式除尘滤料进行了过滤效率的试验研究,尤其是具有梯度构造的滤料。试验分析了织物构造中纤维细度、纤维比表面积、滤料单位面积质量对过滤效率的影响,同时还对比了不同过滤方式的滤料在试验设定的不同过滤风速、粉尘负荷下的过滤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在清洁状态还是含尘状态下,梯度滤料(表层过滤)表面的超细纤维使得其分级效率较高,几乎可以与覆膜滤料的分级效率接近,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过滤效率接近100%,对颗粒物的分级效率明显优于深层过滤材料。在滤料构造中适当选用比表面积大的纤维(如细旦纤维、异形纤维等),可以有效增加滤料的过滤效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随滤料的克重(厚度)增加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最佳克重(厚度);滤料的构造形式对分级过滤效率有很大影响。(4)将量纲分析理论用于滤料理论过滤效率的建模中,建立基于量纲分析理论的滤料过滤效率的无量纲表达式,提出了定性判定滤料过滤效率的无量纲量,填充率和颗粒物直径与纤维直径的相对尺度。基于量纲分析的结果得出在滤料的构造设计中需提高相对尺度和纤维层的填充率,在袋式除尘滤料的构造设计中采用有梯度的纤维层设计,并在滤料表面引入超细纤维层,为袋式除尘过滤材料的结构设计中采用梯度构造找到理论上的支撑点。(5)利用模糊灰色理论,提出了耐高温纤维性能和滤料织物构造形式的评价,结果表明:四种耐高温纤维性能优劣顺序依次为:聚酰亚胺纤维(PI)、聚苯硫醚纤维(PPS)、芳砜纶纤维(PSA)、芳纶纤维(PMIA),并且其中芳砜纶与聚苯硫醚的性能评价接近,优于芳纶。三种滤料构造形式的优劣顺序依次为:梯度滤料、覆膜滤料、深层滤料,因此在滤料的设计选用时优先采用梯度构造。应用灰色关联评价减少了评价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及较大的实用性,评价结果以量化形式显示,使不同种类的耐高温纤维和不同构造形式具有可比性,该方法的采用方便了对过滤材料的评价和选型设计。(6)对燃煤电厂电站锅炉采用燃煤掺烧高炉煤气,烟气排放温度接近200℃且腐蚀性较大的工况,进行选用滤料设计选用及试验分析。设计中选用了梯度过滤材料和国产耐高温纤维。结果表明,选用滤料在250℃高温环境下的强度保持率均保持在100%以上,但尺寸稳定性上低于另外两种对比试验的玻纤滤料:在酸性腐蚀环境下的强度保持率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滤料;在氧化环境中经纬向的强度保持率均保持在90%以上;过滤性能方面,该选用复合滤料在清洁状态下阻力低于对比的两种滤料,并且在低风速环境下设计滤料在颗粒物捕集效率上高于对比的两种滤料。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8](2013)在《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2012年我国袋式除尘行业的发展概况;介绍了袋式除尘行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技术进展以及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对袋式除尘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沈雅菲,黄斌香,黄磊,陈观福寿[9](2013)在《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及其在水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应用》文中提出介绍了水泥行业的炉窑等高温烟气除尘工况对滤料技术要求,分析了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与各种针刺毡复合滤料性能特点。指出聚四氟乙烯微孔薄膜复合滤料能够满足在水泥行业等高温腐蚀性烟气除尘工程的使用要求,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苏小红,付海明[10](2006)在《浅析袋式除尘器孔隙率与过滤特性之间的关系》文中提出本文阐明了对袋式除尘器用滤料进行表面技术处理的必要性及其产生的相关问题,并通过现有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对滤料孔隙率与过滤阻力、过滤效率之间的两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两组关系在除尘实践中存在的矛盾:滤料的孔隙率增大,过滤阻力减小,但是过滤效率也随之减小;而当孔隙率减小时,过滤效率增大,过滤阻力也增大。在实际过滤除尘工程中,用户和设计者往往希望拥有高效低阻的过滤材料。为此本文给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思路,以及依据实际过滤除尘工况寻找复合滤料最佳孔隙率的具体操作方法,这不仅对滤料的性能优化设计、选择提供了方法指导,还将有助于新型滤料的研发,同时也避免了对滤料进行表面处理时存在的盲目性。
二、微孔薄膜复合滤料运行阻力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孔薄膜复合滤料运行阻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波纹滤料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的试验与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纤维滤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
1.3 纤维滤料的过滤机理 |
1.4 纤维滤料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滤料制造技术 |
1.4.2 滤料的过滤性能研究 |
1.5 滤料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6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技术路线 |
1.6.4 创新点 |
第二章 滤料样品的制备以及性能测试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滤料试样的制备方法 |
2.3 表征及性能测试 |
2.3.1 滤料厚度和单位面积质量测试 |
2.3.2 滤料力学性能测试 |
2.3.3 滤料的孔径测试 |
2.3.4 滤料透气性能测试 |
2.3.5 滤料的过滤性能测试 |
2.3.6 滤料的表观形貌观察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4.1 滤料试样厚度和面密度分析 |
2.4.2 滤料力学性能分析 |
2.4.3 滤料孔径及孔径分布 |
2.4.4 滤料试样的透气性能分析 |
2.4.5 滤料的过滤性能分析 |
2.4.6 滤料形态结构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波纹滤料的成型及性能比较 |
3.1 波纹滤料的成型 |
3.1.1 成型工艺及设备 |
3.1.2 滤料成型结果 |
