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济宁市33种市售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焦广浩[1](2019)在《济宁市售腌渍菜能放心吃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蔬菜在自然生长过程中会累积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蔬菜腌制过程中,其表面含有的硝酸还原酶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食入0.3-0.5g的亚硝酸盐即可导致中毒,因此,亚硝酸盐含量对食品质量安全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以济宁市售腌渍菜为实验材料,采用GB5009.33-2016中使用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进行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旨在为相关食品监督部门提供数据参考。
杨尚可[2](2018)在《不同洗涤、烹饪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洗涤、烹饪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从而对人们科学饮食给予一定的指导。方法:经过实验方案选择的几种洗涤方法和烹饪方法处理蔬菜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未经处理的蔬菜中,叶菜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根茎类、瓜果类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不同洗涤方式对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不同,果蔬洗涤剂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较为明显,1%NaCl溶液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略有降低,去离子水清洗过的蔬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不同烹饪方法对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不同,炒制较生食略有降低但整体变化不大;水烫后根茎类、瓜果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叶菜类亚硝酸盐含量升高;腌制后各类蔬菜亚硝酸盐含量普遍大幅度升高。结论:建议消费者多种蔬菜搭配食用,烹饪前可采用合理方式清洗,不过量食用腌制蔬菜,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茹晶晶,陈峰,周美珍,郭涓[3](2011)在《影响水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分析及测定》文中研究表明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利用在弱酸性溶液中,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生成的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联生成紫红色的偶氮染料,分析建立了测定水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最佳条件,同时测定了几种水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及其与存放时间的关系。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干扰少。
李博[4](2011)在《低盐宜宾芽菜研究及产品质构特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针对传统宜宾芽菜高盐高糖的缺点,以低盐低糖为目标,围绕芽菜的生产工艺包括脱盐方式、脱盐时间、杀菌温度、杀菌时间等及其与芽菜风味保持、质构特性等的关系进行系列研究,探讨新工艺芽菜的质量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是否优于传统工艺的芽菜,为低盐化宜宾芽菜的研发提供依据,满足食品营养健康的要求;采用质构分析仪对低盐芽菜进行产品质构特性评价,并结合感官评价分析,最终建立芽菜质地感官评分与质构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同时考察了新鲜芽菜腌制期间理化指标和质构特性变化。以下是本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和主要结果:(1)低盐芽菜新工艺研究:以传统高盐芽菜半成品为原料,考察不同的脱盐处理条件、灭菌条件、硬化剂加入量对低盐芽菜质量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判断指标,最终确定了低盐芽菜的最佳工艺条件:自来水脱盐时间10min,料液比1:3,加入硬化剂CaCl2 0.20%,真空包装后80℃杀菌20min。根据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芽菜含盐量为6.00%±1.00%、含糖量(以还原糖计)2.15g/100g、总酸(以乳酸计)0.91g/100g、总氨基氮(以氮计)3.40g/100g、含水量80.0082.00%,各项指标均满足低盐低糖酱腌菜行业标准GH/T 1012-2007的要求。(2)低盐芽菜风味保持研究:对脱盐后芽菜风味保持从鲜味和香味两方面进行研究,加入不同配方的鲜味剂和香辛料,得到低盐芽菜鲜味剂添加量的最佳配方:谷氨酸钠(Monosodium L-glutamate , MSG)2.00%、水解植物蛋白粉(Hydrolyzed vegetable protein,HVP) 0.50%、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YE)1.20%、肌苷酸和鸟苷酸(Disodium 5’-Inosinate和Disodium 5’-Guanylate,I+G)0.015%;香辛料添加量的最佳配方:花椒0.70%、八角0.46%、山萘0.30%。根据最佳条件制得的芽菜具有香辛料厚重的香味;色泽正常,呈金黄褐色;鲜味强度适口,香辣味适宜。(3)低盐芽菜产品质构特性评价:为了将芽菜抽象的感官评价具体化、数字化,对低盐芽菜产品的质构特性进行评价,通过参数优选得到最佳测试条件,结果表明咀嚼测试合适的参数设置范围:测试速率0.5mm/s~3.0mm/s,压缩量40%~70%,测试距离10mm~15mm;TPA测试合适的参数设置范围:测试速率1.0mm/s~3.0mm/s,压缩量50%~60%。