3.2 滤料过滤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及方法 |
3.2.1 实验装置 |
3.2.2 测试仪器 |
3.2.3 实验对象和对比项目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3.1 过滤效率比较 |
3.3.2 过滤阻力对比 |
3.3.3 清灰性能对比 |
3.3.4 滤料清灰后扫描电镜结果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波纹滤料的抗水性能测试以及过滤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1 滤料抗水性实验 |
4.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
4.1.2 实验方法 |
4.1.3 结果分析 |
4.1.3.1 湿度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1.3.2 湿度对过滤阻力的影响 |
4.2 过滤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4.2.1 滤料厚度与过滤性能关系探究 |
4.2.1.1 滤料厚度与过滤效率 |
4.2.1.2 滤料的厚度与过滤阻力 |
4.2.1.3 滤料厚度与透气度的关系 |
4.2.2 平均孔径与过滤性能关系探究 |
4.2.2.1 平均孔径与过滤效率 |
4.2.2.2 平均孔径与过滤阻力 |
4.2.2.3 平均孔径与透气度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洁净滤料压力损失的数值模拟研究 |
5.1 压力损失经验公式 |
5.2 纤维滤料的数值模型确定 |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 |
5.2.2 模型边界条件设定 |
5.2.3 模型网格划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模型验证 |
5.3.2 压力损失计算 |
5.3.2.1 压力分布 |
5.3.2.2 速度分布 |
5.3.3 速度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5.3.4 SVF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5.3.5 纤维直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含尘滤料过滤性能的CFD-DEM耦合模拟 |
6.1 经验公式和数学模型 |
6.1.1 压力损失经验公式 |
6.1.2 过滤效率的经验公式 |
6.1.3 CFD-DEM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 |
6.1.3.1 气相控制方程 |
6.1.3.2 固相控制方程 |
6.1.3.3 气-固耦合模型 |
6.2 三维数值模型的建立 |
6.2.1 模型建立以及结构工况确定 |
6.2.2 边界条件及模拟参数设置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结构参数及过滤风速对粘性颗粒沉积的影响 |
6.3.1.1 SVF对粘性颗粒沉积的影响 |
6.3.1.2 纤维直径对粘性颗粒沉积的影响 |
6.3.1.3 过滤风速对粘性颗粒沉积的影响 |
6.3.2 结构参数对含尘滤料压力损失的影响 |
6.3.3 滤料过滤效率的影响 |
6.3.4 模拟值与实验值、理论计算值之间的对比 |
6.3.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研究成果 |
致谢 |
(2)过滤材料的撒粉涂层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仪器 |
1.3 样品制备 |
1.4 性能测试 |
1.4.1 DSC分析 |
1.4.2 透气率的测定 |
1.4.3 表面结构的观察 |
1.4.4 耐磨性的测定 |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2.1 FEP和PTFE的熔点 |
2.2 FEP撒粉涂层工艺参数对滤料透气性的影响 |
2.2.1 烘燥时间 |
2.2.2 FEP质量 |
2.2.3 冷轧压力 |
2.3 滤料表面结构 |
2.4 3种滤料的耐磨性对比 |
3 结论 |
(3)超细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空气除尘的重要性 |
1.2.1 粉尘的危害 |
1.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1.3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 |
1.4 课题的提出 |
1.5 课题研究技术框架 |
1.6 课题研究内容和目的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袋式除尘器 |
2.1 袋式除尘器 |
2.1.1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清灰原理 |
2.1.2 袋式除尘器的安装位置 |
2.1.3 袋式除尘器的优点 |
2.1.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
2.2 滤料 |
2.2.1 滤料的发展 |
2.2.2 滤料的分类 |
2.2.3 滤料常用的几种耐高温纤维 |
第三章 袋式除尘器过滤理论的研究现状 |
3.1 纤维层过滤机理 |
3.1.1 拦截效应分析 |
3.1.2 扩散效应分析 |
3.1.3 惯性碰撞分析 |
3.1.4 重力沉降效应 |
3.1.5 综合捕集机理 |
3.2 纤维层过滤方式 |
3.2.1 深层过滤方式 |
3.2.2 表面过滤方式 |
3.3 过滤过程 |
3.3.1 过滤初期 |
3.3.2 过滤中期 |
3.3.3 过滤后期 |
3.4 过滤阻力与过滤效率 |
3.4.1 过滤阻力特性 |
3.4.2 过滤效率 |
第四章 超细玻纤针刺复合滤料的研制 |
4.1 超细玻纤滤料研制的过程 |
4.1.1 具体工况分析 |
4.1.2 原用滤料失效分析 |
4.1.3 滤料解决方案 |
4.1.4 制作滤料的纤维规格 |
4.2 玻纤复合滤料的针刺生产工艺 |
4.2.1 玻璃纤维针刺毡滤料工艺特点 |
4.2.2 玻璃纤维针刺毡滤料铺毡要求 |
4.2.3 超细玻纤复合针刺毡滤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
4.2.4 超细玻纤复合针刺毡滤料的工艺调整 |
第五章 超细玻璃纤维复合滤料的试验及分析 |
5.1 试验目的 |
5.2 试验研究对象 |
5.2.1 新型梯度结构滤料 |
5.2.2 其他耐高温滤料 |
5.3 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介绍 |
5.3.1 滤料静态过滤性能测试仪 |
5.3.2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测试系统 |
5.4 超细玻璃纤维复合滤料的基本性能测试 |
5.4.1 表观形态 |
5.4.2 基本物理指标 |
5.4.3 滤料的热学性能 |
第六章 超细玻纤复合滤料的过滤效率与阻力特性 |
6.1 阻力特性 |