研究发现芽菜的脆性与咀嚼测试的硬度和TPA测试的硬度、弹性呈高度显着相关(P<0.01),与TPA测试的粘聚性和回复性没有相关性(P>0.05);芽菜的韧性与咀嚼测试的硬度和TPA测试的硬度呈高度显着负相关(P<0.01),与TPA测试的弹性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TPA测试的粘聚性和回复性没有相关性(P>0.05);芽菜的适口性与咀嚼测试的硬度和TPA测试的硬度呈高度显着相关(P<0.01),与TPA测试的弹性呈显着相关(P<0.05),与TPA测试的粘聚性和回复性没有相关性(P>0.05);芽菜质地感官评分与咀嚼测试和TPA测试的硬度均呈高度显着相关(P<0.01),与TPA测试弹性显着相关(P<0.05),与TPA测试的粘聚性和回复性没有相关性(P>0.05)。根据芽菜质地感官指标与质构测试参数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到芽菜质地感官评分(y)与TPA测试参数硬度(x1)的回归方程:y=0.008x1+1.123(R2=0.985)。(4)芽菜腌制期间理化指标变化和质构特性评价:对新鲜叶用芥菜预处理后进行腌制,研究在腌制过程中芽菜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和质构特性变化。结果表明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酱腌菜亚硝酸盐小于20.00mg/kg的标准,还原糖、氨基氮、总酸也呈良好的变化规律,并符合绿色食品酱腌菜NY/T437-2000农业行业标准。芽菜在腌制期间的质构特征参数均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都经历降低、升高、直至平衡三个阶段变化,只是在相同的时间段每个参数变化的灵敏性体现不一致。
杨伟平,王果果,刘继伟[5](2010)在《储存时间对绿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室温下对3种绿叶蔬菜菠菜、生菜和油麦菜不同储存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3种绿叶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第34天时均达到高峰,其含量在3种绿叶蔬菜间差异极显着(P<0.01),从高到低依次为菠菜>油麦菜>生菜。绿叶蔬菜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不宜超过3 d。
徐坤,雷激,李博,孙俊秀[6](2010)在《芽菜腌制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芽菜为原料,分别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直接滴定法、甲醛滴定法、酸碱中和法对芽菜的亚硝酸盐、还原糖、氨基氮、总酸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酱腌菜亚硝酸盐小于20.00mg/kg的标准,还原糖、氨基氮、总酸也呈良好的变化规律,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供销合作行业标准。
管世敏[7](2009)在《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三种泡菜中分离到26株乳酸菌,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菌株在MRS液体培养基中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初筛优选出12株亚硝酸盐降解能力较高的菌株,再通过在MRS磷酸盐缓冲培养基中的复筛,排除酸性末端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干扰,优选出三株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较高的菌株c2,h2,j3。对三株优良菌株进行的生理生化初步鉴定结果显示:菌株c2和h2属于乳杆菌属,菌株j3属于片球菌属;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条件对三个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对影响其降解亚硝酸盐的条件(温度,起始pH,接种量,底物浓度,接种龄,碳源,氮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得出结果为:①菌株h2降解亚硝酸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30℃时最高;最适pH范围为6.5~5.5,5.5时最高;最适接种量以50‰为宜;在底物浓度为400ug/mL时,降解活性最高;最适的接种龄范围为6~18h,以14h种龄的降解效率最高。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白菜浸汁。②菌株c2降解亚硝酸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30℃时最高;最适pH范围为6.0~5.0,5.5时最高;最适接种量考虑到短期与长期两方面因素,以5‰为宜;c2对亚硝酸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降解活性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适的接种龄范围为6~14h,以10h种龄的降解效率最高。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白菜浸汁。③菌株j3降解亚硝酸盐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5℃,30℃时最高;最适pH范围为6.0~5.0,5.5时最高;最适接种量以5‰为宜;其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较差,降解活性会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最适底物浓度为400ug/mL;最适的接种龄范围为6~22h,以18h种龄的降解效率最高。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大豆蛋白胨。通过对三个菌株廉价扩大培养基的优化,得出:①菌株h2白菜番茄汁培养基的最优参数为:白菜汁浓度41.15﹪,番茄汁浓度43.7﹪,培养温度33.2℃,起始pH 6.37。OD600值可达1.753。②菌株c2白菜番茄汁培养基的最优参数为:白菜汁浓度41.15﹪,番茄汁浓度30.22﹪,培养温度33.2℃,起始pH 6.59。OD600值可达1.796。③菌株j3白菜番茄汁培养基的最优参数为:白菜汁浓度42.12﹪,番茄汁浓度47.98﹪,培养温度34.6℃,起始pH 5.73。OD600值可达1.898。在应用实验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实验得出结论:三菌株以混菌方式发酵泡菜比单菌发酵口味更好;混菌发酵泡菜最佳工艺条件是:菌株比例c2:h2:j3=1:1:2,温度25℃,盐浓度4%,接种量10%,起始pH5.5。在此工艺条件下,泡菜发酵5d后,接种发酵泡菜汁中亚硝酸盐含量为1.64ug/mL,亚硝峰(10.12ug/mL)在第2天出现;自然发酵泡菜发酵5d后,泡菜汁中亚硝酸盐含量为8.81ug/mL,亚硝峰(36.78ug/mL)在第3天出现。这说明接种发酵可有效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并且可以缩短泡菜的发酵周期。