6.2 洁净滤料阻力 |
6.2.1 透气性测试 |
6.2.2 洁净滤料的阻力 |
6.3 滤料动态阻力测试 |
6.3.1 动态残余阻力 |
6.3.2 动态过滤压降 |
6.3.3 喷吹周期 |
6.4 过滤效率 |
6.4.1 静态过滤效率 |
6.4.2 动态过滤效率建模 |
6.5 动态过滤效率的实证分析 |
6.5.1 SPSS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
6.5.2 滤料厚度对动态过滤效率的影响 |
6.5.3 过滤风速对动态过滤效率的影响 |
6.5.4 纤维直径对动态过滤效率的影响 |
6.5.5 粉尘直径对动态过滤效率的影响 |
6.6 实际应用反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ePTFE薄膜在过滤PM2.5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PM2.5的危害及主要来源 |
3. e PTFE薄膜在过滤PM2.5中的优势 |
3.1 PTFE (聚四氟乙烯) 特性 |
3.2 e PTFE (expanded PTFE) 微孔薄膜 |
3.3 e PTFE薄膜复合滤料 |
(1) 滤料的组成 |
(2) 过滤机理 |
(3) e PTFE薄膜复合滤料的优点 |
4. e PTFE复合滤袋在环保领域的主要应用 |
4.1. 在滤料除尘领域 |
4.2 在水泥行业领域 |
4.3 在实验室净化领域 |
5. 结束语 |
(5)新型脱硝功能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
1.2.1 氮氧化物的危害 |
1.2.2 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 |
1.2.3 NH_3-SCR技术 |
1.3 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研究现状 |
1.3.1 纯锰氧化物脱硝催化剂 |
1.3.2 以TiO_2为载体的Mn基脱硝催化剂 |
1.3.3 以碳质材料为载体的Mn基低温脱硝催化剂 |
1.3.4 其它载体的Mn基脱硝催化剂 |
1.4 滤袋除尘器及其所用滤料概述 |
1.4.1 滤袋除尘器 |
1.4.2 滤料的过滤机理 |
1.4.3 聚苯硫醚滤料 |
1.4.4 覆膜滤料 |
1.5 同时除尘和脱硝技术的研究状况 |
1.5.1 多孔陶瓷泡沫催化过滤器 |
1.5.2 戈尔催化覆膜滤料 |
1.5.3 催化剂直接负载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1.6 本课题的提出、目的及意义 |
1.7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实验原料、仪器及表征方法 |
2.1 实验原料与主要仪器 |
2.1.1 实验原料 |
2.1.2 主要仪器 |
2.2 聚苯硫醚滤料的制备及参数 |
2.3 覆膜滤料的制备 |
2.4 表征方法 |
2.4.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2.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2.4.6 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 |
2.4.7 热重分析(TGA) |
2.4.8 比表面积测试(BET) |
2.4.9 拉伸强度测试 |
2.4.10 脱硝活性测试及其实验装置 |
2.4.11 结合强度测试 |
2.4.12 透气性能测试 |
2.4.13 程序升温还原(TPR)测试 |
第三章 低温高效MnO_x/CNTs脱硝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碳纳米管的酸化 |
3.2.2 高温煅烧法制备三种MnO_x/CNTs脱硝催化剂 |
3.2.3 低温液相法制备MnO_2/CNTs脱硝催化剂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碳纳米管酸化前后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
3.3.2 三种MnO_x/CNTs脱硝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3.3.3 MnO_2/CNTs脱硝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聚苯硫醚滤料负载MnO_2/CNTs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4.2.2 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4.2.3 涂覆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4.2.4 抽滤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表面活性剂分散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的性能与表征 |
4.3.2 涂覆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的性能与表征 |
4.3.3 抽滤法制备脱硝功能复合滤料的性能与表征 |
4.3.4 提高复合滤料脱硝性能的途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聚苯硫醚滤料的多巴胺改性及其原位生成MnO_2催化剂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多巴胺改性PPS滤料的制备 |
5.2.2 多巴胺改性PPS滤料原位生成MnO_2催化剂的制备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两种改性PPS滤料的结构和性能对比 |
5.3.2 反应条件对PPS-PDA滤料结构的影响 |
5.3.3 MnO_2/PPS-PDA复合滤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二氧化锰/聚吡咯@聚苯硫醚复合滤料 |
6.1 引言 |
6.2 材料的制备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 |
6.3.2 透射电镜分析 |
6.3.3 X射线衍射分析 |
6.3.4 红外光谱分析 |
6.3.5 热重分析 |
6.3.6 拉伸强度分析 |
6.3.7 脱硝活性测试 |
6.3.8 结合强度测试 |
6.3.9 透气性能测试 |
6.3.10 催化稳定性能测试 |
6.3.11 高锰酸钾浓度对复合滤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6.3.12 硫酸浓度对复合滤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表面溶胶凝胶法制备TiO_2包裹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2.1 无定形MnO_2催化剂的制备 |
7.2.2 TiO_2包裹的脱硝功能复合滤料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催化剂负载量对MnO_2/PPS脱硝率的影响 |
7.3.2 扫描电镜分析 |
7.3.3 不同操作条件对复合滤料包裹效果的影响 |
7.3.4 X射线衍射分析 |
7.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7.3.6 热重分析 |
7.3.7 脱硝活性测试 |
7.3.8 NH_3的暂态响应实验 |
7.3.9 结合强度测试 |
7.3.10 透气性能测试 |
7.3.11 催化稳定性能测试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成果 |
(6)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现状 |
1.1 2013年国家政策、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袋式除尘行业发展的影响 |
1.2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 |
1.2.1行业经营状况 |
1.2.2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
2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
2.1基本概况 |
2.2袋式除尘装备技术 |
2.3袋式除尘器的大型化 |
2.3.1水泥行业 |
2.3.2钢铁行业 |
2.3.3电力行业 |
2.4袋式除尘器专用纤维和滤料 |
2.4.1芳纶纤维及滤料 |
2.4.2聚苯硫醚纤维及滤料 |
2.4.3聚酰亚胺纤维及滤料 |
2.4.4 PTFE纤维及滤料 |
2.4.5抗静电纤维及滤料 |
2.4.6改性玻璃纤维及滤料 |
2.4.7玄武岩纤维及滤料 |
2.4.8复合过滤材料 |
2.4.9废旧滤料的回收利用技术 |
2.5配件 |
3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
3.1袋式除尘技术可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是减排的主力军 |
3.2袋式除尘器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
3.3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
3.4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
3.5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
3.6袋式除尘器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
3.7袋式除尘技术的进步 |
4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
4.2行业的竞争力 |
4.3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3.1行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
4.3.2行业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 |
4.3.3打造名牌产品, 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
4.3.4其它方面 |
5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
5.1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
5.2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
5.3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
5.4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
5.5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
5.6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
5.7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6投资建议 |
6.1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
6.2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建议 |
6.3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建议 |
附录:2013年袋式除尘行业主要 (骨干) 企业简介 |
1. 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2. 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3. 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
4. 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
5.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6. 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
7.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9. 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10. 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1. 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2. 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
13.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4.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
15. 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 |
16. 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
17. 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
18.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 |
19. 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有限公司 |
20. 安徽省绩溪县华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
(7)基于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用纤维滤料织物特性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 |