谢君红[8](2009)在《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逐渐从"求数量"转变为"重质量",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几年,食品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肉制品加工中用作发色剂和防腐剂的亚硝酸盐的使用问题尤为突出,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深入了解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现状,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食品健康的认识,我们对市场上按随机抽样法抽取的60份样品进行了亚硝酸盐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呼吁政府部门着力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全社会的食品质量安全。
冯秀芳[9](2008)在《新乡市牧野区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乡市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大多低于4.0mg/kg,均值大于0.2mg/kg的有青菜(0.37mg/kg)和西红柿(0.28mg/kg),而菠菜(0.095mg/kg)、芹菜(0.005mg/kg)、青椒(0.02mg/kg)和西葫芦(0.08mg/kg)等含量均较低。
赵艳霞,王艳[10](2008)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文中提出目的以市场上购买的4种蔬菜为材料,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方法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盐酸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结果亚硝酸盐在生菜、小白菜、油菜、菠菜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26mg/kg,0.380mg/kg,0.241mg/kg,0.310mg/kg。相对标准偏差在3.11%4.38%之间。结论本方法加标回收率高,方法简便,适用于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检测。
二、济宁市33种市售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济宁市33种市售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济宁市售腌渍菜能放心吃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与结论 |
(2)不同洗涤、烹饪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3)影响水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分析及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
1.1 实验原理 |
1.2 仪器与试剂 |
1.2.1 仪器 |
1.2.2 试剂 |
2.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2.1 实验条件选择 |
2.1.1 吸光光谱 |
2.1.2 酸度的影响 |
2.1.3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
2.1.4 显色时间 |
2.1.5 温度影响 |
2.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2.2.1 样品采集 |
2.2.2 样品处理 |
(1) 提取: |
(2) 提取液净化: |
2.3 实验步骤 |
2.3.1 亚硝酸盐的测定 |
2.3.2 亚硝酸钠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3 亚硝酸盐含量的计算 |
2.3.4 样品中亚硝酸盐的测定 |
2.3.5 时间性对比实验 |
3.结语 |
(4)低盐宜宾芽菜研究及产品质构特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低盐芽菜新工艺研究 |
1.1 材料与设备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与分析 |
1.4 讨论 |
1.5 结论 |
第二章 低盐芽菜风味保持研究 |
2.1 材料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第三章 低盐芽菜产品质构特性评价 |
3.1 材料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芽菜腌制期间理化指标变化和质构特性评价 |
4.1 材料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文献综述一 |
1 低盐化榨菜研究进展 |
2 低盐化泡菜研究进展 |
3 低盐化酱菜研究进展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6)芽菜腌制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主要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亚硝酸盐的动态分析 |
2.1.1 亚硝酸盐的标准工作曲线 |
2.1.2 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分析 |
2.2 氨基酸态氮含量及芽菜颜色变化的动态分析 |
2.2.1 氨基酸态氮的动态分析 |
2.2.2 芽菜颜色与腌制时间的关系 |
2.3 还原糖含量的动态分析 |
2.4 总酸含量的动态分析 |
3 讨论 |
3.1 亚硝酸盐与芽菜质量的关系 |
3.2 氨基酸态氮与芽菜质量的关系 |
3.3 还原糖与芽菜质量的关系 |
3.4 总酸与芽菜质量的关系 |
4 结论 |
(7)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引言 |
1.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 |
1.1 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
1.2 肉品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
2. 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 |
2.1 亚硝酸盐会抵抗甲状腺素 |
2.2 可引起婴儿高铁血红蛋白症,俗称氰紫症 |
2.3 引起智障 |
2.4 致癌作用 |
3. 亚硝酸盐的降解方法 |
3.1 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亚硝酸盐的降解 |
3.2 酶法处理降解亚硝酸盐的研究 |