1.2.2 过滤理论的研究进展 |
1.2.3 纤维滤料性能的研究进展 |
1.2.4 相关配件技术的研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标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温烟气净化用材料热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
2.0 引言 |
2.1 试验研究 |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2 主要测试仪器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力学稳定性的变化 |
2.2.2 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 |
2.2.3 热尺寸稳定性变化 |
2.2.4 热稳定性分析 |
2.2.5 阻燃性能分析 |
2.3 纤维热降解过程中的动力学分析 |
2.3.1 动力学方法 |
2.3.2 芳砜纶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参数 |
2.3.3 芳砜纶纤维的热降解动力学方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高温烟气净化用材料耐酸碱失效特性的试验研究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主要测试仪器 |
3.2 酸性腐蚀下的失效特性 |
3.2.1 力学稳定性的变化 |
3.2.2 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 |
3.2.3 分子官能团结构变化 |
3.3 碱性腐蚀下的失效特性 |
3.3.1 力学稳定性的变化 |
3.3.2 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 |
3.3.3 分子官能团结构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具有梯度织物构造滤料过滤效率的试验研究 |
4.0 引言 |
4.1 试验研究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装置 |
4.1.3 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不同过滤方式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2.2 纤维比表面积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2.3 滤料单位面积质量、厚度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2.4 过滤风速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2.5 粉尘层负荷对过滤效率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量纲分析的滤料过滤效率模型 |
5.1 选用过滤效率公式 |
5.2 Π定理和量纲和谐原理 |
5.2.1 Π定理 |
5.2.2 量纲齐次原理 |
5.3 量纲分析法建模 |
5.4 梯度结构滤料过滤性能的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耐高温纤维性能和滤料织物构造的灰色分析 |
6.1 灰色关联分析 |
6.2 灰色关联模型 |
6.3 四种耐高温纤维的灰色关联评价 |
6.3.1 确定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 |
6.3.2 数据规范化处理 |
6.3.3 灰色关联系数 |
6.3.4 关联度及确定最优化方案 |
6.4 三种滤料构造形式的灰关联评价 |
6.4.1 确定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 |
6.4.2 数据规范化处理 |
6.4.3 灰色关联系数 |
6.4.4 关联度及确定最优化方案 |
6.5 小结 |
第七章 新型滤料的设计与应用 |
7.1 工况背景 |
7.2 滤料设计 |
7.3 滤料对比与方法 |
7.3.1 试验材料 |
7.3.2 试验仪器与方法 |
7.4 结果与分析 |
7.4.1 高温尺寸稳定性 |
7.4.2 耐温力学性能 |
7.4.3 耐酸性腐蚀性能 |
7.4.4 耐氧化性能 |
7.4.5 清洁滤料过滤特性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概况 |
1.1 2012年行业发展环境 |
1.2 袋式除尘行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
1.2.1 袋式除尘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
1.2.2 袋式除尘行业成本及盈利能力分析 |
1.3 袋式除尘技术进展情况 |
1.3.1 袋式除尘技术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
1.3.2 大幅度削减烟尘和粉尘排放 |
1.3.3 实现对微细粒子的控制 |
1.3.4 高效去除有害气体 |
1.3.5 在多种复杂条件下实现减排 |
1.3.6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工程的重要设备 |
1.4 国内袋式除尘技术的现状 |
1.4.1 主机 |
1.4.2 纤维和滤料 |
1.4.3 自动控制技术 |
1.4.4 袋式除尘器的应用技术 |
2 袋式除尘生产技术和应用情况分析 |
2.1 耐高温纤维滤料研发实现突破,滤袋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显着提高 |
2.2 脉冲阀的创新和进步 |
2.3 稳步进入燃煤锅炉烟气净化领域 |
2.4 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应用 |
2.5 钢铁行业工业烟尘净化转向使用袋式除尘器 |
2.6 垃圾焚烧炉尾气净化选择袋式除尘器的必要性 |
2.7 袋式除尘技术的深化研究 |
2.7.1 喷吹装置试验台 |
2.7.2 脉冲阀性能试验台 |
2.7.3 脉冲阀膜片破坏性试验台 |
2.7.4 脉冲阀流量系数试验台 |
2.7.5 袋式除尘试验台 |
2.7.6 滤料动态过滤性能试验台 |
2.7.7 气流分布试验 |
2.8 失效滤袋处理技术提上日程 |
2.8.1 糊袋处理 |
2.8.2“灌肠”滤袋处理 |
2.9 废弃滤袋的回收利用 |
3 袋式除尘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前景分析 |
3.1 袋式除尘器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前景 |
3.2 袋式除尘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 |
3.3 袋式除尘技术在水泥行业的应用前景 |