3.3 生物降解法 |
4. 乳酸菌的生物学功能 |
4.1 促进营养成分的分解、吸收 |
4.2 对消化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
4.3 抗癌功能 |
4.4 抑菌作用,延长食品保质期 |
4.5 免疫调节作用 |
4.6 降低胆固醇 |
5. 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
5.1 研究现状 |
5.2 应用前景以及展望 |
6.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生物特性研究 |
引言 |
1 材料、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取样 |
2.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
2.3 乳酸菌的初步鉴定 |
2.4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
2.5 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筛选 |
2.6 乳酸菌的生物特性研究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菌株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结果 |
3.2 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初筛 |
3.3 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复筛 |
3.4 乳酸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
3.4.1 乳酸菌对温度的耐受性测定 |
3.4.2 生长曲线测定 |
3.4.3 乳酸菌对NaCl的耐受性测定 |
3.4.4 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耐受性测定 |
3.4.5 拮抗性实验结果 |
第三章 优良菌株的鉴定 |
引言 |
1 材料、试剂、培养基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菌株活化及制备 |
2.2 菌体形态及菌落特征 |
2.2.1 菌体形态 |
2.2.2 菌落形态 |
2.3 生理生化实验 |
2.3.1 糖醇产酸 |
2.3.2 利用葡萄糖及葡萄糖酸盐实验 |
2.3.3 温度生长与耐受实验 |
2.3.4 降解实验 |
2.3.5 其它试验 |
2.4 16SrDNA 分子鉴定 |
2.4.1 16SrDNA 扩增 |
2.4.2 PCR 反应参数 |
2.4.3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 结果 |
2.4.4 16SrDNA 测序 |
2.4.5 系统进化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菌体形态与菌落特征 |
3.2 生理生化鉴定 |
3.3 16SrDNA 鉴定结果 |
3.3.1 PCR 扩增结果 |
3.3.2 16SrDNA 测序结果 |
3.3.3 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
第四章 优良菌株代谢亚硝酸盐的影响因素研究 |
引言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培养基 |
1.4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不同培养条件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1.1 温度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1.2 起始 pH 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1.3 接种量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1.4 底物浓度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1.5 种子种龄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2 不同碳源、氮源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2.1 不同碳源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2.2.2 不同氮源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条件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
3.1.1 不同温度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1.2 pH 值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1.3 接种量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1.4 底物浓度对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1.5 种子种龄对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2 不同碳源和氮源对亚硝酸盐降解的影响 |
3.2.1 不同碳源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3.2.2 不同氮源对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 |
第五章 优良菌株扩大培养基的优化 |
引言 |
1 材料、培养基与仪器 |
1.1 菌株 |
1.2 材料 |
1.3 试剂 |
1.4 培养基 |
1.5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单因素实验 |
2.1.1 白菜汁最佳添加量的选择 |
2.1.2 番茄汁最佳添加量的选择 |
2.1.3 最适培养温度的选择 |
2.1.4 最适起始pH的选择 |
2.2 响应面实验 |
2.3 数据分析 |
2.4 验证试验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
3.1.1 白菜汁浓度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3.1.2 番茄汁浓度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3.1.3 起始pH 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3.1.4 温度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
3.1.5 单因素试验小节 |
3.2 响应面分析结果与讨论 |