3.4 袋式除尘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行业的应用前景 |
3.5 袋式除尘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应用前景 |
4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行业主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
4.2 行业国内外竞争力分析 |
4.3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4.3.1 行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 |
4.3.2 行业需要不断技术创新,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
4.3.3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竞争力,打造名牌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
4.3.4 其它方面 |
5 袋式除尘行业发展展望 |
5.1 净化微细粒子的技术和装备 |
5.2 协同净化有害气体的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 |
5.3 开发新的应用领域 |
5.4 进一步降低袋式除尘器的能耗 |
5.5 耐高温滤料纤维和水刺滤料的开发研究 |
5.6 研发超高压袋式除尘技术和设备 |
5.7 提高脉冲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6 投资建议 |
6.1 袋式除尘器主机设备的投资建议 |
6.2 袋式除尘器纤维滤料、滤袋投资分析及建议 |
6.3 袋式除尘器配件、自动控制投资分析及建议 |
附录:2012年袋式除尘行业内最具影响力企业简介(排序不分先后) |
1、科林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2、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3、江苏瑞帆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4、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 |
5、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 |
6、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7、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环保公司 |
8、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1 0、南京际华三五二一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
11、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12、苏州协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3、上海尚泰环保配件有限公司 |
14、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15、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 |
16、四川得阳特种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 |
17、上海市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 |
18、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
19、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 |
(9)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及其在水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行业除尘的滤料技术 |
1.1 玻璃纤维滤料 |
1.2 聚四氟乙烯纤维 |
1.3 聚苯硫醚 (PPS) |
1.4 聚酰亚胺 (P84) |
2 复合滤料的开发及应用 |
2.1 PTFE/玻纤复合滤料 |
2.2 PTFE微孔薄膜覆膜滤料 |
3 结束语 |
(10)浅析袋式除尘器孔隙率与过滤特性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滤料表面技术处理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
2 经表面技术处理后滤料孔隙率与过滤效率、过滤阻力之间关系的分析 |
2.1 复合滤料孔隙率与过滤效率之间关系 |
2.2 复合滤料孔隙率与过滤阻力之间关系 |
3 解决孔隙率与过滤阻力、过滤效率两组关系在除尘实践中存在矛盾的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
3.1 孔隙率与过滤阻力、过滤效率两组关系在除尘实践中存在矛盾的分析 |
3.2 解决矛盾的思路和方法 |
3.3 现实意义 |
4 结论 |
四、微孔薄膜复合滤料运行阻力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波纹滤料的制备及其过滤性能的试验与模拟[D]. 陈颂.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2]过滤材料的撒粉涂层处理[J]. 张月,张田,王洪. 产业用纺织品, 2018(08)
- [3]超细玻璃纤维针刺复合滤料过滤性能的研究[D]. 聂换换. 青岛大学, 2015(04)
- [4]ePTFE薄膜在过滤PM2.5领域中的应用[J]. 杨俊秋,周飞,崔西武,胡学梅,余靖华,王世山. 塑料制造, 2014(10)
- [5]新型脱硝功能聚苯硫醚复合滤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汪谢. 福州大学, 2014(12)
- [6]袋式除尘行业2013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3), 2014
- [7]基于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用纤维滤料织物特性研究与应用[D]. 王振华. 东华大学, 2014(06)
- [8]我国袋式除尘行业2012年发展综述[A].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袋式除尘委员会.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 2013
- [9]聚四氟乙烯覆膜滤料及其在水泥行业粉尘污染控制应用[J]. 沈雅菲,黄斌香,黄磊,陈观福寿. 应用化工, 2013(02)
- [10]浅析袋式除尘器孔隙率与过滤特性之间的关系[J]. 苏小红,付海明.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