3.2.1 菌株h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2 菌株c2 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3 菌株j3响应面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优良菌株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 |
引言 |
1. 材料、溶液及仪器 |
1.1 材料 |
1.2 试剂 |
1.3 溶液及配置 |
1.4 培养基 |
1.5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预处理 |
2.2 样品预处理各种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2.2.1 总糖 |
2.2.2 总脂和总酸 |
2.2.3 pH |
2.2.4 游离氨基酸 |
2.2.5 亚硝酸盐 |
2.2.6 乙醛 |
2.2.7 双乙酰 |
2.3 感官评定 |
2.4 实验设计 |
2.4.1 泡菜制作工艺流程 |
2.4.2 菌株活化及发酵剂的制备 |
2.4.3 单菌发酵与混菌发酵的比较 |
2.4.4 混菌发酵菌株之间配比的选择 |
2.4.5 不同条件对乳酸菌发酵泡菜的影响 |
2.4.6 正交实验设计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单菌发酵与混菌发酵的比较 |
3.2 混菌发酵泡菜菌株之间最佳配比的选择 |
3.3 不同接种量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
3.4 不同起始pH 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
3.5 不同温度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
3.6 不同盐度对泡菜品质的影响 |
3.7 正交实验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附录 |
(8)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亚硝酸盐的性质和作用 |
1.1 亚硝酸盐的危害[2] |
1.1.1 急性中毒 |
1.1.2 致癌性及致畸性 |
1.2 日常生活中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 |
2 亚硝酸盐与食盐的鉴别方法 |
2.1 物理方法 |
2.1.1 观察外形 |
2.1.2 熔点 |
2.1.3 水溶性 |
2.2 化学方法 |
2.2.1 p H值法 |
2.2.2 硝酸银法 |
2.2.3 热稳定性 |
2.2.4 与盐酸反应 |
3 调查对象与方法 |
3.1 调查对象 |
3.2 检测方法 |
3.3 判断标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产品类型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分析 |
4.2 不同包装类型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分析 |
4.3 不同销售市场中亚硝酸盐残留量分析[12-13] |
5 讨论 |
5.1 原因分析 |
5.1.1 经济利益驱使人为添加 |
5.1.2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15] |
5.1.3 市场准入要求降低 |
5.1.4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
5.2 控制措施 |
5.2.1 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
5.2.2 加强肉制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
5.2.3 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17] |
5.2.4 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
5.2.5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网络 |
5.3 生活中的建议 |
5.3.1 注意观察食品色泽 |
5.3.3 不饮用含有大量亚硝酸盐的6种水 |
5.3.4 严禁将亚硝酸盐与食盐混放在一起 |
5.3.5 经常食用抑制亚硝胺形成的食物 |
6 小结 |
(9)新乡市牧野区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品的采集 |
1.2 实验方法 |
1.2.1 实验器材与试剂 |
1) 主要仪器 |
2) 试剂及其制备 |
1.2.2 实验步骤 |
1) 工作曲线的绘制 |
2)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数据分析 |
2.2 时间性对比实验 |
3 结论 |
4 建议 |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
2 实验结果 |
四、济宁市33种市售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宁市售腌渍菜能放心吃吗[J]. 焦广浩. 中国食品, 2019(16)
- [2]不同洗涤、烹饪方式对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 杨尚可. 当代化工研究, 2018(09)
- [3]影响水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分析及测定[J]. 茹晶晶,陈峰,周美珍,郭涓.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09)
- [4]低盐宜宾芽菜研究及产品质构特性评价[D]. 李博. 西华大学, 2011(09)
- [5]储存时间对绿叶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 杨伟平,王果果,刘继伟.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9)
- [6]芽菜腌制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动态研究[J]. 徐坤,雷激,李博,孙俊秀. 中国酿造, 2010(01)
- [7]降解亚硝酸盐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在泡菜发酵中的应用研究[D]. 管世敏. 上海师范大学, 2009(07)
- [8]肉类食品中亚硝酸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 谢君红. 食品科技, 2009(04)
- [9]新乡市牧野区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J]. 冯秀芳.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6)
-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J]. 赵艳霞,王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03)